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教案课程保护耳朵

合集下载

中班健康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耳朵》3篇

中班健康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耳朵》3篇

中班健康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耳朵》中班健康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耳朵》精选3篇(一)健康教案详案《我们的耳朵》教学目标:1. 知道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如何保护耳朵,避免听力损伤。

3. 掌握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展示耳朵的结构。

2. 相关视频或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让学生观察耳朵的照片或模型,引导他们谈论耳朵的外观和位置。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了解耳朵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耳朵。

Step 2: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耳朵的结构,并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

外耳:外耳道的作用是传导声音。

中耳:中耳内有鼓膜、听小骨和耳腔,它们的作用是将声音转化为振动,并将振动传送到内耳。

内耳: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它们的作用是接收并解析声音信号,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2)通过实际操作或观察视频,让学生了解耳朵的工作原理。

Step 3:讨论如何保护耳朵(1)与学生一起探讨可能对耳朵造成损伤的环境和行为,例如过高音量的音乐、噪音污染、听音乐使用耳机的时间过长等。

(2)指导学生了解如何避免听力损伤,例如保持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用耳机听音乐过长时间,远离噪音污染等。

Step 4:学习保护耳朵的方法(1)与学生一起讨论一些具体的保护耳朵的方法,例如使用耳塞或耳罩在噪音环境中,调低音量听音乐等。

(2)通过实践活动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并掌握这些方法。

Step 5:总结与反思(1)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次强调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2)让学生回答一些反思问题,例如他们觉得哪些方法对保护耳朵最有效,他们以后会怎么保护自己的耳朵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保护耳朵的方法,提高了对听力健康的重视。

通过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图示或实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保护耳朵的正确方法;3.培养儿童的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1.介绍耳朵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和听神经等;2.分享一些影响耳朵健康的不良行为,如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量过大等;3.教授保护耳朵的正确方法,如佩戴耳塞、控制音量等;4.运用互动游戏等方式,巩固儿童对于耳朵保护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幼儿关注耳朵,提问:“耳朵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讲解】介绍耳朵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每个部位的作用。

【展示】展示几种影响耳朵健康的不良行为,比如听音乐的音量过大,让幼儿来判断它们是否有利于耳朵健康。

【教授】教授保护耳朵的正确方法,如长时间听大声音乐会对耳朵造成损伤,建议佩戴耳塞等。

【巩固】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儿童理解保护耳朵的行为方式。

【总结】总结当天的讲解与活动,巩固儿童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次中班健康课程,我们选取的主题是《保护耳朵》。

在教学前,我们认真制定了教案,明确了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式方法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耳朵的关注度比想象中高,他们提出了很多关于耳朵的问题和想法。

在讲述完耳朵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后,我们分析了一些常见的影响耳朵健康的行为,并让孩子们通过判断是否有利于耳朵健康来深入理解。

在教授保护耳朵的正确方法时,我们使用生动的语言并借助相关的物品进行示范,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到了耳朵保护的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引入了互动游戏等方式来巩固儿童对于耳朵保护的认知和理解,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让孩子们感到有趣和愉悦。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本次的中班健康课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耳朵,并掌握了保护耳朵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意识。

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孩子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高,希望我们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中班健康保护耳朵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健康保护耳朵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健康保护耳朵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耳朵结构及职能;2.认识噪音对耳朵的危害;3.掌握保护耳朵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准备1.幼儿音乐CD;2.耳塞模型;3.声音监测器;4.小黑板、粉笔、擦布。

三、教学内容1. 感知耳朵1.教师介绍耳朵结构和职能;2.听CD中的音乐,引导幼儿仔细聆听;3.要求幼儿描述所听到的声音的特点,感受耳朵惊奇之处。

2. 认识噪音1.用声音监测器展示不同噪音的声音大小,让幼儿感受到噪音和安静的区别;2.让幼儿模拟一些生活场景中的噪音,如火车轰鸣声、吵架声等;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噪音可能对耳朵造成的影响。

3. 保护耳朵1.让幼儿感受到声音对耳朵造成的损害,戴上耳塞模型再听声音;2.介绍保护耳朵的方法,如戴耳塞、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保持安静等;3.请幼儿说出自己保护耳朵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我认为我比较成功的地方如下:1.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噪音、安静的区别,深入体会到噪音对耳朵的危害;2.通过多种手段使幼儿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耳朵,感受耳朵神奇的职能,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究欲望;3.通过戴上耳塞模型的方式感受到声音对耳朵的损害,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后更易接受、更深刻的理解了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但是,还有待提高的地方有:1.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幼儿们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2.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该注意步骤的连贯性,以便幼儿更易于接受和理解;3.发散思维不够充分,可以利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以激发幼儿对耳朵健康保护的探究和思考。

