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结构
眼的组织解剖、眼的生理、眼的胚胎发育

眼的组织解剖、眼的生理、眼的胚胎发育(二)引言概述:眼睛是人类视觉的重要器官,它由多个组织和结构组成,包括眼球、视网膜、晶状体等。
眼睛的组织解剖、生理和胚胎发育是理解其功能和发育的关键。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眼的组织解剖:1. 眼球的结构:眼球由外壁、中壁和内壁组成,外壁主要包括巩膜、角膜和巩膜腺等,中壁由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等组成,内壁则是由视网膜构成。
2. 视网膜的构造:视网膜是眼睛中最内层的组织,包括感光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
其中感光细胞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负责光信号的接收与转导。
3. 晶状体的解剖结构:晶状体位于眼球中央,具有弹性和透明性,负责调节眼球的焦距。
晶状体的组织由结缔组织和晶状体上皮细胞构成。
4. 眼眶的解剖:眼眶是眼睛所在的骨腔,包括眼眶壁、眼眶腔和眼眶内器官。
眼眶壁主要由额骨、颧骨、眶上裂和眶下裂等组成。
二、眼的生理:1. 视觉传导:视觉传导是指从光信号的接收到视觉中枢的传递过程。
它包括光信号的接收和转导、神经信号的传导和信息处理等过程。
同时,还涉及到视觉皮层对视觉信号进行解读和理解的过程。
2. 晶状体的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透明性使其能够通过变形来调节眼球的焦距。
晶状体对焦距的调节主要通过调节其形状和位置来实现。
3. 眼眶的功能:眼眶不仅仅是眼睛的保护层,还与泪液分泌、眼角膜的湿润和维持眼球的正常温度等功能有关。
4. 视觉皮层的功能:视觉皮层是大脑中负责视觉信息解读和理解的区域,它负责将光信号转化为完整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5. 色彩视觉的生理:色彩视觉是指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进行感知和识别的过程。
它涉及到视锥细胞的不同类型和色素的作用,以及视觉皮层对色彩信息的处理。
三、眼的胚胎发育:1. 眼的胚胎起源:眼的胚胎起源于胚胎期的神经外胚层,随后经过多个发育阶段逐渐形成完整的眼球。
2. 眼的结构发育:眼的结构发育包括眼眶、眼球和视觉系统的发育。
人体的眼睛的结构是什么?

人体的眼睛的结构是什么?人体的眼睛结构非常复杂,它经过千年的演变发展,拥有精确完善的结构组成,并有着上佳的视觉功能。
下面就详细介绍人体眼睛的结构组成:一、眼球结构:- 眼球表面由硬膜、角膜等多层薄膜组成,其最外层为角膜,是眼睛的保护罩,能承受外界的物理冲击;- 眼球内部由虹膜、晶状体、玻璃体、眼内壁组成,虹膜形成色彩区分,晶状体定形,玻璃体折射光线,可以完成视网膜上的图像传递;- 眼内壁包括横膜、胡膜、光膜,作用是牢牢紧锁住眼球,防止眼球外泄。
二、眼球周围肌组织:- 眼肌分为凝视肌、转动肌和平行肌,主要负责眼球转动和调节视野范围,平行肌确保双眼同时凝视目标物;- 眼睑分布着静脉,形成眼窝前部的肌膜,分布着肌节中心,负责拉动眼睑,消除眼部的明显血丝。
三、眼睛的脑-眼通路:- 执行组织包括视网、脊髓、延髓,脊髓和延髓通过神经纤维把眼睛的画面信息一条条传送到脑中;- 视网膜上分布着大量的感光器细胞,这些细胞检测光谱中的信息,再经过三叉神经把信息传输给眼球脑中央;- 眼球脑中央就是视觉中枢,它收集视觉信息,并执行图像分析和处理,把整个眼睛周边的画面分析和处理,这些处理的画面就传递给脑前叶。
四、眼角膜:- 眼角膜由corneal epithelium(角膜上皮)、Bowman层(鲍曼层)、stroma(角膜基质)、Descemet层(德森层)组成;- 角膜上皮细胞负责保护眼球表面,鲍曼层是一层纤维贴近角膜上皮,角膜基质是一层膜状结构,得到层是胶状蛋白网络;- 这些相互交融形成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屏障,有效阻隔眼部内外环境,以及带出正确的视觉信息给眼球后期的处理系统。
总的来说,眼睛的结构组成相当复杂,除了眼球、眼球周围肌组织以及脑-眼通路外,还有角膜这一独特的结构,它们合力发挥表现出的复杂的视觉功能,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机器。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会头痛眼花,或出现任何其它视觉异常现象的原因,因为眼睛结构太复杂,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异常都会威胁它正常的功能发挥。
眼部结构总结

眼部结构总结1. 眼球的结构眼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多个结构组成,包括角膜、巩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等。
下面将对这些结构进行简要总结。
1.1 角膜角膜是眼球前部透明的结构,呈拱形。
它是眼睛中最外层的透明薄膜,负责屈光并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角膜富含神经末梢,因此对于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
1.2 巩膜巩膜是覆盖眼球白色部分的结构,与角膜相连。
巩膜具有弹性和韧性,是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虹膜虹膜是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有色环状组织。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量。
