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四.总结
总之, 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烦躁可由多 种原因引起, 应仔细观察、找出原因, 对症 处理, 才能减少全麻术后并发症, 此期患者 病情不稳定, 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面对烦躁患者,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 耐心, 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 床经验, 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以保 证患者平稳地渡过苏醒期。
二、原因分析
• 常见原因 1.切口疼痛 是引起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 尤其是开 胸手术患者, 患者表现为要坐起来, 大喊大叫, 身体 不停扭动, 手伸向疼痛部位, 拒绝挤压引流管等。 2.尿管刺激 大部分发生于男性患者, 患者术前无尿 管,实施麻醉后在患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安置了尿管, 患者麻醉后恢复期间, 意识尚未完全清醒, 不能用 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对尿管刺激无耐受性, 出现不适感, 表现为烦躁,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要下 床小便或大声喊憋尿。检查尿管通畅无误。排除 其他原因所至。
三.护理
• 有效镇痛、镇静 全麻期间患者对各种刺激的反射消失, 停药 后最先恢复的是对疼痛的刺激, 所以疼痛是 引起患者烦躁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应用 镇痛、镇静药物, 可取得良好效果。如给予 舒芬太尼、芬太尼、曲马多、尼松等药物, 给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及生命体征的 变化情况。
三.护理
• 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1.减少吸痰刺激 吸痰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大, 很容易引发患者 烦躁, 如无必要尽量减少吸痰次数,每次吸痰时间<15秒。 2.减少尿管刺激, 尿管刺激也可引发患者烦躁, 应保持尿管通 畅, 及时向患者解释插尿管所带来的各种不适及其必要性 3.减少体位刺激, 体位不适也可导致患者烦躁, 应耐心向患者 解释该体位对术后康复的意义, 以取得患者配合 4.减少操作刺激, 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护 理操作技术, 面对烦躁患者, 应耐心地给予解释, 尽量满足 患者的要求, 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全麻苏醒期躁动处理护理课件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后,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 意识状态和疼痛情况。
疼痛管理
对于出现疼痛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 如使用镇痛药物或镇痛泵等。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缓解其焦虑、紧张 情绪,提高康复质量。
药物治疗
镇静药
用于缓解患者躁动症状,常用药物有咪达唑仑、丙泊酚等。
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
02
全麻苏醒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可能会出现波动,如心率、血压、
呼吸等,需要定时监测并记录。
观察患者行为
03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躁动、挣扎、哭闹等行为,以及是否出
现疼痛、不适等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记录与报告
详细记录患者情况
对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行为表现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发生机制
01
02
03
神经递质
全麻药物会影响神经递质 的合成、释放和代谢,导 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引 发躁动。
疼痛刺激
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刺激也 是导致躁动的原因之一, 术后疼痛会加重患者的焦 虑和烦躁情绪。
心理因素
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 躁动的发生,如术前焦虑、 恐惧等情绪可能导致术期躁动的易发人群,可能 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和心理 特点有关。
手术类型
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 出血量较多的手术,术后 躁动的发生率较高。
麻醉药物
不同麻醉药物的种类和剂 量对术后躁动的影响不同,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也 会影响躁动的发生。
对患者的危害
伤口裂开
全麻苏醒期躁动可能导致手术伤 口裂开,引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心理干 预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标签:全麻苏醒期;烦躁;原因;护理全麻术后患者在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
通过观察1200例全麻术后患者,其中187例出现烦躁,部分患者能准确应答问话,但不能很好的配合,大部分患者对当时的情况无记忆。
引起烦躁的原因有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导管刺激、麻醉药副作用、缺氧等。
临床护理中必须严密观察和综合分析,确定其烦躁的原因后再处理,如果判断失误或盲目应用镇静剂,会掩盖症状,延误治疗,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09年8月观察全麻手术患者1200例,有187例出现烦躁。
其中男859例,女341例,年龄15-65岁,体重45-95kg;普外泌尿外科768例中86例、神经胸外科238例中36例、五官科38例中15例、骨科120例中44例、妇产科35例中6例。
