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指导,陆生昆虫 采集与制作
昆虫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昆虫学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采集昆虫,了解昆虫的生存环境和形态特征,掌握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进一步加深对昆虫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9月24日至9月25日,实习地点为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内容(一)采集昆虫1. 使用工具实习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捕虫网、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工具。
2. 采集昆虫的方法(1)网捕:主要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
当昆虫飞来时,迎面用网捕捉,使网底向上甩,将虫子取出。
(2)扫捕:主要用于大片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
当采集者走到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左右摆动,将虫子集中到网底。
(3)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用震落法捕捉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
(二)昆虫标本制作1. 制作毒瓶:将脱脂棉放入广口瓶中,用镊子压实,倒入适量乙酸乙酯,再压实,上盖一层厚纸板。
2. 标本针插:根据昆虫标本针插部位的要求及昆虫标本大小,应用不同型号昆虫针针插后整姿、展翅,插在泡沫板上晾干。
3. 制作玻片标本:对蚜虫和蓟马先在NaOH溶液里煮沸,放在清水里漂洗,放在玻片上用不同浓度的酒精进行脱水,定型后用二苯甲进行透明。
四、实习收获1. 掌握了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和技巧,熟悉了各种昆虫的生存环境和形态特征。
2. 学会了制作毒瓶、标本针插、玻片标本等基本操作,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与同学们的团队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加深了对昆虫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五、实习体会1. 实践出真知。
通过野外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2. 观察力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才能准确识别昆虫种类。
3. 团队合作精神。
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精神。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

普通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书说明:该指导书包括昆虫标本采集、制作、鸟类剥制标本制作和骨骼标本的制作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一、昆虫标本的采集研究昆虫学,要想得到大量理想的研究材料,就必须依靠采集。
采集昆虫标本是研究昆虫学最基础的工作,是初学昆虫者必须掌握的专门技术。
采集昆虫标本要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采集各种昆虫的栖息场所,危害寄主的种类以及寄主被害的部位都不相同,有的飞翔迅速,跳跃敏捷,有的身体柔弱,容易破裂或死亡,有的身体微小,不易看见,有的呈特别的保护色等等,采集时必须全面注意。
同时,同种的雌雄成、幼虫都是研究时重要的材料,不应随便舍弃。
就是相同的个体,也需要多一些比较的标本,或供解剖交换之用。
此外,全面采集也意味着经常的和有计划的采集,这也是很重要的。
