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LY J A 汽车塑料外饰件用面 漆涂料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是指汽车表面涂层的质量要求和评定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对汽车的保护和美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和执行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应包括对油漆材料的要求。
油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腐蚀性、耐候性和耐磨损性。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油漆材料应能够保持其颜色和光泽,不易褪色和起泡。
此外,油漆材料的使用寿命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应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良好状态。
其次,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对涂装工艺的要求。
涂装工艺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附着力,避免出现涂层厚薄不均和起皱等问题。
在涂装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出现气泡、流挂和起坑等缺陷,确保涂层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此外,涂装工艺还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还应包括对涂层检测和评定的要求。
对于涂层的厚度、硬度、附着力、耐腐蚀性和耐候性等指标应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定,确保涂层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跟踪和溯源体系,对涂层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综上所述,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能够保证汽车涂层质量稳定可靠,提升汽车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赖度。
因此,汽车制造企业应加强对油漆涂层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不断提升涂层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同时,消费者也应关注汽车油漆涂层质量标准,选择质量可靠的汽车产品,确保自身的权益和安全。
QJLY J7110841A-2014汽车塑料外饰件用面 漆涂料标准

按 GB 24409-2009 中附录 D、附录 E 进行测定。 5.4 耐水性(加速耐水试验)
向水槽中加入足够量的去离子水,调节水温 40±1℃,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该温度,然后开始槽 内水的循环和通气,将试样置于试板架上,试样的 2/3 浸泡于水中,保持试样之间相隔至少 30mm,与槽底 和槽壁至少相隔 50mm,试验期间不断改变试样在槽中的位置,变动时间间隔不得超过 3d,到达规定时间 240h 后,将试样从槽中取出,用滤纸吸干水迹即可检查试样表面的失光、变色、起泡等现象并测试附着力 状况,以评定漆膜的耐水性能。试验结果按照 GB/T 1766-2008 进行描述。 5.5 耐碱性
共 10 页 第 1 页
GEELY
汽车塑料外饰件用面漆涂料标准
Q/JLY J7110841A-2014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涂料 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的固态涂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总称。 3.2 色漆(含金属漆和本色漆) 含有颜料的一类涂料,涂于底材时,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的漆膜。 3.3 清漆 不含着色物质的一类涂料,涂于底材时,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的透明漆膜。 3.4 面漆 多层涂装时,涂于最外层的色漆或清漆。 3.5 活化期 多组分的涂料分装混合后,可使用的最长时间。 3.6 汽油 是四碳至十二碳复杂烃类的混合物,可用于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3.7 乙醇汽油 在不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体烃类中加入一定量变性燃料乙醇后用作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加入量以体 积分数计,如 10%、25%等,以 E10、E25 等表示,以此类推。E100 表示纯乙醇燃料。 3.8 甲醇汽油 在不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体烃类中加入一定量变性燃料甲醇后用作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加入量以体 积分数计,如 15%、30%等,以 M15、M30 等表示,以此类推。M100 表示纯甲醇燃料。
汽车塑料件涂漆技术条件

汽车塑料件涂漆技术条件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有的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
可以作为汽车外饰塑料件涂漆设计、零部件采购以及进厂检验等工作的依据。
