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工艺原理1

合集下载

干法脱硫原理

干法脱硫原理

干法脱硫原理
干法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石灰石或石膏等干粉状吸收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钙或硫酸钡,从而达到脱除烟气中有害的二氧化硫的目的。

具体原理如下:
1. 吸收剂喷射:石灰石或石膏等干粉状吸收剂通过喷射装置喷射入烟道内,与烟气接触。

2. 成核: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吸收剂中的氢氧根(OH-)或碳
酸根(CO32-)等阴离子结合成为硫酸根离子(SO42-),形
成硫酸钙(CaSO4)或硫酸钡(BaSO4)等晶核。

3. 生长:硫酸栽离子与吸收剂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硫酸钙或硫酸钡的晶体,逐渐增大。

4. 沉淀:硫酸钙或硫酸钡晶体足够大时,会从烟气中沉降下来,形成固体颗粒。

5. 净化:石灰石或石膏中的晶体继续吸收二氧化硫,同时被吸收剂后续喷射装置补充,形成循环利用。

干法脱硫相较于湿法脱硫,能耗低、硫剂回收方便,但脱硫效率相对较低,对烟气中湿度和石灰石活性有一定的要求。

此外,干法脱硫工艺不会产生废水,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

电厂脱硫原理

电厂脱硫原理

电厂脱硫原理
电厂脱硫是指利用化学方法将燃煤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去除,以减少对大气
环境的污染。

脱硫工艺是电厂环保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和技术对电厂的环保效果和运行成本都有着重要影响。

脱硫原理主要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两种方法。

湿法脱硫是指通过将烟气与
碱性吸收液接触,使二氧化硫在液相中转化为硫酸盐的过程。

而干法脱硫则是通过将烟气与固体吸收剂接触,使二氧化硫在固相中转化为硫酸盐的过程。

在湿法脱硫中,常用的吸收液有石灰石浆、石灰乳等。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接
触吸收液的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

而在干法脱硫中,常用的吸收剂有活性炭、氧化钙等。

这些吸收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可以有效地吸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无论是湿法脱硫还是干法脱硫,其核心原理都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烟气中的二氧
化硫转化为硫酸盐,从而达到去除二氧化硫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电厂会根据燃煤的性质、烟气的特点以及环保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脱硫工艺。

除了化学反应,脱硫过程中还涉及到吸收剂的再生和循环利用。

对于湿法脱硫
来说,吸收液中生成的硫酸盐需要通过反应再生设备进行处理,以便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吸收液。

而对于干法脱硫来说,吸收剂中吸附的硫酸盐也需要通过再生设备进行处理,以实现吸收剂的再利用。

总的来说,电厂脱硫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从而达到净化烟气、保护环境的目的。

不同的脱硫工艺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电厂在选择脱硫工艺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环保效果。

脱硫工作原理

脱硫工作原理

脱硫工作原理脱硫是指从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烟气中去除二氧化硫的过程。

二氧化硫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气体,其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

因此,脱硫工作成为了环保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脱硫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二氧化硫转化或去除,以减少其排放。

脱硫工作的原理主要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两种方法。

湿法脱硫是利用水或碱性溶液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然后通过吸收剂或喷淋塔将其去除。

干法脱硫则是利用固体吸附剂或催化剂吸附或催化氧化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然后将其去除。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脱硫工艺。

在湿法脱硫中,常用的吸收剂包括石灰石浆、石膏浆等。

烟气经过喷淋塔时,与吸收剂接触,二氧化硫被吸收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然后与吸收剂一起排出。

而在干法脱硫中,常用的固体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等。

这些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可以有效地吸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脱硫工作的原理还涉及到一些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

例如,在湿法脱硫中,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或者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

而在干法脱硫中,固体吸附剂吸附二氧化硫后,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再生,将吸附的二氧化硫释放出来,然后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回收利用。

总的来说,脱硫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或去除,以减少其排放。

不同的脱硫工艺有着不同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脱硫工作的开展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和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脱硫工作的原理涉及到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两种方法,以及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

通过合理选择脱硫工艺和吸收剂或固体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减少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进一步完善脱硫工作原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烧结脱硫塔的工作原理

烧结脱硫塔的工作原理

烧结脱硫塔的工作原理
烧结脱硫塔是一种常用于燃煤发电厂的脱硫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原料进料:燃煤发电厂的烟气通过管道引入烧结脱硫塔内,进入塔底的喷嘴区。

