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2.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 (1)检漏
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 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 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两次均不漏水方可使用。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2)冷却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因为溶质在烧杯内稀释或溶解时会吸热或放热,而容 量瓶必须在常温下使用。 (3)加液 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细玻璃棒注入,且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 内壁上,以防注入操作时液体流出,造成溶质损失,或液体附着在刻度线上方内壁上造 成误差。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例3】 欲用98%的浓硫酸(ρ=1.84 g· -3)配制浓度为0.5 mol· -1的稀硫酸500 mL。 cm L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2)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的量筒,应选用____________mL的量筒最好,量 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量取的体积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 影响”,下同)。 (3)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 搅 拌 过 程 中 有 液 体 溅 出 , 结 果 会 使 浓 度 ____________。 (4)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应 ___________,否则会使浓度____________;并洗涤烧杯2~3 次,洗涤液也要转入容量瓶,否则会使浓度___________。 (5)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若仰视则使浓度____________。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英文称Quantity of Substance,简称QoS,是指任何物质的比例关系和物质的量。

它是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数量的度量标准。

一般情况下,按照物质的单位质量来计算,它具有普遍的意义。

物质的量是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和制药中最重要的物质属性之一,在化学计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物质的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量的大小和物质的比例(量的数量和物质的量的比值)之间的关系。

因此,物质的量可以用来决定调节或改变反应物质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物质的量来计算物质的数量和物质的比例,以便于量化地表示物质的量。

同时,物质的量在计算和测量化学反应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化学实验中,物质的量是用来决定反应物所需的量,以及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物质的量可以用来衡量反应系统中物质的数量,也可以应用于推测反应系统中物质的比例和反应结果的推测。

此外,在制药中,物质的量也是用来测量药物的数量,以及药物之间的比例,以及药物在药物组合中的比例,是确定药物组合的重要指标。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它可用于计算、测量和推算反应物的比例、反应物的分子量和溶解度等,它也可以用于一些物质的量计算,如采用物质的量计算溶液的浓度等。

另外,物质的量还可以用于计算反应的热物理量,比如反应的反应热、反应前后的温度差、反应前后的比热等。

总而言之,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可以用来衡量反应物、测量反应物比例、推算反应结果、计算溶解度、计算反应热物理量等。

它在计算和测量反应物的数量、比例以及结果,计算溶液的浓度和计算反应热物理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化学计算中物质的量是十分重要的物质属性,应受到重视。

专题0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讲义系列(解析版)

专题0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初升高化学衔接教材讲义系列(解析版)

专题0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知识回放】一、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1)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2)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二、配制一定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的计算(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m(浓)×a%=m(稀)×b%,其中m(浓)、a%分别表示浓溶液的质量及其溶质质量分数;m(稀)、b%分别表示稀溶液对应的量。

四、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五、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新知精讲】一、物质的量浓度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仪器(1)天平:应使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也可以用托盘天平。

(2)容量瓶:(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过程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NaCl溶液为例。

如图所示:【科学探究】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问题导引1.若已知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如何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提示c=2.同一溶质的不同浓度的两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有何关系?提示同一溶质的不同浓度的两溶液相混合,混合后,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或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和,即溶液混合存在的关系如下:c1·V1+c2·V2=c(混)·V(混)m1·w1+m2·w2=m(混)·w(混)探究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问题导引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过程:1.在上图操作中,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玻璃棒的下端为什么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上?提示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以防止溶液外洒而造成损失。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件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的原理依据——公式法
误差分析的关键是抓住原理:


(NaOH)

cB= B,c(NaOH)=
=
(NaOH)
(NaOH)·
其中M不变,不规范的操作过程会导致m(NaOH)和V的值发生变
化,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
(2)具体分析(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
口玻璃塞;
②标志:温度、容积和刻度线;
③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
④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过程
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为例。
如图所示:
1.1 mol·L-1H2SO4溶液的含义是(
C.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注入未经干燥的洁净容量瓶

解析:A项,应选用250 mL容量瓶;B项,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的仪
器,应在烧杯中溶解;C项,应将溶解NaOH后的溶液恢复到室温后再
向容量瓶中转移;D项容量瓶未干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正确。
(2)俯视刻度线(图2)。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液面的实际读数,使
得加水量偏小,结果偏大。
思维建模
1.容量瓶的使用
(1)使用前一定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步骤是加水、倒立、
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
(2)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更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固体试样必
须在烧杯中溶解后再转移。
c1·V1+c2·V2=c(混)·V(混)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新课标人教版根据新课标和人教版教材,设计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用电子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硫酸铜。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化学实验中需要称量物质的质量?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用摩尔(mol)作为单位表示。

2. 解释为什么在化学实验中需要精确地控制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产物的量和性质。

3. 引出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控制反应物的摩尔比例、计算理论产物的质量和计算反应物的过量与不足。