(2)标本完整要想得到完整的标本,必须注意采集、毒杀、包装保存、运送以及制作等每一环节,如果标本破烂不堪,翅破须断,对研究来说非常不便,大大减低了研究的价值,甚至成为完全无用的材料。
(3)正确记载所有标本,一定要有正确的采集记载,记载项目至少应包括采集日期(年、月、日),采集地点(省、县、乡),和采集人姓名等三项。
年、月、日中的“月”最好用罗马字来写,如1995年5月4日,可写作1995—V—4,若写为“5/4”或“4/5”由于各人习惯不同,容易混淆不清。
采集地点一定要首先写上大地名,才不会发生错误。
写上采集人的姓名,是表示对这些标本负责。
除以上记载外还应该注意采集时的环境,其寄主系植物或动物,采集地点的海拔高度,采集方法,以及昆虫的生活习性等等都可以写在记录本上,而在标本上只要附一个相应的号码。
1、采集昆虫的工具(1)捕虫网活泼的昆虫,飞着或停留着的都宜用网来捉,所以采集昆虫必须要有一个轻便的捕网和一个坚固的扫网,水里要用水网。
捕网制作时先用粗铅丝弯成一个直径约1尺的网圈(见右图),两端折成直角固定在网柄上。
网袋宜用细眼的珠罗纱或尼龙纱,白色或淡绿色都可以,但不能用深颜色的。
昆虫采集与标本制作

昆虫采集与标本制作一、采集1、采集工具—毒瓶金边地鳖爬行速度十分迅猛,所以捕捉工具应采用毒瓶,采到后要迅速杀死,以防其挣扎逃跑或损伤肢体及鳞片脱落。
正规的毒瓶是在瓶内底部放置氰化钾、氰化钾上面依次再放置石膏、药棉和滤纸。
这样的毒瓶,杀虫效果最好。
但氰化钾是剧毒物质,稍有不慎,人就会中毒,甚至死亡。
理想的代替物是桃仁。
制作时,先将桃仁加水浸湿以后捣碎,然后放入毒瓶,上面再铺一张吸水纸便可使用。
一个500毫升的毒瓶,至少应放置30克桃仁。
如果没有桃仁,可改用新鲜的山桃叶和山桃嫩茎上的树皮,将二者加水捣碎,放入毒瓶使用;也可改用捣碎的枇杷仁、青核桃皮或月桂树叶,作为毒杀物质。
此外也可用乙醚等麻醉药品放入毒瓶毒杀昆虫。
其作法是在毒瓶中放置若干棉球,向棉球上滴加乙醚,再用硬纸将棉球压住,在硬纸上放置待毒杀的昆虫。
由于乙醚挥发很快,要随时添加才能保持药效。
2、捕捉环境和时间(1)、捕捉时间金边地鳖属蜚蠊目,姬蠊科,土鳖属。
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这些地区温度都相对较高,所以每年四月就可以采到一些昆虫,六、七、八月为盛期,最易于采集,十月以后则渐少,几乎终年可以采集。
由于昆虫总是直接或间接与植物发生关系,所以可以说,一年中植物生长的季节,也就是采集昆虫的时间。
(2)、捕捉环境然而金边地鳖属于昼伏夜出型昆虫,一天中采集最好时间,一般为傍晚日落后,这段时间是昆虫最活跃的时间,遇到的昆虫最多。
这类昆虫属杂食性昆虫,喜群居,栖息在山地的石缝、土缝、树干的缝隙处,一般不适宜网捕,它不喜光,更不能采用灯光诱集法,最适合的方法是直接搜寻。
3、采集方法—搜索法很多昆虫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需要用搜索法进行采集。
树皮下面、朽木当中是很好的采集处,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
砖头、石块下面也是采集昆虫的宝库,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一定有丰富的收获。
采集无翅亚纲的双尾目、弹尾目(Collembola)以及原尾目等,更要依靠这种方法。
小龙门昆虫学野外实习指导

林学认知实习昆虫学野外实习指导及注意事项1.标本采集白天主要采用观察法或扫网法采集昆虫,采集工具:昆虫网。
观察法最容易采到的是植物枝条之上的昆虫以及空中飞行的大型昆虫,例如蝴蝶,蜻蜓等。
除此之外,还需多注意以下特殊环境,可采到各类特殊的昆虫:1)花上,尤其是伞形科、忍冬科、壳斗科等植物上可采到一些访花昆虫,如花金龟科、盲蝽科、食蚜蝇科、蜜蜂科等;2)较粗壮的树干或倒木上,尤其注意不很健康的树木,这上面可能会见到一些以朽木为生的昆虫,如天牛科、吉丁科、小蠹科等;3)路边遮蔽物下,例如大石头、木材等,这是一些夜间活动昆虫的躲藏地,如步甲科、拟步甲科;4)水边泥泞的地表、芦苇或草丛则可见到一些湿生或半水生的昆虫,如水龟科、蜻蜓目、沼蝇科等;5)粪便、垃圾堆等腐朽物上,可采到蜣螂科、埋葬甲科、粪金龟科等。
扫网法适用于晴天采集,可用昆虫网迅速扫动路边的杂草或小灌木,扫数十网之后在网内扫下的树叶等杂物内可找到很多小型善于飞行的昆虫,例如叶蝉科、小蜂总科、叶甲科等。
夜间主要采用灯诱法采集,主要可采集鳞翅目(蛾类)、鞘翅目、脉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等昆虫。
灯诱诱集昆虫的高峰期在日落至午夜12点之间,后半夜诱集的甲虫相对很少,但蛾类较前半夜会更多。
