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讲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4)区别: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一、氏族制度的特点。 以氏族为核心,原始公社制度有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几种形式。其特
4
点有: 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2、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
事机构; 3、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结社会带来了结果和变
齐)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部门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
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戴维·伊斯顿“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
经济关系决定的。(经济作用)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考虑的不是泛泛的利益关系问题,而是
3、道家(老子、庄子)——用消级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即“无 为而治”。
(二)西方政治学。 1、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西 方政治学的奠基人) 2、神学政治论——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 3、文艺复兴时期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学家的是——马基雅维 里《君主论》(人性与权力);布丹的《共和六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莫尔《乌托邦》和康帕内拉《太阳城》。 4、17 世纪 18 世纪——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制衡学说。 5、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末——自由主义和实验主义学说。
了国家,当阶级完全消灭,国家就消亡了。 2、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生产力发
展,生产关系改变,通过社会变革,国家的阶级性质也就随之改变。 3、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是机器、工具。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1单一制:单一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制度,和复合制相对。

(单一制下,国家主权高度统一,最高权力中央掌控,地方权力由中央授予,只有一部现行宪法和一套统一的法律体系,国家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统。

国民有统一的国籍身份。

)2联邦制: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政治实体结合而成的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下,国家主权由联邦和各组成单位共享,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中央权力源于各成员实体授予,中央与地方权限在联邦宪法中有较明确划分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在联邦宪法和基本法范围内,联邦各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3.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4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5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6竞争性政党制度: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总统职位或议会议席的方式执掌政权的政党体制模式。

它包括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一党独大多党制。

7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一国的政权通过法律规定由某个特定的政党执掌,不存在其它的政党或其它政党不得与执政当争夺政权的政党制度。

它包括一党制和一党领导制。

8政府首脑指一国政府或内阁的领导,名称各有不同,如“国务院总理”,“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部长会议主席”等等。

9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二简答题1民主政体的特征a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是民主政体根本的制度保障。

(现代民主实现形式是代议制民主,该形式下,立法权威和政治权威全部或主要掌握在自由选举而来的议会手中。

《 政治学概论》复习考试资料

《 政治学概论》复习考试资料
④国际条件: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
⑤根本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开展。
第三章
13.国家历史类型〔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国家的历史类型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根底决定的。
〔1〕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总揽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
〔2〕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总揽广阔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的剥削形式。
〔5〕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4.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单项选择、简答、论述〕★★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方法: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
③理论联系实际;
④阶级分析;
⑤经济分析。
〔2〕政治学的常用具体研究方法
①历史研究法;
②制度研究法;
〔4〕狭义上: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开展规律等。
〔5〕广义上:政治学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研究同国家紧密相关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
3.(宣言)的主要内容〔单项选择、简答、论述〕★★
〔2〕契约论:是近代西方国家最有影响力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根本观点就是认为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的产物。
〔3〕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制服,是人类群体之间使用暴力的结果。
9.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根本论断〔单项选择、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
〔列宁〕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总揽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附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精选全文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政治学概论总复习一、单选:1、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的亚里斯多德撰写的名著是《政治学》;2、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3、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则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4、由孔丘所创立,孟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儒家学派,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5、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6、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和政治改良7、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方式来统治国家8、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名词、简答)9、两党制最初产生于英国10、比例代表制是多党制形成的主要制度条件11、经济发展决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12、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行为主体1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14、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重要)15、两党制: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二、多选:1、用首先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持这种政治思想的思想家有:(1)中国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2)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3)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2、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的活动的思想家有:(1)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家,代表人物韩非子(2)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3)德意志帝国俾斯麦(4)美国哈罗德·拉斯韦尔(5)德为马克斯·韦伯3、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2)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3)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4、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整套法家的治国理论。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3、国家的起源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4、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1是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

2是罗马国家的产生形式。

3是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5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点: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2,公共权利的设立。

6、剥削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神权论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

即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

(2)契约论契约论的基本论点,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结果。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论说之大成。

(3)暴力论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7、列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的具体含义:第一,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