2 原因分析及处理2.1 切口疼痛切口疼痛是引起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
在187例患者中,98例是由于疼痛引起的,尤其是切口较大的普外科手术、开胸手术后患者。
患者常表现为大喊大叫、身体不停地扭动、不愿卧睡要坐起来、手伸向疼痛部位、拒绝挤压引流管等。
分析麻醉中用药,发现术中镇痛药用量小或镇痛药的作用时间已过,再结合患者术后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后,给予止痛药多数效果良好。
2.2 尿管刺激在187例患者中,42例是由于尿管刺激引起的,大部分发生于男性患者。
患者术前无尿管,实施麻醉后在患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安置了尿管,麻醉后恢复期间,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患者感觉到尿道有异物存在、憋胀不适,因而出现烦躁。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大声喊叫尿憋要离床排尿,并随时想拔出尿管。
检查尿管通畅无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给予镇痛药效果良好。
2.3 气管导管刺激在187例患者中,30例是由于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
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要经口腔插入气管导管,在麻醉恢复期患者感觉到口腔内气管导管的存在而影响发音,患者就会做出对抗性反应。
表现为不停地扭动头部,用牙咬气管导管,甚至想强行将气管导管拔出。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全身麻醉术中,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进入苏醒期。
在苏醒期间,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躁动的表现,这种情况被称为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躁动指的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激动、暴躁或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的状态。
苏醒期躁动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麻醉药物的代谢: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代谢过程可能导致其在体内的浓度下降,从而引起苏醒期躁动。
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感觉到疼痛或不适,而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效果减弱。
2.生理反应:苏醒期躁动也可能是患者对手术刺激或麻醉过程中引起的生理反应的结果。
手术刺激可能会引发患者的生理紧张,甚至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3.环境因素:苏醒期躁动也可能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例如,手术结束后,患者可能感觉不适、失去方向感,并且周围的光线、声音或其他感觉刺激可能会导致焦虑或激动。
4.其他因素:苏醒期躁动还可能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疾病状态、术后药物的影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苏醒期躁动的处理,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的躁动不太严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手术室、恢复室等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降低噪音、减少刺激性光线或其他感觉刺激。
2.家属的参与:允许患者的家属陪伴患者,给予关心和支持,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感。
3.镇痛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以减轻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交流与指导: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指导,解释手术的过程和相关的恢复情况,以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
如果患者的躁动非常严重且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护理,可能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和丙泊酚等。
总之,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的一种并发症,可能有多种原因引起。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家属的参与和合适的药物治疗等。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对策护理课件

增加出血量
躁动可能导致手术部位出 血量增加,影响手术视野 和操作。
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工作负担增加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可能导致医 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需要额
外关注和处理相关并发症。
心理压力增大
面对躁动的病人,医护人员可能面 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工作效率 和情绪。
潜在的法律风险
对于因躁动引发的医疗纠纷,医护 人员可能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通过一些非药物治 疗的方法来缓解全麻病人苏醒期
躁动,如按摩、放松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放松身体 、缓解紧张和焦虑,从而减轻躁
动的症状。
物理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针对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另一种常见治疗措施,主要通过 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来帮助病人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躁动 。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手术室的环境、噪音、光线等都可能对病人的苏醒过程产生影响,引发躁动。此外,术后护理环境的好坏也可能影响病人的 情绪和行为。
