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入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介入性超声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介入性超声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介入性超声医学的优点
实时监控
介入性超声医学可以实时监控治疗过程,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能够及时调整操作方案,以适应患者的具体情况。
精确定位
介入性超声医学能够精确定位病变部位,减少操作中的误差,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操作难度较大
01
介入性超声医学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治疗方法
适用于肝硬化、感染、炎症等引起的腹腔积液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腹胀、腹痛等症状。
适应症
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腹腔积液
介入性超声医学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04
非侵入性
介入性超声医学通常采用无创或微创的方法,如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和消融等,相对于传统手术或内窥镜检查,对患者的创伤更小,风险更低。
技术特点
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便。
超声引导下药物局部注射技术
介入性超声医学的临床应用
03
治疗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化学消融等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病灶,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达到局部灭活肿瘤的目的。
适应症
适用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等肝脏肿瘤的治疗,特别适合不能耐受手术的肝癌患者。
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技术
定义
该技术常用于急性胆囊炎、脓肿、胰腺炎等疾病的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缩短病程。
应用范围
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创伤小。
技术特点
应用范围
该技术常用于恶性肿瘤、肝硬化、肌瘤等疾病的治疗,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全身不良反应。
定义
超声引导下药物局部注射技术是在超声波引导下,将药物直接注入病变组织内,以达到局部药物治疗目的的技术。

介入性超声资料PPTPPT课件

介入性超声资料PPTPPT课件
总结词
实时动态监测、安全性高
详细描述
介入性超声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能够实时动态监测心脏 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安全性高,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诊断心 血管疾病。
总结词
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详细描述
介入性超声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妇产科介入性超声应用案例
总结词
无创无痛、安全性高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领域
诊断
用于脏器、组织、血管等部位的 病变检测,如肝、胆、肾、子宫
等。
治疗
用于各种微创手术,如超声引导下 的穿刺活检、抽吸、消融、引流等。
监测
用于实时监测手术过程和治疗效果, 如超声引导下的肿瘤消融治疗。
介入性超声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步阶段
20世纪40年代,超声技术 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
介入性超声的优点与不足
定位准确
介入性超声能够精确定位病变部位,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风险
介入性超声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 险,减少术后感染和出血等问题的发 生。
介入性超声的优点与不足
高技术要求
01
介入性超声需要高技术水平的医生和设备支持,限制了其在一
些地区的普及和应用。
成本较高
02
介入性超声设备和技术的成本较高,导致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详细描述
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领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恢复快, 提高患者的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检查肝、胆、胰、脾等腹部脏器的病变。
肌肉骨骼疾病诊断
观察关节、肌肉等病变,协助诊断和治疗。

【介入超声】介入超声综述

【介入超声】介入超声综述

【介入超声】介入超声综述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是在超声引导下把穿刺针、导管或其他器械经皮或经内腔进入病灶或管道等处,作抽液、活检、注药、置管引流或其他诊断和治疗。

广义的介入性超声还把腔内超声(经阴道超声、经食管超声、胃镜超声、经直肠超声、经尿道超声)、细径导管超声(血管内超声、胃肠镜超声)、术中超声(腹腔镜超声、颅脑术中超声、腹部手术术中超声)等均纳入其范畴。

国际上公认Goldberg B.B.(1972年1月)和HolmH.H.(1972年3月)为介入性超声创始人,然而在我国陈公白与潘永辉1962年就报告了用脑针超声诊断脑瘤和脑瘤定位,只是未在国际上发表,而且未形成系列,未被人重视。

一、介入性超声设备和用具(一)超声诊断仪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穿刺探头或穿刺附加器具有导向功能(三)针具国产穿刺针以号数表示外径(GB制),外径0.7mm称为7号,外径1.2mm称为12号。

国际上以G(Gauge)表示,外径0.7mm为22G,1.2mm为18G。

国际上通用的内径是外径减0.2mm,即要求针的管壁厚度为0.1mm;国产针常达不到这个要求,内径较细。

穿刺针直径的规格见表:GB 6号7号8号9号10号12号14号16号20号Gauge 23G 22G 21G 20G 19G 18G 17G 16G 14G外径0.6mm 0.7mm 0.8mm 0.9mm 1.0mm 1.2mm 1.4mm 1.6mm 2.0mm1. 抽吸活检针 21-23G细针2. 抽液针 17-20G、单孔或多孔针3. 导管针插入导管用 16-20G4. 切割针常用的为Trucut针和Surecut针,前者16-18G,后者20-23G。

(四) 导管多孔导管、J导管或双J导管(五) 自动弹射装置(自动活检枪)一次性、耐用性二、探头和针具的消毒(一) 穿刺探头的消毒一般用环氧乙烷或甲醛等气雾消毒,有些穿刺探头允许浸泡者,可用1%新洁而灭或75%酒精浸泡消毒。

