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三重境界

合集下载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的三种境界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的三种境界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的三种境界一、职业意识境界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职业意识境界。

职业意识境界是指高校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认同和理解,对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使命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坚定自己的职业信仰和人生追求。

高校教师具有职业意识境界的表现有以下几点:1.热爱教学事业,把教学工作作为自己的生命事业来看待。

2.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积极承担校园工作,在注重自己的同时,也注重团队协作。

3.关注教育环境变化,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二、师德境界高校教师还需要具备师德境界。

师德境界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中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质和行为。

高校教师具有师德境界的表现有以下几点:1.秉承“以德为师”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2.遵守道德底线,不挑战法律法规,不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遵循规范文明的职业习惯。

3.尊重学生个性和利益,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功。

三、学识境界高校教师还要具备学识境界。

学识境界是指高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有前瞻性和深度。

高校教师具有学识境界的表现有以下几点:1.牢固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具备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

2.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能够在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中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问题。

3.注重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参与行业会议和交流,不断学习、成长和提升。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的职业境界涵盖职业意识、师德和学识三个方面。

高校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坚持职业信仰和人生追求,才能让自己更加成长和提升,同时也为学生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工作的三重境界

教师工作的三重境界

教师工作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用力教书。

教师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去教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没白没黑,拼死拼活。

以时间战、消耗战、题海战、模拟战为模式,以认知结果的堆积为取向,以应付考试为归依,其结果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这种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教师消耗了自己的内存与身体,学生消耗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吃力不讨好。

教师只有输出,没有输入,心智能力在退化,学生只做不思,苦不堪言。

这种方式形成的理念是:老黄牛无私奉献精神。

这种理念提倡的教师形象是:带病坚持工作,最终累倒在讲台上。

第二重境界:用脑教书。

教师要提高工效,必须改变上述用力教书的状况,即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机制。

告别高强度,追求高效率,从过去“增强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向“提高劳动效率”转变,用脑子,即想点子,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通过自身智力因素的开发,从而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激活思维,挖掘潜能。

这种方式形成的理念是:千里马的效率,效率决定一切。

这种理念提倡的教师形象是:风风火火,快马加鞭。

第三重境界:用心教书。

“牵学生的手,用心比用力好”,脑力与高效率是有一定限度的,脑力需要心力去呵护去支撑。

2003年度“全美教师团队”当选者的第一特征就是“工作激情及感召力”,这种激情与感召力来源于教师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在用脑教书、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教师自身的非智力因素,从观念到态度,从情绪到情感,从毅力到意志,从意义到价值,多层面全身心介入教师这项职业中,从而获得激情与感召力的源泉,最终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使教学工作实现由技术向艺术的转变,由方法向思想的转变,教者不仅把自己当成活生生的人,而且还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到相互走进内心世界,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生机勃勃,其乐融融,这才是真正的充满智慧、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这种方式形成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这种理念提倡的教师形象是:德艺双馨,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怀的引路人。

做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三重境界

做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三重境界

做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我把它称之为谋生的境界(或职业的境界),即仅仅把教师看做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

如果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境界中,就始终摆脱不了“小家之气”,这样的教师最终至多也只能做到一个称职的教师,而且大多数时候也许是不称职的。

第二种境界,我把它叫做事业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不断地为之追求。

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即使在做教师的路上不断会遭遇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但是这样的教师也会表现出一种沉稳与大气,永远不会沉沦,会永远保持一份执着、保持一份热情。

如果能像这样做老师,即使不能成名成家,即使不能常常有事业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但至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离开教育岗位,回首自己教育人生的时候,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而为自己的苦苦追求和执着奉献而获得一种人生的充实。

第三种境界我把它叫做宗教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个崇高的信仰。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天,也许
都能收获教育带给你的幸福和快乐。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爱心、责任和慧心。

首先,爱心是美好教师的第一重境界。

他们充满爱心,对学生充
满关怀和关爱。

无论学生是优秀还是脆弱,他们总是给予温暖、耐心
和理解。

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尽情发展。

其次,美好教师具有责任心,这是他们的第二重境界。

他们将教
育事业视作己任,对学生的成长负有坚定的责任。

他们致力于提供优
质的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领
导才能。

最后,美好教师拥有慧心,这是他们追求卓越的第三重境界。


们不断学习进取,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度和求知欲。

他们深入了解学
生的需求和特点,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促使他们
取得优异成绩。

综上所述,爱心、责任和慧心是构成美好教师三重境界的关键要素。

只有具备这三种境界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
导和帮助。

他们的教育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门崇高的事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欲,这是教师教学的三重境界。

