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季度总结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内一科临床路径分析汇总分析(2020第三季度)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

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我科于2020年9月份据医院相关要求开始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现开展临床路径病种包括脑梗死、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绞痛、社区获得性肺炎,现将2020年第三季度临床路径开展工作情况如下分析总结:一、2020第三季度临床路径统计分析2020年第三季度我科临床路径统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我科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及原因分析:1、入组率低:分析原因为:(1)部分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对一些符合入组临床路径的患者医生放弃其入组临床路径;(2)部分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操作繁琐,限制了部分诊疗行为,对符合入组临床路径的患者做出放弃入组临床路径的决定;(3)我科2020年第三季度从9月份才开始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直接导致第三季度临床入组率较低(4)部分医务人员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致使患者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不知晓,拒绝入组临床路径。

(5)我科多数未老年患者,病种都合并有其它疾病或有严重并发症,或者病情变化较多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6)入组社区获得性肺炎例数为0,主要原因为医生对院外肺炎诊断统称为肺部感染,未细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或院内肺炎。

2.变异、退出率高:分析原因为:(1)部分临床医务人员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及疾病的转归变化,致使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合并症加重或继发并发症的情况需退出临床路径治疗合并症或合并症。

(2)部分患者在入组临床后突发病情变化需变异或退出临床路径辅助治疗治疗其他系统疾病。

(3)部分患者在入组临床路径后提出自动提前出院或转上级医院诊治决定需退出临床路径(4)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实施管理平台不熟悉,医护间交接不及时致临床路径工作未严格按照制定标准执行出现变异及退出。

路径分析总结(通用8篇)

路径分析总结(通用8篇)

路径分析总结第1篇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心病科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1.建立评价小组,健全工作制度。

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2、加强学习,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相关文件,熟悉试点方案及相关要求。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4.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临床路径办公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建立试点文件及相关材料档案,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自行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

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住院天数、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科室作出资料收集、整理、评价分析及改进。

20xx年我们共有96例进入路径,有32例因变异退出本路径,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3000元/人,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18天/次。

二、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措施试点科室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运行过程中存不足之处:1、各种资料信息填写不完善。

2、个别医生未严格按路径开医嘱。

3、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够强,在记录护理临床路径表单时有漏填项目现象。

临床路径评价小组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沟通,并进行整改。

2023年临床路径季度总结5篇

2023年临床路径季度总结5篇

2023年临床路径季度总结5篇临床路径季度总结1自1月起我院各科统一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起至3月,全院内外妇儿等共有13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有急性阑尾炎、腹沟股疝、胫骨平台骨折等共31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根据各科室上报数据统计,三个月来共有302例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其中有97例存在变异情况,变异率为32.12%,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共有46例,退出率为15.23%,临床路径完成率为84.77%。

路径依从性分析:心内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和糖尿病科甲亢,以及神经内外科医生对路径的依从性较低,其他病种医生、患者的依从性总体尚可,但也存在小的差异。

说明大多数医生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是满意的。

入组病人变异情况分析:单从数据看变异率尚可(32.12%),实际情况远高于此,可能与医生对变异的理解和记录、统计不到位有关;住院患者总人数统计不合理,部分医师对此理解不到位,未能将纳入路径病种的住院病人统计,而是将科室总住院患者统计,暂未能统计入路径率。

卫生经济学指标:单病种次均总住院费用:与未入路径管理的其他病种以及同一病种相比无明显降低。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分析,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路径管理工作;一是提高医师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加强临床路径工作培训,三是加快信息化进程,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为科学分析路径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客观数据,四是加强各学科、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疗效。

临床路径季度总结2本季度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二甲”展开,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我院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临床路径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有利举措。

现将第一季度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上半年临床路径病例汇总第一季度我院住院患者总人数407人,进入路径330例,进入率81.08%,比去年同期增长9.96%,完成274例,完成率83.03%,比去年同期增长6.09%。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临床路径工作总结1我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及省、市、县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不断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各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我院11个临床科室中,计划开展44个病种,实际累计运行30个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患者数________人,进入路径________人,入径率87.1%,完成路径________人,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__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

在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一)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由于医院领导班子的变化和分管工作的重新调整,医院新成立内四科、内五科等科室,部分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人员进修和变动等原因,为使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我们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要求,适当调整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管理组织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工作从院方到科室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为顺利开展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和细化管理内容,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按照“二甲”复审标准要求,从第二季度起,废除了以前所有统计表格,增加了“入组登记本”、“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路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新的表格增加了“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并要求科室认真执行。

(三)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指标。

年初,与各临床科室进行研究讨论,调整和增加了__各临床路径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共有11个科室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44个,运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30个,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病种患者数________人,进入路径________人,完成路径________人,变异166人,入径率87.1%,变异率13.__%,出径率3.__%,完成率96.36%。

临床路径季度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季度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季度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我于本季度作为临床路径的执行者,现将本季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一、工作内容:本季度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和更新临床路径: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我与团队成员一起进行了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更新工作,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临床路径的执行和监测:我负责组织各部门的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3. 临床路径的培训与推广:我组织了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向医务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传授,并推广了临床路径的应用,提高了临床路径的执行率。

二、工作成绩:在本季度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以下几点成绩:1. 完成了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更新工作,使得临床路径的内容更加全面和科学。

2. 通过监测和评估,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临床路径的执行率和质量。

3. 通过培训和推广,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三、存在问题:在本季度的工作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1. 对于临床路径的监测和评估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掌握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

2. 对于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还需要加强,需要更加深入地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的执行率和质量,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和更新临床路径,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加强临床路径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全面、准确的数据指标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3. 加强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组织更加系统、深入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路径应用水平。

以上就是我本季度临床路径工作的总结和改进方案,请领导审阅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感谢领导的支持和关注!此致敬礼!。