超声介入课件ppt

超声介入课件ppt
实时监测与调整
在操作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情况, 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04
术后处理
02
01
03
压迫止血
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并观察是否有出血或血肿 。
抗感染治疗
根据需要给予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
随访与复查
定期随访患者,观察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
04
超声介入的临床应用
肿瘤介入治疗
总结词
利用超声技术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现代超声诊断仪通常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 点,能够清晰显示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超声诊断仪一般分为便携式和台式两种类型,便携 式适合移动使用,台式则更适合固定场所使用。
穿刺探头
02
01
03
穿刺探头是用于引导医生进行穿刺操作的工具,它能 够实时监测穿刺针的位置和深度。
穿刺探头通常具有高精度的定位系统,能够确保穿刺 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拓展
01
02
03
新领域探索
超声介入在新的应用领域 如肿瘤介入、神经介入等 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个性化治疗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 术,超声介入将实现更精 准的个性化治疗,提高治 疗效果。
远程医疗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 ,超声介入将实现远程诊 断和远程手术操作。
人才培养与教育
专业培训
为提高超声介入的专业水平,将加强专业培训和 继续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100%
签署知情同意书
确保患者或家属了解操作过程和 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80%
器械准备
根据操作需要准备相应的超声设 备和器械,确保其性能良好。
操作流程
01
超声定位
使用超声设备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 和观察。

超声诊断历史、现状和展望

超声诊断历史、现状和展望

超声诊断历史、现状和展望
上海市崇明中心医院沈理
一:历史兴起40年代德国军用(1942年,K.J.Dussik)
A超50年代(1951年,Wild&Keid)
*B超静态:50年代(1952年,Wild&Keid)
60年代(1952-1968年,机械-电子扫描)
动态:70年代(1972年,荷兰)
心动超声M型:50年代(1955年,Edler)
黑白多普勒超声60年代(1964年,Lallagen)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80年代中期
腹部:90年代初期
*介入超声始于60年代,热于80年代中期
★超声造影心脏:70年代初期
腹部:80年代末期
三维超声心脏:80年代中期
(立体超声)腹部:90年代初期
二:现状
医院比较成熟诊断工具
A型趋于淘汰,眼科尚在使用(测量晶体厚度)
B型普及至乡村一级医院,设备质量差距悬殊很大
心动超声次之,普及到市县一级医院
★彩超异军突起
腹部超声队伍本来就大
彩超的2D图像与黑白机相似,有的甚至更好
彩超诊断仍以2 D黑白为主,作用占70-80%
以彩多为辅,作用占20-30%
介入超声热浪已过,作为不能替代的实用技术而存在,能解决临床一些问题。

三:展望
1:2D 高清晰度
2:3D 高实时性、可操作性
3:彩色高敏感度(时间、空间)时间看肾血管灌注、空间要高保真
4:微机化超声资料存贮、传输、重建(图、文、声、静态、动态)
5:微型化探头、整机(导管式探头、血管内探头)
6:高频化外用、经腹
7:造影外周、安全、有效、价廉 2D造影腹部大血管
多普勒造影全身性、小器官。

中国医用超声发展历程

中国医用超声发展历程

中国医用超声发展历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医用超声技术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超声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范围有限。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超声技术的日益完善,中国医用超声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医学界开始引进和应用超声技术。

当时的医用超声设备还比较简单,只能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如腹部超声检查和胎儿超声检查。

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医用超声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

当时,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用超声设备,开展了更为细致和精密的超声检查。

医用超声成为医学影像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医用超声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超声设备的功能不断升级,医用超声成像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传统的B超成像被逐渐取代,取而代之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三维超声等先进成像技术,使得医用超声诊断更加准确和可靠。

21世纪初,中国医用超声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深化,医用超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手术技术、超声介入治疗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如今,中国医用超声技术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临床诊断还是手术治疗,医用超声技术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心脏病、胃肠疾病、乳腺疾病等各个领域,医用超声技术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医用超声技术将会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

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宽,技术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医学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精准。

中国医用超声技术的发展历程是医学技术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医学技术创新的一部分。

第二篇示例:中国医用超声发展历程超声波技术是一种通过超声波在人体内部产生的图像来诊断疾病的医学影像技术。

行走在“针尖上的艺术”——超声介入

行走在“针尖上的艺术”——超声介入

行走在“针尖上的艺术”——超声介入超声介入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现代超声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超声学术会议上,超声介入被证实确定,它是以超声显像为基础,致力于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一门新技术。

