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物理试卷(第一章 声现象)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 )A .B .C .D .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 A .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 .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 .紧闭室内的门窗 D .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 ~4m 高的透明板墙,如图1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 .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 .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 .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 .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 A .装饰、美观 B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 .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 、提高声音的音调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 .音色好坏 B .音调高低 C .响度大小 D .乐音三要素 7、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太空中噪声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8、如图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 .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 .声音的音调不同D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9、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4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5是的波形,理由是。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如果将物体向透镜靠近至15cm处,则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发生?A. 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B. 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C. 得不到任何像D. 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3、在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置的变化量。
如果一个物体在5秒内匀速移动了25米,则该物体的速度是多少?A. 1 m/sB. 5 m/sC. 8 m/sD. 25 m/s4、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大小相等,则该物体所受合力为多少?A. 等于两个力的和B. 等于两个力的差C. 为零D. 无法确定5、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是1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是5N,方向向北。
如果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物体保持静止状态,那么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是多少?A. 5NB. 15NC. 12.5ND. 20N6、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受到的摩擦力是4N,那么物体所受的推力大小应该是多少?A. 2NB. 4NC. 6ND. 8N7、在研究摩擦力时,当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果逐渐增加对物体的推力,直到物体刚好开始滑动前一瞬间,这个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A. 静摩擦力,并且大小不变B. 静摩擦力,并且逐渐增大C. 滑动摩擦力,并且大小不变D. 滑动摩擦力,并且逐渐增大8、假设有一段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是从西向东流动,在地磁场的作用下,这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将是:A. 向上B. 向下C. 向南D. 向北9、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动能最大?A. 物体静止不动B.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当一物体在空气中自由下落时,其加速度(忽略空气阻力):A. 等于9.8 m/s²B. 大于9.8 m/s²C. 小于9.8 m/s²D. 不确定2、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以恒定速度运动,如果不再施加外力,则该物体将会:A. 继续以相同的速度直线运动B. 加速运动C. 减速直到停止D. 变成曲线运动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在电学实验中,测量小灯泡的亮度需要观察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这两个物理量分别属于______ 和______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D.课桌的高度约为 m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s B. s C. s D. s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着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10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 cm、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A、 B、 C、 D、11.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A.60s B.50s C.40s D.20s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二.填空题每空2分,30分13.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则它的速度是_____ m/s;14.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1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 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 m 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 _m/s,所用的时间是 ____ __s.17.单位换算:54 km/h=______m/s 5 m/s= ______km/h18..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达到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19.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信息二:;信息二: ;18题 19题三.实验题每空2分,18分20.如图4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21.如图3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分________秒;20题 21 题2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 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四.简答与计算22题4分,各6分,共16分23.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需要多少分钟24. 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25.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3.静止 20014. 每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15米15.静止运动长途汽车16. 4 2517. 15 1818.路程时间速度19. 他们都作匀速直线运动骑车者15分钟运动200米;跑步者25分钟运动200米;骑车者速度是跑步者速度的5/3等等三.实验题20.1毫米21.322. 刻度尺停表 , v=s/t,变速,v3>v1>v2.四.计算题23. 1标志牌的含义:12km代表从此地到莆田的路程是12km;40代表从此地到西大桥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2根据 v= s/t得 t=s/v=12km/40km/h==18min24.已知:V1=8m/s,t1=500s,V2=20m/s,t2=100s,1根据速度公式得S1=V1tl=8m/s×500s=4000m,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答: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10m/s.25.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10:45-10:15=30min=;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s=120km-70km=50km,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S/t=50km/=100km/h;3由图可得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路程s′=70km,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时间:t′=S/V=70km/100km/h=.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含答案详解)1.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左右B.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C.初二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8km/h左右D.一辆小汽车的宽度大约为1000cm2.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实验总会产生误差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完全消除误差C.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也是不能避免的D.虽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人们还是不能完全消除误差二、多选题3.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正确的是()A.“声无小而不闻”——任何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B.“响鼓也要重锤敲”——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C.“不敢高声语”——说话声音响度大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B.在-265℃时氮呈固态C.灯丝用钨丝材料是因为钨的熔点高D.金是晶体,固态水银不是晶体三.填空题5.小明用塑料软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5.91cm,则小明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mm,若小明在测量的过程中将塑料软刻度尺拉长,则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选填“大”或“小”)。
6.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
7.在“我是歌手”的比赛中,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若琴弦在2s内振动了490次,则声音的频率是Hz;美妙的歌声是通过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8.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氦的沸点-℃,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是268.9-℃,利用液化空气可提取氧气、氮气和氦气,使空气液化的方法是和压缩体积;当温度逐渐升高,液态空气变成气态,该物态变化叫,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质量抽查)【答案】40.0cm 25 cm/s 小同一位置【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知道,AB段的距离S AB =80.0cm-40.0cm=40.0cm[2]又因为测得时间t AB=1.6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AB ABAB 40.0cm25cm/s 1.6?sSvt===(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svt=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3)[4]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所以实验中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即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2)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板的作用是_____,斜面的作用是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AC s =_____cm ;BC t =_____s ;AB v =_____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填“大”或“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根据图所给信息,请你估测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A.1 cm B.0.2 m C.1.7 m D.4.5 m2.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机器人C.餐桌D.墙壁3.《刻舟求剑》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认为剑相对舟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舟B.岸边C.岸边的树D.剑4.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
