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基复合材料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金属基复合材料

44
复合材料强度同组分性能间的关系 可用如下的公式表示:
C *F.VFM.VM
式中,C*表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即复合 材料原始面积上的应力; F为所有纤维上的平均 应力; M是基体在断裂时的平均应力;VF和VM 是纤维和基体的体积分数。
45
如果没有孔隙及第三相存在,则应有
VFVM1
对于脆性材料或高强度材料,这种要求 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复合材料的强度取决于纤维的束强 度,这种束强度与每个纤维的强度有关。因 此,需使各个纤维的强度驱于一致。
29
(G)抗损伤或抗磨损性能。 脆性纤维对湿暴露或表而磨损特别敏感, 这些缺点对一般复合工艺都有不利影响。
30
下表列出了一些重要的增强纤维及其性能
下图给出了二维阻滞力的示意图。
61
负荷
二维裂纹的扩展
箭头表示纤维上的剪切应力
62
如果这些力平均分配在最近邻的六根纤 维上及平均纤维应力是2.8GPa时,则在纤维 断裂时,加给邻近纤维的局部附加张应力就 是2.8GPa,或者说每邻近纤维上的附加张应 力是0.45GPa。
63
纤维断裂处的附加应力值最大,而在离 开断头端的距离等于临界剪切传递长度处, 附加应力减小到零。
而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它又具有 优良的导电性与耐热性;
与陶瓷基材料相比,它又具有高韧性 和高冲击性能。
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这些优良的性能决 定了它已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了新材料家族 中的重要一员,它已经在一些领域里得到 应用并且其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
4
一、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以金属为基体,以 高强度的第二相为增强体而制得的复合材 料。因此,对这种材料的分类既可按基体 来进行、也可按增强体来进行。
复合材料强度同组分性能间的关系 可用如下的公式表示:
C *F.VFM.VM
式中,C*表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即复合 材料原始面积上的应力; F为所有纤维上的平均 应力; M是基体在断裂时的平均应力;VF和VM 是纤维和基体的体积分数。
45
如果没有孔隙及第三相存在,则应有
VFVM1
对于脆性材料或高强度材料,这种要求 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复合材料的强度取决于纤维的束强 度,这种束强度与每个纤维的强度有关。因 此,需使各个纤维的强度驱于一致。
29
(G)抗损伤或抗磨损性能。 脆性纤维对湿暴露或表而磨损特别敏感, 这些缺点对一般复合工艺都有不利影响。
30
下表列出了一些重要的增强纤维及其性能
下图给出了二维阻滞力的示意图。
61
负荷
二维裂纹的扩展
箭头表示纤维上的剪切应力
62
如果这些力平均分配在最近邻的六根纤 维上及平均纤维应力是2.8GPa时,则在纤维 断裂时,加给邻近纤维的局部附加张应力就 是2.8GPa,或者说每邻近纤维上的附加张应 力是0.45GPa。
63
纤维断裂处的附加应力值最大,而在离 开断头端的距离等于临界剪切传递长度处, 附加应力减小到零。
而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它又具有 优良的导电性与耐热性;
与陶瓷基材料相比,它又具有高韧性 和高冲击性能。
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这些优良的性能决 定了它已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了新材料家族 中的重要一员,它已经在一些领域里得到 应用并且其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
4
一、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以金属为基体,以 高强度的第二相为增强体而制得的复合材 料。因此,对这种材料的分类既可按基体 来进行、也可按增强体来进行。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最新课件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最新课件
31
钛在较高的温度中能保持高强度,优良的 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它具有较高的强度/质 量比和模量/质量比,是一种理想的航空、宇 航应用材料。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最新课件
32
钛合金具有比重轻、耐腐蚀、耐氧化、强度 高等特点,是一种可在450~700 ℃温度下使用的 合金,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等零件上。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最新课件
33
用高性能碳化硅纤维、碳化钛颗粒、硼化钛 颗粒增强钛合金,可以获得更高的高温性能。
美国己成功地试制成碳化硅纤维增强钛复合 材料,用它制成的叶片和传动轴等零件可用于高 性能航空发动机。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最新课件
34
现在已用于钛基复合材料的钛合金的成分和性能如下 钛合金的成分和性能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最新课件
11
相反。对于非连续增强(颗粒、晶须、短纤维)金属 基复合材料,基体的强度对复合材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要选用较高强度的合金来作为基体。
