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脊神经-颈丛、臂丛.
脊神经解剖学歌诀(上)骨科在线

脊神经解剖学歌诀(上)骨科在线
绝大多数骨科手术进路途中会遇到神经组织,本文包含17首脊神经解剖学歌诀,分上中下三篇呈现,供读者复习和巩固相关解剖学知识。
颈丛的组成及其分支
颈一到四各前支,
组成颈丛分五支;
枕小耳大锁骨上,
颈横布于颈侧方。
肌支唯有膈神经,
运动感觉混合性;
感觉纤维分布广,
胸膜心包和胆囊,
膈下腹膜正中央,
胆道系统和肝脏。
臂丛的组成及其分支
颈五至八和胸一,
前支编织成臂丛,
丛发支到臂胸背;
五六上干中干七,
下干颈八和胸一。
下干就是内侧束,
外束上中干合一,
三干发支成后束,
三束包围动脉壁。
丛发长支到上肢,
外发肌皮内发尺。
余下各半合为一,
位居正中得名字;
后束分出桡神经,
桡腋二支是孪生。
臂丛短支在胸、肩、背部的分布胸长到前锯,
肩背菱肩提;
胸前胸大小,
胸背背阔肌。
肩胛上二冈,
肩胛下对应;
大圆肩胛下,
接收同指令。
肌皮神经
肱肌喙肱二头肌,
肌皮神经支配区;
终支穿出深筋膜,
前臂外侧布于皮。
正中神经
指深屈肌尺侧半,
肱桡尺屈也不算,
前臂掌侧六块半,
都归正中神经管。
皮支分布到掌心,桡侧手指三个半;支配一二蚓状肌,拇收除外鱼际三。
臂丛神经的磁共振成像进展

成像技术
SPACE技术优点
1.3D SPACE序列采用可变翻转角,克服了T2衰减效应,避免长回波链带来的模 糊效应,明显提高了对比度; 2.3D SPACE序列采用可变翻转角,SAR值显著降低,SPACE的回波链长度明显增
加,减少了采集时间。
3.3D SPACE序列回波间隔很短,也减少了采集时间。 4.3D SPACE序列提供各向同性分辨率,不仅减轻了部分容积效应,还能进行多 方位重建。
成像技术
重T2WI脂肪抑制的MRN优点:
对液体含量变化敏感,可敏感地反映神经自身的病理状态, 此序列对磁场均匀性的要求也不高,易于推广应用。
重T2WI脂肪抑制的MRN缺点:
流速缓慢的静脉血管影有时也表现为高信号,易与神经混淆; 神经组织外的背景信号被抑制,周围解剖结构显示欠佳。 节前神经根的显示受脑脊液流动伪影而显示较差。
术后长期随访提供重要的信息,其在臂丛神经诊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臂丛神经的解剖
脊神经共31对,除第2-11胸神经前支保持明 显阶段外,余脊神经前支均相互交织成丛,分 为颈丛,臂丛,腰丛及骶丛。 臂丛:C5-8神经前支和T1神经大部分前支组
成,在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穿过斜角肌间隙,经
锁骨后方进入腋腔,在腋腔内三束包围腋动脉。
磁共振神经成像术(MRN)、功能成像及及分子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新的造
影剂如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的研发,使周围神经MRI影像学取得了重
大进展。
成像技术
磁共振神经成像术(MRN) (1) 重T2WI脂肪抑制技术 (2) 3D-CISS脊髓造影(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脊髓造影) (3) 3D-SPACE序列(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 (4) DWIBS序列(背景信号抑制的弥散加权成像) 功能成像 分子成像
(优选)神经系统总论、脊神经、颈丛、臂丛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31对)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二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 神经组织 神经胶质 (一)神经元neuron
树突 尼氏体
轴突
胞体
1、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
胞体 突起
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
树突 轴突
中枢
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
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称
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二)反射弧
传出神经
反射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效应器
传入神经 感受器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概述
周围神经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其一端连于中枢神 经系统的脑或脊髓,另一端借各种末梢装置连于身体各 系统、器官。
二、颈丛cervical plexus
(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C1-4前支
(二)颈丛的分支: 枕小神经 浅皮支: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神经点)
耳大神经
1.枕小神经 (C2)
颈
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肤
横
2.耳大神经 (C2-C3)
神
耳廓及附近皮肤
经
锁骨上神经
3.颈横神经 (C2-C3) (颈皮神经)
(四)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成神经节。 1、感觉神经节 2、内脏运动神经节
(五)纤维束: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 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纤维束。
24脊神经

