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三节(第48 页)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4、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法:故事导入、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叫“小马虎”,请看小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XX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

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

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 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 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

(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生:许多单位用的不恰当,如穿衣、洗脸、刷牙不可能用20小时。生:300L的牛奶根本喝不完。

,, (发言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生:粗心,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师: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计量单位的分类师:同学们,看看小马虎的日记中用到哪些计量单位?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师:除了这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学生回答的比较散)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 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人民币单位师:这些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常见的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说出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 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讨论、整理六类计量单位中的常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组合作讨论,整理计量单位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一)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 年=12个月 1 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 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 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 日。闰年

的二月有29日。

师: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年份能被 4 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 4 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 年虽能被 4 整除,但不是闰年。)

(二)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吨(t)千克(kg)克(g)

(2)进率: 1 吨=1000千克 1 千克=1000克

(三)长度单位

(1 )常见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进率: 1 千米=1000米 1 米=10分米

1 分米=10厘米1 厘米=10毫米

(四)面积单位。

(1 )常见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二10000平方米

1 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五)体积(容积)单位

(1 )常见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2)进率: 1 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1升二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

(六)人民币单位

(1 )常见单位:元、角、分

(2)进率: 1 元=10角 1 角=10分

3、纠正错误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复习,你有没有把握把小马虎日记中的错误全部改正过来吗?(有)请大家试一试。

生1:20XX 年是平年,没有29 号,应该为28 号。

生2:不对,应该改成3月1日,因为2月28日下来是3月1日。(让全体学生对该生进行表扬鼓励)

生3: 20 小时应该改成20 分钟

生4: 300 升应该改成300 毫升

生 5 :200 千克应该改成200 克

生 5 :9 角钱应该改成9 元钱师:你们改正的太好了,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看看还有问题吗?生:还有题目中 2 月29 日没有改,应该改成 3 月 1 日师:这位同学太棒了,连隐藏着这样的错误都改正过来了,老师很佩服你,这位同学学习很细心,希望大家都能够像他学习。接下来老师要看看是不是每位同学都对常见的量掌握得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好呢。

【设计意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整理相关知识,能更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的共享资源,构建计量单位的知识网;在帮助学生查漏补

缺,修正小马虎日记中常见单位量的错误中,深化对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堂练习,熟练知识

1、课件出示题目:

(1)填空

0.8吨=( )千克0.05 升=( )毫升

2350千克=( )吨30 分=( )时

435m=( )km 1.2m=( )cm

3000 平方米=( )公顷4.05 立方分米= ( ) 立方厘米(让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并汇报答案) ( 2)判断下面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

1900 2004 1987 1600 2011

2012 1998 1996 2000 (让学生们以“开火车”形式进行回答,并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2、“做游戏”掌握知识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题目,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规则:A和B两位进行配合,A同学说出一个数,这个数后面藏着一个单位名称,B同学观察A同学的手势动作或者是语言,然后猜一猜后面的单位是什么?老师做个示范:我的体重身高是16.5( ),我可以抱起物体的重量是50 ( )看懂了吗?(分米、千克)

下来请同学们两人配合做游戏

3、脑筋急转弯游戏玩过了,我们来看个脑筋急转弯:(课件出示) (1)小明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明年他才过第三个生日。你知道他今年是几岁?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呢?

( 2)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相比哪个重?【设计意图:教师借助生活中一些现实情境,让学生选一选、猜一猜,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学习不会觉得枯燥、泛味,而且是轻松自如;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注重记忆的规律性,有利于记忆的强化效果和记忆的持久保持。在学生头脑中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支撑着抽象的数学知识,量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深深地烙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真正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什么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的联系?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续写日记(要求:想象着写出“小马虎”在超市买礼物的情景,使用

尽可能

多的计量单位)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具体事例到具体的数字,由答案唯一的计算到开放

的联想以及到续写,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让学生再一次体验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大家都知道复习课比较难上,一般的复习课都是先梳理知识、再练习反馈、最后总结与作业指导,学生觉得非常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而《常见的量》一课又繁又多,他们之间有无多大联系,确实有点难上。我在设计教学中以“小马虎”的日记贯穿教学始终,以此为教学切入点,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情有味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这堂复习课主要凸现以下几个亮点:

