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的三境界

合集下载

教师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职责的四种境界

教师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职责的四种境界

教师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职责的四种境界以教师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职责的四种境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第一境界:敬畏与热爱教师作为一种崇高的职业,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和职责有敬畏之心。

教师要明白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为了培养下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怀着敬畏之心,教师才能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将爱心献给学生。

同时,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热爱,只有热爱才能激发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才能给学生以更好的教育。

第二境界:责任与担当教师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职责要担负起责任。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育是一项充满责任感的事业。

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育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他们的成长负责。

只有担负起责任,教师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三境界:专业与创新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教师还要有创新的精神,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变化,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第四境界:耐心与关爱教师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职责要有耐心和关爱。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有耐心去指导学生,耐心去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

只有真心关心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怀着敬畏和热爱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职责,承担起责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耐心和关爱学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关于教师成长的三个境界和五项修炼

关于教师成长的三个境界和五项修炼

关于教师成长的三个境界和五项修炼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要看教师能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这些就涉及到了教师的成长。

教师的成长有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许下一个愿望,第二个境界是要无悔,不忘初心,始终坚持,而第三个初心则是最后得到了收获。

那么,老师的三个境界要怎么达到呢?这就要经过五项修炼。

第一个修炼是意愿,认准了教师的职业。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的职业,其他的职业主要是对事,对人的一个具体方面,比如说医生是对人的身体,对人的疾病,但是唯独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的儿童,他的任务是要塑造人的灵魂,这个职业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一个孩子的成长。

往大了说,关系到国家,往小了说,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人幸福。

所以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首先就要有一个对教师的意愿。

第二个修炼是历练,就是要反思我们的教育。

上了一节课,我们就要反思这个课程,反思这堂课有哪一些优缺点?我记得前几年参加了一个研讨会,有一个青年教师他讲一堂一年级的课,好像叫做《荷塘月色》,他上这堂课的时候,第一次讲课,本来是40分钟的时间,他讲了50分钟,给学生提了90个问题。

后来专家给他看录像,告诉他哪一些地方不对,怎么提了90个问题呢?一堂课让学生怎么回答?然后,第二次的时候,这个老师讲了同样的课,他把50分钟讲到45分钟,缩短了5分钟,但还是提了40多个问题。

问题提的太多,专家又给他看这个录像,又反思,最后到他第三次再讲这堂课的时候,专家也比较满意,他自己也比较满意,学生也比较满意了,这就是历练,不断地来改进我们的教学。

我们的老教师要不要历练呢?也要历练,老教师不要有教学的定式,要创新。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境界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境界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境界教师的成长是一条循序渐进、螺旋递升、追求生命质量至高的道路。

教师是特殊的社会公民,他有着和其他社会成员不同的成长规律:文化意识伴随教师度过人生的全部历程;在“传道受业解惑”中展示自身的生命价值;永不停息的求索精神得到世人的尊敬。

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立足自己的专业去终身学习,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甘当人师,立足事业的发展不断地探索,以此构成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大境界。

境界一:自强不息伴一生学习是教师成长永恒的主题。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说:“一个人因学习而拥有,因学习而丰富,因学习而发展。

”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由哪里来?从根本上说还是学习。

我们把通常所说的书可分三类:一是“饭碗”书,即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是教师不可不读的书;二是继续教育书,继续教育学习是国家对教师的法定要求;三是教育智慧书,包括教育理论书、教学艺术书、教学名家论著等。

我们所说的读书学习,主要指第二类、第三类书和一些优秀的教育书刊,这是提升教师智慧和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获取知识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在读书。

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捷径是什么?是教师勤奋地学习。

教师具备了学习的本领,就意味着掌握了自我发展的诀窍,把握住了成长的主脉。

纵观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少的教师,读书少得可怜,甚至是厌恶读书,自己仅有的一点点知识也是在学校读书时,老师靠着应试那一套逼出来的。

