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几点做法等
初中生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生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化学实验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践操作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
然而,许多初中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如操作不熟练、安全意识不强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生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方法。
一、加强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对实验有全面的了解。
同时,要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干净度,并按照实验要求将所需的试剂和溶液准备充分。
二、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化学实验是存在安全风险的,保障安全是最重要的。
在实验室内,学生们应该戴上护目镜、实验服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始终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此外,学生们应该熟悉实验室安全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如安全淋浴、紧急停电开关等,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三、掌握实验操作技巧1. 熟悉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使用:学生们需要了解常用实验器材和仪器的名称、特点、用途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在操作前可以通过老师的演示或实验视频来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
2. 注意实验液体的量和浓度:准确测量实验液体的量和浓度是实验操作的关键。
学生们应该掌握使用容量瓶、量筒等量液器材的方法,并遵循精确读数、二次确认的原则来减小误差。
3. 学会分液漏斗的使用:在进行液体的分离或转移时,分液漏斗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学生们应该掌握正确的分液漏斗操作方法,确保液体分离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4. 规范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化学实验中,观察和记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们应该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准确描述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现象。
四、培养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化学实验不仅仅是进行步骤的操作,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们可以尝试设计和改进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现象和结果,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来求得结论。
这样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高化学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论文

提高化学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43-00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段取得的。
从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时代赋予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是现代化事业向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
化学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实验可以亲身经历和体验化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化学的情感,理解化学的本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化学实验能力,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正确选择仪器中学化学教材里,常见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催化剂、加热、高温、加压、光和电等。
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
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这套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因为我们在讲氧气时进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遇到氨气、甲烷等气态物质的制法时,就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分析,选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置,来完成制取上述物质的实验。
二、做好演示实验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这是少数。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摘要】面对现在的素质教育,教师如何加强学生实验能力,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了化学成绩,从而体现素质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关键词】演示——观察;分组——动手;课外——创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学习化学知识,通过学生观察趣味实验及身边物质的变化、来培养学生认识化学物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现行的化学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出的学生笔试能力较强一些,即死记硬背学化学的较多,只不过老师要求也是一样,只要考出理想的成绩就行了,而实验动手能力却很差,这样将来在社会上适应能力也不理想。
面对这种情况,我想我们教师更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化学实验这一块。
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通过认识繁杂缤纷的化学世界,逐步培养科学的思维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坚持从化学实验出发,再上升到化学理论,这样逐步形成完整的化学思想体系。
要使学生学好化学,化学实验是一重要的突破口,如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呢?为此谈谈我的几点意见。
1、让学生参与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任教十年化学以来,对以往的学生反映,化学实验现象难记,在完成作业和试卷时老是出错,而这些常常是由于学生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甚至可以说归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因为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就是教师讲和演、学生听和看,这种教法对于一些较复杂、探究性要求高的实验来说,由于学生参与意识差,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不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因为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是有兴趣的,喜欢看到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并很愿意亲自动手做实验。
如何提高孩子的化学实验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化学实验能力化学实验是培养孩子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化学实验,孩子能够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要想提高孩子的化学实验能力,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培养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孩子化学实验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合适的实验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是选择合适的化学实验的重要因素。
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如颜色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实验等。
随着孩子的成长,可以逐渐进行复杂的实验,如红、蓝试剂的反应实验、金属活动性实验等。
在选择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选择过于危险或难以操作的实验。
二、建立良好的实验环境提高孩子的化学实验能力需要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首先,要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实验室应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洗眼器、灭火器等,并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堆积。
其次,要有适当的仪器和设备。
根据实验的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试剂、器材和容器等。
最后,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实验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所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并确保实验过程不被打扰。
三、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孩子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首先是仪器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孩子应该学会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和用法。
其次是安全操作技巧。
例如,孩子需要学会正确佩戴实验室服装、戴安全镜等,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此外,孩子还需要学会正确称量和混合试剂、溶液的制备等实验操作。
四、加强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学习实验不仅仅是简单的动手操作,更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在进行实验之前,可以通过教材、参考资料等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预期结果。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提高其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五、鼓励孩子进行自主探究为了提高孩子的化学实验能力,要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
在实验前可以给孩子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独立思考和预测实验结果。
培养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几点经验

