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繁育放养技术

合集下载

河南柞蚕丝茧育放养程序及技术

河南柞蚕丝茧育放养程序及技术

不同 , 自然分成一化性柞蚕生产 区和二化性柞蚕生 产区。河南为一化性柞蚕生产区 , 一般只放养春柞 蚕。整个柞蚕生产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 , 单 就春柞蚕放养来说 , 也包括许多技术环节。现将河 南柞蚕丝茧育放养技术 以柞蚕生长发育为主线进 行编排 , 以期更 简明地 了解 和掌握春柞 蚕生产 技
2 . 3 敌病 虫 害 防治
柞蚕放养 技术 中重 要措施之一 是 “ 除三害” 。 必须彻底消灭虫害、 病害和鸟、 兽害 , 才能保证蚕不
受损 失 , 达 到 丰产 稳 产 。选 择 适 宜 的蚕 场 , 放 养 中 要清 理 、 消毒 , 及 时捡 拾 病蚕 、 死蚕 和剪 下被 污染 的
2 放养技 术要点
2 . 1 网引法
场分为前 -/ k 场( 或俗称膘场 ) 和后二八场。前二
八 场 食 叶5—6 天后 人后 Z. / k 场。 2 . 4 . 2 剪移 时期
网引法 撒蚁 时 要做 到稳 、 准、 匀, 及 时撤 引枝 。
2 . 2 饲 料调 节
2 . 4 . 2 . 1 眠前剪
2. 7 选蚕
2 . 4 . 2 . 4 剪移方法 剪移工作可分为剪枝 、 握
蚕、 装筐、 撒蚕 、 撤剪枝 等 。剪枝 : 剪 下 的带 蚕小 枝 , 称“ 敖枝” 或“ 敖把 ” 。剪 时 , 左 手 抓 住 蚕 附 着 的枝 条, 右手 持 剪并 把 枝 条 剪下 。剪 刀 要 快 , 剪枝 断 面 要 平 滑 。移 蚕 时应 爱 护柞 树 , 避 免 剪 主枝 , 只剪 带 蚕枝 。剪枝 长度 一般在 1 5 2 0 e m, 不带分 枝 。
勤” , 见 鸟就 驱 , 见虫 就抓 , 见病 就 烧 。“ 三勤 ” 除“ 三

柞蚕生态放养获丰收

柞蚕生态放养获丰收

柞蚕生态放养获丰收柞蚕生态放养是一种新型的蚕桑养殖技术,是在采用一系列科学方法,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实施自然化放养来满足柞蚕生长需要,从而获得更高产量和更高质量的柞蚕。

目前,柞蚕生态放养已经成为了近几年来极为热门的一种蚕桑养殖技术。

下面,我们将从柞蚕生态放养的定义、特点、应用及其优缺点等方面来进一步解析这种新型的养殖技术。

一、柞蚕生态放养的定义柞蚕生态放养是指不采用任何人工饲料和药品,而是通过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如土壤、气象、生物等营养要素,进行柞蚕的生长、繁殖和产茧等一系列养殖活动。

这种养殖模式旨在模拟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持原始的生态环境,将蚕的生活方式还原到自然状态,使其有机、健康地生长。

柞蚕生态放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养殖方式,不仅能提高柞蚕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而且还能保证柞蚕的品质和安全。

二、柞蚕生态放养的特点1.绿色环保采用柞蚕生态放养的养殖方式可以保证养殖的产品绿色、健康、无公害。

由于不使用化肥、农药、化学药品等有害物质,可以避免因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智能化操作柞蚕生态放养需要进行一系列管理,如观察、调控、喂食等工作。

通过科学技术的运用,智能化操作可以帮助养殖者轻松管理。

3.自然味道柞蚕生态放养,是在无人工饲料的情况下进行放养,因此柞蚕自然味道浓郁,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三、柞蚕生态放养的优缺点柞蚕生态放养的优点1.节约成本柞蚕生态放养采用绿色环保、无公害的方式进行,不需要投入过多人工饲料、化肥、药品等成本,因此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

