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

合集下载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10个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10个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10个一、商鞅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这个故事表明,诚信是政令得以推行的重要保障,只有执政者讲诚信,民众才会信任并积极响应政府的举措。

二、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项羽的部下,他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因此在当时名声很好。

当时楚地有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季布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它所带来的信任和声誉会在关键时刻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

妻子哄骗儿子说:“你在家好好呆着,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子赶集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

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环境中培养诚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四、华盛顿与樱桃树乔治·华盛顿小时候,他的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

华盛顿为了试试斧头的锋利程度,就把父亲最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质问是谁干的。

诚信的名人素材事例古代

诚信的名人素材事例古代

诚信的名人素材
1.商鞅立木为信: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推行新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承诺谁能将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就赏赐他十金。

然而,没有人相信这个承诺,因此也没有人尝试。

商鞅知道后,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人尝试并成功扛到了北门。

商鞅如约赏赐了他五十金,表明了他的诚信。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之一。

2.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秦末汉初时期的一位侠士,他非常注重诚信。

据说他曾经答应过的事情一定会做到,而且每次做事之前都会考虑清楚。

他的信誉在当时非常高,人们都称他为“一诺千金”。

3.曾子杀猪教子:曾子是孔子门下的一位弟子,他非常注重诚信。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哭闹不止,妻子就哄骗孩子说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听到后,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诚信的重要性,于是真的把猪杀了给孩子吃。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之一。

4.韩信报恩:韩信是汉朝的一位将军,他非常重情重义,对朋友和恩人非常忠诚。

他曾经得到一位老妇人的恩惠,后来在战场上救了老妇人的儿子。

为了报答当年的恩情,他在战场上放走了老妇人的儿子,并且赏赐了很多财物给老妇人。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之一。

这些古代的名人素材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说明了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应该始终保持诚信和正直的品德。

有关诚信的名人轶事

有关诚信的名人轶事

有关诚信的名人轶事有关诚信的名人轶事有:1、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

说着,就把猪杀了。

2、“种世衡不失信于羌人”。

北宋名将种世衡到青涧城戍边时,巡视抚问境内羌族部落。

牛家族首领奴讹倔强自负,从不服从宋朝地方管理。

种世衡与他约定,次日到帐下慰问部族。

谁知当晚下起了大雪,次日道险难行,而奴讹部落又在偏僻的山沟,众官劝阻种世衡改天再去,种世衡坚持一定要赴约。

奴讹以为这样的大雪种世衡想必不会来了,没想到他顶风冒雪的赶来了,奴讹深感佩服,急忙聚齐了族人来见种世衡并听命于他。

此后,当地的羌族人也都相继来归顺。

种世衡的军队秋毫无犯,深得人心,与羌民和睦相处,人称“种家军”。

3、北宋的范仲淹青年时在睢阳读书,认识了一位姓李的术士。

一天,那个术士得了重病,请人找来范仲淹说:“我这里有一个炼金秘方,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点金术给他,现在我把这秘方交托给你。

”术士把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交给范仲淹,就病故了。

几年后,范仲淹当了谏官,他找到那个术士的儿子,对他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长大,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记号还保存完好,没有被打开过。

4、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

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5、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关于诚信的名人秩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秩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秩事1. 宋庆龄奶奶坚守承诺的故事。

宋庆龄奶奶有一次和小朋友约好要见面,可那天刮起了大风,大家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会来了,没想到宋庆龄奶奶顶着风来了,还笑着说:“我怎么能失约呢!”就像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约好一起玩游戏,突然下起了雨,我也犹豫要不要去,但是想到宋庆龄奶奶,我还是打着伞去了,因为我也要像她一样坚守承诺呀!2.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

商鞅为了让百姓相信他,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头,说谁能搬到指定地点就给赏金,开始大家都不相信,后来真有人搬了就得到了赏金,商鞅就说:“看,我说的话是算数的!”这就好像老师说只要我们认真完成作业就有奖励,当我们做到了,老师真的给了奖励,这就是诚信呀!3. 曾子杀猪立信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哄孩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等妻子回来,曾子真的要杀猪,妻子说只是哄孩子的,曾子却说:“对孩子怎么能说谎呢!”有次我答应弟弟给他买个小玩具,虽然有点贵,但我还是买了,因为我不想做个不诚信的人呀!4. 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

季布只要答应了别人的事,无论多么困难都会做到,大家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像我的好朋友,答应借我书,就算自己还没看完也会先给我,这就是诚信的力量呀!5. 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小时候砍了爸爸心爱的樱桃树,他勇敢地承认了错误,爸爸却说:“我很高兴你这么诚实!”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破了杯子,我也马上跟妈妈承认了,妈妈也没有怪我,还夸我诚实呢!6. 晏殊诚实应考的故事。

晏殊在考试时,发现试题是自己做过的,他如实向皇帝报告,皇帝很欣赏他,说:“你真诚信!”就像我们考试时,绝对不能作弊,要靠自己的真实水平,这才是诚信的表现呀!7. 韩信不忘旧恩的故事。

韩信落魄时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等他发达了,他兑现承诺重重报答了人家,他说:“我不能忘了别人对我的好!”我想起我困难时同学借我笔,等我有了新笔,我也送了他一支,这也是诚信呀!8. 松下幸之助讲诚信的故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人以他们的诚信之举,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广为流传。

商鞅变法之初,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很多,但都不相信这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没人肯出手一试。

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黄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变法也得以顺利推行。

商鞅深知,要想让新法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以实际行动证明政府言出必行。

通过立木为信,他成功地为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也令人深思。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要跟着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在家等着,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

妻子连忙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子以杀猪的举动,为孩子树立了诚信的榜样,让孩子明白了诚信的价值。