所以,要获得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必须选用高强度 铝合金作为基体,这与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 的选择完全不同。
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一般选用高强度铝合金(如 A365,6061,7075)为基体。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最新课件
24
(1) 铝和铝合金
铝是一种低密度、较高强度和具有耐腐蚀性能的 金属。在实际使用中,纯铝中常加入锌、铜、镁、锰 等元素形成合金,由于加入的这些元素在铝中的溶解 度极为有限,因此,这类合金通常称为沉淀硬化合金, 如A1--Cu--Mg和A1--Zn--Mg--Cu等沉淀硬化合金。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最新课件
35
C、用于600-900 ℃的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制备工艺课件

VS
详细描述
机械合金化法是一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有效方法。在球磨机中,将金属粉末与 增强相(如碳纳米管、陶瓷颗粒等)混合 ,在高能球磨过程中,金属粉末与增强相 在剧烈的机械力作用下发生合金化及复合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 批量生产的优点。
扩散焊接法
总结词
通过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使金属基体与增 强相之间发生相互扩散,实现冶金结合。
用于制备高尔夫球杆、滑 雪板等轻质、高强度的运 动器材。
05 喷射沉积法制备mmc
喷射沉积法的原理
喷射沉积法是一种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方法,其原理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通 过高速喷射流混合,并在快速凝固条件
下形成复合材料。
在喷射沉积过程中,各种材料的颗粒或 液体在高速运动中相互碰撞、混合和分
散,形成均匀的复合材料。
为了获得均匀分布的增强相, 需要采用合适的分散剂和分散
工艺。
常用的分散剂包括表面活性剂 、偶联剂、高分子聚合物等。
分散工艺可以采用球磨、超声 波振动、搅拌等方式。
压制与烧结
压制是将混合分散后的粉末压制成一 定形状和尺寸的预制件。
烧结是使预制件在高温下致密化的过 程,通过物质迁移和组织转变来实现 。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化学沉积法、物理气相沉 积法、熔融浸渗法等方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
详细描述
化学沉积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在金属基体上沉积增强相 ,实现复合。物理气相沉积法是利用物理过程,在金 属基体上沉积增强相,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熔融浸 渗法是将增强相(如碳纤维、陶瓷颗粒等)与金属基 体混合,经过熔融、浸渗后冷却固化,制备出金属基 复合材料。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范围也不同,可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

3.熔渗
将增强材料制成多孔预制体,置基体金属熔 体的上方或内部,利用毛细力的使熔体作用渗 入预制中。也可将预制体和基体金属坯料装入 一可通入流动氮气的加热炉中。通过加热,基 体金属熔化,自发渗透入网络状增强材料预制 体中
三、喷涂与喷射沉积
喷涂沉积主要应用于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 料的须制层的制备,也可以获得复合层状复合 材料的坯料。喷射沉积则主要用于制备颗粒增 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喷射与喷涂沉积工艺的最 大特点是增强材料与基体金属的润湿性要求低; 增强材料与熔融金属基体的接触时间短,界面 反应量少。喷涂沉积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 材料时,纤维的分布均匀,获得的薄单层纤维 增强预制层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扩散结合工艺形 成复合材料结构形状和板材。喷涂与喷射沉积 工艺,可以与各种陶瓷纤维或颗粒复合,即基 体金属的选择范围广。
高温性能优良。合金化后的耐热性显著提高,可以作为 高温结构材料使用,如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转子叶片等, 长期使用最高温度已达540℃
在大气和海水中有优异的耐蚀性.在硫酸、盐酸、硝酸 相氢氧化纳等介质中都很稳定
导电与导热性差.导热系数只有铜的1/l 7和铝的l/10, 比电阻为铜的25倍
常用钛合金的性能
第五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
第一节 概 述
一、MMC的沿革与发展
二、MMC的分类
1、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颗粒和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2、按金属基体分类 铝基复合材料 钛基复合材料 镁基复合材料 高温合金复合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
第二节 金属基体
热压
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下直接放入热压模 或平板进行热压合热压工艺参数主要为: 热压温度、压力和时间
