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与文学的渊源
第一章 影视与文学的渊源

曾写过《星球大战》、《时光机 器》、《月球历险记》等著名科幻小说 的作家H· G· 威尔斯也为梅里爱提供了丰 富的想象力,影片中的大蘑菇、像贝壳 一样的动物和月亮神等,都是梅里爱根 据威尔斯小说所描写的样子制作出来的。
2、百代时期的“艺术电影” 真正大规模的改编规划出现在1906年以后。当时已经采取工 业化生产电影的法国查尔· 百代公司占据着全世界电影市场的主要 份额。 皮埃尔· 德库塞勒所领导的‘作家及文艺家电影协会’的成立,使 百代公司获得了将大部分法国戏剧拍成电影的独占权利。” 1907年到1908年期间,电影业发生了巨大危机,许多电影院 顾客寥寥无几——“题材危机”所导致的结果。这一时期上映的影 片除了纪录片、风光片之外,追逐片和打闹喜剧占据电影的主体, 情节简单且相互模仿:比如奶妈、跛子、和宪兵混杂在一起的追 逐片,伯爵夫人结婚以后丢失孩子,母亲悲痛地投河自尽,被满 脸胡子的萨瓦人救起,十八年之后又从衣服上的标记认出自己的 女儿之类,观众对此类缺乏想象力的影片已经深感厌烦。
梅里爱还是最早将戏剧和文学作品改 编成电影的导演。1899年,他根据自己 剧院里上演的神话剧《灰姑娘》拍摄了 同名电影,而且是将原来戏剧中的演员、 服装和布景原封不动地搬上了银幕。此 后,他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又拍摄了《圣 女贞德》、《小红帽》、《蓝胡子》、 《鲁滨逊漂流记》和《格里佛游记》等 影片。
3、改编报刊连载小说 根据报刊连载通俗小说改编的电影能够获得更广泛的观众群 体。当时一部改编自连载小说的影片名为《蒙面大侠》,在艺术 家眼中并不被看好,高蒙公司的著名导演费雅德曾经这样宣称: “我们要把法国电影从《蒙面大侠》的影响下拯救出来,让它们 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但是,在《蒙面大侠》获得巨大的利润时,高蒙公司和费雅德 就开始着手拍摄一部名叫《芳托马斯》的分集影片。之所以选择 改编《芳托马斯》这部小说,主要是因为它有着广阔的读者群, 小说发行了60万册,被译成20种文字,流传极广。费雅德根据小 说的最初几集,拍摄了5部影片,结果为高蒙公司带来了很高的 声誉,以至于不久,美国也开始仿效这种连载小说电影。
影视对文学的借鉴

影视对文学的借鉴影视对文学的借鉴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一些影视作品也受到文学作品的启发。
影视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借鉴,为观众和读者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艺术体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影视对文学的借鉴。
一、文学改编电影:挖掘故事情节,传达主题文学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两者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
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这些文学作品可能是小说、诗歌、戏剧等。
例如《小王子》、《了不起的盖茨比》、《哈利·波特》等。
文学作品的改编通常会挖掘出优秀的故事情节,从而产生出令人难忘的角色和场景。
通过电影的形式呈现,将文学作品的主题传达到更多的观众中。
电影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如场景、人物、配乐等等。
如果改编得当,电影作品可以带来与原著完全不同的艺术体验,重新唤醒观众对原著的兴趣。
但是一些观众也会对改编后的电影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电影未能真正展现出原著的魅力。
因此,如何将文学作品改编成优秀的电影作品,一直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二、电影影响文学:提供新的灵感和素材除了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电影也对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电影可以为作家提供新的灵感和素材,激发他们创作出更多的文学作品。
电影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可以启发作家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例如,《霸王别姬》就为一些作家提供了新的灵感。
有些作家在观看电影之后,写下了以电影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为原型的小说,如张炜的《爱上霸王》和张文的《宋高宗与秦桧》等。
这些小说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电影所没有呈现的故事情节,扩展了观众对电影的认知。
三、电视剧对小说的补充:将角色、场景更加生动化除了电影,电视剧也对小说有着很大的影响。
电视剧允许小说的故事得以更加详细地呈现,这样可以更好地塑造角色和场景,增加文学作品的真实感。
同时,电视剧可以拓展小说中未曾呈现的情节和人物,使得小说的世界观更加丰富。
文学是影视创作的母体感谢文学

文学是影视创作的母体感谢文学(实用版)目录1.引言:文学与影视创作的关系2.文学对影视创作的启示和影响3.影视创作对文学的回馈与提升4.结论:感谢文学,致敬经典正文一、引言:文学与影视创作的关系文学与影视,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学作为影视创作的母体,为影视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故事背景以及情感表达。