02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危害
பைடு நூலகம்
对病人的危害
01
02
03
心理创伤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可能 导致病人出现恐惧、焦虑 等心理创伤,影响病人的 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或护士进行,医生或护士会根据病人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减少全 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 原因及对策护理课件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全 麻 苏醒 期患 者躁 动 的原 因分 析及 护 理
李 学勤
( 苏省 金 湖 县 人 民 医 院 , 苏 金 湖 2 1 0 ) 江 江 1 6 0
[ 键 词 ] 全 身麻 醉 ; 关 苏醒 期 ; 动 ; 理 躁 护
[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 4 36 [ 献标识码] B 文 [ 文章 编号 ] 10 8 4 (09 0 —0 0 一O 0 8 8 9 2 0 )7 86 1 3 2 密 切监 测 生 命 体 征 , 持 循 环 、 吸 系 统 的稳 定 全 麻 . 维 呼 苏醒 期 患 者 应 由专 人 看 护 , 切 观 察 血 压 、 搏 、 吸 、 跳 、 密 脉 呼 心 血氧 饱 和 度 、 意识 状 态 、 孔 的 变 化 , 时 清 除 呼 吸 道 内分 泌 瞳 及 物 , 免 误 吸 , 保 呼 吸 道 通 畅 , 时 判 断 有 无 缺 氧 、 血 压 等 避 确 及 低
较 多 , 能 主要 是 呼 吸 运 动牵 扯 伤 口引 起 剧 烈疼 痛 , 苏 醒 过 可 使
程 中 的患 者 难 以 忍 受 。 而 其 他 部 位 手 术 相 对 疼 痛 较 弱 , 动 躁
的 病例 明显 减 少 。
活动 部 位 。常 规 采 用 留置 针 , 靠 固定 , 止 滑 脱 , 免 因 患 可 防 避
・
86 ・ 0
现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志 Mo e o ra o tga dT a io a C ie n se d i 0 9Ma , 8 7 d r J un l f ne rt rd i l h s a dWet n Me i n 2 0 r 1 ( ) n I e tn n e r ce
收 集 我 院麻 醉 科 20 0 5年 6月 全麻 苏 醒 期 有 明 显 躁 动 患 者5 7例 , 4 男 3例 , l 女 4例 ; 龄 9 6岁 。颅 脑 外 科 手 术 5 年 ~5 例 , 外 科 手术 9例 , 部手 术 4 例 , 胸 腹 1 四肢 手术 2例 。
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原因,如何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原因,如何护理?全麻手术是目前临床上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在麻醉苏醒期许多患者容易出现躁动症状,其临床表现不一,是一种不良的术后应激反应。
麻醉苏醒期躁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影响手术成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了解其发病原因并积极预防护理,对患者安全以及手术成功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出现躁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临床中又该如何护理呢?本篇文章就带大家探索和分析该问题的相关情况。
一、什么是全麻手术麻醉复苏期躁动?全麻复苏期躁动,简称EA(emergence agitation),是全麻手术患者在术后复苏期期间特有的一种常见术后并发症反应。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麻醉复苏期躁动多发生于拔管后15分钟左右,目前在我国的发生率为22.5%左右,且以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学龄前儿童为主)居多。
迄今为止,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机制尚未明了,这也是我们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
全麻复苏期躁动的临床症状不一,主要为躁动、兴奋、定向障碍等,大体可分为六类,即:①心率增快,呼吸浅慢,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②患者对气管导管的刺激不耐受,有呛咳,企图拔除气管导管;③出现明显的焦虑和躁动,或兴奋、极度烦躁、挣扎;④多动、谵妄,有的患者试图坐起;⑤出现剧烈的不协调“拍击”样运动;⑥患儿常表现为激惹、持续哭闹、无法安慰等。
二、全麻手术麻醉复苏期出现躁动的原因?(一)麻醉原因手术前以及诱导维持期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可能会导致复苏期发生躁动。
例如,阿托品容易导致出现谵妄;东莨菪碱可导致术后发生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依托咪酯、咪达唑仑、氯胺酮、硫喷妥钠也可致复苏期出现躁动。
可挥发吸入类麻醉药物也是诱发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术后快速苏醒,拔管时机掌握不合适,导致气管导管刺激加重也是造成躁动的原因之一。
此外,术后止痛干预不完善,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等都容易引起躁动。
全麻苏醒期躁动处理

疼痛和不适:手术后 的疼痛和不适感
药物反应:对麻醉药 物的敏感性和反应
肢体抽搐
抽搐程度不一, 可能轻微,也可
能剧烈
抽搐可能伴随其 他症状,如呼吸
急促、出汗等
患者在苏醒期出 现肢体不自主抽
搐
抽搐可能持续一 段时间,也可能
短暂出现
呼吸急促
01
呼吸频率加快
02
呼吸深度增加
03
呼吸不规则
04
呼吸困难
05
05
提高手术团队的协作能力,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06
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感染 和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心理素质
术前心理辅导:向患者解释手术过 程,减轻焦虑和恐惧