1. 制造日记中的错误,激发积极学习的欲望。教师以“小马虎”的日记,组织学生读出用错具体的数量及单位,寻找其中常见的量,纠正其错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目的是使学生感悟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激发学生“纠正其错误” 的急切心理,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思维。

2. 纠正日记中的错误,举一让学生反三。在纠错日记中,用日记中常见的单位帮助学生延伸到更多相关的单位,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资源共享,构成计量单位的知识网,更好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会自我反思,让学生在梳理知识中巩固,在应用中深化,有助于记忆强化的效果和记忆的持久性。

3. 拓宽续写日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尽可能多的计量单位,续写“小马虎”在超市买礼物的情景。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有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空间,从中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价值,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学生真正体验了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并且真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节课下来,感到本节课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补充,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一篇数学日记”为载体,围绕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等融会贯通、循循善诱地有序、有效展开。既重视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又注重情感目标的落实,学生

在纠错改错中领悟量与单位及其关系的重要性和数学与生活结合的紧密性,激发他们热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量)教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教案 主题:《常见的量》 学习目标: 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合作理由:1、善用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通过小组内比一比、说一说,使枯燥的复习课能更生动有趣。2、计量单位较多,一个学生很难把全部整理出来,在小组内指定专人负责记录,便于整理。3、小组内能互相检查练习情况,通过练习和检查,加强知识的运用。 教学设计: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学生“小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7:00我听到小闹钟的铃声,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然后就背起了3000千克重的书包,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要买一支5分的铅笔,还有今天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第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450吨重的足球让我们进行踢球比赛,好玩极了。) 师:谁来读一读“小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生1:时间写错了,走了20小时太夸张。 生2:5分买不了一支铅笔,应该是5角。 生3:足球怎么可能2吨重呢?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 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 师:在这篇日记中出现了那些单位? 生1:厘米。 生2:千克,吨。 生3:分,角。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其实刚才讲的是属于那些计量单位,有同学知道吗?生1:长度单位,时间单位。 生2:还有质量单位。 师:说的好,计量单位除了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还有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等。 师:那么这些计量单位除了小明日记上提到的,还有那些呢?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 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 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 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一一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 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二、教案设计 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授课人梁红肖何 学校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的内容,具体内容:《大自然的秘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大自然的秘密》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 《大自然的秘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大自然的秘密》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秘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冲突》中的课文。文章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上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潮如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二、品读课文 1、文中"大自然的秘密"指的是什么?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画出来,在旁边简单批注。 2、交流: 句子1: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 (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句子2:那只先出来的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常见的 量》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对学过的时间、人民币和质量单位进行全面的复习,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结合教材提供的情境,对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回顾,同时对时间单位之间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系统地复习,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结合具体情境,回顾常见的量。 师:同学们,在2019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两位运动小将叶诗文和周璐璐分别在游泳和举重项目中取得了出色的