影视创作则在文学的基础上,通过影像化呈现,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二、文学对影视创作的启示和影响1.素材来源:许多影视作品的灵感都源自于文学作品。
例如,《红楼梦》为《黛玉传》提供了丰富的人物设定和情感纠葛;《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则源于 J.K.罗琳的奇幻小说。
2.故事构思:文学作品中成熟的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借鉴。
例如,《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冒险框架。
3.情感传达: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情感表达为影视创作注入了灵魂。
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让观众感受到了爱情的真挚与无奈。
三、影视创作对文学的回馈与提升1.影像化呈现:影视创作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场景和情感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2.传播推广:影视作品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文学作品。
例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让原著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3.艺术碰撞:影视创作与文学作品的相互改编,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促进了两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四、结论:感谢文学,致敬经典总的来说,文学与影视创作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我们应该感谢文学,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第1页共1页。
文学与影视的“桃李关系”

文学与影视的“桃李关系”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7年第14期◎本刊记者王海珍曾经17次担任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会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说过这样一句话:“以书写对抗失忆是作家的责任。
”对抗失忆不仅是作家的责任,也是文化人的责任。
在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搬到荧屏的当下,文字和影像是当代最为大众所熟悉的两种编码方式,文字的力量是影像力量的源头,而影像又将文字的力量传播给普通的大众。
有人曾将文学与影视的相遇比作动态美遇到静态美。
文学遇到影视,本就充满诗意,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与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马里奥·普佐的《教父》与弗朗西斯·科波拉执导的《教父》系列,无不是两者的巧妙融合,造就了文学史和电影史上的优秀作品。
影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年来,以文学原著改编的电影《一九四二》《归来》,以及新版电视剧《红高粱》《白鹿原》等的热播,让文学本身的存在有些快乐也有些尴尬;同时,《北京青年》《失恋三十三天》《老有所依》等“中国特色”影视漂洋过海,作为“国礼”送到了非洲,在那里颇受好评。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消费国、第三大影视产业生产国。
有人发出这样的声音,在视觉文化盛行的全媒体时代,文学的受众会越来越少,文学的存活空间也会越来越小,更有甚者会说,认为如不考虑影视的“可改编性”,不能为其所用,文学的审美特性将日趋萎缩云云。
的确,随着全媒体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影像语汇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视觉文化正在把一切不可视的东西转化为可视的东西。
我们处身的世界也无不在摄影镜头和监控录像的覆盖之下,好像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简化成了“看与被看”的关系。
文学也就必不可免地受到影像文化的检验,这不光指电视、电脑、视频、手机的覆盖之广,而且指生活的广大空间均被影像所覆盖,几无个人秘密可言。
以影视剧为主体的视觉文化正在冲击和改写着当下中国文学的生存现状。
一些精致的文学样式,如诗歌、抒情散文,只能接受读者日少的事实。
文学是影视创作的母体感谢文学

文学是影视创作的母体感谢文学(实用版)目录1.引言:文学与影视创作的关系2.文学对影视创作的启示和影响3.影视创作对文学的借鉴和发扬4.结论:感谢文学,共同发展正文一、引言:文学与影视创作的关系文学和影视创作,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文学往往是影视创作的灵感来源,为影视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内涵。
因此,我们说文学是影视创作的母体,影视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学的启示和影响。
