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学实录
《灰雀》教学实录

《灰雀》教学实录一、背景介绍《灰雀》是由陈凯歌执导,张艺谋监制,李娜编剧的影片,讲述了四位女烈士在抗日战争时期勇敢坚韧,甘愿献身的故事。
该影片不仅在情节、演员、画面等方面具备了出色的制作水平,而且养成了许多人的历史意识和民族情感。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灰雀》这部经典影片的意义和价值,本次教学实录将针对该影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课程与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感受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掌握《灰雀》这部电影的基本情节、主角形象以及其时代、社会背景;2.理解该影片所呈现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革命情感等文化价值观;3.通过观影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取向和民族情感,强化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过程3.1 情节剖析首先,通过介绍《灰雀》这部电影的题材、导演、出品人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
接着,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任务,根据主题和标签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想法,如女性角色、历史背景、抗日镜头等等。
最后,每个小组在发言时间内向全班进行情节剖析,其中应包括电影情节安排、情节发展和情绪传达等方面,以便于学生对电影各个方面的了解并激发思考。
3.2 名人语录在对《灰雀》这部电影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进行剖析后,老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一些相应的素材(比如经典名言、原著文学等),以增加课堂趣味性。
随后老师可以邀请每个小组内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兴趣,为制作一些精选名人语录。
3.3 网络分析在进行了电影情节剖析和名人语录的讲解后,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新的小组,各自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电视媒体等多渠道进行分析剖析。
根据学生的资源和渠道,分别应对自己感兴趣的电影,综合介绍该电影的画面、音响、场景、氛围等要点并与全体同学分享。
在此基础之上,每位小组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为课堂内同学介绍的报告稿。
3.4 小组讨论讨论环节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关键、最有价值的核心环节。
在前期的学习中,每个小组已对电影本身、名言、资料等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收集,而在将收集到的知识有机地进行整合之后,老师将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共学习共享。
《灰雀》教学实录_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灰雀》教学实录_小学语文课堂实录篇一:灰雀(教学实录)5.灰雀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一个诚实善良的男孩。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怎样的故事。
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字形。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灰雀。
老师:让我们先看看漂亮的雀鸟。
师:看图片: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美丽,美丽,可爱…)师: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老师:告诉我你要找的句子。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轻轻歌唱。
他们很受欢迎。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里面特别能感受到?(活泼可爱。
机智,非常可爱)师:带着你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老师: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啊,它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
你用什么词中体会出列宁喜欢灰雀?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吧(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老师:你能从哪个词中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爱?每次……都……、仰望、经常老师:你能用“每一次……”这个词说一句话吗?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布杜来到这里向他们打招呼。
一天,列宁再次来到白桦树下,发现胸前有一只深红色的灰雀。
怎么了生:不见了!(齐)二、研究第3-10段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小孩列宁对小男孩说了什么?自由而安静地阅读课文中自然的第3-10段,画出列宁所说的话,然后体验列宁此时的心情。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
)老师:我到处找列宁,但没有鸟的踪迹。
每个句子都包含什么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1:我意识到列宁非常焦虑。
灰雀教学实录

灰雀教学实录灰雀教学实录灰雀教学实录(一):一、初读课文1、师:这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
)二、学习1自然段。
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情绪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理解:惹人喜爱)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三、学习3-10自然段。
师:列宁每一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
但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
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情绪怎样?)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课文3、5、7、9自然段)2、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情绪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情绪。
(学生自读)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我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
师:那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生2: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
(生读)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
还有其他句子要交流吗?(2)列宁说:"必须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十分冷。
《灰雀》教学实录_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灰雀》教学实录_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灰雀(教学实录) 5、灰雀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
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
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灰雀。
师: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
师:看图片: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美丽、漂亮、可爱……)师: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师:说说你找的句子。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里面特别能感受到? (活泼可爱。
婉转、非常、惹人喜爱)师:带着你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生机,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列宁喜欢灰雀?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每次……都……、仰望、经常师:能用“每次……都……”说一句话吗?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怎么了——生:不见了!(齐)二、学习第3-10自然段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
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10篇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10篇《灰雀》教学实录篇一师:下面,咱们来个朗读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最好。
我这里有几张书签,上面有的写着“赛葛兰”,有的写着“赛夏青”。
葛兰和夏青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是朗读艺术家。
谁读得好,我就奖给他一张书签。
大家练习一遍。
(学生认真练习读。
然后,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推荐1人参赛;最后老师又请大家推荐两名胆子小、在班里很少站起来读书的学生朗读。
比赛完毕,让全班同学评选优胜者。
大家一致同意前4名同学为优胜者。
)师:“评委”们要求严格,不讲私情是好的。
但是最后参赛的两位读得比以前怎么样生:比以前好多了。
以前他们不敢读,读书声音小。
师:同学们,就凭“好多了”,应该不应该奖励生:(齐)应该!师:好!现在请这6位同学上来领奖!(掌声。