扩散结合的优缺点:
复合材料课件第五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

220 130 96 ~138 ~100 210 ~230 220
密度, g/cm3
2.6 2.85~3.0
2.6 2.4 3.3 2.9 2.8 2.8 3.9 3.7
而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它又具有优良的 导电性与耐热性;
与陶瓷基材料相比,它又具有高韧性和高冲 击性能。 原因:金属基体属于典型韧性材料,受到冲击时 能通过塑性变形吸收能量,或使裂纹钝化、减小 应力集中而改善韧性。
12
关于连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研究在70年代里 有点滑坡,主要归咎干该材料的昂贵价格和受生 产制造的限制。
涡轮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对于高温高效性材料的不 断需求,触发了对金属基复合材科特别是钛基材 料的广泛兴趣的复苏。
近年,功能和纳米金属基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热点。
13
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比强度、比刚 度,以及高温强度,首先在航空航天上得到应 用,今后也将在航空航天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成功地制备出W 丝增强的Cu基复合材料,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 研究和开发的标志性起点。
随后,对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在20世纪6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那时,主要的力量集中在以 钨和硼纤维增强的铝和铜为基的系统。在这种复 合材料里,基体的主要功能在于把载荷传递和分 配给纤维。增强体的体积分数一般都很高(约40 %-80%),得出的轴向性能都很好。
随后,在汽车、体育用品等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特别是晶须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在日本的民用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
1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 1)不同基体和不同增强相复合效果、复合材料的设计和
性能; 2)增强相/基体的界面优化、界面设计; 3)制备工艺的研究,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4)新型增强剂的研究开发; 5)复合材料的扩大应用。
密度, g/cm3
2.6 2.85~3.0
2.6 2.4 3.3 2.9 2.8 2.8 3.9 3.7
而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它又具有优良的 导电性与耐热性;
与陶瓷基材料相比,它又具有高韧性和高冲 击性能。 原因:金属基体属于典型韧性材料,受到冲击时 能通过塑性变形吸收能量,或使裂纹钝化、减小 应力集中而改善韧性。
12
关于连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研究在70年代里 有点滑坡,主要归咎干该材料的昂贵价格和受生 产制造的限制。
涡轮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对于高温高效性材料的不 断需求,触发了对金属基复合材科特别是钛基材 料的广泛兴趣的复苏。
近年,功能和纳米金属基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热点。
13
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比强度、比刚 度,以及高温强度,首先在航空航天上得到应 用,今后也将在航空航天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成功地制备出W 丝增强的Cu基复合材料,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 研究和开发的标志性起点。
随后,对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在20世纪6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那时,主要的力量集中在以 钨和硼纤维增强的铝和铜为基的系统。在这种复 合材料里,基体的主要功能在于把载荷传递和分 配给纤维。增强体的体积分数一般都很高(约40 %-80%),得出的轴向性能都很好。
随后,在汽车、体育用品等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特别是晶须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在日本的民用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
1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 1)不同基体和不同增强相复合效果、复合材料的设计和
性能; 2)增强相/基体的界面优化、界面设计; 3)制备工艺的研究,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4)新型增强剂的研究开发; 5)复合材料的扩大应用。
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ppt课件

(b)损伤后纤维形貌
碳纤维与铝基体发生严重反应后纤维的损伤
Cf/Al复合材料中Cf与Al基体发生界面反应,生成Al4C3。
Cf/Al的界面反应及反应产物Al4C3
❖ 准I类界面
