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教学思路和教学体会
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爱护小动物》教案

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爱护小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动物在生物链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和尊重小动物的生命以及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提高幼儿的生命教育意识。
3.通过互动游戏及实物展示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小动物(蚕、蜜蜂、蚂蚁、蚊子、蝴蝶)的生命特征和作用。
2.培养幼儿的爱护动物意识。
3.了解小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1.小动物认知(10分钟)在教学前,老师已将五种小动物分别放在玻璃里,通过图文信息介绍蚕、蜜蜂、蚂蚁、蚊子、蝴蝶的生命特征和作用,调动幼儿主动的认知兴趣。
先请幼儿自己观察玻璃中的五种小动物,然后请老师逐一点名介绍。
2.游戏体验(25分钟)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爱护会保护小动物,老师在教学前准备了蚂蚁军团、捉蚊子、查看蜜蜂蜂巢、缺席的小蚕和别墅的蝴蝶等游戏环节。
在活动之前,老师特别问询蚓友的家长和学校园区办公室拨出一直在花园、空旷地区、宿舍内游荡的蚂蚁等不能冒失的小动物并拍摄记录。
接着精彩的互动游戏,幼儿经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加深刻了了解小动物的生命特征和作用。
3.小结评价(10分钟)在教学结束之前,老师扣题小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爱护小动物的概念。
指出幼儿在游戏中所出现的小动物都是地球上的“生态公民”,加入人类的生命链里,如果不尊重和保护小动物,将会出现不良环境和生态混乱。
小动物遭到我们的伤害和破坏,也代表着我们自身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可能受到威胁。
四、教学体会通过本次课程,幼儿通过互动的游戏体验,更好地了解了小动物的生命特征和作用,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小动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课程培养了幼儿的生命教育意识,使幼儿更加关注小动物,保护生命并减轻地球生态环境的压力。
《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教学设计及反思《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收集的材料和野生动物的分布,制作出小画册或分布图。
2、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制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难点:学生想象力的创新教师用具:录像、图片、彩纸、彩笔、剪刀等。
学生用具:彩笔、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课题以动物世界的录象片和动物的图片导入课题:1、让学生欣赏录像和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和照片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指生点名回答。
2、小组讨论,说出野生动物的习性和分布。
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最好。
3、出示课题——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三、说明野生动物受到人类的破坏在地球上渐渐的减少,师生讨论该什么去保护。
让学生了解一些珍稀动物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分布等。
师小结: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就别忽略了它的每一件东西,哪怕是小小的动物,这小小的动物能为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想象力和快乐。
四、探究如何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而展开设计。
引导学生于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学生要什么设计小报的想法说出来,然后经小组讨论。
师提示学生展开思路,从封面、到内容的图片和文字的穿插排版等等。
以及小组的分工。
五、制作1、以收集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资料和照片,制作环保的小报或画册。
2、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
3、完成作业的手法可以多样,但以绘画和剪贴为主。
六、展示作业,总结评价。
1、是否有集体合作的精神。
2、是否能把自己想造型与色彩,大胆的表现出来。
3、是否能在完成作业的方法上有所创新。
告诉学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是我们的责任。
七、教后反思:三年级学生活泼、大胆而且独立。
他们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热爱,对动物类的知识十分感兴趣。
但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好动、好玩。
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解野生动物,对野生动物知识产生兴趣。
教师再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利用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资料和图片,制作出环保的小报或画册。
幼儿园大班教案《动物保护》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动物保护》含反思大班教案《动物保护》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具备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动物保护》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了解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3、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具备较细致的观察能力。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让幼儿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各种方法。
2、了解不同方法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启示。
活动准备1、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2、收集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录像等等。
活动过程一、通过故事《小壁虎借尾巴》引出课题,并提问,请幼儿回答壁虎的尾巴是怎样断了的。
二、观看录像。
教师播放壁虎自救的录像,引导幼儿了解壁虎自我保护的方法。
提问: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2、壁虎是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三、通过观察、交流,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不同方法。
教师出示收集的有关各种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加深幼儿的理解。
1、螃蟹被强敌抓住脚,会立即断去被抓的脚,乘机逃生,这是丢卒保车战术。
2、金龟子在树上,遇到鸟吃时,纷纷从树上落地,脚朝天装死,鸟不吃死虫,金龟子死里逃生。
3、竹节虫细长的身体如同竹枝,两者颜色也难分你我。
4、色彩斑斓的枯叶蝶,遇到敌害,两翅合拢,成为一片枯黄的树叶,落在地上混杂在树叶中。
5、在树上的尺蠖,见到雀鸟飞临,马上挺直身体,僵持不动,好像一根小树枝。
