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原理
光刻厂原理

光刻厂原理光刻是一种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在光敏剂上形成所需图案,以进行微细电子器件的制造。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刻厂的原理及其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应用。
一、光刻厂的原理光刻厂主要利用光刻技术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精细加工。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掩膜制备:首先,需要制备一个掩膜,其中包含了所需图案的信息。
掩膜通常由光刻胶制成,通过将掩膜与光刻胶置于一起曝光,可以将图案的信息传递到光刻胶上。
2. 光刻胶涂覆:将光刻胶涂覆在待加工的半导体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的光刻胶薄膜。
涂覆过程需要控制涂覆速度和厚度,以确保光刻胶的质量。
3. 曝光:将掩膜与光刻胶一起置于光刻机中,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通过照射光源将图案信息转移到光刻胶上。
曝光过程需要控制光源的波长、强度和曝光时间等参数,以确保图案的精确传递。
4. 显影:经过曝光后,光刻胶中的暴露部分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可溶于显影液的物质。
通过将光刻胶浸泡在显影液中,暴露部分的光刻胶会被溶解,从而形成待加工区域。
5. 蚀刻:在显影完成后,可以使用蚀刻技术将暴露出的待加工区域进行物理或化学刻蚀。
蚀刻可以去除暴露部分的半导体材料,从而形成所需的图案。
6. 清洗:在蚀刻完成后,需要对光刻胶和显影液进行清洗,以确保表面干净无尘,准备进行下一步的工艺步骤。
二、光刻厂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应用光刻技术在半导体制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光电子器件等领域。
它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制造集成电路:光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集成电路的过程中。
通过精确的光刻步骤,可以在半导体材料上形成微小的电路图案,实现电子元件的互连和功能实现。
2. 制造平板显示器:光刻技术也被应用于平板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
通过光刻技术,可以在平板显示器的基板上形成微小的液晶单元,实现图像的显示和控制。
3. 制造光电子器件:光刻技术还被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如激光器、光纤等。
光刻的工作原理

光刻的工作原理光刻技术是一种用于制造集成电路的重要工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的作用将图案投射到硅片上,形成微小的电路结构。
本文将从光刻的原理、设备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光刻的原理光刻技术是利用光的干涉、衍射和透射等特性实现的。
首先,需要将待制作的电路图案转化为光学遮罩,通常使用光刻胶涂覆在硅片上,然后通过光刻机将光学遮罩上的图案投射到光刻胶上。
光刻胶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光刻胶图案。
接下来,通过将光刻胶暴露在特定的化学溶液中,去除未曝光的光刻胶,得到所需的光刻胶图案。
最后,通过将硅片进行化学腐蚀或沉积等工艺步骤,形成微小的电路结构。
二、光刻的设备光刻机是光刻技术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
光刻机主要由光源、光学系统、对准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光源是产生紫外光的装置,通常使用汞灯或氙灯等。
光学系统由透镜、反射镜和光刻胶图案的投射系统等组成,用于将光学遮罩上的图案投射到光刻胶上。
对准系统是用于确保光刻胶图案和硅片之间的对准精度,通常采用显微镜和自动对准算法等。
运动控制系统是用于控制硅片在光刻机中的移动和旋转等。
三、光刻的应用光刻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光刻技术是制造集成电路中最关键的工艺之一,可以实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电路结构。
其次,光刻技术还可以制作光学元件,如光纤、激光器等。
此外,光刻技术还被应用于平面显示器、传感器、光学存储器等领域。
四、光刻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光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改进。
首先,光刻机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可以实现更小尺寸的电路结构。
其次,光刻胶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可以实现更高的对比度和较低的残留污染。
