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个体身体、神经系统及动作的发展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5)

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5)

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5)第五章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儿童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一)脑重量继续增加新生儿:390g达到人脑中的25%3岁儿童:1011g达到人脑中的75%7岁儿童:1280g基本接近成人脑重(二)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儿童脑重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增长。

2、额叶表面积增大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继2岁左右的增长高峰后,在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额叶是脑皮质成熟最晚的部位,7岁基本发育成熟,大脑皮质各区基本接近成熟水平.3、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也逐渐完成髓鞘化:神经纤维必须要经过髓鞘化,它可以保护信息(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而不致蔓延泛滥,使传递的速度又快、又准确。

到6-7岁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整个大脑皮质的成熟程度接近于成人。

(三)脑电波的变化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

脑电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时期,5-6岁、13-14岁。

幼儿大脑结构的相对成熟为幼儿智力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新的、复杂行为的形成提供了生理上的保证。

二、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既可使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又可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1.兴奋和抑制的神经过程不断增强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约从4岁起有了较快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

与此同时,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强,表现在儿童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相对延长。

2.较弱的抑制机能尽管幼儿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

因此,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往往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第二节幼儿的游戏游戏的作用和意义: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性的发展促进情感的发展游戏的特点:社会性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深受儿童喜爱一、游戏的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儿童游戏的认识: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乐学——益智,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游戏的理论:探讨关于游戏的实质是什么、儿童为什么喜爱游戏、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有何作用、游戏的种类有哪些等。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 儿期的发展
目录
• 幼儿期的定义与特征 •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 幼儿期的情绪发展 • 幼儿期的语言发展 • 幼儿期的动作发展
01
幼儿期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
01
幼儿期是指儿童从3岁到6或7岁 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学校接受 正规教育的准备阶段。
02
在发展心理学中,幼儿期的发展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关 注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社会 、认知和情感发展。
解他人的情感。
02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础,包括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感知觉与认知的关联
感知觉的发展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紧密 相关,是他们认识世界和理解环境的 重要手段。
幼儿阶段的感知觉发展迅速,逐渐从 笼统、不精确向精确、分化发展。
特征
身体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身体迅速成长, 骨骼、肌肉和器官系统逐渐成
熟。
认知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对周围环境 产生好奇心,通过观察、模仿 和探索来认识世界。
社会性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对社交产生 兴趣,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 系,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 验。
情感发展
幼儿期的儿童情感逐渐丰富, 能够表达喜怒哀乐,并开始理
出快乐情绪。
悲伤
愤怒
恐惧
当幼儿遭遇失去或失望 时,会感到悲伤。
当幼儿的需求受到阻碍 或限制时,会生恐惧情绪。
情绪调节
自我安慰
幼儿在经历负面情绪时,会尝试 自我安慰以平复情绪。
情绪表达
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情绪,如哭泣、 喊叫等。
情绪认知
幼儿逐渐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并 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一、前言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初步掌握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理论60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认识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关系,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问题和年龄特征的划分与研究。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学者、流派及其思想,了解中国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基本途径。

4.了解当前最新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方法和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研究理论的进展。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心理发展观点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2.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及其缘由。

教学内容: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的实质。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内化学说。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对发展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心理发展,既包括种系心理发展,也包括个体心理发展。

其任务是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性本能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将人生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2、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

斯金纳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强调强化在行为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实现的,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生态系统,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

三、胎儿的发展胎儿的发展从受精卵开始,经历胚种期、胚胎期和胎儿期。

在这个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胎儿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孕妇的营养、健康状况、情绪状态以及外界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等都可能对胎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四、婴儿的心理发展1、感知觉发展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具备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知觉逐渐变得更加敏锐和精确。

2、动作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从抬头、翻身、坐、爬、站到行走。

动作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婴儿身体的发育,也对他们的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和生活范围扩大,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加强,但是操作实践能力又受到限制,因此心理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特点。

第一节幼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所以被称之为幼儿期,又由于这个年龄段是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学前期。