三、示范操作实验(20分钟)1. 示范如何利用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

2. 示范如何利用酸碱滴定法确定液体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3. 示范如何利用气体收集和气体分析仪器测定气体的物质的量。

四、实验操作训练(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称量物质的质量。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和其他相关实验仪器,掌握精确称量物质的方法。

3. 强调要注意控制好实验操作的时间和顺序,完成实验所需的精确称量。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结果计算反应所需的摩尔比例和产物的理论质量,并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误差的来源以及如何减小误差。

六、小结与扩展(10分钟)1. 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 提供更多的相关实例和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习题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2(配置100mL1molL的氯化钠溶液)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2(配置100mL1molL的氯化钠溶液)

减小
减小
未洗净烧杯或玻璃棒
未冷却至室温而注入定容
减小
增大
引起误差的操作 定容时加水过量用吸管吸出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
m 减小 不变 不变
V 不变
C 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不变
增大
减小 增大 不变
不变
不变
【课堂练习】
欲 配 制 1 mol· L-1 的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250mL,完成下列步骤: 10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克。 烧杯 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 中 少量 加 蒸馏水将其溶解,待 冷却后 250 玻璃棒 将溶液沿 移入 mL的容 量瓶中。
讨论
• 在配制溶液中还有哪 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 浓度的误差?
4 误差分析
依据: c= n / V = m/(MV)) 分析:以配制某浓度NaOH溶液为例,请同学们将c 的结果填入表中。
引起误差的操作 称取时间过长或用滤纸称放 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流出 m V C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减小
减小
减小 不变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注 意 事 项
先振荡均匀后,再注入蒸馏水,至距刻度 2-3㎝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液面最低 处与刻度相切。
注意: 三线合一(刻度线、视线、凹液面切线) 思考:如液面超过了刻度,怎么办? 溶液浓度变小,请重新配制。
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步 骤
配制100mL 1.00mol•L-1的NaCl溶液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 2-3 次,将冲洗液移入 容量瓶 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 _______ 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 偏低 (高或 低)。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 1-2厘米 时,改 用 胶头滴管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 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 液浓度偏 低 ,应该 重新配制 。 ⑤最后盖好瓶盖, 摇匀 ,将配好的溶液移 入 试剂瓶 中并贴好标签。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课题: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位于人教版教材的第一章第二节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教材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最后一部分知识。

这一节前两部分介绍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教科书在介绍物质的量时,直接说明它是个物理量,表示一定粒子的集合体,然后又直接给出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是如何确定的,直观明了,强调应用。

然后提出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溶液中的反应,为了方便,引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然后就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这部分内容以往教科书的课题为《物质的量浓度》,现在换成了《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面对如此转变,我们必须把握深广度,体悟新课改精神,不能盲目的加宽加深,完全按照旧教材体系安排教学。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上看,本部分属于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应该是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以及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将物质的量浓度运用于实验中,突出本章主题,也大幅度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部分虽然属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教学,但并不枯燥。

学生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已经能够体悟引入物质的量是为了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的方便。

再从溶液的特点入手,自然而然的将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从而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接着就从概念入手,思考如何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此编排教材和设计教学,避开了繁杂的计算和枯燥的讲解,更利于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中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

三、教学设计思想在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运用科学研究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已知75mL 2mol/L NaOH溶液的密度为1.07g/m,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36.5%浓盐酸密度为1.19g/mL,则盐酸的物质的量 浓度为多少? 4、98%浓硫酸密度为1.84g/mL,则浓硫酸的物质的量 浓度为多少?
5、用30gNaOH溶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 为1.02g/ml,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转移 返回
为什么要用玻璃棒应将烧杯中 的NaCl溶液注入100mL容量瓶中(用玻璃棒引流,注意玻璃 棒下端的位置在刻度线以下 ).
化学实验 实验1-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avi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思考:配制100mL 1.0mol·L的NaCl溶液,操作步骤 有哪些?需要哪些实验仪器?
一、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
容量

托盘天平
药匙 量筒
烧杯
璃 棒
胶 头 滴 管
配制100ml 0.1mol/L氯化钠溶液
1.容量瓶的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瓶颈上有一道刻度线
D.25ml0.5mol/LHCl溶液
2、0.5L 1mol/L的FeCl3溶液与0.2L 1 mol/L的KCl溶
液中,Cl-浓度比为 C
A.15∶2 B.1∶1 C.3∶1 D.1∶3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3、0.5 L AlCl3溶液中Cl-为0.15mol,则AlCl3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 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符号:CB 3、表达式:物质的量浓度=
nB CB = V
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三)
——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1课时)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3)会简单的实验误差分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3)学会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分析实验误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类比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悟各学科的很多思想方法是相通的,应该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学习;
(2)通过了解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发明对于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通过对实验细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定量”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分析配制过程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步骤。

3、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探究、学生归纳总结;多煤体使用。

4、课前准备:多煤体课件、实验用品。

5、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