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药鉴别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有毒中药的鉴别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有毒中药的鉴别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有毒中药的鉴别一、引言在中医药领域,有毒中药的鉴别一直是执业药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有毒中药如果被错误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执业药师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有毒中药的鉴别方法,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的有毒中药鉴别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有毒中药的鉴别概述有毒中药是指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如阿魏、砒霜等。

这些药材在治疗疾病的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

执业药师需要通过对有毒中药的鉴别,确保其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有毒中药鉴别时,执业药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特征:有毒中药在外观上可能具有一些特殊的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

执业药师可以通过观察其外观特征,初步判断其可能的毒性成分。

2.成分分析: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可能会在其成分中留下一定的痕迹。

通过对药材的成分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鉴别其是否具有毒性。

3.药效评估:有毒中药在使用后可能会产生特殊的药效,执业药师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在用药后的病情变化,评估药物是否具有毒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鉴别,执业药师可以初步判断药材是否具有毒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有毒中药的具体鉴别方法在继续教育中,执业药师需要全面了解各种有毒中药的具体鉴别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毒中药鉴别方法:1.检验法:执业药师可以通过化学试剂对药材进行检验,以确定其中是否含有毒性成分。

这种方法需要化学知识的支持,但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鉴别结果。

2.生物检测法:通过将药材接触到一定的生物体上,观察其对生物体的影响,从而判断药材是否具有毒性。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但可以提供较为直观的鉴别结果。

3.专业设备检测法:利用专业的设备和仪器对药材进行检测,从中分离出可能的毒性成分,以确定其毒性程度。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但可以提供较为精准的鉴别结果。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一般说来,中药毒性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

1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 -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 -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

致死原因主要是因脑中枢缺氧,脑水肿而压迫脑干,使呼吸中枢抑制或麻痹,呼吸和循环衰竭。

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 )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

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

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

士的宁还能加强阻止胆碱脂酶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使肠蠕动加强,致腹痛、腹泻。

马钱子碱和士的宁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内传,呈现箭毒样作用。

马钱子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6] 。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性毒性反应,中毒后可产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肾缺血导致肾小管坏死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含麻黄碱类: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皆有一定毒害,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含雷公藤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

有毒中草药之两面针

有毒中草药之两面针

有毒中草药之两面针两面针性味苦、辛,平;有小毒。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两面针的性质性味苦、辛,平;有小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 5~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两面针的鉴别方式和含量测定(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15列木栓细胞。

韧皮部有少数草酸钙方晶及油细胞散在,油细胞长径52~122μm,短径28~87μm;韧皮部外缘有木化的纤维,单个或2~5 个成群。

木质部导管直径35~98μm,周围有纤维束;木射线宽1~3 列细胞,有单纹孔。

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2)取两面针对照药材1g,加乙醇15ml,温浸30分钟,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 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和[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置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20:5:3:1:0.12)为展开剂的展开缸中饱和1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浅黄色的荧光斑点。

(3)取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对照品,加甲醇配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鉴别](2)项下的对照药材溶液和[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25:2:0.1)为展开剂,置以浓氨试液预饱和1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橘黄色荧光斑点。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1、肝毒性中药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ALT、AST显着升高;配伍:白芍;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肝用,刚柔相济;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血清中ALT↑、AST↑、TBIL↑;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化合物.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一时一毒”关系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细胞浸润;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 DNA受到损伤, DNA的合成受到影响;✓肾毒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2、肾毒性中药柴胡:有毒成分:挥发油及柴胡皂苷;常用量中毒量:35g以上;可致敏;天花粉:有毒成分:天花粉蛋白;常用量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山豆根:有毒成分:苦参碱及金雀花碱;常用量中毒量:12g以上,有服60g死亡的报道,不宜久煎,慎与大黄合用;山豆根10 g以上入煎剂绝大多数有中毒反应;山豆根用量在15~ 20 g,其中毒反应率在50%,用量在10~12 g,其中毒反应率在17.6%;威灵仙:有毒成分:白头翁素及皂苷类;常用量中毒量:50g以上,主要是过敏反应;蜈蚣:有毒成分: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常用量中毒量:15g以上,多为过敏反应;有2天连服蜈蚣4条致死的报道;虎杖:有毒成分:蒽醌类化合物;中毒量:60g以上,常量即可发生过敏反应;泽泻:有毒成分:苷类生物碱;中毒量:30g以上;过量可直接损害肾小管;白果:有毒成分:白果中性素;或中毒量:20粒以上,与炮制方法有关,可直接损伤肾小管入煎剂可生用,入丸剂宜煨熟用;中毒量:30g以上,不可过量久服;川楝子:有毒成分:川楝素;中毒量:生用6~8g,炒用30g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管;水蛭:有毒成分:水蛭蛋白、水蛭索;常用量:中毒量:15g以上;槟榔:有毒成分:槟榔碱;中毒量:60g以上;可引起肾实质的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不宜空腹服用;山慈姑:有毒成分:秋水仙碱;中毒量:15g以上,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出现肾炎样改变; 补骨脂:有毒成分:补骨脂酚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有明显的毒性;亦可导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HLM人肝微粒体中CYP酶将补骨脂酚代谢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代谢产物;。