虹膜的颜色因个体差异而异,例如蓝色、棕色等。
1.4 晶状体晶状体是位于虹膜后方的透明结构,呈凸透镜状。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光线的屈光使得眼睛能够进行对焦,从而使视物清晰。
1.5 玻璃体玻璃体是位于晶状体后方的透明胶状物质,填充在眼球的大部分空间内。
它起到保持眼球形态的作用,并帮助传递光线到视网膜。
2. 视网膜和视觉感受2.1 视网膜视网膜是位于眼球后部的光敏细胞层。
它由感光细胞和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组成,是视觉感受的主要场所。
视网膜可以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进行图像的解读。
2.2 光感细胞视网膜中存在两种主要类型的感光细胞,分别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负责感知彩色和明亮的光,而视杆细胞则对暗光更敏感,主要用于夜间视觉。
这些感光细胞的刺激会产生电信号,然后传递给相邻的神经细胞。
2.3 视觉感受和传输当光线通过角膜、虹膜和晶状体屈光后,会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被激活并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解析和感知。
大脑的视觉皮层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我们所看到的图像和视觉感受。
3. 眼部肌肉和眼球运动3.1 外眼肌人眼周围有六块外眼肌,它们分别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
这些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控制眼球的运动,使我们能够注视不同的目标和追踪运动物体。
七年级下册生物眼球的结构

七年级下册生物眼球的结构
眼球是人体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眼球外部结构:眼球外部由眼眶、眼睑、睫毛等组成。
眼球位于眼眶中,由眼眶骨和眼眶软组织保护。
眼球壁:眼球壁是眼球的外层,由三个层次构成。
最外层为巩膜,它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中间层为脉络膜,它富含血管,为眼球提供营养和氧气。
最内层为视网膜,它包含感光细胞,负责接收光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晶状体:晶状体位于眼球的中央,呈双凸透镜状,能够调节光的折射,使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玻璃体:玻璃体填充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是一种透明的凝胶状物质,具有维持眼球形状和支撑视网膜的功能。
视神经:视神经是眼球的出口,将视网膜上的光信号传递给大脑,使我们能够感知到视觉。
虹膜和瞳孔:虹膜是眼球的彩色部分,它具有肌肉纤维,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
瞳孔是虹膜中的一个黑色孔洞,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量。
总之,眼球的结构复杂而精密,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完成了人体的视觉功能。
眼球解剖结构的讲解

眼球解剖结构的讲解
眼球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
眼球主要由眼球壁、眼内液、晶状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等组成。
眼球壁是眼球的外层,由角膜、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组成。
其中,角膜是透明的,是眼球的前突部分,起到保护眼球和聚光的作用。
巩膜是白色的,覆盖在眼球表面,起到保护眼球和固定眼球位置的作用。
脉络膜是眼球的中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为眼球提供营养和氧气。
视网膜是眼球的内层,包含感光细胞,是视觉信息的接收和处理中心。
眼内液是填充在眼球壁和晶状体之间的液体,分为前房和后房。
前房位于角膜和虹膜之间,后房位于虹膜和晶状体之间。
眼内液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眼球的形态和压力,同时也为眼球提供营养和氧气。
晶状体是位于眼球中央的透明结构,类似于凸透镜,可以调节眼球的焦距,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视神经是眼球的出口,将视觉信息传输到大脑中进行处理和解读。
视神经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输而来,经过视神经交叉后到达大脑的视觉中枢。
眼球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各个部分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视觉信息的接收、传输和处理。
对于保护眼睛和预防眼疾非常重要。
初中生物眼球知识点

