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入流程
超声科介入超声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概述超声科介入超声是指在实时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针代替手术刀完成各种穿刺活检、置管、抽吸、注药、消融治疗等操作,以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
为确保介入超声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超声科介入超声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生命体征异常、穿刺部位出血、过敏反应、设备故障等。
三、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生命体征异常(1)医护人员立即停止手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2)给予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监测。
(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抗过敏药物、升压药物等。
(4)如患者病情危重,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如进行心肺复苏等。
2. 穿刺部位出血(1)立即停止手术,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
(2)给予患者压迫止血,必要时使用止血带。
(3)如出血量较大,给予患者输血治疗。
(4)必要时,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原因。
3. 过敏反应(1)立即停止手术,密切观察患者过敏反应症状。
(2)给予患者抗过敏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等。
(3)如患者病情严重,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急救措施。
4. 设备故障(1)立即停止手术,通知设备维修人员。
(2)根据设备故障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更换设备、维修设备等。
(3)如设备故障导致手术无法进行,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患者转至其他科室进行治疗。
四、注意事项1. 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手术风险。
2.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
3. 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 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 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制度,提高应急预案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总结超声科介入超声手术是一项高风险的诊疗技术,为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并掌握本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方案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概述介入超声是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来进一步诊断或治疗体内的病变或目标。
作为微创技术,介入超声可以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
因此,操作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
在上岗前,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
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在专门的介入超声室中进行,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整个过程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操作顺利完成。
适应症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
禁忌症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是诊断性还是治疗性。
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
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化验与器械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小时,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需换鞋、戴帽、戴口罩。
2023医院超声介入室就诊流程及注意事项(详细版)

一、超声介入室就诊流程
1、登记:患者持临床医师开具的超声介入检查申请(就诊码、身份证或医保卡、住院二维码)在超声医学科分诊处登记,分诊人员核对医嘱,告知介入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及相应准备工作,并进行预约登记。
2、准备:患者携带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并不限于筛查四项、凝血四项、血常规等)及病历资料,按照预约登记时间到达超声介入等待室等待,超声介入室按照登记顺序进行叫号,患者及陪同人员听到叫号后进入缓冲区穿戴一次性无菌鞋套,进入介入操作室,超声介入医生核对各项检查,排除介入禁忌症后,对患者进行术前超声检查。
7.介入操作术后,留观30min,方可离开超声介入室。
3、腹部病变穿刺前常规禁食12小时。
4、门诊患者本人,住院患者亲属陪同,进行术前谈话并术前签字。
5.患者在介入操作过程中应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操作,避免精神紧张、咳嗽、深呼吸,进针时患者应屏气不动,以保证顺利进行。伴有咳喘的病人,术前应予对症治疗;精神紧张者,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
6.有酒精或麻药过敏史者应及时告知介入医生。
5、报告发放:由患者或其家属在检查结束后取回。住院患者取回报告,带回病房并交给病区医生或护士。
二、超声介入就诊须知及注意事项
1、抗凝药物或其他临床医师认为增加介入风险药物服用史患者需停药5天-7天或以上(依据药物半血四项、血常规,其他要求的实验室检查及相关病历资料,将检查结果及时交给介入医生以明确能否进行介入治疗。
3、介入操作:介入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介入诊疗过程、风险及应对措施,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严格遵循无菌要求,安全、快速完成介入诊疗工作。遇到疑难病例,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介入术中风险升高者,及时终止操作并与临床医师沟通。术后向患者及家属详尽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介入超声技术操作规程

介入超声技术操作规程一.参加人员:每次操作必须至少有一名有经验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参加。
二.器械准备:所用器械术前用2%戊二醛浸泡至少30分钟,消毒液每两周更换一次;穿刺包等送供应室消毒,超过一周不使用者必须重新消毒。
穿刺探头及活检枪置入熏蒸箱消毒。
三.术前常规超声检查病变所在脏器及周围脏器,记录病变部位、大小,并在体表标记定位,测量病变穿刺部位至体表距离。
四.术者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洞巾,熏蒸箱取出探头,上引导器,用2%普鲁卡因2ml局部浸润麻醉。
在超声监视下将穿刺针插入皮下,若为随呼吸运动的脏器,则在近腹膜层(腹腔内脏器)或近脏器表面(覆膜后脏器)时嘱病人屏气,将针迅速插入病灶内,开枪、退针,所获组织送检。
如做穿刺抽脓,则抽出脓液后适当冲洗,囊肿治疗则尽量抽尽囊液后注入适量无水酒精。
五.术后包扎术野,清洗器械,超声复查病灶大小,术后有腹痛及疑有出血者,观察1-3小时。
六.关机,断电源,清洁机器,搞好室内卫生。
七.空气消毒:每日用电子灭菌器消毒2小时,0.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一次,每日高锰酸钾熏蒸一次。
八.手术室备急救药品,以便发生意外时抢救用。
医院工作人员首问责任制一、首问负责制是指最先受理病人或家属咨询的医院工作制度:首先受理病人或家属咨询的医院工作人员为首问负责人,负责解答、引领、处理病人或家属在医院范围内提出的医疗服务项目、寻医问药、科室设置以及办事程序、信访投诉等各类问题,为病人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二、每位职工(包括实习、进修人员)在医院任何场所,凡遇到患者或其它人员咨询时,无论其事是否与自己有关,都应耐心解答,或将其介绍到有关部门或者指点到咨询台,当好“二传者”三、实行“首问负责制”后,职工禁用“不知道”之类词语。
四、有关职能部门及所在科室要不断加强教育,督处本制度的落实,院科两级考核组织要加强对本制度的定期和不定期考核,并作为职工医德评价标准之一。
五、为切实贯彻实施“首问负责制”,我院职工必须做到:六、尽最大努力熟悉了解医院各项工作,如医院布局、路径、业务范围、开展项目、医院制度、作息时间等。
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

