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测试策略call)
DT测试掉话(Drop Call)处理案例

DT测试掉话(Drop Call)处理案例目录1D T测试掉话分类 (2)2D T测试各类掉话案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弱覆盖造成的掉话 (3)2.2干扰造成的掉话 (4)2.2.1同频干扰 (8)2.2.2邻频干扰 (9)2.2.3交调干扰 (10)2.3切换造成的掉话 (10)2.3.1切换频繁 (10)2.3.2话务分担切换 (11)2.3.3孤岛效应 (11)2.4参数设置不合理造成的掉话 (12)2.4.1层间切换门限值LAYERTHR过大 (13)2.4.2漏定义切换关系 (14)2.4.3切换关系定义错误 (14)2.5硬件故障造成的掉话 (15)2.5.1TX,RX接错 (16)2.5.2载频故障 (19)2.5.1工参定义错误 (21)2.5.2馈线头松动造成驻波比高 (22)3D T测试掉话处理总结 (22)一、DT测试掉话分类:DT中一般遇到的掉话(Drop Call)主要有:弱覆盖掉话、干扰掉话、切换造成掉话、参数设置不合理造成掉话、硬件故障掉话等。
二、DT测试各类掉话案例分析:2、1弱覆盖造成掉话。
有些小区由于覆盖范围过大造成在小区覆盖的边缘地带信号不好,电平值很低,手机列表中测量的相邻小区的电平值又达不到接入的要求(如RXLEV ACCESS MIN =-95dBm)而引起掉话,在边远地区、网络覆盖不好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这种掉话。
问题描述:MS占用D1250A袁桥社区由西转南时由于受楼房阻挡信号突然变弱,电平在-90dBm以下,且该地区东面无主覆盖小区(东部最近小区D718C距离为1.6KM)无法切出导致弱信号连续质差掉话。
优化前信号图:优化建议:在该小区以东规划新站。
手机测试流程

手机测试流程
手机测试流程一般包括五个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报告撰写。
需求分析:测试团队首先需要与开发团队和产品经理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产品的需求和功能设计。
通过详细的需求分析,测试团队可以对手机的特定功能进行测试的确定,并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制定:测试团队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的范围、测试目标、测试资源、测试人员、测试环境等内容。
测试计划是测试工作的指导手册,能够确保测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测试用例设计:测试团队根据产品的需求和功能设计,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可以对产品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全面和详细的测试。
测试用例一般包括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等内容。
测试执行:测试团队根据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执行。
测试执行包括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两种方式。
手动测试主要是测试人员通过手动操作手机,执行测试用例,检查测试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自动化测试是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对测试用例进行自动执行,并进行结果比对。
测试报告撰写:测试团队在测试执行完毕后,需要撰写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主要包括测试工作的概述、测试结果的总结、问
题和缺陷的汇报等内容。
测试报告是测试工作的总结和评估,对测试人员和开发团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手机测试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报告撰写。
通过严格执行测试流程,可以确保测试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提高产品质量。
手机适配测试解决方案

手机适配测试解决方案手机适配测试是指在不同手机型号、不同屏幕尺寸和不同操作系统版本下对手机应用进行测试,确保应用能在各种终端设备上正常运行。
手机适配测试对于用户体验和应用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应用的质量。
以下是手机适配测试的解决方案,包括测试策略、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
1.测试策略在进行手机适配测试前,需要制定合理的测试策略,包括确定测试范围、测试目标和测试计划。
