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七章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07园艺生技1班刘小茜200730050616王鑫柔200730050620许欢200730050621一、名词解释1、细胞质基质2、细胞内膜系统3、内质网4、高尔基体5、溶酶体二、填空题1、研究内膜系统的有效技术主要包括:、、。
2、是蛋白质将要被降解的重要标志。
3、在糙面内质网合成并进入内质网腔的蛋白质发生的主要化学修饰作用有、、。
4、内质网中的蛋白质糖基化包括:、;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糖基化是。
5.指导分泌性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6.蛋白质分选的两条途径、7. 是高尔基体中间几层扁平膜壤的标志反应。
8.用反应,可辨认出不同形态与大小的溶酶体9.过氧化物酶体中常含有的两种酶、10.溶酶体中所有的酶都有的共同标志是____11. 膜间隙中标志酶为,线粒体的基质为三、判断题1、电镜下识别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特征是尿酸氧化酶等常形成的晶格状结构。
()2、N—连接的糖基化反应起始发生在光面内质网中。
()3、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分选及其转运的信息仅存在于编码这个蛋白质的基因本身。
()4. 膜泡运输是蛋白质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5.高尔基体是一种有极性的细胞器()6.在很多细胞中,高尔基体靠近细胞核的一面,膜壤常呈凹面,面向细胞质膜的一面常呈凸面。
()7.高尔基体是一个复杂的由许多功能不同的间隔说组成的完整体系()8.日冕病毒的组装发生在TGN上()9.某些“晚期”的蛋白质修饰发生在CGN中()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稳定的蛋白质()A、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是LeuB、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是MetC、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是IleD、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是Phe2、下列哪一项不是高尔基体标志细胞化学反应()A、嗜锇反应B、TPP酶的细胞化学反应C、NAD酶的细胞化学反应D、NADP酶的细胞化学反应3.下例组装方式中,哪一种不属于生物大分子向复杂的细胞结构及结构体系的组装方式()A.自我组装B.复合组装C.协助组装D.直接组装五、问答题1、细胞质基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哪些作用?2、溶酶体有哪些基本功能?3、例举出三种类型的有被小泡及其主要的运输作用。
[新版]细胞生物学第七章试题
![[新版]细胞生物学第七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8e1bb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3.png)
第七章细胞骨架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抑制微管解聚的是()A秋水仙素 B 长春花碱 C 紫杉醇 D 鬼笔环肽2 . 骨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以()纤丝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
ADNA蛋白质和DACRNAD蛋白质和RNA3研究细胞骨架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技术是()。
A冰冻蚀刻电子显微镜 B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C 暗场电子显微镜技术D 整装细胞电子显微镜技术4.下列哪条能够将所给的句子补充完整且无误,“肌收缩中,钙的作用是()”。
A是肌球蛋白的头与肌动蛋白脱离B 将运动潜力从质膜扩大到收缩肌C 同肌钙蛋白结合,引起原肌球蛋白的移动,结果使肌动蛋白纤维同球蛋白头部接触D 维持肌球蛋白丝的结构5 微丝结合蛋白中,使肌动蛋白单体稳定的蛋白是()A a-辅肌动蛋白B 细丝蛋白C 抑制蛋白D 溶胶蛋白6. 下列有关核基质叙述正确的是()A.是细胞核内的液体成分B.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并有少量RNA和DNAC.是由核纤层蛋白与RNA形成的立体网络结构D.是由核纤层、中间纤维相联系的以蛋白质为主的网架结构。
