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铁芯发蓝原理
金属表面发黑(发蓝)工艺介绍

金属表面发黑(发蓝)工艺介绍收录于话题#金属#工程技术#紧固件#工艺发黑或发蓝工艺属于钢的氧化处理,是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中处理零件,使其表面生成一层均匀致密的的蓝黑色或者黑色保护膜的过程。
这层氧化膜可以很好地将金属基体和外界空气隔绝,从而避免与空气中的腐蚀物质直接接触,可以提高金属防锈性能。
金属氧化处理可分为热加工、化学加工和电化学加工三种工艺。
热加工法是将钢件在熔融的磷酸钾液中加热而形成一层厚约为1μm 的氧化膜的方法,但此法如果单独用于氧化处理时耗能太高,形成的氧化膜质量不稳定,颜色各异,适于大批量处理,现很少用此法。
化学加工法包括碱性化学氧化和酸性化学氧化,碱性化学氧化是将钢件置入一定温度下的含有氧化剂氢氧化钠的溶液中进行。
所获得氧化膜厚度为0.8~1.5μm。
酸性化学氧化所采用工作溶液中含磷酸和氧化剂,若在常温下进行又称冷发蓝,酸性氧化法得到的膜不是纯氧化膜,尚含有磷酸盐,此法得到氧化膜厚度可达3μm,处理时间可减少一半,膜的强度和抗蚀性较高但化学膜的颜色不够美观,故目前在工业上采用碱性氧化法较多。
电化学加工是将制件做为阳极,置放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即是我们经常说的阳极氧化。
其中,钢铁的化学氧化根据处理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高温化学氧化法和常温化学氧化法,由于两种方法采用处理液的成分不同,因此,膜的组成以及成膜的机理也不相同。
钢的氧化处理所形成的膜其主要成分是磁性氧化铁(Fe3O4),一般在低温下(约130℃)氧化成的Fe3O4呈暗黑色,一般呈黑色和蓝黑色;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Fe3O4呈天蓝色,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发黑或者发蓝。
发黑和发蓝工艺的本质一样,只是具体工艺过程有一定区别。
铸钢和含硅较高的特殊钢为褐色或黑褐色。
氧化膜虽然能提高钢铁零件的耐蚀性,但是它对钢铁零件的保护性能仍然是较差的,若将氧化处理后的零件用肥皂或重铬酸钾溶液处理,或进行涂油处理,能提高氧化膜的耐蚀性和润滑能力。
发蓝和发黑的工艺作用

发蓝和发黑的工艺作用发蓝和发黑的工艺作用其实挺有趣的,听起来好像就是个小技术活儿,但背后可是有不少故事呢。
咱们先说说发蓝,简单来说,它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避免生锈。
想象一下,金属就像咱们的皮肤,阳光一晒,雨水一冲,总会出现斑点和皱纹。
通过发蓝处理,金属表面就能保持光滑亮丽,仿佛在说:“看,我可不怕风雨!”这样的工艺早在老祖宗时代就有了,古时候的兵器、工具都要经过这个工序,才能在战场上风光无限。
听说这技术当初还是日本传来的,真是传承的力量啊!而且发蓝的颜色那是相当美,深邃而神秘,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低调中透着奢华。
再说说发黑,这个工艺就像给金属穿上了一件黑色大衣,既时尚又实用。
它的原理其实和发蓝有点相似,也是为了防止氧化,但发黑的效果更加显著。
就想象一下,咱们穿上黑色的衣服,显得瘦一点,气质也上来了,金属也一样,发黑后看起来更有档次。
发黑的工艺多用在一些高档设备和机械上,能有效地减少摩擦,提升性能,真是百利而无一害。
很多机械工程师都喜欢用这个工艺,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的机器更加耐用、耐看呢?发黑的金属就像一块大巧克力,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哦,手感真不错。
有趣的是,这两种工艺的操作过程其实也不复杂,发蓝的话,首先要把金属表面清洗干净,接着放进特制的溶液中,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就能形成那层美丽的蓝色膜。
而发黑的过程也是类似,只不过用的材料不同,时间上也稍微长一点。
整个过程就像在做一道菜,先准备好食材,再慢慢烹饪,最后盛盘上桌,哇,简直让人垂涎欲滴!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发蓝和发黑的金属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哦,那可多了去了!你看,发蓝的金属常常用于枪械上,能有效防止磨损,确保枪支在关键时刻的可靠性,简直就是“兵器”的守护神。
而发黑的金属呢,通常用于机械零件,比如汽车的引擎部件,能让整个车子运行得更顺畅,省油又省力。
就好比人开车上路,车子一旦状态好,开得那叫一个得心应手,真是乐在其中。
这些工艺还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咱们日常使用的许多工具,甚至是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都离不开这两种工艺。
发蓝处理原理