2.提高品质柞蚕生态放养的柞蚕生长环境更加符合柞蚕生长要求,更为自然,柞蚕品质相对较高。

3.环保意识采用柞蚕生态放养养殖方案,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环保法意识,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柞蚕生态放养的缺点1.养殖难度大柞蚕生态放养需要养殖小组具备丰富的养殖经验,对柞蚕的生长习性和环境控制非常熟练,掌握困难,难以推广普及。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柞蚕作为我国的传统蚕种,具有养殖周期短、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因此在我国蚕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柞蚕的养殖仍面临种苗、饲料、疫病等多种问题,导致柞蚕养殖效益低下。

本文将从种苗、饲料、疫病防治等方面,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

一、种苗管理柞蚕的种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此种苗管理非常重要。

一是要选用质量好、营养丰富的种蛹;二是要注意选种季节,避开雨季或寒冬;三是要做好蛹种的贮存,要求干燥、通风和冷藏,避免过早孵化。

对于经过质检合格的种蛹,在繁殖前应经过人工饲养,以增加种储量和保证种质量。

二、饲料管理柞蚕的饲料主要以桑叶为主,但是桑叶的营养价值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柞蚕的生长发育和产蛹,因此饲料管理尤为重要。

一是要选用新鲜嫩绿的桑叶,应注意时令换季时的转换;二是要进行适当的烘干处理,烤干后能增加桑叶的营养价值,还可以避免储藏中的霉变、发酵等不良现象;三是要充分掌握饲料的投喂原则,按照柞蚕不同发育阶段和孔径的不同选择不同大小的桑叶,同时还要注意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

三、疫病防治柞蚕的疾病主要分为内外寄生虫、细菌性病、病毒性病或寄生菌病、真菌性病等几类。

疫病防治做好了,才能够提高柞蚕的生长速度和产蛹量,从而实现稳产高产的目标。

具体做法是:一是要强化卫生防疫,注意蚕舍的环境清洁和卫生消毒,铲除蚕室周围的草籽、落叶等病根抑制物;二是要及时预检发现病虫害的危险信号,及时排除柞蚕中的病蛹和病虫,进行外挑、内挑和药物治疗等;三是要注意疫病区域的划定,未经消毒的地区和拉丝实验室的桑苗、桑叶等都可能成为疫病的来源,应绝不使用。

综上所述,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涉及到种苗管理、饲料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

只有将这几个方面做好,才能提高柞蚕的生产效益,保证柞蚕养殖的稳定高产。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柞蚕(学名:Antheraea pernyi)是一种常见的野生丝绸蛾,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野蚕蛾之一。

由于其具有觅食适应性强、繁殖力强、丝线质量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丝绸生产。

柞蚕养殖技术的稳产高产对丝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的综合技术进行浅析。

柞蚕养殖的稳产高产综合技术主要包括蚕种选育、蚕室环境控制、饲料供给、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蚕种选育是柞蚕养殖的关键。

通过选择高产、适应性强的蚕种,可以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产量。

选用株型工整、符合种质要求、繁殖力强的种蚕是选育高产蚕种的基础。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人工授精、遗传改良等,对蚕种进行改良,进一步提高蚕种的产量和品质。

蚕室环境控制是柞蚕养殖的重要环节。

蚕室温湿度和光照条件对柞蚕的生长发育和产蛹成蝶有着重要影响。

在蚕室内设置温度控制设备,使蚕室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可以促进蚕的生长和发育。

控制蚕室内的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有利于蚕的蜕皮、吐丝和产蛹。

适当的光照条件也是保证蚕的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要合理利用自然光或人工照明,保证蚕室内的光照强度和时间。

饲料供给是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

柞蚕以桑叶为主要饲料,合理的饲料供给是保证蚕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蛹的关键。

根据柞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饲料种类和供给量。

在幼龄期,要注意桑叶的嫩叶部分供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而在后期,要逐渐增加桑叶的供给量,满足蚕的吞食需求。

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辅助饲料,如青矾水等,以增加蚕的食欲和提高食料效果。

病害防治是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柞蚕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养殖的稳定性和产量。

要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如加强蚕室的卫生管理、提高蚕的免疫力、注意蚕种的无病毒检疫等。

对于已经出现的病害,要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适时喷洒杀虫剂、采用生物防治等,以保证蚕的健康生长和产蛹的正常。

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的综合技术涉及到蚕种选育、蚕室环境控制、饲料供给、病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柞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是我国南方的丝绸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柞蚕养殖是一项传统的农业产业,但是由于养殖技术和方法的滞后,导致柞蚕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一直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为了提高柞蚕的产量和质量,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柞蚕养殖的稳产高产。