教师小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了,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保护色:枯叶蝶、竹节虫(丰富词汇:保护色)盔甲护身:乌龟、蜗牛、田螺、河蚌、穿山甲等(丰富词汇:盔甲)硬刺自卫:刺猬、海胆等逃跑、快跑:鹿、斑马、兔子等自切:壁虎、螃蟹放臭气:甲虫、黄鼠狼等,其实有些动物不止有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有的动物有很多种保护自己的方法。
《保护动物》 教学设计

《保护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动物面临的威胁。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保护动物的行动。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保护动物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动物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保护动物的方法。
2、难点(1)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动物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如何促使学生将保护动物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动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动物保护的话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精彩视频,如《动物世界》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视频中的动物可爱吗?你们知道吗,很多动物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做来保护它们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保护动物。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帮助传播花粉和种子等。
(2)讲解当前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
结合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动物保护的紧迫性。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伤害动物的行为?(2)我们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动物?(3)如果你发现有人在非法捕猎或伤害动物,你会怎么做?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案例分析(10 分钟)展示一些成功的动物保护案例,如大熊猫保护、朱鹮保护等,分析这些案例中采取的保护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
5、保护方法介绍(15 分钟)(1)向学生介绍一些具体的保护动物的方法,如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支持动物保护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认识一下保护动物教案反思

认识一下保护动物教案反思保护动物是人类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许多动物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因此,教育孩子们关于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们保护动物,让他们真正理解和重视这个问题,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保护动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涉及到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些口号或者简单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们保护动物。
相反,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教案来引导孩子们认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且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一点。
在设计保护动物的教案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动物的生态习性、生存环境等知识来引导孩子们了解动物的生存现状。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展示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动物所面临的危机。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教学来让孩子们了解到一些动物保护的实际行动。
比如,我们可以讲解一些保护动物的组织、个人所做出的努力,让孩子们了解到保护动物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互动的教学方式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引起他们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即使我们设计了一些精心的教案,也并不能保证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和重视保护动物这个问题。
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培养。
因此,我们在设计保护动物的教案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在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小说等文学作品来引导孩子们了解动物的重要性。
比如,我们可以讲述一些关于动物保护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形成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保护动物幼儿创意舞蹈教案

保护动物幼儿创意舞蹈教案导语:动物是地球上的珍贵资源,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动物并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我们设计了一节主题为“保护动物”的创意舞蹈课,通过舞蹈的形式,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保护动物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2. 能够通过舞蹈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动物的决心。
3. 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性、音乐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音乐:选择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儿童歌曲。
2. 道具:准备动物面具或头饰,如熊猫、大象、狮子等。
3. 舞蹈动作: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如摇尾巴、拍翅膀、跳起来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摇头、摇尾巴、拍翅膀等,热身身体。
2. 介绍动物: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如熊猫、大象、狮子等,让他们了解动物的外貌和特点。
3. 学习舞蹈动作:根据所选音乐的节奏,设计一些与动物相关的舞蹈动作,并向幼儿示范和指导,让他们模仿学习。
例如,用双手模拟熊猫的爪子,用双腿蹲下来模拟大象的行走等。
4. 分组排练: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配戴相应的面具或头饰,由小组成员合作排练舞蹈动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5. 舞蹈展示: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舞蹈,其他幼儿观看并鼓励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表现。