此外,光刻技术还在朝着多层光刻、次波长光刻和非接触式光刻等方向发展。
光刻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的特性制造微小电路结构的重要工艺。
光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衍射和透射等特性实现的,通过光刻机将光学遮罩上的图案投射到光刻胶上,最终形成所需的电路结构。
光刻机的工作原理解析

光刻机的工作原理是要经过硅片表面清洗、烘干、旋涂光刻胶、干燥、对准曝光、去胶、清洗、转移等众多工序完成的。
经过一次光刻的芯片还可以继续涂胶、曝光。
越复杂的芯片,线路图的层数就越多,而且也需要更精密的曝光控制过程。
光刻机一般是用在激光上,下面以在玻璃上刻蚀图形为基础,介绍光刻机的工作原理:1、清洗玻璃并烘干,首先准备一块玻璃,玻璃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裁减,然后将玻璃清洗干净烘干,备用。
2、在玻璃上涂覆光刻胶,光刻胶有正性和负性之分。
3、干燥,采用固化干燥机让玻璃挥发液体成分,干燥的目的是为了玻璃进一步加工的需要。
4、曝光,曝光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激光直写、通过掩模板同时曝光等都可以。
5、去胶,去胶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放在刻蚀剂中,用正性胶的话,被光照到的地方就会被溶解,没有光照到的地方光刻胶保留下来,到这里就已经在光刻胶上刻蚀出了所需图形。
6、清洗,去胶结束后,对玻璃进行清洗。
7、转移,转移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采取离子束轰击,光刻胶和玻璃同时被轰击等等,光刻胶被轰击完后,暴露出来的玻璃也被轰击,就把光刻胶上的图形转移到玻璃上。
这样就完成了。
光刻加工的原理

光刻加工的原理光刻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制造工艺,用于制作微电子器件的图案。
它的原理是利用光敏材料对光的敏感性,通过光照、显影等步骤将期望的图案转移到硅片表面,进而形成电路结构。
光刻加工的步骤分为曝光、显影和清洗三个阶段。
首先,光刻胶涂覆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
然后,将硅片放在光刻机中,使用曝光光源照射光刻胶。
光源经过掩膜上的图案透过透镜聚焦到光刻胶表面,使得胶层在曝光区域发生化学反应。
曝光后,光刻胶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曝光区域的光刻胶能被显影液溶解,而未经曝光区域的光刻胶保持不变。
接下来是显影步骤。
将硅片浸入显影液中,显影液溶解未曝光区域的光刻胶,使得未曝光区域的光刻胶被去除,而曝光区域的光刻胶保留下来。
通过显影,光刻胶上的图案被转移到硅片表面。
最后是清洗步骤。
在显影后,需要对硅片进行清洗,去除残留的光刻胶和显影液。
清洗的目的是确保在后续工艺步骤中,硅片表面的图案能够得到保护和保持。
光刻加工的原理与光敏材料的特性密切相关。
光刻胶是光刻加工中重要的材料,它具有光敏性,即在光照下会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
常用的光刻胶有正胶和负胶两种。
正胶在曝光后,被光照的区域会发生化学反应,变得更容易溶解。
而负胶则是在曝光后,被光照的区域发生化学反应,变得更难溶解。
通过选择合适的光刻胶,可以实现不同的图案转移效果。
光刻加工的原理还涉及到光源的选择和曝光机的控制。
光源的选择要考虑光的波长、功率等参数,以及光刻胶的特性,以获得理想的曝光效果。
曝光机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它需要精确控制曝光的时间和强度,以确保图案的精细度和一致性。
总结一下,光刻加工是一种利用光敏材料对光的敏感性,通过光照、显影等步骤将期望的图案转移到硅片表面的制造工艺。
它的原理涉及到光刻胶的光敏性质,光源的选择和曝光机的控制。
光刻加工在微电子器件制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电子产品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简述光刻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光刻的原理和应用光刻的原理光刻是一种在制造集成电路和微型器件中广泛应用的工艺,其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衍射和透射等现象,将光线通过掩模或光刻胶等材料进行图形转移,将图案映射到底片或晶片上。
具体而言,光刻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掩模或光刻胶材料:光刻工艺中需要用到的掩模或光刻胶材料需要事先准备好。
掩模通常由玻璃或石英材料制成,上面刻有期望的图案。
光刻胶则是一种感光材料,光线照射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预定图案。
2.涂布光刻胶:将光刻胶均匀地涂布在待加工的底片或晶片上。
这一步需要保证光刻胶的厚度均匀,避免出现厚薄不均的情况。
3.暴光:将底片或晶片与掩模对准,并将光照射到光刻胶表面。
光线通过掩模上的孔洞或透明部分投射到光刻胶上,形成特定的图案。
4.显影:使用显影液将光刻胶暴露部分溶解掉,留下掩膜固定在底片或晶片上。
显影液的选择根据光刻胶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是使用有机溶剂。