二、文学对影视创作的启示和影响1.题材和故事:许多影视作品都源于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文学作品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使得影视作品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主题和思想: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主题和思想,对影视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视作品通过对这些主题和思想的传承和发扬,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品传达的哲理和价值观。
3.文学手法:文学作品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叙事技巧等,也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借鉴。
如《辛德勒的名单》中通过黑白影像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挑战。
三、影视创作对文学的借鉴和发扬1.表现形式:影视创作借鉴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如蒙太奇、意象等,使得影视作品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具有表现力和冲击力。
2.文学改编:许多影视作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使得文学作品的魅力得以再现。
如《哈姆雷特》、《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成功地将文学作品搬上银幕,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3.主题和价值观:影视创作在传承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价值观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发扬。
如《肖申克的救赎》传达了希望和自由的主题,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四、结论:感谢文学,共同发展总的来说,文学与影视创作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文学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内涵,而影视创作则在传承和发扬文学作品的同时,也为文学作品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影视作品与文学创作源泉

汇报人:XX
目录
影视作品与文学创作 的关系
01
影视作品作为文学创 作源泉的体现
02
文学创作源泉在影视 作品中的价值
03
影视作品与文学创作 源泉的未来发展
04
影视作品与文学 创作的关系
影视作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影视作品改编自文学作品,丰富了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 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围更广,有助于文学作品的推广和传播
文学创作源泉对影视作品的启示
文学作品为影视作品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 主题等元素可以转化为影 视作品中的角色、情节、
主题等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 结构等可以影响影视作品
的语言、风格、结构等
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价值观等可以融入影视作 品中,使影视作品更具深
度和内涵
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之间的相 互影响和互动,促进了文学创
作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影视作品与文学创作的互动
影视作品改编自文学作品: 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改编自J.K.罗琳的同名小说
文学作品启发影视作品创 作:如《指环王》系列电 影灵感来源于J.R.R.托尔
金的同名小说
影视作品对文学创作的影 响:如《权力的游戏》电 视剧对乔治·R·马丁的同名
影视作品启发文学创作主题
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 和角色设定可以启发文 学创作的主题和情节。
影视作品中的场景和 氛围可以启发文学创
作的环境和氛围。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和 音效可以启发文学创
作的情感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围。
影视作品中的价值观 和思想可以启发文学 创作的主题和思想。
影视作品影响文学创作风格
文学与影视的源与流

文学与影视的源与流作者:神兴彬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3期摘要:文学和电影是源与流、枝和蔓的关系,影视剧对原著的改编、导演的审美趋向决定了他们的改编对原著割舍尺度的大小,以叙事元素、符号元素、修辞元素3个角度来分析影视剧对原著的改编是很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改编;《伏羲伏羲》;《菊豆》中图分类号:J905;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246-04文学与电影本是一家亲,他们都同属于叙事艺术,只是叙事的形式不一样。
