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测试题

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测试题
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测试题

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测

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用不同的乐器(如小提琴和钢琴)分别演奏相同的乐音,我们能够分辨出其声音的不同,这是因为不同乐器有不同的:()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2、下列哪一种情况,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真空中

3、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紧闭室内的门窗

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D.小溪流水的“哗哗”声

5、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

A.保持声音的音调

B.保持声音的音色

C.保持声音的频率

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色好坏

B.音调高低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

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8、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条件反射

9、一般来说大礼堂或者电影院的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是为了装饰

10、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响声。

1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其中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

13、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的叫声的音调高,的叫声的响度大。

14、物理学上把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

15、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要能区别自己的喊声和回声,你至少要离峭壁米。

17、人们用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18、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19、有一木头锤子轻轻的敲击鼓面和重敲鼓面,音调、响度中,发生变化的是;不发生变化的是。

20、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不开,不开!”,小兔子能听到狼的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在

和中传播,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兔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狼和兔妈妈的不同。

三、实验题(共12分)

21、如图1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

塑料球的作用是。(6分)

图2

22、(6分)如图2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四、计算题(本题6分)

23、人在空旷的山谷中唱歌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见回声用了0.8s,则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多远?

五、综合能力题(21分)

24、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参照表格回答:

从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写出两点,意思不可类似)(5分)

25、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解释一下你的看法。(5分)

26、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认为录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5分)

27、夜间学生已经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第一个同学起身关上窗户,第二个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上睡,而第三位同学起身到对面去交涉,

要求将音量放小,这三个同学是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减弱噪声的?(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21、塑料球被弹开;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扩大音叉的振动。

22、慢;高;快;低。振动的快慢(频率)

四、计算题(本题6分,)

23、解:∵t=0.8s÷2=0.4s,V=340m/s

∴S=Vt=340m/s×0.4s=136m

答: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136m。

24、

(1)不同动物发声的频率不同;

(2)不同动物的听觉频率不同。

25、答:我觉得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道理,因太空中没有任何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不能听到炸毁声。

26、答:自己听觉得和放出的声音不一样,别的同学听,认为和放出的声音一样,因为自己听自己的录音带时,缺少骨传声的一个途径,所以觉得不象自己的声音,别的同学不管听你朗读或听你朗读的磁带,传声途径都是空气,故不存在差异。

27、答:第一个同学采取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

第二个同学采取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第三个同学采取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产生)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及答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们在远近不同处听到同一声音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声音从声源发出后在空气中传播 时 A、振幅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 C、频率不断减小 D、音调不断减小 2、以下各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观众在剧院里听到的音乐声 B、升旗仪式上的国歌声 C、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 D、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声音烘托演出的效果 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 4、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300~400Hz,当他们从你身边飞过时,你将 A、只能听到苍蝇的声音 B、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C、苍蝇和蝴蝶的声音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5、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在月球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出声音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声音传播的介质 D、原因不明 7、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 A、只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与声源的振幅和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都有关 D、与声源的振幅和振动的频率都有关 8、敞口烧杯中装有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用大火继续对烧杯加热,这时水的温度 A、迅速升高 B、慢慢升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

八年级(上)物理练习一基础概念 填空: 1,一切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2,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7个步骤:观察思考,提出问题——__________与__________——指定计划,设计实验——__________——收集证据,分析论证——__________与__________。3,国际单位制,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 1km=__________m,1dm=__________m,1cm=__________m, 1mm=__________m,1μm=__________m,1nm=__________m。 4,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 5,分度值是测量仪器的__________。 6,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__________位。 7,量程是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误差__________消灭,__________减小。(能或不能)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 10,运动时__________的,静止是__________的。(相对或绝对) 1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 12,参照物是假定__________的标准物。(运动或不动)通常不提时,常选__________为参照物。 13,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因素。 14,匀速直线运动是指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__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__相同。 15,速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__。速度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符号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路程符号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时间符号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 17,平均速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18,能量是与物体__________有关的物理量。不同形式的能量__________相互转化。(能或不能) 19,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 20,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 21,声音向周围扩散,形成__________,它必须借助于__________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试卷 一、选择题 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2.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 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音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俗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5.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 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猴子看见水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B.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C.幻灯机投影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 D.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10cm。 8.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初二物理上册测试卷