初中生物眼球知识点眼睛是人类视觉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感知光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使我们看到世界。
眼球是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结构和功能。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初中生物中与眼球相关的知识点。
一、眼球的结构眼球大致呈球状,直径约为2.5厘米,由三层构成:外层是角膜和巩膜,中层是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层是视网膜。
角膜是透明的,可以使光线进入眼球;巩膜是白色的,保护眼球;虹膜是有色的,可以调节眼球的光线进入量;睫状体和脉络膜负责分泌眼球的房水;视网膜是感光的,可以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
二、眼球的功能1. 光线聚焦: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状体能够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物体。
2. 调节焦距:通过晶状体的变化,眼球可以调节眼睛的焦距,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距离的物体。
3. 调节光线进入量:虹膜的收缩和放松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从而控制眼球中的光线进入量。
4. 感光转化: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处理,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运动。
三、常见眼球疾病1. 近视:近视是指眼睛的调节能力不足,无法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远处物体模糊不清。
近视可以通过佩戴眼镜、隐形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来矫正。
2. 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特别深的情况,容易导致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严重眼疾。
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问题。
3. 散光:散光是指角膜的曲率不均匀,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不同位置,造成视觉模糊。
散光可以通过佩戴柱镜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来矫正。
4. 红眼病:红眼病是眼球结膜发炎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眼红、眼痛、瘙痒、流泪等。
红眼病可以通过使用眼药水、冷敷或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5. 白内障:白内障是晶状体变性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前有雾气感、对光敏感等。
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并植入人工晶体来治疗。
初中生物眼球知识点

初中生物眼球知识点眼球是人类视觉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接收和传递光信号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眼球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眼球相关的生物知识点。
一、眼球的结构眼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的结构,它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角膜、巩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等。
这些结构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人类的视觉功能。
1. 角膜:位于眼球前部,透明而凸出,是眼球的最前面的结构,具有保护眼球和聚光作用的功能。
2. 巩膜:覆盖在眼球的外面,呈白色,可以看到的眼球部分就是巩膜。
它起着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
3. 虹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具有颜色的部分。
它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控制眼球中进入的光线量,以保证视觉的清晰度。
4. 晶状体: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呈透明的双凸透镜状结构。
它具有调节眼球对远近物体聚焦的功能。
5. 玻璃体:填充在眼球的后部,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
它保持眼球的形状,并帮助光线在眼球内部传播。
6. 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后部,是视觉的感受器官。
