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德国经验
第五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27
120000
1978-2011财政收支变化(亿元)
100000
MAUQ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 16 -
MAUQ
由此可见,按照皮科克与威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造成公共支出增 长的因素可归结为两种:
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在税率不变的税收制度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它使政府公共支出上升并 与其成线性关系。 外在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动荡与危机,它使公共支出与公共收 入在更高水平上保持一种相互增长。这一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同经济”,并据此提出了新的国家职能观,认为
国家的职能应有发展文化教育和增进社会福利的
职能,国家应为“社会国家”。
5
MAUQ
瓦格纳 (Adolf Wagner)在19世纪80年代对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进行考察后认为: 一国政府的支出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即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收入增长之间,是存在着 一种函数关系的。
高
投入比较低(主要满足 人们的吃、穿等基本生 活需要)
低
投入比较低(以确保人 们的最低生活水平为目 标)
低
↓
↑
随人们的需求层次提高而大幅增加(政府要为个人提 供配套设施与管理,如公园、治安等;教育、卫生、 福利等方面财政支出增加)
德国财政平衡机制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财政平衡机制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德国政府间财政平衡机制概况(一)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明确界定了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事权划分,虽有一定交叉,但基本事权范围明确,联邦主要负责国防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家全局或整体利益的事务。
在财政支出责任方面,《基本法》规定:自治事务由各级政府独自承担。
共担事务按照项目协议划分,属于联邦和州共同承担的事务,原则上各承担一半,联邦和州共担事务支出责任分配在共同承担协议书中写明。
通常情况下,联邦财政支出约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40%、各州约占40%,地方约占20%。
(二)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基础上进行税收分割德国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投资收益、公共管理服务收入以及贷款收入。
为满足各级政府履职和落实财政支出责任所需资金,《基本法》对各级政府应征的税种和税率进行划定。
三级政府都有各自的专享税,税额大、税源稳定的税种则被划分为共享税,共享比例由《基本法》确定。
增值税作为调剂性共享税,联邦和州的分配比例随双方财力变化定期协商调整,每四年调整一次。
通过税收收入分配,联邦、州和地方获得税收约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40%、20%。
表1 联邦、州、地方政府间税收收入划分(三)政府间双向财政平衡机制一是纵向财政平衡。
一方面,增值税作为调剂性税种,联邦与州的分享比例根据财力变化动态调整。
首先将增值税收入的5.63%预先分配给联邦政府专用于养老保险,然后将剩余增值税收入的2.2%划拨给地方政府,剩余的再由联邦与州按一定比例分享,联邦与州共享比例大约为55%和45%。
另一方面,州对所辖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有两种模式:一是一般均衡性拨款,主要用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开支和特别困难地方的特殊拨款,约占州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总额的70%;二是专项拨款,主要用于学校、公路、医院、公共交通、环保等,约占州对地方转移支付的30%。
二是横向财政平衡。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说明什么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调研报告]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说明什么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65bbe5bed5b9f3f80f1c61.png)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说明什么[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调研报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说明什么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调研报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调研报告一、“十五”期间我州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现状财政平均收益率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地方财政收入占地方gdp的比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它能粗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gdp的真实性。
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文叫国内生产总值。
它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
它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各行业新创造价值与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
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经常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增长速度。
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人均gdp 评价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富裕程度。
财政收入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分析,在一个长时期内,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高低与财政收入的增长高低大体上应呈正比例关系。
当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财政平均收益率将会提高,当财政收入的增长慢于gdp的增长,财政平均收益率将会降低。
一般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应逐步提高。
(一)我州的财源现状。
