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单元六复习教案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单元六复习教案作为初中阶段的关键学科,语文的学习相当重要。
七年级的语文学习,是基础知识扎实的关键阶段,单元六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单元六包括《晋江中学的校园美食》、《饮食、健康与文化》、《中餐的历史与开发》、《中餐文化的代表性菜肴》等内容。
复习教学的确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文将围绕完整版七年级语文单元六复习教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对于中华饮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启发学生对于饮食健康的重视,提升生活品质。
3、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
二、教学难点1、巩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美食的知识和认识。
2、深入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演变及代表性菜肴。
3、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复习串讲经过单元六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代表性菜肴等有所了解和认识。
老师可以请学生简单的回顾一下所学知识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阅读理解老师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相关课文,然后再进行口头表达。
由于单元六的学习内容涵盖面较大,可以选择让学生针对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赏析和感悟,展开自己的观点。
例如:现代饮食文化中的“快餐”是否符合健康饮食原则?通过此话题,可以探讨现代快餐文化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和认识。
3、群体讨论学生年龄较轻,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相互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进行互动和反思,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的研究问题,不断提升自身思维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4、合作策划在学生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之后,可以进行合作策划,进行中华饮食文化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餐馆里品尝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性菜肴,体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或者让学生自行策划中餐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中华饮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教师备课

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教师备课随着教育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其中,教师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
在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中,教师要通过备课,来提高教学质量,并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基本概念及用法,提高学生的汉语词语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近义词和反义词。
教学重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基本概念及用法。
教学难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比如:1、你们在用词语时,有没有发现有些词语的意思很相近,甚至可以互换使用,这些词语我们叫做什么?2、你们在写作文时,如何选择词语合理、具有表现力,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二、学习近义词1、讲解近义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2、示范使用近义词进行表达;3、让学生分组,自己找出一些相近的词语并整理成表格,展示给全班。
三、学习反义词1、讲解反义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2、示范使用反义词进行表达;3、让学生分组,自己找出一些反义词并整理成表格,展示给全班。
四、运用技巧1、讲解如何在语文写作中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2、让学生进行小作文练习,记录使用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情况,进行互评和改正。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强化学生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讲解、示范、分组探究、小作文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全面了解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并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近义词和反义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语文写作中更加灵活巧妙地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鼓励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方案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教案纸上,我开始构思这个学期的第六单元教学方案。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生”,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单元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自然景象。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草原》——描绘草原的壮丽景象,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春》——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3.《济南的冬天》——以济南的冬天为背景,表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4.《雨的四季》——通过描绘雨的不同季节特点,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慨。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词语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
4.写作: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绘自然景象。
5.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
2.任务驱动:布置有趣的课后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具体教学设计1.《草原》导入: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壮丽。
阅读:让学生自由朗读,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
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写作:布置描绘草原景象的写作任务。
2.《春》导入:播放春天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阅读: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讨论与分析:分析文章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写作:布置描绘春天景象的写作任务。
3.《济南的冬天》导入: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精)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全)

第六单元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主题分析】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乘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本单元的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体裁多样,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的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文章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我们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 能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3. 培养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注意思考这类文章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培养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1. 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仔细品读课文中含蓄语句的深层含义,揣摩精彩语句的巧妙。
2. 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 用课内学习的方法和获得的体验扩展课外阅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这类文章对自己的启发意义。