发蓝处理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发蓝处理原理。
你说这发蓝处理啊,就好像是给金属穿上了一件神秘的蓝色外衣。
想象一下,金属本来普普通通的,经过这一番操作,就变得特别起来了。
发蓝处理呢,其实就是一种化学反应。
就跟咱生活里好多事儿似的,稍微来点变化,就能有不一样的效果。
金属在特定的溶液里泡泡,然后就发生了奇妙的反应,表面就有了那层好看的蓝色氧化膜。
这层氧化膜可重要了呀!它就像是金属的小卫士,能保护金属不被腐蚀呢。
你想想,要是没有它,金属多容易生锈啊,那可就不耐用啦。
而且这发蓝处理后的金属,不仅更耐用,还更好看了呢!那蓝色多特别呀,就像是给金属化了个妆,一下子就变得更吸引人了。
咱平常生活里用的好多东西都经过了发蓝处理呢。
比如说一些工具啊,它们天天被我们用,要是没有这层保护,那还不得很快就坏了呀。
那发蓝处理是咋做到的呢?其实就是利用一些化学物质,让它们和金属发生反应。
这过程就好像是一场舞会,各种化学物质和金属一起跳舞,最后就跳出了那层蓝色的膜。
你说神奇不神奇?咱生活里好多看似普通的东西,背后都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原理呢。
这发蓝处理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嘛!它让普通的金属变得不普通,让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美好。
所以啊,别小看了这些小细节,它们可都是有大作用的呢!这发蓝处理原理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一琢磨,不就是那么回事嘛。
大家以后再看到那些发蓝处理过的东西,可别只是觉得好看,要想想这背后的原理呀,那多有意思!这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小惊喜嘛!你说对不对呢?反正我是觉得挺好玩的。
咱可得好好感谢那些发现这些原理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这么丰富多彩。
就这样,发蓝处理原理,记住啦!。
钢铁制品表面的化学发蓝处理

钢铁制品外表的化学发蓝处理这是一个化学发蓝的处理方法,可以保护刀具外表不生锈,有兴趣的话,可以做一下试验:用品:烧杯、铁片(铁钉或缝衣针)。
氢氧化钠、亚硝酸钠、硝酸钠、盐酸、肥皂、锭子油、铁粉、硫酸铜。
原理:钢铁制品容易发生锈蚀。
发蓝是用化学方法,把钢铁制品放在热的氧化性溶液中煮沸一定时间,使钢铁制品外表形成一层致密的、由磁性氧化铁组成的黑色和蓝黑色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操作:1.配制发蓝溶液先把30克氢氧化钠溶于30毫升水的烧杯中,再慢慢地参加9克亚硝酸钠和5克硝酸钠,使之溶解,再加水到50毫升。
然后再入一些纯洁的铁粉,并加热至沸,这时温度约可到达138~150℃。
2.钢铁制品外表的预处理把几枚缝衣针(或铁钉、铁片)外表上的油污、锈斑处理干净。
一般用10%的碱液在80℃浸10分钟取出,用清水洗涤即可除油,然后再用盐酸除锈。
3.发蓝把缝衣针(或铁钉、铁片)浸入煮沸的发蓝液中约半小时取出后,在外表上即有一层蓝黑色的氧化膜。
4.后处理把经过发蓝处理的缝衣针(或铁钉、铁片),浸入冷水中漂洗,再浸入热水中漂洗,以洗去外表沾有的发蓝液。
取出后,浸入3~5%的热肥皂水中(80~90℃)5分钟左右,然后再用冷水和热水分别冲洗一次,最后浸在105~110℃的锭子油处理5~10分钟,取出后放置10分钟,使沾着的油液流净后再擦干外表即可。
经这样处理的钢铁制品外表呈蓝黑色而且均匀致密。
考前须知:1.在发蓝处理前,钢铁制品的外表一定要洗净。
2.如要检验发蓝是否有防护作用,可把经发蓝处理过的制品浸入2%硫酸铜溶液中,在室温下浸半分钟后取出,观察外表是否有红色的铜析出,如没有铜析出,那么发蓝有效。
所谓的烤蓝,根本不是热处理“烤〞出来的,而就是这样的化学处理过程,包括兵工厂的烤蓝也是这样,所以这应该就是正规的烤蓝工艺了。
2、因为这是一个氧化的过程,所以这个配方对参加高铬的不锈钢作用不大,因为参加铬的目的本来就是防止氧化。
热处理与发蓝的基本原理

