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教案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高一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

第1课时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

——《史记·平准书》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

1.中国古代的货币演进

(1)天然货币:海贝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的仿制贝。

问: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间接反映了上古时期曾以海贝充当货币的史实。你能列举出哪些这样的字?

(2)人工货币出现:铜铸币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3)币制统一:

①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乃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史记·平准书》原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值。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意义: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②汉朝,汉武帝在位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五铢钱,铸钱权进一步收归中央

“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史记·平准书》意义: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促进作用;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并影响后世。

③唐朝,从文书重量向文书通宝、元宝、年号演变。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开元通宝(或读开通元宝)”钱,钱文为欧阳询所写。“开元”指开国,开辟新纪元之意。至于“通宝”一词,则为欧阳询首创,意为流通中的宝物。开元通宝钱的铸行使五铢钱推出了货币流通的领域。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其次,秦汉以来的衡量系统,以二十四铢为一两,而开元通宝钱十枚的重量,恰为一两,约合37.3克,其“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由此,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00多年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教案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高一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 第1课时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 ——《史记·平准书》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 1.中国古代的货币演进 (1)天然货币:海贝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的仿制贝。 问: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间接反映了上古时期曾以海贝充当货币的史实。你能列举出哪些这样的字? (2)人工货币出现:铜铸币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3)币制统一: ①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乃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史记·平准书》原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值。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意义: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②汉朝,汉武帝在位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五铢钱,铸钱权进一步收归中央 “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史记·平准书》意义: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促进作用;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并影响后世。 ③唐朝,从文书重量向文书通宝、元宝、年号演变。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开元通宝(或读开通元宝)”钱,钱文为欧阳询所写。“开元”指开国,开辟新纪元之意。至于“通宝”一词,则为欧阳询首创,意为流通中的宝物。开元通宝钱的铸行使五铢钱推出了货币流通的领域。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其次,秦汉以来的衡量系统,以二十四铢为一两,而开元通宝钱十枚的重量,恰为一两,约合37.3克,其“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由此,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00多年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深度教学理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深度教学理论是教师深刻挖掘知识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符号的学习,进入到对符号背后所隐含的的思想、情感和方法等的探究,从而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深度教学并不刻意追求内容的难度和复杂度,是就以往教学过于注重表层知识符号传授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核心素养强调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维度融合,深度教学的理论给予我们以知识为依托,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超越知识层面的学习,探求知识背后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概念内涵上看,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性,最终的共同指向都是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的习得,更重要是学科意识的养成。那么,运用深度教学的理论是指引我们落实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课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第六单元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课,正文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材货币的使用主要是按照时序阐述中国古代到现代货币使用情况,二是叙述了金本位货币制度和战后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两个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和影响相关内容。旁边材料主要介绍古代中国货币,人民币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本节内容重点是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相关史实。了解如何分析中国历代尤其是货币转换原因以及两次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 省属重点高中一年级新生,具备一定历史学科能力素养和意识,亦具备较好的人文学科基本素养,如材料解读、提取信息、叙事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历代货币演变相关史实,并分析演变的特征。 了解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 能力目标: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初步感受时空素养;能够把握相关史实的时空关联,对相关史实进行因果分析。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及相关史实;现代世界两大货币体系相关史实。 2、难点分析: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分析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原因。 六、教学方法 用大事年表形式,由学生依据教材知识梳理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有角度的概括中国货币演进的特征。教师选择重要转折时代,补充一定史料,用问题链形式,引导学生对该朝代货币延续和变化进行深度分析。 用大事年表形式,梳理世界货币体系相关史实,补充一定材料,由学生概括金本位制的特点,并用问题链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原因和意义。 七、教学过程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及特征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之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微课教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教情分析】 本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经《中外历史纲要》学习,他们已对中国史和世界史有了宏观把握。不过本课内容既要求掌握具体的货币知识,又要理解货币演变与国家治理的抽象关系,甚至跨学科涉及经济学概念,因此教学难度颇大。基于教情,因此只选取了第15课的一个子目教学;基于学情,教师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既要运用实物、图片、视频、多媒体材料等直观形式,也要注重概念阐释的抽象到位,做到深入浅出。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能通过自主学习后,理清货币演变的时间顺序。 3.唯物史观: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认识到货币是社会重大变革或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难点: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教学资源】 人民币,历史图片,文献史料,多媒体资料 【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导入法 学生预习成果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国货币的演变的趋势与根本原因。演变趋势:①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②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③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④由实物货币向信用货币演变。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主流材质、样式 《汉书·律历志》载:“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于士君之行,是以用铜也。” 1.铜质:社会公认,形态稳定,价值适中 2.圆形方孔:传承圜钱,方便流通、制造 二、唐宋货币进步的表现 2015·全国Ⅰ卷 45)(15分)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重二銖四,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案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我国货币和相关制度的发展措施以及世界货币体系的制度建设,了解货币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意图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对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进行辩证分析。由此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其唯物史观素养。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把握不同时期和地区货币及制度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历史上我国货币及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进行描述、概括,理解有关制度和措施的演变进程、彼此影响和历史意义。由此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3.本节课借助大量的历史史料,论证我国货币及制度、措施以及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演变和产生的影响,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注意培养学生重视历史证据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以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由此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与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我国货币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货币制度的延续、变迁和相互影响,理解货币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和变化的复杂社会因素,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5.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我国历史上货币制度的演进,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进一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重点难点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两个:1.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及其制度建设的发展演变,明确不同时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影响。2.掌握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及对这一体系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业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宜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本节课第一栏目,即中国的货币演进历程,采用材料展示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和教师讲授法相结合。在讲述本部分内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关于我国历代货币制度演进的历史背景、主要表现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的史料,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相互讨论探讨得出历史结论,在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时教师注意分析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货币制度的演进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明确各个时期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导学案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货币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对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进行辩证分析。 时空观念认识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论证我国货币及制度、措施以及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演变和产生的影响。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理解我国货币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1.重点:中国历史上货币及其制度建设的发展演变 2.难点: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背景、内容及评价 基础认知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铜铸币 (1)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____。 (2)大约在____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3)_______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_______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2.纸币 (1)北宋,出现“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2)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___”。 (3)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3.白银 (1)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2)自___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3)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______地位,与铜钱兼用。 (4)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___。 4.民国时期货币 (1)1912年______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2)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___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流通银元,将白银收为国有。 (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发行_____。由于急速贬值,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5.人民币 (1)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____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_____成为法定货币。 (2)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___,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3)长期以来,人民币对______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______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 (1)形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以___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2)特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____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3)作用: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______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4)瓦解及影响 ①____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___,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②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③英国、法国和美国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____集团,各自为政。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①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_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_____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 (2)形成: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___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教学设计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历代货币演变相关史实,并分析演变的特征。了解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 能力目标: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初步感受时空素养;能够把握相关史实的时空关联,对相关史实进行因果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及相关史实;现代世界两大货币体系相关史实。 难点分析: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特点;分析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原因。【教学方法】 用大事年表形式,由学生依据教材知识梳理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有角度的概括中国货币演进的特征。教师选择重要转折时代,补充一定史料,用问题链形式,引导学生对该朝代货币延续和变化进行深度分析。 用大事年表形式,梳理世界货币体系相关史实,补充一定材料,由学生概括金本位制的特点,并用问题链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原因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大事年表 教师设问:请学生依据教材,梳理中国货币历朝代相关史实。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依据表格内容,概括中国货币演进的特点? 教师讲述: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人工货币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要货币,后来出现纸币、白银成为法定货币;由杂乱向统一货币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由地