五、思考题1.幼儿们还能想到哪些保护耳朵的方法?2.你认为还有哪些日常生活中噪音产生的场景需要避免?3.如果你在公共场合听到了巨大的吵闹声,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耳朵呢?。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3.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类似棉花棒塞耳朵的情况能自己拔出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耳朵图片、棉花棒、相关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耳朵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耳朵的名称。

2. 讲解:教师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幼儿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3. 情景模拟:教师模拟耳朵受伤的场景,让幼儿观看并说出不应该把棉花棒塞进耳朵里。

4. 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幼儿如何正确使用棉花棒,并提醒幼儿避免将棉花棒塞进耳朵里。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保护耳朵的意识有所提高。

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让幼儿了解耳朵的重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案例,让幼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加强幼儿的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幼儿的保护耳朵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保护耳朵2. 活动时间:10分钟3.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耳朵的方法。

4. 活动过程:a.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耳朵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耳朵的名称。

b. 讲解:教师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幼儿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c. 情景模拟:教师模拟耳朵受伤的场景,让幼儿观看并说出不应该把棉花棒塞进耳朵里。

d. 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幼儿如何正确使用棉花棒,并提醒幼儿避免将棉花棒塞进耳朵里。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正确使用棉花棒,避免塞进耳朵里。

八、教学拓展:1. 开展“耳朵保护小卫士”活动,让幼儿担任耳朵保护的宣传员,向家人和朋友宣传耳朵保护的重要性。

中班健康活动《爱耳朵》教案(附反思)(通用8篇)

中班健康活动《爱耳朵》教案(附反思)(通用8篇)

中班健康活动《爱耳朵》教案(附反思)(通用8篇)中班健康活动《爱耳朵》教案(附反思)(通用8篇)在现实社会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健康活动《爱耳朵》教案(附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健康活动《爱耳朵》教案(附反思) 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耳朵的结构,了解耳朵的作用。

2、会区分噪音及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准备:耳朵的作用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耳朵的结构二、展开1、分组讨论耳朵的作用。

2、保护耳朵及用耳卫生的方法。

(1)保护听力,噪音大的场所尽可能少去(2)使用耳机、Mp3等,要选择质量好的(3)听的时候音量不要太大,能听清就行,每天不要超过一个小时(4)如果发现自己最近总要把音量调大才能听清,看电视也要调大音量的时候,就应该停止使用耳机,立即去耳科检查。

(5)远离噪声:人的听觉所能承受的极限是90分贝,超过这个限度,就视为噪声。

(6)噪声对听力的损伤是缓慢的、进行性的,由偶尔耳鸣变成频繁耳鸣,引起听觉衰弱、耳疲劳,甚至出现失聪。

所以不要频繁置身在嘈杂的环境里,注意缓解耳朵压力。

(7)慎重用药:一些抗感染药,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害人的内耳、耳蜗,造成耳聋。

所以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

(8)小心挖耳:挖耳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而且用力不当还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

若耳朵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擦。

(9)调整饮食:多吃富含锌、铁、钙的食物,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物,勿暴饮暴食。

(10)切忌进水:游泳或洗澡时,切忌耳朵进水。

若不小心流入,可以侧身将水控出,或是用干棉签轻轻擦干,喜欢游泳的人最好戴上耳塞。

3、记住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

一、教案主题:保护耳朵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类似意外伤害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三、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介绍。

2. 保护耳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意外伤害时的自我保护措施。

四、教学准备:1. 耳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噪声模拟工具(如音响设备)。

3. 防护耳塞或耳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知道耳朵对我们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保护耳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不用尖锐物品挖耳朵等。

3. 实践:模拟噪声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噪声对耳朵的伤害,并引导学生学会在噪声环境中保护耳朵。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耳朵,遇到耳朵受伤时如何处理。

6. 作业:让学生画一幅关于保护耳朵的手抄报,加深对保护耳朵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保护耳朵。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保护耳朵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1. 游戏:耳朵捉迷藏a.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轮流将耳朵遮住,其他组员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藏起来的耳朵。

b. 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耳朵的位置和保护耳朵的趣味性。

2.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耳朵a. 每个小组讨论并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耳朵的方法和建议。

b.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教学活动:1. 情景剧:耳朵受伤的处理a.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编写一个关于耳朵受伤处理的情景剧。

b. 各小组表演情景剧,其他学生观看并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

2. 听力测试:了解听力状况a. 教师使用听力测试仪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听力测试。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 (2)6篇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 (2)6篇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 (2)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 (2)精选6篇(一)教案:《保护耳朵》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够正确理解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3. 能够掌握保护耳朵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3. 保护耳朵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录音机、环境音源。

2. 材料:丰富的图片、课件、纸张、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耳朵的兴趣。

和学生一起观察耳朵的结构,并询问他们耳朵的作用是什么。

2. 讲授:(1)通过展示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并带领学生一起模仿耳朵的形状和位置。