出现准Ⅰ类界面有两种情况:
◆ 属Ⅰ类界面中的增强材料与基体, 从热力学分析会可能发生界面反应, 但当采用固态法制备时,形成Ⅰ类界 面;而当采用液态法制备时就可能形 成第Ⅲ类界面;
界面产生互溶后,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界面会出现 不稳定。
例如:Wf/Ni中,采用扩散结合制备时,界面互溶并不严 重,但随着使用温度的提高和使用时间的增长,如在 1100℃下经过50h,Wf的直径仅为原来50%,这样就严重 影响了Wf/Ni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界面反应
界面反应是影响具有第Ⅲ类界面的复合材料界面稳 定性的化学因素。增强材料与基体发生界面反应时,当 形成大量脆性化合物,削弱界面的作用,界面在应力作 用下发生,引起增强材料的断裂,从而影响复合材料性 能的稳定性。界面反应的发生与增强材料和基体的性质 有关,与反应的温度、时间有关。
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
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
航天飞机主货舱 支柱
50 vol.% 硼纤维/6061
哈勃太空望远镜 天线波导桅杆
P100碳纤维/6061铝合金
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
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动机构件
要求复合材料不仅有高比强度和比模量,还要具有优良的 耐高温性能,能在高温、氧化性气氛中正常工作。
◆ 增强材料的表面未处理,存在有 吸附的氧,在制备时也会与基体产生 界面反应。
如SiCf/Al,Bf/Al属于此类。 为此把这类界面称之为准Ⅰ类界面。
②界面的稳定性
《金属基复合材料》PPT课件

2、高温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 主要针对高性能发动机发展的需要。研究发动机滑轮盘、 转轴等关键部件的高性能耐高温结构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
• 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真空液态金属浸渍、液态金属挤压铸 造、液态金属和颗粒共喷沉积、粉末热等静压工艺等。可 望解决批量制造性能稳定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件,并降低 成本。同时研究工艺因素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碳化硅晶须和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被用于制造战术坦克 的反射镜部件、轻型坦克的履带、空间激光镜等等。
h
9
Metal-Matrix
发展方向
1、大力研究发展颗粒增强的铝基、镁基复合材料。
• 国际ALCON公司已建成年产1.1万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 料型材、棒材、锻材、铸锭以及零件的专业工厂。生产的 SiCp/Al(Mg)锭块单重达596公斤。
钢
7.8
1460
0.46
29
13.3
2070
210
超合金
8.3
1390
0.42
19
10.7
1100
210
Ta
16.6 2990
0.17
55
6.5
410
190
Sn
7.2
230
0.21
64
23.4
10
40
Ti
4.4
1650
0.59
7
9.5
1170
110
W
19.4 3410
0.13
168
Zn
6.6
390
0.42
h
2
Metal-Matrix
特点
1、比金属的比强度高,比刚度大 纤纤维维来增增强强金金属属基,复与合金材属料相多比数,足在由纤Vf维=方20向%具-7有0%很的高高的强比度强和度高和模比量模的量。 特别是纤维增强镁、铝等,具有很显著的效果。
• 主要针对高性能发动机发展的需要。研究发动机滑轮盘、 转轴等关键部件的高性能耐高温结构材料。
3、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
• 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真空液态金属浸渍、液态金属挤压铸 造、液态金属和颗粒共喷沉积、粉末热等静压工艺等。可 望解决批量制造性能稳定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件,并降低 成本。同时研究工艺因素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碳化硅晶须和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被用于制造战术坦克 的反射镜部件、轻型坦克的履带、空间激光镜等等。
h
9
Metal-Matrix
发展方向
1、大力研究发展颗粒增强的铝基、镁基复合材料。
• 国际ALCON公司已建成年产1.1万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 料型材、棒材、锻材、铸锭以及零件的专业工厂。生产的 SiCp/Al(Mg)锭块单重达596公斤。
钢
7.8
1460
0.46
29
13.3
2070
210
超合金
8.3
1390
0.42
19
10.7
1100
210
Ta
16.6 2990
0.17
55
6.5
410
190
Sn
7.2
230
0.21
64
23.4
10
40
Ti
4.4
1650
0.59
7
9.5
1170
110
W
19.4 3410
0.13
168
Zn
6.6
390
0.42
h
2
Metal-Matrix
特点
1、比金属的比强度高,比刚度大 纤纤维维来增增强强金金属属基,复与合金材属料相多比数,足在由纤Vf维=方20向%具-7有0%很的高高的强比度强和度高和模比量模的量。 特别是纤维增强镁、铝等,具有很显著的效果。
复合材料概论第2章--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ppt课件

常见的陶瓷基体有:微晶玻璃、氧化物陶瓷、 非氧化物陶瓷等。
.
