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内乡圆潭村设计书

合集下载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一、综合说明1、概述1.1 工程概况伦潭水库位于鄱阳湖水系信江上游玉山水分支金沙溪流域的棠梨山,属江西省玉山县。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324km2,主河道长度66.5km,水库总库容1.87×108m3,坝高50米,灌溉面积为13.92万亩。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二等工程。

本工程在1956年开始查勘和规划设计。

1958年经上级部门批准,于7月1日动工兴建。

1960年主体建筑物基本竣工。

该工程建成二十多年来,灌溉农田已达13.92万亩,发电2.66亿度,对玉山县工农业生产发展及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玉山县原有水利水电设施已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用电、用水需要。

为此,在七十年代初,玉山县人民就提出了加固扩建伦潭水库的要求。

1971年,上饶地区水电局以(71)饶水革字087号文件批准了伦潭水库扩建工程设计。

该扩建加固设计正常蓄水位96米。

1972年进行加固扩建工程施工,由于在放空库水过程中库水位骤降造成主坝两处内坡大滑坡。

水电部和省水利厅等单位对大坝按扩建要求(正常蓄水位由原来86.0提高到96.0米)进行加固,具体措施是:上游加厚并延长铺盖;新铺盖末端增加一道粘土截水槽;提高坝顶高程,放缓上游坝坡等。

经1973年加固至今,在对库水位进行限制(汛前正常蓄水位86.0米,汛后88.0米)情况下,经观测,本工程进行情况是正常的,1973年、1979年,玉山县曾两次编制本程加固扩建初步设计,在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和上饶地区水电设计队1983年编制并上报省计委、国家计委的《江西省信江流域规划报告》中,也推荐伦潭水库加固扩建为近期工程。

为了实现玉山县工农业总产值在本世纪末“鄱两番”的目标,基于工农业生产对水、电的急需以及玉山县水力资源状况,玉山县政府再次提出伦潭水库加固扩建的迫切要求。

本设计对伦潭水库二十多年来大坝原体观测资料进行了详细论证,认为伦潭水库工程加固扩建经济上是合理的,工程安全经进一步加固处理后是能够满足有关规范要求的。

安溪县旅游介绍

安溪县旅游介绍

安溪县旅游介绍安溪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农业部授予“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乌龙茶产量位居福建省首位,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二分之一,有茶园面积65万亩,年产值70亿元,茶业是安溪县的民生产业。

市场地处闽南金三角距厦门80公里,泉州50公里,地处山光水色,环境优雅。

从泉州市区内乘坐“泉州—安溪”的班车,票价大约18元/人安溪县城内乘坐3路公交车到凤山茶叶大观园下车即可,也可乘坐摩的前往,费用约3-5元安溪一日游精品线路A休闲渡假线:A1大龙湖旅游区安溪县城,诸峰玉峙,一水环回,有“龙凤名区”的美誉:县城北面,凤山张开两边的峰翼,若青凤翥然而起,诸峰绵亘佐随,左环右接,如抱如怀。

湖头溪与龙潭溪,在县城之西两水合一,水面自然展阔,激流扬波,覆滩为湖,逶逶迤迤,呈“S”形自西而东,若白龙骧伏腾跃,这段水路,我们形象地称它为“大龙湖”A3官桥犀山风景旅游区(约23.7公里/38分钟)安溪县官桥镇益林村犀山旅游风景区是福建省十大旅游黄金线之一,总面积2800亩。

该区域海拔高,植被茂密,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奇特,有将军石、仰圣土楼、清代虎橱、“枝枝朝南”古松、蝙蝠洞、红军洞、野生茶树-“茶树王”、奇石等旅游胜境。

林区奇花异草荟萃、珍禽异兽云集。

犀山旅游风景区是以生态旅游为主,集运动休闲、度假、避暑、娱乐、科研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A4志闽生态旅游园(约32.4公里/46分钟)志闽生态旅游园旅游区目前已实现以下项目对外开放:矿泉溪漂流、野战、野外生存、穿越峡谷、攀岩、滑索、潜水、划船等运动项目,并有情人幽谷、烧烤、茶座、度假村等休闲设施。