“十五”以来,我州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巩固提高粮、胶、糖、茶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旅游、对外贸易、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20XX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44亿元,年均增长13.xxxx,在全省十七个州市中排序第14位,与省内八个民族自治州对比排序第6位,财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总体上看,我州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优越的区位、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成为经济优势,从总体上看我州财政仍属典型的“吃饭财政”。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的影响因素--自写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占GDP比重变化影响因数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除1980、1981年外都是逐年增长,但是每一年增长的比率不同,有些年增长比较快,有些年增长比较慢。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指标的GDP,也在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增长,最近更是连续超越德国、日本等经济强国,越居世界第二,成为仅此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那么财政支出的增长占GDP增长率比重变化的情况如何呢?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本文就讨论这些问题。
关键字:财政支出 GDP增长率国际形势财政支出增长率占GDP增长程度的变化以1994年的为分界点,1994年之后财政支出增长率大多数都高于每年的GDP增长率,1994年之前,财政支出增长率占GDP增长率的比重没有固定的变化规律。
一、财政支出逐年增长的必然性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这项国策开始蔓延在全国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资产开始自由进入市场,国家降低干预市场的能力。
1、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国家为经济发展提供的外在保障,比如道路、航空、水上运输的建设,对资本市场的放权,设立更多的国家管理部门,投入资金资助企业或者为企业建立工厂,科研基地等。
就要求更多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健全的法制法规,提高企业以及国家的竞争力和软实力。
2、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11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居民的生活水平、物质条件等不断得到提高,人民的精神追求也开始向更高层次转变,这就要求国家必须有更加完善的教育制度,对医疗保险的投入,更多的公益体育设施和文化传播途径,更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这些国家级战略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实施,这样才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3、一个国家的荣誉和民族的自豪感等都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力量的支撑。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同样伴随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安定团结和谐统一的社会环境才能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增加在军事强国方面的投入,巩固国家领土完整和不受外来进犯,同样是当务之急。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PPT61页

对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 水平的评估
• 按狭义财政收入口径进行比较,我国目前仍处 于偏低水平,明显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基本持平。
• 按全口径财政收入口径来估算和衡量,当前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水平已经接近财政收入规 模水平比较低的发达国家——美国的水平,已 经高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
2.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剩余产品价值包括税金、企业利润和用剩余产品价值支 付的费用(如利息)。其中主要是税金和企业利润。
在统收统支的计划型财 政条件下,国营企业所 创造的M绝大部分均由 国家集中分配用于扩大 再产和社会共同需要形 成财政收入。另外,国 家以税金形式取走非国 有企业的一部分纯收入 形成财政收入。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 基本政策思路(续)
继续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 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 坚决取缔滥收费 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 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增长的弹 性系数、增长的边际倾向三者关系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收 入增长的弹性系数 =(增加的Revenue/增加的GDP) /[(增加的Revenue/Revenue)/(增加 的GDP/GDP)]
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 关系的原则
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
四、我国财政收入分类
按
所有
制结 构
按 收入
财政收入
来源 按 部门 结构
通货膨胀税
按 收入 形式 分类
按 资金 管理 方式
非税 收入
债 务 收
入
贷款 转贷 回收 本金 收入
社会 保险 基金 收入
中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30年间呈V型翻转的原因探究

改革后为了调动积极性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同时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相应地削减或取消了许多支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自然下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改革开放刚刚启动的时候为了加大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比重中国曾将降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改革的目标加以追求
中国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 30 年间呈 V 型翻转的原因探究
2001 109655.2 18902.58
17.24
1991 21781.5 3386.62
15.64
2002 120332.7 22053.15
18.33
1992 26923.5 3742.20
13.90
2003 135822.8 24649.59
18.15
1993 35333.9 4642.30
27.04
1998 84402.3 10798.18
12.79
1985 9016.0 2004.25
22.23
1999 89677.1 13187.67
14.71
1988 15042.8 2491
24.24
2000 99214.6 15886.50
16.01
1990 18667.8 3083.59
16.52
管理学院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保证,其规模和组成结构反应了财政政策的导向。
财政收入也一直是社会大众相当关注的一项统计数据。
在漫长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比例不断调整,数量快速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也不断变化,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持续波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也在不断改变。
财政收入的改变直接反应了财政政策对平衡贫富差距,调节经济运行,强化政府效力的影响,收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近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情况(一)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分析:从财政收入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
2004-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