31
1 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是通过加入晶核剂等方法,经过热处理过程在玻璃中 形成晶核,再使晶核长大而形成的玻璃与晶体共存的均匀多晶 材料,又称为玻璃陶瓷。
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与陶瓷、玻璃均不同,其性质是由晶相 的矿物组成与玻璃相的化学组成以及它们的数量决定的,集中 了玻璃与陶瓷的特点。
碳化硼属于六方晶系。重量轻,硬度高(50GPa, 仅次于金刚石),耐磨性好,热稳定性好,耐酸。耐 碱性。可用作喷砂嘴,切削工具,高温热交换器、轻 型装甲陶瓷等。
B4C粉末一般用适量的碳还原氧化硼制得: B2O3+C→B4C
B4C陶瓷难以烧结,原因是烧成温度范围窄,温度 过低,烧结不致密,温度太高易导致B4C分解。
化性能,并且要施工简单,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
45
2 辅助剂:
(1)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
交联剂:能在线型分子间起架桥作用从而使多个线型分子相互键合 交联成网络结构的物质。 促进或调节聚合物分子链间共价键或离子键形 成的物质。也称为固化剂。(为什么要用交联剂?常用的交联剂,p25)
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 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 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临界温度和半衰期,常用的引发剂,p26)
.
42
碳化硼和碳化钛陶瓷 —碳化钛陶瓷
碳化钛结晶为面心立方晶格(NaCl型)。晶格常数为 0.4319nm,密度为4.93~4.9 g·cm-3 ,熔点为3160~ 3250℃,1.15K时TiC呈现超导特性,TiC莫氏硬度9~ 10,弹性模量322MPa,可用作耐磨材料。 TiC粉末制 取方法:
.
31
1 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是通过加入晶核剂等方法,经过热处理过程在玻璃中 形成晶核,再使晶核长大而形成的玻璃与晶体共存的均匀多晶 材料,又称为玻璃陶瓷。
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与陶瓷、玻璃均不同,其性质是由晶相 的矿物组成与玻璃相的化学组成以及它们的数量决定的,集中 了玻璃与陶瓷的特点。
碳化硼属于六方晶系。重量轻,硬度高(50GPa, 仅次于金刚石),耐磨性好,热稳定性好,耐酸。耐 碱性。可用作喷砂嘴,切削工具,高温热交换器、轻 型装甲陶瓷等。
B4C粉末一般用适量的碳还原氧化硼制得: B2O3+C→B4C
B4C陶瓷难以烧结,原因是烧成温度范围窄,温度 过低,烧结不致密,温度太高易导致B4C分解。
化性能,并且要施工简单,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
45
2 辅助剂:
(1)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
交联剂:能在线型分子间起架桥作用从而使多个线型分子相互键合 交联成网络结构的物质。 促进或调节聚合物分子链间共价键或离子键形 成的物质。也称为固化剂。(为什么要用交联剂?常用的交联剂,p25)
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 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 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临界温度和半衰期,常用的引发剂,p26)
.