在给学生讲课时,除了课本和教参上的东西之外,一点辅助性的内容都说不上来,课讲得干瘪瘪,没有一点新鲜气息,试想这样的教学能有好的效果吗?我们知道,许许多多教育家的成长都是和他们终生勤奋读书分不开的,叶圣陶、于漪、魏书生无一例外的是博览群书的典范,他们在广泛吸收前人的教育教学宝贵经验的同时,又将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愧于名副其实的教育家称号。

教师是文化的代言人,担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

教师应该终生与书本相伴,永远是一个忠实的读者。

教师应该是社会成员中最爱读书的人《中国教师报》曾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教育竞争,理念制胜”。

教师工作的三重境界

教师工作的三重境界

教师工作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用力教书。

教师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去教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没白没黑,拼死拼活。

以时间战、消耗战、题海战、模拟战为模式,以认知结果的堆积为取向,以应付考试为归依,其结果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这种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教师消耗了自己的内存与身体,学生消耗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吃力不讨好。

教师只有输出,没有输入,心智能力在退化,学生只做不思,苦不堪言。

这种方式形成的理念是:老黄牛无私奉献精神。

这种理念提倡的教师形象是:带病坚持工作,最终累倒在讲台上。

第二重境界:用脑教书。

教师要提高工效,必须改变上述用力教书的状况,即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机制。

告别高强度,追求高效率,从过去“增强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向“提高劳动效率”转变,用脑子,即想点子,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通过自身智力因素的开发,从而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激活思维,挖掘潜能。

这种方式形成的理念是:千里马的效率,效率决定一切。

这种理念提倡的教师形象是:风风火火,快马加鞭。

第三重境界:用心教书。

“牵学生的手,用心比用力好”,脑力与高效率是有一定限度的,脑力需要心力去呵护去支撑。

2003年度“全美教师团队”当选者的第一特征就是“工作激情及感召力”,这种激情与感召力来源于教师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在用脑教书、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教师自身的非智力因素,从观念到态度,从情绪到情感,从毅力到意志,从意义到价值,多层面全身心介入教师这项职业中,从而获得激情与感召力的源泉,最终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使教学工作实现由技术向艺术的转变,由方法向思想的转变,教者不仅把自己当成活生生的人,而且还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到相互走进内心世界,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生机勃勃,其乐融融,这才是真正的充满智慧、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这种方式形成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这种理念提倡的教师形象是:德艺双馨,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怀的引路人。

做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三重境界

做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三重境界

做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我把它称之为谋生的境界(或职业的境界),即仅仅把教师看做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

如果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境界中,就始终摆脱不了“小家之气”,这样的教师最终至多也只能做到一个称职的教师,而且大多数时候也许是不称职的。

第二种境界,我把它叫做事业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不断地为之追求。

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即使在做教师的路上不断会遭遇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但是这样的教师也会表现出一种沉稳与大气,永远不会沉沦,会永远保持一份执着、保持一份热情。

如果能像这样做老师,即使不能成名成家,即使不能常常有事业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但至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离开教育岗位,回首自己教育人生的时候,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而为自己的苦苦追求和执着奉献而获得一种人生的充实。

第三种境界我把它叫做宗教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个崇高的信仰。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天,也许
都能收获教育带给你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境界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境界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境界:境界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这一境界说的是教师遵守规范道德境界。

能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旅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不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

再者,能够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对工作不敷衍塞责,关心学生,对学生平等、公正,还能够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不断进步,完善自己,等等。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些都能认真遵守、履行。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一境界。

境界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这一境界说的是拷问良心道德境界。

教育良心是教师高层次的道德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自律性的体现。

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是教育良心的核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重视教学质量,还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加强为人师表意识。

教师是良心事业,教师能让一个人从颓废走向乐观,从羞涩步入从容,从布衣变成天子,所以教师要从良心出发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二个境界。

境界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这一境界说的是体验幸福感道德境界。

教育不仅是良心的事业,还是心灵的事业教师应当是幸福的职业。

教师的幸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精神享受。

教师的幸福感不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

另外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爱学生,爱学生才能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还源于领导的支持和肯定,源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和谐的人际关系。

