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 课件全集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ppt(13份打包) 人教版11优质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ppt(13份打包) 人教版11优质课件

引入海水
过滤网 沉降池
与水反应
过滤槽 Mg(OH)2
锻烧产物
锻烧
盐酸
MgCl2 溶液 蒸干 发燥
电解 MgCl2
氯气
贝壳(CaCO3)
金属镁
⑥从海水中制金属镁
第一步:制石灰乳:贝壳 煅烧 CaO 水 石灰乳
第二步:海水 石灰乳 Mg(OH)2 盐酸、浓缩、脱水 MgCl2 电解 Mg
化学反应:
a. MgCl2 + Ca(OH)2 = Mg(OH)2 ↓ + CaCl2 b.Mg(OH)2 + 2HCl = MgCl2 + H2O c. MgCl2 通电 M涉及到化学变
化的是 ( B )
A Mg
B NaCl
C Br2
DK
2 医生建议因缺少某种元素而患甲状腺肿大的
病人多食用海带,这是因为海带中含有较丰富
的 ( A)
A 碘元素
B 铁元素
C 钾元素
D 锌元素
3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主要流程是( A )
A 海水 Mg(OH)2 盐酸MgCl2电解
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的淡化:
海水淡化的方法: ①蒸 馏 法(最先使用,技术成熟,但成本高) ②电渗析法(成本低,但未能大量生产) ③离子交换法(目前正迅速发展,但需要不断更
新离子交换树脂)
(2)海水的综合利用
①海水制盐——生产NaCl ②NaCl的水溶液制NaOH
2NaCl + 2H2O 电解 H2 + Cl2 + 2NaOH
4、在滤液中滴入几滴3mol/ L的稀硫酸再加入约1ml3%的H2O2 , 观察现象
5、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再观察现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完整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完整ppt课件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ppt精选版
1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ppt精选版
2
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及结构。 3.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ppt精选版
3
一、元素周期表的完善历程 1. 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时间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__捷__列__夫__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 表,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编排原则 ①将元素按照_相__对__原__子__质__量_____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②将_化__学__性__质_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答案:C
ppt精选版
28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对主族元素,其族序数 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但副族则不是;18 列构成 16 个族,其 中第Ⅷ族包含 3 列。
ppt精选版
29
3. 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的是( )
A.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ⅡA 族 B. 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Ⅷ族 C. 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ⅡA 族 D. 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0 族
ppt精选版
18
4. 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形式为“第几周期第 几族”,要注意分清主族、副族、0 族、第Ⅷ族
在应用上述方法推断元素的族序数时,要特别注意第 六、七周期第ⅢB 族的锕系和镧系元素,它们的每个空格都 有 15 种元素,其后的元素需再减去 14,然后定位。
ppt精选版
19
例 2 俄罗斯科学家用含 20 个质子的钙的一种原子轰击 含 95 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 4 次成功合成 4 个第 115 号元 素的原子。这 4 个原子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 113 号元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

● A.54 ● C.81
B . 11 6 C
D.88
● 解析:Ⅲ是奇数,第ⅢA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是奇数。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的原子序数是 奇数,答案选C。
课堂探究研析
● 问题探究:
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由什么决定?主族族序数由什么决定? 2.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一共有 18 列,哪一列所含元素种类最多?
● 二、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1.编排原则:
● 2.周期表中周期的划分和一般特点:
个数
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共有____7______个周期
特点
同周期中的元素的_电__子_层__数____相同 周期序数=_电__子_层__数____
分类
短周期 长周期
共有___3_______个,包括第__1_、__2、__3___周期 共有___4 _______个,包括第4_、__5、__6_、_7___周期
18
4
36
长周
5
Rb~Xe
18
5
54

6
Cs~Rn
32
6
86
7
Fr~Uuo
32
7
118
位置与结 构的关系
周期序数 =电子层

● 2.族(每一纵行):

周期表中有18 个纵行,除第 8、9、10三个 纵行为第Ⅷ族 外,其余15个 7个 纵行,每个纵 主 行为一族;周 族 期表中包括7个 主族,7个副 族,一个0族,
1
新课标导学
化学
必修② ·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化学必修二全套ppt课件ppt课件