论中药的有毒与无毒

论中药的有毒与无毒

论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中。

然而,中药中也存在一些具有潜在有毒风险的成分。

本文将就中药的有毒与无毒进行探讨。

一、中药的有毒成分1. 毒性植物:部分中草药本身带有毒性成分,如罂粟壳、薏苡仁等。

这些植物中的毒性成分在一定剂量下可用于治疗疾病,但过量使用则可能造成严重的毒性反应。

2. 动物性药材:一些中药还包含动物性药材,如蜂胶、蝎子等。

这些动物性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在合适的剂量和方式下使用。

3. 重金属:中药草药中有时会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如汞、铅等。

长期过量摄入重金属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中药的无毒成分1. 植物性药材:大部分中草药属于植物性药材,其成分多为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对人体相对安全。

例如,黄芩、连翘等药材常用于清热解毒。

2. 矿物质类药材:中药中还有一些矿物质类的药材,如石膏、朱砂等。

这些药材往往用于清热解毒或缓解疼痛,中毒的风险较低。

三、中药的安全使用原则1. 临床应用:中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遵循临床应用的原则,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配和用药,以减少有毒反应的发生。

2. 合理剂量:中药使用需掌握合理剂量,并遵循药方的配伍原则,以减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3. 质量标准:选用优质中药材,遵循药材质量标准,减少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摄入。

4.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中药的反应可能有所差异,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发生过敏和药物不良反应。

四、中药的科学研究与监管1. 中药的研究:科学研究有助于对中药的毒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估,发现潜在的有毒风险和解毒机制,并寻找替代品或合理使用方式。

2. 中药的监管:加强中药的监管措施,确保质量安全。

包括对中药生产企业的注册和管理、中药材的质量标准监测等。

综上所述,中药既含有一些有毒成分,也包含许多无毒成分。

要合理、安全地使用中药,需要遵循科学的用药原则,临床应用,掌握合理剂量,选择优质中药材,并进行个体化调整。

食药总局:28种有毒中药材须警示

食药总局:28种有毒中药材须警示

食药总局:28种有毒中药材须警示对于中药材,很多人都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里,中药材也因此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要求砒霜、生马前子、生川乌、生草乌等28种有毒中药材须警示,明确注明含有毒成分!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要求含毒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说明书必须增加其含有毒性饮片的警示语,涉及国家秘密技术的中成药品种也在其列。

专家指出,这一改变一方面为了平息国际社会对我国含毒中成药的误解,另一方面也是中药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

28种有毒中药材须警示中药在很多人眼里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每次一说公布配方,就有药企跳出来,以祖传秘方、保密配方为由拒绝公开。

现在,这层“面纱”有望被揭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修订含毒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说明书的通知》上明确指出,凡处方中含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收载的28种毒性药材制成的中药饮片(含有毒性的炮制品)的中成药品种,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应在其说明书(成分)项下标明该毒性中药饮片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增加警示语:“本品含×××”。

其中特别提到,涉及国家秘密技术的中成药品种应按照上述要求修订说明书。

根据规定,相关药品生产企业需在今年12月31日前进行申请报备。

记者了解到,此次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注明的有毒中药成分包括28种,分别是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前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阳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这些中药成分初听上去很陌生,但含有这些成分的不少药品却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