第二,国家是统治阶级。

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哪个阶级的专政。

第三,国家是个机器。

9、国家三要素往往从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三个方面来界定国家。

10、国家职能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社会管理职能。

一方面,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

11、国家消亡的条件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精神条件;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国际条件;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最根本条件。

1、国家的历史类型最早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他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三类:君主国、贵族国、民主国。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以及政治行为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政治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在政治学概论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以及各种政治体系和政治思想。

本文将对政治学概论的复习资料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权力的分配和运用、政府的组织和运作、政治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过程和政治行为。

政治制度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分配方式,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等。

政治过程是指政治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包括选举、立法、行政等。

政治行为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和表达,如投票、示威等。

二、政治体系和政治思想1. 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分配方式。

常见的政治体系包括民主体系、专制体系和共产主义体系。

民主体系是指政权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府依法行使权力,如美国的总统制。

专制体系是指政权由少数人或一人掌握,政府权力集中,如朝鲜的单一制。

共产主义体系是指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阶级消亡的政治体系,如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关于政治理念和政治行为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政治思想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的保护,主张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保守主义强调传统和秩序的维护,主张有限政府和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经济平等,主张公有制和福利国家。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利益和民族认同,主张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

三、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1.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国或一地区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分配方式。

常见的政治制度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和集权制度。

民主制度是指政权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府依法行使权力,如法国的议会制。

专制制度是指政权由少数人或一人掌握,政府权力集中,如沙特阿拉伯的君主制。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名词解释:1、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2、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3、契约论,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说之大成。

4、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5、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6、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8、国家机构,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9、国家元首,就是代表国家主持内外国家事务,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10 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互相制约和平衡。

11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12 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13 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特定阶级用来执掌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工具,是政治社会政治斗争的集中代表。

14 压力集团,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政治术语,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性利益团体,即政治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4)区别: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2.政治文化的特征⑴、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⑵、政治文化具有民族性;⑶、政治文化具有阶级属性;⑷、政治文化具有发展性;3.政治文化的内容(1)政治认知性成分(2)政治情感性成分(3)政治评价性成分4.政治文化的类型⑴、根据历史发展的阶段划分;①、地域型政治文化;②、臣属型政治文化;③、参与型政治文化;⑵、根据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联系划分;①、传统政治文化;②、现代政治文化;5.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各自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也是特定的政治文化世代传承的发展过程。

6.政治社会化的特点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⑵、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的政治文化学习形成过程与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⑶、政治社会化是对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⑷、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7.政治社会化的功能:(1)使社会成员成长为政治人;(2)维持或改革某一政治体系;(3)维持、改革和创新特定的政治文化。

第四讲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的含义: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形成的,反映特定阶级志和利益的,具有相当程度流行性的,对社会、政治做出根本性规定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

(1)意识形态是一种理论或思想体系,一种意识形态不是某些单纯观点的罗列,而是自成系统的理论、思想;(2)作为理论体系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即它除了包含知识性的描述和解释外,还有着强烈的规范性;(3)意识形态是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观念和利益的集中反映;(4)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甚至是普遍的流行性,能够切实地影响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社会成员的观念。

2.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⑴、现实性⑵、总体性⑶、阶级性⑷、相对独立性⑸、依赖性3.主要意识形态(1)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2)保守主义:古典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3)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共产主义;4.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1)社会政治整合功能(2)合法性支持与破坏功能(3)启蒙与教育功能5.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2)论证团体行动的稳定性;(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5)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第五讲国家1.民族国家的构建第六讲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1.封建制国家的中西差异A、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采取中央集权制;B、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实行的是官僚制;C、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的思想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2.自由资本主义国家A、在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公民政治自由、政治权利和政治平等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B、在政治制度方面,它体现为资产阶级以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自由和民主的基本制度设计和制度保障;C、在政府职能方面,它体现为“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即政府最低限度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D、在政府政策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政府鼓励和维护个人在市场上的自由活动;第七讲政府体制1.政府体制:指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不同的政府机构,在一定的组织原则之下,通过承担相应的政府职责,形成的具有特定的法律、政治关系的整体。

2.议会共和制(德国、意大利、以色列)定义: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且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体形式。

特点:①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但不掌握实权③政府执行议会制定的法律④政府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⑤政府的政策必须得到议会的支持3.总统共和制(美国、埃及)定义: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总统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对总统负责的政体形式。

