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原理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原理引言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分析中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通过添加滴定液到待测液体中,从而测定待测液体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本文将介绍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应用领域酸碱滴定法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食品分析:可以用于测定食品样品的酸度、碱度,以及酸碱物质的含量。
2.环境分析:可用于监测水质中的酸碱物质,例如测定河水、湖水等的酸碱度。
3.医药化学:可以应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物分析,测定药物中的酸碱度。
4.教学和科研: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实验室教学中最常用的实验之一,也是学生了解和掌握酸碱反应原理的重要方式。
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过程来测定待测液体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它基于下列原理:1.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当酸和碱混合时,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是一种化学反应,可表示为:酸 + 碱→ 盐 + 水。
滴定液通常是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待测液体中含有未知浓度的酸(或碱)。
通过滴加滴定液,当两者完全中和时,可以根据滴定液的初始体积和滴定点的变化来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2.指示剂原理:为了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通常要添加一种指示剂。
指示剂会随着滴定反应的进行发生颜色变化,从而指示滴定反应已经完成。
常用的指示剂包括酸碱指示剂、酸碱敏感纸等。
实验操作步骤酸碱滴定法的实验操作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准备工作:准备待测液体和滴定液,并准备好玻璃仪器和试剂。
2.滴定前操作:用试剂瓶装满滴定液,并用移液管将滴定液分装到滴定瓶中。
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体放入容器中。
3.滴定过程:将酸碱指示剂加入待测液体中,滴定液缓慢滴加至滴定瓶中,同时轻轻摇晃容器。
4.终点判断: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终点判断通常是指示剂颜色的突变。
5.记录结果:记录滴定液消耗的体积,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待测液体中酸碱物质的含量。
结论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环境分析、医药化学等领域。
酸碱滴定法应用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总结词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是酸碱滴定法的又一应 用实例,通过滴定法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 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详细描述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利用 蛋白质中的肽键与碱发生反应,再加入酸进 行滴定。在滴定过程中,加入酚酞指示剂, 当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红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通过消耗的酸的体积和浓度,可以计算出食
04 酸碱滴定法的优缺点
优点
准确度高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相对准确的方 法,可用于测定物质的质量分数、
浓度等。
操作简便
酸碱滴定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 的仪器和设备,成本较低。
应用广泛
酸碱滴定法可应用于多种无机物和 有机物的分析,如酸、碱、盐等。
缺点
局限性
酸碱滴定法只适用于可滴定的物 质,对于一些不反应或反应不完 全的物质无法使用。
误差较大
由于操作过程中的人为误差和反 应的不完全性,酸碱滴定法的误 差较大。
对条件要求高
酸碱滴定法对温度、浓度等条件 要求较高,不同条件下可能得到 不同的结果。
改进方向
发展自动化滴定仪
通过自动化滴定仪的研发和应用,减少人为误差, 提高准确度。
深入研究反应机理
深入研究和了解酸碱反应机理,提高反应的完全 性和准确性。
酸碱滴定法
利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滴定,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等,常
用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02
络合滴定法
利用络合物反应进行滴定,常用的络合剂有EDTA等,主要用于测定金
属离子含量。
03
氧化还原滴定法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滴定,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
常用的还原剂有亚铁盐、溴酸钾等,主要用于测定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 NaOH试剂中或水中含CO2
2. 有机酸标定: PP CO32-
测HC定O有3- 机酸: PP CO32-
HCO3-
对结果无影响!