它包含了感光细胞,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7. 视神经:由视网膜上的神经纤维束组成,将光信号从眼球传递到大脑中的视觉中枢。
二、眼球的功能眼球作为视觉器官,具有接收、聚焦和传递光信号的功能。
它可以感知外界的光线,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1. 光线的接收: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将进入眼球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可以感知光线的强弱和颜色。
2. 光线的聚焦:晶状体通过调节曲率,改变对光线的折射程度,从而实现对远近物体的聚焦。
这样,眼球可以看清不同距离上的物体。
3. 光信号的传递: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中。
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三、与眼球相关的生物知识点除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还有一些与眼球相关的生物知识点值得关注。
1. 近视和远视:近视和远视是常见的眼球屈光不正问题。
初中生物眼球知识点

初中生物眼球知识点
初中生物学中关于眼球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眼球的结构:眼球由角膜、巩膜、脉络膜、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组成。
其中,角膜是透明的外层,巩膜是白色的纤维膜,脉络膜负责供给眼球营养,视网膜是感光细胞的部位,晶状体用于调节眼球的焦距,玻璃体充填在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2. 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通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经过晶状体折射到视网膜上,同时刺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使其产生光感受,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解析这些信号并产生视觉。
3. 调节眼球的焦距:通过晶状体的变化来调节眼球的焦距,使远处和近处的物体能够在视网膜上成像。
当眼睛看远处时,晶状体变薄,使光线的折射角变小;当眼睛看近处时,晶状体变厚,使光线的折射角变大。
4. 色彩的感知: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其中的视锥细胞负责辨别颜色。
人眼能感知的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引起的,当光线通过视锥细胞时,根据其激活的方式,产生红、绿、蓝三原色的信号,通过大脑对这些信号的解析,使人们能够感知到不同的颜色。
5. 近视和远视问题:近视是指远处物体无法清晰看见,原因是眼球的焦距过长,使得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远视则是指近处物体无法清晰看见,原因是眼球的焦距过短,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佩戴眼镜或使用隐形眼镜进行矫正。
这些是初中生物学中关于眼球的基本知识点,涉及到眼球的结构、功能和常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器官(visual organ)包括眼球、视路和附属器三部分。
第一节 眼球成人的眼球(eye ball)近似球形。
其前后径约24mm,垂直径约23mm,水平径约23.5mm。
眼球前面顶点称为前极,后面顶点称为后极。
在前后极之间绕眼球一周称赤道。
眼球位于眼眶的前半部,借筋膜与眶壁、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和眼肌等包绕以维持其正常位置,减少眼球的震动。
眼球前面的角膜和部份巩膜暴露在眼眶之外,眼球前面有上下眼睑保护。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图1-1,1-2)。
图1-1 眼球立体剖面图1-2 眼球解剖图一、眼球壁(一)外层,纤维膜 (fibrous tunic )为眼球的最外层,由坚韧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
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不透明的巩膜。
两者结合处称角巩膜缘。
眼球的外层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组织、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透明角膜还有屈光作用。
1.角膜(cornea):位于眼球正前方,略呈横椭圆形,稍向前突出。
横径为11.5--12cm ,垂直径约为10.5--11mm。
周边厚度约为1mm ,中央稍薄约为0.6mm。
其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7.8mm,后表面为6.8mm。
组织学上,角膜由外向内分为五层(图1-3)。
(1)上皮细胞层: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有5--6层细胞。
在角膜缘处与球结膜上皮细胞相连。