文学所创作出来的形象具有模糊性和间接性,而影视所缔造出来的形象却具有可视的直观性。
有数据资料可以证明,很多电影是以文学剧本为基础进行深挖创作脱颖而出的。
“迄今(指1996年。
——引者注)为止80%以上的第五代电影都改编自文学原著(主要是小说),如《红高粱》《轮回》《大磨坊》《霸王别姬》等。
”[1]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更是对文学情有独钟,他曾经对文学有过这样一段长谈:“我首先要感谢文学家们,感谢他们写出了那么多风格各异、内涵深刻的好作品……小说家们的作品发表比较快,而且出来的容易些,所以他可以带电影往前走。
我们谈到第五代导演的取材和走向,实际上应是文学作品给我们了第一步。
我们可以就着文学的母体看他们的走向、他们的发展、他们将来的变化。
我们研究中国当代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
因为中国电影永远离不来文学这根拐杖。
看中国电影繁荣与否,首先要看中国文学繁荣与否。
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
如果拿掉这些小说,中国电影的大部分作品都不会存在。
……就我个人而言,我离不开小说。
”[2]中国当代文学是其创作的根源,可见张艺谋对中国文学的重视。
文学与电影是母与子、源与流的关系。
对母体继承创新不好,对源头挖掘疏导不好,改编出来的电影只能昙花一现,不会是经典的回味。
但不同的导演具有不同的审美趋向,所选取的文学体裁、所改编的尺度大小会因人而异。
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联性

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联性一、文学与电影的渊源文学与电影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早在1896年,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的诞生便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
不久之后,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艺术形式,开始吸收和借鉴文学创作中的技巧和思想。
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文学一直是电影的重要创作源泉,两者始终密切关联。
二、文学与电影的互惠关系1.文学为电影提供素材:电影作为一种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大量的故事和角色来支持。
文学作品中的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剧情,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多部电影改编自文学作品,如《飘》、《乱世佳人》、《哈利·波特》等。
2.电影推广文学作品的传播:电影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可以将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角色带到更广泛的观众面前。
电影改编的文学作品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读者。
比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带动了该作品的全球热卖,销售额高达数亿美元。
3.电影为文学提供新的表现形式: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的剪辑手法,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电影版中使用了鲜艳的色彩和华丽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不同于原著的视觉冲击力。
三、电影改编文学作品的难点与挑战尽管电影作为一种多媒体艺术形式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是如何将文学作品中的深度思考和内涵转化为电影画面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特别是对于那些全世界广受欢迎的文学作品,我们对它们的期望更高,因此电影在改编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时需要格外谨慎。
1.电影需要切合原著精神:改编的电影应该更加贴近原著的思想精髓,在创作过程中应以原著为蓝本,充分解读原著主题和内涵,同时注重表现出电影的独特特点。
2.电影需要保留原著的故事剧情:电影改编时,需要尽可能保留原著情节,同时考虑如何让电影更具情感共鸣力。
要让观众在看到电影时能迅速地连接或回忆起书本看过的部分,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熟悉感和温情。
3.电影需要塑造忠实于原著的人物形象:电影改编中塑造角色的精准与否同样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
二、中国电影和文学的联姻
早期的中国电影,世俗的滑稽喜剧片具有相
当大的数量 “活动影戏部”的“新剧片”,内容大致分 为三类: 一类是滑稽短片 第二类是将礼义说教和滑稽打闹扭结在一起 的警世片 第三类是神怪加武打的影片
第一节 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
学种类分为不同等级, 在这种等级制中,不 仅人物的身份地位和 写作风格的等级被作 为因素,就是作品的 长度和规模(产生感 染力的能量)以及调 子的严肃性等也被作 为因素