汽车塑料件涂漆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塑料件涂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设计开发的各类汽车所装用的外饰塑料件的涂漆要求。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7-1992 漆膜一般制备法GB/T 1730-1993 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GB/T 1731-1993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34-1993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GB/T 1743-1979 漆膜光泽度测定法GB/T 1764-1979 漆膜厚度测定法GB/T 1765-1979(1989)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GB/T 1766-1995 色漆和青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 1865-1997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 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 9271-19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T 9274-1988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 9276-1996 涂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 11121—1995 汽油机油GB 11122—1997 柴油机油GB/T 13492-1992 汽车各色面漆GB 17930—1999 车用无铅汽油HG/T 3343-1985 漆膜耐油性测定法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J B071—2006 汽车产品零部件标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塑料件表面涂漆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执行,涂漆颜色应符合设计部门或营销部门确认的色板要求,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外饰塑料件油漆涂层 技术条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千本标准。
3. 1
光泽 gloss 表面的一种光学特性以其反射光的能力来表示。
3.2
附着力 adhesion
漆膜与被涂面之间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结合的坚牢程度, 被涂面可以是裸露底材也可以是涂漆底 材。
4 技术要求
4. 1 一 般要求
4. 1. 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或技术文件制造。
仪器测量
流匀度(复合层) 鲜映性DOI
光泽度 (20 ° )
附着力 漆膜硬度
性能要求 与标准色板相比, 颜色类型相同,亮度与色彩饱和度接近吻合, 目 视无色差 实色漆色差值: L.E<l.0 (45 ° ) 金属漆色差值: 6.E<l.5 (45 ° ) 金属漆或实色漆: 长波 c'.(13, 短波10~30 高光黑: 长波 ,(7, 短波 c'.(18 ?:80 金属漆: ?:90 实色漆: :?:85 亚光或半亚光色漆光泽依照色板定义风格 0 级~1 级 �HB
I
`'
I
i::::::i
本标准是对《塑料件涂层技术条件》的修订。
II
外饰塑料件油漆涂层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饰塑料件油漆涂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产品检验、标识、 包装、运输及贮存、 产品变更。
本标准适用千本公司用塑料基材(改性PP、ABS、PC+ABS等)外饰件(保险杠、后视镜、扰流板、 门把手、外装饰板等)油漆涂层。
击性
耐低温冲击性 耐水性
涂层表面不应出现剥离、 裂缝等缺陷 表面无起泡现象, 无明显颜色变化 附着力: :<:;1 级
耐湿热性
无起泡、 开裂现象, 无明显颜色变化 附着力: �l 级
汽车外饰件涂层质量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外饰件颜色和外观的评价方法、测量条件及颜色偏差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外部装饰件(如保险杠、前格栅、牌照板、后视镜、油箱口盖等)的颜色及外观评价。
如果有特殊要求,相关检测标准依据技术部门制定的相应技术规范执行。
本企业标准由范围、引用标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产品出厂验收等部分组成。
本标准由XXXXX汽车有限公司产品部提出。
本标准由XXXXX汽车有限公司产品部归口。
本标准由XXXXX汽车有限公司产品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汽车外饰件涂层质量标准1范围本规范描述了外部涂漆件的表面外观质量要求及漆膜相应检测标准,本规范适用于各种基材、各种涂料体系的汽车外饰件。
本标准包括引用文件、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验收原则等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105 A02 涂层粉化度检测D15 1211 涂层、塑料覆盖层划伤敏感性D15 5084 透明或不透明着色物比色偏差的计算D24 1312 涂层抗石击性D25 1075 油漆涂层划格试验D27 1571 涂层潮湿起泡试验D47 1025 涂层汗水中色牢度检测D47 1431 涂层颜色牢度检测GB/T 1730-1993 漆膜硬度测定法GB/T 1733-1993 涂层耐水浸性试验GB/T 1734-1993 涂层抗汽油(柴油)性GB/T 1743-1989 涂层外观(颜色、光泽)检测3术语外饰件:车身外部起装饰性作用的油漆零部件CIE Lab:国际照明委员会色差检测系统 4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4.1.1 将车身外部部件分成不同的外表区域,分别设定每个区域的质量要求,见“4.3外 观要求”。
4.1.2 根据下列要求划分部件区域:A 区:很高可见度,车身保险杠以上所有强可见度的部件外部表面;B 区:高可见度,车身保险杠以下所有强可见度的部件外部表面;C 区:一般可见度,通常可见的部件外部表面;D 区:低可见度,装配部位的凹面、凹纹、无涂层面及隐藏面 4.2 基本要求4. 2.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的技术文件制造。
QJLY J7110889A-2015

Q/JLY J7110889A-2015乘用车保险杠技术条件<秘密级>编 制: 余伟炜校 对: 王坤昱审 核: 戴开红审 定: 金爱君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羊 军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一月前 言本标准是对JLYY-JT146-08《车用保险杠技术条件》的修订。
与JLYY-JT146-08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引用标准的更新及增加;——修改外观要求的技术描述;——归纳整合常规性能;——增加电镀性能要求;——更新与归纳油漆涂层性能;——增加 ABS 材料性能要求;——增加保险杠特殊性能要求;——删除外部凸出物要求。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车身及外饰开发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俊杰、周利国、曹俊中、余伟炜。