此层对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再生能力强,损伤后修复较快,且不留瘢痕。
(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是一层均匀无结构的透明薄膜,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实质层):占角膜全厚90%以上。
约由200层排列整齐的纤维薄板构成。
板层间互相交错排列,与角膜表面平行,极有规则,具有相同的屈光指数。
板层由胶原纤维构成,其间有固定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以及丰富的透明质酸和一定含量的粘多糖。
基质层延伸至周围的巩膜组织中。
此层损伤后不能完全再生,而由不透明的瘢痕组织所代替。
(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系一层富有弹性的透明薄膜,坚韧、抵抗力较强,损伤后可迅速再生。
(5)内皮细胞层:紧贴于后弹力层后面,由一层六角形细胞构成。
具有角膜----房水屏障作用。
损伤后不能再生,常引起基质层水肿,其缺损区依靠邻近的内皮细胞扩展和移行来复盖。
图1-3 角膜的横切面示意图除上述五层外,在角膜表面还有一层泪液膜(precorneal tear film),具有防止角膜干燥和维持角膜平滑以及光学性能的作用。
泪液膜由外到内由脂质层、泪液层、粘液层三层构成。
角膜的生理特点是:(1)透明性,无角化层,无血管,细胞无色素,保证外界光线的透入。
(2)屈光性,角膜的屈光指数为1.337,与空气的屈光指数(为1)相差大,其前后面有一定的曲率半径,一般具有+43D的屈光力。
(3)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来源于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
代谢所需的氧80%来自空气,15%来自角膜缘血管网,5%来自房水。
(4)感觉神经丰富,第V颅神经的眼支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无髓鞘,感觉灵敏,对保护角膜眼球具有重要的作用。
(5)角膜与结膜、巩膜、虹膜在组织学上有密切联系。
一些疾病常互相影响。
2.巩膜 (sclera)眼球后5/6外层为巩膜。
质地坚韧、不透明呈瓷白色,厚度约为0.3--1mm。
其外面由眼球筋膜复盖包裹,四周有眼外肌肌腱附着,前面被结膜复盖。
前部与角膜相连,其后稍偏内有视神经穿出,形成多孔的筛板。
巩膜表面因血管、神经出入而形成许多小孔。
后部的小孔在视神经周围,为睫状后动脉及睫状神经所通过。
中部在眼赤道后约4--6mm 处,有涡静脉的出口。
前部距角膜缘约2--4mm 处,有睫状前血管通过,此处巩膜常有色素细胞聚集成堆,呈青灰色斑点状,数量多时称先天性色素沉着症。
组织学上,巩膜分为三层。
(1)表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与眼球筋膜相连。
此层血管、神经较丰富。
发炎时充血明显,有疼痛、压痛。
(2)基质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构成,纤维合成束,互相交叉,排列不整齐,不透明,血管极少。
(3)棕黑板,结缔组织纤维束细小、弹力纤维显著增多,有大量的色素细胞,使巩膜内面呈棕色外观。
此层内面是脉络膜上腔。
巩膜的生理特点有:(1)除表层富有血管外,深层血管、神经极少,代谢缓慢,故炎症时不如其它组织急剧,但病程迁延。
(2)巩膜各处厚度不同。
视神经周围最厚约为1mm,但视神经穿过的筛板处最薄弱,易受眼内压影响,在青光眼形成特异性凹陷,称青光眼杯。
赤道部约厚0.4--0.6mm,在直肌肌腱附着处约为0.3mm。
(3)由于巩膜致密、坚韧、透明,故对维护眼球形状、保护眼球不受损伤及遮光等具有重要作用。
3.角膜缘和前房角:(图1-4,1-5)角膜缘(limbus):是指从透明的角膜到不透明的巩膜之间灰白色的连接区,平均宽约1mm,角膜前弹力层的止端是球结膜的附着缘,后弹力层的止端是小梁网组织的前附着缘。
在切面上,此两缘的联线就是角、巩膜的分界线,此区内角膜嵌入膜,在内外表面分别形成巩膜内沟和外沟。
前房角(angle of anterior chamber ):位于前房的边缘部内。
由角膜缘、睫状体及虹膜根部围绕而成,其前壁为角膜缘,后膜为虹膜根部,两壁在睫状体前面相遇,构成房角隐窝。
(1)前房角前壁的前界线称Schwalbe 线,在前房角镜下呈一条灰白色发亮略成突起的线,为角膜后弹力层的终止部。
(2)巩膜突,是巩膜内沟的后缘,向前房突起,为睫状肌纵行纤维的附着部。
(3)巩膜静脉窦,即Schlemm管,是一个围绕前房角一周的环行管。
位于巩膜突稍前的巩膜内沟中,表面由小梁网所复盖,向外通过巩膜内静脉网或直接经房水静脉将房水运出球外,向内与前房交通。
(4)小梁网(trabecular meshwork),为位于巩膜静脉窦内侧、Schwalbe 线和巩膜突之间的结构。
房角镜下是一条宽约0.5mm 的浅灰色透明带,随年龄增加呈黄色或棕色,常附有色素颗粒,是房水排出的主要区域。
组织学上是以胶原纤维为核心、围以弹力纤维及玻璃样物质,最外层是内皮细胞。
(5)前房角后壁,为虹膜根部,它的形态与房角的宽窄有密切关系。
(6)房角隐窝,由睫状体前端构成,房角镜下为一条灰黑色的条带称睫状体带。
图1-4 角膜缘结构示意图图 1-5 前房角模型图临床上角膜缘、前房角的重要性在于:(1)后弹力层止端与巩膜突之间有巩膜静脉窦、小梁网等前房角结构,是眼内液循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
与各种类型青光眼的发病和治疗有关。
(2)角膜缘是内眼手术切口的重要进路。
(3)此处组织结构薄弱,眼球受外伤时,容易破裂。
(二)中层,葡萄膜(uvea)由于此层颜色近似紫色葡萄故称葡萄膜,也称色素膜和血管膜。
具有遮光、供给眼球营养的功能。