测试范围应包括常见的手机品牌和型号、主流的操作系统版本以及不同屏幕尺寸。
测试目标应明确应用在各个终端设备上的关键功能和用户体验要求。
测试计划应包括测试的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和测试报告的编制。
2.测试工具为了进行手机适配测试,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测试工具来辅助测试,例如:-设备云平台:通过在云端提供各种型号、品牌和操作系统版本的真机进行测试,节省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并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屏幕适配测试工具:用于检测应用在不同屏幕尺寸下的显示效果,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解决屏幕适配问题,确保应用界面在不同终端设备上显示正常。
速度、响应时间和资源占用等指标。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并优化应用的性能表现。
-自动化测试工具:通过编写脚本来模拟用户操作,对应用进行全面的测试。
这可以加快测试速度,提高测试效率,并减少人工测试的工作量和误差。
3.测试方法在进行手机适配测试时,可以采用以下测试方法来确保应用在各种终端设备上的正常运行:- 型号覆盖测试:选择一些常见的手机品牌和型号进行测试,包括主流的Android手机和iPhone型号。
测试应涵盖不同屏幕尺寸、分辨率、处理器和内存等方面的差异。
-操作系统版本测试:测试应覆盖主流的操作系统版本,包括最新版本和一些较老的版本。
这样可以确保应用在不同操作系统版本上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屏幕适配测试:测试应涵盖不同屏幕尺寸、分辨率和显示比例下的应用显示效果。
这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解决屏幕适配问题,确保应用界面的一致性和易用性。
手机测试方案范文

手机测试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及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为了保证手机的质量、功能和性能达到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手机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本测试方案旨在针对手机软件、硬件和性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以确保手机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二、测试范围:1.手机软件测试:a)系统功能测试:验证手机操作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手机开机、关机、锁屏、解锁、拨号、通话等。
b)应用软件测试:测试预装的应用软件及用户常用软件的功能和兼容性,如浏览器、邮件、短信等。
c)用户界面测试:测试手机界面的友好性、导航性和操作便利性。
d)网络通信测试:测试手机的网络连接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
e)多媒体功能测试:测试音频、视频播放、摄像头、拍照等功能的性能和质量。
f)安全性测试:测试手机的防病毒、防骚扰、数据加密等安全功能的有效性。
2.手机硬件测试:a)屏幕测试:测试手机屏幕的灵敏度、色彩还原度、分辨率等。
b)摄像头测试:测试前后置摄像头的拍照和拍摄视频的质量。
c)传感器测试:测试重力、加速度、方向传感器等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d)电池测试:测试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
e)存储测试:测试手机内部存储和扩展存储的读写速度和稳定性。
3.手机性能测试:a)性能指标测试:通过跑分工具测试手机的计算性能、图形性能、内存使用和存储读写速度等指标。
b)游戏性能测试:测试手机在各类游戏中的画面流畅度和响应速度。
c)网络性能测试:测试手机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网络速度和延迟。
三、测试流程:1.确定测试目标和测试环境a)确定测试所需的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和网络环境。
b)确定各项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法。
2.编写测试用例a)根据测试范围编写软件测试用例,包括系统测试、应用测试、界面测试、网络测试等。
b)根据测试范围编写硬件测试用例,包括屏幕测试、摄像头测试、传感器测试、电池测试等。
c)根据测试范围编写性能测试用例,包括性能指标测试、游戏性能测试、网络性能测试等。
Call测试简介

