鳗鲡养殖技术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鳗鲡养殖技术规范

(1)鳗鲡苗种培育

①培苗场建设

A.场址选择

a.养鳗场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

水质标准)的规定;

b.土质良好、保水性强,避免酸性土壤,地势较平坦,注排水方便,而

且不会造成养鳗场间的交叉污染;

c.养鳗场附近没有工业、农业、畜牧业的污染源;

d.电力保证供应,最好选在电网或尽量靠近电网区;

e.交通、通讯便利。

B.养鳗池建造

养鳗池根据放养鳗种的规格大小,日本鳗的池塘分为三级,一级池用于培育鳗苗,二级池培育鳗种,三级池饲养食用鳗。通常一、二级池配有锅炉加温,搭棚架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又称室内池。三级池不覆盖,利用自然水温饲养食用鳗,又称露天池。鳗池结构,要求防逃效果好,集污能力强,注排水方便,便于清池、捕捞。

a.鳗池形状

养鳗池形状以正方形切去四个小角后的八角为好。这样可避免正方形死角的出现,也便于池中水环流的形成,提高了集污能力,又比圆形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是大多数养鳗场采用的方式。

b.鳗池大小

一般一级池的边长为12米,每口池面积约140米2;二级池边长为18米,每口池面积约320米2;三级池边长为24米,每口池面积约570米2;各级池占养鳗场的比例分别为6%、24%和70%。

c.鳗池水深

养鳗池深为1.2~1.4米,鳗池水深一般保持在0.8~1米。池壁要求用混凝土浇灌或抹灰,一级池的池底也要用混凝土铺垫,二、三级池的池底铺以20~30厘米厚的砂石。池底

锅形,向中央排污口倾斜2%~3%,以便集污、清池、捕鳗。

C .水、电、热系统

a.注排水系统

每个养鳗池要有独立的注排水系统,以防止发生鱼病时交叉感染。

b.供电系统

养鳗场机械化程度高,许多机械,如增氧机、水泵等,均要求日夜不停运转,耗电量大,且要求持续用电,除要求大电网供应充足电力外,还要防止停电,自备发电机。

c.供热系统

每年鳗苗培育加温大约是自12月份开始,至次年3、4月份结束,一般采用锅炉加温,也有采用温泉水或余热保温的。保温棚采用镀锌或竹木构架,高度(从池底起)3~5米,每孔跨度4~6米。

D.机械设备

a.增氧机

一般使用水车式增氧机,鳗苗培育用功率400瓦的小型机,每池配1台;鳗种培育用功率750瓦的增氧机,每池2~3台;成鳗池用功率为1.5千瓦的增氧机,每池2~3台;此外还需配置备用增氧机。土池每2000~250米2配备1.5KW水车式增氧机一台。

b.曝气机

主要用于鳗苗培育,一般每10口一级池配1台。

c.饲料搅拌机

根据养鳗场规模而配,安装在饲料加工房。

d.显微镜、水质测试盒

用于病害、寄生虫、水质检测。

E.房屋设施

养鳗场还必须配套药品库、饲料仓库、饲料加工场、实验室、办公室、宿舍等设施。

②培苗池的准备和消毒

培苗池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池壁、池底、注排水系统有无漏洞。同时对供电、供热系统,机械设备,加温控温等配套设备均要一一检查。

当年新建的水泥培育池,碱性较大,培苗前,必须先灌水充分浸泡、洗刷,并用浓度为1毫克/升的草酸溶液中和,或投放0.002%~0.003%的明矾,将水温升到40℃左右,使明矾溶化,吸出水泥池中的碱水。同时,新水泥池中的亚硝酸的毒害也不可低估,在新池泡水时加入0.7%食盐,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旧池使用前也要进行消毒,在放苗前10天,注入少量水,加入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使池水浓度为30毫克/升,开动水车式增氧机数小时,放置一周后排干水后才可使用。

③白仔鳗培育

A.鳗苗放养

选择的日本鳗白仔鳗的规格为5000~6000尾/千克,要求整齐健壮、游泳活泼、体无创伤。一级池白仔鳗的放养密度为0.2~0.3千克/米2。在鳗苗到达前一天,培育池进水30厘米,加食盐使池水食盐量达0.4~0.5%。鳗苗运到后,将原装尼龙袋泡在池水内约半小时后,待袋内外水温接近,再拆袋把鳗苗放入预先设置好的网箱内在网箱内暂养1小时,待其活动正常后,倾斜网箱,让鳗苗自行游出。鳗苗入后应开曝气机用充气管增氧,以减少鳗苗体力的消耗。当晚不宜开灯诱集,以让鳗苗适当休息,充分恢复体力,适应环境。