5.清洗和处理:清洗掉未固化的光刻胶和显影液残留,对光刻图形进行清洗和处理,以确保图案的质量和精度。
光刻的应用光刻工艺在集成电路和微型器件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光刻的应用领域:1. 集成电路制造光刻是集成电路制造中最关键的工艺之一。
光刻工艺可以将电路图案转移到硅片上,形成集成电路的图案结构。
通过多次重复光刻工艺,可以在单个硅片上制造成千上万个电路器件,实现高度集成的芯片制造。
2. 光学器件制造光刻技术在光学器件制造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用于实现高精度的光学透镜、光纤和平面波导等器件。
通过光刻工艺,可以在光学材料上制造出具有精确形状和尺寸的图案,实现光线的准确控制和传输。
3. 液晶显示器制造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中,光刻工艺被用于制作液晶显示器的控制电路和图案结构。
通过光刻工艺,可以在基板上制作出非常细小的图案,实现液晶显示器的高分辨率和高亮度。
4. 生物芯片制造光刻工艺也在生物芯片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芯片是一种集成了微流控、光学检测等功能的微小芯片,用于生物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光刻的原理

光刻的原理光刻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照射光刻胶层,并通过显影和蚀刻等工艺步骤,将芯片上的图形转移到硅片上的工艺。
光刻技术在半导体制造、集成电路、光学元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微纳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原理主要涉及光的衍射、光的折射、光刻胶的光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在光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一块硅片作为基板,然后在硅片上涂覆一层光刻胶。
光刻胶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正胶和负胶。
正胶在紫外光照射后会变得容易溶解,而负胶则相反。
接着,通过掩膜板,将原始图形的信息传输到光刻胶上。
掩膜板上的图形是根据设计需求制作的,包括线宽、间距等尺寸参数。
当紫外光照射到光刻胶表面时,光的波长决定了最小可分辨的图形尺寸。
光波长越短,分辨率也就越高。
光照射到光刻胶上后,光会经过掩膜板的图形结构,产生衍射现象,最终在光刻胶表面形成图形。
而光的折射则决定了图形在光刻胶和硅片之间的投影位置,进而决定了最终图形的位置和形状。
光照射后,光刻胶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使得光刻胶在显影液中变得容易溶解。
通过显影,去除未经光照射的部分光刻胶,露出基板表面。
接着进行蚀刻,将露出的部分硅片进行蚀刻,形成所需的图形结构。
最后,清洗去除光刻胶残留,完成整个光刻工艺。
光刻技术的原理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十分复杂。
光刻胶的选择、光源的参数、掩膜板的制作等都会影响最终的光刻效果。
而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刻技术也在不断演进,越来越高的分辨率要求和更加复杂的图形结构,都对光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光刻技术作为微纳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其原理虽然复杂,但却是实现微纳米级图形的关键。
通过精密的光学系统、优质的光刻胶和精准的掩膜板制作,光刻技术能够实现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图形制作,为现代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刻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微纳加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光刻技术原理全解

光刻技术原理全解光刻技术是一种半导体微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关键工艺,用于将电子芯片设计布图中的图形精确地转移到硅片上。
在整个光刻过程中,主要包括掩膜制备、曝光、显影和清洗等步骤。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解释光刻技术的原理。
首先是掩膜制备。
掩膜是光刻过程中负责传递芯片图形的关键部件。
在掩膜制备过程中,需要将芯片设计布图反相(即将原始图形转换为透明背景,而将原始图形部分改为不透明),然后使用光刻胶覆盖在掩膜上。
这样,在后续的光刻过程中,光刻胶上的图形模式可以通过透过的方式转移到硅片上。
然后是曝光过程。
曝光是光刻技术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在曝光过程中,掩膜和硅片之间被放置一张玻璃板。
光源通过掩膜上设计好的图形部分照射到掩膜后的光刻胶上,胶层会对光线产生化学反应。
通常情况下,有两种主要的曝光方式:接触式曝光和非接触式曝光。
接触式曝光指的是光源直接接触掩模进行曝光,而非接触式曝光则是利用投射光学系统将掩模上的图形投射到硅片上进行曝光。