有兴趣的同学可在天亮之前起床查看灯诱,会采集到一些特殊的蛾类。
(日出后诱到的多数昆虫会离开)此外,许多甲虫白天不活跃,夜间会在树干上或地表活动,利用手电在这些环境搜寻可以采到平时很难见到的一些昆虫。
陷阱诱捕是昆虫定点调查或某些特殊昆虫常用的采集方式,常见的有巴氏诱罐法,飞行阻断法,马氏网诱集法等。
初学者往往只注意采集大型、美丽、活泼的昆虫,忽视小虫的采集(而昆虫是小型的种类多于大型的种类),或者一种昆虫只采1个或几个,这些做法都是不恰当的。
2.标本处理及保存大多数昆虫采到后直接置于毒瓶内毒杀,有攻击性的昆虫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拿。
小型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等体型小较柔弱的昆虫应注意单独用小型毒瓶毒杀,以免被其他大型昆虫损坏。
昆虫学捕捉昆虫制作标本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实习地点:我校生物学实验室及校园内指导教师:XXX教授一、实习目的本次昆虫学捕捉昆虫制作标本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实习生深入了解昆虫的分类、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提高我们对昆虫学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指导教师为我们讲解了昆虫学的基础知识、昆虫标本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捕虫网、毒瓶等工具,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保存昆虫标本。
2. 昆虫采集实习期间,我们分组在校园内进行昆虫采集。
我们利用捕虫网、毒瓶等工具,在不同的生境中捕捉昆虫。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昆虫、如何有效地捕捉它们,并了解到了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昆虫标本制作采集到的昆虫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制作成标本。
我们学习了昆虫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插针、展翅、整姿、风干等。
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昆虫学家对生物细节的严谨态度,以及对美的追求。
4. 昆虫标本保存制作完成的昆虫标本需要妥善保存。
我们学习了昆虫标本的保存方法,包括使用昆虫盒、展示盒等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干燥剂、酒精等保持昆虫标本的形态和颜色。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昆虫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昆虫学实践的乐趣和挑战。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昆虫学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深感昆虫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趣味的学科,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
实习报告人:实习生XXX2023年6月30日。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鉴定一. 昆虫的采集1.采集工具(1)捕虫网:是采集昆虫的主要工具,由网圈、网杆和网袋组成。
有条件的话,可用轻质材料制成可伸缩的杆和能折叠的网圈,便于携带。
(2)采集盒:用白铁皮或牛皮制成直角三角形盒子,盒口装一个能活动的翻盖,无采集盒时,也可用普通腰代来代替。
(3)三角纸袋:最好用光滑的半透明纸来制作,也可用光滑的白纸代替,折成等腰直角三角形,采集时1袋1虫,装袋前写明采集时间、地点和采集者。
若在山区,应标明采集海拔高度。
(4)毒瓶:用广口玻璃瓶或塑料瓶(须有能密封的瓶盖),防入食粮(10~50克)氰化甲小块或粉末,再放一层木屑,用玻璃棒将木屑压紧再在上面加上一层石膏糊即可。