6. 活动总结: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动物保护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动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四、教学延伸:1. 绘画创作:鼓励幼儿用画笔和纸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表达对动物的爱护之情。
2. 动物游戏:组织一些与动物相关的游戏,如模拟动物的行为、猜动物等,增加幼儿对动物的了解和兴趣。
五、教学心得:本节课通过创意舞蹈的形式,将保护动物的知识融入其中,激发了幼。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爱护动物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亲近大自然7、爱护动物活动目标1、充分感受动物的可爱,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2、通过观察生活、收集资料和饲养小动物等活动,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的在地球上相处,养成自觉保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与习惯。
3、通过制作动物明星卡,游戏等活动,了解一些动物的习性,增强对一些动物的认识,学会饲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知道要保护动物,不能吃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知道戏弄虐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4、通过交流、游戏、搜集资料以及饲养小动物等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第一课时活动准备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查找资料等获取有关动物的知识和信息,制作动物明星卡,学习一种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
2、录下有关动物的叫声,制作课件。
3、教师学做动物的手影。
活动过程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1、猜谜语: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示几则有关动物的谜语。
2、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动物呢?他们吃什么?住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
3、揭示本课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动物这个话题。
二、谈谈动物,交流卡片1、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观察或者饲养过的小动物。
要求从动物形态,喜欢吃的东西,生活的地方,运动方式等方面来做介绍。
2、从你们一张张欢快的笑脸,一个个生动的介绍中,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已经和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
3、交流动物明星卡片。
(1)小组内交流课前制作的动物明星卡片.(2)每一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明星卡片的内容、制作形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鼓励制作认真、精美的同学。
4、展示动物明星卡。
教师提示学生课后将动物明星卡贴在班级墙上,开辟一个动物知识角。
三、我做你猜,加深认识1、听听我是谁?(1)听听声音,猜猜动物。
(2)玩的高兴不高兴啊?好,我们来玩下一个游戏——模仿秀一秀。
2、模仿秀一秀小提示: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也可以模仿动物的动作,还可以把叫声和动作一起模仿。
幼儿园优秀教案社会活动《爱护小动物》含反思

幼儿园优秀教案社会活动《爱护小动物》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幼儿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小动物图片、视频资料。
2.小动物玩具。
3.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工具。
三、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展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2)教师提问: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2.小组讨论(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小动物作为研究对象。
(2)教师发放小动物玩具,让幼儿观察、讨论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员补充。
3.创作环节(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工具,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关于小动物的画作。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4.分享展示(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思路。
(2)其他组员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建议。
(2)教师强调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四、活动反思1.优点(1)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小动物。
(2)小组合作让幼儿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培养了他们的表达力和协作能力。
(3)创作环节让幼儿发挥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2.不足(1)部分幼儿在小组讨论环节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加强引导。
(2)活动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导致部分环节拖延。
(3)部分幼儿在分享环节表达不够清晰,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3.改进措施(1)在活动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在活动中,教师应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对小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关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创造更多有趣、有益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动物》教学思路和教学体会
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想大家汇报的锻炼机会,感谢今天在座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是我的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保护动物》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体会。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动物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趣。
“动物”是孩子们最热衷的话题。
一、教材分析:
《保护动物》是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个主题活动。
本单元前一个主题是《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丽》。