营造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安静、 整洁,减少刺激
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 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心理支持
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及时发现和处理躁动情况
麻醉药物的副作用:部分麻醉药 物可能引起苏醒期躁动
手术刺激
F 手术过程中对环境的刺激
E
手术过程中对生理的刺激
D
手术过程中对心理的刺激
C
手术过程中对神经的刺激
B
手术过程中对组织的刺激
A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
患者心理因素
01
02
03
04
焦虑和紧张:对手术 的恐惧和担忧
缺乏安全感:对陌生 环境的不适应
使用冷敷或热敷,缓 解不适感
06
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 缓解躁动
心理干预
保持镇静:保持冷静,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A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 慰,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C
B
沟通引导: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其需求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及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1例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烦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4l例全麻苏醒期出现烦躁的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结论:通过对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合理处理和护理,减少了意外伤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标签:全麻;苏醒期;烦躁;护理
全麻术后患者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大部分对当时的情况无记忆。
引起烦躁的原因有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导管刺激、麻醉药物的副作用等。
必须通过严密观察与综合分析,确定其烦躁原因后再处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入住我科监护的全麻术后患者395例,在全麻清醒期出现烦躁的41例.其中男36例,女5例,年龄25~57岁,平均41岁。
1.2临床表现
本组41例,在苏醒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表现为要坐起来、大喊大叫、身体不停扭动等。
大声喊憋尿,要下床小便17例,有6例不停地扭动头部,用牙咬气管导管。
经合理处理后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2烦躁原因分析
2.1切口疼痛
是引起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开胸手术患者,患者表现为要坐起来.大喊大叫,身体不停扭动,手伸向疼痛部位,拒绝挤压引流管等。
2.2尿管刺激
大部分发生于男性患者,患者术前无尿管,实施麻醉后在患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安置了尿管,患者麻醉后恢复期间,意识尚未完全清醒,不能用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对尿管刺激无耐受性,出现不适感,表现为烦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要下床小便或大声喊憋尿。
检查尿管通畅无误。
排除其他原因所至。
2.3气管导管刺激
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只清楚给予全身麻醉,并不知道还需经口腔插入
气管导管,在麻醉恢复期患者一旦感觉导管的存在,而不能发音时,必然要做出对抗性反应.表现为不停地扭动头部,用牙咬气管导管,甚至欲强行将气管导管拔出。
2.4麻醉药物残余作用
部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致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觉醒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部复原,致使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而疼痛感受已恢复,患者不能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为烦躁不配合。
3护理方法
3.1安置适当体位,确保患者安全
设专人守护,安置约束带,防止患者因躁动引起自身伤害、坠床、注射针脱出、引流管和(或)气管导管拔出等意外,还要避免约束带过紧对患者造成损伤,及时观察患者四肢血运、皮肤温度等。
3.2及时应用镇痛药物
确定患者烦躁为疼痛引起,应立即给予止痛剂,可静脉注射度冷丁25mg,或肌肉注射度冷丁50mg,效果好。
给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及其他生命体征。
本组病例中有17例因切口疼痛引起烦躁,静脉注射度冷丁后均能安静入睡,醒后意识完全清醒,未再出现烦躁。
3.3适时护理,减少刺激
应在严密观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如吸痰,应先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痰鸣音重或呼吸音低,呼吸道分泌物多者。
应马上吸痰,即使患者烦躁也必须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但如患者双肺呼吸音清晰,又不急于拔管,就不必反复吸痰,以免刺激引起烦躁。
3.4密切观察病情,综合分析躁动原因,作出相应处理
通过认真观察确定躁动是由气管插管引起,对全身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呼吸恢复满意且呼吸道无分泌物,可缓慢静脉注射适量异丙酚,然后拔除气管导管并扣入面罩辅助呼吸,若确定由尿管刺激引起,要立即拔除尿管,如有必要,可等患者完全清醒后再行导尿术,若由麻醉药物残余作用引起,可遵医嘱使用适量拮抗药物。
总之,全麻苏醒期患者病情变化快,对烦躁患者要找出原因,正确用药,才能减少全麻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