自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图1-6,1-7)。
1.虹膜(iris):(图1-6)是葡萄膜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周边与睫状体相连续。
形如圆盘状,中央有一直径为2.5--4mm的圆孔,称瞳孔(pupil)。
虹膜表面不平坦,有凹陷的隐窝和辐射状条纹皱褶称虹膜纹理。
距瞳孔缘约1.5mm处,有一环形锯齿状隆起,称虹膜卷缩轮(iris frill)是虹膜小动脉环所在处。
由此轮将虹膜分为虹膜瞳孔部和虹膜睫状体部。
虹膜与睫状体相连处称虹膜根部。
在虹膜根部稍后方有虹膜动脉大环。
虹膜有环行瞳孔括约肌受付交感神经支配和放射状的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能调节 瞳孔的大小。
瞳孔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其大小,称瞳孔对光反射。
虹膜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二层。
即虹膜基质层,由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和色素细胞构成。
内层为色素上皮层,其前面有瞳孔扩大肌。
虹膜的生理特点是:(1)主要为调节 进入眼内的光线。
(2)由于密布第V颅神经纤维网,在炎症时反应重,有剧烈的眼疼。
图1—6 虹膜表面2.睫状体(ciliary body):(图1—7,1--8)图1—7 眼部前部的经向切面图1—8 眼球前部的后面观贴附于巩膜内面,前接虹膜根部,后与脉络膜相连,是葡萄膜中间部分。
宽约6--6.5mm。
睫状体分为两部分;前1/3宽约2mm较肥厚称睫状冠,其内侧面有70--80个纵行放射状突起叫睫状突,主要功能是产生房水。
后2/3宽约4--4. 5mm,薄而平坦称睫状体平坦部(或睫状环)。
从睫状体至晶状体赤道部有纤细的晶体悬韧带与晶体联系。
睫状体内有睫状肌,与虹膜中的瞳孔括约肌、瞳孔扩大肌统称为眼内肌。
组织学上睫状体从外向内主要由睫状体棕黑板、睫状肌、睫状上皮细胞等构成。
睫状肌含有三种平滑肌纤维,即纵行肌纤维、放射状肌纤维和环行肌纤维。
睫状体的生理特点是:(1)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房水,与眼压及眼球内部组织营养代谢有关。
(2)调节 晶状体的屈光力。
当睫状肌收缩时(主要是环行肌),悬韧带松驰,晶体借助于本身的弹性变凸,屈光力增加,可看清近处的物体。
(3)睫状体也富有三叉神经末梢,在炎症时,眼疼明显。
3.脉络膜(choroid )脉络膜包围整个眼球的后部,前起于锯齿缘,和睫状体扁平部相连,后止于视盘周围。
脉络膜和巩膜联系疏松,二者之间存有潜在性间隙叫脉络膜上腔;但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则连接紧密。
组织结构上由外向内主要分:(图1-9)(1)脉络膜上组织(构成脉络膜上腔)。
(2)血管层,包括大血管层、中血管层和毛细血管层。
(3)玻璃膜(Bruch膜)。
脉络膜血液供应极为丰富,来源于睫状后动脉,在脉络内大血管逐渐变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每支小动脉具有一定的灌注区,呈节 段状划区供应。
脉络膜生理特点:(1)富有血管,起着营养视网膜外层、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作用。
由于流量大、流速较慢、病原体在此处易滞留,造成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毛细血管壁有许多小孔,荧光血管造影时,荧光素可以从其管壁漏出。
(2)含有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
(3)炎症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渗出。
(三)内层,视网膜(retina)是一层透明的薄膜,前部止于锯齿缘,后部到视盘。
视网膜是由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感觉层组成,两层间在病理情况下可分开,称为视网膜脱离。
图1-9 脉络膜切面1.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此层与脉络膜的玻璃膜紧密相连,是由排列整齐的单层六角形柱状色素上皮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具有皱褶的基底膜、胞体,细胞顶部的黑色素粒和微绒毛。
相邻的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其紧密连接构成血-视网膜外屏障。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主要作用为(1)支持光感受器细胞,贮存并传递视觉活动必需的物质如维生素A。
(2)吞噬、消化光感受器外节 盘膜以及视网膜代谢产生的一些物质。
(3)作为血-视网膜外屏障,维持视网膜内环境的稳定。
(4)从脉络膜毛细血管输送营养给视网膜外层。
(5)遮光、散热作用。
(6)再生和修复作用等。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异常总是引起光感受器细胞的病变及坏死。
2.感觉部视网膜:组织学上,视网膜由外向内可分10层,依次为:(图1-10)外层 1.视网膜色素上皮层2.视杆及视锥3.外界膜4.外核层第一神经元5.外网状层6.内核层 内层7.内网状层 第二神经元8.神经节 细胞层9.神经纤维层10.内界膜第三神经元感觉部视网膜由三级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