测定HCl + NH4+中的HCl:
MO,MR CO32测得的 c(HCl)
H2CO3
6
2. NaOH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CO2
2NaOH + CO2 MO,MR:Na2CO3 + 2H+
K1 =
1 Ka3
=
KH(HPO24-)
K2
=
1 Ka2
=
KH(H2PO-4)
K3
=
1 Ka1
=
KH(H3PO4)
*络合体系中离子强度较大, 用I=0.1的KaM 计算
30
累积稳定常数
1
=
K1
=
[ML] [M][L]
[ML] = 1 [M] [L]
2K1K2[[M M ]L [L]][M [M LL][2L ]]
N CH2
O
C
CH2 O
C
O
25
某些金属离子与EDTA的形成常数
lgK Na+ 1.7
lgK
lgK
Mg2+ 8.7 Ca2+ 10.7
Fe2+ 14.3 La3+ 15.4 Al3+ 16.1 Zn2+ 16.5 Cd2+ 16.5 Pb2+ 18.0 Cu2+ 18.8
lgK
Hg2+ 21.8 Th4+ 23.2 Fe3+ 25.1 Bi3+ 27.9 ZrO2+ 29.9
酸碱滴定法在中国药典中的应用

酸碱滴定法在中国药典中的应用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中国药典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食品药品中pH值测定:酸碱滴定法常用于测定食品药品中的pH值,如中成药、注射剂、食品添加剂等。
这有助于评价其稳定性、安全性和药效。
2. 精制饮片中含量测定:酸碱滴定法可以用于测定精制饮片中的总酸量、总碱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这对于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都有重要作用。
3. 天然产物提取过程中的pH调节:酸碱滴定法可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过程中对pH值进行调节。
这对于提高产物的纯度和稳定性都有帮助。
4. 食品中酸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可以用于测定食品中的总酸度,如果汁、葡萄酒、酱油等。
这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加工过程的优化都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酸碱滴定法在中国药典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药品、食品、天然产物等多个领域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5. 环境中pH值的测定:酸碱滴定法可以用于环境中水、土壤等的pH值测定。
这对于环境监测、土地改良等有重要作用。
6. 金属离子测定:酸碱滴定法也可以用于金属离子的测定。
例如,可以用该方法测定水中铁离子的含量,这对于防止水垢、
控制水的硬度等有帮助。
7. 局部麻醉药中pKa值的测定:酸碱滴定法可以用于测定局部麻醉药中pKa值。
这有助于评估药物分子的吸收和药效。
总之,酸碱滴定法在中国药典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化学分析和物质定量。
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的应用

去(pH≈8)。
生成的: 2NH3 + 2H+ = 2NH4+ PO43- + H+ = HPO42-
所以,1mol (NH4)2HPO4•12MoO3•H2O 要消耗24mol的碱, 计量关系:1P ≎ 24OH据此求出试样中的含量:
1 [(cV ) NaOH (cV ) HCl ] M P P % 24 ms
1、蒸馏法
(1) 往铵盐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碱溶液,并加热使NH3释放出来。
NH4++OH-=NH3↑+H2O (2) 释放出来的NH3吸收于H3BO3溶液中。NH3+ H3BO3= NH4+ + H2BO3(3) 然后用酸标准溶液滴定H3BO3吸收液。 滴定反应 H+ + H2BO3- = H3BO3 (对于0.1mol/L,pHsp=5.1)
2、碱度的测定及种类
⑴ 碱度种类:
氢氧化物碱度:其离子状态为OH-离子。
碳酸盐碱度:CO32-存在,主要是强碱的碳酸盐。
重碳酸盐碱度: HCO3-。
⑵ 测定碱度:双指示剂法
双指示剂法:是利用两种指示剂在不同化学计量点的颜
色变化,得到两个终点,分别根据各终点时所消耗的酸标准 溶液的体积,计算各碱性成分的含量。 测定原理:可用甲基橙和酚酞两种指示剂,以酸标准溶 液连续滴定。
醛、酮的测定
醛类化合物既非酸又非碱,当然不能用酸碱滴定 法直接测定。但醛类化合物可通过某些化学反应,释 放出相当量的酸或碱,便可间接地测定其含量。
用酸碱滴定法测醛酮常用盐酸羟胺法和亚硫酸钠
法。
例如:丙烯醛与盐酸羟胺在醇溶液中起反应,释放出相当量
的盐酸(HCl):
§47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将适量浓硫酸加入试样中加热,使转化为CO2和H2O。 N元素在铜盐或汞盐催化下生成NH4+,消化分解后的 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再用蒸馏法测定NH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改进型凯氏定氮法:
许多不同的蛋白质中的氮的含量基本相同,为
16 % ,因此将氮的含量换算为蛋白质的重量因子
为6.25,即通过测定含氮量,进一步求出蛋白质的
含量。若蛋白质的大部分为白蛋白,换算因子为
6.27.