42
碳化硼和碳化钛陶瓷 —碳化钛陶瓷
碳化钛结晶为面心立方晶格(NaCl型)。晶格常数为 0.4319nm,密度为4.93~4.9 g·cm-3 ,熔点为3160~ 3250℃,1.15K时TiC呈现超导特性,TiC莫氏硬度9~ 10,弹性模量322MPa,可用作耐磨材料。 TiC粉末制 取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基体箔材)聚合物粘结剂先驱(预制)带(板):
缠绕鼓(基体箔材)纤维定向定间距缠绕 涂敷聚合物粘结剂定位。
20
等离子喷涂纤维/基体箔材先驱(预制)带(板):
纤维定向定间距缠绕 等离子喷涂基体粉末定位。
21
PVD法纤维/基体复合丝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 手段将基体金属均匀沉积 到纤维表面上,形成纤维 /基体复合丝。
5
• 关于连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研究在70年代 里有点滑坡,主要归咎干该材料的昂贵价格和 受生产制造的限制。
• 涡轮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对于高温高效性材料的 不断需求,触发了对金属基复合材科特别是钛 基材料的广泛兴趣的复苏。
6
• 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比强度、比刚 度,以及高温强度,首先在航空航天上得到应 用,今后也将在航空航天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材料已被广泛应用,称作
硬质合金。硬质合金通常
以Co、Ni作为粘结剂,
WC、TiC等作为强化相。 10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 金属的熔点高,故高强度纤维增强后的金属基复合 材料(MMC)可以使用在较高温的工作环境之下。
• 常用的基体金属材料有铝合金、钛合金和镁合金。
作为增强体的连续纤
维主要有硼纤维、
▪ 目的:
▪ 把基体的优越的塑性和成形性与强化体的承 受载荷能力及刚性结合起来。
▪ 把基体的高热传导性与强化体的低热膨胀系 数结合起来。
2
金属基复合材料相对于传统的金属材 料来说,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与比刚度;
而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它又具有 优良的导电性与耐热性;
与陶瓷基材料相比,它又具有高韧性 和高冲击性能。
17
不连续增强相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颗粒
晶须
短纤维
铝合金 — 固态、液态、原位生长、喷射成型法 镁合金 —— 液态法 钛合金 —— 固态、液态法、原位生长法 高温合金 —— 原位生长法 金属间化合物 —— 粉末冶金、原位生长法
18
19
2、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分类:
2.1 先驱(预制)丝(带、板)的制备
8
一、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按增强材料分类: ➢颗粒、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9
• 金属基粒子复合材料又称
金属陶瓷,是由钛、镍、
钴、铬等金属与碳化物、
氮化物、氧化物、硼化物
等组成的非均质材料。 • 碳化物金属陶瓷作为工具
硬质合金组织(Co+WC) 硬质合金铣刀
• 随后,在汽车、体育用品等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特别是晶须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在日本的民用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
7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 1)不同基体和不同增强相复合效果、复合材料
的设计和性能; 2)增强相/基体的界面优化、界面设计; 3)制备工艺的研究,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
降低成本; 4)新型增强剂的研究开发; 5)复合材料的扩大应用。
3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例子可追溯到古文明时期。 在土耳其发现的公元前7000年的铜锥子,它是 经过反复拓平与锤打研制成的。在这个过程个, 非金属夹杂物被拉长。
• 弥散强化金属材料:始于1924年,Schmit关于 铝/氧化铝粉末烧结,导致上世纪50及60年代 的广泛研究。
• 沉淀强化的理论开始于30年代,并在以后的几 十年里得到了发展。
SiC和C纤维;Al2O3 纤维通常以短纤维的
形式用于MMC中。
MMC的S复合材料 ➢钛基复合材料 ➢高温合金基复合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
12
• 按用途分类:
➢结构复合材料: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尺才 稳定性、耐热性等是其主要性能特点。用于 制造各种航天、航空、汽车、先进武器系统 等高性能结构件。
1)基体与增强剂的选择,基体与增强剂的结合; 2)界面的形成机制,界面产物的控制及界面设计; 3)增强剂在基体中的均匀分布; 4 )制备工艺方法及参数的选择和优化; 5)制备成本的控制和降低,工业化应用的前景。
14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 怎么得到的???
