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①(2002年)
200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A卷)

200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A卷)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单选、计算机系统的下列设备中,既可作输入设备又可作输出设备的是()。
A、扫描仪B、磁盘驱动器C、键盘D、显示器2、单选、香烟点燃后,冒出的烟雾看上去是蓝色的,这是因为()。
A、烟雾的颗粒本身是蓝色的B、烟雾将光线中其他色光滤掉,只有蓝光透射出来C、烟雾的颗粒对蓝色光散射强烈D、烟雾的颗粒吸收光线后,发出蓝色荧光3、单选、在电磁波谱中,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三个波段的频率大小关系是()。
A、红外线频率最高,可见光频率最低B、紫外线频率最高,红外线频率最低C、可见光频率最高,红外线频率最低D、紫外线频率最高,可见光频率最低4、单选、DNA是人类进行亲子鉴定的主要依据。
就DNA的组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DNA由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B、DNA由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组成C、DNA由脱氧核糖、磷酸、碱基和蛋白质组成D、DNA由脱氧核糖、磷酸、碱基和脂肪组成5、单选、多数鱼类背部发黑、腹部发白,其原因是()。
A、长期进化形成的保护色B、背部比腹部接受光线多,导致色素沉淀C、背部比腹部粘膜厚,吸收光线多D、背部鱼鳞多,吸收光线多6、单选、地球表面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的辐射能量转化成能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化合能。
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吸收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的绿光B、植物的绿色是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绿光C、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不一样的D、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光合作用效率不一样7、单选、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生态恶化。
引起温室效应的最主要的气体是()。
A、氮氧化合物B、二氧化碳C、臭氧D、氟利昂8、单选、下列电池中不能充电的()。
A、镍镉电池B、银锌电池C、普通干电池D、铅蓄电池9、单选、远程电力传输一般采用50-100万伏的高电压,其主要原因是()。
A、确保远程电力传输的安全B、减少传输线路上的电能损失C、节约传输线路上的设备和材料D、减少雷电对传输线路的破坏10、单选、盛水的烧杯里有一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水沸腾。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文对于财政平衡及赤字,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自定义性的分析开始,作了分层次的通盘考察,涉及到赤字的口径、比重、弥补方式、财政收支安排原则等等,并展开到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关系的勾画,以及财政赤字经济影响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财政赤字本身其实无所谓好坏,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一种财政政策工具,利用得当可以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对于财政平衡及赤字,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自定义性的分析开始,作了分层次的通盘考察,涉及到赤字的口径、比重、弥补方式、财政收支安排原则等等,并展开到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关系的勾画,以及财政赤字经济影响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财政赤字本身其实无所谓好坏,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一种财政政策工具,利用得当可以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的概念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在总量上相等。
如大体相等,可称为基本平衡。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将其用红字表示,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通常按财政年度计算,我国的财政年度与日历年度相同。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收支相等,也就是财政平衡;二是收大于支,即存在财政结余;三是支大于收,发生赤字。
从我国和其他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在编制预算时,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但预算执行结果收支完全相等、分毫不差的情况几乎没有,不是收大于支,就是支大于收。
因此,只要收支相差不多,就可以看作财政大体平衡。
(二)赤字与赤字预算财政赤字是一种统称,出现财政赤字又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编制预算时就是支出大于收入,留有一块缺口,这是事先有计划地安排的赤字,这种预算称为赤字预算;另一种是预算安排中并没有赤字或者赤字数额很小,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使收入减少或支出扩大,结果出现赤字或增加了赤字的数额,这种执行中出现的赤字也称决算赤字。
国家财政支出的需求压力和偿债能力

很多学者都主张我国的国债偿债率应控制 在8~10%,可见我国的国债偿债率已经 超过了公认的安全线。我国在1994年以前, 由于国债的发行规模不大,国家财政收入 用于债务支出的也就不多,偿债率较低, 如1990年不过是6.5%。但从1994年起, 国债的发行规模剧增,由此导致的债务支 出总额迅速上升,国债偿债率从1994年的 9.6%迅速攀升到1998年的22.74%,大大 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在作比较 分析 时,实际上是拿中央财 政债务依存度(即年度国债发行额与中 央财政支出之比)与西方国家财政债务 依存度来作对比。
我国的债务依存度是非常高的, 1998年度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和 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分别高达 29.65%和71.12%,几乎高出日本、 英国和美国的3-10倍。 目前 各 发达国家的债务依存度一般在10% -20%之间,日本政府即使在最困 难时期债务依存度也不过37%。
国债规模之比较
国债的规模是指国债的总水平。国债 作为弥补财政赤字、促进经济增长 、 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 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国债的发行不 是无限制的,国债规模存在一个适度 的问题。如果国债规模失控,不但难 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应,反而会给 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带来 消极的影响。
(四)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
财政赤字口径按当年财政收支差额加上债务利 息进行计算。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3%,其上 限是4%。《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规定的财 政赤字不能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布的历年财政赤字占GDP 的比重为1%~2%,但是世界银行和其他学者 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财政赤字在改革开放期间 平均占GDP的8%~9%,他们把养老金支付缺 口和银行不良贷款均划为财政赤字。
(二)国债偿债率
论建国以来的财政赤字问题