化学必修二全套ppt课件ppt课件

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原理
总结词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平衡移动原 理及其应用。
详细描述
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参 数,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 各物质的浓度比值。平衡移动原理是指当外 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会向着减小外 界条件变化的方向移动。这一原理在工业生 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例如控制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总结词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详细描述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 ,通常用单位浓度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 来表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反应物的浓度、温 度、压力、催化剂等。
分子的空间构型和性质的关系
总结词
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详细描述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指分子中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列方式,它决定了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 如,直线型分子往往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而平面型分子则更容易形成π键。
晶体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总结词
晶体结构决定了晶体的性质
详细描述
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它决定了晶体的物理性质,如硬度 、熔点、导电性等。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主要源于其晶体结构的 差异。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固态
物质在固态时,分子之间的排列 比较紧密,分子之间的运动相对
比较困难。
液态
物质在液态时,分子之间的排列比 较松散,分子之间的运动相对比较 容易。
气态
物质在气态时,分子之间的距离较 大,分子之间的运动非常容易。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PPT课件(13份打包)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PPT课件(13份打包) 人教版
钠 钾 与氧气 剧烈燃烧,火焰呈黄 剧烈燃烧,火焰 反应 色,生成 淡黄色 色 呈 紫 色 的固体
与水反 应(绿 豆大一 块)
浮在水面上、熔成银 浮 在水面上、 熔 白色、在水面上四 成银白色、在水面 处 游、滴入酚酞溶液 上四处 游 、滴入酚 呈 红 色 酞溶液呈 红 色, 有微弱爆炸
钾与水反应
思考
?思考推测:
砹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
黑色或是灰黑色固体,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有一定的挥发性
(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相似性:
①对比Cl2,写出Br2与 Na 、F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r2+2Na=2NaBr 3Br2+2Fe=2FeBr3 ②对比Cl2,写出F2 、Br2、I2与 H2 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③对比Cl2,写出Br2与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0.534 0.97 0.86 1.532 1.879
180.5 1347 97.81 882.9 63.65 774 38.89 688 28.40 678.4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Li 相 似 点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沸点 Na K Rb 柔软 较小 较低 Cs 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色)
导电导热性
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周期表
1871年
门捷列夫(俄)的第二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 原子序数:按元素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 给元素的编号。 • 如: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镁元素的原子 序数为12。则: • 对任意元素的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对任意元素的阳离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对任意元素的阴离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13份打包) 人教版2精选教学PPT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13份打包) 人教版2精选教学PPT课件

D.氯化氢溶于水
练习2:下列物质中,1.含离子键的物质是
( A、F
);2.含非极性共价键的
物质是( C、D、I );3.含极性共价键 的物质是( B、E、G、H、J、 );4.是离子化 合物的是( A、F );5、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B、E、G、H、J )
A、KF B、H2O C、 N2 D、 F2
离子键 2、分类:共价键
金属键
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提问】
请你用化学键的观点来概略地分析化学反 应的过程。(以H2与Cl2反应为例)
·· · ··
·· ··
H2
H× + H ×
·· ··
Cl2 H× +
Cl· + C··l··· ··
C··l· ·· H × C··l
化学反应的实质:
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但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判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 )含有共价键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也可能是单质分子,如氯气,氮气。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

正确
(D)氦分子中含有共价键
氦气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健。
⑵ 用2K电·+子式·S··表···示→K2SK的+ 形[:S成····:]过2- 程K+ (3)用电子式表示CaBr2的形成过程
:B··r···+·Ca·+:B··r···→ [:B··r··:]-Ca2+[:B··r··:]-
注 箭头左方相同的微粒可以合并, 意 箭头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

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课件

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课件
习题解答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2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习题解答
学习建议与展望
学习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 点的理解。
学习建议2
加强习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建议3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拓展知识视野。
展望
通过本册的学习,为后续选修课程的 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独立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评估 实验效果和误差来源。
07 复习与巩固
知识要点回顾
01
知识要点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02
知识要点2
化学知识要点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知识要点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习题解答与解析
习题解答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习题解答
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课件
目录
• 引言 •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 物质状态与变化 •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 有机化学基础 • 实验与实践 • 复习与巩固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课件
适用对象:高中生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课件,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 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总结词:溶液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化学反应、药物制 备和污水处理等。
• 详细描述:在化学实验中,溶液的配制和控制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在药物 制备中,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此外,污 水处理中也需要用到溶液知识,以了解废水中污染物的溶解度和去除效果。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13份打包) 人教版3精选教学PPT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13份打包) 人教版3精选教学PPT课件
2、两位同学讨论放热和吸热反应。甲说加热后才能 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乙说反应中要持续加热 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正确 吗?为什么?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思考:不同的燃料其组成不同,燃烧后放出的 热量也不相等。为什么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 热量会不同?燃料在燃烧反应中产生的热能来自 哪里?
1、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用化学 键的观点分析反应的本质过程。
H2
H—H
• (3)反应中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 862kJ—683kJ=179kJ
小结:
•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 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 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看图讨论:
水由高处 向低处流 要释放能 量(势能 转换为动 能)
分析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放出能量
某些化学键的键能
某些键的键能(kJ/mol)