记者走访金象、百世德等药房发现,同仁堂藿香正气水、天施康复方鲜竹沥液含有“生半夏”,云南白药伤湿止痛膏、天和麝香壮骨膏、同仁堂狗皮膏含有“生川乌”;同仁堂木瓜丸、活络丹、养安堂三七伤药片含有“生草乌”;同仁堂金匮肾气丸、仲景右归丸、附子理中片含有“生附子”;同仁堂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软胶囊则含有雄黄。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有毒中药的鉴别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有毒中药的鉴别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有毒中药的鉴别
执业药师在继续教育中需要学习有毒中药的鉴别方法,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毒中药的鉴别方法:
1. 外观鉴别: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有些有毒中药可能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如有毒植物的毒性器官会有明显的标识。

2.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化学方法对中药材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和可能的有毒成分。

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使用色谱、质谱等方法对中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生理活性测试:通过常规的生物学活性测试,如细胞毒性测试、小鼠药理试验等,评估中药的毒性。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评估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

4. 毒性标准和数据库:参考药典和毒性数据库,了解各类中药的毒性症状、剂量、禁忌等信息,以便于准确鉴别和评估。

5. 临床观察:通过医学观察和临床实践,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中毒症状,以便于及时警示和处理。

总之,执业药师在继续教育中需要掌握有毒中药的鉴别方法,以确保中药的使用安全。

同时,执业药师还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中药的评估和使用,提高患者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常用毒性中药材(63种)

常用毒性中药材(63种)

常用毒性中药材(63种)235 川楝子有小毒苦,寒,有小毒。

归肝、小肠、膀胱经4.5~9g 川楝子与苦楝子不同,后者毒性大于前者,临床用应加区别,并注意用药剂量。

6 制天南星有毒苦、辛,温。

有大毒。

归肺、肝、脾经3~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注意区分生品与制品,孕妇慎用。

7 木鳖子有毒苦、微甘,凉,有毒。

归肝、脾、胃经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敷。

以外用为主,如内服只宜少量且要慎用,气血虚弱、脾胃不实者忌用。

8 水蛭有小毒咸,苦,平。

有小毒。

归肝经1.5~3.0g 因具抗凝血、扩血管、降低血液粘度作用,应用时须注意出血倾向。

49 艾叶有小毒辛、苦,温,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3~9g。

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

曾有口服用量较大而中毒的报道,应予注意。

10 北豆根有小毒苦,寒,有小毒。

归肺胃、大肠3~9g 注意剂量和持续用药时间11 白附子有毒辛,温,有毒。

归胃、肝经制品3~6g。

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后,酒调敷。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12 白果有毒甘、苦、涩,平,有毒。

归肺经4.5~9g 白果含银杏毒及白果酸,均有溶血作用,银杏毒还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痹作用,所以在应用时应有所注意。

13 半夏有毒辛,温,有毒。

归3~9g。

外用适量,生品为国家规定毒性中药管理5胃肺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

品种*。

临床应用时应以半夏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入药为宜,不得与乌头同用,另有法半夏同半夏。

14 全蝎有毒辛,平,有毒。

归肝经3~6g 因毒性成分对热不稳定,一般煎服少见中毒,但也应注意,尤其注意含本品的固体制剂。

15 苍耳子有毒辛、苦,温,有毒。

归肺经3.0~9.0g 【按语】《本草从新》提出:苍耳子散气耗血,虚人勿服,《唐本草》“忌猪肉、马肉、米泔”。

16 附子有毒辛、甘,大热,有毒。

归心、肾、3~15g 孕妇妇禁用,不谊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6脾经及同用。

17 苦杏仁有小毒苦,微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毒中药材鉴别
川乌:块恨长圆锥形, 稍弯曲, 长2~7.3cm, 直径1.5~3cm, 表面灰棕色, 有粗纵皱纹, 周围有锥形瘤状隆起的小支根(未长成的附子), 并有割去附子后的痕
迹;上端有时残留茎基.质坚硬, 断面灰白色, 粉性.气微, 味带辛辣而麻舌.饮片性状:生川乌呈不规则的圆锥形, 稍弯曲, 顶端常有残茎, 中部多向一侧膨大, 长2~7.5cm, 直径1.2~2.3cm.表面惊褐色或灰棕色, 皱缩, 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 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 形成层环纹多呈多角形.气微, 味辛辣.强烈麻舌感.制川乌为不规则或长三角的片, 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 有灰棕色形喊层环纹, 质轻脆, 断面有光泽, 无臭, 微有麻舌感.
草乌:较川乌褶皱多,粉性大。