本标准于2015年1月10日发布,于2015年2月10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JLYY-JT146-08(2008年6月第三次修订,并于2012年9月18日第一次修改)——JLYY-JT160-07(2007年4月第二次修订)——JLYY-JT160-05(2005年6月第一次修订)——HQ15-JT-019(2005年3月首次发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保险杠的技术要求、试验设备和仪器、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记、运输及贮 存。
本标准适用于 2015 年 2 月 10 日之后新研发及正在研发的乘用车保险杠(以下简称产品),2015 年 2 月 10 日之前已量产的产品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Q/JL J100003-2009 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Q/JL J124011-2010 聚丙烯(PP)材料Q/JL J124012-2014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Q/JLY J7110039B-2012 乘用车塑料电镀产品技术条件Q/JLY J7110192A-2010 汽车内外饰塑料件耐温性能试验规范Q/JLY J7110281C-2013 乘用车内外饰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Q/JLY J7110315A-2011 汽车内外饰塑料件振动耐久性试验规范Q/JLY J7110335A-2011 汽车非金属材料阻燃性限值要求及试验方法Q/JLY J7110536A-2011 乘用车内外饰塑料件耐刮擦性试验规范Q/JLY J7110738A-2012 乘用车非金属零部件耐光老化性能技术要求Q/JLY J7110841A-2014 汽车塑料外饰件用面漆涂料标准3 技术要求3.1 基本要求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产品的尺寸、公差、质量、纹理、颜色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设计 文件制造。
QJLY J A 汽车行李舱内饰件技术条件

Q/JLY J7110543A-2012 汽车行李舱内饰件技术条件<秘密级>编制:校对:审核:审定:会签:标准化:批准: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言本标准替代了Q/JLY J711151-2009《吉利汽车行李舱内饰技术条件》,本标准与Q/JLY J711151-2009主要差异为:——重新修改了毛毡件和发泡件的技术要求;——增加汽车禁用和限用物质检测方法;——增加乘用车用织物耐摩擦色牢度试验规范;——增加汽车内外饰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引用标准;——增加汽车用织物起球试验规范;——增加汽车非金属材料阻燃性限值要求及试验方法;——增加汽车产品禁用、限用物质要求;——对原有的章节进行重新编排。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车身内外饰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显刚。
本标准于2012年4月1日发布,2012年4月15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Q/JLY J711151-2009(2009年5月30日第一次修订)——JLYY-JT-079(2003年11月1日首次发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行李舱内饰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2012年4月1日之后新研发及正在研发的吉利汽车行李舱内饰件(不包括隔音垫)(以下简称产品),2012年4月1日之前已量产的产品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LYY-JT36-08 汽车禁用和限用材料检测方法Q/JLY J711175-2009 车内非金属件气味等级限值技术条件Q/JLY J7110276A-2011 乘用车用织物耐摩擦色牢度试验规范Q/JLY J7110281A-2011 汽车内外饰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Q/JLY J7110289A-2011 汽车用织物起球试验规范Q/JLY J7110335A-2011 汽车非金属材料阻燃性限值要求及试验方法Q/JLY J7110456A-2011 汽车产品禁用、限用物质要求Q/JLY J7110538A-2012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性试验方法Q/JL J100003-2009 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QJLY J7110550A-2012 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

Q/JLY J7110550A-2012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秘密级>编制:李丽娜校对:康平平审核:蔡孝审定:魏宪波标准化:伍永会批准:韦兴民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三月前言本标准替代了Q/JLY J711085-2009《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本标准与Q/JLY J711085-2009的主要差异为:——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语言描述;——更改并增加了部分引用的标准及标准号,由修改前的“GB/T 1723-1993涂料粘度测定方法”修改为“Q/JLY J7110090A-2010涂料粘度测定方法”,“GB/T 6739-2006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修改为“Q/JLY J711372-2009铅笔法测试油漆涂层硬度”,“GB/T 9274-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修改为“Q/JLY J711226-2009复合涂层耐酸碱性测定方法”和“Q/JLY J711253-2009 复合涂层耐汽油性测定方法”;增加了“GB 24409-2009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和“Q/JLY J7110088A-2010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的引用;删除了“Q/JLY J711092-2008汽车塑料外饰件用底漆涂料标准”;——增加了“贮存稳定性”、“限用溶剂含量”和“重金属含量”三项原漆性能要求及相关试验方法;——更改了耐碱性、耐酸性和耐汽油性的试验方法;——对引用标准的标准号及名称做了更新。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整车试制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李丽娜。