初二物理上册测试卷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二物理随堂练习3.3.1 课前复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______度,反射角是______。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2、光线与镜面成30度角时,入射角是______度,反射角是______。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3、反射光路是的,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时,入射角是______度,反射角是______。 课堂练习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择的器材是、和。用作为平面镜竖直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它的作用是;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前面的蜡烛A,用眼睛观察。 在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和像关系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2)像与物体大小(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4)像和物体的左右(像和物体关于镜面)(5)成的是像。 3、一人向着挂在墙上的平面镜走去,在他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画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作业:1、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m,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2s,则像高______m,像到镜的距离是______m。 2、画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初二物理随堂练习3.3.1 课前复习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代替平面镜,它的作用 是; 直尺的作用是;(2)两段等长的蜡烛的作用 是;。

初二物理上册测试题(全部试卷)

初二物理《测量》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53”)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和________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2,要科学地进行测量,需要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比较的依据,它就叫做_____________。 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使用时,要使零刻度线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紧靠被测物 体,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刻度线,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组成。 4,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既要记录____________,又要记录 ___________,还要注明___________。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 5,测量物体体积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测量体 积时,视线应与液面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齐平。 6,单位换算: (1)无线电波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是3×105千米,合_________________厘米=__________________毫米。 (2)课本面积约540厘米2 =_________________毫米2 =____________________米2 。 (3)大号雪碧瓶的容积约1.25升=_________________米3 =__________________毫升。 7,给下面数字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支铅笔的长度约15__________,桌子高度约800_________,窗玻璃的厚度约2.5__________,某同学身高16.5__________,一张纸的厚度约70__________。 8,用尺测得一条直跑道长为62.08米,则该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测量结果中,准确值为__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_____。 9,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是5.72厘米、5.73厘米、5.76厘米,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_厘米。 10,如图是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金属块体积的实验:水的体积 V1=_____________,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2=________________,该金属 块的体积V=______________。该量筒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可 以精确到_______________。 11,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____________,它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避免。 12,细菌细胞的直径约为1×10ˉ6米,合_____________微米;世界上最大的蚂蚁长3.7厘米,合______________米。 13,一张单人课桌的桌面面积约为2.4×105毫米2,合______________厘米2,合_____________分米2,合____________米2。 14,2.5米3=________________升=________________厘米3=________________毫升。 15,给下面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个热水瓶的容积约2____________;(2)一个墨水瓶的容积约50_______________。 16,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一本物理课本的厚度为9.0毫米,并数得共有110张纸,则这本书每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毫米,合_________________微米。 二、判断题(5”) 1,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3,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应该避免。-------------------------------------------------------------------()4,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若用毫米作单位记录,在小数点后面应保留二位。----()5,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三、选择题(30”) 1,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甲记录的数据是23.00厘米,乙记录的数据是23厘米,丙记录的数据是23.0厘米,记录数据符合要求的是------------------------------------------------------------() A、甲; B、乙; C、丙; D、都不符合。 2,用量筒测量水银的体积时,量筒中水银面呈凸形的,观察时视线要与水银面齐平,且要-----() A、以凸形的平均高度为准; B、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C、以凸形的底部为准;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 3,我国人民币的1分硬币的厚度接近于-----------------------------------------------------------------------() A、1厘米; B、1毫米; C、1微米; D、100微米。 4,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 A、3.68米=3.68米×100=368厘米; B、50厘米=50厘米÷100厘米=0.5米; C、2米2=2米2×100分米2=200分米2; D、64厘米2=64×0.01分米2=0.64分米2。 5,测量物体长度时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取决于--------------------------------------------------------------() A、测量要求; B、刻度尺的分度值; C、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D、测量者的认真程度。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二物理试卷 3酒精 硫酸 煤油 水银 冰 钢铁 铜 铝 木块 蜡 . . .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大题共 分,每小题 分)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千克 米 .克 厘米 .千克 分米 .吨 米 .一般一只鸡蛋和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分别约为:( ) . . . . . .如图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 .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 . 质量 .密度 .体积 .温度 .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 . 质量相等 .密度相等 .体积相等 .以上都不对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 海绵 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 .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升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 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可以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光学器材是:( ) .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平面镜 .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 .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 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 .在 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 一定沸腾 .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制成的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的温度达到 就会结冰 .我国东北地区最低气温可达 . ,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水的体积大 的水质量是 .一块冰熔化成水后:( ) .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 ,体积之比是 :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 : . : . : . : . 、 、 三个实心铜球, 的质量是 的 倍, 球体积是 球的 倍,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球的密度大 . 球的密度大 . 球的密度大 .三个球的密度都一样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里,则杯子里溢出水最多的是 ( ) .放铜块的杯子 .放铁块的杯子 .放铝块的杯子 .溢出的水一样多 物质的性质 物质名称 凝固点 水 水银 酒精 山在水中的倒 屏幕上的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图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及标准答案