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A.垂直起飞B.垂直降落C.定速巡航D.空中悬停5.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
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6.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7.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
假设后车以50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则在这0.5 s的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A.3 m B.7 m C.12 m D.25 m8.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 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km/h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m/sC.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km/hD.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m/s9.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金牌。
2024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24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A. 力B. 速度C. 时间D. 加速度2. 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A. 水银柱下降B. 橡皮筋被拉长C. 粉笔灰飞扬D. 水蒸气液化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B.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D.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有关4. 下列物理现象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是()A. 球在斜面上滚动B. 橡皮筋被拉长C. 弹簧被压缩D. 钟摆的摆动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B. 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C. 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D. 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物体静止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2.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3. 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4. 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
()5. 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物体受到的力,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2.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______有关。
3. 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______。
4. 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______。
5. 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______。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力的作用效果。
2.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 简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4. 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5. 简述惯性的概念。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为10N,另一个力为5N,求物体受到的合力。
2. 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为20N,另一个力为15N,求物体受到的合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甲、乙两球的体积相同,材料不同,当在天平的左盘放2个甲球,右盘放3个乙球时,天平平衡,则甲、乙两球()A、质量之比2:3B、 B.体积之比2:3C、密度之比2:3D、密度之比3:2正确答案: D2、显微镜最下端反光镜的作用是()A、反射载物片上物体发出的光B、反射由目镜处射来的光C、反射由物镜中射来的光D、反射光源发出的光使其会聚在被观测物体上正确答案: D3、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讨论它如何保真,音响高保真主要是指()A、音调和响度B、响度和音色C、音调和音色D、D.音调、响度和音色正确答案: C4、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A、质量增加,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正确答案: B5、甲、乙两同学沿平面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正确答案: D6、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正确答案: D7、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正确答案: B8、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正确答案: B9、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指出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楼板,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救钻,从废墟中爬出来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楼板,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救钻,从废墟中爬出来正确答案: C10、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测
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用不同的乐器(如小提琴和钢琴)分别演奏相同的乐音,我们能够分辨出其声音的不同,这是因为不同乐器有不同的:()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2、下列哪一种情况,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真空中
3、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紧闭室内的门窗
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D.小溪流水的“哗哗”声
5、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
A.保持声音的音调
B.保持声音的音色
C.保持声音的频率
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色好坏
B.音调高低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
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8、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条件反射
9、一般来说大礼堂或者电影院的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是为了装饰
10、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响声。
1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其中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
13、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的叫声的音调高,的叫声的响度大。
14、物理学上把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
15、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m/s。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要能区别自己的喊声和回声,你至少要离峭壁米。
17、人们用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18、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19、有一木头锤子轻轻的敲击鼓面和重敲鼓面,音调、响度中,发生变化的是;不发生变化的是。
20、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不开,不开!”,小兔子能听到狼的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在
和中传播,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兔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狼和兔妈妈的不同。
三、实验题(共12分)
21、如图1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
塑料球的作用是。
(6分)
图2
22、(6分)如图2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四、计算题(本题6分)
23、人在空旷的山谷中唱歌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见回声用了0.8s,则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多远?
五、综合能力题(21分)
24、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参照表格回答:
从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写出两点,意思不可类似)(5分)
25、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解释一下你的看法。
(5分)
26、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
你认为录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5分)
27、夜间学生已经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第一个同学起身关上窗户,第二个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上睡,而第三位同学起身到对面去交涉,
要求将音量放小,这三个同学是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减弱噪声的?(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21、塑料球被弹开;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扩大音叉的振动。
22、慢;高;快;低。
振动的快慢(频率)
四、计算题(本题6分,)
23、解:∵t=0.8s÷2=0.4s,V=340m/s
∴S=Vt=340m/s×0.4s=136m
答: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136m。
24、
(1)不同动物发声的频率不同;
(2)不同动物的听觉频率不同。
25、答:我觉得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道理,因太空中没有任何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不能听到炸毁声。
26、答:自己听觉得和放出的声音不一样,别的同学听,认为和放出的声音一样,因为自己听自己的录音带时,缺少骨传声的一个途径,所以觉得不象自己的声音,别的同学不管听你朗读或听你朗读的磁带,传声途径都是空气,故不存在差异。
27、答:第一个同学采取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
第二个同学采取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第三个同学采取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防止噪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