7. 角蛋白分布于A.肌肉细胞B.表皮细胞C.神经细胞D.神经胶质细胞8. 以下关于中间纤维的描述哪条不正确?A.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B.直径略小于微丝C.具有组织特异性D.肿瘤细胞转移后仍保留源细胞的IF9. 中间纤维之所以没有极性是因为其A.单体不具有极性B.二聚体不具有极性C.三聚体不具有极性D.四聚体不具有极性10. 鞭毛的轴丝由A.9+0微管构成B.9+1微管构成C.9+2微管构成D.由微丝构成11. 鞭毛基体和中心粒A.均由三联微管构成B.均由二联微管构成C.前者由二联微管、后者由三联微管构成D.前者由三联微管、后者由二联微管构成12. 微管α球蛋白结合的核苷酸可以是A.GTPB.GDPC.A TPD.ADP13. 以下关于微管的描述那一条不正确?A.微管是由13条原纤维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B.紫杉酚(taxol)能抑制微管的装配C.微管和微丝一样具有踏车行为D.微管是细胞器运动的导轨14.细胞骨架是由哪几种物质构成的A.糖类B.脂类C.核酸D.蛋白质15.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由细胞中的微管组成A.鞭毛B.纤毛C.中心粒D.内质网16.关于微管的组装,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微管可随细胞的生命活动不断的组装与去组装B.微管的组装分步进行C.微管的极性对微管的增长有重要意义D.微管两端的组装速度是相同的17.在电镜下可见中心粒的每个短筒状小体A.由9组二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B.由9组单管微管环状斜向排列C.由9组三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D.由9组外围微管和一个中央微管排列18.组成微丝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A.球状肌动蛋白B.纤维状肌动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19.能够专一抑制微丝组装的物质是A.秋水仙素B.细胞松弛素BC.长春花碱D.鬼笔环肽20.在非肌细胞中,微丝与哪种运动无关A.支持作用B.吞噬作用C.主动运输D.变形运动二、名词解释1. 微管组织中心MTOC2. 应力纤维(stress fiber)3. 细胞骨架cytoskeletion4.网格蛋白clathrin5. 中心体centriole6. 基体basal body7. 轴突运输axonal transport8. 动力蛋白dynein9. 驱动蛋白kinesins10. 微管结合蛋白(MAP)三简答题1.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功能。
第七章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七章一、选择题1、膜蛋白高度糖基化的细胞器是(B )。
A. 溶酶体B. 高尔基体C. 过氧化物酶体D. 线粒体2、能特异显示液泡系分布的显示剂是(B )。
A. 希夫试剂B. 中性红试剂C. 詹姆斯绿D. 苏丹黑试剂3、所有膜蛋白都具有方向性,其方向性在什么部位中确定(C )?A. 细胞质基质B. 高尔基体C. 内质网D. 质膜4、下列哪种细胞所含的粗面内质网比较丰富(E )?A. 肝细胞B. 脂肪细胞C. 红细胞D. 睾丸间质细胞E. 胰腺细胞5、以下哪种蛋白不属于分子伴侣(D )。
A. HSP70B. 结合蛋白(Bip)C. 蛋白二硫异构酶D. 泛素6、真核细胞合成膜脂的部位(C )。
A. 细胞质基质B. 高尔基体C. 光面内质网D. 粗面内质网7、下列有关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叙述,错误的是(C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都可以发生蛋白质的糖基化B. O-连接的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体中C. 糖基化过程中不发生在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中D. 高尔基体糖基化相关酶的活性在其腔面8、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包括( D )A. 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B. 膜整合蛋白C. 内膜系统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D. 核糖体蛋白9、下列细胞器中,对胞吞大分子物质起分选作用的是(A )A. 胞内体B. 高尔基体C. 光面内质网D. 糙面内质网10、膜蛋白高度糖基化的细胞器是(A )A. 溶酶体B. 高尔基体C. 过氧化物酶体D. 线粒体11、经常接触粉尘的人容易患肺部疾病,如矽粉引起的矽肺,下列哪种细胞器和矽肺的形成有关( D )A. 内质网B. 线粒体C. 高尔基体D. 溶酶体12、植物细胞中类似于动物细胞溶酶体的结构是(A)A. 液泡B. 过氧化物酶体C. 消化泡D. 高尔基体13、在细胞代谢过程中,直接需氧的细胞器是(D )A. 核糖体B. 叶绿体C. 溶酶体D. 过氧化物酶体二、填空题1、O-连接的糖基化主要发生在高尔基体,N-连接的糖基化主要发生在糙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知识点整理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知识点整理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个重要的细胞器。