(cV) HClA N 6.25 wp 100 ms 1000
三聚氰胺
俗称密胺、蛋白精
相对分子质量 126.12
4.7.3 硅含KOH SiO2 → K2SiO3 → K2SiF6↓ 滴定生成的强酸 HF; 热 H 2O → 4HF
许多不同的蛋白质中的氮的含量基本相同为因此将氮的含量换算为蛋白质的重量因子为625即通过测定含氮量进一步求出蛋白质的含量
§4.7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4.7.1 硼酸的测定
1. pKa=9.24 ,不能用标准碱直接滴定, 2. 与多元醇作用生成酸性较强的配合酸(pKa=4.26), 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化学计量点的pH值在9左 右。用酚酞等碱性中变色指示剂指示终点。
将铵盐试液置于蒸馏瓶中,加过量浓 NaOH 溶液 进行蒸馏,用过量的 H3BO3 溶液吸收蒸出的NH3: NH3+ H3BO3 = NH+4+ H2BO3用HCl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H2BO3- , H+ + H2BO3- = H3BO3 终点时的 pH = 5,选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2. 甲醛法
4.7.5 醛和酮的测定 1. 盐酸羟胺法(或称肟化法)
盐酸羟胺与醛、酮反应生成肟和游离酸。
酸碱滴定法 第四节 酸碱滴定法应用

三、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1、氮的测定 原理:将待测样品中的氮元素转化成简单的 NH4+,通过测定NH4+计算得到氮元素的含量。
1)蒸馏法-盐酸
+ 向处理好的NH 4 的试样中加入过量的NaOH , + 使NH 4 转变成NH 3,加热蒸馏,用过量的HCl溶液
吸收NH 3, 过量的HCl使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采用 甲基红或甲基橙为指示剂。 [c( HCl )V ( HCl ) − c( NaOH )V ( NaOH )]M N w( N ) = ms
甲基红变色区间pH=4.4-6.2 甲基红变色区间 甲基橙变色区间pH=3.1-4.4 甲基橙变色区间
1)蒸馏法-硼酸
也可以使用过量的H 3 BO3溶液吸收NH 3 , NH 3 + H 3 PO3 = NH 4 + H 2 BO3H 3 BO3可以吸收NH3但是它是弱酸,不影响滴定, 不用定量的加入, 该滴定过程使用甲基红(pH = 4.4 − 6.2)作为指示剂 c( HCl )V ( HCl ) M N w( N ) = ms
NaOH + HCl = NaCl + H 2O Na2CO3 + 2 HCl = 2 NaCl + H 2O + CO2
1)烧碱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
(2)氯化钡法 第二份试样中加入用稍过量的BaCl2,使Na2CO3全 部转化为BaCO3沉淀,然后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用 盐酸标定至酚酞变色(pH=8.0-9.6), 此时消耗盐酸 (pH=8.0-9.6), 体积V2HCl相当于都用来中定至 酚酞(pH = 8.0 − 9.6)变色V1HCl,反应式如下: NaOH + HCl = NaCl + H 2O Na2CO3 + HCl = NaHCO3 随后,加入甲基橙(pH = 3.1 − 4.4)再使用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甲基橙变色,V2 HCl NaHCO3 + HCl = NaCl + H 2O + CO2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及计算示例

所以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及计算示例
4. 酯类的测定
酯类与过量的KOH标准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1~2 h,生成相应有机酸的碱金属盐和醇,如
这个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反应完全后,剩余的碱 以标准酸溶[JP2]液回滴,用酚酞或百里酚酞作指示 剂,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即为终点。由于多 数酯类难溶于水,故而常用乙醇-KOH标准溶液进行 皂化。
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及计算示例
一、 直接滴定 1. 混合碱的分析
制碱工业中经常遇到NaOH、Na2CO3和NaHCO3混 合碱的分析问题。这三种成分能以两种混合物形式存在: NaOH和Na2CO3,Na2CO3和NaHCO3。NaOH和 NaHCO3不能共存,因为它们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及计算示例
【例4-7】
