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一二单元知识点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3.(横梁) 比(柱)容易弯曲和断裂。
4.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 (材料的种类 )、(长短)、(形状 )有关,横梁 (立着放 )比(平着放)的抗弯曲能力要大。
5.纸条能承受很大的 (拉伸力 ),却不能承受一点 (弯曲力 )。
6.增加梁的 (宽度)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
7、自行车上的螺丝钉,是斜面,固定自行车各部分。
8、传动装置包括: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
9、两个齿轮转动时,大齿轮和小齿轮转过的齿数相同。大齿轮转达得慢,小齿轮转得快。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抵抗弯曲
1.在我们的周围可以看到不同 (形状) 和(结构) 的物体,如 (L)、(工) 和(桥) 等。
但省力。
3、生活中的定滑轮有: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滑轮。
4、动滑轮有:吊车吊钩上的滑轮、起重机。
5、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及动滑轮省力的原理。
6、滑轮组
1、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2、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且是成倍地省力。
3、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吊车上就使用了多组滑轮组。游戏。
4、生活中的轮轴有:方向盘、门把手、风扇、扳手、螺丝刀、水龙头、钥匙等。
5、螺丝刀的刀柄的凹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6、扳手的手柄越长越省力。
5、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能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7、远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天平。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复习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一、科学常识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3.杠杆省力的秘密: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4.省力杠杆:钳子、剪刀、撬棍、开瓶器等;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竿等。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扁担、跷跷板。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6.指导学生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
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
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因此,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8.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9.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10.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提起重物用几股绳子,就省几分之一的力。
12.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轮子;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复习姓名: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在工作时,我们使用的能够省力或方便的装置称为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等机械构造简单,也被称为简单机械。
像撬棍这种简单机械被称为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称为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称为阻力点,支撑杠杆并使其转动的位置称为支点。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左边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钩码数乘以格数。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需要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被称为轮轴。
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被称为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被称为动滑轮。
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形成了滑轮组。
像汽车车厢上搭的木板一样的简单机械被称为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就越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就越大。
螺钉的螺纹越密,旋入时就越省力。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使自行车运动。
以下是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斜面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杠杆以下是各类型滑轮:滑轮类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作用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
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应用机械的类型杠杆轮轴杠杆应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跷跷板、天平应用机械的位置车轮和车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辘轳以下是一些举例:开瓶器、切刀、核桃夹、订书机、羊角锤、老虎钳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应用机械的位置车把手刹车大齿轮和小齿轮车铃的按钮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或需要删除的段落,因此不做改动)1.建筑中的材料柱子和横梁是支撑房屋和桥梁的重要元素。
为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需要考虑材料的宽度和厚度。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复习专用)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备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7、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8、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9、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10、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11、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1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022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含全部实验和专项复习总结)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1.做一支蜡烛实验材料:蜡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皿、试管夹、蜡烛模子、棉芯等。
制作方法:①将蜡块切成碎屑。
②加热蜡屑成蜡油。
③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倒入模子里。
④等蜡油凝固,蜡烛就制成了。
活动结论: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经历了由固体到液体再到固体的形态变化。
但没有产生新物质,仍然是蜡烛。
2.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实验材料:烧杯、抹布、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
实验方法:①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②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③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
实验现象: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烧杯内壁变成白色。
白瓷碗的底部有黑色烟灰。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分别是水、二氧化碳、炭黑等。
3.实验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实验要求:点燃一小张纸,看看纸点燃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现象:这张纸在燃烧前是白色固体,片状。
燃烧时出现红色的火光和黑色的烟雾,白色固体片状慢慢转化为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燃烧后就全部转化成黑色粉末状固体。
实验结论:纸在燃烧后变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物质。
4.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6.两大类物质变化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区分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7.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盐溶解、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锭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烟花绽放(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伴有发光发热现象)火柴燃烧(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发光发热现象)石灰石遇盐酸(因为石灰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1.铁钉上的锈呈红褐色,疏松多孔,容易脱落,非常松软。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一、填空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1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18、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19、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20、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22、(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24、(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5、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 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班级姓名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1、我们可以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部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4、微生物个体微小,只能用微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埃”来衡量,因此人类用肉眼难以看到它们。
5、一滴水里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