B古迹旅游线:B1安溪文庙(距安溪客运站约1.5公里)安溪县文庙,位于安溪县城南,始建于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近千年来,屡毁屡修,现存格局为清康熙年间重建。

B2凤山风景旅游区(东岳寺、城隍庙)(约2.4公里/6分钟)东岳寺原名东岳行宫,位于安溪县治北郊风山山麓,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甘草店镇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背景综述一、概况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苑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

北靠韦营乡,南连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安定区。

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总面积121.48平方公里。

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

甘草店镇是历史上甘肃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甘、陕、川、青的“旱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丝路古镇。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戌住地。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县。

据专家考证:十六时国西秦乞伏国仁所筑勇士城及后来的子城都在甘草店。

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中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

当地居民为便于旅商住宿、饮食、应运而开设多处马车店、饭店。

因为该地适居西安通往兰州古道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经此投宿,故双关语为甘草店。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

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巉柳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中药甘草甘草店镇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

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

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378户17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6594人。

甘草店镇公路全膜双垄沟玉米甘草店镇立足当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08年在全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种植新技术,全镇共推广种植双垄沟全膜玉米5216亩,占任务的100.32%,农户从4月中旬开始点种玉米种子。

甘草店镇2008年早动手、早安排,与13个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农户。

双垄沟全膜种植在全镇13个村全面推广,建立了蔡家沟村连片种植点800余亩,果园村种植点500余亩和钱家坪种植点400余亩。

南园五星城项目设计说明0706

南园五星城项目设计说明0706

四川国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栋国际大酒店及国栋南园五星城设计说明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及各项规定。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1.2.1 业主提供的双流县规划管理局2006年3月18日签发的地形图及规划红线图。

1.2.2 双流县规划管理局2006年3月27日规划条件通知书。

1.2.3 四川国栋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设计任务书。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成都勘察研究总院2007年四月编制人工挖孔施工勘察报告。

1.2.5 工程设计合同编号[2006(16)号]。

1.2.6 双流县规划管理局对报批的设计方案组织专家评审,并依据专家评审意见对设计方案修改,于2007年5月8日通过施工图审查。

1.2.7 建筑限高:根据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003年10月29日蓉机场[2003]200文,建筑物最高高程控制在545.19米以内(成都高程系)。

.气象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1.3.1 气象条件::参照成都市气象资料最热月平均温度 25.4 ℃,极端最高温度 36.1 ℃,最冷月平均温度 5.8 ℃,极端最低温度 -3.6 ℃,夏季主导风向NNE ,夏季平均风速1.3 m/s,冬季主导风向 NNE ,冬季平均风速 1.5 m/s,年降雨量 900-1300 mm,日(小时)最大降雨量 43.5 mm,最大冻土深度 0 m1.3.2 工程地质条件: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成都勘察研究总院2007年四月编制人工挖孔施工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二类,场地上卓越周期为s,地貌属属于成都平原岷江Ⅰ级阶地,地基土分类卵石(稍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80 kpa,地下水位497.0米,变化幅度 1-2米,无侵蚀性。

本场地特征地地形平坦,场地稳定性良好。

抗震设防烈度 7 度。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四川国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工程,设计内容含国栋国际大酒店和国栋南园五星城两部分。

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双流县东升镇广都路与川藏公路交界的广场东南侧。

元许线改建工程设计指导书后加

元许线改建工程设计指导书后加

“元许线南洼至许亭段改建工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标准:公路二级标准标准进行设计。

全线设计时速为60公里/小时。

二、设计里程:起点位于赞皇县南洼村口,向西依次经过北水峪村、许亭乡,终点位于许亭乡元许线与平涉线交叉口,全长8.220公里。

三、设计内容:共两大项分三册,第一册路线设计、第二册桥涵、平交设计、第三册施工图预算设计。

四、路面横断面:设计路基宽度为8.5米,路面宽8.0米,双向横坡1.5%,两边各设0.25米的砼路缘石,具体见设计图。

五、排水:过村及野外部分路段排水采用浆砌边沟加盖板的形式,边沟底宽0.6米,深0.6米,盖板数量根据需要采用30%~50%的长度加盖盖板,边沟水通过渗透和蒸发或通过桥涵排出路基以外。