称取混合碱(可能含Na2CO3和NaOH,也可能含Na2CO3和NaHCO3的混合 物)试样0.6021 g,溶于水,用0.2120 mol·L-1HCl溶液滴定至酚酞褪 色时,用去HCl溶液20.50 mL;然后加入甲基橙,继续滴加HCl溶液至呈 现橙色时,又用去了HCl溶液24.08 mL。试样中有何种组分?其质量分 数各为多少?(MNa2CO3=105.99 g·mol-1,MNaOH=40.01 g·mol-1, MNaHCO3=84.01 g·mol-1)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及计算示例
【例4-10】
一份1.992 g纯酯试样,在25.00 mL乙醇-KOH溶液中加热皂化后, 需用14.73 mL 0.3866 mol·L-1H2SO4溶液滴定至溴甲酚绿终点。25.00 mL乙醇-KOH溶液空白试验需用34.54 mL上述酸溶液。试求酯的摩尔质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标定Na2S2O3 所用基准物有K2Cr2O7,KIO3等。采用间
接碘法标定。在酸性溶液中使K2Cr2O7与KI反应,以淀粉为 指示剂,用Na2S2O3 溶液滴定。
⑤ 淀粉指示剂应在近终点时加入,否则吸留I2使终点拖后。
⑥ 滴定终点后,如经过五分钟以上溶液变兰,属于正常,
如溶液迅速变兰,说明反应不完全,遇到这种情况应重新标
终点时: [Ag+]=(KspAgCl )1/2=1.25×10-5
CrO42-+2 Ag+ = Ag2CrO4(砖红色) 此时指示剂浓度应为: [CrO42-]=KspAg2CrO4 /[Ag+]2=5.8× 10-2 mol/L 实际上由于CrO42-本身有颜色,指示剂浓度保持在 0.002~0.005 mol / L较合适。
b. 间接滴定
PO43 -的测定; 例: PO4 3-的测定可利用过量Bi3+与其反应生成BiPO4 沉淀,用EDTA滴定过量的Bi3+ ,可计算出PO43 -的含量。
d. 返滴定
Al3+ 测定 。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 1. 高锰酸钾法
在强酸性溶液中氧化性最强E=1.51V,产物为Mn2+;
在弱酸性至弱碱性中E=0.58V,产物为MnO2; 在强碱性中E=0.56V,产物为MnO4-。可直接或间接 测定许多无机物和有机物。
反应完毕将溶液酸化,用亚铁盐还原剂标准溶液滴定剩
余的MnO4 - 。根据已知过量的KMnO4和还原剂标准溶液的
浓度和消耗的体积,即可计算出甲酸的含量。
2.重铬酸钾法
重铬酸钾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氧化性不如KMnO4,但 可在盐酸介质中测铁。K2Cr2O7还原产物为Cr3+(绿色)。
(1)重铬酸钾法测铁
NH3+ H3BO3 = NH+4+ H2BO3用HCl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物的H2BO3- ,
H+ + H2BO3- = H3BO3
终点时的pH=5,选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2)甲醛法
反应式:
6HCHO+4NH4+ =(CH2)6N4H+ +3H + +6H2O
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 4 个H+ 。
(2) 废水中有机物的测定
化学耗氧量(COD) 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反映 水中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常用K2Cr2O7法测定。 测定方法:在水样中加入过量K2Cr2O7溶液,加热回流使 有机物氧化成CO2,过量K2Cr2O7 用FeSO4标准溶液返滴定, 用亚铁灵指示滴定终点。
本方法在银盐催化剂存在下,直链烃有85~95%被氧化,
芳烃不起作用,因此所得结果不够严格。
3.碘量法
(1) 碘量法的特点
碘量法是基于I2 氧化性及I- 的还原性所建立起来的氧化 还原分析法。
I3-+ 2e = 3I-, EI2 /I-= 0.545 V
I2是较弱的氧化剂,I-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
用I2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还原剂的方法是直接碘法;
利用I-与强氧化剂作用生成定量的I2,再用还原剂标准溶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
第四节 滴定分析法应用
一、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二、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
应用
四、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一、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动画)
NaOH ,Na2CO3 ,NaHCO3 , 判断由哪两种组成(定性/定量 计算)。Na2CO3能否直接滴定, 有几个突跃?