【教学指导】1. 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 进行一次课后小型的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课时安排】《皇帝的新装》 2 课时《诗二首》 2 课时《女娲造人》 1 课时《寓言四则》 2 课时21皇帝的新装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课本第120—124 页【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 做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3. 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4. 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能力。
6. 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正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
【重点难点】1. 了解本文的艺术特点和描写手法。
七年级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尊敬的教师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复习教案。
本教案将按照“知识点梳理”和“学习方法指导”两方面进行整理,希望对大家备课和教学有所帮助。
一、知识点梳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及其人物故事,其中包括以下四个知识点:1.经典名句(1)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卫灵公》)(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3)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4)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里仁》)2.人物故事(1)孔子(2)孟子(3)荀子(4)老子3.词语解析(1)省:反省、检查(2)施:给予、施行(3)乐:快乐、喜悦4.学科史知识(1)了解《论语》的作者、编纂、历史、思想等基本情况(2)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以上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接下来将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1.经典名句(1)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卫灵公》)这句话是孔子在《卫灵公》这篇文章中说出的,意思是每天要检查自己的行为,扪心自问,反思自己是否有做错的地方。
这句话告诉我们,自我反省和检查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这句话出自《学而》一章,意思是学习后要时常复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次性的事情,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真正学好。
(3)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这句话出自《为政》一章,意思是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这句话告诉我们,尊重别人的选择和权利是我们共处的基础。
(4)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里仁》)这句话出自《里仁》一章,意思是有朋友从远方来,何其快乐!这句话告诉我们,友谊是需要珍惜和维护的,真正的朋友在我们需要帮助时才能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价值。
2.人物故事(1)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创始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5篇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5篇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1《驿路梨花》1、撇开思维方式。
把握文章的巧妙与曲折。
2、各种形式的阅读,,感觉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的主题.4、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了解为什么以“梨花”为标题。
一、课堂导入:(课前播放轻音乐,播放梨花图片)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例如我们今天走进的课文,不仅有美丽的文章还有梨花林、美丽善良的哈尼族小女孩,更有高贵的__品质。
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的《驿路梨花》。
二、正课:(一)曲折的情节1、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我”第一人称来概括整个故事。
结合课前预习快速进行。
2、把握叙事角度,试图总结整个故事。
例如:(1)我是一家草屋,十多年前,是一群解放军叔叔砍树种草,方便过路人避风挡雨,搬到山上捡梨…(2)教师点拨:叙述顺序的特点和差异。
3、人物和小茅屋的故事是什么?小屋的主人是谁?(1)学生思考;(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构思巧妙的写作方法。
(二)赏析品味1、圈点勾画好词和好句,这些词和好句子最能触动心弦,标记它们或写出你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的提示:它可以从用词、写作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得到欣赏。
(1)同桌交流(2)小组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教师适当点拨:这篇文章里的语言具有诗的意境,处处如诗如画2、升值而读,读,读,读出诗歌的美丽感受。
(1)指名学生读;(2)教师配音范读;(3)生配音读。
(三)写作背景1、简要介绍学生对作者的理解学生在课前结合课文并联系作者的共同知识。
2、教师补充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优秀5篇

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优秀5篇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精选篇1《一颗小桃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
来,一齐读他的名字。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
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
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课 型
复习
课时
第1课时(总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教
学
目
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字音、字形、字义。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练习题见学案)
2、把握本单元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恰当的细节描写和各具特色的语言,
3、培养学生细致踏实的学风。
15
综
合
运
用
总结些人抒情文章的要素。
学生再次明确写人的要素
15
总
结
反
思
总结本单元复习内容
整理归纳复习主要内容
3
教
后
反
思
这个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幻想和想象”为主题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和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叙述事件和塑造人物,通过生动的形象的来表达主旨。在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续写,学以致用。
重点
难点
把握本单元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分析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恰当的细节描写和各具特色的语言,
Hale Waihona Puke 教法学法互动探究板
书
设
计
第六单元
字词、文学常识、人物描写、表达方式、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估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明
确
目
标
根据本单元内容,设计好导语,引导明确复习重点及目标。
明确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字音、字形、字义。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练习题见学案)
2、把握本单元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恰当的细节描写和各具特色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掌握第六单元现代文基础知识(字词音形义、文学常识)复习重点: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任务(黑板上出示重点)
1、文学常识
(1)《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华》。
(3)《太阳船》吴望尧,笔名巴雷,台湾诗人。
(4)《女娲造人》袁珂,四川新都人,神话作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
2、字音字形。
21、皇帝的新装
笨赐聘炫耀称职愚蠢现款妥当理智呈报钦差滑稽圈定狡猾陛下爵士头衔勋章
袍子不可救药骇人听闻随声附和
22、诗二首
焚溅缥缈镀金闪烁港湾
23、女娲造人
揉荒凉寂寞莽莽蓬勃澄澈掺和气概灵敏泥潭绵延神通广大灵机一动眉开眼笑兴高采烈
24、寓言四则
雕像庇护爱慕虚荣较量凯歌杞人忧天
3、词义
不可救药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神通广大灵机一动眉开眼笑杞人忧天缥缈莽莽榛榛
二、学生自由复习(按照黑板上出示的重点任务复习)
三、检测复习效果(默写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内容,当堂互批互改,并纠错)
第二课时
24 寓言四则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 ) 庇护( ) 喇叭( )
粘住( ) 溉汲( ) 崩坠( )
寝食( ) 中伤( ) 跐蹈(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因往晓之( )
(2)及其家穿井( )
(3)若屈伸呼吸( )
(4)闻之于宋君( )
(5)国人道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5.阅读前两则寓言,回答问题。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赫尔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分别是怎样的?