成绩。请看大屏幕: 2019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周璐璐在女子75千克以上级举重决赛中,以333千克的总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摘得金牌。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质量单位?哪些是时间 单位? (2)举例说明4分大约有多长,300千克大约有多重。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人民币和质量的单位?举例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1:我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师进行提问,与学生共同复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知识) 生2:我知道的人民币单位有元、角、分,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师进行引导,总结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及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等知识) (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名称、化学式、俗名以及主要用途。 2、学会对盐进行分类。 3、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盐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感受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对盐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情况看,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系统、应用不灵活,再加上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应采取巩固完善、系统提高、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在回忆、比较、归纳等过程中形成有关盐的化学性质内容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形象感悟和系统归纳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感悟;采用不同的习题练习方式,从不同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归纳与综合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建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节课所需的知识是将已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延伸,所以,对基础知识应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交流回答,并给予相应的肯定评价,提高他们化学学习的自 信心;对具有一定综合难度的问题,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形成善于争鸣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他们合作 交流、合作探究。使各类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 展。 四、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教师讲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很喜欢吃糖,于是他就问他的厨师说:”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厨师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是盐.”国王很生气,于是把厨师关了起来,同时命令全国人民只能吃糖,不准吃盐.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他的国民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而且有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的症状.于是他不得不取消了这项命令. 学生: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盐。 教师分析:食盐只是盐中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盐。(板书课题) 2、自主学习 教师:桌子上放着四种固体,现在,我们就以这四种盐为例来探究盐的性质。首先,请大家观察这些盐的颜色和状态,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观察并填写表格内容。 教师: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243-244页内容,完善表格中的俗名与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善表格内容。 教师:探究完物理性质,接下来来探究常见盐的化学性质。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可得:(引导学生分析) (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盐两种新盐 (4)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种子的秘密》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种子的秘密》 执教者苏玉斌课时 1 课时所属教材 目录 五年级《神奇的种子》 教材分析 植物的种子千奇百怪,种子的秘密,种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优良品种扎根家乡等内容。针对农村学校的环境背景,提出了以《神奇的种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亲近自然,贴近生活。每一颗种子都蕴含着许许多多的遗传信息,都孕育着新的生命,激发学生探究种子秘密的热情。 学情分析 眼下正是秋天种子收获的季节,经常生活在室内并且很少接近大自然的学生们对种子了解的很少,除了生活中和书上常见的种子,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神奇的种子,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搜集资料拓展开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生活带入课堂,将课堂融入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 与能力目 标 通过对种子进行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 力。引导学生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试 验习惯。收集关于种子的各种信息。分组合作既培 养人际交往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过程 与方法目 标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收集种子调查,访问,实践分析和利用种子的方法体验种子的神奇。 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目标 通过寻找,搜集种子,亲身贴近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搜集,制作交流汇报探索种子的秘密难点指导学生探索种子的秘密具体的方法。 教 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活动中采用了小组分工合作,教师课内外指导,课外调查、查找资料、实验、手工制作等活动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 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 计意 图 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2分钟一. 导入谈话经过前一 阶段的学习准备,同 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 了广泛地资料集。将 课前的准备活动载入 课堂。准备资料分组 课堂展示,以研究主 题小组名称组 长汇报 二. 分组互通信息、合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搜集 的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 孩子们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 理,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分类整 理,再在小组内交流资料,从而 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1妙 趣小组搜集了种子的趣事,多种 多样的种子; 激 发 兴 趣, 培 养 合 作 和 探

《大自然的秘密》网络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网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使学生能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快乐,能对别人整理的资料、作品进行评价,论谈交流有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网络学习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生态平衡。 【教学方法】网络自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重点】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这一秘密。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学生课前在教学平台上自主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与设计意图】 一、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1、导入 师:同学们,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我们学习了人与人、人与家庭的冲突,今天,让我们随美国的伯罗蒙塞尔走进大自然,

探索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吧!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边板书,边提示学生注意“秘密”的写法。)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2、学生质疑,引入新课 3、学生借助教学平台的“词语长廊”互相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4、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自己整理的资料进行演示汇报。(学生对别人整理的资料进行正确评价,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课前整理资料和课上正确评价别人的整理资料都是一种能力训练,正确评价别人对小学生来说很重要。 二、围绕主线,网络学习。 1、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师:能告诉老师,通过预习课文你们最想与别人交流什么内容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记录,学生选择讨论、学习的内容)【设计意图】 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意愿,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2、结合北师大版教材特点,抓住书中“丁丁视角——我对向导有些看法”引发学生课前预习讨论,学生留言感悟。课上,选取有代表性见解的同学阐述理由(引导学生结合书中语句学会静心读文,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引读带学生回到文本体会当时的情景。 3、情境读文,补充空白。