方铸币向自由铸币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等演变。 教师讲述:历史总是在延续和变化中不断发展,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有三次转变值得深入分析,分别是自然货币转向人工货币,金属货币转向纸币,白银作为主要货币。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材料“金属在中国虽使用得很早,但在青铜器盛行的时候,各种支付,多是用贝,至少是以贝为主。这在现在开来,似乎难以理解。现在冶金技发达,而且各种迷信,多已破除,大家都觉得金属比贝壳更适用做货币用。贝壳的优点,金属多具备,而金属的优点,贝壳却没有。例如金属的分割性,贝壳便没有。但当时商业行为还是在原始阶段,交易的次数既不多,交易量也小,价值观念,也没有现在这样发达。而且因为技术上的关系,金属的分割性,也不能充分地加以利用。而贝壳在当时的最大优点,是他有天生的单位,金属因为没有天生的单位,所以没有马上取得货币的地位。”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教师设问:依据材料,概括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讲述:自然货币转向金属货币主要因为贝类自然货币储运不变,量少;金属货币容易分割;商品经济发展交易量增加,自然货币弊端暴露。 教师设问:为什么在中国古代金属货币中以铜钱为主? 教师讲述:在中国古代之所以铜钱是金属货币主体,主要因为铜相比银、金,储存量大、开采相对容易。 2、纸币——交子出现 材料一“立国伊始,宋朝的统治者就对铸造铜钱非常重视,经过数代常抓不懈,使铜钱铸造量持续增加。提高聪明估计,到北宋末的宋徽宗宣和七年,北宋铸造的铜钱数累计达到了26204万贯。”——摘自漆侠《宋代经济》等“国家故事,诸监所铸钱悉数纳入王府,岁出奇羡,给之三司,方流布于天下。” ——张方平《乐全集》“凡公私钱帛之发敛,其则不远,百官群吏三军之俸给,夏秋籴买谷帛坑冶场监本价,此所以发之者也;田庐正税茶盐酒税,此所以敛之者也。民间货布之丰寡,视管钱所处之多少。” ——张方平《乐全集》材料二四川经济发展,却使用铁钱,而铁钱体积大、量重、值小,流通不变。于是,宋真宗初年,成都富商联合起来,创制发行“交子”,可以流通,也可以兑换,但仅限于四川地方。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政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掌“交子”发行事宜,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交子”改名“钱引”,代替已经贬值的交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统编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二第五单元 第15课货币的使用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谢婷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的第1课,教材共有两个子目,“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主要讲述了先秦货币、铜钱体制、宋元纸币、明清白银的流通、近代币制改革以及人民币的发行与使用等几个中国货币演进的关键历程。“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主要讲述了金本位的实行及其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等主干知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学习时应该从货币自身演进的角度来认识中外历史上货币的发行和使用,运用唯物史观将货币的演进置身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能够认识货币制度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性,探究货币演进的规律及影响货币体系变化的因素,进而感悟国家金融治理的智慧及其对国运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高一必修课的历史学习,对秦朝统一货币、北宋纸币“交子”、明清白 银流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内容有一定了解,但仍然存在着学习困难,一是学生了解 的史实是碎片化的,缺乏从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宏大视野全面了解中外历史上的货 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二是学生对货币制度缺乏深入的理解,难以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理 解制度形成和变迁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与此同时本课涉及诸多经济学上的概念,也 对学生的学习形成障碍。教学时,老师可以借助相关史料构建具体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货币制度的渊源、流变情况及其历史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货币变革的内在规律。 三、教学目标 本课以货币演变为主线,依据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演变的主要历程,重点探究宋代、明代币制变革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币制改革和人民币的发行与使用情况,通过对比法币改革和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后附解析)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唐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钱时即下令“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唐律疏议》亦明文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上述规定,旨在() 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B.彰显国家律令的至高权威 C.保障通宝制钱的法币地位D.增加财政收入以应对钱荒 2.(2023·山东·统考一模)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现象() A.反映了清朝初年商品经济的发展B.促进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 C.源于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D.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 3.(2023·山东淄博·高三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明清时期,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推动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但白银流入越多,中国基层民众往贫困的深渊里陷得就越深。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赋税制度改革B.传统生产方式占主导 C.出超引发资源危机D.明清人口的快速增长 4.(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下图为1965—1980年主要国家的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B.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 C.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D.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5.(2022·山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表所示为1920年营口营平银1000两折合东三省各地的现银数。这些数据说明当时()