也可用三氯甲烷或乙醚制成简易毒瓶。
2.采集时间昆虫种类不同,各类昆虫有其不同的生活习性,采集蝴蝶,大批蝴蝶成虫在5、6月份出现,9:00—11:00最为活跃,是一天中最好的采集时间。
而早晚则是弄蝶和环蝶活动的活跃时间;采集蛾类和甲虫,每年晚春至秋末,是其活动季节,因其有趋光性,则在夜间用灯光进行诱捕。
3.采集地点昆虫分布极广,各类昆虫有其不同的生活环境,采集的地点也就不同,对于甲虫来说,高山枯木是其喜爱场所,总体来说,林区多于平原农田区,山区以阔叶林为最多。
炎热的中午,在溪边吸避热的蝴蝶较多,在沟谷或山涧缺口处往往有多种蝴蝶穿飞,可守株待兔。
4.采集方法对甲虫、蝽象、蝉、蝗虫等,可用观察法、搜索法、击落法和引诱法加以捕捉,放在毒瓶中杀死,然后分装在三角纸袋中。
对飞翔的蝴蝶或蜻蜓等,用捕虫网捕捉,等其入网后,顺势将网折转,隔网用拇指和食指捏紧蝴蝶的胸部使其窒息死亡。
有的蝴蝶可用引诱的方法捕捉,引诱材料根据不同的蝴蝶种群可放烂果、粪便、尿水等,也可在蝴蝶喜到的地方,将先捕到的蝴蝶捏死后放下,引诱同类前来。
二.昆虫标本的制作1.制作工具(1)小剪刀和小镊子:小剪刀备作剪纸条用,小镊子宜细,用集邮用的镊子或眼科医生用的镊子。
虫的采集和标本制作

虫的采集和标本制作通过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学习昆虫的采集方法和标本制作技术;学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常用的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工具;为教学和指导昆虫课外小组活动逐步积累昆虫标本,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昆虫。
一、实验准备白布、亚麻布、硬质铅丝、木棍或竹棍、厚玻璃管(内径2.5cm。
长8cm)、细玻璃管、橡皮吸气球、橡皮塞、诱虫幕布、灯泡(高压汞灯150W)、电线、白铁皮、硬泡沫板(薄、厚各一种)、昆虫针、大头针、三级台等。
二、方法步骤(一)昆虫采集工具1.捕虫网《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下)》相关实验部分已介绍。
2.扫网用以捕捉灌木丛或杂草中栖息的昆虫。
规格结构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应选择结实、耐磨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
3.水网专门用以捕捉水生昆虫。
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水性良好,通常用细纱或亚麻布制作。
网圈规格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较短呈盆底状,网柄应长些,以便使用者站在塘边或小溪岸边,采集水面或水中的昆虫。
4.吸虫管用以捕捉小型、微型和虫体脆弱的昆虫。
它是由厚玻璃管、橡皮塞、橡皮管、橡皮吸气球和细玻璃管等组成。
制作时按厚玻璃管的内径选用合适的橡皮塞,按细玻璃管的粗细在橡皮塞上穿两个孔,其中一个孔插入略弯的细玻璃管(进虫管);另一孔插入吸气管,并与橡皮管和吸气球连接。
吸气管下管口扎以纱布,以免昆虫被吸入吸气球内;组装完毕后,将橡皮塞塞在厚玻璃管口,便可使用。
采集时将进虫管口对准所要采集的小昆虫,利用吸气形成的气流,将小虫吸到厚玻璃管内,然后将所采到的小虫放入毒瓶杀死。
采集蚊类、蠓类、蚜虫、蓟马和一些小型寄生蜂,均可使用吸虫管5.毒瓶《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下)》相关实验部分已有介绍。
(二)昆虫采集法1.日出性昆虫的采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生物第一册(下)教师教学用书》中已有介绍。
2.夜出性昆虫的采集——灯诱夜出性昆虫白天隐蔽,不易采到,夜间出来活动,因此灯诱是根据昆虫行为中的趋光性原理诱捕昆虫的一种好方法。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Array1.昆虫的采集研究昆虫学,采集标本是最基础的工作。
初学者往往因为缺乏经验,以致无法发现虫踪,败兴而回;或者没有目标的滥捕,却因为标本保存方法不当,只得将标本舍弃;或者采集时没有记录,以致标本变得毫无价值,这些都应该避免。
所以采集时要注意下列几点:1、全面采集:昆虫的栖息场所可谓千变万化。
有的身体微小,或者具有保护色不易发现,采集时必须全面注意。
