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文档

产权理论什么是产权理论产权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个人或集体对物质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产权理论关注的是资源的配置方式,以及对资源所有权的规定和保护机制。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产权是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它对个人和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产权的基本特征产权有以下基本特征:1.所有权:指的是对物质财产的拥有和支配权。
所有权的核心概念是对资源的占有,所有者有权对资源进行支配、使用和转让。
2.使用权:指的是对资源进行实际使用的权利。
使用权是所有权的一部分,所有者可以将资源租赁或授权给他人使用。
3.收益权:指的是对资源产生的收益进行享受的权利。
收益权也是所有权的一部分,所有者可以通过出租、销售或经营资源获取收益。
4.转让权:指的是将所有权、使用权或收益权转移给他人的权利。
产权的转让权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流动。
产权理论的重要性产权理论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1.资源配置:产权制度可以影响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
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产权理论通过研究产权权力的分配和运作机制,为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2.经济增长: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
产权权力的合理保护和有效运行可以促进投资和创新,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3.社会稳定:产权制度的稳定性和公正性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产权理论研究产权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机制,为社会稳定提供理论指导。
主要的产权理论1.自由主义产权理论:自由主义产权理论强调产权的私有性和自由交易的原则。
它认为个人和私有企业对资源的所有权可以最有效地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国家干预产权理论:国家干预产权理论认为国家在产权保护和资源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主张国家应该通过法律和政策来确保产权的稳定和公正。
3.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强调制度对产权的影响。
它认为不同制度安排下的产权规定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率。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引言新制度经济学是对主流经济学的新兴流派,其基本观点是经济行为者与制度之间互动的重要性。
产权理论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支柱之一,探讨了产权在现代经济制度中的作用和属性,认为产权变迁是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动因。
本文将介绍产权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现代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产权的定义产权是指对经济物品或资源的控制权或支配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许可权等。
产权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与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密切相关。
经济活动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离不开产权的约束和规制。
产权的分类产权可以按照属权者、资源性质、产生方式、使用方式和应用对象等方面进行分类。
1.按属权者分类:•私有产权•政府产权•公有产权•集体产权2.按资源性质分类:•自然资源产权•人力资源产权•知识产权•资本产权3.按产生方式分类:•创造性产权•转移性产权•附着性产权4.按使用方式分类:•产权的授权使用•产权的合作使用•产权的控制使用5.按应用对象分类:•生产要素产权•商品与服务产权•生态资源产权产权的作用产权是现代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权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权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而产权是市场交易的重要依据,不同的产权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
私有产权所形成的产权关系使资源的使用者对自己的资源承担责任,同时对资源收益享有所有权。
在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制度下,资源的配置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产权在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保护机制,它刺激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现代经济制度中,专利法、版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出现,鼓励了知识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3. 产权促进了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产权关系的形成保护了企业的利益,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投资,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课件—第3章 产权理论