本标准于2012年3月31日发布,2012年4月16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Q/JLY J711085-2009(2009年4月20日首次发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JLY J7110841A-2014汽车塑料外饰件用面漆涂料标准编 制: 夏斌校 对: 周高良审 核: 张诗福审 定: 江克洪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金圭泰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四月前 言本标准是对JLYY-JT167-08《汽车塑料外饰件用面漆涂料标准》的修订,与JLYY-JT167-08相比,主要差异如下:——增加了对清漆原漆性能的检测;——对性能指标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对原漆施工性能的检测;——删除对清漆细度的检测;——对漆膜膜厚做了补充;——对章、条进行了重新编排。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整车工艺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斌。
本标准于2014年4月30日发布,2014年5月10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JLYY-JT167-08(2008年6月15日发布并实施,本标准于2011年9月9日第一次修改,于2012年01月12日第二次修改)——JLYY-JT164-05(2005年3月首次发布);I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外部塑料基材(如PP、PE、PBT、ABS、PC、PA、SMC等)装饰件用面漆涂料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产品检验、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2014年5月10日之后新研发车型的车身外部塑料基材装饰件用面漆涂料,2014年5月10日之前已量产的产品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724-1979 涂料细度测定法GB/T 1725-2007 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1728-197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40-2007 漆膜耐湿热性测定法GB/T 1766-2008 色漆和清漆 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9276-1996 涂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753-2007 色漆和清漆 杯突试验GB/T 9754-2007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 漆膜之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13491-1992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GB 24409-2009 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Q/JL J100003-2009 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Q/JLY J711079-2009 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的测定Q/JLY J7110034A-2010 中涂底色漆遮盖力试验方法Q/JLY J7110088A-2010 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Q/JLY J7110090A-2010 涂料粘度测定法Q/JLY J7110130A-2010 涂料电阻测定方法Q/JLY J7110645A-2012 漆和清漆 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涂料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的固态涂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总称。
3.2色漆(含金属漆和本色漆)含有颜料的一类涂料,涂于底材时,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的漆膜。
3.3清漆不含着色物质的一类涂料,涂于底材时,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的透明漆膜。
3.4面漆多层涂装时,涂于最外层的色漆或清漆。
3.5活化期多组分的涂料分装混合后,可使用的最长时间。
3.6汽油是四碳至十二碳复杂烃类的混合物,可用于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3.7乙醇汽油在不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体烃类中加入一定量变性燃料乙醇后用作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加入量以体积分数计,如10%、25%等,以E10、E25等表示,以此类推。
E100表示纯乙醇燃料。
3.8甲醇汽油在不添加含氧化合物的液体烃类中加入一定量变性燃料甲醇后用作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加入量以体积分数计,如15%、30%等,以M15、M30等表示,以此类推。
M100表示纯甲醇燃料。
4 技术要求4.1 原漆性能要求4.1.1 外饰件色漆原漆性能要求见表1。