边沟具体桩号参见设计图表。

六、路面结构:此次改建将旧路面结构全部挖除,并对零填及挖方段路基处理80厘米后,重新修筑16厘米石灰土、16厘米的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骨架密实性结构)、乳化沥青透油层、5厘米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粘油层、3厘米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七、本路段的主要控制点:南洼村口,北水峪村、许亭乡和平涉线八、平面:平面线形设计基本按照旧路改建模式,进行单侧加宽控制来设计。

受地形限制和尽可能较少工程造价,满足业主关于造价控制的要求,部分平面线型不得已没有设置回旋线,平曲线长度也有不满足要求的情况。

路线超高按照最大超高为4%来控制,绕中心线旋转的方式。

九、纵断面:全线纵断面基本沿现有路的高程控制,并按照规范中纵坡的要求进行局部调整设计高程即可。

设计标高为路面中心线处的标高。

十、路基横断面设计:结合调查的沿河河岸挡墙防护和山体的岩体情况,仔细进行优化设计。

傍山侧路基外设置1米宽的落碎台保证一定的建筑侧向宽度。

靠山一侧的路堑边坡因考虑到山体土石方不太稳定,故坡度采用1:0.5,本段路地处山区,局部路段通过设置路堤墙与路肩墙及路堑墙保证路基稳定,设置护坡保护边坡的稳定,挡土墙具体要求和尺寸详见说明及涉及图表。

婺源昆潭项目规划分析报告婺源昆潭景区旅游项目分析和规划报告旅游地产规划定位

婺源昆潭项目规划分析报告婺源昆潭景区旅游项目分析和规划报告旅游地产规划定位

总平面图
功能布局图
规划方案—整体功能分区
一河,两古镇,多片区
规划方案—项目布局图
规划方案—游览线路规划
规划方案—拿地方式规划图
规划方案—整体功能分区
规划方案—整体功能分区:住宅区
平地住宅区:
该功能区位于项目东南角, 主要以山地和林地为主,占 地面积 亩,借助原有的山林 和植被资源,种植经济植物 和果木并由专人进行维护管 理。
规划方案—整体功能分区:曹村古镇区
酒吧街:古镇 内有特色风情 酒吧街,引进 中外东西各种 情调风格档次 的酒吧ktv等。 购物街:设有 风俗购物商品 街,出售当地 特产干货、印 染、书籍、瓷 器等产品。 餐饮街:建有 特色餐饮街, 引进中西方各 色餐饮。
规划方案—整体功能分区:冬季体育健身区
冬季体育健身区:
规划方案—整体功能分区:夏季体育健身区
规划方案—整体功能分区:夏季体育健身区
停机坪:
区域内设置直升机停机坪,建立空中交通通道。以满足接待VIP客人和景区的森林巡视等特殊需求。
规划方案—整体功能分区:农耕体验区
农耕体验区:
该功能区位于项目东南角,主要以林地和部分耕地为主,用以种植果蔬,可委托专人进行维护管理。
开发概述——昆潭地块的旅游资源
区内河流蜿蜒贯穿,两岸青山绵延,原乡风情保存良好,而且还没有进行 商业开发,便于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开发概述——昆潭地块的旅游资源
地块紧邻婺源县政府所在地紫阳镇,独享中心镇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 公共基础资源、交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
第三章 案—整体功能分区:禅境养生区
规划方案—整体功能分区:夏季体育健身区
夏季体育健身区:
该功能区仅临昆潭古镇区。借助其天然的河流、河滩河岸和山林地形及资源打造一个供游客在夏天 健身休闲和避暑的空间。