3.1 产权的起源与产权的功能
3.1.1 产权的起源
1. 产权的内涵
• 一个被罗马法、普通法以及现行的法律经济研究者认同的产 权定义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 在以及关于它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产权制度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 地位和社会关系的规定或行为准则。
• (4)资源配置功能。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是指产权安排或 产权结构直接形成资源配置状况或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 影响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主要有:第一 ,相对于无产权或产权不明晰状况而言,设置产权就是对资
3.1 产权的起源与产权的功能
3.1.2 产权的功能
2. 产权的多重功能
源的一种配置。第二,任何一种稳定的产权结构,都基本上形 成一种资源配置的客观状态。第三,产权的变迁意味着资源配 置状况的改变。第四,产权状况影响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
产权理论。 • 5. 运用产权理论解释生活中的“公地悲剧”现象。
第3章 产权理论
➢ 本章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 ,具有节约交易成本的功能。
➢ 本章的安排如下:第一节介绍了产权的内涵、起源及其功 能;第二节分析了“公地悲剧”与大名鼎鼎的“科斯定理”;第 三节介绍了巴泽尔与阿尔钦的产权理论;第四节则重点介 绍了德姆塞茨和奥斯特罗姆对产权理论的贡献。
3.1 产权的起源与产权的功能
3.1.1 产权的起源
2. 产权的起源与演化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思坦·凡勃伦在一 篇题为《所有权的起源》的论文中,从演化的视角论述了所 有权观念是如何在人类社会中生根发芽的。凡勃伦关于产权 起源的分析,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分析,而不是纯粹的 技术分析。
05产权理论

四、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
1、现代产权理论的产生
现代产权理论的突出代表者为科斯R· Coase)。他 所致力考察的不是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这正是正 统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核心),而是经济运行背后 的财产权利结构(这正是正统经济学所忽略的); 他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是数学、效用主义的边际分 析(这正是正统理论所采取的基本方法),而是典型 的制度分析,并通过对某些经济现象的分析来阐述 隐含在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运行规则及规定这些规 则的制度基础。
产权的特征
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产权明晰与产权模糊 都是指 “权利”边界确定而言的,任何产权,如 果其所有者是确定的并且是惟一的,那么这个产权 就是明晰的。但是有些产权,如社团产权(俱乐部 产权),所有者尽管是确定的,但是并不是惟一的, 这也容易产生产权的模糊性。 产权模糊有两种情况:一是产权归属关系不清,即 财产属于谁,未明确界定或者未通过法律程序予以 肯定;二是财产在使用过程中,权利归属不清。 产权的明晰是有条件的: (1)产权的明晰需要费 用。有些产权由于界定和实施所有权的费用太高而 不得不采用模糊产权的形式,如社团产权.(2)产 权的明晰需要一定的社会制度条件。
柯武刚 史漫飞:
在多数现代社会中,个人和组织都拥有和使用某些 资产的自主权(私人的、各自的财产)就个人来讲, 那样的资产包括他们的身体、技能和知识(生存权 和工作权)。个人还拥有一项在社会中得到广泛尊 重和保护的权利,即占有其劳动成果的权利。 在这类保护失效的地方,产权是不值钱的。那时, 很少有人会为提供他人所看重的东西而付出努力, 也很少有人会努力运用其财产来发现并供应价值更 高的物品和服务。 事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权状况。 因此:绝不能将产权混同于拥有的物品。产权不仅 能附着于有形资产,也能附着于可识别的知识上。
第三讲_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

一
一、产权理论的缘起
• 他通过引入交易费用概念,成功地把产权和制度因素 重新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里,从而推动了现代产权 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在现代产权理论看来,现实的经济世界,交易费用不 仅为正且通常十分巨大,因此产权不再是无关紧要的 了,而是影响经济组织和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经济增长 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
内容
• 第一节 产权的定义与功能 • 第二节 产权起源的两个模型 • 第三节 产权交易与资源配置
一
第一节 产权的概念与功能
一、产权理论的缘起
二、产权的定义
三、产权的构成 四、产权与交易费用 五、产权的性质 六、产权的分类 七、产权的功能
一、产权理论的缘起
一、产权理论的缘起
• 产权及制度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 – 19世纪后期的边际主义革命开始,经济学在力图使它变得更