22 、5252.82 、7110.91万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
25亿元。
与GDP的增长对比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实现了较大增长,2007年GDP达到24。
66万亿元,比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了66.7倍,比2002年增长65。
5%。
近五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
6%,而名义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09%,实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
69%,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31。
06%下降到1996年的10。
41%,1997年这种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扭转,并在近10年间稳步上升,从1997年的10。
95%上升到2007年的20.8%,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尤其是2007年该比率比2006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加速的势头。
从增量对比来看,财政收入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近五年逐年升高,其中2006、2007两年显著上升。
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仍然偏低.虽然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08年税收所占财政收入比例为88。
财政学期末习题(含笔记答案)

测验题导论单项选择题1、下述( D )研究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B C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注:公共提供强调谁来买单,政府是购买者;公共生产是政府在生产领域所从事的活动,强调谁参与生产,政府是直接参与者。
办学成本是向学生收费—学生买单—市场提供;学校是政府办的—政府是直接参与—公共生产。
3、下述( A )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 、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B 、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C 、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注: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会怎样”;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怎样”做出判断和评价。
4、下述( C )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 D )A、税式支出 B 、公共定价 C 、政府担保 D 、转移支出注:隐性收支包括税收支出、公共定价、政府担保、公共管制和预算外和体制外收支。
6、吉尼系数以( D )作为公平的含义。
A、规则公平 B 、起点公平 C 、经济公平 D 、结果公平注:财政学是结果公平又称社会公平,强调生产成果在不同个人之间分配是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德国经验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经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有着较低的税率,较少的收入再分配和异常复杂的税收制度,从金融危机之后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一直保持较为稳定。
2009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2.105万亿美元,各州政府财政收入总和1.124万亿美元,当年GDP 为14.119万亿美元,财政收入占GDP 比例仅为22.9%;2012年美国政府财政总收入为5.1万亿美元(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总收入为6.3万亿美元,政府间重复计算收入1.2万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收入2.4万亿美元,州政府收入1.5万亿美元,州以下地方政府收入1.1万亿美元,相当于GDP 的32.63%(GDP 核算方法调整前);2014年美国联邦财政收入3.02万亿美元,当年GDP 为17.4万亿元,财政收入占GDP 比例继续下降为17.4%。
图1:1990-2014年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indicator/NY.GDP .MKTP .CD ;/data/reports.aspx?frmsrc=search&CNO=2&country=&seri es=&period =0%5%10%15%20%25%30%35%40%4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图2:1996-2012年德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单位:百分比)30.0029.5029.0028.5028.0027.5027.0026.5026.0025.50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indicator/NY.GDP.MKTP.CD;/data/reports.aspx?frmsrc=search&CNO=2&country=&seri es=&period=德国经验德国财政收入占GDP比较大的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
自二十世纪以来,德国财政收入逐年下滑,占GDP比重逐年大幅下降,2000年财政收入占GDP29.72%,直至2004 年降到27.57%的极低点。
经济形势下降颓萎的同时,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这使得这一阶段的德国经济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使得德国不得不改革经济财政政策。
1997年欧盟通过了由德国倡议的稳定与增长公约,目的是保证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保证马约的顺利实施。
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财政赤字每年不得超过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若超过这一指标,该国将被处以最高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0.5%的罚款。
该条约还规定,欧元区成员国的国家总债务不得超过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从2002年开始德国的财政赤字连续3年超标,而债务则从2001年起连续年超过马约规定的标准,引起各方的严重关注。
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德国由于经济陷入停滞因而主动放弃欧盟为了保持稳定所拟定的统一标准,以推动经济的增长。
一部分国际问题观察家甚至怀疑德国的欧洲政策已经从以欧盟为导向转变为以国家利益为导向。
赤字和债务问题涉及到德国能否和愿否执行马约和稳定与增长公约的问题。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复苏继续表现出强劲势头。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的增长率为1.5%、2%,实际增长率约为1.7%,2005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开始回升。
德国经济复苏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国外需求的强劲增长,这得益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国内工资成本下降导致的产品价格竞争力的提高。
尽管存在国际上石油价格上涨的不良影响,2004年第三季度的出口仍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的数据预示2005年的德国经济将会是进一步复苏的一年。
联邦德国政府则在2005年进一步增收节支,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创造较好的经济环境。