键能

H对学-于反H某应个,确如4定 何36的 判化 断 C-H
C它l-是C放l 出能24量2还.7 是 O-H
Br-吸B收r 能量19呢3?.7 N-H
键能 415.0 462.8 390.8
I-I 152.7 H-Cl 431.8
C-C 347.7 H-I 298.7
想一想: 在化学反应中,随着
物质的变化,既有反应物 中化学键的断裂,又有生 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化 学能也随之而改变。那么, 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 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 的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虽然中子数(质量数)不同, 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X 练习:
+d a c+--
b
a b c d各代表什么?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核电荷数; c——代表离子的电荷数; d——代表化合价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第三节 化学键
二、离子键
1、定义: 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形成过程
氯化钠的形成
在实验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化学 必修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章 第三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三章 第四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 第二节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18号元素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问题讨论
由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分析
1.每一横行有什么相同点?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 2.每一纵行有什么相同点?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He除外)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 周期(7个)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3、本质及形成条件
成键原因: 电子得失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成键本质: 静电作用(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成键元素: 活泼的金属元素(ⅠA,ⅡA) 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
注意: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 之间 也是离子键.含金属元素的也不一定存在离子键,如 AlCl3等.
4、离子化合物—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周期
短 第1周期: 2种元素 周 第2周期: 8种元素 期 第3周期: 8种元素
长 第4周期: 18种元素 周 第5周期: 18种元素 期 第6周期: 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每周期可容纳的元素种类
周期 1 2 3 4 5 6
7
元素 2 8 8 18 18 32 32 种数
注意:
①除第1、7周期外,每个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元 素开始,逐渐过渡到卤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 结束. ②镧57La – 镥71Lu 共15 种元素称镧系元素,
三、核素 同位素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X 质量数——— A
质子数——— Z
——元素符号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 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 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H:
H1
1
C:
C 12
Cl
2-
O
R
注意
n-
表示
H
复杂的阴离子 使每一个原子铺开,并都达
- 到稳定结构 OH
简单的阳离子: 即离子符号②阳离子的电子式Fra bibliotek如Mg2
Na
复杂的阳离子: 要注明最外层电子数
H
及电荷数 +
如NH4+: H N .H
位于第6周期. ③锕89Ac – 铹103Lr 共15 种元素称锕系元素,
位于第7周期.
④超铀元素: 92号元素铀以后的元素
(2)纵行(18 个)— 族(16个)
主族 ⅠA , ⅡA , ⅢA , ⅣA ,ⅤA , ⅥA , (A) ⅦA 共七个主族
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族 零族: 稀有气体元素
副族 ⅢB , ⅣB ,ⅤB , ⅥB , ⅦB , ⅠB ,
(B) ⅡB
共七个副族
第VIII 族: 第八、九、十纵行,位于 Ⅶ B 与ⅠB中间
第VIII 族
小结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横,18纵; 三短三长一不全; 七主七副一八零。
2.原子结构与表中位置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②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5、存在: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如:NH4CL
NaOH
三、电子式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
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1、原子的电子式:
H O Cl Mg Na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
1.氢原子
2.钙原子
3.氧原子
4.镁原子
2、离子的电子式:
简单阴离子: 一般用
①阴离子的电子式
钠在氯气中燃烧,瓶中充满白烟
钠和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钠 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
2Na+Cl2 = 2NaCl
Na和Cl的反应
Na +11 2 8 1
Na+ +11 2 8
Na+ Cl-
+17 2 8 7
Cl
Cl- +17 2 8 8
在氯化钠中Na+和Cl- 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Na+离子和Cl-离子间的相互吸引; 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1 强半

2逐

3减

4
、 金
5
属 性

6渐

7
B Al Si
Ge As Sb Te Po At
(主族)最外层电子数 = 最高正价数 8 -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数
1、F 没有正价,O 通常不显示正价; 2、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而无负价。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元素 的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 弱。例如: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 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Na> Mg>Al。
练习
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判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3周期ⅦA族
第4周期ⅠA族
复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 一类原子的总称。
2、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因此,原子 呈电中性
6
O:
O 16
8
Cl:
Cl 35
17
U: U 234 92
H 2
1
C 13
6
O 17
8
Cl 37
17
U 235
92
H 3
1
C 14 6
O 18 8
U 238 92
4、注意事项:
①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与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无关; ② 核素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与核外电子 数无关; ③ 元素和核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而原子既论 种类,又能论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