“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来自以下 事实:产权帮助人形成那些当他与他人打交 道时能够合理持有的预期。这种预期通过法 律、习俗以及社会道德等等表达出来。”
因此,“产权具体规定了如何使人们受益,如何使之受损, 以及为调整人们的行为,谁必须对谁支付费用。”
(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第129页)
• 例如,公海捕鱼的权利
纯粹的共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共有产权 不具有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为使用共有的财产而没有障碍 地进行竞争。因此,共有产权不具有可分割性、可分离性和 可让渡性。
• 换句话说,一旦财产可分割、可分离和可让渡,它就不 再是共有产权了。
一
公共产权的外部性问题
• 共有产权的非排他性必然导致:
第三章 产权理论
产权理论

• 产权是由社会规定的一组权利。这些权利 的所有者能够在法律保护下,支配、使用 其财产,并获得相应收益,免遭他人干涉 侵犯,从而使财产所有者有动力去运用这 些财产,从事经济活动,增进自己的福利
产权的构成
• 使用权:是指所有者在权利所允许的范围内以各 种方式使用一项资产的权利,包括改变甚至销毁 着份资产的权利 • 收益权:是指在不损害他人的情况下可以享受从 事物中所获得的各种利益,如从资产中取得收入 及与其他人订立契约的权利 • 让渡权:是指通过出租将收益权或所有权出售给 别人的权利
分析产权起源的逻辑上的起点
• 人们对产权的要求,是由于对稀缺资源的争 夺性使用造成的 • 只有当资源相对于社会需要变得日益短缺 时,出现改变所有权或建立私人产权的需要
“公地的悲剧”
• 假设某一块草地原属于村公有,村中每户人 家都可以在草地上自由放养牲畜 • 这块草地面积既定,就存在一个最优的放养 量.最优放养量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 收益. • 在公有产权的条件下,由于维持”公地”效 率的成本太高,最后会造成”悲剧”
阿尔钦的定义
• 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 济物品的使用权利
E.G.菲吕博腾和S.配杰威齐的定义
•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 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 行为关系。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对应于物时 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 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因 此,对共同体中通行的产权制度可以描述为,它 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 共有产权 • 准私有产权和准共有产权
第三章 产权为何重要 《新制度经济学》PPT课件

3.5 产权的转让
• 科斯定理中的转让或交换 • 阿尔钦:比较优势、分散风险、退出权的
作用 • 德姆塞茨:外部性影响最小化 • 波斯纳:资源使用效率 • 张五常:资源价值最大化与有效利用、日
本明治维新的成功、香港的土地
3.6 产权的保护
• 波斯纳:保护的作用 • 保护的方法:自我保护与国家保护
股权设计的重要性
• 老板不懂股权,如同埋下地雷。 • 马云通过股权锁定18罗汉,成就了阿里神话!阿里巴巴的成功
告诉我们:股权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股权可以留住人才 (18罗汉);股权可以融资(孙正义 );股权可以打开市场 (与雅虎合作);设计股权可以控股(马云不到10%却有控制 权) • 股权的激励作用: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企业凝聚力;解放老板, 业绩倍增;平衡股东关系功臣退出;人才战略梯队,吸引人才; • 股权的五条生命线:67%老板有完全控制权;51%老板有相对控 制权;34%老板有一票否决权;20%界定同业竞争权利;10%可 以申请解散公司。 • 企业不懂股权设计的8大痛苦:哥们变仇人;同床异梦,同室操 戈;养大儿子叫别人爹;竞争对手挖墙脚;团队工作效率低; 融资难题;影响上市;无法做大。
• 案例:文物的产权、土地的产权、骚扰权(男女的人权 不一样,“我能骚,你不能扰”,但不能滥用)、校园 权、路权、香港《禁止蒙面规例》
• ,小费的例子
案例:法律中的同居权
• 当前,未婚同居的现象越来越多,民法典是否会做出相应规定?对此, 臧铁伟称,早在2001年修改婚姻法的时候立法机关就注意到这个问题, 当时法律中针对其中事实婚姻的问题作了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应 当补办登记”,即针对未婚同居中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应该通过补 办结婚登记的方式来解决,不能简单地一律宣布为无效婚姻。对此最 高人民法院也有相应的司法解释。 但他强调,对于其他形式的同居,现行法律暂未作出明确的规定,现 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也维持这一做法。主要有如下考虑:一是随着人 们观念的变化,未婚同居在一些地方为一部分人所接受,但是在整个 社会上还远未形成共识。如果法律上对同居制度予以认可的话,将会 对现行的婚姻登记制度形成较大的冲击。二是因为同居的情况和原因 都比较复杂,法律难以作出统一的规定,如果这样规定也不一定有利 于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三是考虑未婚同居涉及到诸多法律问 题,比如财产分割、抚养权等,对大多数的问题现有不同意见,还未 达成共识。所以从目前情况看,法律上明确规的公地悲剧:效率论 • 德姆塞茨与昂贝克:强权占有论 • 埃格逊的综合(1990):天真产权理论 • 专有权为什么没有出现:排除成本、内部
第3章 土地经济学 土地产权理论(7版)

城市、城市之外的有规定的
集体土地所有权
农村除了规定属于国家的
第二节土地产权体系
二、中国土地产权体系的构成
(二)土地使用权
1、概念:(关键词)依法、使用、占有、收益、 处分
2、特征:(关键词)派生、功利、有限、稳定…… 3、主要的土地使用权 (1)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使用权、三权分置、