B.增温开食

冬、春季节,自然水温较低,鳗苗在低水温的条件下活动能力较弱,开食很难获得成功。因此,在鳗苗入池的第二天早上开始,要将培育池水温逐渐升高,每天升高2~3℃,大约一周后,水温即可控制在28~30℃。这时鳗苗活动增强,是开食的最佳水温。在对池水升温的同时,对池水的盐分也要逐步进行淡化,从鳗苗入池的第三天起,每天对鳗池注换水大约10厘米,约7天。

刚放入培苗池的鳗苗,先是沿池壁游动,然后顺着水车式增氧机造成的水流集群游动,并逐渐缩小圆圈。入池5~7天后,下沉池底活动,这时正是鳗苗开食的最好时机。

鳗苗开食,一般用丝蚯蚓引诱开食。在投喂前,把丝蚯蚓用清水暂养4~5天,充分排出污物,然后每千克丝蚯蚓用土霉素10~15克,浸泡消毒15分钟,切碎后投喂。

第一天,利用丝蚯蚓散发的味道,引诱鳗苗开口觅食。在晚上分两次诱食。第一次是在7~8时,开着悬吊在鳗池上方15~25瓦白炽灯一盏,关停增氧机,把加工过的丝蚯蚓撒放在池四周,投喂量为鳗苗体重的10%~15%,让鳗苗在池底自由觅食。大约1小时后检查,如没发现鳗苗前来觅食,可延长1小时,然后把剩饲捞起来,开动增氧机,关灯。第二次在11~12时,以同样方法诱食。

第二天,日投饲量提高到30%,以后每天递增20%,分别在上午6~7时,中午11~12时,下午4~5时,晚上9~10时各投喂一次,晚上投喂时,将饲料撒在池壁四周,以便把鳗苗从池中间诱到池边来。

第三天,日投饲量提高到50%,也是分四次投喂,晚上投喂时,沿池壁悬挂3~5个圆形塑料筛作为食台,以塑料筛上沿露出水面少许为度。投喂时,把活丝蚯蚓置于筛里,撒少许碎丝蚯蚓在筛的周围,作为诱饵,引鳗苗上饲料台,仔细观察上台率。上台率能达到7~8成,第四天晚上可拆掉远离通道的两个食台。

第四天,日投饲量达到70%,方法如第三天,但食台减少。

第五天,日投饲量达到100%,水深也从原来的30厘米逐日提高5~10厘米,保持在50厘米上下。到晚上,只在以后投饲的地方设一个较大的食台,其余全部拆除,让鳗苗全部集中在一个食台上。食台底部铺上铁丝网,网目约为0.4厘米,让鳗苗通过自如。

C.转投配合饲料

经过几天的驯养,鳗苗已经适应了从池底到食台,分散到集群,从夜间到白天的摄食习性。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即可以开始投喂配合饲料,进行饲料过渡。鳗鲡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SC1004(鳗鲡配合饲料)的规定。

第六天,晚上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饲量降为8%~10%,其中丝蚯蚓占70%,白仔鳗饲料占30%,混合调成糊状给食,每日投喂次数改为3次。

第七天,早上停喂一次,让鳗苗将昨晚摄食的饲料充分消化,并期望下一次投喂有更好的食欲,直到中午再投喂一次。晚上投喂时,将丝蚯蚓和白仔鳗料的比例改为各占50%。

第八天,早上和中午按昨晚比例投喂饲料。晚上投喂时,将白仔鳗料的比例扩大到70%,丝蚯蚓的比例降为30%。

第九天,早上和中午如昨天晚上比例投喂饲料,从晚上开始,完全用白仔鳗料,不用丝蚯蚓,日投饲量降为6%,日后酌情增加。

鳗苗转食期间,需要慢慢适应,因此饲料散失较多,池水易受污染,水质管理十分重要。要求每天排污2~3次,每次排去池水10~20厘米,然后注换新水。注水时要细水长流,约4~5小时达到所需的水位。

鳗苗以配合饲料投喂后,生长速度加快,个体明显增大,体表出现黑色素,体色由白色透明逐渐转变为黑色不透明,这时的鳗苗称为黑仔。黑仔鳗苗继续以白仔鳗料投喂10余天,便完成白仔鳗苗驯化的全过程。随后将进行稀疏分养,转入下阶段的培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