科室临床路径季度总结2024

科室临床路径季度总结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分析1. 临床路径执行进度:按照设定的时间节点,我们对每个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有些路径的执行进度较慢,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快进度。

2. 临床路径执行人员:对执行临床路径的人员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有些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够熟悉临床路径的执行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需要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

3. 临床路径执行质量:通过对临床路径的执行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发现有些环节存在操作不规范、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需要加强审核和监督。

二、临床路径效果评估1. 患者治疗效果:对执行临床路径的患者进行了追踪和评估,发现在一些临床路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执行临床路径的患者,证明临床路径的有效性。

2.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在一些临床路径下,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对医院的整体评价也有所提升,说明临床路径对患者体验有积极作用。

3. 医疗资源利用:通过对执行临床路径的医疗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一些临床路径下,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医院提高经济效益。

三、临床路径问题与改进措施1. 操作规程不明确:发现一些临床路径的操作规程存在不明确的问题,容易造成操作失误和信息传递不畅,需要进行规范和修订。

2. 多学科协作不够紧密: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各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但现实中存在学科之间的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培训和交流。

3. 监督和评估不到位:对临床路径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工作不够到位,没有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系统。

四、临床路径培训和宣传工作1. 培训工作:针对临床路径执行人员的不足,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 宣传工作:通过制作宣传资料、举办讲座和座谈会等方式,向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宣传临床路径的优势和重要性,增加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接受度。

总结临床路径季度分析

总结临床路径季度分析

总结临床路径季度分析近年来,临床路径管理已成为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对于临床路径的实施及效果评估,季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医疗机构了解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问题及改进方向,从而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季度分析进行总结,探讨其作用和实施方法。

一、临床路径季度分析的作用1. 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季度数据,了解临床路径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包括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2. 发现问题及改进方向:通过分析季度数据,发现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如执行率不高、路径内容不合理等,为改进临床路径提供依据和参考。

3. 优化资源配置:临床路径季度分析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比如根据季度数据,调整科室和护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临床路径季度分析的实施方法1. 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需要收集季度数据,包括患者数量、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等,同时还需要整理其它与临床路径相关的数据,如执行率、医务人员满意度等。

2. 数据分析和计算指标: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项指标,如季度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执行率的提升程度等。

3. 结果解读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比如某一季度住院费用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执行了新的成本控制措施,或是临床路径的优化等。

分析结果应客观、准确,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4. 撰写季度分析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撰写季度分析报告。

报告应包括数据、分析结果、问题发现、改进方向等内容,便于医疗机构进行参考和决策。

三、临床路径季度分析的注意事项1. 数据的可靠性:确保收集的数据准确可靠,避免因数据错误而导致分析结果的错误。

2. 知识结合实践:数据分析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解读,不能仅依靠数据本身进行评估。

3. 客观和全面性:数据分析和报告应当客观、全面,不得有主观偏见,并兼顾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意见。

2019-2季度产科临床路径总结

2019-2季度产科临床路径总结

2019年第二季度产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我科本季度共有526例临床路径病例,总住院人次641人,总入径管理率82.06%,现将本季度路径工作执行情况汇总如下:一:入径人数如下:本季度入径人数胎膜早破与自然临产同比、环比均有增加,与加强路径管理及本季度病人数较前上升有关。

计划性剖宫产稍有下降,属于正常波动.二:入径率如下:胎膜早破入径率同比、环比基本变化不大,自然临产、计划性剖宫产同比、环比均有所降低,原因可能与医生录入诊断有关,部分遴选路径的病种有多种分娩方式可选,另有部分患者为入院后待产数天自然临产,医生未纳入路径管理导致入径率下降,要严格执行路径管理,对入院后临产患者及时入径。

三.变异率如下:本季度变异率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但变异率仍较高,与系统中医嘱的维护有关,稍有医嘱的增减及时间变化即算变异,需进一步改善系统。

四.退径率:本季度胎膜早破退径率同比、环比均下降,但自然临产及计划性剖宫产退径率同比、环比均上升,分析原因可能有:1.自然临产入院评估不够充分准确,试产过程中产程异常及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人数较多,导致自然临产退径率升高;2.有些计划性分娩孕妇入院引产入径,失败转剖宫产率较高,故退径率升高;3.少数剖宫产入径病例医生误操作退径; 整改措施:1.再次组织科内全体医生学习临床路径系统,入径标准、基本变异、完成及退径标准,减少退径率;2.继续监督退径率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四.平均住院费用:本季度足月顺产和胎膜早破二个病种费用同比。

环比略有升高,波动不大,计划性剖宫产费用同比、环比升高,与本季度有几例危重症手术患者有关,费用较高。

另外本季度搬迁新病房VIP病房费用明显上升也是原因之一。

需尽量控制各病种病种的费用的上升。

五.平均住院天数:本季度足月顺产的平均住院时间同比稍增,环比较上季度减少,胎膜早破住院时间变化不大,计划性剖宫产住院时间同比环比均下降,控制较好。

六.药品比:本季度三个病种药品比同比环比均下降,控制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城县医院2016年临床路径季度阶段小结
一、数据汇总
2016年第一季度,全院共入径病例84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脑出血8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白内障52例,母婴ABO血型不合2例,支原体肺炎5例,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使我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历内涵质量,医护人员行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

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

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

三是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

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专科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

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
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

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

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

主要原因是科室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

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4.我院的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目前运行的临床路径没有相关的软件,所以路径没有进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半信息化状态的运行难以实行质量监控。

所以对路径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带来困难。

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医院要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今后深入执行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警告值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相关医疗纠纷及事故,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希望加强我院电子病历的建设,让临床路径软件进入信息化,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更好的完善路径的管理数据。

2016年4月21日
大城县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