接下来是显影过程。
显影是将已曝光的光刻胶进行腐蚀或溶解,从而形成所需图形的过程。
通常采用酸性或碱性显影液进行显影。
曝光时,光刻胶上暴露的区域(被光照到的区域)会发生化学反应,使显影液可以更容易地将这些区域溶解掉,而未暴露区域则相对不变。
通过这种化学反应,设计的图形将被准确地转移到硅片上。
最后是清洗过程。
清洗是为了去除显影过程中残留在硅片表面上的光刻胶和显影剂。
清洗过程通常采用化学液体或溶剂进行,这些液体可以溶解光刻胶和显影剂,并保证硅片表面清洁。
清洗后,硅片上就得到了透明的图形,可以继续后续的工艺步骤。
总之,光刻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掩膜制备、曝光、显影和清洗等步骤,将芯片设计布图中的图形精确转移到硅片上。
这一技术使得芯片制造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光刻的原理与应用

光刻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光刻技术是一种在微电子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工艺,它能够将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图案转移到硅片等半导体材料上,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制造。
本文将介绍光刻的原理以及其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应用。
2. 光刻的原理光刻是利用光敏材料对紫外光进行曝光,并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图案转移的过程。
其主要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底层材料准备:在光刻过程开始之前,需要将硅片等底层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清洗和处理,以保证其表面的平整度和纯净度。
2.涂覆光刻胶:将光刻胶涂覆在底层材料上,形成一层均匀的光刻胶薄膜。
这一步骤能够提供后续光刻图案的基础。
3.光刻胶预烘烤:对涂覆在底层材料上的光刻胶进行预烘烤,以去除其中的挥发物,并提高其附着力和光学性能。
4.光刻胶曝光:通过掩膜对光刻胶进行曝光,将所需的图案转移到光刻胶上。
在曝光过程中,使用特定的曝光光源,通常为紫外光。
5.光刻胶显影:对光刻胶进行显影,即将未曝光和曝光后的部分区分开。
显影过程中使用显影液,其能够溶解未曝光的光刻胶,从而实现图案的转移。
6.光刻胶烘烤:将显影后的光刻胶进行烘烤,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这一步骤能够提高光刻胶的硬度并提供较好的保护。
7.图案转移:通过化学腐蚀或蚀刻等方法,将图案转移到底层材料上。
这一步骤需要使用特定的蚀刻液和设备来精确控制腐蚀的深度和位置。
3. 光刻的应用光刻技术在半导体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光刻的主要应用领域:•集成电路制造:光刻技术是集成电路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用于制造芯片上的导线、晶体管等微米级结构,以实现电路的功能。
•显示器件制造: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显示器件的制造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光刻技术,以实现图案的转移和精确位置的控制。
•传感器制造: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其制造过程中也需要运用光刻技术,以实现微米级图案的制作。
•太阳能电池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光刻技术被用于制造掺杂层、金属电极等微米级结构,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 刻 工 艺
一、目的:
按照平面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设计要求,在SiO 2或金属蒸发层上面刻蚀出与掩模板完全相对应的几何图形,以实现选择性扩散和金属膜布线的目的。
二、原理:
光刻是一种复印图象与化学腐蚀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它先采用照像复印的方法,将光刻掩模板上的图形精确地复制在涂有光致抗蚀剂的SiO 2层或金属蒸发层上,在适当波长光的照射下,光致抗证剂发生变化,从而提高了强度,不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中,未受光照射的部分光致抗蚀剂不发生变化,很容易被某些有机溶剂溶解。
然后利用光致抗蚀剂的保护作用,对SiO 2层或金属蒸发层进行选择性化学腐蚀,从而在SiO 2层或金属层上得到与光刻掩模板相对应的图形。
(一)光刻原理图
(一)光刻胶的特性:
1.性能,光致抗蚀剂是一种对光敏感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它受适当波长的光照射后就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量,使其发生交联、聚合或分解等光化学反应。
由原来的线状结构变成三维的网状结构,从而提高了抗蚀能力,不再溶于有机溶剂,也不再受一般腐蚀剂的腐蚀.