2.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 1 )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二钠盐Na2H2Y· 2O配制;浓度: 0.01~0.05mol/L H 水及其他试剂中常含金属离子,故其浓度需要标定( 贮存在聚乙烯塑料瓶中或硬质玻璃瓶中)。
( 2 )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a. 直接滴定
水的硬度测定;
c. 置换滴定
Ag+测定(不能直接滴定Ag+),为什么? 例: 在Ag+试液中加入过量Ni(CN)42-,发生置换反应: Ag+ + Ni(CN)42- = 2Ag(CN)2-+ Ni2+ 用DTA滴定被置换出的Ni2+,便可求得Ag+的含量。
混合碱的滴定曲线
V1>V2 : NaOH Na2CO3 V1=V2 : Na2CO3 V1<V2 : Na2CO3 NaHCO3 V1=0 : NaHCO3 V2=0 : NaOH
2.化合物中氮含量的测定
(1)蒸馏法
将铵盐试液置于蒸馏瓶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进行 蒸馏,用过量的H3BO3溶液吸收蒸发出的NH3:
(2) 利用掩蔽法对共存离子进行分别测定
a. 配位掩蔽法
通过加入一种能与干扰离子生成更稳定配合物的掩蔽剂 来消除干扰。
b. 氧化还原掩蔽法
例如: Fe3+ 干扰Zr++ 的测定,加入盐酸羟胺等还原剂使 Fe3+还原生成Fe2+,达到消除干扰的目的。
c. 沉淀掩蔽法
例如:为消除Mg2+ 对Ca2+ 测定的干扰,利用pH≥12时, Mg2+ 与OH- 生成Mg(OH)2 沉淀,可消除Mg2+ 对Ca2+ 测定的 干扰。
b.卡尔·弗休(Karl Fisher)法测微量水
基本原理:I2氧化SO2时需定量水参加 SO2 +I2 +2H2O == H2SO4+2HI
反应是可逆的,有吡啶存在时,能与反应生成的HI化合 ,使上述反应定量完成,加入甲醇可以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测定过程的总的反应式为: C5H5N·2 +C5H5N· 2 +C5H5N+H2O +CH3OH I SO
3. 硅含量的测定
试样处理过程:
6HF KOH 热H2O SiO2 ---→ K2SiO3 ---→ K2SiF6↓ ----→ 4HF
滴定生成的强酸 HF;
4. 硼酸的测定
硼酸是极弱酸(pKa=9.24)不能用标准碱直接滴定,但
能与多元醇作用生成酸性较强的络合酸(pKa=4.26),可用
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化学计量点的pH值在9左右。用酚
CaC2O4 沉淀缓慢生成,避免生成Ca(OH)C2O4 和Ca(OH)2
。得纯净粗大的晶粒。
应用示例2 :返滴定法测定甲酸
有些物质不能用KMnO4溶液直接滴定,可以采用返滴 定的方式。例如在强碱性中过量的KMnO4 能定量氧化甘油
、甲醇、甲醛、甲酸、苯酚和葡萄糖等有机化合物。测甲酸
的反应如下:
MnO4-+ HCOO - + 3OH-= CO3 - + MnO42-+ 2H2O
H2CO3 = H+ + HCO3 - pKa1=6.38
HCO3 - = H+ + CO3 2- pKa2=10.25 V1>V2 : NaOH(V1 – V2) ,Na2CO3 (V2) V1=V2 : Na2CO3