Call测试简介一、手机通讯简介1.1网络组成1.1.1. BTS 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首要是收发器,收发器的多少决定小区的容量,一个收发器能支持8个用户。
一个小区由3个天线,一个发射,两个接收(分级接收)。
a) 每个BTS都会有一套收发器。
b) 一个BTS覆盖一个小区,BTS发送BCH信号在RF信道的0时隙。
BCH 帮助Mobile识别/寻找网络。
c) 小区的手机用户容量依靠信道数d) GSM空中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是13Kbps, 即BTS收发语音数据速率是1 3KB/S.e) 有BTS命令手机设置其发射功率、迁时、切换。
1.1.2.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a) 几个BTS基站连接一个BSC, 基站安排信道配置、切换、和BTS连接B SC; 所有的BSC连接至MSC,b) 每个BTS连结BSC用abis 接口,是2Mbps的连接。
使用microwave l ink、optical fiber、co-axial line等方式连接.c) Microwave link 经常是最好的连接方式选择。
d) BSC连结MSC使用的是A口e) 在BSC可提供小区广播等服务。
1.1.3. 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是网络的核心,呼叫建立、保持、和释放;链接B SC和PSTN、认证、呼叫转接、短信息、收费等。
当用户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可增加MSC;MSC与MSC之间使用GMSC连结(GATEWAY)a) 当呼叫建立时,MSC起到保持通话和断开通话的功能。
b) 存储所有的用户数据和它们的相关特征。
c) 介于MS和PSTN之间,交换通信数据.d) MSC是GSM 网络的心脏。
是与别的GSM 网络、非GSM网络的连接口。
e) MSC主要功能:认证、位置更新、连接、收费、呼叫转接、SMS。
f) 当用户增加时,超过一个MSC的容量,就需要多一个MSC,就增加一倍的用户1.1.4. TRANTrans Coding/Rate Adapter Unit 速率适配器。
新版测试规范-call-log

存的姓名不变)
通话记录
拨打一电话后 的记录
A
通话记录
拨打同一号码 后的记录
A
通话记录
拨打不同号码 后的记录
A
通话记录
已拨电话的详 情操作
B
通话记录
已拨电话的发 送短消息操作
B
通话记录
已拨电话的IP 呼叫操作
B
通话记录
已拨电话的删 除操作
B
通话记录
已拨电话的拨 号操作
B
清空已拨电话 记录
用测试机任意拨打一号码,进入已拨电话查看 记录
储在PB中,在记录中还是显示该电话号码
通话记录
未接电话的详 情操作
B
通话记录
未接电话的发 送短消息操作
B
可以查看到通话人的姓名、电话号码、通话日期
、时间以及通话的次数,若PB中没存储该号码,
未接电话非空
进入未接电话记录,选择一条记录,查看详情
在详情中则没有姓名显示,其它几项都显示完整 (禹华方案的机型在未接电话中可以显示该条记
将该号码添加空姓名后保存在PB中,在通话记录
1.进入未接电话,选择一个记录后打开菜单, 中仍显示该号码)
2.若该
已拨电话非空 选择保存号码 2.不修改该号码,对号码添加姓 号码已保存在PB中且有姓名,再次加姓名保存成
名和位置后保存
功后,原记录保持不变,在PB中又添加一条该号
码的记录,已接电话中该条记录显示不变,还是
所属模块
测试目的
软件测试规范(通话记录)
用例级别 编写人 预置条件
检测方法
预期效果
通话记录
来电未接后的 记录
A
全服务
用任一电话拨打测试机一次,形成未接来电, 查看待机界面的来电个数和未接电话中的记录
详解Android测试全流程及关键环节解析

详解Android测试全流程及关键环节解析在如今移动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中,Android平台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之一。
为了确保Android应用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行全面的测试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解析Android测试的全流程以及关键环节。
一、测试策略在进行Android应用测试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测试策略。
测试策略是指通过分析应用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测试的目标、范围、方法和资源等方面的计划。
一个好的测试策略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1.1 确定测试目标: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测试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发现潜在的Bug还是为了确保应用的性能和稳定性。