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主要包括种蚕选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饲料生产等多方面的内容。

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对柞蚕养殖的稳产高产综合技术进行浅析。

种蚕选育是柞蚕养殖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选育高产优质的种蚕,是实现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的基础。

在柞蚕养殖中,应该选择具有高产、抗病、耐贮性强的种蚕,这样才能够提高柞蚕的产量和质量。

在选育种蚕时,要注重对种蚕的遗传背景的分析,选育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种蚕,并严格把关,防止杂交种蚕的混入,从根本上保证种蚕的纯种性。

还需要对种蚕的育种力、抗病力等指标进行评估,选出优良的种蚕亲本,用以繁育高产优质的种蚕。

只有选育出符合要求的种蚕,才能为后续的养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饲养管理是柞蚕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实现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

在柞蚕的饲养管理中,应该注重对蚕室环境的维护和管理,保持蚕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指标的恒定和稳定。

对柞蚕的饲料和饲养方法也需要进行精心的管理和调控。

在柞蚕的饲养中,应该选择优质的桑叶,控制好饲料的喂养量和喂养时间,确保柞蚕能够充分摄取养分,保证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对柞蚕的生长发育状况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定期检查柞蚕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柞蚕的疾病问题,确保柞蚕的生长健康。

只有良好的饲养管理,才能够保证柞蚕的健康生长,从而实现柞蚕养殖的稳产高产。

疾病防治也是柞蚕养殖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柞蚕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对柞蚕的生长和养殖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在柞蚕的疾病防治中,要加强对蚕室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对蚕室进行清洁和消毒,清除蚕室内的病菌和害虫,减少柞蚕受到疾病侵害的机会。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

浅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综合技术柞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宠物,具有肉、丝、药用等多种用途,近年来已成为了众多养殖户的新增项目。

柞蚕养殖虽然容易入门,但是要实现稳产高产需要运用综合技术。

本文将从柞蚕品种选择、种蛹、育苗、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总结分析柞蚕养殖稳产高产的综合技术。

一、品种选择选择优质品种是柞蚕养殖的关键,我国柞蚕品种繁多,其中以黄僵蚕和白僵蚕为主。

黄僵蚕适应性强,抗病性能较高,但是丝质较短,且易受烟碱蓝粒菌的危害;白僵蚕丝质较长、细、柔软,同时其蚕荚较大,到得到市场上的认可,但其否则适应性相对较弱,对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不如黄僵蚕。

养殖户在购买柞蚕种蛹时应选择蚕荚饱满、表面光滑、无蚕瘤、蚕臂瘤和跳蚤卵等现象的种蛹。

同时,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饲料和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宜的柞蚕品种。

二、种蛹柞蚕种蛹是养殖的基础,种蛹的质量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种蛹的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优良的品种;二是要求种蛹表面光滑,无疣状突起和黑色印记;三是外观无霉点、无细菌感染等污渍;四是不含其他杂质;五是蚕荚完整,无破损或损伤;六是重量要求在2.7克以上,蚕荚大小要求基本相同。

在种蛹的管理中,要注意保存温度和湿度。

在保存温度方面,我们要控制在21 ~ 25℃左右,湿度要求65%~75%。

三、育苗柞蚕的育苗是育蛹成功的关键,根据不同品种的繁殖习性,育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育蛾初期,要设置相应的降温设施来保证室内温度不超过25℃,控制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加速幼蛹的生长,促进其变异,提高育种成功率。

同时,要注意检查育苗棚周围的环境,并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

四、饲养环境在柞蚕饲养环境中,要保证空气新鲜,空气湿度大,但是也不能过湿。

同时,要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和消毒,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在夏季高温时,可以采取洒水、喷雾、外放月疆帘等措施,降低温度、增加湿度,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

五、饲料管理柞蚕的饲料要求高,要求提供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高的优质饲料。

柞蚕生物特性及放养

柞蚕生物特性及放养

柞蚕生物特性及放养柞蚕别称野蚕、槲蚕。

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

主要分布在中国。

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

柞蚕一种吐丝昆虫,因喜食柞树叶得名。

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

经四次眠和蜕皮。

每蜕皮1次,递增1龄。

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天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