初二上物理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本卷g 值取10N / kg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分×12=36分) 1. 下列数据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 cm B .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0 m/s C .某同学体重约为500 N D .奥运“祥云”火炬质量约为975 kg 2. 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 .月亮躲进云里 B .太阳从东方升起 C .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 D .观光电梯上的乘客 看到地面远去 3. 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 到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潜望镜 5. 如图3所示,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 A .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6. 如图4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 7.如图2,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 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C ) 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A .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 B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C .斧头对木柴的力 D .下落小球受到的重力 图图 图

初二物理上册试卷

物理期中考试题 班级姓名号数成绩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2、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 B、茶杯的高度是 C、物理书的长度是 D、他自己的身高是 3、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 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 ) 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B、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C、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 4、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的处理办法是( ) A、调节洗衣机的脚旋钮,使其平稳着地 B、室内的人带上耳塞 C、把放置洗衣机的卫生间门窗关上 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 5、一些会口技的演员能模仿动物的叫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他们所模仿的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钢轨 B.湖水 C.煤油 D.空气

7、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形的 B、圆形的 C、“▽”形的 D、无法判断 8、下列哪个现象为为折射的结果() A、从同学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像 B、水中出现一个月亮 C、日食 D、太阳未出地平线,人已看到太阳 9.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受到的重力接近于() 10.关于力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 B.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马拉车匀速向前,同时车用同样的力向后拉马 D.仅空中下降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年2月,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雪灾,人们采取了许多防滑措施。下列各项中不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 A.在汽车轮胎上装上防滑链 B.在结冰的路面上铺上稻草 C.骑自行车时在车上安放些重物 D.行走时穿上底面花纹深的鞋 12.若空气阻力不计,从手中抛出去的手榴弹,在空气中受到 ( ) A.空气和手的推力 B.手的推力 C.重力 D.空气和地球的吸引力 13.下列事例中,属于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C.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D.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

初二物理上册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练习题 10 物态变化【考纲要求】 1、知道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的测量 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3、认知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 【知识结构】

【精品演练】 一、填空题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 (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 (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图1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为:,示数是。 图1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时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热,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热, 温度。如右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右图中可知,它的熔点 是℃;其中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状态。 6、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汽化要热。 7、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 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 8、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从而(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从而(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9、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时要热,后者是酒精时要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0、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 . ( “升高”、“降低”或“不变”) 1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会,不会)熔化。 二、选择题: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人呼出的水蒸气 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过了一段时间,() A、冰的数量增多 B、水的数量变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用数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效果() A.水好 B.冰好 C.一样好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A、下降 B、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6、把冰水混合物拿进-6℃的冰柜里,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上升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7、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B.