它们在细胞代谢和能量转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线粒体:1.结构:线粒体是一个由两层膜包围的细胞器。
它包含一个外膜和一个内膜,内膜形成了许多内突起,称为线粒体内膜嵴。
2.能量转换: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生产中心。
它通过细胞呼吸过程中的氧化磷酸化来产生能量,将食物分子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以使用的三磷酸腺苷(ATP)。
3. 基因组:线粒体具有自己的基因组,称为线粒体DNA(mtDNA)。
它主要编码细胞呼吸过程中所需的蛋白质。
mtDNA由母亲遗传给子代,因此线粒体DNA有助于研究人类的遗传和进化。
4.线粒体疾病:线粒体功能障碍可以导致许多疾病,如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这些疾病通常会影响能量的产生和细胞的正常功能。
叶绿体:1.结构:叶绿体是植物和一些原生生物中的细胞器。
它也是由两层膜包围,并且内膜形成了一系列叫做叶绿体嵴的结构。
2.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以供细胞使用。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如葡萄糖。
3. 基因组:叶绿体也具有自己的基因组,称为叶绿体DNA(cpDNA)。
它主要编码参与光合作用和叶绿体功能的蛋白质。
4.叶绿体疾病:类似于线粒体疾病,叶绿体功能障碍也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在植物中称为叶绿体遗传病。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叶绿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损。
1.起源:线粒体起源于古代原核生物,而叶绿体起源于古代蓝藻细菌。
这些细菌进化成为现代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2.功能:线粒体主要参与能量转换,而叶绿体主要参与光合作用。
它们在细胞代谢中的角色不同,但都与能量生产和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3.基因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自己的基因组,具有其中一种程度的自主复制和表达能力。
不过,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小,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大。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七章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七章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1.名词解释:细胞骨架、微管组织中心(MTOC)、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γ-TuRC)、中心体、踏车运动、驱动蛋白、动力蛋白。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由3种不同的蛋白纤维结构组成——微管、微丝、中间丝。
※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的聚合从特异性核心形成位点开始,主要是中心体、纤毛的基体。
帮助微管装配的成核。
※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可形成10~13个γ-微管蛋白分子的环形结构(螺旋花排列),组成一个开放的环状模板,与围观具有相同直径。
可刺激微管核心形成,包裹微管负端,阻止微管蛋白渗入。
还能影响微管从中心粒上释放。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粒旁物质。
两个桶状、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包埋在中心粒旁物质中。
在细胞间期,中心体位于细胞核附近,在有丝分裂期,位于纺锤体的两极。
※踏车运动:微管的聚合与解聚持续进行,经常是一端聚合,为正端;另一端解聚,是负端,这种微管装配方式,称“踏车运动”。
※细胞内各细胞器和所有的物质转运都与微管密切相关;微管的物质运输由微管动力蛋白(或马达蛋白)完成,共有几十种,可分为三大家族: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dynein和肌球蛋白myosin家族(肌球蛋白以肌动蛋白纤维为运行轨道)驱动蛋白与动力蛋白的两个球状头部是与微管专一结合,具有ATP酶活性,水解ATP供能完成与微管结合、解离、再结合的动作。