三清山禅境景观设计方案文本

三清山禅境景观设计方案文本
WL-0.10 WL-3.60
-3.50 -3.00
-3.50
-2.50
-3.55
WL-2.50 WL-1.50
-2.80
景点布局图
虎啸堂
பைடு நூலகம்
桃花溪
沉香庭
洗砚池
同坐轩
灵石院 古松院 云雾院 通幽径
分区细部设计
匠心别致— 把玩间,体味“别”之“致”。
——
于虎金深 无啸戈幽

声长铁简 前 处空马远 庭
视觉 听觉 触觉的完美结合
片 石

有 致

寸院

——

情内


明 月

松 间

照院
——


石内 上庭 流院
紫 气

清 霞

鹤院





桃 纷 夹 岸
数 百

步 、

——


杂滨
树水
、走
芬廊







——
通 木 时
、而
幽 径 密
有林
径 尽 、
而时 意而 无竹 穷海 人
、行 花廊 灌道 、 地 被 、 自 然 林
缀不同足为与态
。可时空一周的
或成能体边景
缺为需,环观
的 点
景 观
求 的
在 满
境 融
家 具


质内整木采用的为
之提
。敛个色用现灵景
元取
,景为黑代感观
素三
高观主白设和雕

安溪圆潭茶博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安溪圆潭茶博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目录第一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附表Ⅰ:文字部分1、前言1.1工程概况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1.3勘察工作依据1.4勘察目的和要求1.5勘察工作实施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周边环境条件及地形地貌特征2.2岩土层特征及分布2.3地基土分析和选定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3.1地下水类型及动态变化规律3.2地层渗透性及富水性3.3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3.4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4、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4.1场地地震效应分析评价4.2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4.3建筑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5、地下室基坑开挖支护方案分析5.1 基坑概况及周边环境条件5.2 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5.3地下室抗浮设计5.3基坑降排水5.4渗透变形及基底隆起回弹6、设计施工及其注意事项7、结论与建议Ⅱ:附表部分附表 1勘探点一览表…………………………………………………………………1张附表 2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2张附表 3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4张附表 4 重型动探试验成果表…………………………………………………………7张附表 5 超重型动力触探实验成果……………………………………………… 7张附表6饱和砂土液化判别……………………………………………………1张附表 7 水质分析报告………………………………………………………………3张附表 8 易溶盐分析报告………………………………………………………………1张附表 9土工试验成果总表………………………………………………………………6张附表 10 e--P压缩曲线……………………………………………………………张附表 11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表……………………………………………………1张第二部分、工程地质平面图、剖面图与钻孔柱状图No.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张No.2-0工程地质剖面图图例……………………………………………………………1张No.2-1~No.2-15工程地质剖面图……………………………………………………15张No.3-1~No.3-30钻孔柱状图…………………………………………………………30张附件:一、《安溪圆潭茶博园场地剪切波速测试及评定工作报告》安溪圆潭茶博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的安溪圆潭茶博园地块项目由恒禾置地(安溪)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设计单位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参内乡杉垵)作业设计书安溪县绿闽林业规划设计中心二0一七年二月项目名称: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参内乡杉垵)目规划设计说明项目设计单位:安溪县绿闽林业规划设计中心法人代表:王青天高级工程师审定:毛寿评高级工程师审核:王青天教授级高工项目负责人:陈水玉工程师项目组成员:王青天毛寿评陈水玉目录1.总论 (5)1.1项目概况 (5)1.2项目效益 (5)2.项目区概况 (6)2.1自然地理概况 (6)2.2社会状况 (6)2.3项目区植被概况 (6)3.设计总则 (6)3.1设计思想 (6)3.2设计目标 (7)3.3设计原则 (7)3.4设计依据 (7)4.树种选择与设计类型配置 (7)4.1项目规模与林地类型 (7)4.2树种选择结合苗木配置 (7)4.3种植配置方式与造林类型 (8)5.造林技术措施 (8)5.1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 (8)5.2抚育管理 (10)5.3病虫害防治 (10)6.投资概算 (10)6.1概算范围 (10)6.2概算依据及指标确定 (11)6.3概算结果 (11)7.保障措施..................................................................... .12 7.1组织保障 (12)7.2科技保障 (12)7.3资金保障 (12)7.4工程管理保障 (12)附表1: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指标表附表2: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各树种单位工程量表附表3: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施工和苗木投资单价表附表4:)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投资概算统计一览表附表5: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用工成本概算表附表6: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造价概算表附表7: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项目设计一览表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作业设计图附图3:种植设计图(1)1.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参内乡杉垵)1.1.2建设单位:安溪县参内乡人民政府1.1.3设计单位:安溪县绿闽林业规划设计中心1.1.4技术负责:安溪县林业局1.1.5项目建设地点:安溪县参内乡杉垵1.1.6建设规划与主要建设内容: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按照《中心城区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实施方案》,对项目规划实施范围内的疏林地地块进行设计,在保留现有林木的基础上,选择补植桢楠、南方红豆杉等树种,规划面积100亩。