(2)播放一段噪音,并询问学生觉得噪音对耳朵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噪音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3)介绍保护耳朵的方法,如佩戴耳塞、远离噪音源、少听音乐等,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操作和实践。

3. 拓展:请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耳塞,实践保护耳朵的方法。

4. 总结:请学生归纳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保护耳朵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际的声音,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噪音对耳朵的伤害,并学会了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

整节课设计合理,情节紧凑,师生互动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讲授过程中,有待改进的是需要更加简明扼要的表达,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在拓展环节,对于学生制作耳塞的操作过程可以展示示范,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耳朵》 (2)精选6篇(二)中班健康详案—《我会穿衣服》教案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穿衣服的重要性和技巧;2.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性;3. 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4.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5.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套衣服和相应的鞋子、袜子、帽子等;2. PPT或图片展示穿衣服的步骤;3. 镜子;4. 座椅。

中班健康我们的耳朵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健康我们的耳朵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健康我们的耳朵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耳朵的基本结构
2.知道如何保护耳朵避免听力损伤
3.学习正确的听力习惯和方法
教学准备
1.图片或模型展示耳朵的基本结构
2.听力测试的录音设备
3.配备一些能反馈声音强度的设备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步:认识耳朵
1.让孩子在黑板上画耳朵的基本结构,或是展示图片或模型。

2.教师介绍耳朵各部位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步:保护耳朵
1.让孩子在课堂上一起制定好一张耳朵保护小贴士的清单。

2.学习如何调节音量、如何选购正确的耳机和如何减少听力
损伤的方法。

3.让孩子互相分享一下自己防护耳朵的小方法与经验。

第三步:听力测试
1.对班级中的每个孩子进行听力测试。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专
门的软件或录制一段声音并测量声音的强度。

2.教师将测试结果记录在每个孩子的教学档案上,便于以后
的追踪和参考。

第四步:正确的听力习惯和方法
1.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的听力姿势和方法。

2.让孩子在放一段不同强度的声音时采取正确的听力行为和体态,例如用耳语模式、不要把音量开得太高等等。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耳朵保护意识普遍不高。

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明白了:耳朵是很重要的器官,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耳机的音量适中最好,不要大声地吼喊或听音乐、看电视太久。

同时,学生们在听力测试时学会了控制音量。

我们还进行了一些互动的小游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轻松地学会了正确的听力习惯和体态。

我希望通过这次教学,孩子们能更加珍惜自己的听力,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健康教案
宜耐幼儿园韩娅活动名称:保护耳朵
活动目标:
1、知道耳朵的功能,会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

2、懂得耳朵对人的重要性,了解保护耳朵的办法。

活动重难点:知道耳朵的功能,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准备:
音乐、铃鼓、黄豆、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通过复习歌曲《小手拍拍》导入活动
播放《小手拍拍》音乐视频,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律动。

2、重点提出耳朵来讲。

提问:耳朵在哪里,长什么样?
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耳朵摸起来软软的,像数字3,每个小朋友有两只小耳朵。

二、具体过程
1、了解耳朵的用处
(1)耳朵能听见声音
直接提问:耳朵有什么作用?
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的小耳朵能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

(2)游戏环节—猜一猜。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老师在干什么?我看看你们谁最厉害,猜的又对又快。

幼儿们闭上眼睛后,教师做动作,让幼儿猜出老师在干嘛。

师:咦,奇怪,你们不是都闭着眼睛吗,怎么还知道我干了些什么呀?幼:我们听见了,用耳朵听的。

(3)再次游戏,让幼儿感知耳朵的用处。

让幼儿闭起眼睛,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话,让其与幼儿猜出他是谁。

提问幼儿耳朵能干什么?
教师总结:
我们的耳朵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话声、拍手声、音乐等等。

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耳朵除了能听见声音,还有分辨声音的功能。

2、讨论保护耳朵的方法
教师播放ppt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的行为,并进行讨论提问。

(1)不用力揪耳朵。

(2)不用棍子或者尖的东西戳耳朵。

(3)避开噪声,例如鞭炮的爆炸声,当发现有人燃放鞭炮时,我们应该站得远一些,或用手捂住我们的耳朵。

(4)天气还冷时还要戴耳帽、围巾等,保护好耳朵,不要被冻伤。

(5)继续讨论保护耳朵的其他方法
A、教师拿出黄豆提问:那我现在想把这颗黄豆塞进耳朵里行吗?
幼:不行,那样就听不见了。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说的很对,我们千万不能把这些小东西放进我们的耳朵里,那样做是很危险的,会伤害到我们的耳朵。

B、游泳玩水、洗澡时,要加强对耳朵的保护,一旦有水入耳,应及时将水倒出,或者用毛巾马上擦干。

C、耳朵生病时,要及时看医生。

三、结束部分
做律动《小手拍拍》结束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