2.组成:以KPR 光刻胶为例:
感光剂--聚乙烯醇肉桂酸酯。
溶 剂--环己酮。
增感剂--5·硝基苊,
3.配制过程:
将一定重量的感光剂溶解于环己酮里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硝基苊,再继续揖拌均匀,静置于暗室中待用。
感光剂聚乙烯醇肉桂酸酯的感光波长为3800Å以内,加入5·硝基苊后感光波长范围发生了变化从2600—4700 Å。
(二)光刻设备及工具: 在SiO 2层上涂复光刻胶膜 将掩模板覆盖 在光刻胶膜上 在紫外灯下曝光
显影后经过腐蚀得到光刻窗口
1.曝光机--光刻专用设备。
2.操作箱甩胶盘--涂复光刻胶。
3.烘箱――烤硅片。
4.超级恒温水浴锅--腐蚀SiO2片恒温用。
5.检查显为镜――检查SiO2片质量。
6.镊子――夹持SiO2片。
7.定时钟――定时。
8.培养皿及铝盒――装Si片用。
9.温度计――测量温度。
图(二)受光照时感光树脂分子结构的变化
三、光刻步骤及操作原理
1.涂胶:利用旋转法在SiO2片和金属蒸发层上,涂上一层粘附性好、厚度适当、均匀的光刻胶。
将清洁的SiO2片或金属蒸发片整齐的排列在甩胶盘的边缘上,然后用滴管滴上数滴光刻胶于片子上,利用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将片子上多余的胶液甩掉,在光刻胶表面粘附能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厚度均匀的胶膜。
涂胶时间约为1分钟。
要求:厚度适当(观看胶膜条纹估计厚薄),胶膜层均匀,粘附良好,表面无颗粒无划痕。
图(三)光刻工艺流程示意图
2. 前烘:将硅片放入铅盒中,然后在红外灯下烘焙,促使胶膜内溶剂充分地挥发掉,使胶膜干燥,增加胶膜与SiO2或金属膜之间的粘附性和提高胶膜的耐磨性,不沾污掩模板,只有干燥的光刻胶才能充分进行光化学反应。
(1)前烘时间:约15′
(2)前烘温度:T=80℃
3.曝光:接触式曝光法,在专用的光刻机上,它包括“定位”和“曝光”两部分。
预热紫外光灯(高压水银灯)使光源稳定—将光刻掩模板安装在支架上,使有图形的玻璃面向下—把涂有光刻胶的Si片放在可微调的工作台上胶面朝上—在显微镜下仔细调节微动装置,使掩模板上的图形与硅片相应的位置准确套合—顶紧Si片和掩模板—复查是否对准—曝光--取下片子。
(1)曝光时间的选择:
a.光源强弱;b.光源与Si片距离远近;c.光刻胶性能;d.光刻图形尺寸大小。
一般情况下,先试曝光一片,显影后检查一下表面,看其图形是否清晰。
a,曝光不足:光刻胶反应不充分,显影时部分胶膜被溶解,显微镜下观察胶膜发黑。
b.曝光时间过长:使不感光部分的边缘微弱感光,产生“晕光”现象,边界模糊,出现皱纹。
曝光时间:约8″一25″
4.显影:将未感光部分的光刻胶溶除,以获得腐蚀时所需要的、有抗蚀剂保护的图形。
(1)将曝光后的片子依次放入两杯丁酮液中--取出放入丙酮液中漂洗。
t:1~2′(大概)
(2)显影后的图形必须认真检查,保证光刻质量。
a.图形是否套刻准确;b.图形边缘是否整齐;c.是否有皱胶或胶膜发黑;d.有无浮胶;e.Si片表面胶膜有无划伤。
5,坚膜:显影时胶膜发生软化、膨胀,显影后必须进行坚固胶膜的工作,坚固后可以使胶膜与SiO2层或金属蒸发层之间粘贴的更牢,以增强胶膜本身的抗蚀能力。
红外灯烘箱内烘栲30′左右,T=180℃
6.腐蚀:选用适当的腐蚀液,将无光刻胶复盖的氧化层或金属蒸发层腐蚀掉,而有光刻胶复盖的区域保存下来。
(1)腐蚀液的配方与配制:
a.配方:选用氢氟酸缓冲剂:
氢氟酸﹕氟化铵﹕去离子水=3(ml)﹕6(g)﹕lO(ml)
氢氟艘--腐蚀剂;氟化铵--缓冲剂;去离子水—溶剂。
b.配制:先称出氟化铵的重量,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2)SiO2层的腐蚀时间和温度选择:
a.腐蚀温度:T=30—40℃
b.腐蚀时间;约为30″—10′
讨论:
1.腐蚀时间的确定:首先观看SiO2层颜色,根据辨色法初步判断SiO2层
的厚度;然后放入腐蚀液中腐蚀,SiO2层在HF酸缓冲液中的腐蚀速度是1000Å/分,利用初步估计的SiO2层厚度与腐蚀速度之比确定腐蚀时间。
此方法误差较大,因为SiO2层的颜色随其厚度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对应同一颜色可能有几种厚度。
2腐蚀时间的长短是根据:a.腐蚀速度;腐蚀速度与氧化层生长的方法有关,依干氧法、湿氧法、低温沉积法、磷扩散等不同而定;b.腐蚀液浓度;c.腐蚀液温度。
腐蚀后的SiO2层要求:
(1)边缘整齐;(2)图形完整干净;(3)图形无畸变;(4)无钻蚀、浮胶、针孔等弊病。
7.去胶:去除复盖在硅片表面的保护胶膜,一般使用化学试剂使其胶膜碳化脱落。
用浓硫酸煮两遍使胶膜碳化脱落—冷却--用去离子水冲洗净。
最后检查光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