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

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

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

仅幼虫期取食,以蛹越冬。

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

以柞树叶为食料。

柞蚕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

柞蚕蛹可供食用,残渣可作鱼、畜、禽的饲料。

【柞蚕放养技术】柞蚕在自然条件下有一化性和二化性。

化性由遗传因素决定,但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改变。

中国柞蚕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化性分界带,从山东省泰安地区经河南省林县至甘肃省平凉地区一线以北,为二化性地区;从山东省费县经河南省嵩县至甘肃省天水地区一线以南,二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和秋蚕各1次,为一化性地区;两线的中间地带则一化性或二化性均相对稳定。

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常在人工管护下放到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

放养时间和方式因地区而异。

一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1次,一般在4月上旬进行,约55~60天营茧结束。

二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和秋蚕各1次,春茧一般5月初放养,6月下旬采茧;秋蚕多在8月初放养,中国柞蚕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化性分界带,10月初采茧。

近年在部分无霜期短的二化性蚕区,常用低温抑制种茧发育,使二化性柞蚕年仅放养1次,夜间交配。

称“二化一放”,时间控制在7~9月,可避免早霜、晚霜危害,并防止柞树树势衰退。

在一化性蚕区,也有采用人工长光照(17小时)照射春蚕(蛹),使蛹解除滞育,一年放养2次,称“一化二放”。

关于柞蚕的二化一放养殖技术探讨

关于柞蚕的二化一放养殖技术探讨

一、场地的管理与选择柞蚕的主要饲料是柞树,因此场地的选择应以柞树角度的地点为宜,更应侧重对柞林场地的管理,以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与优化。

其中,柞蚕养殖的场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合理分析,高温地区多以东、西向的坡地,或阴坡向的场地为主,而低温带的场地选择多以向阳坡为主。

为柞蚕提供优质的休憩生长环境。

其次,使用面积应精心处理,将每把剪子投种量控制在!"##$%###粒计算,若林地面积为&'(),其中稚蚕场地控制在*'(),大蚕场地控制在)'(),休闲场地控制在*+"'()。

稚蚕期的应用树龄为*$)年的生芽棵,壮蚕期的应用数龄为)$!的生树,窝茧期的应用树龄为!$%年的生树。

在养殖期间,要根据蚕的不同生长时期,对其给予不同的树龄。

同时,柞树的管理也应重点关注,如柞树的轮伐。

轮伐时要在数液停止之后进行,且时间最应在*)月到次年)月份进行。

同时,轮伐工作要科学开展,所留的枝条基部要不劈不裂,为潜伏的萌芽奠定基础。

幼虫期的饲养工作要注意清理,为幼虫提供干净的生存环境。

包括小草的管理,为场地留有充足的水源,并起到调节场地湿度与温度的作用,以保证幼虫期健康生长。

二、蚕的饲养环节在做好场地清理与了解场地管理的有关内容后,要进行放养的基本工作,以及稚蚕、成蚕等的饲养工作。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为蚕的生产提供环境,清理蚕场的杂草,为柞树提供生长空间。

并药杀害虫,一般分成两次,在出蚕前%#天,以及出蚕的前两天。

在前%#天的时候,将玉米煮,分钟,再利用*&#"原液泡玉米,并用塑料包裹上,在太阳下晒一天。

在洒玉米时,应袋塑胶手套,以免中毒。

而在出蚕前)天时的药杀害虫工作,要利用毒饵进行药杀。

稚蚕保苗。

出蚕后第二天,应将匀蚕与破卵工作结合起来,一般为上午匀蚕,下午破卵。

这样,破卵工作完成后,匀蚕工作也能够随之结束。

其中,匀蚕工作相对较为重要,要仔细的剪下小枝条上的小蚕,并均匀的撒在木墩柞树枝条上,彼此不会有打扰,又能够均匀的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柞蚕繁育放养技术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

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

同时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并及时采茧。

柞蚕的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脓病)、柞蚕微粒子病、空胴病、柞蚕寄蝇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

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

进行卵面和蚕室柞蚕生活史蚕具消毒,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

一、采种
中国柞蚕种繁育程序采用母种、原种和普通种三级制。

母种由省级蚕种场繁育,原种由市或县级蚕种场繁育,普通种则由繁种村、户繁育。

叶质硬化等情况时,种茧通常在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光线的保种室内平摊或串挂保存。