论建国以来的财政赤字问题在西方,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背景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具有缓解有效需求不足、动员闲置资本加速经济发展的效应。
因而主张国家运用财政手段等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刺激消费,增加投资,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克服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在我国,从建国初到 1978 年,我国政府一直坚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政策,其间大部分呈持续下降的态势。
我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局面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财政赤字长期化,赤字额日益增大。
为什么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能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却出现连年巨额的财政赤字呢?本文以时间为主线,分别对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市场经济时期的财政赤字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以期获得对我国财政赤字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赤字问题财政赤字,说到底就是“财政收入的入不敷出”。
自古以来,无论是家庭支出还是财政支出,都遵循两种基本理念,一是“以入量出”,二是“以出量入”。
一般来讲,“以入量出”占多数时期,就是从收入的多少来考虑支出的安排,说到底,就是有多少花多少。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我们以“财政赤字为零”为骄傲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以出量入”,就是以支出来考虑收入的安排。
如果支出大于收入,那么只有两个解决办法,“开源或节流”。
“开源”就是以负债的形式来增加收入,即发行国债以弥补财政赤字。
“节流”就是减少财政支出。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对财政赤字的管理一般都是积极主导型管理,而不再是秉承财政赤字为零的被动式管理。
积极主导型管理,简言之,就是根据经济活动本身的表现或经济发展本身来积极主动地安排财政收入与支出。
年景好时财政盈余多一点,年景差时财政赤字多安排一点,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周期。
从 1950 年至 1976 年, 26 年财政收入,平均每年按 10.2% 的速度复式增长。
从 1950 年至 1976 年,26 年财政赤字,平均每年按12.97%的速度复式增长。
如何正确认识财政赤字

、
财 政 赤 字 的概 念
财政 , 也就 是一 国政府的收支状况 。 国政 府在每一 财政年度 开始之初 , 一 总
会制定一个 当年 的财政 预算方案 , 若实际执行结果 收入大于支 出 , 为财政盈余 ,
支出大于收入 , 为财政赤字 。 财政 赤字 是一种统称 , 出现财政赤字又可 以分为两种不 同的情况 : 一种是编 制预算时就是支 出大 于收入 , 留有 一块缺 口, 这是事先有计 划安排 的赤 字 , 这种 预算称 为赤字预算 ; 另一种是预算安排 中并没有赤字或者赤字数额很小 , 而在
进经济的持续 、 健康发展 。
那么 , 财政赤字的第一种结果是怎么产生 的呢? 如果按 国家预算 , 预算财政 收入大于实 际财 政收人 , 即财政收入减 少 , 预算 财政支出等于实际财政 支出 , 而 财政支 出不 变 , 会产生赤 字现象 。 第二种财政赤字 的结 果产生的原因是 , 如果按 国家预算 , 预算 收入等于 决算 收入 , 即财政 收入不 变 , 出现财政支 出大于财政收 入的结果 , 只能是实际财政支 出超过预算财政支出 , 即财政支出增加 。 图例如下 : 财政收入下降 i, 财政支 出不变 一 财政收入< 财政支 出
地方汇总 的地方预算 中的赤字叫做地方 赤字 ; 国财政赤 字就是将 中央预算 和 全
地方预算汇总后 , 两部分赤字( 将 结余 ) 相加后 的全 国总赤字 。
一
般 而言 , 国中央财政 出现赤字 的情况很多 , 各 而地方财政 出现赤字 的情况
很 少。 是因为地方政府 没有 发行 货币 的权力 , 这 其借债 能力也受 到一定的 限制 ,
算执行过程 中由于这样或那样 的原 因 , 使收入减少或支 出扩大 , 结果出现赤字 增加 了赤字的数额 , 这种执行中出现的赤字也称决算赤字 。
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A类试卷:资料分析部分

