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实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二、化学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包括颜色、气味、温度、密度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观察化学实验,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观察问题的意识,提高观察问题的能力。
三、化学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是指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包括实验操作、仪器使用、试剂配制等方面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配制试剂。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逐渐提高动手能力,进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化学实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对事物进行间接的创新性认知。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分析实验现象、推断物质性质、得出实验结论等,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逐渐提高思维能力,进而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化学实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解决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等方面相关的问题。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观察现象、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发现问题能力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学生可以发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摘要: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化学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更能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好化学这门课程,合理有效地将各种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手段培养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没有化学实验的化学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实验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理解、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形成实验技能,同时可以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启发思维,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因此,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操作技能和化学原理,更好地理解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通过创新各种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怎样让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就“爱”上化学,喜欢学习化学,我首先从满足他们的感官需求入手,在课堂上演示一些实验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
例如才开始上第一、二节化学课时,增做“小苏打和食用醋产气”、“用玻璃棒写字”、“烧不坏的布条”、“手中生火”等有趣的化学“魔术”。
学生看了都认为挺好奇、很有趣。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加小苏打食物为什么变蓬松、速冻冰淇淋、游泳池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等等。
学生认为生活处处有化学,离不开化学。
其次,满足学生动手的愿望。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实验原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高涨,为学好化学、培养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都安排在讲完课后,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演示过的实验,一直是按教师先演示后归纳出结论的过程进行的。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学科能力

观, 把抽象变为具体 , 变无形为有形 , 使 会 、 掌握操作技术 。 。 如 使用 试管的操作 要求他 们能 正确地拿试 管 , 持 夹 学生易 于获取多方面知识 , 固学习成 方 法 , 巩 果,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
一
五 、 置 实 验 作 业 , 养理 解 能 力 布 培
化学实验作业 , 学生综合运用基 是
察实验 , 们的心理活动 就指 向和集中 止 和纠正在实验操作 上的错误 , 他 让学 生 于教 师的示范操作上 。 学生能专心致志 正 确 地 进 行 试 验 。
地 获 取 知 识 , 习 兴 趣 盎 然 , 生 探 求 学 产 知 识 的强 大 动 力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师 教 四 、 用 选 做 实 验 , 养 思 维 能 力 利 培
在火焰上 点燃 , 当火焰 熄灭后 , 帕完 地选做 实验 , 手 应用 实验课题 , 启发 学生 能力 , 其实在 每种 能力的培养 中 , 又都
学 碱 盐 好无损 。奇妙 的实验 表演 , 片哗然欣 积 极 思 维 。 例 如 , 生学 完 酸 、 、 知 包 含着其他 能力的发展。 一 他们是相互联
是 象。学生注意听课 , 他们 的心理活动就 要 使学 生掌握操作 要领 ,培 养动手 能 进 一步 加 深 理 解 和消 化 知 识 , 又 一 次 指 向 和集 中于 教 师 的讲 述 ; 生 注 意 观 力 , 学 学生实验 时动手 , 师必须 及时 防 灵 活 运 用 知 识 的再 实 践 。 教
生观察力 的培养 , 断用 实验 启发学生 得 的知识 ,专心研究 和组织试 验程序 , 要求我们依据 当地学校 的实际情况 , 不 增
积极感 觉 、 觉事 物的变化 , 直 自主 观 察 找 出“ 别” 区别 ” “ 鉴 “ 或 分别 ” 识 的几 加实验投入 , 认 自购 、 自制一部分教具 , 尽
新课标下运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摘要:在新教材理念下,化学实验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化学实验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验能力探索实验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且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其理论的建立大多是通过实验,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或者实验、假设、再实验论证的过程。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模拟、说明、比喻、描述,都必须基于实验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一、化学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
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
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
例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可只提供药品、仪器,让学生自行设计氧气的发生、收集并检验整个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实践,领略“创新”成功的滋味。
总之,在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教师必须要深刻领悟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精髓,有组织、有计划、创新式的去进行教学活动。
二、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以实验为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实验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本质及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并通过这些事实把学到的一个个知识点分类串联成线,进而构成网状知识体系。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认 真剖析概 念 , 弄清 含义 , 抓住 概念 中的 关键 性 的字 、 , 出 概 念 的 本 质 , 除 非 词 找 排 本 质的干扰 。如 对于“ 催化剂 ” 这一概念 , 要 抓 住 “ 变 ” 字 ( 加 快 和 减 慢 之 改 两 有 意 )二要 以反 应 前 后 为 条 件 , 化 剂 的 质 ; 催
一
1 i
多媒体此刻就显示了它
那些 实验 现象 明显 且 易做 易
于 观 察 的 , 以 继 续 在 课 堂 上 可
市 得天独厚 的优势和作 用。 对于
限 度 地 利 用 实 验 教 学 是 化 学 教 学 最 成 功 的教 学手 段 。 另一 方 面 , 学 生 自 己 让
、
创 设生动活泼的学 习情境
一
制, 不宜在课堂上演示 , 如浓硫 酸稀释 、 爆炸等。5演示实验时 . 教师既要 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 操作 , 又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因而无 法 进行 变 化装 置 拓 展 实