秋期用自然温度,冬期适温为2~-2℃。

越冬后蛹解除滞育,保持2~5℃至暖茧。

“二化一放”种茧置保种库内,从冬季至翌春保持0~5℃,夏至以后库温保持6~8℃。

保种适宜相对湿度为50-70%。

暖茧温度:二化性春用种初期宜逐日升高1℃左右,至18-21℃时保持恒温;秋用种宜控制在22-27℃之间。

一头雌蛾产卵约200~400粒,春蚕因雄蛾比雌蛾早出2-3日,宜将雌茧提前2-3日暖茧,或将雄茧作降温处理,可使出蛾期相近,称卵涡:胚胎发育至气管完成期,提高交配率。

卵面一度出现凹陷,雄蛾善飞,胚胎发育过程中,应及时捉蛾,雌雄分放,宽1.8~2.6毫米,晾干体表水分,长2.2~3.2毫米,展翅后放置一
处任其自行交配。

扁椭圆形,雄蛾数量一般应比雌蛾多10-15%。

交配适温春期为18-22℃,色灰白,秋期用自然温度。

已配对的蛾经半小时后提放另一处,以蛹越冬。

16小时后拆对,并剪除雌蛾翅3/4,逐一置于产卵袋内或产卵纸上产卵。

选蛾宜严,晾蛾时选雄蛾,拆对时选雌蛾。

春期产卵2日后,将卵移入2~8℃的保卵室内保护。

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常在人工管护下放到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

放养时间和方式因地区而异。

一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1次,一般在4月上旬进行,约55-60天营茧结束。

二化性蚕区一年放养春蚕和秋蚕各1次,春茧一般5月初放养,6月下旬采茧:秋蚕多在8月初放养,中国柞蚕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化性分界带,10月初采茧。

近年在部分无霜期短的二化性蚕区,常用低温抑制种茧发育,使二化性柞蚕年仅放养1次,夜间交配。

称“二化一放”,时间控制在7-9月,可避免早霜、晚霜危害,并防止柞树树势衰退。

在一化性蚕区,也有采用人工长光照(17小时)照射春蚕(蛹),使蛹解除滞育,一年放养2次,称“一化二放”。

二、放养的技术环节
①孵卵。

时间与柞叶萌发生长情况相适应,一般春蚕在放养前15日左右,蛹经感温后于茧内羽化成蛾,秋蚕在放养前8-11日进行。

孵卵温度,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

春蚕(包括一化性品种)适温为20~22℃;秋蚕适温为22~26℃。

宽1.8-2.2厘米,相对湿度,长3-4厘米,春蚕为70-75%;秋蚕为75~90%。

孵卵前或孵卵中
用药液进行卵面消毒。

孵卵后期卵鸣结束第4天,蚁蚕即破壳而出。

②放养。

常用柞蚕幼虫不喜摄食而喜群集的植物叶引集蚁蚕,然后均匀撒放在有新梢嫩叶的柞树上。

褐色,也可将种卵袋或剪成条状的种卵纸分散挂在柞树新梢基部,使蚁蚕孵化后自行爬上嫩叶摄食。

1-2龄幼虫也可将鲜嫩柞枝采回用土坑加温,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室内饲养。

然后吐丝结茧。

室内饲养面积小,管理方便,又可避免虫、鸟、兽、风、雨、干旱、低温等的侵害。

③匀蚕。

用腹足倒抓柞枝,即通过剪枝将分布过密的蚕调整到邻近无蚕或少蚕的柞树上,以利摄食和栖息。

一般从2龄开始进行。

④移蚕。

为使叶质、叶量适合不同龄期柞蚕生长发育的需要并维护柞树生长繁茂,到适当时期将蚕全部移至另一蚕场。

一般春蚕多移,可适应略干燥的环境条件,秋蚕少移;种蚕多移,生产丝茧的蚕少移。

在眠中、眠起、烈日、雨大、露重和风大时不宜移蚕。

⑤结茧。

5龄末期当出现少量熟蚕时,即可将蚕全部移至专门的茧场,任其自行结茧,刚毛挺直。

同时加强管理,各环节上有毛瘤,防止鸟、兽危害。

第1胸节两侧和1-8腹节两侧各着生气门1对。

⑥采茧。

着生4对腹足和1对尾足。

一般在蛹体壁硬化时进行,腹部由10个环节组成,早采易伤蛹体,晚采有损丝质。

采后即将柞叶剥去。

雨天、露重和高温时不采茧。

(作者单位:157100黑龙江省海林市蚕蜂业管理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