2. 喷嘴喷水:在塔底,喷嘴向烟气中喷洒水雾,将塔内温度降低,并增加湿度。

3. 吸附过程:在吸附区,水雾和烟气接触,在物理上吸附硫化物和其他污染物,吸附过程中水雾被部分蒸发。

4. 反应过程:在热水脱硫塔的干燥吸收区,烟气中的SO2和水反应生成硫酸。

硫酸会与石膏或其他副产物结合形成固体颗粒。

5. 颗粒集聚:固体颗粒沿着请求收集区域向下沉积,形成脱硫产物。

这些颗粒通过喷水装置洗涤,以避免粘结在壁面上。

然后,颗粒被输送带等输送出塔。

6. 出口烟气:经过脱硫处理后,去除了大部分SO2的烟气从塔顶排出。

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其他设备进一步净化。

总的来说,烧结脱硫塔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将燃煤发电厂烟气中的SO2等硫化物去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产生固态脱硫产物。

mdea 脱硫原理

mdea 脱硫原理

1、MDEA脱硫原理胺分子中至少有一个烃基团和一个氨基团。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烃基团的作用是降低蒸汽压和提高水溶性,氨基团的作用是使水溶液达到必要的酸碱度,促使H2S的吸收。

H2S是弱酸性,MDEA是弱碱,反应生成水溶性盐类,由于反应是可逆的,使MDEA得以再生,循环使用。

甲基二乙醇胺的碱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低温时弱碱性的甲基二乙醇胺能与H2S结合生成胺盐,在高温下胺盐能分解成H2S和甲基二乙醇胺。

在较低温度下(20℃~40℃)下,反应向左进行(吸收),在较高温度下(>105℃)下,反应向右进行(解吸)。

醇胺脱硫法是一种典型的吸收-再生反应过程,反应机理为:溶于水的H2S 和 CO 2具有微酸性,与胺(弱碱性)发生反应,生成在高温中会分解的盐类。

以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例,其吸收H2S 和 CO 2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2R3NH+ H2S→(R3NH)2S(R3NH)2S+H2S → 2R3NH2HSR2NH + H2O + CO2→ (R3NH)2CO3(R3NH)2CO3+ H2O + CO2→ 2R3NHHCO3醇胺和H2S 和 CO 2的主要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吸收塔中上述反应的平衡向右移动,原料气中的酸性气组分被脱除;在再生塔中则平衡向左移动,溶剂释放出酸性气组分。

同所有其它吸收-再生反应过程一样,加压和低温利于吸收;减压和高温利于再生,但为了防止溶剂分解,再生温度通常低于127℃。

(我装置再生塔底温度控制为123±2℃)。

MDEA 甲基二乙醇胺 CH3N-(CH2-CH2OH)2MDEA(N-Methyldiethanolamine) 即N-甲基二乙醇胺,分子式为CH3-N(CH2CH2OH)2,分子量119.2,沸点246~248℃,闪点260℃,凝固点-21℃,汽化潜热519.16KJ/Kg,能与水和醇混溶,微溶于醚。

在一定条件下,对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而且反应热小,解吸温度低,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不降解。

sda半干法脱硫原理(一)

sda半干法脱硫原理(一)

sda半干法脱硫原理(一)SDA半干法脱硫介绍•SDA半干法脱硫是一种用于烟气脱硫的技术。

•其特点是能够高效地去除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

基本原理1.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

2.SDA半干法脱硫技术通过将烟气与湿石灰石悬浮液充分接触,使二氧化硫和石灰石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

3.反应生成的硫酸钙会与石灰石颗粒结合成为硫酸钙颗粒,通过分离装置将其从烟气中除去。

SDA脱硫系统结构•SDA脱硫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1.石灰石悬浮液制备系统:将石灰石粉末与水混合成悬浮液,用于与烟气接触。

2.烟气处理系统:将烟气引入反应器与悬浮液接触,实现二氧化硫的脱除。

3.硫酸钙分离系统:将反应生成的硫酸钙颗粒与其他固体颗粒进行分离。

4.脱硫回收系统:对分离得到的硫酸钙颗粒进行处理和再利用。

SDA脱硫工艺流程1.石灰石悬浮液制备:将石灰石粉末加入水中,并通过搅拌设备充分混合,得到悬浮液。

2.烟气净化:将烟气引入反应器,在反应器中与悬浮液接触,使二氧化硫与悬浮液中的石灰石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