表1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方法1 容器中物料状态 均一、无硬块和异物 目视2 黏度 s * Q/JLY J7110090A-20103 固体分 % * GB/T 1725-20074 细度 μm 本色漆≤10 GB/T 1724-19795 贮存稳定性(20℃) 月 ≥6 Q/JLY J7110088A-20106 活化期 h * 5.17 限用溶剂含量 % 苯≤0.3、甲苯、乙苯、二甲苯总量≤40、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总量≤0.035.28 重金属含量 mg/kg Pb≤1000;Cr6+≤1000;Cd≤100;Hg≤1000 5.3注: 凡带有“*”项目技术要求初期按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规范,待批量供应2个月后由技术部与供应商协商确定最终认可的技术规范。
4.1.2 外饰件清漆原漆性能要求外饰件清漆原漆性能要求见表2。
表2序号 项 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方法1 容器中物料状态 无异物,无硬块,易搅拌成粘稠液体 目视2 粘度s * Q/JLY J7110090A-20103 固体分 % ≥45%(125℃/60min) GB/T 1725-20074 存储稳定性(20℃)月 ≥6 Q/JLY J7110088A-20105 密度g/ml * GB/T 6750-20076 电阻MΩ * Q/JLY J7110130A-20107 限用溶剂含量%苯≤0.3;甲苯、乙苯、二甲苯总量≤40;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总量≤0.03GB24409-2009附录B表2 (续)序号 项 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方法8 重金属含量(mg/kg) Pb≤1000;Cr6+≤1000;Cd≤100;Hg≤1000GB24409-2009附录D、附录E9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满足GB 24409-2009中表1 A类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附录A 注: 凡带有“*”项目技术要求初期按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规范,待批量供应2个月后由技术部与供应商协商确定最终认可的技术规范。
4.2 施工性能要求4.2.1 外饰件件色漆施工性能要求表3:表3序号 项 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方法1 施工粘度s * Q/JLY J7110090A-20102 施工固体分(2g/120℃/120min)* GB/T 1725-20073 遮盖力μm 金属漆 ≤20 ,本色漆 ≤45 Q/JLY J7110034A-2010注: 凡带有“*”项目技术要求初期按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规范,待批量供应2个月后由技术部与供应商协商确定最终认可的技术规范。
4.2.2外饰件清漆施工性能要求表4:表4序号 项 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方法1 烘烤条件 70~80℃×20~30min 完全干燥 GB/T 1728-19792 施工粘度s * Q/JLY J7110090A-2010 注: 凡带有“*”项目技术要求初期按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规范,待批量供应2个月后由技术部与供应商协商确定最终认可的技术规范。
4.3 漆膜性能要求漆膜性能要求见表5表5序号 项 目 技术要求 检测方法 备注1 外观平整、光滑、△E≤1(45°金属漆)△E≤0.8(45°本色漆)目视、仪器2 光泽(200) ≥90 GB/T 9754-20073 膜厚μm 色漆:12~25μm;清漆: ≥40μm;Q/JLYJ711079-20094 杯突试验 mm ≥5 GB/T 9753-20075 附着力 级 0/1 GB/T 9286-19986 铅笔硬度 ≥BQ/JLYJ7110645A-20127 耐水性 40℃水中,连续浸泡240h,无颜色变化、无起泡,二次附着力0或1级5.48 耐碱性(0.1mol/L NaOH) 无起泡、变色、二次附着力0或1级(24h) 5.59 耐酸性(0.1mol/L H2SO4) 无起泡、变色、二次附着力0或1级(24h) 5.610 耐燃料性 无起泡、变色、铅笔硬度≥B 5.7 包括汽油、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纯甲醇燃料、纯乙醇燃料等所有种类的液体燃料均适用11 耐热性 无起泡、变色、二次附着力0或1级 5.812 耐湿热性 无起泡、变色、二次附着力0或1级 5.913 耐冲击性 cm ≥30 GB/T 1732-199314 抗石击性 级 ≤2 5.1015耐候性(QUV1000小时,UVA-340灯管)外观 无粉化、无起泡、无裂痕5.11光泽变化 % ≤15附着力 级 0或1色差 ΔE≤2表5 (续)序号 项 目 技术要求 检测方法 备注16自然老化(12个月)外观 无粉化、无起泡、无裂痕5.12光泽变化 % ≤15附着力 级 0或1色差 ΔE≤2注: 凡带有“*”项目技术要求初期按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规范,待批量供应2个月后由技术部与供应商协商确定最终认可的技术规范。
5 试验方法5.1 活化期(使用期)将涂料各组分的温度预先调整到(23±2)℃,然后按照产品规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取出300mL装入500mL密封良好的容器中,在(23±2)℃放置规定的时间后,然后观察容器中状态,检查试样有无胶化现象,若一切正常,则进行喷板试验,如果漆膜外观、性能符合要求,则认为合格;若未达到规定时间,混合试样中出现胶化或结块现象,使喷涂施工无法进行,则适用期失效,认为不合格。
5.2 溶剂型涂料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乙二醇醚及醚醋含量的测定按GB 24409-2009中附录B进行测定。
5.3 铅、镉、汞及六价铬含量的测定按GB 24409-2009中附录D、附录E进行测定。
5.4 耐水性(加速耐水试验)向水槽中加入足够量的去离子水,调节水温40±1℃,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该温度,然后开始槽内水的循环和通气,将试样置于试板架上,试样的2/3浸泡于水中,保持试样之间相隔至少30mm,与槽底和槽壁至少相隔50mm,试验期间不断改变试样在槽中的位置,变动时间间隔不得超过3d,到达规定时间240h后,将试样从槽中取出,用滤纸吸干水迹即可检查试样表面的失光、变色、起泡等现象并测试附着力状况,以评定漆膜的耐水性能。
试验结果按照GB/T 1766-2008进行描述。
5.5 耐碱性将试样在恒温恒湿(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放置24h,然后将试样连续浸泡在0.1mol/L的NaOH溶液中24h,到达规定时间后,用水将试样清洗干净,并用适宜的吸湿纸或布擦拭试样表面除去残留液体,恢复时间1h,观察漆膜表面失光、变色、起泡等现象并测试附着力,以评定漆膜的耐碱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