做好这些才能品味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这是教师这也道德的第三个境界。

二、师范生誓词:我志愿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热爱祖国,忠于人民。

我将专注学业,刻苦用功,扎实基础;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善待他人。

我要把高尚的师德作为追求目标,刚正博爱,睿智笃行,注重行为细节。

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祖国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第二篇:教师的三个境界教师的三个境界评论发布者:闫克富发布时间:2014-07-31 09:09:05 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如果教师只是把它当做一种职业,那么,这样的教师就是不称职的。

教师的五重境界经典摘抄

教师的五重境界经典摘抄

教师的五重境界经典摘抄以下是关于教师的五重境界的经典摘抄:第一重境界:功利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教师将教学视为一种职业,以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为目标。

他们追求的是工资、福利和其他物质利益,因此他们的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的奖励和压力。

这种境界的教师往往缺乏内在的动机和热情,教学效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

第二重境界:道德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教师将教学视为一种道德使命,以服务学生和社会为目标。

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满足和自我实现,因此他们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内在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境界的教师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并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重境界:科学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教师将教学视为一种科学探究,以追求知识和真理为目标。

他们追求的是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究。

这种境界的教师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入浅出的教育服务,并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第四重境界:艺术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教师将教学视为一种艺术创作,以追求完美和个性化为目标。

他们追求的是对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因此他们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

这种境界的教师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育服务,并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五重境界:幸福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教师将教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以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为目标。

他们追求的是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他们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对幸福的追求和体验。

这种境界的教师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幸福感。

这些经典摘抄强调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从功利到道德、科学、艺术和幸福,展现了教师职业的不同方面和追求卓越的过程。

这些境界不仅体现了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也展示了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教师的三种境界

教师的三种境界

教师的三种境界境界指人或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

道家认为: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打碎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清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哲学家冯友兰的《新原人》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等级。

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传播文明、塑造心灵的人。

选择了教师职业,人就越过了自然境界。

要真正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神圣称号,至少还需要经历职业境界、事业境界、生命境界三个阶段。

一、职业境界教师的职业境界属于功利境界,这是一位合格教师应有的境界。

为了生存、发展,他必须从事教师职业,必须承担教师的职业责任,虽然做教师利于社会、利于他人,但其动机仍然是利已的。

处于职业境界的教师必须了解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过程,精通教育教学业务,根据岗位规范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校和全体学生负责。

处于职业境界的教师如果不能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他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教师工作。

二、事业境界教师的事业境界属于道德境界,这是一位优秀教师、教育专家应有的境界。

因为从事教师职业,他感受到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自觉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乐趣、事业去做。

他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主动去学习、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以满腔的爱关心全体学生、关心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他有高远的教育目标,为教育事业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达到人瘦带宽也不悔的境地。

尽管他因为创造性的突破与卓越的贡献获得了充分的劳动报酬和业绩奖励,但那些都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三、生命境界教师的生命境界属于天地境界,这是一位教育大师、万世师表应有的境界。

站在宇宙的高度,跨越国家、民族种族、阶级信仰、文化文明、历史传统的鸿沟,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爱生命、顺应自然、尊重学生的人格,任何学生都是教育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教育的内容,言谈举止都是教育的手段,喜怒哀乐都融入教育的过程,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教师超脱自身的功利,教育的丰碑最终诠释着教师崇高的生命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工作的三种境界
马克思说过,个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

”教师团队是由个体组
成的,教师个体亦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工作表现就一定不能等量齐观。

若用“你为什么要当教师?”这个问题来考察教师,给出的答案可能千差万别,但不管表述方式如何,答案的类型不外乎三类:谋生手段、自我实现、热爱。

这三类答案恰恰就反映出了教师工作的不同境界。

第一种境界:“小”教师
之所以称之为“小”教师,并非个头小,而是“境界低”、“眼界小”。

曾听说过一个教师这样克服自己的职业倦怠,每天早晨她来到学校,感到心力交瘁时,她会反复对自己说:我是来挣钱的!挣到了钱我才会过上好日子!于是她的心里坦然许多,也轻松了许多。