浅谈培养中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几点经验摘要:化学课程的改革对构成化学内容的化学实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内容、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价值等,这些都是我们化学教师应值得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技能探究教学实验操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初中化学如果能采用直观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化学仪器和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还可以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的正确步骤和装置的简单美观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加深记忆。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谈一谈自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充分准备好第一节化学课,进行化学实验的启蒙教育在第一节化学课中,我并不是先急于上课本绪言,首先通过演示自己先准备的几组有趣的实验,例如“烧不坏的手帕”、“口吹牛奶”,把学生领进化学的大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神奇魅力,然后你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引进预先好的教学轨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告诉学生怎样去观察,即观察变化的“前”、“中”、“后”各个阶段,观察什么,即观察各个阶段的状态、颜色及是否有光、热等现象产生。
观察时不仅仅是用眼看,还包括人的耳听、手摸、鼻嗅等。
二、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规范的实验操作是指让学生根据实验所要求的仪器或具体的基本操作进行实验练习的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基本动作,要求规范、准确、熟练。
进行此项训练时,首先讲解所用到的仪器名称、用途、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我演示操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待学生掌握要领后,再示范连贯动作,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
在训练过程中,我逐人检查指导,对不规范动作加以纠正。
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抽鉴进行比赛测试的方法。
对学生的操作,当场评比,表扬做的好的,指出做的不足的地方。
如何培养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便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为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便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为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化学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观察时,必须对学生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在倡导自主性学习的今天,化学学实验教学中容易出现实验室内“放羊”的现象,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在实验室内学生本身就很兴奋,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对观察到现象的实验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态度首先,为了使观察的结果更加科学可靠,要多次观察,综合分析,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
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鼠妇的数量应是10只以上,太少具有偶然性,不科学;还要进行多次实验,对实验数据求平均值,然后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多次实验尽量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三、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化学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通过大脑抽象加工,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得出结论,形成正确概念。
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我认为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至关重要。
论培养学生化学实践能力几点做法

论培养学生化学实践能力几点做法实践是学好化学的一项重要手段,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本文以作者自身的从教经历,就如何抓好化学教学,谈谈以下做法。
一、积极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兴趣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集中精神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主要集中于教师的讲述的好与否。
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
例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和揭示奥秘的兴趣。
二、正确引导学生实践能力(1)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和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甲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
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
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
(2)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
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
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
加强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能力

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培养良好的实验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化学是九年级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一开始就让学生预习,然后有目的地听课,把书本知识和教师的授课内容融合起来,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观看演示实验的热情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渴望,布置预习实验要求。
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必须让学生在了解实验目的、手段、方法后,再动手操作,这样才能让有限的实验充分发挥作用。
一般做法是:对于演示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前1~3分钟按所用仪器、实验做法、实验现象、本实验要说明什么这样的思路进行预习;较简单的学生实验,则要求学生在实验室里以实验小组为中心,讨论本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用时大概为5~10分钟;较为复杂的学生实验则在教室里以小组方式预习探讨,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规范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而直观教学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进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要充分。
教师要熟悉教材,熟悉本实验的内容、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要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即使是很简单的实验,教师也要在课前进行演练,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课堂演示万无一失。
对所需用的药品和仪器进行详细对照,检查是否遗漏,否则会影响实验的进程,影响学生的情绪。
2.操作要规范。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起着示范性的作用。
教师要按规定进行操作,以免误导学生。
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都看得清楚,否则必然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兴趣,达不到应有的实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几点做法等实验是实现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新课程中强调实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几年来,我在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方面采取了以下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1、有关制取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实验;2、有关阐明概念、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3、有关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类物质之间相互关系的实验;4、有关定量方面的实验。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
因此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
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
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
为此,我从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
如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应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的发生装置,尤其是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三、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一般可分两类:一是实验难度较大的,如实验装置比较复杂或实验中使用剧毒药品和学生操作有危险的实验。
这类实验必须由教师演示,力求操作规范化。
二是实验技能难度较小,这是多数的实验。
对于这类实验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
这样做还可以起到两个作用:①使学生对一些被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四、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常常把实验报告写得杂乱无章、空洞无物。
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其具体做法是: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2、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和绘制装置图的能力。
利用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徐小波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提高听、
说、读、写能力。
要实现这些目标,仅靠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的。
教师应该从“小课堂”的局限中摆脱出来,让学生回归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去全方位、多元化地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从教多年来,我一直尝试利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实施语文教学,效果显著。
一、成立语文活动小组,互学互帮
学期初就建立语文小组,每—个小组都由语文能力优、中、弱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
语文小组每周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
除部分任务是由我来安排外,大部分任务是由组长和成员商讨决定,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复习及效果检测,交流彼此之间的学习心得。
优秀生还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学习之余还玩游戏。
二、设置悬疑,培养求知探索能力
教师在课前可以先将一些与新课有关的问题布置给学生。
由他们自己去解决。
内容可以是有关的字、词、语法等语文知识,为阅读新课扫清障碍;还可要求学生想方设法弄清相关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这些内容是正确分析、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
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利用多种媒体辅助完成。
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增强写作能力
学生除要定时完成习作外,还要坚持每天写日记。
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方能奏效。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能
力的培养“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
四、通过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就要大量阅读,培养和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
我们班同学自己建立了图书角,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借阅。
我还每周专门安排了两节阅读课。
学生每看完一本书后都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五、开展书法比赛,培养书写习惯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写好字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要求学生临摹字帖,并定期举行书法比赛和展览,每个人都要展出。
通过展览可以起到两个作用——鼓励好的。
鞭策差的。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课内教学和课外语文学习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使有限的课内教学向无限的课外学习延伸拓展。
利用好语文活动,就像给鸟儿插上翅膀,必将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