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的一位侠客,他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会设法办到。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多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

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

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说情。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诚信,乃立人之本,兴国之基。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名人以其坚守诚信的事迹,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商鞅立木为信,开启了秦国变法图强之路。

在战国时期,商鞅想要推行新法,为了取得民众的信任,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终于有一位壮士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黄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新法也得以顺利推行,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曾子杀猪教子,用行动诠释诚信的真谛。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在家等着,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

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深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

季布一诺千金,声名远扬。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的义士,他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

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说,得到一百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后来,季布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但由于他一向诚实守信,很多人都暗中帮助他,使他得以逃脱。

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展现了诚实的可贵。

华盛顿小时候,父亲送给他一把新斧头。

他想试试这把斧头是否锋利,就把父亲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回来后,非常生气,质问是谁干的。

华盛顿心里虽然很害怕,但还是勇敢地承认了错误。

父亲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称赞他的诚实比樱桃树更宝贵。

宋庆龄守信用的故事也令人钦佩。

有一次,宋庆龄答应要教朋友小珍折花篮,可是那天父母要带她去伯伯家,她想起与小珍的约定,坚决要留下来等小珍。

虽然最终小珍没来,但宋庆龄坚守承诺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她对诚信的重视。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通用14个)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通用14个)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通用14个)诚信的名人故事 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诚信的名人故事 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

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应秉持的重要原则。

在许多名人的生活中,诚信常常成为他们求取成功和享受尊重的基石。

以下是一些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诚信的重要性,也让人们明白诚信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声誉和人生轨迹的。

1. 郑板桥:名画赠友的廉洁自律中国明代的文人郑板桥以他高尚的品德和出色的书画造诣而闻名。

有一次,郑板桥在一位友人家偶然目睹了一幅非常珍贵的名画,深受震撼。

他在得知这位友人非常喜爱这幅画后,决定把自己收藏已久的同样珍贵的画作送给他。

尽管这幅画的价值无法估量,郑板桥还是坚信真正的友谊胜过一切。

这个故事展示了郑板桥坚持诚信和友谊的精神,他宁可丢掉身外之物,也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廉洁和真诚。

2. 乔治·华盛顿:忠诚和正直的总统美国的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是一个以诚信为荣的人。

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人们要求他当美国的国王。

然而,华盛顿拒绝了这个职位,表达了他对民主的真诚支持和对权力的正确使用的承诺。

这个例子表明了华盛顿对于诚信和公正的坚定追求,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领导者的诚信和责任感。

3. 苏格拉底:拒绝贪污的哲学家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他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而闻名。

有一次,他被选为城市财务监察人员。

尽管他的职责是监督财政,但他拒绝接受城市官员贿赂的尝试。

苏格拉底宁愿因为道德坚守而失去这个职位,也不愿意妥协诚信和廉洁。

这个轶事向人们展示了苏格拉底对诚信和清廉的坚持,即便是在最高的权力之下也不会折损他的原则。

4. 雷·刘易斯:荣誉感在体育场上的展现美国前美式足球运动员雷·刘易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才华和竞技精神赢得了粉丝的尊重。

然而,在2000年他卷入了一起谋杀案的调查,并被指控涉及其中。

尽管刘易斯能够通过降低指控程度来减轻刑罚,但他选择了保持沉默,因为他坚信自己无罪。

最终,刘易斯被无罪释放,他的诚信和坚持让人们对他的崇敬倍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诚信的名人事例
1、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

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2、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

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3、宋濂借书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4、一饭千金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

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谢漂母。

5、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6、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但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

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

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7、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题目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
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8、小樱桃树的故事
庄园中有一个很大的果园。

每到收获的季节,一只只硕大的苹果、一簇簇红色的樱桃垂挂在绿叶丛中,真是逗人喜爱。

一天,小乔治在家里发现了一柄爸爸新买来的斧子。

很快,他就成了这把斧子的“主人”。

带着它跑进花园,用它削小草、砍树枝,玩得可开心啦!玩着玩着,突然他想到:“父亲能抡起斧子砍倒大枝,我能不能抡起斧子砍倒小树呢?”正巧,在他的前面不远处有一棵小樱桃树,于是小乔治跑上前,抡起斧子向小樱桃树砍下去,一下,两下……刚砍了七下,小樱桃树就倒下了。

黄昏时分,当父亲发现花园被弄得乱七八糟,他十分喜爱的那棵小樱桃树也被人砍倒了,非常生气。

他怒气冲冲地走进屋里,厉声问道:“谁把我的樱桃树砍倒了?”小乔治这时明白自己闯了祸。

但他仅仅犹豫了片刻,然后抬起头看着爸爸,态度诚恳地说:“爸爸,我不能说谎,是我用斧子把树砍坏了,我愿再栽上一棵,以后再也不砍了。


小乔治的话音刚落,他父亲满脸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并称赞小乔治“那诚实的行为胜过一千棵樱桃树的价值”。

后来,小樱桃树的故事传开了。

“我不能说谎”也成了小乔治为人的写照。

9、保证要考第一名
它说的是我国的女科学家林兰英小时候的一件事:在林兰英小学毕业后的一天晚上,母亲对她说:“兰英,家里经济困难,女孩子念那么多书也没用。

你下学期就别念了。

”林兰英知道家里不宽裕,就对妈妈说自己听说中学里有规定,考试得第一就可以免去学杂费。

她就向妈妈保证要考第一名。

母亲看她这么想读书,就答应了。

于是,林兰英为了实现她对母亲许下的诺言,付出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刻苦与勤奋,在整个中学六年中,她一共得了十二个第一。

后来,她终于学业有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会成功。

诚信是成功的种子。

10、曾参
曾参是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
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