驱动蛋白: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
一对与微管结合的球状头部——ATP水解酶,水解ATP产生能量进行运动;将货物由负端运输向正端。
动力蛋白: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最快的分子运输蛋白。
由两条重链和几种中等链、轻链组成,头部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沿着微管的正端向负端移动。
为物质运输,也为纤毛运动提供动力。
在分裂间期,参与细胞器的定位和转运。
2.三种骨架蛋白的分布如何?微丝: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
细胞生物学 第七章 细胞内膜系统及蛋白质分选与泡膜运输

周围大小不等的囊泡——物质运输
高尔基体与细胞骨架关系密切; 高尔基的膜囊上存在微管的马达蛋白(
kinesin)和微丝的马达蛋白(myosin)。最近 还发现特异的血影蛋白(spectrin)网架 。它 们在维持高尔基体动态的空间结构以及复杂的 膜泡运输中起重要的作用。
❖ 残余小体(residual body),次级溶酶体未被消化 的残渣,又称后溶酶体。
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显示其中含有的酸性磷酸酶, M:线粒体,L:溶酶体(朴英杰)
动物细胞溶酶体系统示意图
溶酶体膜的特征: 嵌有质子泵,形成和维持溶酶体中酸性的内环境; 具有多种载体蛋白用于水解的产物向外转运; 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
❖ 二、内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二)高尔基体( Golgi complex ) ❖ 2、功能
❖ (3)蛋白酶的水解和其他加工过程
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酶解加工的几种类型
无生物活性的蛋白原(proprotein)高尔基体切除 N-端或两端的序列成熟的多肽。如胰岛素、胰高血糖 素及血清白蛋白等
蛋白质前体高尔基体水解同种有活性的多肽,如 神经肽等
一种分选途径。
❖ 二、内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二)高尔基体( Golgi complex ) ❖ 2、功能
(1)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活动 ❖ 蛋白质的分选及其转运 ❖ 溶酶体酶的分选 (2)蛋白质糖基化及其修饰
(3)蛋白酶的水解和其他加工过程
蛋白质糖基化类型
特征
N-连接
O-连接
1. 合成部位
2. 合成方式
细胞生物学 章节提要 第七章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研究方法(study method)脉冲示踪研究(定位线粒体蛋白)、光谱分析(电子载体在内膜上的排序)、负染色技术(偶联因子1的发现)、线粒体膜重建实验(ATP酶功能的鉴定)、放线菌酮(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差速离心、等密度离心(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现)、去垢剂的应用。
细胞的生存需要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构成细胞结构的化学元件和能量。
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其直径一般为0.5—1.0um,最大可达40um。
具有两层膜结构,外膜起界膜作用,内膜向内皱褶成嵴(crista)。
具有膜间间隙和基质。
线粒体干重中蛋白质的含量为65%-70%,脂质占20%-30%。
内外膜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蛋白质和脂质的含量比例不同。
内膜的酶类较复杂,包括运输酶类、合成酶类、电子传递和ATP合成酶类。
线粒体基质中酶类最多,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相关的酶类大都存在于基质中。
单胺氧化酶是外膜的标志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是内膜的标志酶;腺苷酸激酶是膜间间隙酶的标志酶;苹果酸脱氢酶是基质的标志酶。
线粒体是Ca+贮存地,可以调节细胞质钙离子浓度。
蛋白质的转运方式有两种:翻译后转运(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和共翻译转运(co-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蛋白质的转运需要转运信号,这种信号一般位于肽链的N端,是优先翻译的方向,称为导向序列(targeting sequence)或导向信号(targeting signal)。