数学《常见的量》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学生“小马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两个煎鸡蛋。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师:谁来读一读“小马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 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 师:在这篇日记中有哪些计量单位? 师:在这篇日记中的单位属于哪几类计量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还有哪些? 师:同学们回答的老师听不明白,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师生共同梳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水果的秘密》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水果的秘密》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设计本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喜欢观察,乐于动手 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能分辨水果的果皮和果汁是不一样的。 2、在活动中会边实验边记录,并将同类的水果归类,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中主要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实验活动得出问题的结论,同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柿子、西瓜、橙子、草莓、葡萄。 2、各种水果图片、颜色标记。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图片)、白布、水彩笔、勺子。 【活动过程】 一、做律动,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儿的实验兴趣. 1.律动 师:小朋友们快上车我们去发了,《去郊游》汽车汽车嘟嘟响, 我们快要出发了,路上小鸟喳喳喳我们 出发了…….。 师:老师告诉你们个好消息,红果果.绿泡泡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 来了一封信了。信里写的什么呀?我 们一起来看看吧!哇!有这么多的水果卡片,还有一张信纸,看 看上面写得什么? 2、读信:中二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红果果.绿泡泡,我 们很想知道各种水果的果汁是什么颜色 的,我们想请你们帮帮忙,告诉我们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 颜色的,与果皮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小 朋友们红果果.绿泡泡让我们帮什么忙呀?

3:拿起水果,说那老师就得问问了:小朋友们你们说说水果的果 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颜色是一 样的吗? 4、讨论: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是否一样? 5、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与他们的果皮是一样的吗? 王老师也不太明白,今天我们来做次 小小实验家,看看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好吗?在这之 前我们已经把小手洗的干干净净的了, 吃东西时一定要洗手,一定要注意卫生。 二、幼儿实验了解各种水果的果汁颜色,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水果,一些白布、还有一张实验 记录表和一些颜色彩笔,请小朋友实验 的时候一边做实验一边将实验的结果用颜色彩笔记录到实验表上。老师分别分了柿子组、西瓜组、橙子 组、草莓组、葡萄组。选好组长,(把头饰带到组长头上),让 组长来分配小朋友们同时来做一样水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果里的秘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果里的秘密》含反思 中班教案《水果里的秘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活动中会边实验边记录,并将同类的水果归类,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通过实验、观察能分辨水果的果皮和果汁是不一样的,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能分辨水果的果皮和果汁是不一样的。 2、在活动中会边实验边记录,并将同类的水果归类,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对水果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中主要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实验活动得出问题的结论,同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柿子、西瓜、橙子、草莓、葡萄。

2、各种水果图片、颜色标记。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图片)、白布、水彩笔、勺子。 【活动过程】 一、做律动,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儿的实验兴趣. 1.律动 师:小朋友们快上车我们去发了,《去郊游》汽车汽车嘟嘟响,我们快要出发了,路上小鸟喳喳喳我们 出发了.。 师:老师告诉你们个好消息,红果果.绿泡泡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来了一封信了。信里写的什么呀?我 们一起来看看吧!哇!有这么多的水果卡片,还有一张信纸,看看上面写得什么? 2、读信:中二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红果果.绿泡泡,我们很想知道各种水果的果汁是什么颜色 的,我们想请你们帮帮忙,告诉我们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小 朋友们红果果.绿泡泡让我们帮什么忙呀? 3:拿起水果,说那老师就得问问了:小朋友们你们说说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颜色是一 样的吗?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冲突”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能够正确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类矛盾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秘密》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冲突》中的课文。文章以一行人在海岛上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 【学情分析】 本课文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他们可以利用书籍、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并学会了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关的研究,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难度不是很大。 【设计理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事实也证明仅凭口耳授受,只在纸上讨学问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母