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B.东北尚未形成统一市场 C.政府财政危机日益加重D.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6.(2022·山东枣庄·高三校考阶段练习)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 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矛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反映了() A.英国制约美国的霸权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浮动汇率已成当时的主流D.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建立 7.(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进行了修订,其核心内容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及投票权改革。这次修订被认为是近70年来最根本的治理改革:将约6%的份额从份额被不合理高估的发达成员国转移到被低估的发展中成员国,尤其是被严重低估的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修订() A.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B.直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实现了金融领域的公平公正D.维持了国际汇率的长期稳定 8.(2022·山东·高三期中)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到东汉,黄金退出流通领域,布帛在交换中作用日益重要。曹魏建立后,则“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北魏孝文帝时虽铸五铢钱并大力推行,但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东晋南朝币制混乱,币质不佳,钱币与谷帛并行。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使用状况 A.说明人口流动不断加快B.反映君主专制日渐衰弱 C.表明中央集权亟待加强D.根源是生产力愈发倒退 9.(2023·山东·高三专题练习)如图为1944年发表的时政漫画。漫画中,身穿护士服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摩根索喜形于色,双手抱着代表新货币制度与配额协议的婴儿走出产房,交给英格兰银行。而被故意画成小矮个的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一手“牵着”英格兰银行,一手指着新生婴儿说:“它不是我们的孩子,它有金色的头发!”该漫画表明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时间:课时:课型:新授主备: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难点:世界货币体系的内涵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人民币纸币,右图是美元纸币。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现象?对!当今世界两种主要的货币:人民币和美元。那么,中国货币的使用历程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状况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阅读第一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 1、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如何?主要经历了哪几种形式的货币? 2、民国时期,中国货币的状况?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的货币状况? 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背景、发行)的货币状况? 4、新中国成立后的货币状况?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1、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铜铸币 ①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②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③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④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2).纸币 ①北宋,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②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③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3).白银 ①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崩溃 难点:货币演进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名词解释】 抓手:原义是指人手可以把持(抓握)的部位,目前引申意指重要途径、重要举措、切入点等。 货币: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交换衍生的一般等价物,反映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唐宋变革说:内藤湖南最早提出“唐宋变革期”理论,即唐代是中国中世的结束,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宫崎市定认为“唐宋之变”不仅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转型分别为西方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钱荒:中国式钱荒所谓钱荒,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时代中国货币演进历程 夏、商⑴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 ⑵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铸币; 春秋至秦朝⑴春秋战国吋期,各国分别使用、、、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⑵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西汉汉武帝时开始铸造“”铜钱,该铜钱的形制一直使用到唐初;唐朝唐初铸行“”钱,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 北宋⑴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的,如宋朝的“淳化元宝”“崇宁重宝”; ⑵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纸币作为,与兼行; 元朝将纸币作为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明、清⑴明朝恢复、并行的货币体制,明清铜钱仍沿用宋朝的,如“洪武通宝”“乾隆通宝”等; ⑵明朝中期起,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晚晴到民国⑴晚清吋,清政府开始铸造; ⑵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为法定货币; 南京国民政 府⑴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收为国有; 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国民政府被迫于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 中华人民共 和国随着的顺利进行,中共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为此,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货币的使用与