1.2 确定测试范围:根据应用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测试的范围。
通常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方面。
1.3 确定测试方法:根据应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
1.4 确定测试资源:确定测试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如设备、测试工具等。
二、测试计划测试计划是指根据测试策略确定的测试目标和范围,制定一个详细的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工具的选择等。
2.1 搭建测试环境:根据应用的需求和测试策略,搭建适合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环境等。
2.2 设计测试用例:根据应用的功能和用户需求设计合适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应该包括正常情况下的测试和异常情况下的测试。
2.3 选择测试工具:根据测试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如自动化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等。
三、测试执行在测试执行阶段,我们需要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3.1 执行测试用例:按照设计好的测试用例逐步执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在执行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记录每一个Bug的具体表现和重现步骤。
3.2 Bug管理:测试过程中发现的Bug需要进行管理。
包括给每个Bug分配一个唯一的ID,对Bug进行分类、优先级排序和状态管理等。
手机测试方案

手机测试方案一、测试目的本文档旨在确保手机设备在各个方面的功能和性能上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
通过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来评估手机的可用性、功能性、性能和兼容性。
二、测试对象本测试方案适用于各类手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和iOS系统的手机。
三、测试范围1.系统功能测试:测试手机的操作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包括启动、关机、应用程序安装与卸载等。
2.硬件功能测试:测试手机的各项硬件功能,包括屏幕、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等。
3.通信功能测试:测试手机的通信功能,包括网络连接、电话通话、短信收发等。
4.应用程序测试:测试手机上的各类应用程序的功能、性能、兼容性等。
5.性能测试:测试手机的性能表现,包括处理器速度、内存管理、电池续航等。
四、测试计划1.概述:明确测试的目标、范围、测试环境和测试时长。
2.测试资源:确定测试的人员、设备和工具。
3.测试时间表:安排测试的时间表,包括每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4.测试用例: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覆盖各个功能点和场景。
5.测试数据:准备测试所需的数据,包括各类应用程序、多媒体文件、通讯录等。
6.测试环境:配置合适的测试环境,包括测试服务器、网络环境等。
7.测试实施: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记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
8.测试报告:整理测试结果,生成测试报告,包括问题描述、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建议。
9.测试评审:对测试报告进行评审,确认测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测试方法1.功能测试:使用手动测试方法,按照测试用例逐项测试手机的各项功能。
2.兼容性测试:测试手机与不同版本的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网络环境等的兼容性。
3.性能测试:使用性能测试工具,测试手机的处理器速度、内存管理、电池续航等性能指标。
4.用户体验测试:邀请真实用户使用手机,评估其在操作、使用应用程序等方面的体验。
5.自动化测试: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编写自动化脚本,对手机进行自动化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D M A手机测试经验总结手机测试前要先注意手机上市的三个里程碑:1.信息产业部 TA测试由信息产业部进行的为获取NAL(Network Access License)而进行的测试。