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教授《大自然的秘密》这一课时,我设计了情景教学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一名导游带领学生进入到本文所描述的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感知,课文最后设计了实践活动给学生创建一个见解平台使他们各抒己从而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提高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快乐,能对别人整理的资料、作品进行评价,论谈交流有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生态平衡。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重点】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这一秘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三节(第48 页)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4、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法:故事导入、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叫“小马虎”,请看小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XX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 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 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 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 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 (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生:许多单位用的不恰当,如穿衣、洗脸、刷牙不可能用20小时。生:300L的牛奶根本喝不完。 ,, (发言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生:粗心,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师: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计量单位的分类师:同学们,看看小马虎的日记中用到哪些计量单位?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师:除了这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学生回答的比较散)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 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人民币单位师:这些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常见的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说出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 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讨论、整理六类计量单位中的常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小组合作讨论,整理计量单位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一)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 年=12个月 1 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 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一)教案设计 执教:江夏区法泗中学王文涛 一、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③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④学会初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生活”的理念。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发展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②通过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③能够将所学知识类化、迁移和拓展,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②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③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物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案重点: ①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三、教案难点: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能主动地初步出归纳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的方法。四、教案准备: 生理盐水注射液稀盐酸食盐水槽大理石五、教案方法: 多媒体教案讲授法 六、教案过程预设: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活动:“图片欣赏——石笋和钟乳石” 日常生活中的食盐——盐类——《生活中常见的盐》。(实物展示) 2、学生自学:氯化钠部分。总结氯化钠的用途和来源。 A、用途:

①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②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③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 1 / 7 ④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各种有用的化工产品。 ⑤交通上:将NaCl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 B、来源:自然界中的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 3、通过对氯化钠广泛的用途引入盐这类物质。 ①知道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②通过列举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其他盐类,初步建立起化学盐类的概念; ③提出化学对盐的定义: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④学生举一些盐的例子,并说出其组成。尝试对举出的盐进行简单分类。 4、由盐的介绍将内容迁移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了解盐类是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一类离子化合物。 A、碳酸钙;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5、小结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序名化学俗用 1氯化 碳酸2 3碳酸钠碳酸氢钠4 6、盐的水溶液是否一定显碱性? 指出酸的水溶液显酸性;碱的水溶液显碱性;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水果的秘密.教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水果多汁且味道甜美,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帮助消化,而且有美容的功效。我国是三百多种水果的故乡,有一万多个品种,可称世界之最。本主题的确立,是让学生了解水果的营养,查找关于水果的有趣问题,会对水果进行艺术加工,科学、合理、健康的食用水果。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水果的营养,查找关于水果的有趣问题,会对水果进行艺术加工,科学、合理、健康的食用水果。 2、在活动中,使学生明确要选择那些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倾听,并在倾听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4、通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筛选问题,制定出本组的研究计划,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三、活动内容分析 重点: 是让学生了解水果的营养,查找关于水果的有趣问题,会对水果进行艺术加工,科学、合理、健康的食用水果。 难点:能够根据自己所确立的课题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 方法:小组合作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图书馆找资料,阅读健康报,走访果农及水果市场。 四、活动形式方法 1. 确立《水果的秘密》为活动主题。 2. 小组合作通过上网查找,图书馆找资料,阅读健康报,走访果农及水果市场等方法进行资料收集。 3. 对资料进行整理。 4. 汇报交流。 五、课时分配 确立主题:一课时 实践阶段:二课时 汇报阶段: 二课时 六、活动准备 幻灯片,买橘子的视频 七、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主题确立课 活动目标: 1.能在具体的环境中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明确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式研究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秘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秘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秘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宝鸡市高新区千河镇冯家嘴小学 王小琴 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学生最感震惊的场面,体会食肉鸟啄食幼龟的惊心动魄,感受人物复杂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秘密。 设计理念:在教授《大自然的秘密》这一课时,我设计了情景教学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一名导游带领学生进入到本文所描述的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感知,课文最后设计了实践活动给学生创建一个见解平台使他们各抒己从而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