二、基本特征(一)游戏的作用与前面的年龄阶段相比,这时的儿童在身体的发育上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很好地独立行走与跑跳,双手能较灵活地操纵物体,也能进行言语交流。

由于有了这些能力,儿童就迫切地希望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但他们又不可能真正地进入社会生活。

游戏形式的存在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幼儿还不能给出事物的抽象定义,而只能从表面特征和功能方面去认识事物,例如,他们不能给出花的定义,只知道花是美丽的;他们也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数的概念和进行简单的计算,但必须有实物的支持。

他们还不能有意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其行为经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三)最初的个性倾向由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和言语的初步发展,其行为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了,这为儿童个人倾向的形成创造了最初的条件。

第二节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已经接近成人,这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一、大脑的结构(一)脑重量的增加3岁儿童的脑重约为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为1280克,成人的脑重平均为1400克,可见幼儿的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

(二)大脑皮层结构复杂化大脑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所导致。

幼儿的神经纤维继续增长,神经纤维继续髓鞘化,额叶面积在儿童5~7岁时增长速度又有明显加快。

(三)脑电波的变化关于儿童脑电波的研究表明,儿童大脑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且不可逆的。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一、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1、婴儿的生理发展①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脑电的变化常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③在婴儿脑的发展中速度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与先天性反射和呼吸、消化排泄等有关)。

④个体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岁左右(第二次高峰在初中阶段,即青春期)。

2、影响婴儿身体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营养:母乳是婴儿早期最理想的食物。

③情绪健康:“非器质性发育迟滞症”,是一种机体发育紊乱症,通常在18个月左右大的婴儿中发生。

得这种病的婴儿身体消瘦,行为退缩,表情淡薄,对人、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母亲离开也没有表现出分离焦虑。

3、新生儿的反射行为①眨眼反射;②吮吸反射;③觅食反射;④游泳反射;⑤莫罗反射;⑥抓握反射;⑦强直性颈部反射;⑧行走反射;⑨巴宾斯基反射。

4、婴儿的动作发展⑴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①大运动发展:即行走动作的发展;②精细运动发展: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随意的抓握动作的发展前提是:五指的分化和手眼的协调。

⑵行走动作及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⑶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④婴儿动作发展由近及远。

⑷关于动作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和假说:①预先成熟论,认为动作是“预先成熟”的结果;后天运动经验在动作发展中只扮演最普通的支持者角色,只是加速或提前了心理发展,动作发展促进了心理的发展,故被称为“助长论者”。

②可能成熟论,认为机能的发展可以引发或转换出新的结构来;认为运动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前提,动作发展“诱导”心理的发展,故被称为“诱导论者”。

⑸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心理的起源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首先,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发展心理学——生理动作言语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生理动作言语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生理动作言语的发展生理发展是指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过程。

在出生时,婴儿的生理系统还不完全发育,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婴儿的大脑在出生后会经历快速发育的阶段,这对他们的认知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婴儿的感觉器官也会逐渐发育成熟,他们可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环境。

动作发展涉及到婴儿和儿童在不同阶段中身体运动的发展。

从出生到成年,儿童的动作能力会不断改善和提高。

婴儿刚出生时,他们的运动仅限于基本的反射动作,如吸吮和寻找。

然而,随着他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儿可以逐渐掌握更复杂的动作技能,如翻滚、爬行、坐立和行走。

这些动作发展不仅有助于婴儿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还对他们的认知和智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言语发展是指儿童在不同阶段中语言能力的发展。

从出生到成年,儿童的语言能力会经历一个从基本的听觉和语音感知到理解和产生语言的过程。

在早期阶段,婴儿可以通过倾听和模仿周围人的语音和声音来逐渐学会基本的语言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学会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更高级别的语言技能。

同时,儿童还会逐渐发展出与语言相关的认知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记忆和注意力。

生理、动作和言语的发展相互影响,并在儿童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动作的发展可以促使儿童更好地探索和理解周围的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智力发展。

