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海丝文化.泉州(舒垚)

合集下载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是一个旨在展示宋元时期中国海洋文化、特别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繁荣景象的主题。

以下是为这个主题设计的一段文案:回溯历史的长河,宋元之交,中华大地孕育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

泉州,这座滨海之城,更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璀璨明珠。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见证了无数商船扬帆远航的壮丽景象,也留下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深刻印记。

在这里,古老的街巷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每一块青石板都仿佛记载着海上贸易的繁忙与喧嚣。

寺庙的钟声回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诉说着泉州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祈愿。

宋元时期的泉州,不仅是一个繁荣的商贸港口,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热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贾、学者和旅行家前来探访。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泉州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城市之一,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海洋贸易,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

泉州地处福建沿海,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交通的要冲。

在宋元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扩大,泉州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货物汇聚于此,使得泉州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宋元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承担了大量的海外贸易和运输任务,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宋元时期,泉州不仅是一个经济中心,也是一个文化中心。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泉州文化。

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体现在建筑、艺术等方面,也深刻影响了泉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今天的泉州仍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泉州的骄傲,也是中国和世界的宝贵财富。

历史,回眸海丝的辉煌

历史,回眸海丝的辉煌

历史,回眸海丝的辉煌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502 江楠欣总有一种回味让人感动,总有一种声音让人驻足,总有一种庄重让人敬畏,总有一种文化让人充实。

海丝文化,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你——是人类历史长河不断流程的光辉记录。

你坚定了我的目标,充盈了我的思想,拓宽了我的视野,滋润了我的心灵。

再一次捧读你,是让我对人世有着更真实的感触,你永远鞭策着我——去拼搏,去奋斗!海丝文化,你已融入我的生命之中。

“海丝”,你让我品读人生不可缺少的光辉。

上千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了许多优秀的经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等诸多的优秀文化始终让人为古人的聪明绝顶而赞叹,也让我为人性的“真善美而拍案叫绝。

不是所有的真理都荒芜成广瀚的沙漠,不是所有的真情都飘渺成无边的云烟。

经典文化中融入了最原始的感动,有着最热切的呼唤,是人类的一方净土。

品读海丝文化,令我学会了以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激励他人!海丝文化!你永远是我生命中的一支歌,一支唱响世界的歌。

你已经融入我的心中,融入我的灵魂!虽然我对于海丝深奥的理解有些迟钝,毕竟,因为我生活在如此喧嚣的时代。

但我是如此痴迷于那泉州文化的多元性,它们可以抚平我内心的失落,平静我内心的烦躁,给我的心灵一丝慰藉,给我鼓舞与力量。

“海丝”,像一座里程碑,屹立在历史中央,当我精神失去支撑时,总能无声地给予我拼搏进取的力量;当我在物欲横流的黑暗中前行时,捧读海丝,总会给我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

它用它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一次又一次地鼓舞我——泉州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海丝”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

所有的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

它们,以自己的宏伟和内涵,为我们开启人生之路,展现了一个时代辉煌灿烂的文明。

就这样,海丝文化在泉州竖起了一面旗帜,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其他港口对此进行研究。

广州、宁波等地的学术界谈及“海丝”,必称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美丽的泉州开元宝塔泉州城楼清源山日出美景千年古城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

意大利旅行家亚格也曾经坐船探险到过泉州,并称它为“光明之城”。

这座散发着现代化气息的港口城市,它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也曾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

前不久,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泉州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古城,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泉州有着自己的文化,也吸收着别人的文化,融合为自己的新文化,拥有许多城市都难以比拟的纯度、深度和广度。

据史料记载,在与东亚各国的交往中,古代泉州就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保持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丰富的史料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重要交流作用,在漫长的东亚交流史中,泉州与东亚各国在文化上互通有无,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宋元是泉州港海外交通的颠峰时期,近千年过去沈安娜/文、图. All Rights Reserved.了,泉州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存:见证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盛衰的市舶司遗址、作为古航标的万寿塔和六胜塔、位于海口和江口的石湖码头、美山码头和文兴码头,进行航海祭祀活动的史迹真武庙、天后宫、九日山祈风石刻以及生产外销瓷的德化窑、磁灶窑址、宋代泉州湾古沉船……每一件都能清晰地向世人展示世界大港曾经的辉煌。

泉州老君山脉洛阳桥泉州清静寺开元寺天后宫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千年古寺开元寺郑成功雕塑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民族风情惠安女清源山老君像.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文化绘画作品简介内容