与软件测试相关的主要是CTTL的一部分测试用例和UG交叉检查。
UG提到的功能都要求已经实现。
一般来说,检查的都是比较基本的功能。
网络运营商PA测试由运营商进行的产品接受性测试。
与软件测试相关的主要是增值业务测试。
这里要求有关增值业务的软件,都能符合运营商的要求(有终端规范和测试规范)。
另外,要求手机软件成熟、稳定。
3. 手机上市主要的测试策略?Release Test:每个软件版本都要进行的测试,主要涉及每个Feature最基本的功能。
?Error Verification:集中在这个版本相对上个版本修改的Error、增强的功能以及新加的功能的测试。
?Full Feature Test: Feature功能的全面的测试。
考虑到人力,资源以及有效性,只在比较重要的软件版本上测。
(要求测试的软件版本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成熟度)?CTTL Related Test&UG Cross Check: 主要是针对TA做的准备测试。
?Error Regression Test:在最后相对稳定的软件版本上,把已经修改好的Error重新验证一遍,以确保没有重新出现。
?Pre-PA Test:按照运营商的测试规范进行的增值业务相关的测试。
?Free Test:有效地弥补测试用例的缺陷。
发现深层次错误的重要途径。
测试重点:Before TA?每个软件版本都要进行Release Test和Error Verification。
?手机的所有Feature都Configuration好之后,就可以进行一次全面的Full Feature Test。
?尽早进行CTTL Related Test&UG Cross Check,给研发人员充分的时间去修改Error。
?如果只有一部分的Feature提前做好Configuration,就可以对这些Feature进行单独的Full Feature Test。
测试重点:Before PA?在这段时期主要针对增值业务的测试以及对于先前发现的Error的跟踪测试。
?对于支持运营商的增值业务的手机,要对相关Feature进行Full Feature Test和准备PA测试。
?由于前一阶段时间有限,为了弥补对一些没有覆盖的功能以及一些深层次的测试,需要对各个Feature进行有方向的大量的Free Test。
?在要送往运营商做PA测试的软件版本上,进行所有Feature的Full Feature Test,以及准备PA测试,确保能够通过测试。
测试重点:Before Launch?这段时期软件相对比较成熟,主要应该考虑一些以前测试比较薄弱的地方、或者Error比较集中的地方。
如何做好手机UI测试项目的管理?角色分工清晰?做好Test Schedule,安排好各个时期所需的测试?做好测试的准备工作?制定好每个测试的流程?制定好Error管理流程(Report, Update, Follow-up)?收集各个时期比较重要的Error,并随时跟踪状态。
?如何能发现更多有效的BugBug的分类功能性Bug(不能Call,发SMS)UI的Bug(和spec相比较,界面上的图片,文字不一致)逻辑性的Bug(执行某些步骤,未进入相应的界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手机测试1.重复操作,2.快速按键,3.边界测试,4.按非正常键,选择一个其他路径实现同一个功能5.Memory6.返回前一个状态7.交互8.非法输入9.换卡10.检查缺省值11.特殊状态下的操作12.长时间使用一个功能13.中断正在进行的操作14.压力测试手机测试过程一般走两到三轮的CASE,建议第一轮针对spec做一些UI的自由测试。
如果是一个新的项目的话,第二轮和第三轮严格的执行CASE,看手机的bug 数目情况,如果大的功能还没有实现的话,还要在执行case,如果实现了,接着做自由测试一到两轮,一般前面四到五轮测试,都是每个人测试自己的模块。
前面执行五轮了,应该可以发现70%的bug。
从第五到六轮开始做交换模块测试,另外根据项目的进度,在第6轮到第7轮做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以及弱信号的测试。
另外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在基本功能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执行并发性测试,在测试项目快结束的时候还要做一次并发测试。
并发测试性能测试:在PB将满和满的时候,和SMS将满和满的时候,有闹铃等并发性的事件发生,电话呼入和呼出的情况,查看PB和SMS。
对比测试:依据手机的功能而言,用被测手机和对比样机做对比。
主要是Call 和SMS,用被测手机分别往被测手机和对比样机上发SMS(注意能否接收到,特殊字符能接收到吗),一般测试两组,一组是25次,共测试50次,记录下接收的成功率,及注明不正常现象的comments。
弱信号关机开机注册测试:用被测手机在信号比较好的区域,拨打信号比较差的区域的被测手机和对比样机,一般测试两组,一组是25次,共测试50次,记录下接收的成功率,及注明不正常现象的comments。