虽然这是个较为极端的案例,但是它还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部分教师的心理轨迹。

这类教师比较多的关注比如房子、工资、福利等物质层面的收益,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完成工作任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本本分分、按部就班、尽职尽责即是他们工作的最佳状态。

他们厌烦改革,惧怕创新,渴望相对安定的工作环境和波澜不惊的生活氛围,“不断改善
工作生活条件,提高福利待遇”即是他们的最高追求。

发展趋势:平庸无为或者工作绩效较差,家长社会意见强烈,得不到同事的敬重,面临下岗或被炒的危险。

社会需求值:★.
一个学校的老师都能达到“小”教师的最佳境界,学校也能保持长治久安的底线。

但是这时的学校就会沦为工厂,教师是机器,学生是产品,没有活力,也没有生机。

在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下,“打工仔”式的“小”教师会暂时高枕无忧,一旦学校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学校师资出现过剩,这类教师由于缺乏一定的职业境界、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会最早遭遇危机。

第二种境界:“能”教师
这类教师不仅仅满足于解决自身的生活需要,得到合理的劳动报酬,更渴望机遇的垂青,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华与能力的舞台,希望得到认可与鼓励。

他们在工作中注重挖掘自身潜力,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积极进取。

在他们身上有着一般教师所不具备的的“绝活”或“秘籍”,或是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或是在学术上著书立说,或是在某个领域独树一帜,“专业化”是他们的突出特征。

他们付出的动力是得到承认,有时也仅仅是兴趣使然,是建筑在不断成功基础上的愉悦感觉,是来自管理者的理解与尊重,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正由于此,即使物质上的暂时匮乏也不会影响其工作热情,甚至会迸发“士为知己者死”的豪迈激情。

渴望公平竞争的赛场,优质厚酬的分配机制,人尽其才的选拔制度是他们的需求。

发展趋势:
A、在不断得到认可,得到尊重的过程中,在“光晕”效应下,他们对教育事业责任感不断得到增强,人格修养不断得到升华,有成为“教
育家”的可能。


B、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同
时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成为教学
能手和教育专家。

C、由于引导不得力,师德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其中的一部分教师
可能过于急功近利,追求暂时的成功,沉浸于一时的辉煌中,他们坐在功劳簿上等待晋升和提拔。

“一夜随成名师”,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夜空,从此辉煌不再,是他们中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D、因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强有力的支持,随即抱怨丛生,进取意识
不断消减,发展欲望日趋平淡,职业倦怠感产生,渐渐的沦为碌碌无为的“打工仔”或“小”教师。

社会需求值:★★★
这是学校教师队伍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思维活跃,喜欢创新,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如果有良好的机制与健康的学校文化做保障,他们将成为学校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应该得到学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第三种境界:“好”教师
好教师是真正具有“博爱”情怀的教师。

他们发自内心地爱教育,爱学生。

能当一名“教师”,同学生在一起,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享受。

他们不受虚名所累,不被俗利吸引,也不会因暂时的困难或挫折而消沉,他们致力于自己的发展,但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他们不仅努力改善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素质提升,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走向。

正由如此,他们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

他们的需求是
希望有宽松自主地发挥空间和社会、学校真诚的理解和有力的支持。

发展趋势:
A、由于这样的教师德行上乘,他们更追求脚踏实地的工作,愿把功夫用在日常教学的研究上,而在社会影响力上没有“独特”的表现,知名度远远不如“能”教师高。

即便如此,他们由于主观、客观上均有益于学生,更能成为“学校放心、家长信任、同行敬重、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B、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是金字塔尖上熠熠发光的宝石,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也是中国教育的脊梁。

他们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有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有睿智学者所独有的知识分子风骨,他们有高尚的师德,勤学不辍、笔耕不息,他们的毕生所得已凝聚成光彩夺目的教育思想,在无数教师心灵中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

他们身在课堂,但心系国家,不仅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的才华赢得了学生的尊重,而且也以高尚的人格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社会需求值:★★★★★
这样的教师现在在教师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还太少太少。

当“好”老师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教育的春天才会真正来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