古典类型理论的静态和 狭隘的社会等级意识, 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历 时性特征,既给予了作 者以创作和借鉴前人的 广阔空间,也充分考虑 到读者受众的阅读心理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三、蒙太奇结构原则——两条情节线平行发展 (一)狄更斯的“五花肉”结构理论 戏剧中有一种惯例,就是在所有那些极好的谋
杀题材的闹剧中,悲剧场面与喜剧场面往往以 严格的顺序交替出现,正如五花肉似的总是红 一层白一层,显得红白相间 各个场面的突然连接,时间与地点的迅速转换, 不仅在书本中被奉为多年惯用的手法,而且被 认为是作家的卓越技巧的证明——这种评论家 评价作者的技巧,往往要看作者是否在每章的 结尾把人物安排在某种困境中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二、文学类型到电影类
型之案例
(一)西部小说和西部片
19世纪20年代,西部小说 之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 创作的五部小说共同构成了 著名的“皮袜子传奇”故事, 为美国西部小说奠定了基本 的创作模式 库柏小说的这一主题和他的 荒原之子形象深深地影响了 后来的西部小说
二、中国电影和文学的联姻 (三)武侠神怪片
1928年5月,明星公司根据平江不肖生(向
恺然)所作的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 了影片《火烧红莲寺》 由于该片引起了巨大轰动,于是,明星公司 在3年间连续拍摄了18集,并引得其他公司 纷纷效仿 这一时期国产的武侠片明显带有欧美电影影 响的痕迹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三、蒙太奇结构原则——
两条情节线平行发展 (二)平行蒙太奇叙事 在电影史上,早在1899年 即已出现了简单的蒙太奇 剪接技术 爱森斯坦认为,格里菲斯 能够成熟地运用平行蒙太 奇叙事,更多的是受益于 狄更斯的小说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一、文学分类理论 古典主义理论也把文 现代的类型理论抛开了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一、狄更斯,一位广受欢迎的作家
(二)狄更斯刻画人物的“可见性”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之所以如此准确鲜明,是与他冷 静、客观、敏锐的眼力密不可分的 在狄更斯笔下,没有模糊不清的轮廓,给人的永远 都是明确的印象 狄更斯的创作思维方式是从可见的事物开始,根据 人物的外部特征来刻画人物性格,并从这些细微的 外部特征反映人的精神状态
第一节 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
一、基本情况概述
(二)百代时期的“艺术电影” 真正大规模的改编规划出现在1906年以后。当时已 经采取工业化方式生产电影的法国查尔·百代公司占 据着全世界电影市场的主要份额,该公司经营的业 务不仅囊括从电影制作到发行放映领域,而且还包 括电影摄像机、胶片等原材料的生产 1908年12月,“艺术影片公司”的第一部影片《吉 斯公爵的被刺》放映,该片受到整个巴黎文艺界的 关注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部影片的成功,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使得当时 法国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都开始拍摄自己的艺术影 片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二、狄更斯小说的电影特征 (三)都市的动态(蒙太奇式)图景 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英国伦敦、法国巴黎
这样的城市充满神奇变化的色彩。处于那个 时代的作家对于大都市环境的观察充满兴趣 都市里丰富多彩的生活与一成不变的乡村完 全不同,它使人们的眼界渐渐适应了快速更 替的景象
二、中国电影和文学的联姻 (一)鸳鸯蝴蝶派
清末民初,上海等地的市民阶层人数逐渐增
多,满足市民社会文化需求的报纸刊物大量 出现,在这些报刊上大多刊登被称为“鸳鸯 蝴蝶派”的作品,包括黑幕小说、武侠神怪 小说、侦探小说等类型 鸳鸯蝴蝶派小说具有很广泛的读者群体,因 此被大量改编成电影发行,许多小说作者被 邀请参加电影的编剧工作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1915年2月8日,格里菲 斯导演的《一个国家的诞 生》在美国首次上映。乔 治·萨杜尔称这一天是好莱 坞统治世界的开始 该片在制作以及叙事技巧 方面却有许多被认为是 “革命性”的创举 格里菲斯曾就他这种彻底 背离戏剧传统的新手法解 释说,这种手法乃是狄更 斯描绘人物景色时惯用的 手法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二、狄更斯小说的电影特征
(一)气氛 《炉边蟋蟀》这一特写的深层价值在于它所体现出 的电影气氛,即电影所能打动观众情感的一种重要 手段。这种渲染人物和环境的气氛,在爱森斯坦看 来,实际上在狄更斯的文学作品中早已屡见不鲜了 这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气氛”,正是揭示人物 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的最典型的手法之一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二、文学类型到电影类型之案例 (二)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 1、在科幻电影发展史上,儒勒·凡尔纳小说那种偏爱 冒险旅行、注重科学想象的叙事风格虽然在梅里爱 时期有所表现,但对后来科幻影片的影响并不明显。 2、H·G·威尔斯的小说不仅有着丰富的科学想象,而 且还具备从文化观念以及社会现实衍生出来的二元 对立结构,因此充满了戏剧性的矛盾和尖锐的争斗 3、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电影总是能将最为先进的 科技手段应用于自身,获取越来越强烈的震撼效果。 但是,基本的叙事结构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对立所 引发的冲突,一直都是科幻类型片稳定的剧情基础。