泉州文化绘画作品简介内容

泉州文化绘画作品简介内容
泉州文化绘画作品通常融合了泉州的历史、文化、风景和民俗等多个方面。

这些作品旨在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泉州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例如,泉州科技中学高中部潘佳琪同学的作品《扬帆海丝路》以“海丝家族”城市超级IP 为创作元素,围绕“海丝文化”,通过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海丝泉州”的文化。

作品以“福建舰”航母和福船“和和”为主要形象,寓意着泉州过去与今日的坚持在“和平交流”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同时,作品中还巧妙地结合了泉州的东西塔、锦鲤和“提线木偶—阿木”,展现了泉州非遗风采,向世界传递出泉州兼容并蓄的文化自信。

另外,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的林楚涵同学的作品《古城风貌》则采用了白色高光笔在红色和黑色卡纸上勾勒出清源山老君岩、开元寺东西塔、郑成功雕像等具有泉州代表特色的多元文化形象。

整幅作品黑、白、红三种色调和谐搭配,线条细致,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作品展现了泉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独特而又多元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拼搏、传承、开放、包容”的精神。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展示了泉州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泉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这些作品也为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泉州提供了窗口和途径。

泉州文化书信XX范文海丝文化书信作文

泉州文化书信XX范文海丝文化书信作文

泉州文化书信XX范文海丝文化书信作文亲爱的评委老师:您好!提到“海丝”,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家乡——泉州,古称“刺桐城”,被誉为“东亚文化之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具有独特的闽南文化以及浓浓的海丝风情。

这里有着热情淳朴、爱拼敢赢的泉州人,以及当时与埃及亚历山大大港齐名于世的“刺桐港”。

现如今走在泉州的大街小道上,依然能够发现“海丝”留下的痕迹,这种种原因足以说明海丝文化对泉州产生的影响之大。

在中世纪,泉州有“东方第一港”之称,许多中外货船经常穿梭于此,有“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在那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自己的游记中赞叹道: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让人难以想象。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那时的刺桐港正处于兴盛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使中国与西方的交流逐渐增多,因此许多外国人决定定居在泉州。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宗教信仰,这才使得我们泉州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到现在,还依旧保存着许多有着宗教特色的名胜古迹,如:开元寺、清净寺、草庵……当时大量的阿拉伯商人和各国商人都住在泉州,中国的商人会把茶叶、丝绸和瓷器出口到外国;而许多外国商人,则会靠着货船将当地的一些香料、胡椒、珍贵木料以及他们自己的工艺品等等运送到泉州卖出。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明朝,由于禁海令和鸦片战争相继发生,这不得不使闻名世界的东方第一大港逐渐走到了尽头。

泉州浓浓的海丝文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海丝文化”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用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海丝文化”也给当时的泉州人增添了几分自豪,可能那时候的人们想到自己家乡的商品可以销往全世界各地,可以闻名世界,觉得很高兴;其次就是它促进了当时泉州的经济发展,使泉州在那时成为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

几千年过去了,泉州依然影响着世界,泉州获得“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也是全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海丝泉港寻迹

海丝泉港寻迹

文/陈 钍海丝泉港寻迹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泉州这座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

那么,泉港与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有什么联系呢?这是我们的一个新思考。

寻访土坑海商聚落、峰尾古城、肖厝港,我们看到泉港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组成部分,不但有重要的海丝历史意义,更有当代海丝价值。

土坑海商聚落土坑,是一个村名。

村名带着土字,生活在这里的刘氏家族却延续着数百年的家族式海洋商贸传统。

土坑发现的1888年维多利亚女王硬币、1907年爱德华七世硬币、大正七年日本硬币、英属婆罗洲硬币等,是土坑对外贸易交往的一个见证。

相传,刘氏入闽始祖刘韶,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出生于唐开元年(713),累官起居注,唐天宝八年(749)入闽,任泉州别驾(通判),唐大历四年(769)殁于官。

福建刘氏先祖刘韶生活的年代正是泉州海洋商贸发展时期。

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

泉州建制自此开始,随后州治所在地从南安向东迁移至现在的泉州市区。

这主要原因是海外交通的发展。

唐朝是中外交通转变的关键时期。

汉唐以来,中外通商都是依靠西部的“丝绸之路”。

天宝之乱过后,陆路不靖,唐朝就改由海路交通。

南安丰州是晋江中游的内河港,交通不便,所以迁址到晋江下游来建设新城,这便是现在的泉州城。

泉州建城之后,随着对外交通的发展,经济日益繁荣。

唐开元年间(713—741),航海家林銮创建石湖码头。

这是泉州古代商贸的重要码头和海防重地。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发生的怛罗斯之战,使唐朝在中亚建立的府州沦丧殆尽,欧亚间的陆上丝绸之路交通贸易被切断。