授人以鱼就是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就是“填鸭式”教学,但它是教学的必经阶段。

听说过一种学习方法是“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

试想如果没有死记硬背的知识做根基,你怎么会懂得学习方法?懂得了学习方法才能感悟其中的道理。

怪不得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因此,授人以鱼还是必要的。

不要一提起“填鸭式”就嗤之以鼻。

这些也使学生们打下牢牢的根基。

在教学中,还必须让学生博闻强记。

那个作家不得背诵几百篇文章。

茅盾说过:“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在模仿中学到了方法,掌握了技能,以后才会有所创新”。

授人以渔是教师及教学的第二重境界,是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才可能有吃不完的鱼。

是指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感悟,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力、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使他们对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们听说过吕洞宾点石成金的故事吧。

说的是:有一天吕洞宾“啪啪啪”用手一点,一些普通的石块一下子变成了金子,吕洞宾对他的弟子说:“徒弟们,你们随便拿点吧,以后就有钱啦!”弟子们纷纷向前,拼命的抢金子。

只有一个徒弟站在那一动不动,吕洞宾看了看他,问他为什么不拿?那徒弟说:“师傅,你还是叫我点金术,行么?”吕洞宾把他叫在了一边,交给他了点金术。

从那个没去抢金子的徒弟身上学到了什么?他要的是点石成金的手,学的是方法,可谓大智亦。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交给他们点石成金的方法。

授人以欲是教师教学的第三重境界。

是指学会了钓鱼的方法后,越钓越有劲,越钓越想钓。

教师交给了他们学习方法,还要激起他们学习的动力,是他们有不竭的动力源泉。

清代学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讲到:“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指出了“鱼”、“渔”、“欲””三者之间的关系。

“欲就是感悟”。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时,要逐步引导学生去悟,直至学生自发地悟。

教师培训的三重境界

教师培训的三重境界

教师培训的三重境界教師培訓是提升教育教學品質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之一。

要想成為優秀的教師,不僅需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育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創意思維和專業素養等方面的技能。

因此教师培训就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培训的三重境界指的是:知行合一的基本境界、体验式学习的进阶境界、以教师为中心的领导境界。

一、知行合一的基本境界知行合一,是指教师培训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只有理论性的知识是不够的,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够更好的应用。

此外,还需要将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引导教师增强实践能力,学习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体验式学习的进阶境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亲身参与、全方位体验的学习方式。

教学生活中教师每一次的肢体言语、表情、行为举止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而要在培训中拥有深度体验,教师也将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行为举止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体验式学习不仅仅是培训活动一种重要的形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起到了有效的协调作用。

三、以教师为中心的领导境界以教师为中心是教师培训中的一重要方式,而四个教学核心能力及合作精神就是教师成长的基本要点。

在培训中,需要以教师为中心建立多元化的“开花”集体,鼓励教师参与到教学、研究、培训和评估等活动中,从而提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更加全面性的教学水平。

因此,教师培训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需要解放人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综上所述,知行合一、体验式学习和以教师为中心的领导境界是教师培训中的三个基本境界,它们并非个别存在,而是学习教学者在自我发展中相互交织的路途。

《当教师的三重境界》

《当教师的三重境界》

《当教师的三重境界》教师是一份既荣耀又沉重的职业。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智慧、引导人生的导师。

在这个职业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够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有三重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地挑战与突破。

一、教师的第一重境界——专业知识教师的第一重境界是专业知识。

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对教学方法有深入的了解。

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等等。

在这个知识范围内,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成长,更是为了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二、教师的第二重境界——情感投入教师的第二重境界是情感投入。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教师需要有耐心和爱心,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

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

三、教师的第三重境界——责任担当教师的第三重境界是责任担当。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需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教师需要尽全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才。

总结:教师的职业是一份非常特殊的职业,需要教师不断地挑战和突破自己的境界。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需要有情感投入和责任担当。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引路人。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导读教师最大的使命,是力所能及为学生的生长提供好的环境。

什么是好的环境?美好的教师自身。

一个美好的教师,有三重境界:始境,形胜;又境,气胜;至境,格胜。

“教育即生长”,这一观点早已成为共识。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对于学生的生长,教师最大的使命就是力所能及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

什么是好的环境?美好的教师自身。

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教材”时,教育才能实现。

我们不必夸大教师的作用,但不可否认,每个教师身上都有一种无形的气质,能对学生产生长久的熏陶和濡染,尤其在精神世界里。

师者,范也。

可以说,教师自身就是一门课程,学生是教师的精神后裔,会传承教师的某些精神基因。

若想学生朝着美善的方向发展,教师自己先要成为美善的典范,正如普罗亭诺斯说的,“你若想观照神与美,先要你自己似神而美”。

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一个美好的教师有三重境界:始境,形胜;又境,气胜;至境,格胜。