2.图3表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请在图中作出法线并大致画出这束光在水中的传播方向。 3.图4表示平行凸透镜的主光轴的两束光从左边入射凸透镜,F 是凸透镜的焦点,请在图中画出这两束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如图是光源S 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 画 图 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四. 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1. (6分).如图13所示,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 和B ,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 ,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 移到与蜡烛A 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 好像也被点燃了。 (1)由直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玻璃板到像(即到蜡烛B)的距离分别为u 和v ,得到的结果是u _______v 。(填“>”、“=”或“<”) (2)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 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有两个透镜,一个是凸透镜,另一个是凹透镜,请你设计二种实验方法来辨别它们。 3.(6分)如图的温度计是测量 用的温度计,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温度计的读数是 。 4.(6分)下表为小明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 _________ ℃. (2)该物质是 _________ .(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_________ .(选填 “固”或“液”). 五、计算题:(第一题4分,第二题8分、第三题8分、共20分) 1.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 ,经测量它的体积是0.57×10-3m 3,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已知ρ铅=11.3×103kg/ m 3) 2.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 ,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 的酱油? (ρ 矿泉水=1.0x103kg/m 3 ,ρ酱油=1.1x103kg/m 3 ) 3. 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 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60mL 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7g ,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求空心部分的体积? (8分) (ρ钢=7.9x103kg/m 3 ,) 图3 图4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物理期末考试复习过程中,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达到的远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 ) 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 D.汽车 2.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 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C.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 D.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 3.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4.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5.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B.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C.人的正常体温是47℃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6.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7.如图: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C.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8.关于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质量变小了 B.宇航员在地球上质量大,在太空中质量小 C.把铁块加热,再锻压成片,质量变小了 D.1kg棉花和1kg铁块的质量相同 9.小刘同学阅读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密度/Kg m-3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采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 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60 0.76 B 铜60 0.89 C 铜60 1.02 D 铜80 0.76 E 铜 F 铜100 0.76 G 钢80 1.02 H 尼龙80 1.02 I 尼龙100 1.02 实验步骤: (1)在大木板的两边立起两块小木板,在大木板的一端牢牢钉人一根大钉子,把弦的一端绑在钉子上,另一端垂在桌边,把钩码绑在垂下的弦上.(如图) (2)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A、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 (3)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____ 、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 (4)表一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这一猜想,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如表)______、 ______ 【答案】B C A D F80 1.02 【解析】 【详解】 (2)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时,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

度相同,故选A. B. C的琴弦进行实验; (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选A. D. F的琴弦进行实验; (4)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符合条件的只有G、H,所以D项中应是:80;1.02.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2)又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___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答案】低频率振动的幅度响度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解析】 【分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详解】 (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 请注意: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以下答题卡中,答在其他位置无效!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A. 纳米、微米、毫米 B. 毫米、纳米、厘米 C. 毫米、纳米、微米 D. 毫米、微米、纳米 2、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右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 .同时沸腾了 B .稍后也沸腾了 C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 .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3、 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B.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C. 物体的速度由运动的时间决定 D. 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无关 4、 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 是 A. 河岸和行船 B. 行船和河岸 C. 都是行船 D. 都是河岸 5、 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 .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6、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 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7、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 之比是 A.2 ∶9 B. 2∶1 C. 9∶2 D. 1∶2 8、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 =vt ,在右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 体的路程s 和时间t 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A. v 甲>V 乙 B. v 甲<v 乙 C. v 甲=v 乙 D. 无法确定 9、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 ) A .29 ℃ B . 32 ℃ C .30 ℃ D .35.5 ℃ 10、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v 甲<v 乙<v 丙 。乙机驾驶员感到自己在下降,这是因为他把参照物选为( ) A .地面 B .甲机 C .乙机 D .丙机 11、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发生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情况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12、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3、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 .装饰、美观 B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 .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 、提高声音的音调 14、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高于26 ℃ B .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C .低于26 ℃ D .等于26 ℃ 甲 乙 t s

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测试题

初二上册人教版物理测 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用不同的乐器(如小提琴和钢琴)分别演奏相同的乐音,我们能够分辨出其声音的不同,这是因为不同乐器有不同的:()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2、下列哪一种情况,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真空中 3、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紧闭室内的门窗 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D.小溪流水的“哗哗”声 5、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 A.保持声音的音调 B.保持声音的音色 C.保持声音的频率 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色好坏 B.音调高低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 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8、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条件反射 9、一般来说大礼堂或者电影院的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是为了装饰 10、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响声。 1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其中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 13、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的叫声的音调高,的叫声的响度大。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12.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1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4.《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骄傲的兔子在遥遥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醒来后跑到终点,发现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了冠军。对整个赛跑过程而言,下列运动图像正确的是(其中实线表示兔子,虚线表示乌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5.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

用 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 16.“神州七号”的宇航员_________(选填“能” 或“不能”)在太空中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和地面 的距离。原因是。 17.如右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 木块的长度为cm。 18.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_____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____________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 19.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图所示,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 是℃,熔化的时间是______min。 20.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观察较远处 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 21.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 3 分,共45 分)1.某同学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 .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X|k | B| 1 . c|O |m 3. 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其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4.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 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 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 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5.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喝剩的白酒盖上瓶盖 B .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 .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6. 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 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 7. 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