热处理heat-treatment热处理是将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综合工艺过程。
热处理名词:金属: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机械混合物: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铁素体:碳在α-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碳在β-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 含碳0.8%)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
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钢铁发蓝处理

钢铁发蓝处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钢铁发蓝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零件表面化学除锈和除油工艺。
二实验原理将钢铁零件放入含NaOH和NaNO2等药品的浓溶液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零件表面生成一层很薄(0.5~1.5μm)的蓝黑色氧化膜的过程叫发蓝(发黑)处理。
这层氧化膜组织致密,能牢固地与金属表面结合,而且色泽美观,有较大的弹性和润滑性,能防止金属锈蚀。
因此,在机械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氧化膜(磁性Fe3O4)的生成原理,可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如下:3Fe+NaNO2+5NaOH=3Na2FeO2+NH3+H2O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三仪器药品1.仪器发蓝槽、烧杯(250cm3;500cm3)、电炉、酒精灯。
2.药品NaOH、NaNO2、K4[Fe(CN)6]、K2Cr2O7、HCl(以上药品均可用工业纯)、肥皂、机油(10号)、3%CuSO4、0.2%H2SO4、0.1%酚酞酒精溶液。
3.材料细铁丝、滤纸。
四实验步骤1.发蓝液的配制按每立方分米溶液中加NaOH 625 g、NaNO2225g和K4[Fe(CN)6]15g配制。
先把NaOH 放入发蓝槽,加少量冷水,并加热至100℃左右,溶解后再放入适量水;再加入NaNO2和K4[Fe(CN)6],补充水至所需要的量;然后加热至溶液沸腾(约140℃左右)待用。
新配制的溶液为乳白色,使用后颜色会加深。
2.发蓝前零件表面的预处理发蓝件表面必须光洁,不得有油脂、金属氧化物或其它污物,以免在发蓝中生成不均匀、不连续的氧化膜,甚至不生成氧化膜。
因此,发蓝零件表面必须彻底清理,清理包括机械清理、除油和酸洗。
(1)机械清理:零件表面锈迹多时,可用细砂纸仔细擦拭,直至表面光洁。
(2)除油:把工件放入除油液(配方见表1)中20min左右,然后拿出用流动清水冲洗,以除净残碱液。
钢铁部件进行发蓝处理原理

钢铁部件进行发蓝处理原理
钢铁部件进行发蓝处理原理是通过在钢铁表面形成一层蓝黑色氧化膜来增加部件的耐腐蚀性能。
具体原理如下:
1. 准备工作:将要处理的钢铁部件洗净去除油污和杂质,然后放置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酸洗处理,以去除氧化皮和锈蚀层,确保部件表面干净。
2. 发蓝液准备:制备含有碱金属盐类(如亚碳酸钠、硫酸铜等)的发蓝液。
该发蓝液可通过溶解相应盐类于水中制备,也可以添加有机物(如酒石酸)来调节溶液的pH值和成分。
3. 发放过程:将处理干净的钢铁部件浸泡在发蓝液中,经过适当的时间和温度控制,发蓝液中的金属离子进入钢铁表面。
在发蓝液中,钢铁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蓝黑色金属氧化物膜。
4. 保护层处理:待发蓝处理完成后,将钢铁部件取出并进行清洗,可以采用洗水或清洁溶剂来去除多余的发蓝液。
除去过程中要注意不得破坏已形成的氧化膜。
5. 保养和维护:将发蓝处理后的钢铁部件进行干燥并上薄层防锈油或其它防护涂料,以增加氧化膜的保护作用,延长钢铁部件的寿命和耐腐蚀性。
通过上述步骤,钢铁部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蓝黑色金属氧化物膜,该氧化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防止钢铁部件表面的腐蚀物质进一步侵蚀,提高钢铁部件的使用寿命。
钢铁发蓝工艺简述