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超声科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科介入治疗是指利用超声设备进行影像引导的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对肿瘤、血管病变和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为了确保超声科介入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管理制度的目的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在保证超声科介入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规范医疗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质量管理、推动医疗机构的科学发展。
三、管理制度的内容1. 超声科介入治疗管理规范超声科介入治疗管理规范包括超声科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影像引导技术的操作规范、治疗操作流程、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术后监测及处理等内容。
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遵守这些规范,确保超声科介入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 质控管理制度质控管理制度是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医疗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医疗事故的处理、患者投诉的处理等方面。
通过质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
3. 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是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包括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和保护、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患者的安全监护等方面。
通过严格执行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可以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4. 数据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包括临床信息的记录和归档、患者数据的保密和安全、医疗数据的分析和评估等内容。
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 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制度是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医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分享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知识管理制度,可以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超声科介入治疗的科学发展。
为了确保超声科介入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医疗机构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指定专人负责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设立监督检查机制、开展培训和考核等措施。
超声介入的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目录
Contents
• 超声介入操作概述 • 常见超声介入操作 • 超声介入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建议 • 超声介入操作案例分析
01 超声介入操作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超声介入是在超声引导下,直接 对体内病灶进行各种操作,以达 到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技术。
特点
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
总结词
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将引流管置入病 变部位,引流脓液、积液或胆汁等。
详细描述
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是利用超声实时 监测,将引流管准确置入病变部位, 引流脓液、积液或胆汁等,以缓解症 状、减轻病情和促进恢复。
超声引导下肿瘤消融
总结词
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将消融针置入肿瘤内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肿瘤组织坏 死。
感染
总结词
感染是超声介入操作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发热等症状,甚至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感染通常发生在术后,可能是由于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伤口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感染初期可 采取局部消毒、抗炎等治疗措施,若感染严重或扩散,需使用抗生素、清创等治疗手段,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熟练掌握超声成像技术, 准确识别病灶和周围组 织。
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 染。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 适的操作方法和器械。
02 常见超声介入操作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总结词
在超声实时引导下,使用穿刺针进入病变部位,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详细描述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利用高频超声显示病变位置,通过实时监测引导穿刺针 准确到达病变区域,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流。
案例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的并发症预防
2021年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纵规范 (一)欧阳光明(2021.03.07)第一节概述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内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
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年夜手术。
因此,对操纵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
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干上岗。
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纵,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纵规范。
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包管整个操纵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纯真、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
【禁忌症】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年夜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年夜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
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
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1)检查血惯例和凝血三项。
(2)需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纵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b超介入手术室流程

b超介入手术室流程英文回答:Ultrasound-Guide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Room Protocol.Pre-Procedure.Confirm patient identity and procedure to be performed.Obtain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Assess patient's vital signs, medical history, and allergies.Shave and prepare the puncture site.Position the patient appropriately for the procedure.Gather necessary equipment and supplies.Intra-Procedure.Use ultrasound guidance to identify the target vessel or lesion.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puncture site and needle angle.Perform needle puncture under sterile conditions.Insert a guidewire through the needle and advance it to the target site.Remove the needle over the guidewire.Dilate the puncture site and insert a sheath.Perform the desired intervention, such as biopsy, ablation, or drainage.Monitor patient's vital signs and condition throughoutthe procedure.Post-Procedure.Remove the sheath and apply pressure to the puncture site to achieve hemostasis.Apply a bandage or dressing to the puncture site.Monitor the patient for any complications or adverse events.Provide post-procedure instructions to the patient.Document the procedure and any findings in the patient's medical record.Infection Control.Maintain a clean and sterile environment throughout the procedure.Use sterile gloves, gowns, and drapes.Wear a face mask and eye protection.Disinfect all equipment and surfaces before and after use.Dispose of sharps and other contaminated materials safely.Emergency Procedures.In case of an emergency, activate the code team and follow established protocols.Stop the procedure and evacuate the patient to a safe location.Provide immediate medical attention to the patient.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Regularly review and evaluate the procedure protocol to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Implement quality assurance measures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and procedural effectiveness.Conduct staff training and education to maintain competency and adherence to the protocol.中文回答:B超介入手术室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介入流程
超声介入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技术,通过超声波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可以在人体内进行检查、治疗和手术。
超声介入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患者准备、超声引导、操作器械引入、操作器械操作和术后处理。
患者准备是超声介入的第一步。
在进行超声介入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进行术前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超声介入。
接下来是超声引导。
在超声介入过程中,医生会使用超声仪器,将超声波导入患者体内,以引导手术操作。
超声引导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和定位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定位目标区域。
通过超声引导,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患者体内的器官、血管和病变部位,以便进行后续的操作。
然后是操作器械引入。
在进行超声介入手术时,医生需要将操作器械引入患者体内。
操作器械通常会通过切口或穿刺技术进入体内,然后通过超声引导下准确定位到目标区域。
操作器械的引入需要经过谨慎的操作,以确保准确无误地到达目标位置。
接下来是操作器械操作。
在将操作器械引入目标区域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
操作器械可以用于取样、穿刺、
抽取液体等,以进行病灶检查、病理学分析或治疗。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超声引导下的实时图像进行准确操作,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是术后处理。
超声介入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术后处理。
这包括伤口缝合、止血、消毒等步骤,以保证手术部位的痊愈和恢复。
术后处理也包括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健康恢复。
超声介入流程包括患者准备、超声引导、操作器械引入、操作器械操作和术后处理。
通过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医生可以在患者体内进行检查、治疗和手术,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风险。
超声介入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在多个疾病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超声介入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