15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分类: 1)固态法:真空热压扩散结合、超塑性成
➢功能复合材料:高导热、导电性、低膨胀、 高阻尼、高耐磨性等物理性能的优化组合是 其主要特性,用于电子、仪器、汽车等工业。 强调具有电、热、磁等功能特性
➢智能复合材料:强调具有感觉、反应、自监 测、自修复等特性。
应当注意,功能复合材料和智能复合材料
容易混淆。
13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1、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选择原则:
一、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 材科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结构材料方面,不但要求强度高,还 要求其重量要轻,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
金属基复合材料正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 而诞生的。
1
▪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这一术语包括 很广的成分与结构,共同点是有连续的 金属基体(包括金属间化合物基体)。
物理气相沉积是通过蒸发, 电离或溅射等过程,产生 金属粒子并与反应气体反 应形成化合物沉积在工件 表面。
PVD法纤维表面金属基体沉积层
22
粉末法纤维/基体复合丝
➢ 金属基体粉末与聚合物粘接剂 混合制成基体粉末/聚合物粘接 剂胶体;
型 / 扩散结合、模压、热等静压、粉末冶 金法。 2)液态法:液态浸渗、真空压铸、反压铸 造、半固态铸造。 3)喷射成型法:等离子喷涂成型、喷射成 型。 4)原位生长法。
16
连续增强相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碳纤维 硼纤维 SiC纤维 Al2O3纤维 ……
铝合金 — 固态、液态法 镁合金 — 固态、液态法 钛合金 — 固态法 高温合金 — 固态法 金属间化合物 — 固态法
4
• 金属基复合材料真正的起步是在20世纪50年代 末或60年代初。
•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成功地制备出W 丝增强的Cu基复合材料,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 研究和开发的标志性起点。
• 随后,对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在20世纪 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那时,主要的力量集中 在以钨和硼纤维增强的铝和铜为基的系统。在 这种复合材料里,基体的主要功能在于把载荷 传递和分配给纤维。增强体的体积分数一般都 很高(约40%-80%),得出的轴向性能都很好, 因而基体的组织与强度似乎是次要的。
缠绕鼓(基体箔材)纤维定向定间距缠绕 涂敷聚合物粘结剂定位。
20
等离子喷涂纤维/基体箔材先驱(预制)带(板):
纤维定向定间距缠绕 等离子喷涂基体粉末定位。
21
PVD法纤维/基体复合丝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 手段将基体金属均匀沉积 到纤维表面上,形成纤维 /基体复合丝。
5
• 关于连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研究在70年代 里有点滑坡,主要归咎干该材料的昂贵价格和 受生产制造的限制。
• 涡轮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对于高温高效性材料的 不断需求,触发了对金属基复合材科特别是钛 基材料的广泛兴趣的复苏。
6
• 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比强度、比刚 度,以及高温强度,首先在航空航天上得到应 用,今后也将在航空航天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材料已被广泛应用,称作
硬质合金。硬质合金通常
以Co、Ni作为粘结剂,
WC、TiC等作为强化相。 10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 金属的熔点高,故高强度纤维增强后的金属基复合 材料(MMC)可以使用在较高温的工作环境之下。
• 常用的基体金属材料有铝合金、钛合金和镁合金。
作为增强体的连续纤
维主要有硼纤维、
▪ 目的:
▪ 把基体的优越的塑性和成形性与强化体的承 受载荷能力及刚性结合起来。
▪ 把基体的高热传导性与强化体的低热膨胀系 数结合起来。
2
金属基复合材料相对于传统的金属材 料来说,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与比刚度;
而与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它又具有 优良的导电性与耐热性;
与陶瓷基材料相比,它又具有高韧性 和高冲击性能。
17
不连续增强相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颗粒
晶须
短纤维
铝合金 — 固态、液态、原位生长、喷射成型法 镁合金 —— 液态法 钛合金 —— 固态、液态法、原位生长法 高温合金 —— 原位生长法 金属间化合物 —— 粉末冶金、原位生长法
18
19
2、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分类:
2.1 先驱(预制)丝(带、板)的制备
8