斑蝥:南方大斑蝥:虫体呈长圆形, 一般长1.5~2.5cm, 宽0.5~1cm, 头及口器下垂, 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 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 黑色, 有黄色或棕黄色横纹3条, 鞘翅下有棕色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 有光泽, 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异臭.黄黑小斑蝥:体型较小, 长1~1.5cm.
半夏:块茎类球形或扁球形, 直径0.6~1.6cm.表面类白色或灰黄色, 顶端多圆平, 中央有凹窝(茎痕), 周围有多数细小凹点状须根痕.质坚实, 破碎面白色, 粉性.气微, 味辛辣, 有麻舌感.法半夏表面乳白色, 味淡;姜半夏颗粒较小, 灰黄白色, 半透明, 角质, 味微辛.
饮片性状:生半夏皇扁圆形、类圆形或偏斜形, 大小不一, 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下面钝圆, 较光滑.质坚实, 断面洁白, 富的性.无臭, 味辛辣, 麻舌而刺喉.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乳白色, 质脆, 易折断, 气微, 味微咸、涩, 微有麻舌感.姜半夏为淡黄棕色片状, 式不规则的颗粒状.质硬脆, 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 味辛辣, 微有麻舌感, 嚼之有粘于感.法半夏为黄色或淡黄色, 较为均匀的颗粒, 质较松脆, 气微, 味淡略甘, 微有麻身患
蟾酥:团蟾酥形状、大小常因地而异, 通常呈扁圆形团块、饼状或扁圆棋子状(习称“棋子酥”), 直径3~10cm, 厚约5 mm, 茶棕色、紫黑色或紫红色, 表面平滑;
片蟾酥呈不规则片状, 厚约2 mm, 黄棕色或红棕色, 半透明, 有的一面具箬竹叶脉的平行压纹.质坚硬, 断面胶质状, 有光泽, 遇水起泡, 并泛出白色乳状液.气微腥, 味初甜后麻辣刺舌;粉末嗅之作嚏.
饮片性状: 蟾酥粉呈棕褐色粉末状.气微腥, 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 粉末嗅之作嚏.酒蟾酥仍为棕褐色粉末.乳蟾酥呈灰棕色粉末, 气味及刺激性比瞻酥粉弱.
天南星:天南星块茎呈扁球形, 直径2~5.5cm.表面淡黄色或淡棕色, 顶端较平坦, 中心茎痕浅凹, 有叶痕环纹, 周围有大的麻点状须根痕,但不明显, 周边无小侧芽.质坚硬, 不易破碎, 断面白色, 粉性.气微, 味辛, 麻舌刺喉.异叶天南星块茎呈稍扁的球形, 直径1.5~4cm;中心茎痕深陷, 周围有一圈1~2列显著的根痕, 周
边偶有少数微凸起的小侧芽.东北天南星块茎呈扁球形, 直径1.5~4cm;中心茎痕大而较平坦, 环纹少, 根痕细而不整齐, 周边有微突起的小侧芽.
饮片性状:生南星呈扁圆形, 外表类白色或淡棕色, 上面凹陷, 周围布散多数麻.质坚硬, 断面白色, 粉质, 气微辛, 味麻辣.制南星为黄白色或淡棕色薄片, 半透, 质脆易碎, 味涩微麻.胆南星呈方块状, 表面棕黄色或棕黑色, 断面色稍浅, 质坚, 有特异的腥气,味苦.
雄黄: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 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 条痕橙黄色, 表面常附有橙黄色粉末, 手触之染指;晶面具金刚光泽;体较重, 质松脆, 易砸碎, 断面红色, 呈树脂光泽;半透明或微透明.颜色鲜艳、光亮透明者, 习称“明雄”或“雄黄精”或“腰黄”;撞碎的碎块及粉末, 习称“雄黄末”.本品有特异臭气.燃之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 并产生黄白色烟, 有强烈的蒜臭气;味淡.饮片性状: 雄黄粉为极细腻的粉末, 橙红色或橙黄色.质重(密度3.56g/cm3), 气特异而刺鼻, 味淡.
