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课件(简介)

合集下载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课件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课件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 家,字敏轩,号料民,安徽全椒人。 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 署“文木山房”,晚年又号文木老 人。历时十余年时间,业余创作出惊 世之作《儒林外史》,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 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 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 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不愿参加考试,憎恶士子 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 的《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 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 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串其间,那就 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 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 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 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 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时代的局 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 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 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可憎 ( zēng ) . 3.诰 命( gào ) . 5.妆奁 ( lián ) . 7.装殓 ( liàn ) . 9.权厝 ( cuî ) . 11.藩 司( fān ) . 2.肄 业( yì ) . 4.盘桓 ( huán ) . 6.衣衾 ( qī n ) . 8.招赘 ( zhuì ) . 10.孝悌 ( tì ) . 12.泥淖 ( nà o ) .

《匡超人》教学课件(37张)

《匡超人》教学课件(37张)

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 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 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 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王冕 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像王 冕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在王冕死后百年的明朝成化年间, 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醉心于科举功名的歧 路。
第四回严贡生正在对范进,张静斋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 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一个蓬头赤足的 小厮就跑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 哩。” 第二十回匡超人吹嘘自己的文 章选得好,名气大,说:“现在 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 弟,都在书桌上香火蜡烛,供着 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当即 笑着对他说:“先生此言差矣!所 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也。 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
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 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 生,名叫周进,他为了能够 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 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 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 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 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 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 见他很是堪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 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 说:“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
经过这一番见识之后,匡超人的思想与精神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小说在第18、19回里写到他与潘三的相遇,与潘三相遇,是他人 生的第三课。这使他彻底陷入了腐化堕落的儒林大染缸。在潘三 眼里,“这一班人(西湖诗会诸友)是有名的呆子。”景兰江因 为做诗把头巾店的本钱做得精光,并且告诫匡二相公,“在客边 要做些有想头的事,这样人同他混缠做甚么?” 在潘三的招待之下,匡超人先是做起了赌场的抽头,接着为潘 老爷弄回批、假文书,经过潘三的出谋划策,成为考场枪手,干 起了替考的勾当。在潘三看来,“像这都是有些想头的事,也不 枉费一番精神,和那些呆瘟缠甚么!”匡超人果然听了潘三的话, 和那边的名士来往稀少。后来,在潘三的一手策划之下,娶巡抚 衙差郑老爹的三女儿为妻。从此,匡超人便彻底堕落为一个无耻 可笑可鄙之徒。

《匡超人》PPT精品课件

《匡超人》PPT精品课件

《匡超人》ppt优秀课件PPT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你的独特感受
执意送夫人下乡
对待家人的态 隐瞒婚史,再结夫


置办丧事
对待儒林旧友 的态度
潘三入狱,恕不探 望
怕承担赏罚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
误用“先儒”,酿 成笑话,不以为耻
《匡超人》ppt优秀课件PPT
《匡超人》ppt优秀课件PPT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 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 与众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 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 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然而, 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 人,他善良纯净,讲孝道、重情义。
《匡超人》ppt优秀课பைடு நூலகம்PPT
《匡超人》ppt优秀课件PPT
讨论二:小说是如何描写这个心地善良、 讲孝道、重情义的青年的?
(回顾小说15-18回匡超人的形象描写,共同探讨)
《匡超人》ppt优秀课件PPT
《匡超人》ppt优秀课件PPT
讨论三: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 意是什么?
小说共55回,却用了5回多来塑造匡超 人这个人物形象,说明作者所处的儒林已 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 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 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 的社会历史地位。
《匡超人》ppt优秀课件PPT
《匡超人》ppt优秀课件PPT
小小辩论:
辩题: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 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
正方: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 染、腐蚀导致他的变质。
反方:责任全在于他本身,如果他坚守自 己善良,就不会变质。
《匡超人》ppt优秀课件PPT

《匡超人》ppt课件(1)完美版

《匡超人》ppt课件(1)完美版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 你的独特脱辩解 Nhomakorabea感受
执意送夫人 下乡
对待家 人的态

隐瞒婚史, 再结夫妻
置办丧事
对待儒 林旧友 的态度
潘三入狱, 恕不探望
怕承担赏罚 明之虞
误用“先 恬不知 儒”,酿成 耻自夸 笑话,不以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 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 与众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 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 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然而, 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 人,他善良纯净,讲孝道、重情义。
讨论二:小说是如何描写这个心地善良、 讲孝道、重情义的青年的?
(回顾小说15-18回匡超人的形象描写,共同探讨)
讨论三: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 意是什么?
小说共55回,却用了5回多来塑造匡超 人这个人物形象,说明作者所处的儒林已 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 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 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 的社会历史地位。
难点:1、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入挖掘作 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疏通文意
(对照课下注解,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谈出阅读感受
(语言、情节形式不拘)
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讨论一: 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
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 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 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 面表格: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匡超人》ppt课件(1)

《匡超人》ppt课件(1)


十七、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十八、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

十九、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佚名

二十、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二十一、梦境总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 你的独特
脱辩解
感受
执意送夫人 下乡
对待家 人的态