言语的发展也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表达和沟通,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交往和情感发展。

此外,生理发展也对动作和言语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例如,婴儿的脑部发育和神经系统的成熟是他们学习和掌握动作和语言的基础。

同时,儿童的生理发展对于他们在动作和言语方面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和家庭环境中,我们应该关注和促进儿童的生理、动作和言语的发展。

通过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机会,我们可以帮助儿童在这些方面取得良好的发展。

此外,了解这些发展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要和行为,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 心理学意义
婴儿的生理发展是指其身体的各部分及
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 过程。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身体发展特点 脑和神经系统 发展的特点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的前提条件:先天的无条件反射
胎儿的 活动 胎动 反射 新生儿 的反射 生存反射 原始反射
躲避动作 新生儿的 复杂动作 够物动作 同步模仿动作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传统的四重类型说 (二)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三)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 (四)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 (五)巴斯的活动特性说 (六)卡根的抑制一非抑制说
三、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第五节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一、最初的情绪反应
婴儿的视觉系统在2个月到1岁之间迅速成熟。
模式视觉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婴儿的听觉
1.听觉的发生:听觉的发展在胚胎起就已开始。 初生的婴儿是由听觉的。 曾经的争议:
普莱尔曾经断言:“一切婴儿刚生下来时都是耳聋的.”
最近的争议:
胎儿能听到母体外的声音吗?
2.听觉辨别能力的发展
请大家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婴儿的听觉辨别能力?
婴儿期是指0—3岁的时期
婴儿期的界定标准:
1.身体系统的生长与成熟,达到摆脱成人的携带、能 独立移动自身位置的能力、去实现随意活动。 2.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达到神经细胞数量增长和神 经构造基本完成,以保证婴儿随意运动的实现;脑的 功能区域的划分和成熟,以保证言语活动、愿望意向 表达和空间、方位和形象的表征。 3.言语能力的发展,达到包括初步掌握规范化的语法 规则,以保证为基本生活所需要的口语理解与表达的 基本言语交流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个体身体、神经系统及 动作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个体生理的发展 构成了心理发展 的物质基础
身体发育的过程及其规律 神经系统发展过程及规律 动作发展的过程及规律
第一节 个体身体的发展
一、身高、体重的发展 身高和体重是身体发展的重要生理指标,可反映机
体在量的方面的发育情况。 身高体重在整个生长期呈上升趋势,但不是匀速上
• 到了第26周,胎儿大脑皮层已经基本上具有和成人大 脑一样的沟回以及皮层结构,这是大脑形态上的初步 发展。大脑皮层的细胞主要是在怀孕第15-18周形成 的,到出生后2岁,脑细胞不断分裂,数目增加,体 积继续增大。2岁以后脑细胞停止增殖,但发育仍在 进行。
一、脑重的增加
• 新生儿出生时的脑重量约390克,已达到成人脑重的 25%,而同时期新生儿的体重仅为成人体重的5%左 右。
动作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如从无意识的转头、踢 腿等到随意性动作,再到精细的动作等。
动作发展的规律:
1、由上到下: 头
躯干