3.硫酸钙分离:通过分离装置将反应生成的硫酸钙颗粒与其他固体颗粒进行分离,得到纯净的硫酸钙颗粒。

4.脱硫回收:对分离得到的硫酸钙颗粒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将其重新加入石灰石悬浮液制备系统,实现循环使用。

SDA半干法脱硫的优势•SDA半干法脱硫相较于其他脱硫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适用范围广:能够适用于不同煤种、不同烟气温度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脱硫。

2.效率高:能够高效地去除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

3.灵活性强:工艺流程简单,易于调节操作参数。

4.生态环保:通过脱除有害气体,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结论•SDA半干法脱硫技术是一种高效、灵活、生态环保的脱硫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煤燃烧等工业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对于实现清洁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SDA半干法脱硫系统的工作原理•SDA半干法脱硫系统是通过将烟气与湿石灰石悬浮液充分接触来进行脱硫的。

mdea 脱硫原理

mdea 脱硫原理

1、MDEA脱硫原理胺分子中至少有一个烃基团和一个氨基团。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烃基团的作用是降低蒸汽压和提高水溶性,氨基团的作用是使水溶液达到必要的酸碱度,促使H2S的吸收。

H2S是弱酸性,MDEA是弱碱,反应生成水溶性盐类,由于反应是可逆的,使MDEA得以再生,循环使用。

甲基二乙醇胺的碱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低温时弱碱性的甲基二乙醇胺能与H2S结合生成胺盐,在高温下胺盐能分解成H2S和甲基二乙醇胺。

在较低温度下(20℃~40℃)下,反应向左进行(吸收),在较高温度下(>105℃)下,反应向右进行(解吸)。

醇胺脱硫法是一种典型的吸收-再生反应过程,反应机理为:溶于水的H2S 和CO 2具有微酸性,与胺(弱碱性)发生反应,生成在高温中会分解的盐类。

以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例,其吸收H2S 和CO 2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2R3NH+ H2S→ (R3NH)2S(R3NH)2S+H2S → 2R3NH2HSR2NH + H2O + CO2→ (R3NH)2CO3(R3NH)2CO3+ H2O + CO2→ 2R3NHHCO3醇胺和H2S 和CO 2的主要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吸收塔中上述反应的平衡向右移动,原料气中的酸性气组分被脱除;在再生塔中则平衡向左移动,溶剂释放出酸性气组分。

同所有其它吸收-再生反应过程一样,加压和低温利于吸收;减压和高温利于再生,但为了防止溶剂分解,再生温度通常低于127℃。

(我装置再生塔底温度控制为123±2℃)。

MDEA 甲基二乙醇胺CH3N-(CH2-CH2OH)2MDEA(N-Methyldiethanolamine) 即N-甲基二乙醇胺,分子式为CH3-N(CH2CH2OH)2,分子量119.2,沸点246~248℃,闪点260℃,凝固点-21℃,汽化潜热519.16KJ/Kg,能与水和醇混溶,微溶于醚。

在一定条件下,对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而且反应热小,解吸温度低,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不降解。