5.膈神经 分布: 运动纤维支配膈肌 感觉纤维分布胸膜和心包,右膈神经还分布 于肝、胆和肝外胆道系统。 损伤表现: 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的会有窒息感 膈神经受刺激可产生呃逆
Up Down Back
一、颈 丛
(三)颈丛的分支
6.颈襻 也称舌下神经襻 支配舌骨下肌群
周围神经系统概述
• 定义 • 组成及分部 脊神经
脑神经
内脏神经 植物神经系统
Up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Down Back
周围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节
脑神经节 脊神经节(背根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节
Up Down Back
第一节
脊神经
概述 一、颈丛 二、臂丛 三、胸神经前支 四、腰丛 五、骶丛
Up
Down
Back
脊神经概述
脊神经是借前、后根与脊髓相连的周围神经, 共31对,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都是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 汇合而成,后根的膨大为脊神经节。
Up Down Back
脊神经概述
纤 维 成 分
混 合 性 神 经
Ⅰ垂腕 桡神经损伤 Ⅱ爪形手 尺神经损伤 Ⅲ手枪手 正中神经损伤
Ⅳ猿掌 正中神经和尺 神经损伤
Ⅰ
Up
Ⅱ
Down
Ⅲ
Back
Ⅳ
二、臂 丛
(三)其他分支
1. 肩胛背神经:肩胛提肌、菱形肌 2. 肩胛上神经:冈上肌、冈下肌 3. 肩胛下神经:肩胛下肌、大圆肌 4. 胸内侧神经:胸小肌、胸大肌 5. 胸外侧神经:胸小肌、胸大肌 6. 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肤 7. 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肤
8160神经系统脊神经颈丛臂丛

系统解剖学
脊神经-颈丛、臂丛
-由第1~4颈神经前支交织构成 -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
C1 C2 C3
系统解剖学
脊神经-颈丛、臂丛
-由第1~4颈神经前支交织构成 -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
C1 C2 C3 C4
系统解剖学
脊神经-颈丛、臂丛
系统解剖学
锁骨下部分支:肌皮神经
肌皮神经
脊神经-颈丛、臂丛
肱二头肌
喙肱肌
肱 肌
系统解剖学
脊神经-颈丛、臂丛
锁骨下部分支:肌皮神经
起自:外侧束 分支:臂部发出肌支支配臂部前 群三块肌,肘关节处发出皮支
肱二头肌
喙肱肌
肱 肌
系统解剖学
锁骨下部分支:正中神经
起自:外侧束和内侧束
正中神经
脊神经-颈丛、臂丛
脊神经-颈丛、臂丛
系统解剖学
由神经点穿出浅行
C1 C2
C3 C4
颈丛分支:皮支、肌支
——膈神经
系统解剖学
膈神经颈部
脊神经-颈丛、臂丛
C4 C5 前斜角肌
C1 C2
C3 C4
C5
膈神经
膈神经
脊神经-颈丛、臂丛 C4 C5
系统解剖学
膈神经颈部
前斜角肌
膈神经
膈神经
系统解剖学
膈神经颈部
脊神经-颈丛、臂丛
系统解剖学
脊神经-颈丛、臂丛
臂丛组成:C5~C8前支及 T1前支的大部分
C5 C6 C7 C8 T1
系统解剖学
脊神经-颈丛、臂丛
臂丛组成:C5~C8前支及 T1前支的大部分
神经系统总论、脊神经、颈丛、臂丛