通话质量测试:在CALL 测试的过程中,关注通话有无杂音,噪音,啸叫等等问题在测试的每一轮中都要注意每一轮的测试重点,根据上一轮的测试情况,制定下一轮的测试重点。
以及要注意测试优先级。
针对release版本的测试要重点把握那几项测试:如果进入release版本的测试,bug是测不完的,对Bug要明白一点测试是发现重要的bug,而不是发现所有的bug。
1.基本的function测试,重点对某项操作几次,还有做自由测试(等价类划分,冗错性测试,边界值测试,)换卡,开关机,低电量会不会清除PB,SMS,恢复出厂设置是否应该删除PB,SMS。
2.长按键,快速按键,UIM-LOCK ,注意:人力资源,一些未能达到的硬件要求。
应让供应商在项目开始的初期就提供一些样机,比如在万年历中星期的缩写。
有的是WE都是大写,有的是We。
电话本的排序:基本的方法是取每个姓名第一个字的Unicode编码,按照ASCII表字符顺序排列但是有下面2个例外:(1)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例如‘a'和‘A’将会排在一起,先新建的记录排在上面。
如新建3笔记录A、a、A,进入电话簿后顺序为:A-a-A。
(2)汉字取其拼音的首字母。
例如‘阿’和‘a','A'将会排在一起,但是‘阿‘在‘a','A'后面,即汉字在英文字母的后面。
具体手机功能测试方法:测Call功能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1.一般用户的操作方法的验证2.非Idle状态来电之后拒接,未接,通话结束后都返回Idle。
3.CALL 来电和PB中号码的匹配4.来电主叫禁显的测试5.来电号码为黑名单的电话6.更改PB中电话号码的用户名称后,查看对应的呼叫记录是否正确7.来电后,通话记时是否正确8.通话记录的排序9.打,国外,长途,移动,连通,铁通,小灵通,固话,IP电话是否通话清晰没有杂音;10.直接拨打分机(p)11.打电话中交叉事件的处理(低电量,闹钟等)12.打电话过程中,浏览PB,SMS,调节音量等等的操作13.紧急呼叫的和PB电话号码的匹配14.注意耳机在未插入话机时,手机上的“自动接听”功能是否生效。
插上耳机后手机是否会有提示(文字还是键盘指示灯),插上耳机后,此电话被叫,声音是从那里发出的。
15.呼叫等待和三方通话的功能三方通话和呼叫等待业务的使用需要SP授权。
三方通话的建立与处理过程,区别于呼叫等待(Call Waiting)的处理。
简而言之,MS在通话过程中如果有来电,则为呼叫等待处理过程;如果MS在通话过程中发起另一通呼叫,则为三方通话处理过程。
假设3部手机:A,B,C。
A是有三方通话卡的手机。
1..如果A先拨打B,接通B之后,A再去拨打C并且接通解:界面显示B的号码。
2.接通之后和A的通话对象是谁?解: A与C通话,B被保持。
3.B、C之间能否通话,可以的话是在什么条件下?解:在2的情况下用户按SEND键开始三方通话,即A、B、C同时对话,任意一方说话另两方都能听见;但B和C不能脱离A私聊。
4.A能否按某一键进行切换选择与B通话,屏蔽C或者选择与C通话,屏蔽B;解:不能。
5.电话挂断:如果A主动挂断,什么情况?如果B或者C主动挂断,又是什么情况?解: A为主控方,如果A挂断,B、C将被挂断;如果B(或C)挂断,则A与另外一方C(或B)继续通话。
6.A能否按某一键选择与B通话挂断C,或者与C通话挂断B。
如果可以与B通话挂断C,挂断C后能继续直接和B通话还是要B再自动拨打A解: C为后加入的第三方,如果A按SEND键,则C将被挂断,A与B继续通话;A不能挂断B而与C通话。
7. 如果A先拨打B,接通B之后,A再去拨打C,没接通C前按[ End]键,会出现什么现象?是把B、C全部挂断了?解: A与B通话过程中拨打C并听到回铃音,则B被保持,在C未接听前A 按END键挂机,C被挂掉,A将尝试取回被保持的电话B,即正常情况下A 会收到B的来电。
8. 如果A先拨打B,接通B之后,有C拨打A,但是A不想接C的电话,能否在这个时候挂断C的电话,继续和B通话?解:不能。
A与B通话过程中如果有来电,即为呼叫等待,A会听到C来电的提示音,并且在20秒(时间可程序定制)内会有通话等待界面提示;A如果不接听,则继续与B通话,在C未挂机之前可按SEND键接听;A接听,则A与C通话,B被保持,A可按SEND键来回切换与B或C通话。
16.要注意拨打固定电话分机的方式输入总机+P+分机,然后直接拨打这个分机,看是否需要在接通总机后,再按“Send”键。
还是直接就可以拨打出去。
17.拨打国际长途输入符号“+”或“00”18.手机在插入UIM卡或没插入UIM卡的时候,拨打电话会有什么样的显示,其界面是否和spec上一致。
19.拨打IP卡,看手机的界面显示是否正确。
20拨打紧急电话(系统的和自己设置的),要注意有无UIM卡的情况。
21 输入号码长度的限制通话记录首先这个模块是与Call、PB有直接联系的,这是因为来电和拨电话的同时,手机会在PB中进行匹配,从而能在通话记录中显示相应的姓名。
所以在这个模块中多进行一些保存号码的操作,或者改动过PB后要回头看看通话记录的姓名有没有发生变化。
第一:查看PB后,保存号码的时候输入最大长度而且是中英文及特殊字符混合的姓名。
类似这种混合字符最容易引起乱码问题。
第二:在测试中,要考虑到来电为禁显号码、IP、长途的测试。
第三:在删除通话记录时,挨个删除时按照顺序,有从前往后删和从后往前删以及从中间删,看删除后光标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