双碱法工艺简介1

双碱法工艺简介1
吸收塔内的除雾装置由带加强的阻燃聚丙烯制作,主要
由除雾板、反清洗装置组成,经除雾器后的烟气含水量在 75mg/m3以下。
(3)吸收剂制备及供给系统 本工程脱硫吸收剂采用外购石灰粉(250目,90%
过筛率),用气力输送系统将石灰粉送至制浆区的石灰 粉仓储存。储存于石灰粉仓中的石灰粉通过旋转给料阀 进入石灰浆液池,由搅拌机将粉与工艺水搅拌充分混合, 制成浓度约15%~30%的石灰浆液,石灰浆液用浆液泵送 至再生池进行置换反应。
生成沉淀物。此过程的主要副反应为氧化反应,生成Na2SO4: 2Na2SO3+ O2 —— 2Na2SO4
(2)再生过程(用石灰浆液)
CaO+H2O—— Ca(OH)2 2NaHSO3 + Ca(OH)2 —— Na2SO3+CaSO3﹒1/2H2O Na2SO3+ Ca(OH)2 ——2NaOH+CaSO3﹒1/2H2O 再生后所得的NaOH液送回吸收系统使用。所得半水亚硫 酸钙可经氧化生成石膏(CaSO4﹒2H2O)。 此外,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烟气中还有部分的氧气,所以
应;接着进入沉淀区沉淀,上清液进入清水池后经循环水
泵返回吸收塔。沉淀则由泥浆泵打入氧化池,通入氧化空 气进行氧化。
在本脱硫系统中,吸收塔为逆流式喷淋空塔,喷淋层
为四层布置,在满足吸收SO2所需的比表面积的同时,同时 满足不同锅炉负荷和含硫量的要求。同时把喷淋造成的压
力损失减少到最小。每个喷淋层都装有多个雾化喷嘴,交 叉布置,覆盖率可达200%-300%。喷嘴采用螺旋喷嘴,材质 为防腐耐磨的特种不锈钢喷嘴。设计进水压力0.3Mpa。
低压控制柜选用标准型控制柜,控制柜采用镀锌钢
板制作而成,具有抗腐、耐潮、防尘等功能,安全可靠 性高、发生故障后影响范围小。各回路主开关选用高分 段能力的塑壳断路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硫工艺原理及流程简介
工艺原理:对来自焦化厂的煤气进行以碳酸钠为碱源、P.D.S+栲胶为催化剂(复合型)的湿式氧化脱硫脱氰工艺。

P.D.S+栲胶法是在P.D.S+栲胶(醌钴铁类)复合型催化剂作用下,H2S、HCN先在碱介质存在下溶解、吸收,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铵硫化合物等被湿式氧化形成元素硫、硫氰酸盐等,催化剂则在空气氧化过程中再生。

最终,H2S 以元素硫形成,HCN以硫氰酸盐形式被除去。

用P.D.S+栲胶催化剂脱硫脱氰是一种液相催化氧化反应,与其它催化剂相比,它不仅对脱硫脱氰过程而且对再生过程均有催化作用(脱硫脱氰过程为全过程的控制步骤)。

因此P.D.S+栲胶具有活性高、流动性好等明显优势(从而减缓了设备和管道的堵塞)。

整个反应过程分为:
1)吸收反应
⏹H2S+Na2CO3=NaHS+NaHCO3
⏹NaHS+1/2O2=NaOH+S↓
⏹NaHS(X-1)S+ NaHCO3=Na2Sx+CO2+H2O RSH+Na2CO3=RSNa+NaHCO3
⏹COS+2Na2CO3+H2O=Na2CO3S+2NaHCO3
⏹CS2+2Na2CO3+H2O=Na2CO2S+2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2)再生反应
⏹NaHS+1/2O2=NaOH+S↓2Na2S+2H2O+O2=4NaOH+2S↓
(4RSNa+2H2O+O2=2RSSR+4NaOH
⏹2Na2CO2S+O2=2Na2CO3+2S↓
⏹Na2COS2+O2=Na2CO3+2S↓
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半焦厂的荒煤气首先除油、降温,然后进入脱硫塔的下部与塔顶喷淋下来的脱硫液(贫液)逆流接触洗涤,使煤气中H2S含量降为约≤0.15g/Nm3, 洗涤后的煤气经捕雾段除去雾滴后全部送至气柜,经加压后分别送至电厂、金属镁厂和电石厂;煤气中的冷凝液由水封槽集中收集后送至半焦厂处理。

由于脱硫液中以碳酸钠为碱源,脱硫碱源定期补充。

从脱硫塔中吸收了H2S和HCN的脱硫液分别经脱硫塔液封槽至溶液循环槽,补充催化剂贮槽均匀加入的催化剂溶液后, 脱硫液用溶液循环泵抽送至溶液换热器与蒸汽换热,使溶液温度保持在~42℃左右进入再生塔,与空压站送来的压缩空气氧化再生,然后脱硫贫液从再生塔进入脱硫塔顶部喷洒煤气脱硫,如此循环使用。

再生塔内产生的硫泡沫则由再生塔顶部扩大部分自流入硫泡沫槽,再由硫泡沫泵送入熔硫釜,熔硫釜底部单体硫至放硫盘装袋外售。

熔硫釜上部排出的清液自流入低位槽,经低位槽液下泵加压送回溶液循环槽或事故槽。

整个工艺流程出口压力大于3KPa。

脱硫后煤气中含硫(以二氧化硫计)小于0.15g/Nm3。

陕西昊田集团弘源发电煤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