6、制作“小水塘”的方法:(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7、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8、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有一个特殊的业余爱好—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
他不但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研究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蜜蜂蛰人的“针”、蚊子叮人的“嘴”,还观察了井水、雨水、污水……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9、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0、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病毒、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1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日常生活中微生物的踪迹有: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漂浮的病菌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发现霉斑在慢慢扩大等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12、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盖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13、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答:微生物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极广,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生长繁殖快,容易变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一二单元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业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1•“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秤砣离提绳越远,秤砣能平衡的物体越重)。
2•提绳位置对秤的最大称重有何影响:杆秤提绳的位置是杠杆的支点,提绳的位置越靠近悬挂成盘的位置,秤的称重越大,反之,越小。
3.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4•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 它的刀柄是_轮_,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 _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 _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 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 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 定滑轮和动滑轮1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动滑轮 ;动滑轮可以 省力,但不能 改变用力方向 。
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力的大小 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 N'表示。
六、 滑轮组1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 ,就构成了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_,又能卫变用力方向 。
2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 最简单的滑轮组,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七、斜面的作用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 •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4 •①名称:定滑轮 ②名称:动滑 所起的作用: 所起的作用: 改变用力方向能省力不能省力 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如果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 ③),不省力的是(①)③名称:滑轮组 ④名称:滑轮组 所起的作用:所起的作用:又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改变用力方向50千克,最省力的是(④),其次是(②2•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3.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S”形的盘山公路、各种斜坡、各种刀刃、螺丝钉的螺纹,高架桥的引桥等。
4•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
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越省力。
5.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一条直的上山公路坡度很大,而“S”形的盘山公路由于路程的延长而使坡度变小,达到省力效果,从而让汽车轻轻松松地行驶。
6.公路引桥:引桥增加了斜面的长度,减小了坡度,使车辆或行人上桥时更省力。
7.螺丝钉:螺丝钉的螺纹相当于盘山公路,延长了路程,而使坡度变小,所以螺丝刀转一转就能轻松地将螺丝拧进木头里。
8.斜面是否省力实验:研究的问题:斜面是否省力?我的假设:斜面能省力实验器材:木板、测力计、不同的重物实验步骤:1.搭好斜面的实验装置。
2.先测出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再测出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3.改变物体的重量,按步骤2重复做。
4.讨论、整理实验发现,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
9.研究的问题:斜面的坡度对省力有影响吗?我的假设:斜面的坡度对省力有影响;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木块的高低)不改变的条件:同一个重物,同一块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实验方法:1.搭好实验装置。
2.先测出直接提升物体的力,3.改变坡度,再测出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4.讨论、整理实验发现,填写实验记录表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坡度越小越省力。
八、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自行车运用了 杠杆(如:刹车、车铃的按钮)、轮轴(如:把手、脚蹬)、斜面(如:螺丝钉)等简单机械的原理。
这些简单机械起到省力或方便的作用。
2.自行车上齿轮转动的快慢与齿轮大小的关系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 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 ,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 慢 。
*综合:请把下面物品和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用线连起来。
斜面轮轴杠杆滑轮螺丝刀 镊子 螺丝钉 水龙头 起重机阿基米德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虽然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在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___________ ,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实验假设: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纸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大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不变的量:纸的宽度;不变的量有:踮起纸梁的高度不变、纸的长度和厚度不变、纸梁架空的距离、纸梁的弯曲标准一样、,垫圈放置的位置不变、单个垫圈的重量。
实验结论: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1 •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 V “ L” “ U'“ 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 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般情况下横梁是立着放的,因为横梁立着放虽然减少材料宽 _,但增加了厚度,大大增强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3•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了?瓦楞纸通过改变芯纸的形状,增加纸板的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抵住拱足,能使拱的形状保持不变,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四、找拱形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_,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如手捏鸡蛋不易碎)3•塑料瓶的上部、底部为近似圆顶形,中部为圆柱形。
最厚最硬的地方在瓶 _,最薄最软的地方在瓶身。
4•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头骨近似于球形_,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一一足弓 _,它可以更好的承载人体的重量。
5•生活中的拱形:肋骨、足弓、拱门,拱窗,拱桥;圆顶形:龟壳,贝壳;球形:蛋壳,果实,头骨。
6.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的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力都相同,即重量轻、强度高。
管状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杆、茎,钢管都是应用了这个原理。
五、做框架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2•长方形框架、正方体框架加上斜杆相当于里面有了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
六、建高塔1.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2 •框架铁塔结构特点:(1)采用大量的三角形框架结构,增加了塔的稳定性。
(2)框架结构是开放的,空气阻力小。
(3)框架铁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因此稳定性较好。
(4)框架铁塔在建造时一般先打地基,在地面挖坑灌注水泥墩,并把铁塔与地基相连增加塔基的质量,增强框架铁塔的稳定性。
七、桥的形状和结构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桥面在拱的上方,桥下空间大,便于船的通行。
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钢索桥的桥面被钢缆吊起,跨度很大。
4•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
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八、用纸造一座桥1用纸设计桥需考虑哪些问题: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③选择形状和结构。
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2.跨越长江的江阴大桥,跨度达1385米,一跨过江,吊起桥面的主要钢缆,每根都由两万多根钢丝组成,钢缆要承受6.4万吨的拉力。
3.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
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4.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5.桥梁最基本的类型:梁桥、拱桥、拉索桥、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