同时,同种的雌雄虫﹑幼虫﹑卵或者其所造的巢﹑网等都是很好的研究材料,如果发现,应该一并收集。
就是相同的个体也要多收集一些,可以用来比较﹑解剖或供交换之用。
2、标本完整:如果标本破损不堪,翅破脚残,便大大的减低研究价值。
要想得到完整的标本,必须对采集﹑毒杀﹑包装﹑保存﹑运送及制作等每一环节都要注意。
3、正确记录:所有的标本一定要有详细而且正确的采集记录,记录项目至少包括日期(年﹑月﹑日)﹑采集地和采集者姓名三项。
除以上的记载外,还应注意到环境状况,如气候﹑大气湿度等,寄主动植物,采集地海拔高度,采集方法,昆虫生活习性等等。
记载的项目愈多愈详实,则日后做比较研究遇方便。
昆虫采集及观察记录表以上采集记录表仅供参考,实际采集时可随个人采集对象,制作出一个实用的采集记录表。
要注意的是采集地点一定要写大的地名,如台北三芝,高雄美浓等才不会发生错误。
另外,写上采集者的姓名是为了表示对这些标本负责。
4、详细观察:发现昆虫除非行动迅速,否则有稍纵即逝之虞。
在采集之前先详细的观察如飞行的方法﹑步行方法﹑栖息地﹑求偶交配行为等等。
如果带了相机,别忘了拍些照片回来,就更有价值的。
5、爱护生物:采集昆虫时除去我们所须的以外,不要滥采滥捕。
尤其有些昆虫分布区域很小,数量也极稀少,采集时便要特别注意。
另外,一些有明文规定禁止采集的生物,更应加以保护。
采集回来的标本也要尽快的做成标本或其它的研究,才不会辜负那一条生命。
采集方法1﹑活动性采集:此种采集方法通常由采集者携带各种采集工具,如捕虫网﹑虫竿,就所到之处随手采集,所以,采集工具必须具有激动性,基本装备包括网具﹑吸虫管或吸虫瓶﹑毒瓶﹑采集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陆生昆虫简介
昆虫纲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不仅数量大种类多,且分布广。
陆生昆虫就是指生活于地面或土壤中的昆虫。
除少数鞘翅目、半翅目以及幼虫期完全水生的蜉蝣目、蜻蜓目等昆虫外,几乎所有的昆虫均为陆生昆虫。
陆生昆虫食性复杂,有的以植物茎叶为食,有的捕食其他动物,有的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有的则以地表腐殖质为食。
像其他节肢动物一样,陆生昆虫的身体及附肢分节,具有外骨骼,其主要识别特征为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区段,胸部具有三对足,通常还具有两对翅。
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
(一)采集方法
1、观察搜捕法
首先需要找到昆虫生活的场所。
许多昆虫都能够发声,例如蝉,蟋蟀等,可以凭借声音将其找到。
另外许多昆虫虽然不会发声,但在它们生活的场所仍会留下蛛丝马迹,依照这些踪迹也可以将其采到。
例如,可根据寄主的空洞及畸变来采集钻蛀型的昆虫,可根据叶片上被咬食的缺刻来采集咀嚼型的昆虫。
在观察法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昆虫的生活习性,扩大搜索范围,在发现有昆虫踪迹处附近的植物上、石块下、枯木中、树皮下、土壤中等昆虫可能栖息的地方进行搜索。
2、震落法
许多昆虫都有假死的习性,当寄主植物突然受到猛烈震动时,许多昆虫会佯死而自行落下。
在早上或傍晚温度较低,昆虫活动不甚活跃时进行震落效果最佳。
除此之外,一些拟态性昆虫在受到震动后常会解除拟态而暴露自身。
在使用震落法时还可在震动对象的下方放上伞、网或是白布等简单的工具,这样效果更佳。
3、诱捕法
许多昆虫都具有趋光性、趋化性等天然特点,利用这些特性进行诱捕可以采到许多种类的昆虫。
根据诱捕原理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化诱和光诱。
许多昆虫的成虫对灯光都具有趋向性。
利用这种特性,只需在适宜的地方挂上一盏灯即可采集到很多的昆虫(较常使用的为荧光高压汞灯)。
许多昆虫对特殊的化学气味具有较强的趋性,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在地上埋设化学诱捕陷阱对昆虫进行采集。
较常用的为巴氏罐法。
巴氏液(糖醋混合液)的配制,即糖,醋,酒精和水按照2:1:1:20的比例混合均匀。
4网捕法
为昆虫采集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利用捕虫网对草丛或飞在空中的昆虫进行采集。
图1 捕虫网及使用方法
(引自王林瑶昆虫标本技术)
(二)采集制作工具
1、捕虫网:主要用于采集蛾蝴、蜻蜓、蝽、螽斯、甲虫等飞在空中或树栖及草栖昆虫。