隐瞒婚史, 再结夫妻
置办丧事
对待儒 林旧友 的态度
潘三入狱, 恕不探望
怕承担赏罚 明之虞
误用“先 恬不知 儒”,酿成 耻自夸 笑话,不以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 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 与众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 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 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然而, 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 人,他善良纯净,讲孝道、重情义。

六、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

七、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八、当我真心在追寻著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名

九、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佚名

十、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儒林外史——匡超人上课用65页PPT

儒林外史——匡超人上课用65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Hale Waihona Puke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5
儒林外史——匡超人上课用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课件7:第6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课件7:第6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王冕天性聪颖,不足二十岁就贯通了天文、地理、 经史上的各种学问。他生性高蹈,不求仕进,自制 了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肥的衣服,每逢花明柳 媚之时,便以牛车载了母亲到处玩耍,尽享天伦之 乐。知县派人请他出山,他辞别母亲,离乡背井而 去;朝廷遣官来召,他就连夜逃往会稽山下。作者 开宗明义,把终身不愿为官、最后退隐山中的王冕 作为品质高洁的代表,对那些边读书并能以孝事亲 的人士大加称赞。全书借王冕引出一大批儒生来。
另外,作者还将与科举制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各 式各样人物的众生相展现在读者眼前。如汤县令为 自己的仕途着想,对说情人回教师父施以酷刑,终 于激起民愤,闹到按察院,汤知县仍然“大摇大摆 地出堂发落”。
《儒林外史》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卷,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为描写对象,深刻批 判了科举制度和功名利禄观念,进而否定了汉唐以来封 建士人传统的人生道路,并且通过这种批判也揭示了当 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系以及用古代道德规范来扭转颓 败世风的幻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必将破灭。
《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对以 后的讽刺小说有极深远的影响。
质疑析疑
1.本文选用了哪些典型材料来刻画形象? 答:
节选部分中的以上几件事,集中表现了匡超人的蜕变。 其中转折点是岁考成功,“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 又集中体现在两件事上:对待潘三态度的转变和停妻 再娶。作者运用典型的材料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以功名 富贵、个人荣辱为选择砝码的典型形象。
3.《匡超人》这篇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有什么 特色?
本篇小说在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 细节和语言描写。比如:自己结发妻子郑氏死了,只 是“落下几点泪来”,还有,“……这马纯兄理法有 余,才气不足……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另外还有心理描写,如:停妻再娶时,“戏文上说的 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ppt课件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ppt课件
语言描写
精选ppt课件
35
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 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吴敬梓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
形象,目的是揭示其蜕变的社
会原因,他笔锋所指是造成这
种悲剧的社会制度,它将封建
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发展到
了极致。这种认识,使作者对
匡超人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表
面,而是深入到人物的本质。
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精选p面pt课件:
36
首先,对八股取士 的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儒林外史》以此为直接的 抨击目标充分揭露了它对知识 分子的腐蚀和摧残。吴敬梓把 罪恶和堕落的责任主要归结于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精选ppt课件
37
其次,揭露势利 的社会风气。
《儒林外史》从讥讽势利起始, 到谴责势利为结,对势利的描写可 以说是贯穿于全书,具有长久的历 时性”。整个社会都被势利之风所 浸染。如此描写与作者的实际生活 是密切相关的。吴敬梓出生并生活 于他的家族由盛而衰之际,他由此 而饱尝人间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产生了对势利社会的无穷愤慨。
精选ppt课件
14
《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
种解读的可能:
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
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虑;
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 精神拷问……
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图,有 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 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精选ppt课件
38
总的来说,在小说所展示 的匡超人的历程中,我们清 楚的看到他从纯朴善良到人 格沦丧,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 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 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 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敬梓是十八世纪现实主义的讽刺文学家。 杰作《儒林外史》共五十五回,是以社会群丑为 题材的中世纪骑士故事。故事情节不受拘束,前 后穿插贯串。这点与蒲松林不同,而使他对作品 的叙述和人物性格的描写都远远超过了前人。采 用方言是他独特的写作方法,从而使小说得到了 很好的展现。(英国•大百科全书)
艺术成就
步骤一:说说“儒家”和“儒 林”