流转] (2)建设用地使用权[城市、多样、丰富、限期、
市场交易] (3)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村集体、无偿、
无限期、承包、流转]
第一节产权与土地产权 第二节土地产权体系 第三节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
第四节土地产权理论对中国农村土地 制度改革的指导作用
土地产权权能
第三节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
一、土地产权权能理论
成
土地承包经营权
承包权 三权分置
经营权
图土
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
地 土地使用
产 权(狭义)
权
农村建设用地使用
体
权
宅基地使 用权
资格权 使用权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 权(广义)
系
集体公益性用地使用权
土地租赁权
他项权利
土地抵押权 土地地役权
土地发展权
第二节土地产权体系
二、中国土地产权体系的构成
(一)土地所有权
法律角度 经济学角度
• 对财产进行利用、收益及转让的权利 • 人与物的关系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被认可的行为关系
产权起源 现代产权起源
• 财产性质与社会秩序——私有制——财产归属的秩序
• 市场经济——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 置权——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权的保护
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产权保护的机制
导言
我国解放前土匪“转抢为保” 山寨手机、山寨电脑 、山寨春晚、盗版 知识产权被“抢注” (“西单女孩”被抢注 成商标,“旭日阳刚”白酒和啤酒、饮料商标, 成龙、 流得滑、王小鸭 ) 征地、强拆(钉子户、自焚、跳楼) “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进宪法
产权保护的机制
1.无国家社会的产权保护机制
• “无国家社会”指没有正式的政府机构和立法 者、法官、警察、政治家、检察官和行政官员 等专门职位的原始社会; • 无国家社会的秩序和凝聚力从何而来?产权如 何得到保护?; • 贝茨和埃文斯•普里查德用囚徒困境模型对非 洲尼罗河地区努埃尔人游牧部落的秩序形成和 维持进行了解释。
• 社团产权。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它,但又不属于其 中任何一个人; • 集体产权。对产权使用的决策是集体做出的。
国有产权
理论上指这些权利由国家拥有,国家按照可 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 用这些权利。 权利由国家选择的代理人—国企的管理者行 使。
第二节 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产权的功能 产权的属性
原始产权模型
德姆塞茨的原始产权模型 安德森和黑尔的原始产权模型 诺斯的原始产权模型
德姆塞茨的原始产权模型
德姆塞茨1967年发表《关于产权的理论》一 文,是原始产权理论的经典之作。 当内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产权就会产生。 内在化的动力主要来自经济价值的变化、技 术革新、新市场的开辟和对旧的不协调的产 权的调整。 德姆塞茨运用海狸的相对价格的变化解释了 加拿大北部印第安部落土地私有权的产生。
Property rights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产权就是人们对 财产这种客体发生的责、权、利关系。它包 括狭义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 产权就是广义的所有权(ownership),两者 并无实质区别。事实上,两词在经济学著作 上经常是混用的。 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 不同组合、结构和配置格局的制度化,就是 产权制度。
产权的分类
私有产权 共有产权 国有产权
私有产权(private property right)
私有产权主体是指财产权利完全界定给个人 行使,即个人完全拥有对经济物品多种用途 进行选择的排他性权利,即完全受个人意志 的支配。 私有产权具有产权的一般特征,即可分离性、 可分割性等。即各项权能可分离、可分割。 如在保留所有权的前提下,将房屋出租,从 而转让使用权给租房者。
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受益与受损
• Pareto有效与Pareto改进 • 激励?
权利与义务、责任
• 外部性:产权交易or法律强制?
产权的解释:Furubotn
产权不是物,不是人对物的关系,而是指由 物的存在及关于他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 间相互认可的行为的关系,即一种人与人之 间的基本关系。 产权的社会性 人们交换物品,实际上是在交换产权 包子:你有吃、扔、给予他人或用它收买别 人等权利
安德森和黑尔的原始产权模型
安德森和黑尔(1975)扩展了原始产权模型, 增加考虑了界定排他性的费用因素。
成本和收益 排他成本
排他收益 Q 排他性行为的均衡数量 界定和实施行为
诺斯的原始产权模型
诺斯(1981)利用原始产权理论,在排他性权利界定 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外生变量—人口, 对史前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他将人类从 狩猎和采集向定居农业的这一演变过程称为第一次经 济革命。 解决史前人类所面临的公有财产的困境(人口的增长 和资源的枯竭)的办法就是建立排他性的公有产权。 排他性产权能限制开发资源的速度。 影响产权形成的因素:
鱼的故事
鱼:一种会游动的 “财产” 陆地上的“野生鱼”的命运:滥捕的对象 家养鱼的故事
• 稻田养鱼、塘鱼 • 大水面 • 网箱养鱼技术
海鱼又如何?
• 美国西岸华盛顿州海滩“三文鱼”案例 • 香港:四十年来变得无鱼可钓
关于食物的供给弹性
问题
滥捕鱼和养鱼都是人的行为,为什么有 “生产性极其不同”的经济行为?