也称为转运肽(transit peptide)、前导肽(leading peptide)。
转运肽具有的一般特性:需要受体、从接触点进入、蛋白质要折叠、需要能量、需要转运肽酶、需要分子伴侣的协助。
线粒体基质蛋白的转运、外膜内膜蛋白的转运和膜间间隙蛋白的转运方式不同,膜间间隙蛋白的转运分为保守型寻靶(conservation targeting)和非保守性寻靶(nonconservative targeting)。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 线粒体与叶绿体》知识点整理一、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1. 形态结构 外膜:标志酶:单胺氧化酶 是线粒体最外面一层平滑的单位膜结构; 通透性高;50%蛋白,50%脂类; 内膜:标志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是位于外膜内侧的一层单位膜结构;缺乏胆固醇,富含心磷脂-—决定了内膜的不透性(限制所有分子和离子的自由通过);蛋白质/ 脂类:3:1; 氧化磷酸化的关键场所 膜间隙:标志酶:腺苷酸激酶 其功能是催化ATP 大分子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AMP ,生成ADP 嵴:内膜内折形成,增加面积;需能大的细胞线粒体嵴数多 片状(板状):高等动物细胞中,垂直于线粒体长轴 管状:原生动物和植物中 基粒(ATP 合成酶):位于线粒体内膜的嵴上的规则排列的颗粒 基质:标志酶:苹果酸脱氢酶 为内膜和嵴包围的空间,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胶状物质,具有特定的pH 和渗透压; 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进行场所 含有大量蛋白质和酶,DNA,RNA ,核糖体,Ca2+ 2. 功能 (1) 通过基质中的三羧酸循环,进行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的最终氧化 (2) 通过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形成跨内膜的质子梯度 (3) 通过内膜上的ATP 合成酶,合成ATP ATP 合成酶的结合变化和旋转催化机制(书P90)头部F 1(α3β3γδε) 亲水性 α、β亚基具有ATP 结合位点,β亚基具有催化ATP 合成的活性 γε结合为转子,旋转以调节β亚基的3种构象状态δ与a 、b 亚基结合为定子基部F 0(a 1b 2c 10-12) 疏水性 C 亚基12 聚体形成一个环状结构定子在一侧将α3β3与F 0连接起来>〉氧化磷酸化的具体过程① 细胞内的储能大分子糖类、脂肪经酵解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脂肪酸,氨基 酸可被分解为丙酮酸,脂肪酸或氨基酸进入线粒体后进一步分解为乙酰CoA;② 乙酰CoA 通过基质中的TCA 循环,产生含有高能电子的NADH 和FADH2; ③ 这两种分子中的高能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在过程中形成跨内膜的质子梯度; 氧化磷酸化*Delta *epsilon《第七章 线粒体与叶绿体》知识点整理④ 质子梯度驱动ATP 合成酶将ADP 磷酸化成ATP,势能转变为化学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1.名词解释:细胞骨架、微管组织中心(MTOC)、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γ-TuRC)、中心体、踏车运动、驱动蛋白、动力蛋白。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由3种不同的蛋白纤维结构组成——微管、微丝、中间丝。
※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的聚合从特异性核心形成位点开始,主要是中心体、纤毛的基体。
帮助微管装配的成核。
※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可形成10~13个γ-微管蛋白分子的环形结构(螺旋花排列),组成一个开放的环状模板,与围观具有相同直径。
可刺激微管核心形成,包裹微管负端,阻止微管蛋白渗入。
还能影响微管从中心粒上释放。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粒旁物质。
两个桶状、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包埋在中心粒旁物质中。
在细胞间期,中心体位于细胞核附近,在有丝分裂期,位于纺锤体的两极。
※踏车运动:微管的聚合与解聚持续进行,经常是一端聚合,为正端;另一端解聚,是负端,这种微管装配方式,称“踏车运动”。
※细胞内各细胞器和所有的物质转运都与微管密切相关;微管的物质运输由微管动力蛋白(或马达蛋白)完成,共有几十种,可分为三大家族: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dynein和肌球蛋白myosin家族(肌球蛋白以肌动蛋白纤维为运行轨道)驱动蛋白与动力蛋白的两个球状头部是与微管专一结合,具有ATP酶活性,水解ATP供能完成与微管结合、解离、再结合的动作。