儒家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儒士作为一个社会
阶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东汉
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中是这样
说的: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
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
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
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
讨论三: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 意是什么?
小说共55回,却用了5回多来塑造匡超 人这个人物形象,说明作者所处的儒林已 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 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 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 的社会历史地位。
• 《儒林外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却又 令人含泪去笑的人物形象,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儒林群丑图,又被视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 史。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匡超人的形象别具意 义,作者借助他把儒林中那些附庸风雅者与追求 功名富贵者集中到一起,既展示了士人秀才们的 酸腐,又显示出追求功名富贵者的辛辣。唯匡超 人一个便已穷极文士情态,荟萃儒林的痛与丑。
• 经过这一番见识之后,匡超人的思想与精神发生 了急剧的变化。小说在第18、19回里写到他与潘 三的相遇,则使他彻底陷入了腐化堕落的儒林大 染缸。在潘三眼里,“这一班人(西湖诗会诸友) 是有名的呆子。”景兰江因为做诗把头巾店的本 钱做得精光,并且告诫匡二相公,“在客边要做 些有想头的事,这样人同他混缠做甚么?” 在潘三的招待之下,匡超人先是做起了赌场 的抽头,接着为潘老爷弄回批、假文书,经过潘 三的出谋划策,成为考场枪手,干起了替考的勾 当。在潘三看来,“像这都是有些想头的事,也 不枉费一番精神,和那些呆瘟缠甚么!”匡超人 果然听了潘三的话,和那边的名士来往稀少。后 来,在潘三的一手策划之下,娶巡抚衙差郑老爹 的三女儿为妻。从此,匡超人便彻底堕落为一个 无耻可笑可鄙之徒。
匡超人
重点: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 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 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 可笑可鄙的人的。
难点:1、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 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入挖掘作 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疏通文意
(对照课下注解,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为自己开脱辩解 你的独特感受
执意送夫人下乡
对待家人的态 隐瞒婚史,再结夫


置办丧事
对待儒林旧友 的态度
潘三入狱,恕不探 望
怕承担赏罚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
误用“先儒”,酿 成笑话,不以为耻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 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 与众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 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 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然而, 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 人,他善良纯净,讲孝道、重情义。
2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杰出 的讽刺作品,吴敬梓用他敏锐的洞察力, 丰富的个人生活体验与鲜明的爱憎情感, 写出了这部现实主义的杰出著作。小说围 绕着功名富贵这根主轴,穷尽儒林世相, 体现世态人心,反映了在科举制艺制度下 文人士子个体良知的泯灭。匡超人就是其 中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
• 《儒林外史》是一部极为出色的著作,足堪跻身 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它可与意大利卜伽丘、西班 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或英国狄更斯等人作 品相抗衡。……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 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之规范。(英国《中国文学 与外国文学之比较研究》)
第16回:回到家乡乐清县,匡超人见人作躬打揖,
甚是知书达礼。整日杀猪磨豆腐,帮助久病在床的
老父亲出恭,念书至四更鼓。作品中运用大量的细
节描写,突出匡超人是个顶极孝子和酷爱读书之人。
因他的知书达礼和勤奋苦读,受到知县的提拔,中 了相公。
• 第17回:因知县提拔中了相公,却因知县遇事, 将会祸及于匡超人,于是,他只得躲回杭州,旧 地重游。客舍中遇到景兰江,景兰江不喜欢马二 先生的时文(功名),在一次众人饮酒之时,景 兰江问道:“众位先生所讲中进士,是为名?是 为利?”众人道:“是为名。”景又说道:“可 知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面诗选上刻着他的诗 几十处,行遍天下,哪个不晓得有个赵雪斋先生? 只怕比进士还享名多着呢。”匡超人听得,才知 道天下还有这一种道理。——除了马二先生说的 功名富贵之外,还有士林秀才们的附庸风雅之趣。
关于《儒林外史》的主题,请学生认真阅读 并理解单元及课文导语。
谈出阅读感受
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讨论一: 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
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 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 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 面表格: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
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
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
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 吴敬梓把作品的主要人物锁定在儒士阶层, 通过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构筑芸芸众 生的儒林,来表达自己对科举制度、功名 富贵等社会现实的深刻见解,有着极其重 要的意义。由此可见,作者取材视角之独 特,对社会批判的力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3、细节描写,夸张的语言,写实手法,等等, 都是讽刺小说艺术的基础。
小小辩论:
辩题: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 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
正方: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 染、腐蚀导致他的变质。
反方:责任全在于他本身,如果他坚守自 己善良,就不会变质。
写作练习(任选其一)
1、假如匡超人活在今天的社会,会变成什 么样的人?
讨论二:小说是如何描写这个心地善良、 讲孝道、重情义的青年的?
(回顾小说15-18回匡超人的形象描写,共同探讨)
• 第15回:匡超人头一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 城杭州,在柴行里记账,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 不得回家,于是流落在此。遇到马二先生,受到 夸奖:“又勤学,又敏捷,可敬可敬!”并且得 到他十两银子的资助。马二先生让他回乡读书, “图个日后宦途相见”;并且告诉他,书中自有 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从 马二先生这里,匡超人第一次知道能够求取功名 富贵,“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这是马二先 生给他上的第一课。
• 吴敬梓(1701—1754),字 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中年后自称秦淮 寓客,五十四岁客死扬州,只 因喜欢杜牧诗句“人生只合扬 州老”一语成谶。出生于世代 书香官宦家庭,至其父时家境 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 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 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 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 仕途,不再与统治阶层为伍。 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在秦淮 水亭,历时十余年时间,创造 出不朽之作《儒林外史》
1、独特的结构——“虽允长篇,颇同短制”
小说结构上与通常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中心事 件来结构的方式不同,它 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 物 ,既独立又 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奠定了我国 讽刺小说的基石。
2、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辛辣的讽刺
作者因久阅文坛,对文人的心态自然非常熟稔,一 旦发为讽刺,不但穷形尽相,往往还剔骨见髓,使有疾 者霍然汗出。他的观察点是:人物、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