因为超声介入具有微创性、精准性的特征,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安全系数较高,且实时、可视,所以又被称为“针尖上的艺术”。

那么什么是超声介入?它有哪些特点与意义?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应用范围又是什么?下面为您一一介绍。

一、什么是超声介入?超声介入是以超声图像为实时引导,使用特定的针具从体表穿刺进入靶器官或病灶中,然后实施穿刺、置管、抽吸等,根据实际要求完成相应的诊断或治疗操作。

超声介入的治疗原理是:在B超的引导下细针穿刺,直接到达病灶区域,抽吸囊液或注入药物,除去囊肿,使腺肌瘤或肌瘤在药物的作用下坏死、萎缩,最后纤维化,从而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恢复。

超声介入无需开刀、打孔,仅用细针进行穿刺,有着安全、创伤小、无痛苦、不易复发等优势,符合后现代医学的治疗理念。

二、超声介入的特点及意义(一)超声介入的特点超声介入具有许多的优点,能够在超声引导下使用细针穿刺,直接作用在病变区域,抽取其中的囊液或是注入相应的药物,使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超声介入治疗不需要开刀,也不需要打孔,它是微创的、无痛的,适用于多数患者,并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感,易于患者接受;超声介入是以实时超声为监控所实施的,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行超声介入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超声介入的操作比较简单和迅速,能够重复操作。

(二)超声介入的意义就目前来看,超声介入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多用于囊肿、脓肿等疾病的治疗以及活检(活体组织检查)中。

实际操作中,经超声引导,直接使用细针穿刺到达病灶,然后注入与疾病相关的药物,破坏囊肿结构,使囊肿萎缩。

在药物的作用下,脓肿或囊肿逐渐坏死、萎缩,然后纤维化,此时症状会有所缓解。

介入性超声

介入性超声
分辨力和声束厚度容积效应。
声束厚度;超声切面图像是一定厚度层内信息的叠加
的像,凸阵探头声束厚度一般为4-6mm,聚焦区为12mm,超声引导穿刺中当针尖垂直于画面方向上接近于病 灶目标而又落入声束厚度范围内时, 声像图则呈现针尖位
于病灶内假象。 导致穿刺失败 。
超声引导穿刺的精确性及其影响因素
超声探头扫描的盲区
介入性超声使超声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提高到病理组织 细胞学诊断这一个新的领域。
介入性超声突破了常规超声影像、CT、MRI、X线放射等影
像技术所固有的只能做定位诊断或一般经验性、猜测性的定性诊断模 式介入性检查方法的不断创新亦将影像学诊断技术推到了组织病理学 的高度、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病理诊断依据另外尚能回顾性分析提高 常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总体诊断和治疗
19例
2例 2例
心包穿刺引流
气压碎石引导 妇产科羊穿
3例
2例 3例
胸科穿刺
2例
介入性超声临床应用
肾组织活检
肾活检历来被认为是肾脏疾病必要的确诊手段。临床上
用超声引导肾活检方法常采用穿刺探头和附加穿刺架。常规探
两点定位进行肾活检,其穿刺效果相近。主要优点为超声导向灵 活,针道显示清晰,简化了探头的消毒环节,提高穿刺的灵活 性和成功率。
超声检查
明确囊肿所在的位置、数目、大小,CDFI观察囊周血流与重要
结构的关系。
选择体位
选取离体表较近、不经过重要结构、
1.4
2.0
1.8
粗细针的划分是以穿刺针的外径划分的;19G(国产10号,外径 1.0 mm)属粗针。
针具
导管针
是在穿刺针管外套上塑料导管导管的管径一般用French(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介入发展历程
超声介入是一种医学技术,结合了超声成像和导管技术,用于在人体内进行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超声介入的发展历程的主要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初:超声技术首次应用于医学,主要用于图像学检查,但并未在介入性程序中广泛使用。

20世纪70年代: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和成像质量的提高,医生们开始研究如何将超声引入介入性操作。

这一时期涌现出一些早期的超声引导介入程序。

20世纪80年代:超声引导的肝穿刺术首次成功应用,标志着超声介入的正式开端。

这一技术的成功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超声介入技术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经皮肾造瘘、经食管超声心脏介入、经直肠超声治疗等技术相继出现,为不同部位的超声介入提供了新的途径。

21世纪初:高频、高分辨率超声技术的进步使得超声引导的介入越来越常见。

肿瘤治疗、取活组织、导管置入等广泛应用了超声引导技术。

目前:超声介入在心血管、消化道、泌尿系统、肿瘤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超声引导的介入程序已经成为一种相对安全、无辐射的治疗方式,广泛受到医学界的认可。

超声介入的发展历程体现了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使得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导管放置、组织取样和治疗等操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