2、由近到远: 头
躯干
肢体 手
3、由简单、粗大、无意识到复杂、精细、有意识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中年期生理的发展:成年期是人的生理从幼稚到成熟、又从成熟到衰 老的过度期。这一时期身体的变化不象其他阶段那么 显著,而是平缓进行的。
同时,脑蛋白合成逐渐减少,脑细胞的代谢产 物—褐色素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从而影响了脑 细胞的功能。
老年期生理特点:
老年期的个体身体各组织器官出现明显的退行性 变化,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衰老现象逐渐明显。
老年期神经系统的衰老表现在:
1、脑重减轻:70岁的老人,脑重只有年轻时的 90%左右,到90岁,脑重只有年轻时的80%,这 是大脑皮层萎缩的结果。大脑密度逐渐减少,其中, 额叶萎缩尤为明显。
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人体的功能在20—30岁 时达到高峰,各种身心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以后开始 缓慢下降。
成年期一个重要的身心变化是更年期的变化。
1、 内分泌腺的变化:
2、骨组织的变化:
3、心血管的变化:
4、脑和神经系统的变化:
人到中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意志过 程比较均衡。
到更年期,大脑皮质的表面积逐渐缩小,脑神 经细胞的数量虽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因而脑重 减轻。
出生、1、3、6月时的神经纤维发育情况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 志之一。 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 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兴奋过程的 优势就越明显,兴奋也特别容易扩散。随着大脑机能的 发展,皮层抑制机能也相应得到发展。皮层抑制机能发 展的前提之一便是大脑神经纤维髓鞘化。
出生后,儿童神经纤维髓鞘化逐渐完成,保证神经 纤维按一定线路迅速准确的传递。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 的重要标志。
到6岁末,儿童基本完成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髓鞘化。
三、脑电图的特征
脑电波的测量和分析是揭示心理现象大脑机制的 一种重要方法。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最重要的参 数。人脑电波有多种形式,其中,频率为8-13次/秒 脑电是人脑活动最基本的节律。以此作为脑成熟的指 标,则儿童9岁枕叶基本成熟,颞叶到11岁基本成熟, 全皮质的成熟则到13岁。
其程序是: 枕叶(O) 颞叶(T) 顶叶(P) 额叶(F)
四、脑的反射活动
无条件反射:除了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对生命活 动有意义的反射外,还有一些特有的反射:
1、巴宾斯基反射:(6个月消失) 2、抓握反射: (2-3个月消失) 3、墨洛反射: (4-6个月消失) 4、游泳反射: (6个月消失) 5、行走反射: (2个月左右消失) …… 条件反射:儿童条件反射的出现有争议:
第二节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人类心理发展遗传效应的体现离不开大脑和神经 系统。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 在母亲怀孕的第4周,胚胎第一个形成起来的就是神 经系统。最先发展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此时受 精卵中出现第一根神经管,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第8 周大脑皮层已粗略分化,胎儿对母体信息比较敏 感。
2、神经元逐渐减少,大脑神经元从20岁开始,每年 以1%的速率减少,到60岁时减少20—25%。小 脑的神经元以更快速率减少。神经元水分减少, 脑蛋白代谢发生障碍。
3、脂褐素和老年斑增多。
4、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 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1、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2、身体平衡能力减弱。 3、睡眠类型改变 4、痴呆症
前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第一个条件反射是哺乳姿势条 件反射。大约出现在出生后10天至两周。
西方目前的研究认为,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就能形成比较 复杂的人工反射。
无条件反射动作
无条件反射动作
第三节 动作的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各种活动和认知发展的基础, 动作发展与儿童的空间认知、概念的形成和社会交往 等有密切的关系。
升,而是呈波浪型。 生长发育有两个高峰期:
第一次高峰是出生至两岁 第二次高峰是青春期 男女儿童在身高、体重、肩宽、盆宽四个生理指标 的发育曲线上出现了两次交叉。
二、身体各系统的发展: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平衡
身体发展 严格服从
头尾原则:头部 颈部 躯干 下肢 近远原则:从身体中部发展延伸到边缘
Body Proportions Change over the Life Span
老龄化问题正变得日益严重
2050年
60岁以上人口将达4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5-32%) 80岁以上高龄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将占老年人
口的1/5(现为1/10)
• 出生后儿童脑重量随年龄而增加,增长的速度表现为 先快后慢: 3岁左右1000克左右,达到成人脑重的75%; 6、7岁时约1280克,达到成人脑重的90%; 12岁基本达到成人脑重。
二、脑皮层结构复杂化
• 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在于脑皮层结构的复杂 化和脑机能的完善化。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并不 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主要是神经细胞 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新生儿的大脑 皮层表面较光滑,沟回很浅,构造十分简单,以 后神经细胞突触数量和长度增加、分支增多,神 经纤维开始以不同的方向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皮层 各层,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丰富,这都导 致大脑重量的迅速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