特征:①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一个人担任②政府和国会二者互不归属③国会对总统违宪可提起弹劾④三权分立和制衡的特点比较突出4.总统制优点:A.行政与立法相互制衡,较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B.政治责任归属较明确,选举结果可反映选民对总统施政效果的判断C.选民对执政者的可辨识性较佳,选民的投票与未来的执政者有直接的联系D.政治稳定,总统与国会议员各有法定的固定任期5.总统制缺点:A.双元民主正当性,总统与国会皆由人民选举产生,若两者发生冲突,无任何解决僵局的机制B.总统任期固定,体制僵化,缺乏弹性,导致政治过程被硬性切割C.赢者全拿,造成零和式的竞争风格,落选者一无所有D.民选总统易有权力幻觉,自我膨胀,易造成民粹式的威权领袖6.内阁制的优点:A.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通力合作,保证了政府活动的便捷、迅速和有效B.议会和选民都可以监督政府C.遇有紧急状况时,内阁可以实行应急政策7.内阁制的缺点:A.行政与立法合一,有滥权的可能性B.政治责任归属不明确C.选民对执政者的可辨识性较差D.政治不稳定,内阁可能随时被国会倒阁第九讲行政机关1、官僚制的建立(1)官僚制的含义:官僚制又称科层制, 它是一种理性化的管理组织结构,是由执行决策的、经任命产生的官员,所组成的大型组织。

它必须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登记,权责自上而下传递。

2、官僚制的优点:⑴、严格的效率取向;⑵、注重法律和程序;⑶、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⑷、官僚制的普适性3、官僚制的弊端⑴专业化分工和高度集权导致低效率,并进而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

⑵由等级控制而形成程序化的责任机制,在政治—行政二分的体制下,往往造成责任机制的断层。

⑶官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财政负担日益加重。

⑷官僚权力的扩张性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越来越多的寻租和腐败现象等缺点4、政务官制度:政务官是指经过选举或委任产生的,有限任期,并主要以其政治主张、政治背景、政治能力和党派关系为主要任职依据的一类官员。

政务官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们的党派性。

根据多党制度的基本原则,政务官与其所在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共进退。

5、事务官制度事务官也就是常说的事务类公务员、一般职公务员,即指那些在政府中长期固定地担任具体事务工作并具有一定级别的国家公务人员。

6、联邦制特征A、从宪政角度看,在所有联邦制国家中,联邦及其成员都拥有立法、执行和司法等三种国家权力,并且这些权力受宪法保护,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改变B、从制度和功能上看,在联邦制下,国家权力被完全分配和各联邦和州,因此这两个层级的政府能对某些领域的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C、从社会哲学的角度看,联邦是一种自主的、非集中的领土单位的自愿联盟为基础的社会制度7、联邦制功能A.借助权力分立与平衡,在联邦与成员国之间划分国家权力B.通过领土单位的自治来保护少数C.整合异治社会,特别是在保持领土单位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实现整个国家在经济、整治和军事上的整合D.通过功能性的分工圆满履行国家的职责第十二讲政党理论2.政党的概念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才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政治组织。

7.亨廷顿的“政党适应性理论”:一个政党能否长久,适应性是一个衡量的主要指标。

适应性就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环境挑战越多,经历的时间越久,组织的适应性就越强。

适应性主要有年度、代际和职能三个方面来判定。

8. 政党适应性的决定因素:⑴、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党内精英群体对变革的共识;⑵、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政党对监控环境的反馈机制的有效性,一个政党要想适应环境的变迁,就必须有监控环境如何变化的能力;⑶、政党的适应性取决于环境本身的性质,尤其是来自国内与国际对于政治变革的支持、反对和不同类型的诉求。

第十三讲政党制度1、政党制度的含义: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以及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4、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①、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石,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标志。

政党通过选举架起了选民和政府间的桥梁②、政党制度是民主制度协调运作的工具,它保证了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协调与合作。

③、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机制。

第十四讲利益集团1、利益集团的概念所谓利益集团就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诉求而联合起来的,为实现这种群体利益而寻求影响政府政策的一种社会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