1.1.7抚育期限:造林幼林抚育三年,2017年项目实施补植造林,在当年9~10月实施全面劈草抚育和施肥;第二年、第三年9~10月开展全面劈草抚育和施肥各1次。

1.1.8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投资概算:经概算,项目总投资26.3171万元,平均0.2632万元/亩。

按费用性质分:施工和抚育费用 22.3680万元(其中苗木费13.5200万元,材料费1.248万元,人工费4.8万元,抚育费4万元),占8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9491万元,占18%。

资金来源:省级补助资金20万元,不足部分由建设单位配套。

1.2项目效益在规划造林植物配置中,利用乡土阔叶树种营造生态景观林。

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文明,以绿化促财富,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周边环境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建立比较完整的植被景观系统,发挥景区的森林生态功能,提升生态效益。

通过精心设计,选择多树种配置造林,形成多样性多层次林冠,创造森林生态景观,达到“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森林景观,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生态效益,为森林旅游奠定基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专型升级,提高林农经济收入,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2.项目区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安溪县参内乡位于安溪县城,北纬25°07′,东经118°20′。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9~22 ℃,降雨量1600 mm,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20~22 ℃,极端低温-1℃,7月份平均气温28~29℃,极端高温37~ 39℃,全年≥10 ℃活动积温7000 ℃,无霜期320 d,一年四季分明,夏天不酷热,冬季少严寒,雨量充沛。

2.2社会状况安溪县参内乡,有11个村1个行政场,人口3.2万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市场繁荣。

参内乡政府距安溪县城1km,交通方便。

2.3项目区植被概况规划地海拔360~382 m,坡向全,坡位下,坡度20°,土壤为酸性黄红壤,土层腐殖质层中,土壤肥力一般,pH值4.7~5.8,植被芒萁骨(Dicranopteris dichotom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桃金娘(Moaning Myrtle)等,高度60~100 cm,属Ⅳ类立地,适宜规划种植风景林桢楠、南方红豆杉等树种,面积100亩。

3.设计原则3.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遵循“造林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乡土化、色彩季相化”要求,采用阔叶、珍贵、观叶或观花树种进行合理配置,营造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林。

3.2设计目标以建设美丽乡村和现代山水茶乡为目的,营造自然和谐的森林景观效果和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全力打造季相变化丰富、色彩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成为安溪县茶乡生态旅游的靓丽的风景线。

3.3设计原则3.3.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造林立地条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科学造林。

3.3.2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针对地类特点,对林地进行分类规划,形成富有韵味、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

3.3.3绿化美化彩化相结合的原则重点选择阔叶、珍贵、观叶及观花乡土苗木,形成树种多样化、结构层次化、色彩季相化的森林生态景观。

3.4设计依据●《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5141-99;●《福建省“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35/T517-2004);●《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17年造林绿化工作通知》(安政办 [2017]12号);●《安溪县2017年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实施方案》;●其他与规划有关的资料。