《保护动物》这个主题,以引导儿童注意通过实际的观察、讨论、游戏等活动,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同时也让儿童在活动中增长见识,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道德与法治》是实施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学科。
儿童都喜欢各种动物,喜欢喂养小动物,二年级儿童也具有了从事这种活动的能力。
在《保护动物》教学中,最大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改变学生们心中对小动物生命的漠视和对生态环境的漠然。
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活动,唤起他们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培养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引导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三、选择教法,制定学法
从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出发,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体验探究法等。
多媒体演示法将利用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
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体验探究法将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的品德与生活课突出了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因此在这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游戏等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让学生在活动、讨论中体现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内在整合,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教学目标:
认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以及它为人类作出贡献。
2.珍爱生命,拒绝吃野生动物,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
通过观看图片、视频,交流感受等活动,引导学生做个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好孩子。
我的教学分五个环节:
环节一:调动感官,激起情感波澜
我的初稿导入环节是这样的:咱们班的同学最爱动脑筋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咱们来猜谜语,比比谁是谜语大王。
说它是条牛,无法拉车走。
说它力气大,能背屋子走。
刚一出完题,下面小手如林。
“蜗牛!”我把事先准备好精美的蜗牛图片奖给了第一位谜语大王。
接着猜,学生兴致特别高。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
无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
当我还在窃喜自己的导入能吸引学生,能调动气氛时,听课的冯主任指出了我的问题:学生都能猜到的谜语还用猜吗,这样的谜语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
原来好的教学设计背后都要有强有力的教学理论来,不能追求课堂的表面热闹。
我又修改了导入,把谜语的难度加大。
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干活。
但发现这样的导入只是单单引出了课题中的“动物”。
我进行了第三次的导入修改:
大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听!你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声音?此时我播放《森林狂想曲》,来自原始大森林采集的上百种动物的声音。
同学们凝神谛听,神思随着乐曲来到了原始大森林中。
通过研磨比较,我切实感受到第三次的导入更能迅速让学生快乐地沉浸在动物的世界里。
接着由听到看,通过欣赏大量的动物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有关动物的知识。
猜猜动物的看家本领。
学生通过“我会连”、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教师的补充介绍,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动物对我们日常生活及在科技、医学、仿生等方面的贡献。
【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教师再适时加以提升,可以使学生原来不知道的变知道,原来懂得不深的变得懂得更多。
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知动物的基础上,教师及时补充动物在科技、医学、仿声等方面的贡献资料,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
】环节二:参与活动,强化情感体验
.出示人们伤害动物的行为。
2.播放视频《来自海豹的呐喊》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变换角色去感受小海豹的心情,发出心中呐喊。
.出示饭店招牌的图片,师生演情景剧《大发饭店》,知道通过拒吃野生动物的行为来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这一教学环节,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保护动物要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中。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
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待动物的一些错误行为,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还充分合理的运用教学素材---图片和视频,通过对待动物不同的行为对比,加上震撼心灵的画面和饱含悲伤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心灵上都有较大的触动,从而很自然地能激发出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
环节三:设计方案,实现情感内化
.了解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知道盗猎者必将收到法律的严惩。
2.介绍人类为保护动物所做的措施。
出示“帮小鸟安家”、“放生小青蛙”两幅图,知道我们如何保护身边的动物。
.出示《爱心卡》《行动卡》,小组交流:伸出你可爱的双手,你想为我们的动物朋友做些什么?并将交流结果补充到卡片上。
【设计意图:教学活动中,遵循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并能把这种体验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这一环节通过教师介绍国家为保护野生动物制定的相关法律,出示保护动物的情境图,以此来激发学生要行动起来的欲望。
接着讨论交流,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动物爱护之意。
最后,再通过写卡片的形式,来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
环节四:总结延伸,升华道德情感
课后活动:让学生把卡片上自己想为动物做的事落实到平日生活中去,做个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在全课即将结束时,把握契机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情感通过外显,再次获得深化体验,从而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感悟,发展。
让学生在生活中落实保护动物的行为。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励学生行为的践行,使其情感升华。
】
环节五:呈现板书,突出重点
板书设计:
保护动物
可爱伤害
帮助
【设计意图:突出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是我的《保护动物》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体会,定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