地、 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 的科学结 论, 而是要引导学生 “ 像以前的科学家 ”
那样 , 过 实 验 探 索规 律 、 现 真 理 。 通 发 二 、灵 活 变 通 课 本 中 的各 种 实 验 ,
LI U ATAo H I
髓l 勰 5 羹 j 9
探 索性实验 不仅要 求有一 定的操 作 能
力 、 察 能 力 , 要 求 把 观 察 实 验 的 过 观 还
关键词 : 多媒体 实验 探 索
层面的实验根本无法在课堂内 演示 , 如水分子蒸发 、 化学变化
中分 子破 裂 原 子 重 组 等等 。4 .
的 区别 在 于 是 否 同分 ;分 子 ” “ 子 ” “ 和 原 的 索积 极 性 。 2验 证 性 实 验 的 一切 现 象 和 . 区 别在 于化 学 反 应 中 能 否 再 分 ;单 质 ” “ 和 结 论 都 是 学 生 已 知 的 。 实 验 时 学 生 严 格 “ 化合 物 ” 区别 在 于 是 否是 同元 。 的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在初中化学中有许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材通过这些实验将知识具体化、宏观化,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知识,把微观的知识以宏观的方式呈现。
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等。
一、在教学中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
学生如果能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如果能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活动就能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能有效解决学生对教材内容不理解,知识点记不牢,完成作业时相同错误屡屡出现等问题。
如在讲授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时,用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用大烧杯罩住,让学生讨论哪一支先熄灭,并指出为什么,对我们在突出火灾逃生时有何启示。
然后用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放置在点燃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熄灭。
再将受热的铜丝放在另一支点燃的蜡烛上,蜡烛能继续燃烧。
奇妙的实验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思维活跃。
这时教师再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心理状态。
二、强化演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注意的问题。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
演示实验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既能放大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地观察。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
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巩固理论知识,感性理解化学现象,培养观
察能力和实验技能,以及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实验手段,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能力:
1. 手工实验:手工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和常见的实验形式。
学生可以亲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增加对化学基本概念和
规律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 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指使用一些虚拟实验软件或设备,让
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这种实验形式可
以让学生在没有实验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操作体验
化学知识。
3. 探究实验:探究实验通俗来说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
以提出一个化学问题或现象,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实验方法自己思考,自己提出实验方法,自己验证。
通过自我探究的过程,学生可以锻
炼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研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是指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情况下,
负责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设备的选用、实验
结果的分析、资料的整理等。
这种实验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到重
要的科学问题时,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让学生积累实验经验和科
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上述实验手段,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乐趣,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从实验中获得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
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
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住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
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
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二、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
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
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
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
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
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
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
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
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
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
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
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角度等。
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
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
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
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九个。
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
“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
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
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
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
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五、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
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
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
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
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
六、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
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里含有氢。
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
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又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
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发明,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所述,只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它能力的发展。
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