高中历史导学案 课 题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型 复习 课时 1 单元总结 阶段特征 货币的使用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式。中国古代以金属货币为主,开始为铜币,宋代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白银为主要货币。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以人民币为主要流通货币。世界货币最初形成以英镑为核心的金本位制,二战后建立以美元为中 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弱,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仍占最大权重,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货币的作用】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②货币的统一推动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③货币的稳定发行,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④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利于中央集权; 【主干知识】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 1、贝币: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可能是海贝,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骨石仿制贝等 2、铜铸币 (1)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拓展】人工货币的产生——商朝后期 原因:①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流通货币的大量的需求; ②而金属铸造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大量铸造金属货币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意义:铜铸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②春秋战国: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班级 姓名

【当堂演练】(2020·全国Ⅲ卷)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 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 【拓展】早期货币的特点:反映地区文明,体现多元化特点;不利于各地经济交流,商品经济发展和国内市场形成; (2)秦朝货币:秦半两: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1、原因: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②秦朝完成国家统一;③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④巩固政权的需要。 2、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 3、意义:①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②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③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当堂演练】秦朝“半两”钱,汉朝“五铢”钱主要以重量为名。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为非金属货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弱 (3)汉朝货币:五铢钱 1、铸造:汉武帝铸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2、汉武帝铸五铢钱的原因:①西汉初期,自由私铸、轻重不一,紊乱流通市场。②私著货币破坏了农业生产,导致商贾实力膨胀。③诸侯王掌握货币铸造发行权,威胁大一统的中央政府 3、结果:五铢钱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和唐初,沿用七百余年,堪称世界货币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当堂演练】汉武帝时期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币制改革:一方面集中货币的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另一方面统一货币,由中央另铸新钱,把之前各地方所造质量参差的旧钱收回熔销。这在当时 A.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B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C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D不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B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高一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讲授新课】 第1课时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 ——《史记·平准书》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 1.中国古代的货币演进 (1)天然货币:海贝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的仿制贝。 问: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间接反映了上古时期曾以海贝充当货币的史实。你能列举出哪些这样的字? (2)人工货币出现:铜铸币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3)币制统一: ①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乃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史记·平准书》原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值。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意义: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②汉朝,汉武帝在位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五铢钱,铸钱权进一步收归中央 “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史记·平准书》意义: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促进作用;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并影响后世。 ③唐朝,从文书重量向文书通宝、元宝、年号演变。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开元通宝(或读开通元宝)”钱,钱文为欧阳询所写。“开元”指开国,开辟新纪元之意。至于“通宝”一词,则为欧阳询首创,意为流通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学案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货币与财税制度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夏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2.商朝: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 3.春秋战国: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5.宋朝:北宋后期,铜钱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7.明朝: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8.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9.晚清: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10.中华民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11.国民政府: (1)法币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①背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②结果: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不过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但仍未摆脱发行失败的命运。 12.解放区: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13.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1)人民币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5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2)人民币的影响:数十年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二历史(选必1)(1)