老师将写有“赛夏青”的书签赠给男生,将写有“赛葛兰”的书签赠给女生。
大家又鼓掌。
)[评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的手段,就会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增进学主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上述教例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课前举行朗读比赛,让全班学生当“评委”,这就引进了竞争机制,使学生对朗读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为朗读训练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朗读比赛谁读得好,就奖给谁一张书签,这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读书兴趣,更加努力读书。
老师特意提出让两名胆于小、在班里很少站起来读书的学生参赛,并给予奖励,这对他们是极大的鼓励,必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读书积极性,并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实录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实录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实录篇1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
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
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
师播放影碟,生用心观看。
师:(出示画有三只美丽的灰雀的挂图)通过观看影碟和挂图,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我看到有两只灰雀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特别好看!生:通过刚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它可爱的小鸟一样,可以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师:(出示小黑板)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小黑板上的练习要求:读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句子: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生自由放开声音读句子,并思索用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生:如果没有“欢蹦乱跳”这个词语,句子只能告诉我们灰雀站在枝头唱歌,但我们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唱歌的。
生:如果没有“非常”一词,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的喜爱。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有道理。
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以至于列宁“非常喜爱”。
(师板书。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划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并说明你的理解。
生:“它们在枝头喜爱”是写列宁非常喜爱灰雀的句子。
因为“欢蹦乱跳”一词写出了灰雀的可爱,“唱歌”一词是介绍灰雀鸣声清脆、好听,“非常惹人喜爱”表明人们都喜爱灰雀,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生:“列宁每次谷粒”表明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
如果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专门看这三只灰雀。
“仰望”是指抬头望(作动作),而列宁长时间仰望三只灰雀会使脖子发酸的,可以看出他喜爱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灰雀,否则,他就不会经常给灰雀好吃的。
《灰雀》课堂实录(精选12篇)

《灰雀》课堂实录(精选12篇)《灰雀》篇1王玲湘《灰雀》课堂实录——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中国·长春)执教时间:2008年7月13日下午作者:未知居(注:本节课根据第七届阅读比赛的要求,课前不允许老师提前见学生,但安排了10分钟会场课前谈话,可以自由安排)[课前谈话]师:刚才你们老师告诉我你们上课之前有个习惯是什么生:唱歌师:那按照你们的习惯唱首歌吧,你们平时唱什么生:《蜗牛与黄鹂鸟》师:好,咱们一起唱。
放松一点,老师和你们一起。
生唱。
师:真是非常好听。
听你们唱歌真是一种享受,离上课还有几分钟,咱们课前聊一聊好吗?生:好师:在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了一些名人故事,我们来回忆一下(出示上学期学过的一些课文图片)孩子回忆是哪篇课文说的是哪个名人的故事:周恩来张衡列宁爱迪生师:你们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你认识谁呀(出示第二组导语图片)生:我认识那个长头发的是牛顿生:恩格斯生:马克思生:爱因斯坦生:达尔文生:李四光生:鲁迅生:居里夫人师:现在可以开始上课了吗生:可以一、导入板题读题师:这个单元,我们继续学习名人故事。
今天学习的故事是——“灰雀”,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灰雀)指导雀的写法(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
)师:见过灰雀吗?看(出示灰雀图片)这种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的鸟,就叫“灰雀”。
跟它们打个招呼吧生读课题师:读得再亲切一些生读。
二、初读检验感知师:灰雀写的又是一位名人的故事呢?(板书:列宁)列宁是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他创建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怎么读呢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顺序。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我们来看一看自读要求。
生读自读要求。
生读(检验——读句)师:我看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顺了吗?生:读准了。
灰雀教学实录(一)-word文档

灰雀教学实录(一)灰雀教学实录(一)灰雀教学实录(一)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灰雀教学说明:大家好,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三年级《灰雀》一课。
小学三年级,是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阶段,尤其是阅读训练,对每个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教给孩子阅读方法,启示孩子阅读思维,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通过自己教学中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因此,对于《灰雀》这一课,我们是这样思考的:首先,课程特点,这是一个故事,它讲述的是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从他们俩的对话中,让读者去明白,有一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在白桦树上好好的,后来怎么就没有了呢?可是第二天又失而复得,让我们每个读者能在随着故事的慢慢进程中能够感受到列宁对小男孩的体贴和帮助,同时能够感受到男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而整个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列宁和男孩的对话。
第一,本课也有突出重难点的地方,我们考虑第一,要理解重点的语句,那么从体会列宁喜爱灰雀的语句,到他更爱男孩,以一种信任,相信男孩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角度,这样的语句,并且用自己热爱灰雀的心情感动男孩,由男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灰雀回来了。
并且让所有的孩子感受到所有的,列宁也好,男孩也好,甚至课堂中的每一个娃娃也好,他们都会爱上这只可爱的灰雀。
第二,这篇课文既然以对话为内容,那么有感情的朗读自然就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需要突破的难点。
那么对话中,两个角色之间的语气变化以及同时他心情的那种变化,都应该引导着孩子从提示语到对话部分,到慢慢地去体会,让他能够有表情、有感情地读出语气来,读出他们的心情来。
那么第三步,就是我们的教学构思,首先,我们是把握一个主线,这个主线就是爱,列宁爱灰雀,这毋庸置疑,列宁更爱男孩,我们完全可以从文中列宁对男孩的那一句句的话中去感受到那种信任和理解,也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并且男孩对灰雀的爱,他没有明说,没有明显的显露出来,可是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得到,这就完全藏在这对话中男孩的心情,男孩的语气,男孩说的每一个字,每句话中去领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学实录一、教学设计说明《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
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灰雀》一课教学力求以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意在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教学设计力求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牢固地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及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突出以“爱”的情感为主线索,凭借列宁爱鸟、爱孩子的故事,唤起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真爱。
教学过程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
1.确定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是服务者,成功的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