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秘密》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冲突》中的课文。文章以一行人在海岛上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 学情分析:本课文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他们可以利用书籍、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并学会了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关的研究,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难度不是很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提高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2、方法与途径: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快乐,能对别人整理的资料、作品进行评价,论谈交流有自己的见解。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领孩子们复习梳理时间、质量、人民币等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的方法。 重难点: 目标1、目标2 《常见的量》学习单 2015年2月29日星期日晴 19:45的闹铃声把我从清晨的美梦中惊醒,一想到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一看表,已经8:05了,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50千克的面包,两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坐上一辆载重6千克的公共汽车去给爸爸买生日礼物。 试一试: 1、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的,那一年是()年(平、闰),那一年有()天。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那一年是是()年,那一年的二月份有()天。 2、我们下午3:10上课,用24时计时法应记作:(),21:30睡觉,用12时记时法应记作:() 3、20小时=()天 1.2时=()分 1.5时=()时()分 4、一场足球赛,从19:45开始,21:15结束,这场足球赛进行了()时()分 5、小红的体重约45()一辆货车重25() 一辆货车和小明共重25吨45千克,到底是()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一篇有趣的数学日记(播放课件),快读一读,发现它怎么有趣了?

生…… 师:为什么会闹出笑话呀? 师:是呀,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量,而且要进行量的计量,计量单位就扮演的重要的角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常见的量(板书:常见的量)(设计意图:让同学从生活的例子中感受量的重要性,体会复习这节课的必要性) 二、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1、同学们自主修改日记中错误的计量单位。 2、出示正确答案(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对照老师的答案,用红色笔勾画出自己出错的地方,但不要着急修改,因为你还没有找到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和检查,让同学们自己发现自己知识存在的问题) …… 师:有出错的同学,不要懊恼,我们就是来做复习的。通过检测,你就发现你自己哪个知识没有掌握好。没有出错的同学也不要沾沾自喜,因为每个出错的地方都联系到好多好多知识。那接下来,我们就进行“刨根问底”式的寻找病因。 三、寻找病因,整理知识 (一)年月日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中班综合:水果的秘密教学设计

中班综合:水果的秘密教学设计 Middle class synthesis: Secret teaching design of fruit

中班综合:水果的秘密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1、大胆地想象水果的内部结构,并尝试用各种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结果。 二、教具准备 每组幼儿自带的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桃子等若干),记录卡一张(对折的8开纸),水彩笔人手一盒,水果刀人手一把 三、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看一看 师:“今天,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呢?请你来介绍一下吧!(提醒幼儿: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水果?)”

孩子们绕有兴趣地围着水果,讨论着。有的描述着它们的形状,颜色,有的回味着它的味道,有的掂量它们的重量…… (水果是幼儿最常见的,但很多幼儿对水果的了解仅限于品尝时所看到的,在这里,教师请幼儿描述自己喜欢的水果,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水果) (二)、想一想,画一画 1、师:“前几天,我们发现香蕉里有好看的花纹,你们平时吃水果时,有没有发现其它水果里也有花纹呢?” 幼儿的反映很热烈,有的说桔子里有花纹,有的说桃子里有花纹,急着将自己知道的告诉同伴。 2、师:“对呀,我们发现许多水果都有花纹,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们最喜欢的水果里有什么样的花纹?请你们轻轻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师:“请一个小朋友到上面来把你想的画到纸上吧!” (提醒幼儿画在记录纸左侧)” (中班幼儿刚学会做记录,他们在记录自己的想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在幼儿记录之前,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有助于发现问题,并给其他幼儿一个提示作用。) (三)、玩一玩,比一比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执教:富水镇中心小学陈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8页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 2、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并结合实际解决常见的量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常见的量”的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常见的量及其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量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复习量的知识,预习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 午饭时,我听到老师们的议论,心里特别高兴。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们在议论什么吗? 老师们在议论中午同学们的表现呢。表扬六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上课纪律好,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大家敢不敢跟第一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我相信,大家一定比他们做的还要好! 2.谈话导入: 我想了解同学们的一些具体情况,谁愿意把你的告诉大家?[幻灯片2] (1)你能告诉老师你的出生日期吗?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有多重吗? (3)、你一个星期大约要花多少零花钱? 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4)、你能估一估教室长几米,宽几米,高几米吗?教室占地面积约多少平方米?容积约多少立方米? 师:找一找,上面的对话中有哪些量?有哪些计量单位? [幻灯片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容)积单位、货币单位。 回答上述问题时不带单位行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是啊,回答上述问题时不带单位就不能把问题回答清楚,生活中单位运用不正确还会闹出笑话。可见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常见的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