第一节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概念 产权的构成 产权的分类
产权的概念
产权是外来词,是财产权(财产所有权)或 财产权利的简称。property、 property right、 a property right、 the right of property。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property指“法定 权利的客体,它把占有和财富结合在一起, 通常强烈意味着个人所有权。在法律上,指 人与人之间对物的法律关系的综合”。
• 非排他性:如何社会成员都无权排斥他人享用公共服务或 产品。 • 不可分割性:公共产权不可具体分割到每个社会成员。 • 不可转让性:法人和自然人都不具备拥有公共产权的条件。
共有产权制度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数量是公共的,付费 意愿是私人的。 共有产权制度就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来克服共 有产权的“Free Rider”行为。 共有产权有两种:
法兰西《民法》关于所有权:“以法律所允许 的最独断的方式处理事物的权利”。 ( discretional power) 普通法的不同处理
• There are merely various sets of interests.
产权的解释:Alchian
Alchian 定义: “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 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A property right is a socially enforced right to select uses of an economic good” )。 关于“社会强制” (socially enforced right)
法学定义
罗马法关于 “所有权(ownership)”
• the right to make physical use of physical objects • the right to income from it • the power of management, including that alienation
• • • • • 1.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2.排他性费用; 3.人口压力; 4.资源的稀缺程度; 5.技术。
强力产权论
阿姆拜克(1981)通过对19世纪加利福 尼亚淘金热的描述,指出在实践中权利 得以界定的基础是强力,强力在产权的 形成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巴泽尔认为,阿姆拜克的研究结果难以 应用到更有秩序的情形,暴力威慑在存 在国家时将不起作用,且国家的暴力威 慑对保护产权可能更为有力和更符合规 模经济。
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产权保护能避免资源的过度自由使用。资 源自由使用减少了一个社会的财富,对于 生存是有害的。 财富的积累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旦 产权不能保证个人安全获取其所能创造的 净收益,人们就会失去创造这些净收益的 激励; 产权保护能提升财产的价值,进而使人们 获得积累财富的持续激励。
扩展的原始模型:包含利益集团的产 权起源理论
国家产生后,产权的界定和实施离不开政府,而政府 在界定和实施产权过程中,总要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 产权起源的利益集团理论假设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给 定,解释在政治市场上各个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所导 致的许多产业中产权结构的形成。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揭示:不同大小 的利益集团对产权形成的影响不同。规模较小、组织 较好的特殊利益集团对议员们的影响能力较强,能够 使得产权制度的变迁有利于自己。
产权的功能
激励和约束功能(包产到户) 外部性内在化 资源配置功能
产权的属性
排他性 可分割 可转让性(或可处置) 永久性(或安全性)
第三节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排他性产权的起源 产权的保护
排他性产权的起源
原始产权模型 强力产权论 扩展的原始模型:包含利益集团的产权起源 理论
私有产权制度
私产制度的产生一定是由于:人们需要争夺 稀有的资源;集体产权无法有效保护资源。 如果信息是免费的,监督和实施产权的费用 极低,私产制度不一定优于公产制度。私产 制度之所以存在,就在于这种制度下交易费 用可以有效降低,并还能维持这种降低。
共有产权
在共同体内每一成员都有权分享共同的权利,某个 人对一种资源行使权利时,并不排斥他人对该资源 行使同样的权利。如公园、道路、国防等。 特征:
产权的构成
既然产权是一束权利,那么它究竟由哪些权 利构成?
• 所有权。指在法律范围内,产权主体把财产当 做自己的专有物,排斥他人加以侵犯的权利; • 使用权。指产权主体使用财产的权利; • 占有权。指占有某物或某财产的权利,即在事 实上或法律上控制某物或某财产的权利; • 让渡权。指以双方一致同意的价格把所有或部 分上述权利转让给其他人的权利。
家庭A
收益方阵2 家庭B
侵犯
侵犯 (4,4)
不侵犯 (0,0)
不侵犯
(0,0)
(10,10)
均衡结果是(不侵犯,不侵犯),当然优于(侵犯,侵 犯) 。 贝茨(1983)模型对努埃尔人产权的保护机制进行了分 析,其中包括习惯法(如异族通婚)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比如宗教信仰,还有一种社会安排可以建立秩序和降低 保护产权的费用,就是补偿制度。 报复和赔偿降低了产权保护的成本,赔偿过程所产生的 敌对群体之间的高额谈判成本又如降低呢?贝茨认为需 要一个中立的仲裁者,努埃尔人中,是部落首领。
• • • • 好人坏人? 禁忌 道德约束 制度、权利安排及其执行
研究的重点:人们行为受到什么样的权 利约束?制度和权利安排怎样影响人的 经济行为? 最基本的权利:“所有权”和“产权” (who owns w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