1 始境,形胜——形象上的悦目有这样一个故事。

杰米是个退伍军人,退伍后陷入了贫困、酗酒、流浪的窘境,精神漂泊,灵魂失所。

一家社会救助机构没有简单地给予他物质帮助,而是出人意料地邀请来造型师,为杰米精心打造一个全新的形象。

造型师为杰米理了一个绅士发型,并染出优雅的深棕色,然后给他刮掉胡子,换上衬衫,打上领带,穿上西装,还不忘在西服口袋处别上一方洁白的手帕。

顿时,杰米整个人都被提亮了。

最后,一面大大的镜子被推到了杰米的面前。

杰米看着镜中那个焕然一新的自己,错愕不已。

良久,他才回过神来,诚心诚意地说了声“谢谢”,并表示会努力戒酒,然后找一份工作,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一个更好的明天,重塑自己的形象。

美,是一种生产力,它唤醒了一颗麻木的心,让杰米的灵魂有了栖息之地,不再流离。

或许我们觉得人不是靠外在形象来定义的,但事实上,当我们将自己打理得得体且富有品位时,我们不仅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连自己都会更加爱自己。

几年前,我同时要上三家杂志的封面,为了能有一个美好的形象,我精心挑选了适合自己的衣服,并选择一家高档摄影馆,拍了一套个人写真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三重境界
作者:冯远理
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19期
理想的教师,我觉得一定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进取。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教师达到了下文所举的第三重境界,那么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教师的第一重境界:精通本学科知识,能够给学生以知识关怀。

凡教学,最后都落实在具体学科上,教学是具体学科的教学。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试想,一个连自己本学科知识都不过关的老师,他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这样的老师手里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学生对这样的老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除此之外,对于整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他还必须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有所了解。

这样在和学生打交道时,他就会容易得多。

作为一个教师,我认为在专业上至少应该做到:精通教材、研究教材和对于本学科能够触类旁通、烂熟于心,是一个业务尖子。

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有所涉猎。

达到了这种境界的教师就具备了今后继续发展的基础,并能够给学生以知识关怀。

目前,各校的优秀教师基本上属于这一层次。

教师的第二重境界:做一个教育、教学研究者,给学生以心灵关怀。

达到了第一重境界的老师,虽然不失为一个好教师,但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他还必须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地投入教研。

他不但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研究教育规律。

如果能够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研究几年,我相信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会上一个新台阶,都会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家长信赖、校长放心的好老师。

达到了这一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名师或专家了。

如目前在国内讲学的老师基本上都属于这一层次。

教师的第三重境界:做一个人文学者,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先让我们回溯到20世纪的民国时期,当时产生的教育家灿若群星。

个中原因,自非一言能尽。

仅就教师而言,人文素质的缺失,使教育失去了她的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人的教育。

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走进最广阔的天地,而是走入了知识的死胡同。

心灵的禁锢和封闭,使学生没有了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专家教师,仍然培养不出第一流的学生,他只能培养考分第一流的学生和思想品质都不错的学生。

要培养第一流的学生,必须由人文学者和教育家来担当。

20世纪20年代,在浙江上虞美丽的令人心醉的白马湖畔,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在那儿创办了“春晖中学”。

他从国内聘请了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匡互生、王任叔(巴人)、刘懂宇等许多一
流学者来春晖任教。

蔡元培、李叔同(弘一法师)、蒋梦麟、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吴觉农、于右任、吴稚晖等曾在这里居住或讲学。

一时间,象山脚下,大师林立。

那时,中国教育界有“南有春晖,北有南开”之语。

迄今为止的中学,没有一所学校的师资能够超过这所学校。

80年前的北师大附中,共产党人石屏梅曾在那儿任教。

她曾对一位来自家乡的学生说:“在这儿求学,真是幸福啊”!这名学生,就是后来的著名文学家李健吾。

石屏梅的去世,让几百名她曾经教过的学生失声痛哭。

每想到这些动人的场面,我不止一次地怦然心动。

大师们学贯中西,人格光风霁月,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求学是一件快乐至极的事。

学生们大量阅读,视野开阔;老师们思想开明,能紧紧把握住世界主流文明的脉搏,自然就能把学生引到求真、求知之路上。

在学生漫长的成长之路上,学生的精神发育,离不开老师的呵护。

不同的老师,境界不同,培养的学生自然不同。

我希望中国的老师们都能成为专家、学者型教师。

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