《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解读单元主题 通过相关世界货币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你知道吗?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既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又是反映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的艺术品。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综合反应。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思考】:中国货币的演进有什么规律? 1.先秦时期: 【自主学习】: 请甄别下列史料类型,它们反映出了先秦货币发展的哪些信息 展示材料 材料: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说文·贝部》 信息1: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阅读材料和教 材回答问题 识 培养学生归纳 概括和辨析能 力 实物创设历史 情境,吸引学 生兴趣,学生 在结合文献史 料,观察分析 和运用实物史 料的过程中, 形成史料实证 和时空观念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骨制石制的仿制贝

(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②冶铜技术的长足发展。)信息3:春秋战国时期,币制混乱。 (原因:西周末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 特点: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 2.秦朝—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特点: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进 【思考】秦朝统一货币有哪些意义? ◆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 态; ◆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 ◆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问题探究】 半两钱在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材料一秦者夷也,为西戎。 ——《春秋三传》 材料二夫商君……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此所以并诸侯也。 ——(西汉)刘歆《全汉文》 材料三广众心,声闻左右者,赏。将军材以钱若金赏,毋(无)恒数。 或盗采人桑叶,臧(脏)不盈一钱,可(何)论?赀繇(徭)三旬。 ——云梦睡虎地秦简

_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标要求素养解读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文献史料分析中国货币演变的基本特征,理解商品经济发展是货币演变的动力。 2.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史实,加深对世界货币体系转型的认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知识点1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 1.中国古代货币 (1)货币的出现 ①前提: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 ②早期发展历程 商朝以前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 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春秋战 国吋期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2)铜钱与纸币并用 ①铜钱的普及:中国历代王朝铸造了大量的铜钱。 ②纸币的出现 背景 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 过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结果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③纸币的滥印 原因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3)白银货币化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度之一,拥有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独特民族风格的货币文化。 (2)包罗万象:中国货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密切,并与众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光芒四射:经过漫长的对外交往,中国货币文化对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货币文化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中国近代货币 (1)银元 ①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②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2)法币 ①发行: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②废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3)金圆券、银圆券: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思维点拨] 法币改革的意义 (1)统一了全国的货币,终止了中国货币的紊乱状态,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精品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2课时)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第2课时) (十一)人民币 1.背景 (1)“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和抗日根据地时期积累的经验 【知识点专练】.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升始发行苏区纸币,以银圆为本位。之后,中央苏区逐步回收了各种杂币,实现了货币统一。这些举措() A.打击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遏制了经济危机对苏区的影响 D.反击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答案】B 【详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建立国家银行,发行苏区纸币,逐步回收了各种杂币,实现货币统一等发展根据地经济的举措,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项正确;193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内的金融政策,不能打击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并未对苏区产生重大影响,C项错误;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是在1935年,D项错误。 【知识点专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各根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1932年国家银行正式开印并发行伍分(如下图)等五种纸币。它们的印制和发行直接起到()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 B.增强根据地军事实力的效果 C.冲破国民政府政治封锁的作用 D.改善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作用 【答案】D 【详解】针对“各根据地并行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苏维埃政府发行纸币,直接起到了改善货币市场混乱局面的作用,D项正确;统一发行纸币的直接作用不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错误;统一货币不能直接增强根据地军事实力,B项错误;有了统一的货币并不能直接冲破国民政府政治封锁,C项排除。

【知识点专练】.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枚硬币,对其最合理的历史推断应为() A.由中央苏区铸造 B.是印证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史料 C.发行于国民大革命时期 D.是研究“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史料 【答案】D 【详解】硬币信息反映出为“川陕省造币厂”造,A项错误;硬币信息反映出为“1934年”造,红军长征胜利在1936年,国民大革命时期为1924年-1927年,BC两项错误;根据硬币信息反映出为“1934年”造,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可知D项正确。 【知识点专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为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抗日票。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唯一一家当时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1938年正式成立,起到了稳定边区物价和支持敌后抗战的作用。 图二为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该银行于1941年在南京成立,作为自家银行发行本位币,可与法币(官方统一货币)互相兑换,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曾经大量流通。 图一抗日票纸张粗略却不被学术界认为是假币,图二中储券印制精美却常被学术界称为伪币。请根据所学知识评述以上观点。 参考答案:根据图一的图文信息可知抗日票不是假币。依据为晋察冀边区银行是得到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地方银行。能印证的史实有:国共在抗战中进行合作,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导致物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