唐代中期发生“安史之乱”,民不聊生,丝绸生产几近停作为泉州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港市遗址之一,土坑村古建筑群是千年“海丝”聚落型遗存的典型代表,其传承千年的家族式海洋贸易传统在国内独树一帜。

 王 雄 林楷煜/摄顿。

泉州寻梦海丝古城巷遇作文800字

泉州寻梦海丝古城巷遇作文800字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篇1我的家乡是美丽幽静的九日山。

这里草木茂盛,鸟语花香。

春天,花朵们争奇斗艳,树木吐露新绿。

一年四季,松柏常青。

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猜对了,我是一块石头,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这九日山上,漫山遍野都分布着我的兄弟姐妹们。

自从有文人墨客游览登山之后,我的生活、我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一阵笑声,一群人来到了我们的家。

我们高兴极了,心想:我们的家终于来客人了!于是那草、那树都绿了起来,花儿们露出了笑脸,红的、白的、粉的、紫的……整个山谷姹紫嫣红,欢迎客人们的到来。

走在前面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蔡襄,他们边游览边赋诗,一时兴起,就在我的兄弟姐妹们的身上题诗了。

一块石头因为这些登临题诗,这些景迹题名,这些游览留名,还有一些修建纪事而有了生命。

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好事成双,“刺桐”(今泉州)是古代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作为东西洋间国际贸易网的东方支撑点,占有重要独特的历史地位,是当时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1104年,泉州官员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

那一天,大到朝廷官员,小到平民百姓,都聚集在我的家九日山,他们准备了无数的瓜果贡品祭祀海神通远王,祈求海神保佑这些往来东西洋间贸易的船只一路顺风,出入平安。

祭祀完毕之后,一群人登临九日山,欣赏无边的美景,并且在我们身上记录下了这些事迹。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的家乡一如既往地占据终于的地位,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让全家乡、全泉州、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灿烂的家族史。

家乡的娃娃们开始学习本土的历史,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络绎不绝,他们研究着我们身上的历史,也不得不感叹着我们这些神奇的石头——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品格、淡泊的态度。

其实这也是我们南安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篇2闽南文化博大精深,有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一直流传到现在。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泉州海丝文化征文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

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

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XX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

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

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

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着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

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

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

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

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泉州海丝文化征文“海丝”与泉州古港泉州港历史悠久,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中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宋元期间,泉州港的出口货物以丝绸为主,故称泉州古港至西洋的航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到了明清实行海禁,港口逐渐衰落。

据历史记载,泉州古港与国外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票上的海丝文化·泉州
几千年前,第一艘船载满货物,从东方驶向遥远的欧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历史就是在这一天被创造。

他们走过的那条路,被后人称为“海丝之路”。

大海,一直以一种人们所敬畏的形式存在着,因为他的神秘与未知。

但人们总是在害怕着的同时,又会想着探索。

因为这种好奇以及无数次的尝试之后,人们才发现,海的彼岸,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

他们扬起了帆,载着梦想驶向了远方。

海上丝绸之路,就这么,一步一步的将中国连通世界。

泉州,也慢慢的在人们的视野中扎了根。

在人们记住丝路的同时,也记住了泉州。

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泉州亲眼见证了历史上人们无数次的远行。

泉州不拒绝外来文化,就像他不阻拦传扬中国文化一般,以其无限的包容,渐渐接纳了世界。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见到越来越多的洋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为我们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这条路,我们或许不会知道什么是肯德基、麦当劳,不知道什么是微软,什么是苹果。

因为海丝之路,让东西方文化得以融合。

让海洋彼岸的人们知道,中国,不是一个只会自我封闭的蛮夷国家,我们的文化,是那么的独一无二。

因为海丝之路,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唯一,同一片天空下,还有着很多同为人的存在。

时间转到今天,因为海丝之路的存在,泉州用他独一无二的优势,泉州早已经成长成为了一个经济先进的城市。

科学技术的提高,交通更加的便捷,使得泉州作为丝路起点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但这并不意味着丝路就要被放弃。

丝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今天美好生活的起源,他应该作为一种精神,烙在我们的心里。

丝路文化,也是丝路精神。

它象征着百折不挠的顽强,象征着敢闯敢拼的坚强。

因为这些精神的存在,才能驱使无数人面对位置的海域,勇敢的站上船,去征服,去闯荡。

这种精神,永不褪色,它会一直它们为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动力来源。

感谢“丝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色彩。

更感谢泉州,孕育了“丝路”,也孕育了“丝路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