一、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按增强材料分类: ➢颗粒、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9
• 金属基粒子复合材料又称
金属陶瓷,是由钛、镍、
钴、铬等金属与碳化物、
氮化物、氧化物、硼化物
等组成的非均质材料。 • 碳化物金属陶瓷作为工具
硬质合金组织(Co+WC) 硬质合金铣刀
• 随后,在汽车、体育用品等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特别是晶须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在日本的民用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
7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 1)不同基体和不同增强相复合效果、复合材料
的设计和性能; 2)增强相/基体的界面优化、界面设计; 3)制备工艺的研究,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
降低成本; 4)新型增强剂的研究开发; 5)复合材料的扩大应用。
3
•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例子可追溯到古文明时期。 在土耳其发现的公元前7000年的铜锥子,它是 经过反复拓平与锤打研制成的。在这个过程个, 非金属夹杂物被拉长。
• 弥散强化金属材料:始于1924年,Schmit关于 铝/氧化铝粉末烧结,导致上世纪50及60年代 的广泛研究。
• 沉淀强化的理论开始于30年代,并在以后的几 十年里得到了发展。
SiC和C纤维;Al2O3 纤维通常以短纤维的
形式用于MMC中。
MMC的S复合材料 ➢钛基复合材料 ➢高温合金基复合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
12
• 按用途分类:
➢结构复合材料: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尺才 稳定性、耐热性等是其主要性能特点。用于 制造各种航天、航空、汽车、先进武器系统 等高性能结构件。
1)基体与增强剂的选择,基体与增强剂的结合; 2)界面的形成机制,界面产物的控制及界面设计; 3)增强剂在基体中的均匀分布; 4 )制备工艺方法及参数的选择和优化; 5)制备成本的控制和降低,工业化应用的前景。
14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 怎么得到的???
15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分类: 1)固态法:真空热压扩散结合、超塑性成
➢功能复合材料:高导热、导电性、低膨胀、 高阻尼、高耐磨性等物理性能的优化组合是 其主要特性,用于电子、仪器、汽车等工业。 强调具有电、热、磁等功能特性
➢智能复合材料:强调具有感觉、反应、自监 测、自修复等特性。
应当注意,功能复合材料和智能复合材料
容易混淆。
13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1、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选择原则:
一、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 材科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结构材料方面,不但要求强度高,还 要求其重量要轻,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
金属基复合材料正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 而诞生的。
1
▪ 金属基复合材料(MMC),这一术语包括 很广的成分与结构,共同点是有连续的 金属基体(包括金属间化合物基体)。
物理气相沉积是通过蒸发, 电离或溅射等过程,产生 金属粒子并与反应气体反 应形成化合物沉积在工件 表面。
PVD法纤维表面金属基体沉积层
22
粉末法纤维/基体复合丝
➢ 金属基体粉末与聚合物粘接剂 混合制成基体粉末/聚合物粘接 剂胶体;
型 / 扩散结合、模压、热等静压、粉末冶 金法。 2)液态法:液态浸渗、真空压铸、反压铸 造、半固态铸造。 3)喷射成型法:等离子喷涂成型、喷射成 型。 4)原位生长法。
16
连续增强相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碳纤维 硼纤维 SiC纤维 Al2O3纤维 ……
铝合金 — 固态、液态法 镁合金 — 固态、液态法 钛合金 — 固态法 高温合金 — 固态法 金属间化合物 — 固态法
4
• 金属基复合材料真正的起步是在20世纪50年代 末或60年代初。
•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成功地制备出W 丝增强的Cu基复合材料,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 研究和开发的标志性起点。
• 随后,对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在20世纪 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那时,主要的力量集中 在以钨和硼纤维增强的铝和铜为基的系统。在 这种复合材料里,基体的主要功能在于把载荷 传递和分配给纤维。增强体的体积分数一般都 很高(约40%-80%),得出的轴向性能都很好, 因而基体的组织与强度似乎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