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综合检测题1

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自然灾害与防治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60分)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⑤寒潮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⑤

解析干旱、台风和寒潮属于气象灾害,滑坡属于地质灾害,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

答案 D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寒潮

C.泥石流

D.干旱

解析d地区地形崎岖,地质裂隙发育,多暴雨,泥石流灾害多发。

答案 C

3。图中a、b、c、d四个地区,台风最严重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源于西北太平洋,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最大。

答案 C

4.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

解析“西气东输”属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兴建核电站意在解决能源不足问题,都不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答案 B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回答5~7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

A.①B。②

C。③ D.④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③地集水面积大,坡度陡,落差大,植被覆盖率低,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

答案 C

6.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解析泥石流的发生还必须具备动力条件,就是水的冲刷;所以,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

答案 D

7.一旦发生泥石流,相关部门在确定灾害位置后,应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组织救援。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电子地图

A.②①③

B.①③④

C.①③②D。②③④

解析首先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灾害发生的地点,然后利用遥感获取受灾地区图像,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时评估受灾情况,组织救援。

答案 A

如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据此回答8~9题.

8。当该区域发生自然灾害时,甲、乙、丙、丁四地中()

A。甲地最易发生泥石流B。乙地最易发生滑坡

C.丙地最易发生洪涝

D.丁地最易发生旱灾

解析读图可知丙地河流弯曲,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 C

9。为了减轻上题中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设水利工程

C.营造防护林

D。建设河流污水治理工程

解析建设水利工程是防治洪涝灾害收效最快的措施.

答案 B

2012年5月10日傍晚,一场大范围冰雹和强降雨袭击甘肃西部岷县、漳县、渭源等地。其中以岷县受灾最为严重,截至5月15日,本次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已造成全县45人死亡,14人失踪,18个乡镇35、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8亿元。据此回答10~11题。

10.甘肃泥石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①连日的暴雨②植被的破坏③没有预警系统④火山的喷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11.下列地区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的是()

A.云贵高原B。东南丘陵

C。东北平原D。华北平原

10~11、解析泥石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暴雨和地表植被的破坏;我国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是云贵高原。

答案10、A11、A

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

B.信风

C.西风D。季风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沙尘主要发生在低纬度地区,扩散方向由东向西,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及风向,可以判断该区域沙尘的扩散主要是由信风引起的.

答案 B

13.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

B.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

C。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

D.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剧

解析沙尘扩散到墨西哥、巴西等地,带来了水汽凝结需要的凝结核,降水量会有所增加;因沙尘漂浮在空气中,会使所受影响地区,大气中悬浮颗粒增加,不会造成河流含沙量的增加。

答案 C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中所示地区春季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A.干旱、寒潮、沙尘暴

B。蝗灾、干旱、洪涝

C.寒潮、干旱、地面沉降

D.土壤次生盐渍化、寒潮、蝗灾

解析图中所示地区为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一带,春季易发生干旱、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洪涝属于水文灾害,地面沉降属于地质灾害,土壤次生盐渍化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不是自然灾害。

答案 A

15。图中所示河流,其上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地震

C.干旱D。凌汛

解析图中的黄河在内蒙古河口以上为上游,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地区,因河道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且有结冰期,易发生凌汛灾害。中游地区易发生干旱。

答案 D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16~17题。

16.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暴雨频繁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河道弯曲狭窄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B。①③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

解析淮河多发洪涝的原因主要与其支流多、流域内落差、所在区域的气候、河道状况、湖泊淤积以及没有天然入海河道等因素有关。

答案 B

17.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解析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措施主要是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答案 D

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北京时间)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93、1°E,2、3°N)突发8、6级强震。下图为“某地该次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地面所受的破坏程度)分布图”,结合下表回答18~20题。

烈度破坏程度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解析此次地震发生的海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 C

19。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等震距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

解析震中位于图中烈度最大的区域附近,因而①处等震距最大。

答案 A

20。图中③处可能为()

A。一个村庄B。一座城市

C。一洼池塘 D.一座小山

解析③处比周边地区所受的破坏程度都大,因而推测其可能为

一座城市.

答案 B

二、综合题(40分)

2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的主要地区,四川某校学生学习了地震灾害的防避知识以后,自己制作了应急包,其中的物品有以下几种,他想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合理与否,并说明理由。(20分)

(1)大量感冒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哨子: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烧肉、冰淇淋: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武侠小说: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火柴、蜡烛: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手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手提电脑: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00元钱: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应急卡: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应急包中的必备物品,判断该物品的合理与否,要看该物品是否适用,是否有利于救助生命,并不威胁到生命,同时要求应急包的重量要轻,体积要小,并应随地域、季节、个人身体

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答案(1)不合理应急包中不需要大量感冒药,需要的是应急用的红药水和碘酒

(2)合理在被困的情况下,水对生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合理金属哨子声音尖厉用来呼叫,易引起注意

(4)不合理这些食物不宜久存

(5)不合理增加应急包的重量且属于消遣性物品

(6)不合理照明要用手电,避免火柴、蜡烛等易引起火灾的物品

(7)合理使用手机发送求救信息,可使救护人员获得相对准确的位置信息,从而及时获救

(8)不合理增加应急包的重量且对救助生命无关紧要

(9)不合理对救助生命无关紧要

(10)合理便于及时了解个人的身份,便于救助

22.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图甲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乙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错误!

错误!

(1)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进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

A.广东B。福建

C。海南 D.山东

(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

A.东面B。南面

C.西面D。北面

(3)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区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可通过预警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范。你认为泥石流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征兆?

解析第(1)题,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风暴潮三部分组成,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因此风暴潮的大小取决于风力的大小。从图上看,福建正是台风登陆的地方,并且正是迎风的海岸,风力大,风暴潮明显。第(2)题,读图可知,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而台风的西部吹西北风,因此“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东面。第(3)题,泥石流是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发生前水的流量必须发生异常变化,同时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流动的声音必然异常。

答案(1)B

(2)A

(3)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混浊;泉水停止等.

23。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下图为发生在我国某海区的某次风暴潮的海面水位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明此刻渤海地区的风向及受灾严重的地区.

(2)请说出减轻风暴潮灾害的措施.

解析从经纬度看图示海域为我国的渤海海域,从图中海面水位等值线分布特点看,渤海北部海面水位较低,而渤海西南部沿海海面水位较高,说明此时吹东北风,莱州湾沿海风暴潮灾害严重。

答案(1)东北风。渤海湾、莱州湾沿岸(或西南沿海)。

(2)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答对三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