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二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 神经组织 神经胶质 (一)神经元neuron
树突 尼氏体
轴突
胞体
1、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
胞体 突起
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
树突 轴突
髓鞘
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2 、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突起的数目:
手背支
深支 浅支
➢ 分支及分布
• 前臂部:支配1块半肌肉 • 手部:皮支、肌支
(支配13块肌肉)
➢ 损伤表现
7.桡神经 radial nerve (C5-T1)
后束 臂部发出3个皮支:臂后皮神
深支
经,分布于臂后区皮肤;臂外
侧下皮神经,分布于臂下外侧
部皮肤;前臂后皮神经,分布
于前臂后面皮肤。肌支:分布
颈部皮肤
4.锁骨上神经 (C3-C4)
颈侧区、胸壁上部和肩部的 皮肤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肌支: 支配颈部深层肌、 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等
5. 膈神经(C3~C5)
走行: 前斜角肌前方→ 锁骨下动、静脉之间→ 经胸廓上口→ 与心包膈血管伴行→ 分布于膈肌
➢ 交通支:
舌下神经
C1
C2
胸外侧神经 (C5-C7) 外侧束 胸大肌、胸小肌。
臂内侧皮神经 (C8,T1)内侧束 臂内侧、臂前面的皮肤,
与肋间臂神经之间有纤维交通。
前臂内侧皮神经 (C8,T1)内侧束 前臂内侧区前、后面的
皮肤,最远至腕部。
肩肩胛胛下背神神经胸经外侧肩神胛经上神经
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周围神经(颈丛、臂丛、腰丛、骶丛)

颈丛(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颈丛 cervical plexus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
(二)颈丛的分支颈丛的分支有浅支和深支,浅支亦称为颈丛皮支。
颈丛皮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位置表浅,散开行向各方,其穿出部位,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一个阻滞点。
主要的浅支有:1.枕小神经 lesser occipital nerve(C2)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分布于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肤。
2.耳大神经great auricular nerve(C2、3)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行向前上,至耳廓及其附近的皮肤。
3.颈横神经transverse nerve of neck(C2、3)横过胸锁乳突肌浅面向前,分布于颈部皮肤。
4.锁骨上神经 supraclavicular nerves(C3、4)有2~4支行向外下方,分布于颈侧部、胸壁上部和肩部的皮肤。
颈丛深支主要支配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
5.膈神经 phrenic nerve(C3—5)是颈丛最重要的分支。
先在前斜角肌上端的外侧,继沿该肌前面下降至其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经过肺根前方,在纵膈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达隔肌。
隔神经的运动纤维文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腹心包。
隔神经还发出分支至膈下面的部分腹膜。
一般认为,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
膈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是同侧的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有窒息感。
膈神经受刺激时可发生呃逆。
6.副膈神经 accessory phrenic nerve 多见于一侧,起自第5~6颈神经的前支,在锁骨下静脉的后侧加入膈神经。
臂丛神经1简介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一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
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臂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
神经系统解剖-凌树才(神经系统总论-脊神经