驱动蛋白: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
一对与微管结合的球状头部——ATP水解酶,水解ATP产生能量进行运动;将货物由负端运输向正端。
动力蛋白: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最快的分子运输蛋白。
由两条重链和几种中等链、轻链组成,头部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沿着微管的正端向负端移动。
为物质运输,也为纤毛运动提供动力。
在分裂间期,参与细胞器的定位和转运。
2.三种骨架蛋白的分布如何?微丝: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
微管:主要分布在核周围,并呈放射状向胞质四周扩散。
中间纤维:分布在整个细胞中。
3.微管由哪三种微管蛋白组成?各有什么结构功能特点?α管蛋白,β管蛋白,γ管蛋白。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各有一个GTP结合位点。
α-微管蛋白的GTP不进行水解也不进行交换;β-微管蛋白的GTP 可水解呈GDP,而此GDP也可换成GTP,这一变换对微管的动态性有重要作用。
γ管蛋白定位于微管组织中心,对微管的形成、数量、位置、极性、细胞分裂有重要作用。
4.哪一种微管蛋白有GTP酶活性?β-微管蛋白。
5.微管结合蛋白有几种?分布和功能如何?微管结合蛋白(MAP):MAP1、MAP2、MAP4和tau。
分布:MAP1-2和tau只存在于脑组织;MAP4在哺乳动物非神经元、神经元细胞中,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
Tau只存在于轴突;MAP2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
功能:(1)使微管相互交联成束,使微管同其他细胞结构交联,如质膜、微丝和中间丝等;(2)与微管成核点的作用,促进微管的聚合;(3)与微管壁的结合,提高微管的稳定性。
6.为什么说微管具有动态不稳定性?增长的微管末端有微管蛋白-GTP帽,在微管组装期间或组装后GTP 被水解成GDP,从而使GDP-微管蛋白成为微管的主要部分。
微管蛋白-GTP帽及短小的微管原纤维从微管末端脱落则使微管解聚。
7.微管的装配分为哪三个时期?(1)成核期:α-β异二聚体,首尾相接和侧面相连,当片状带加宽到13根原纤维,合拢成一段微管;是微管聚合的开始,速度较慢——限速过程。
(2)聚合期:高浓度游离的微管蛋白聚合速度大于解聚速度,新的二聚体不断加到微管正端,微管延长,直至游离微管蛋白浓度降低。
(3)稳定期:胞质中游离微管蛋白达到临界浓度,微管的聚合与解聚速度相等。
8.微管的体外装配需要哪些条件?微管蛋白异二聚体达到一定的临界浓度(约为1mg/ml),加入Mg2+、GTP和EDTA(Ca2+的螯合剂,去除Ca2+的抑制聚合作用)、适当的pH (pH6.9)和温度(37°C)的缓冲液。
9.微管的体内装配是怎样的?在细胞内微管形成时,γ-TuRC存在于微管组织中心,成为α-β异二聚体结合上去的核心,微管从此生长、延长。
由于γ-TuRC像帽子一样戴在微管的负端而使微管负端稳定。
γ-TuRC组织微管形成的能力受细胞周期的调节。
间期此能力被关闭,G2期到M期,受细胞周期调节激酶作用,磷酸化γ-TuRC成分,开放微管组织能力。
10.温度、压力、紫杉醇、秋水仙素、长春花碱对微管的稳定性如何影响的?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维持了微管的稳定。
秋水仙素:结合并稳定游离的微管蛋白,抑制微管的聚合。
长春新碱:能结合微管蛋白异二聚体,抑制它们的结合作用。
温度:低温中微管解聚。
温度升高时,微管聚合。
11.微管的功能有哪些?(1)微管构成细胞内的网状支架,支持和维持细胞形态。
微管本身不能收缩,有一点的强度,抗压力、抗弯曲,为细胞提供机械支持力。
微管对细胞突起部分,如纤毛、鞭毛、轴突形成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2)微管参与中心粒、纤毛和鞭毛的形成。
中心粒是9组三联体微管围成的圆筒状结构。
纤毛、鞭毛是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在来源和结构上基本相同。
两者主干部分都是9组二联管构成,中央是两条微管——中央微管。
(3)微管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细胞内各细胞器和所有的物质转运都与微管密切相关;微管的物质运输由微管动力蛋白完成。
(4)微管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定位和分布。
微管及其相关马达蛋白在膜性细胞器的定位上起着重要作用。
(5)微管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
微管是有丝分裂器的主要成分,有丝分裂前期微管聚合,核膜崩解时侵入核区,结合动粒;姊妹染色单体的动粒分别与来自两极的微管结合,被拉到细胞两极。
(6)微管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已证明微管参与hedgehog、JNK、Wnt、ERK、PAK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