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即局部)质疑问题,通过读书自己解疑,通过交流与老师共同解疑,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
在课文2-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l)自读自悟:学生通过自己读书了解灰雀哪儿去了和列宁爱鸟的心情;(2)质疑启思:学生读书质疑,读书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爱鸟之情对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3)读议领悟: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列宁对孩子的爱。
在本节课中,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突破重点难点,发挥多媒体的综合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确定课堂的训练意识。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靠训练。
为了使教学重点鲜明突出,环节简单实用,我们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以课文2—10自然段为训练重点,将读、思、议、练贯穿全过程。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可惜”“自言自语”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落实课后作业。
为使认知和情感和谐,我们以读为本,加大读书的质量。
课文第二段我们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
将情感贯穿于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中,也是我们的一些新的探索。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情景引入(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复习了上节课(讲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怎么了——生:不见了!(齐)[借助课件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课件”制作得巧妙。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
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板书(旁批):读、画、体会(师巡视,辅导)[教给读书勾画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受。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
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抓住了重点句。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重点句。
](学生自读后抽查)生:我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
生:我体会出列宁惋惜的心情。
生:我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四名学生各读一句,两名学生重复了别人的朗读。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通过对学生自读自悟的评价,矫正自读中的偏差,进一步理解句子,体会感情。
]4.比较体会。
(多媒体:课后第二题(2)的句子。
)[很自然地结合课后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
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
(师读)生:第二句。
(齐)(抽生读)师: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去悟、去体会。
这样以读代讲,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5·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一齐说!生:爱师: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生:他喜欢灰雀。
生:他怕灰雀冻伤了。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
]师巡视,并加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生:我更赞同列宁的爱。
因为孩子把灰雀捉回家,关在笼子里,灰雀就失去了自由。
生:我也赞同列宁的爱。
因为列宁每天来这儿看灰雀,还给它带来好吃的,只是欣赏它,不去捉它,列宁是真正爱灰雀。
生:再说,灰雀应该是给大家看的。
生:灰雀离开了伙伴也会寂寞的。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
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
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6.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
再来一次。
(生再接读)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生:“没看见,我没看见。
”(此处读得不好,师教读,生再读。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生:“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
说——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生:“会飞回来”(这里学生没有读好,师指导再读,直到读好。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生:“一定会飞回来!”(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重语气,再读再体会。
)[采用导读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是列宁对灰雀的真爱打动了孩子,孩子在列宁“爱”的启发下,决心放回捉去的灰雀。
本课难点迎刃而解。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生:列宁。
(齐)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学生:放鸟归园。
(齐)板书:7.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
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去掉叙述语言。
)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生:我请XX和我一起读。
师: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
(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上述多形式、分层次的读,使学生经历“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实践过程,逐步达到了“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
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师叙述12自然段。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采取质疑问难的方式,激励学生探究问题。
]生:列宁为什么微笑生: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生:鸟儿会回答吗2.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老师用假装糊涂的方式把学生的质疑引导到有深度、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上,激起学生主动解疑的欲望。
并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给学生留出的时空恰到好处。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生:因为他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生:因为男孩在列宁爱鸟之情感染下,把鸟放回来了。
师:像男孩这样知错并改错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孩子生:诚实的孩子。
(齐)[既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又为进一步解决前面的疑问打下了基础。
]师:可是刚才那个问题老师还是没弄明白。
[老师继续“糊涂”,把释疑引向深入。
]生: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他就不会问男孩了。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列宁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此时,疑问已由学生自行解决。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生:爱!(齐)[爱的教育,至此水到渠成。
没有采取说教,而是通过课文中人物(列宁)形象的魅力感染学生,在老师一次次的激励下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难。
]师板书:师: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抓住含义深刻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去贴近人物(列宁)的情感。
]师:列宁为什么而微笑生:男孩承认了错误。
生;鸟儿又回到了枝头唱歌。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激励学生美滋滋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师: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生:小男孩,你改正了错误,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生:我们要爱鸟。
生:我们要爱护大自然!(师插话:99昆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是已经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爱吗)生:鸟儿又可以自由自在歌唱了。
生:这个故事真美!生:爱是温暖的家![学生的心声,反馈出“内化”的情况,教学已经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