石家庄:/邯郸站:/保定站:/沧州站:/唐山站:/秦皇岛:/资料分析(共15题,参考时限20分钟)本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
针对下列图、表或文字回答问题。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
一、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16-120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1998年人均药品消费肋元左右(不到10美元),与美国人均用药水平相差近40倍,而现在中等发达国家人均用药水平40~50美元,我国药品消费需求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2000年底,老年人口达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
未来5年,老年人口将以3%的速度增长。
按目前用药水平人均每年385元计算,到2005年消费总额将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老年人用药消费净增79.69亿元。
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城市人口平均每年按增加1.5%的速度来计算,到200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2亿,农村人121 8.657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7.63%和62.37%。
城市居民人均用药水平到2005年将达到400元,消费总额增长约660亿元。
预测到2005年,农村药品消费总额将由2000年的300亿元增长到400亿元左右。
1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前老年人用药总消费为500多亿元B.1998年美国人均用药水平为400美元左右C.目前我国莼品消费总额约为800亿元D.目前农村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很低117.预计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药品消费总额是:A.2080亿元 B.2000亿元 C.660亿元 D.616亿元118.目前全国城市和农村的药品消费总额大约是:A.2080亿元 B.1720亿元 C.1232亿元 D.1060亿元119.下列选项最不可能的是:A.老年人的药品消费增长不会很大B.城市人口增加,药品的消费水平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C.目前农村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很低,预示市场潜力巨大D.目前城镇人口数为5.125亿120.2005年的全国人均药品消费大约为:A.100元 B.180元 C.250元 D.400元二、根据下面的数据回答121—125题。
《信用管理》在线课程PPT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政府信用?政府信用从广义上讲,是指政府履行对公众承诺(包括法定的政府职责、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所包含的信用责任,等等)的状况,或者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经济社会管理和效劳活动中能够履行契约而取得的信任,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
政府信用源于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委托—代理关系,其核心局部就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信用。
因此,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居主导地位,良好的政府信用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运行的根本保证。
政府信用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政府经济信用,又称国家信用或财政信用,是指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包括企业、个人、政府之间)之间以契约为根底的资金借贷,承诺、履约行为,其实质是政府以国家宏观经济目标为目的,通过信用活动进行社会资金再分配,以促进金融活动与物价稳定,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开展,为社会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般而言,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需求主体的一种信用形式,但国家信用的实际主体为政府,即政府为债权人。
国家信用对内形成国债,即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体取得的信用,表现为政府与本国的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借贷关系;国家信用对外形成外债,包括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关系,其中首先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即所谓的主权债务,如著名的布雷迪债券(Brady Bonds)、美国20世纪80年代对拉美国家的贷款、中国对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低息贷款、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贷款、世界银行贷款等。
因此,一个国家(政府)的信用状况是其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
2.如何评价目前我国政府信用现状?具体对策有哪些?从总体上讲,我国当前政府信用行为的主流是好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的信用度在国际国内都在逐步提高。
中国历年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统计(1950-2008)

60.61
29.24
1986 138.25
62.51
75.74
1987 223.55
63.07 106.48
54
1988 270.78
92.17 138.61
40
1989 407.97
56.07 144.06
207.84
1990 375.45
93.46 178.21
103.78
1991
461.4
199.3 180.13
中国历年国家财政债务发行情况统计(1951-2005) 单位:亿元
年份
合计 国内债务 国外借款 国内其他债务
1950
3.02
3.02
1951
8.18
0.01
5.49
2.68
1952
9.78
9.78
1953
9.62
9.62
1954
17.2
8.36
8.84
1955
22.76
6.19
16.57
1956
7.24
2.1987年由财政负责偿还的重点建设债券54亿元和1989年发行 的保值公债125亿元未列入当年债务合计中。
3.国内其他债务1951年为向银行借款,1988年以后为财政专项 债券、特种国债等。
4.1995年债务支出未包括转作下年债务还本付息支出4.6亿元 。
3.61
2004 6879.34 6726.28 145.07
7.99
2005 6922.87 6922.87
注:从1999年开始国内其他债务项目为债务收入大于支出部分增
摘编自《中国财政年鉴2006》
注:1.1981年国库券收入48.66亿元,弥补了1980年和1981年的预算 赤字,未列入当年预算,故1981年债务收入中不包括此项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