V1<V2 : Na2CO3 (V1),NaHCO3 (V2 –V1)
V1=0 : NaHCO3 V2=0 : NaOH
==2C5H5N· HI+ C5H5NHOSO2 · OCH3 弗休试剂是I2、SO2、C5H5N和CH3OH混合溶液。 微库仑滴定法:电解产生I2 与H2O反应,由消耗的电量计算 水的含量。
四、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1. 摩尔(Mohr)法
a. 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氯化物,以K2CrO4为指示剂 Ag+ + Cl- = AgCl
摩尔(Mohr)法
b.测定的pH应在中性弱碱性(6.5~10.5)范围
酸性太强,[CrO42-]浓度减小, 碱性过高,会生成Ag2O沉淀, c.不能用返滴定法
2. 佛尔哈德(Volhard)法
a.直接滴定法( 测Ag+)
在酸性介质中,铁铵矾作指示剂,用NH4SCN标准溶 液滴定Ag+,当AgSCN沉淀完全后,过量的SCN- 与Fe3+
(1)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间接法配制)
加热煮沸→ 暗处保存(棕色瓶)→滤去MnO2 →标定 基准物:Na2C2O4、H2C2O4· 2O、As2O3和纯铁等。 2H 例:标定反应: 2MnO4-+5C2O42 -+16H+=2Mn2++10CO2↑+8H2O
标准溶液标定时的注意点:
注意点:(三度一点)
(3) 碘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
①I2易挥发; ②I-在酸性条件下容易被空气所氧化。 措施:加入过量KI,生成I3-络离子;氧化析出的I2立即 滴定;避免光照;控制溶液的酸度。 碘法中常用淀粉作为专属指示剂; 硫代硫酸钠溶液为标准溶液。
(4)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① 含结晶水的Na2S2O3· 2O容易风化潮解,且含少量杂 5H 质,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② Na2S2O3化学稳定性差,能被溶解O2、CO2和微生物所 分解析出硫。因此配制Na2S2O3 标准溶液时应采用新煮沸(除 氧、杀菌)并冷却的蒸馏水。 ③ 加入少量Na2CO3使溶液呈弱碱性(抑制细菌生长), 溶液保存在棕色瓶中,置于暗处放置8~12天后标定。
比AgSCN的大,近终点时加入的NH4SCN会与AgCl发生转化 反应: AgCl+SCN- = AgSCN↓+Cl-
使测定结果偏低,需采取避免措施。
避免措施:
• 沉淀分离法: 加热煮沸使AgCl沉淀凝聚,过滤后返 滴滤液。 • 加入硝基苯1~2mL,把AgCl沉淀包住,阻止转化反
④滴定终点:微过量高锰酸钾自身的粉红色指示终点
(30秒不退)。
(2)应用示例
例 1:高锰酸钾法测钙
试样处理过程:
Ca2++C2O42 - → CaC2O4↓→ 陈化处理
→
过滤、洗涤
→
酸解
(热的稀硫酸)→ H2C2O4 → 滴定(KMnO 4标液) 均相沉淀:先在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NH4)2C2O4 , 然后滴加稀氨水使pH值逐渐升高,控制pH在3.5~4.5,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