通常网袋用轻便、通风、阻力小的珠罗纱制成,使其可迅速捕捉飞在空中的昆虫。
2、挖掘工具:在土壤等隐蔽场所中有许多空中不易发现的昆虫,这时就需要用挖掘工具进行采集。
常用的有铁铲、锄头等。
3、毒瓶:用来迅速毒杀昆虫的工具。
制作毒瓶的瓶子一定要有很好的密闭性(防止毒剂泄露),同时又要能灵活开启(可将昆虫迅速投入瓶中)。
过去常常用氰化物或是乙醚来作毒剂,但是由于对人体伤害较大,现在通常不用。
现在用的较多的主要为乙酸乙酯。
此外,由于鳞翅目昆虫的鳞片极易掉落,在毒杀时不能与其它昆虫混装。
最为简便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挤压其胸部,然后保存于三角袋中。
4、荧光高压汞灯:灯诱时的光源。
图2 荧光高压汞灯
(左引自.南京精瑞达.com/product_cont.asp?id=145)
5、白布:灯诱时作幕布之用。
6、三角袋:用普通的报纸或是A4纸即可制作,用于保存在野外采集到的蝴蝶、蛾子、蜻蜓等标本。
图3 三角袋及折叠方法
(引自王林瑶昆虫标本技术)
7、昆虫针:制作针插标本时的必备工具。
共有7个规格,分别为00、0、1、2、3、4、5号。
0至5号针长38.45mm,0号最细,为0.3mm,每增加一号即增加0.1mm。
00号是将0号针自尖端向上三分之一处截断所得,又称为二重针。
8、展翅板:制作蛾蝶、蜻蜓等展翅标本的必备工具,用于展开并固定昆虫翅膀。
其主要部分是中间的沟槽和沟旁的两块板。
图4 左昆虫针(引自)
图4 右展翅板(引自)
9、三级台:昆虫标本制作及上标签时用于确定针冒到昆虫,针尖到标签的距离。
共分三个级,每一级厚0.8cm,三级共厚2.4cm。
每一级中央均有一个与5号针针冒粗细相同的小孔。
图5 三级台
(引自)
10、标本盒:用于保存并存放标本,规格大小各异。
三、昆虫标本的制作及保存
(一)标本制作
1、针插标本
用于制作不需要展翅的昆虫标本。
插针部位:鞘翅目昆虫常插右鞘翅的左上角;半翅目昆虫应从小盾片中间稍偏右处插入;直翅目昆虫常从前胸背板后中部稍偏右处插入;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应从中胸背板中央稍偏右处插入。
插针方法:先用左手或镊子将昆虫固定于泡沫板上,右手拿住昆虫针,从正确的位置垂直插入(昆虫针与昆虫的水平面相垂直)。
注意针冒至昆虫背部的距离为0.8cm,可用三级台来定高。
图6 针插部位
(引自)
2、胶粘法
一些昆虫个体较小,如用针插法进行制作则很容易损伤或破碎虫体,这时可用胶粘法进行制作。
在胶粘之前要先准备好数量足够的小三角纸片(长7mm,宽3mm,最好用质地较硬的卡片纸制作)。
然后用昆虫针插入小三角纸片(针冒至三角纸片的距离为0.8mm),在将昆虫胶粘在小三角纸片的尖端,胶粘部位应为前足和中足之间,如标本数量多则背面、腹面及两个侧面至少需要各粘一个,如数量极少则只需粘侧面即可。
3、展翅法
有些昆虫在研究时需要观察和分析翅上的脉纹,所以在标本制作时需要将翅膀展开。
先用昆虫针插好虫体并固定在展翅板的中央槽内,要求头部端正,触角向前呈倒“八”字形,再将两对翅向两边展开(前翅后缘需与虫体纵轴相垂直),最后用光滑的硫酸纸或是玻璃条压在翅膀上进行固定(硫酸纸两端及两翅之间须用昆虫针插住)。
图7 左胶粘法;右展翅法
(引自忻介六等昆虫形态分类学)
4、浸制法
直接将标本浸至于75%的酒精或是5%的甲醛溶液中密封保存即可。
(二)标本保存
浸泡标本直接密封保存于浸泡溶液中即可,浸泡瓶上须写上标本采集的相关信息。
干标本在装盒保存前必须要先插上写有采集地、采集时间、海拔高度、采集人、标本保存地等相关信息的标签。
注意标签的水平线须与标本纵轴相平行,针尖至标签的距离为1.6mm(可用三级台确定)。
上好标签后就可以将标本分类装入标本盒内并整齐排列,在标本盒的右下角放入一块樟脑块作防虫之用并密封标本盒。
参考文献
安建梅,芦荣胜.2008.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
王加连,等.2009.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朱道玉.2010.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三河:化学工业出版社
吴志强.1994.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忻介六,等.1981.昆虫形态分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王林瑶.1982.昆虫标本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