1 P5-P6 2 寻找题材的背景是什么?P6-P7 3 P8 4 P10-P11 5 P19 6 7 P22 8 P23-P24 9 P26 10 P28-P29 11 P29-
二、中国电影和文学的联姻 (二)改编民间故事和古典小
说 对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的改编 影片,在1926年由天一公司 率先大批生产 在其宣传文字中,常有“千古 韵事”、“香艳凄婉”、“神 怪奇丽之事”这样的文字,以 投市民大众的兴趣爱好
第一节 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
第一部分 影视与文学
第一章 影视与文学的渊源
电影以及在其之后出现的电视剧与文学的联系是一 种“自然”生成的文化现象。它涉及产业经济、艺 术观念、意识形态、受众习惯等诸多问题,同时也 隐含着文化史上精英和大众的长期矛盾以及文化观 念变革的命题 了解影视剧的发生史,是我们对文学与影视关系研 究的开始。电影史提供了大量丰富翔尽的资料,这 使我们能够较清晰地把握电影与文学在何种情形下 联姻,以及早期电影如何借助于文学叙事的方式使 自身成熟起来等问题 至于电视剧,由于电视机落户于普通百姓人家,在 某种程度上成为人们日常休闲阅读的替代品,因此 电视剧延续了纸媒介时代通俗文学的许多特点
第一节 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交汇
一、基本情况概述
(三)改编报刊连载小说 与改编经典名著相比,根据报刊连载通俗小说改编 的电影能够获得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纸媒体和电影在受众群和获取利润方面起到了相互 促进作用 这些美国系列片常以蒙面大侠、亿万大富翁、西部 牛仔为故事题材,也有来自北欧的色情、淫荡表现 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往往也给电影导演带来 巨大的声誉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三、电视剧类型的形成案例 (一)电视剧的历史 电视剧的真正兴盛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情 电视的普及,使普通大众的日常文化娱乐中心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人们可以在家里随意享受电视机带 来的图像和声音,一段时期内也令电影院的生意变 得极度萧条。 在美国,有许多戏剧编剧、演员被吸引到电视剧这 一行当中,就像当初电影诞生不久的情形一样,人 们很快就将曾经在银幕上大受欢迎的西部片搬到了 电视荧屏上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三、电视剧类型的形 成案例 (四)对肥皂剧的评价 尽管肥皂剧与社会生 活有如此密切的联系, 但作为当代社会大众 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 之一,电视肥皂剧受 到了左派文化研究学 者的批判
近年来,肯定肥皂剧的声音渐渐多 起来。英国学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龙 比就认为,肥皂剧的内容主题至少 在四个方面是极为有益的: 第一,肥皂剧描绘日常的平凡世界; 第二,肥皂剧大多是女性的世界, 肯定的是女性的某种文化能力,不 像在男性故事中,女人往往被当作 歇斯底里来嘲笑; 第三,它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女 性被视为巩固家庭地位的中坚力量; 第四,英国的肥皂剧还赞扬了一种 社区精神,人们尽管有严重的分歧 和争执,但是却能做到互相帮助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三、电视剧类型的形成案例
(二)电视剧的分类
美国电视剧的主要类型包括肥皂剧、情景喜
剧、微型连续剧、情节系列剧和电视电影等, 而肥皂剧(soap opera)的历史较为悠久, 对其他类型都有深刻的影响
第三节 从文学类别到影视类型
三、电视剧类型的形成案例 (三)美国日间肥皂剧的8条结构公式: (1)首先是序幕,分别引导三个故事 (2)在一集中只能有一个或两个主故事 (3)每集有六幕(个别七幕) (4)一集中大约有20~30场,最普通的是20~24 场,每一场表现一个故事里的一个概念 (5)大多数场次涉及2个人,最多的有8个人 (6)大多数场次时间长度是一致的。 (7)一集中故事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天。 (8)星期五是“关节点集”,通常两个主故事都要 留下强烈悬念
第二节 电影故事片的成熟与文学的启示
二、狄更斯小说的电影特征
(二)“叠化视像” 爱森斯坦认为,狄更斯的这类在同一空间表现不同 时间发生的事件的“叠化手法”,实际上还可以继 续追溯更早之前的先例 在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爱森斯坦又从对狄更斯发 生过影响的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中,寻找到一 些“叠化视像”或类似于“二次曝光”这样的电影 手法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