胸神经的前支节段性
T2 Sternal angle T4 Nipple T6 Xiphoid process T8 Costal arch T10 Umbilicus T12 Midpoint between
umbilicus and symphysis pubis
腰丛 lumbar plexus
其余的分别交织成丛)
颈丛 Cervical plexus
➢ 组成:C1-C4 脊神经前支 ➢ 位置: 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 分支:
皮支: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肌支:膈神经
颈丛皮支
膈神经
正中神经 median n.
行程:与肱动脉伴行,在指浅、 深屈肌之间下行。
分布:前臂—除肱桡肌、尺侧腕屈 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 所有前臂屈肌和旋前肌。
脊神经
The Spinal Nerves
主要内容
脊神经概述 颈丛 臂丛 胸神经 腰丛 骶丛
脊神经的概述
➢ 脊神经有31对 颈神经 8对 胸神经 12对 腰神经 5对 骶神经 5对 尾神经 1对
➢ 纤维成分 ➢ 脊神经的分支
obturator n.
腰丛的组成和分支
骶丛 sacral plexus
组成:L4一部分、L5、S1—5、Co的前支。 位置:小骨盆侧壁,骶骨及梨状肌前面。 分支:
臀上神经superior gluteal n.:支配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 臀下神经inferior gluteal n.:支配臀大肌。 阴部神经 pudendal n.:出梨状肌下孔—坐骨小孔—坐骨直肠窝。 股后皮神经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 坐骨神经 sciatic n.:是全身最长最粗大的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神经的前支粗大,除第2~11胸神经的前支外,其余脊神经的前支分别交织成神经丛,由神经丛发出分支到头颈、躯干前外侧、上肢和下肢。脊神经丛包括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4)正中神经由发自臂丛内、外侧束的两个根合成,两根夹持腋动脉向下。在臂部,正中神经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肱动脉至肘窝(图9-50)。继而在前臂指浅、深屈肌间达腕部,经腕管,在掌腱膜深面到达手掌。
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在肘部及前臂发许多肌支,分布于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屈肌和旋前肌。在手掌分布于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在手掌区,正中神经发出数支至指尖分布于掌心、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的皮肤,及其中节和远节指背的皮肤(图9-51)。
2、难点: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损伤后表现。
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
周、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既含躯体神经又含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内脏神经。
一、脊神经
(一)概述
脊神经共31对,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图9-46)。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二者在椎间孔处汇合而成脊神经。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一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元的胞体。31对脊神经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
正中神经损伤易发生于前臂和腕部。表现为①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食指、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作对掌运动。②感觉障碍:皮支分布区感觉迟钝,以拇指、食指、中指远节明显。③肌肉萎缩: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也称“猿手”。
(5)尺神经发自臂丛内侧束,在腋动、静脉之间出腋窝后,沿肱动脉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臂中份,经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向下穿过尺侧腕屈肌起端转至前臂前内侧,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发出手背支。本干分浅、深两支入手掌(图9-52)。
深支较粗,主要为肌支。于前臂背侧深、浅肌之间下行,分数支,其长支可达腕部。
桡神经肌支分布于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后肌和前臂后群所有伸肌。
桡神经最易损伤的部位有以下两处,即在臂中段后部,贴肱骨桡神经沟处及穿旋后肌行于桡骨附近。肱骨中段或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主要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第1、2掌骨间背面皮肤感觉障碍明显。桡骨颈骨折时,可损伤桡神经深支,主要表现为伸腕力弱、不能伸指。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班级:专科影像班学时:216-17学年1学期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解剖学单元、章节:神经系统
课题:颈丛、臂丛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颈丛的组成,位置,了解其皮支及浅出部位及分布情况。
2、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位置及走行。
尺神经在前臂上部发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浅支分布于小鱼际的皮肤和尺侧一个半指掌面皮肤。深支分布于小鱼际肌等。
尺神受损后可引起:①运动障碍,表现为屈腕力减弱,无名指和小指远节指关节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内收,各指不能互相靠拢。②感觉障碍,手掌、手背内侧缘皮肤感觉丧失。其他分布区感觉迟钝。③肌肉萎缩,小鱼际萎缩致小鱼际平坦,过伸掌指关节,屈第4、5指指间关节,表现为“爪形手”(图9-53)。
(1)枕小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肤。
(2)耳大神经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向耳垂方向上行,分布于耳廓及附近皮肤。
(3)颈横神经也称颈皮神经,发出后横过胸锁乳突肌表面向前行,分布于颈部皮肤。
(4)锁骨上神经有2~4支辐射状行向下、外方,分布于颈侧区、胸壁上部和肩部的皮肤。
(5)膈神经:是颈丛中最重要的分支,先位于前斜角肌上端外侧,继而沿该肌前面下降至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经肺根前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达膈,于中心腱附近穿入膈肌。膈神经中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和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一般认为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的浆膜(图9-48)。
(1)胸长神经起自臂丛神经根,经其后方进入腋窝,沿前锯肌表面下降,支配前锯肌和乳房。损伤此神经可引起前锯肌瘫痪,出现“翼状肩”体征。
(2)胸背神经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伴肩胛下血管下行,分布背阔肌。乳癌根治术清除淋巴结时,注意勿伤此神经。
(3)肌皮神经自臂丛外侧束发出后,向外侧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间下行,发支分布这三块肌。其余纤维在肘关节稍下方,经肱二头肌下端外侧穿出深筋膜,称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前臂外侧皮肤。
(6)桡神经:发自臂丛后束的粗大神经。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后方,伴肱深动脉向下外行。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继而沿桡神经沟绕肱骨中段后面(图9-54),旋向下外,在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支与深支。
浅支即皮支。在肱桡肌深面,伴桡动脉下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
膈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是同侧半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有窒息感。膈神经受刺激时可产生呃逆。
(三)臂丛
1.臂丛的组成和位置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纤维组成。臂丛经斜角肌间隙穿出,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图9-49),锁骨中点后方是臂丛麻醉的注射点。
2.臂丛的分支
(二)颈丛
1.颈丛的组成和位置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交织构成(图9-47),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
2.颈丛的分支主要包括皮支和肌支。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浅出后,再散开行向各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是颈部浅层结构浸润麻醉的注射点。肌支除支配颈部深层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外,主要有膈神经。颈丛的主要分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