信号分子直接或通过马达蛋白、支架蛋白等与微管作用,调节包括微管的稳定/不稳定、微管方向性、微管组织中心位置、细胞极化等。
12.哪些结构是9组三联管、9组二联管结构?每个中心粒由9组三联管组成。
纤毛、鞭毛的主干部分都是9组二联管构成。
13.微管马达蛋白主要有哪两个家族?有何共同特点?驱动蛋白、动力蛋白。
两者都有两个球状头部,是与微管专一结合,具有ATP酶活性,水解ATP供能完成与微管结合、解离、再结合的动作。
14.驱动蛋白与动力蛋白在微管上的运动方向如何?驱动蛋白:由负端运输向正端。
动力蛋白:由正端向负端移动。
15.微丝又称什么?占肌肉细胞与非肌肉细胞各多少百分比?肌动蛋白丝。
占肌肉细胞总蛋白的10%,非肌肉细胞的1~5%。
16.肌动蛋白丝直径多少?是由什么组成的什么样的结构?约8nm;由肌动蛋白单体组成双股螺旋纤维。
17.肌动蛋白的保守性如何?在不同真核生物间相似性如何?很保守;不同种类的生物间有90%的相似性。
18.什么是微丝的正端、负端?它们又名什么?正端:相对生长快的一端;又称秃端。
负端:相对生长慢的一端;又称指向端。
19.微丝结合蛋白共约多少种?书上介绍了哪些种?各有什么作用?100多种。
单体隔离蛋白:没有单体隔离蛋白,肌动蛋白都将组装成纤维,这些蛋白的活性和浓度,决定了肌动蛋白趋向聚合还是解聚。
交联蛋白:改变细胞内肌动蛋白纤维的三维结构。
末端阻断蛋白:与肌动蛋白纤维的一端或两端结合,调节或维持肌动蛋白纤维的长度。
结合肌动蛋白末端,相当于加上了帽子,抑制微丝生长,导致胞内出现较多短的微丝。
纤维切割蛋白:与肌动蛋白纤维结合并切断它;由于能控制肌动蛋白丝的长度,可大大降低细胞中的黏度。
切割产生的新末端可作为生长点,促进肌动蛋白装配。
切割蛋白也可作为帽子封住肌动蛋白纤维的末端。
肌动蛋白纤维解聚蛋白:存在于肌动蛋白丝骨架快速变化的部位,结合肌动蛋白丝,并引起肌动蛋白丝的快速解聚。
膜结合蛋白:是非肌细胞质膜下方产生收缩的机器。
在剧烈活动时,由收缩蛋白作用于质膜产生的力引起质膜向内或向外移动。
这种运动是由肌动蛋白纤维直接或间接与质膜相结合后所形成的。
20.何种交联蛋白能使微丝成有弹性网络?杆状交联蛋白21.微丝组装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成核期(延迟期):成核作用发生在质膜下,由ARP2/3复合物催化,是微丝组装的限速过程。
聚合期(生长期):微丝两端的组装速度有差异,快速增长的一端是正端,缓慢增长的一端是负端,正端添加单体的速率是负端的10倍以上。
平衡期:肌动蛋白聚合微丝的速度与其解离微丝的速度达到平衡,微丝长度不变,仍进行着聚合、解聚活动。
22.为什么说微丝有踏车行为?在微丝装配时,当肌动蛋白分子添加到肌动蛋白丝上的速率正好等于肌动蛋白分子从肌动蛋白丝上解离的速率时,微丝净长度没改变,这种过程称“踏车行为”。
23.微丝装配的成核发生在哪里?质膜24.哪些离子、药物因素能影响微丝的组装?Mg2+存在,微丝聚合;Ca2+存在,微丝解聚。
细胞松弛素B:从霉菌中提取,与微丝正端结合,抑制微丝的聚合。
鬼笔环肽:从有毒蘑菇中提取,结合聚合型微丝,稳定微丝抑制解聚。
25.微丝的功能有哪些?(1)微丝构成细胞的支架并维持细胞的形态:微丝在细胞内构成网络或成束才能发挥作用。
而应力纤维是在细胞膜下方由微丝束构成的纤维状结构,常与细胞的长轴平行,往往一端与细胞膜连接,另一端插入胞质,或与中间丝结合,应力纤维赋予细胞韧性和强度。
(2)微丝参与细胞运动:许多动物细胞位置移动时采用变形运动;这些细胞含有丰富的微丝,通过肌动蛋白和微丝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变形运动。
(3)微丝参与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的核分裂完成后,两个即将形成的子细胞间,在赤道面膜下,肌动蛋白微丝与肌球蛋白II组装成瞬时性收缩束——收缩环,收缩产生动力,将质膜向内拉,完成一分为二后解体。
(4)微丝参与肌肉收缩:许多微丝结合蛋白都是在肌细胞中发现;肌细胞由数百个肌原纤维组成;每根肌原纤维由细肌丝和粗肌丝重叠而形成;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肌小节,由肌原纤维组成。
(5)微丝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微丝也介导一些靠近细胞膜的远端物质运输,肌球蛋白I从微丝负端向正端运输货物;肌球蛋白I尾部同质膜结合,利用其头部,可将微丝从一个部位运向另一个部位。
(6)微丝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在收到外界信号作用时,可触发膜下肌动蛋白结构变化,启动细胞内激酶变化的信号传导。
26.参与有丝分裂胞质收缩环形成的是哪种肌球蛋白?肌球蛋白II27.组成肌肉粗肌丝的是哪种肌球蛋白?肌球蛋白II28.微丝马达蛋白是哪种肌球蛋白?运动方向如何?肌球蛋白-1;沿微丝的负端向正端移动。
29.中间纤维的直径?结构?类型?直径:10nm;结构:中间纤维是丝状蛋白多聚体,是一种坚韧持久的蛋白质纤维。
中间纤维单体(亚基)是蛋白质纤维分子,具有共同的结构域:一个α-螺旋的中间去,两侧是球形的N端和C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