4.树种选择与设计类型配置4.1项目规模与林地类型项目实施面积100亩,林地类型为疏林地。

4.2树种选择结合苗木配置4.2.1树种选择按照森林生态景观建设要求,以“适地适树”为原则,根据规划地森林景点的气候、土壤及立地条件,选择植桢楠、南方红豆杉等树种具有观花、观叶、观果、观形效果的乡土阔叶珍贵速生树种造林(具体见表4-1)。

(1)有明显主干的景观大乔木树种,采用胸径≥3cm、树高≥200cm、冠幅≥50cm,且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带容器大苗。

(2)无明显的主干的景观小乔木树种,采用地径≥3cm、树高≥200cm、冠幅≥50cm,且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带容器大苗。

4.3种植配制方式与造林类型4.3.1种植配置方式对区域范围内需改造提升的绿化斑块,采用簇状补植造林方式(道路两侧根据设计树种间隔列植)。

4.3.2造林地块立地条件各造林地块按立地条件类型可划分为疏林地(具体见附表4-2)。

附表4-2 造林地类现状分析表4.3.3造林类型设计根据布局要求,设计如下一个造林类型:类型疏林地:种植桢楠、南方红豆杉等树种。

5.造林技术措施5.1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5.1.1整地5.1.1.1林地清理疏林地补植穴状(块状)清杂方式进行林地清理。

5.1.1.2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方式,采取挖明穴回表土,先把穴面表土挖在一边,再把穴中的土壤挖在另一边,然后把表土挖回穴内打碎,捡去石头等杂物,每穴施基肥有机菌肥1.5kg与穴中土壤搅拌均匀,再将另一边的土壤打碎,挖回穴内覆盖上面,壅成面包型。

株行距 4.6m×4.5m,每亩32株。

5.1.2造林5.1.2.1苗木苗木应选择干形饱满、枝叶繁茂、分枝均匀、冠形完整,株型端正,枝叶色泽常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土球包装完整,无破裂或松散,无机械损伤,无灼伤和药害等基本质量要求,带土球直径≥30cm、胸径与地径符合设计要求,苗木规格:胸(地)径≥3cm、苗高≥200cm、冠幅≥50cm。

苗木的出圃、调运、使用过程中需持有“两证一签”,即“苗木检验证”、“苗木检疫证”和“苗木产地标签”。

外市或外省引进的苗木要求必须经过安溪县植物检疫主管部门检验,签发检疫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5.1.2.2造林密度每亩平均补植32株,对疏林地套种视实际情况而定。

5.1.2.3栽植与补植5.1.2.3.1栽植栽植必须在各树种萌动前的立春前后为宜,最迟三月底前完成,选择阴天或雨天以后,土壤湿润时栽植。

外调苗木运输时,应注意保持苗木根系的湿润,减少苗木损伤。

苗木要随调、随运、随造,苗木装卸时应轻抬轻放,以免造成土球松散,造成根系损伤。

容器苗木种植时,应撕破塑料袋,使苗木根系直接接触穴中的土壤,及时吸收土壤养分,提高苗木成活率。

栽植时,苗木要扶正,居穴中央,株距对齐,视线均匀,然后分层填土,对穴中两边土壤压紧、踩实,最后将穴面土壤壅成面包型,这样穴面可预防长期季节干旱苗木枯干,或长期下雨穴面积水,造成苗木根系腐烂。

5.1.2.3.2补植补植在种植后的当年秋季小阳春时进行,凡死亡的植株应及时补植,保证林木成活率和生长株数均匀。

5.2抚育管理5.2.1抚育造林后连续抚育2a。

种植当年进行抚育1次,在9~10月抚育一次,块状垦抚除草穴面1.2m2,一般深度10cm左右,然后把除掉的杂草放在树旁边,这样可保持林地穴面具有水分,促进林木生长。

垦抚后要进行施肥,每株施复合肥各施0.1kg/穴;第2~3a,各垦抚除草一次,在9~10月期间进行,垦抚方式与第一年相同,垦抚除草后,并施复合肥0.1kg/穴。

5.2.2引水灌溉遇到气候干旱未雨时节,必须及时进行浇水灌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