附子:1. 附子圆锥形, 长1.5~5cm, 直径1.5~3.3cm.表面灰棕色, 有微细纵皱纹, 上端具凹陷的芽痕, 周围有多个:扶唯起的支根, 习称钉角, 侧边留有自母根摘离的痕迹.质坚实.梦=灰白色, 粉性, 横切面可见5~7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形成层芥纹.气微弱, 味带辛辣而麻舌.
2. 盐附子形较大, 直径至5.5cm;表面灰黑色, 附有盐霜, 潮润性.
3. 黑顺片系纵切片, 上宽下窄, 长1.7~5cm, 宽0.9~3cm, 具棕黑色皮, 剖面暗黄色, 半透明状, 有光泽, 形成层圆锥形, 木部导管束呈纵向条状.质坚硬, 断面角质样, 味淡.
4. 白附片形状与黑顺片相似, 但无棕黑色外皮, 全体黄白色, 半透明状, 余同黑顺片.饮片性状: 黑顺片为不规则纵切厚片, 上宽下狭, 外皮黑褐色, 切面暗黄色, 油润具光泽, 半透明状, 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 味淡.白附片无外皮, 片面黄白色, 半透明.炮附片色泽加深, 略鼓起, 气微香.淡附片味淡, 口尝无麻舌感.
马钱子:马钱种子扁圆钮扣状, 一面微凹, 另一面稍隆;直径1.2~3cm, 厚3~6mm, 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 密生匐状的银灰色丝状茸毛, 从中央向四周射出;底面中央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 边缘有微尖突的珠孔, 种脐与珠孔间隐约可见一条隆起
线.质坚硬.沿边缘剖开, 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 角质状, 子叶心形, 叶脉5~7条.味极苦, 剧毒.云南马钱呈扁椭圆形或扁圆形, 边缘较薄而微翘, 子叶卵形, 叶脉3条.
饮片性状: 生马钱子中的马钱子里纽扣状圆板形, 直径约1.5~3cm, 厚0.3~
0.6cm, 常一面隆起, 一面凹下.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 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 有丝样光泽.边缘稍隆起, 较厚, 有突起的珠孔, 底部中心有突起的
圆点状种脐.质坚硬, 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 角质状, 子叶心形, 叶脉5~7
条.无臭, 味极苦.云南马钱子呈扁椭圆形或扁圆形, 边缘较薄而微翘, 子叶卵形,
叶脉3条.砂烫马钱子中间略鼓.表面棕褐色, 断面红褐色, 中间有裂隙.质坚
脆.无臭, 味苦.油炸马钱子中间略鼓, 表面老黄色, 质坚脆, 有油香气, 味苦
洋金花:花多皱缩成条状, 完整者长9~15cm, 花萼呈压扁的筒状, 长为花冠的2/5, 灰绿色或灰黄色, 5裂, 基部具纵脉纹5条, 表面微有茸毛.花冠喇叭状, 淡黄色或
黄棕色, 先端5浅裂, 裂片有短尖, 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3条.雄蕊5(~15), 花丝贴于花冠筒内.雌蕊1, 柱头棒状.气特异, 味微苦.
信石:信石有红信石和白信石之分, 药用以红信石为主.
(1)红信石呈不规则块状.淡黄色、淡红色或红、黄相间;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
璃样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 易砸碎, 断面凹凸不平或呈层状.气无, 稍加热, 有
蒜臭气和硫黄臭气.本品剧毒, 不宜口尝.
(2)白信石无色或白色.有的透明.质较纯, 毒性比红信石剧.饮片性状: 信石为
不规则碎块状, 表面具灰、黄、白、红、肉红等颜色, 白色和肉红色部分为透明, 灰色则
不透明, 质量较脆, 轻打可碎, 具有不同颜色的层次.砒霜为白色结晶或细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