2004年德国政府的支出份额进一步降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7%,2005年可能下降到11.3%。
这就给居民和企业的消费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要求,使德国企业的收益有较大的增长。
由于提前执行下一阶段税改计划,加上执行其它改革措施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工资成本下降,企业的财政状况和赢利状况得到了改善。
从德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德国的经济明显处于经济发展周期的复苏阶段,接下来的几年中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中。
中央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变化分析美国经验从政府层级划分来看,在美国,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具有横向平等关系,州以下的政府才称为地方政府。
这些地方政府是按照州的宪法组织起来,因此模式不一。
但总体来看,美国地方政府一般分为一般性地方政府和特别区两类。
一般性的地方政府有县(Counties)、自治市(Municipalities)、镇(Townships)三种基本类型。
特别区有专区(Special districts)、学区(School districts)两种基本类型。
这些地方政府是为了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共同的多样化的需求而产生的,例如种类繁多的特别区,就是为了向公众提供学校、消防、公园、供水、保健、公园等单一服务而出现的,这种零碎化的公共服务模式导致了美国地方政府多如牛毛。
联邦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有89,476个地方政府。
此外美国地方政府之间不一定存在隶属关系,例如县与自治市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自治市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法人,具有自治权力。
在美国,州与地方政府的收入可以分为一般性收入(General revenue )、公共设施收入(Utility revenue )、酒储备收入(Liquor store revenue )和保险信托收入(Insurance trust revenue )。
一般性收入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州和联邦的政府间收入(Inter governmental revenue ),一部分是本级政府一般性收入(General revenue from own sources )。
地方政府自己取得的一般性收入主要由税收(Taxes )和收费(Charges )组成。
为了调剂分税制下州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短缺,转移支付便成为调节政府间财力的有效手段,从表1可看出,2012—2013年度,州与地方政府一般性收入的19.84%来自于联邦和州政府的转移支付;州政府一般性收入的29.47%来自政府间转移支付,其中,94.85%来自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5.15%来自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
地方政府一般性收入的37.45%来自政府间转移支付,其中11.10%来自于联邦政府,88.90%来自于州政府。
这有助于州与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服务标准,而不必过多地增加本地居民的税收负担。
表1: 按来源州政府财政收入(亿美元)11数据来源:/faces/nav/jsf/pages/searchresults.xhtml?refresh=t项目 州政府财政收入(亿美元)项目/总收入 总收入Total Revenue 2042.52 一般性收入General Revenue1741.35 85.25%政府间转移支付Inter governmental Revenue572.23 28.02%来自联邦政府的收入From Federal551.77 27.01%来自地方政府的收入From Local20.46 1.00%总税收Total Taxes851.37 41.68%一般性销售和国内总进项税额General Sales and Gross Receipts Taxes260.21 12.74%特殊销售和国内总进项税额Selective Sales and Gross Receipts Taxes143.18 7.01%牌照税License Taxes59.72 2.92%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es300.46 14.71%企业所得税Corporation Net Income Taxes43.28 2.12%其他税收All Other Taxes44.53 2.18%收费Current Charges187.38 9.17%其他一般性收入Miscellaneous General Revenue130.37 6.38%公共设施收入Utility Revenue13.63 0.67%酒储备收入Liquor Stores Revenue7.98 0.39%保险信托收入Insurance Trust Revenue279.57 13.69%失业保险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 Systems87.10 4.26%国家养老金保险State-Administered Pension Systems166.49 8.15%工伤保险Workers' Compensation Systems18.41 0.90%其他保险信托收入Other Insurance Trust Systems7.57 0.37%在财权划分方面,各级政府收入构成如下:联邦政府主要征各种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工薪)税;州政府主要征销售税;地方政府主要征财产税。
三级政府以税率分享形式征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销售税。
这种划分收入方式考虑了税种自身的性质特点,也考虑到了各级政府自身的职能。
如:联邦政府承担了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的职责,与此相适应,将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和稳定宏观经济功能的所得税划归联邦政府。
这也是财权与事权相对应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地方以财产税为主体则是考虑了财产税税基的流动性弱、方便地方政府征管的结果。
在美国,三级政府之间收入与职责划分清楚、各司其职,各级政府支出主要依靠自己的收入来源融资。
德国经验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政府结构自上而下划分成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级政府各自独立。
在其政府结构中,州政府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间呈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模式。
在权力关系上,联邦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大量的行政决策需要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合作的形式做出;在财政关系上,联邦政府通过分税制和纵向财政平衡两个主要手段加强对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控制,使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上依赖于联邦政府。
德国的政府结构分为三级,政府的财政体制也分为三级。
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实行三级独立财政体制,即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在财政管理上拥有独立权力,互不依赖。
财政管辖权在三级政府中加以分配。
三级政府分别设置独立的财政管理机构,各财政管理机构拥有明确的管辖范围和职能联邦政府中的联邦债务管理局联邦财政局联邦烧酒专管局联邦信贷监管局和联邦保险监管局等五个机构为上层机构,由联邦财政部长直接领导;设在州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财政管理厅为中间机构,由联邦财政部长和各州财政部长(或市政委员)共同领导;设在地方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财政管理机构为地方机构,由联邦管理处和州(市)管理处归口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