钢铁发蓝工艺简述摘要:发蓝工艺是一种材料保护技术,其实质是使钢铁表面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均匀致密、有一定厚度、附着力强、耐蚀性能好的蓝黑色氧化膜,起到美化和保护工件的作用,广泛用于机械零部件和钢带的表面处理[1]。
关键词:钢铁;工艺;发蓝前言众所周知,传统碱性发蓝液一般用氢氧化钠(NaOH)、亚硝酸钠(NaNO2)、硝酸钠(NaN03)等配制而成,工艺过程需在140℃以上加热氧化处理30~90min后,再加热皂化、清洗,上油等。
碱性发蓝不仅能耗大、生产周期长,而且所用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害,还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研究和推广常温发蓝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钢铁常温发蓝是指把经除油、除锈处理的钢铁零件,在常温状态下浸入、喷淋或涂刷常温发蓝剂,进行发蓝处理的一种工艺方法。
常温发蓝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一种新技术,目前在我国机械制造业已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该技术在机械零件、工具等钢铁件的表面防护,装饰方面应用前景广阔,是代替传统碱性发蓝的一种节能、环保新工艺。
一.钢铁常温发蓝原理及后效现象1.原理常温发蓝剂是发蓝工艺过程所用的重要原料,主要由无机盐、无机酸,氧化剂和活化剂组成,有液态和固态两类。
常温发蓝液呈蓝色或绿色。
原液的pH值一般为1~2,加适量自来水稀释后成为工作液。
将工件浸入工作液时,其中的氧化剂首先与工件表面的铁反应生成FeO,FeO再与工作液中溶解的氧反应生成Fe304。
反应初期,FeO快速形成并转变为Fe34氧化膜,当氧化膜逐渐覆盖整个工件表面后,使工件基体表面与工作液隔离,氧化速度降低,氧化膜增厚速度变慢。
2.常温发蓝的后效现象常温发蓝处理后的工件,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工件表面残留的工作液将继续与工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使Fe304氧化膜不断致密和增厚,这个过程就是常温发蓝的后效现象。
由于溶解在工作液中的氧有限,常温发蓝时首先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FeO薄膜,并逐渐向Fe30 4转变,因此可以说常温发蓝的最后阶段是Fe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压缩机效率的关键是降低其空载损耗。
空载损耗主要为铁损,铁损是磁滞损与涡流损之和。
在频率固定时,涡流损与矽钢片厚度平方成正比,涡流损与磁滞损关键与材料的组织特性(含碳量、含硅量、组织晶粒大小及组织内应力等)有关。
矽钢片冷作加工后的热处理是保证其组织特性的关键。
电磁钢板等软磁性材料,其磁导率、矫顽力和磁滞损耗等磁性能具有较强的组织敏感性,冷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任何应力均使其磁性恶化,为了获得高磁性,硅钢片应该是杂质少(特别是降低碳含量)、晶粒大、无应力。
因此去应力成为必要的后续热处理工艺处理。
对于电机定转子这样的特定工件,实际处理工艺应按四阶段进行:首先,上道工序残留在定转子上的油渍,退火时可能在叠片间形成污垢以及对叠片渗碳,导致磁性能降低(矫顽力增大,磁导率降低),因此退火前除油是必需的,这可以通过在400℃时使油渍蒸发和燃烧来完成;其次,在保护气氛下(DX气)进行退火以消除定转子叠片冷加工应力,改善硅钢片的组织结构,恢复硅钢片原有铁磁特性(磁感应强度高,低铁损);使毛刺钝化,改善硅钢片的平整性,电磁钢板去应力退火一般采用不发生α=γ相变的最高温度即850℃左右,硅钢片受其表面涂敷材料(硼酸盐)氧化程度的影响,退火温度在750℃左右;再次,为避免急速冷却产生内应力而导致磁性能下降(以保证组织晶粒长大),应以100℃/h~150℃/h的速度从750℃缓慢冷却至450℃(750℃缓慢冷却至600℃应保证其缓冷速度);再次,450℃的工件转入发蓝炉,在DX气+饱和水蒸气的强制对流气氛下,主要对硅钢片被剪切断面进行发蓝处理,形成以四氧化三铁为主的致密绝缘保护膜,防止定、转子组装前的短期生锈,成为提高电机节能性能不可缺少的工艺。
最后,工件在450℃以下转入风冷台快速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