(2)《蚊子和狮子》中为什么两次写到蚊子“吹着喇叭”?
6.七年级(1)班准备组织一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事先做好如下工作。
七年级学生喜欢阅读的名著情况调查表
名著名称《西游记》《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繁星》《春水》
人数比例 52% 20% 20% 8%
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珍贵而又瑰丽的宝藏,使一代又一代孩子幸福成长。
某校七年级(3)班正在开展以“童话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请你为“童话伴我成长”演讲比赛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2)活动举办了一场《开心辞典》节目模仿秀,内容涉及童话相关知识,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帮助主持人再出一道过关题目。
①《打火匣》《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同一位作家的作品吗?
A.是B.不是
②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A.渔夫B.皇后C.王子
(3)你一定读过许多经典的童话故事,请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篇推荐给大家。
童话名称:________________
推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2)国人道之( )
(3)丁氏对曰( )
(4)得一人之使(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穿井得一人。
(2)闻之于宋君。
10.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呢?
1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②,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亡处亡块《杞人忧天》阅读答案《杞人忧天》阅读答案。
若躇步跳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词语意思:
①坠( ) ②果( )
③只使( ) ④四虚( )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 )”这句成语
3、翻译下列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1、倒塌,坠落;
2、果然,果真;
3、即使;
4、四方。
2、杞人忧天
3、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藏,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4、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加油,小电梯
大楼里新装了电梯,一部小小的电梯。
小小的电梯,力气也是小小的。
小电梯最喜欢的客人,是松鼠弟弟。
他个子小,又住在二楼,小电梯送起来可轻松啦。
小电梯最害怕人多的时候,人多,要去的楼层又高,他就更害怕了。
放学和下班的时间,是小电梯最头疼的时候。
兔子小姐背着背包进来了,绵羊阿姨挎着篮子进来了,乌龟爷爷拄着拐杖进来了,刺猬奶奶把刺缩了缩,小心翼翼地进来了……
“不行不行,太重啦!”小电梯叫起来,“我运不动啦!”
运不动的时候,就得有人出去,减轻小电梯的负担。
有时出去的是长颈鹿伯伯,有时出去的是狗熊叔叔,有时出去的是猪大婶……
小电梯那么辛苦,大家都能理解他。
要说最不是滋味的人,那大概就是大象先生吧。
大象先生长得胖,每次他走进小电梯,别人就没法进去了。
这还不算,他很快会听见小电梯说:“哎哟哟,大象先生,我实在运不动您!”
运不动怎么办?大象先生只好走楼梯。
唉,他偏偏住的还是最高的一层。
小电梯觉得过意不去。
他决定锻炼锻炼力气。
又到了下班和放学的时间,小电梯迎来了好多客人。
鳄鱼先生进来了,斑马先生进来了,浣(huàn)熊太太进来了……小电梯咬紧牙关。
到了平常该叫“不行”的时候,他忍住了没有叫。
他让自己慢慢地,稳稳地,朝着楼上迈步……
小电梯习惯这样计算自己的进步:今天可以多送一个松鼠弟弟了,今天可以多送一个兔子小姐了,今天可以多送一个斑马先生了……
等到小电梯可以面不改色地运起满满当当的客人,用不快也不慢的速度爬到最高一层时,季节已经从夏天变成了冬天。
做好了十足准备的小电梯,在这一天的傍晚等待着大象先生的光临。
大象先生回来了,他正要去走楼梯,小电梯喊住了他:“大象先生,今天让我送您吧。
”
“真的可以吗?”大象先生的鼻子卷成了一个问号。
这么久以来,他都习惯了走楼梯。
“可以的。
快上来吧!”小电梯自信地催促着。
大象先生走进了小电梯。
奇怪,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小电梯嘀咕着。
啊,明白了。
大象先生瘦啦!他每天都要走十几层的楼梯。
在小电梯锻炼的时候,他也在锻炼呢。
现在的他结实又苗条,胖胖的身材不见啦。
小电梯带着大象先生升向顶楼。
真快呀,真轻呀。
小电梯有些遗憾地想:如果大象先生能够再胖一点,那才好呢。
而大象先生呢,他也在想着:小电梯这么努力,我是不是应该吃胖一点,来回报他的心意?
12.阅读全文,结合小电梯的变化,梳理全文内容。
刚开始,他力气小小,害怕人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他悄悄锻炼,进步很大→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大象为什么感到不是滋味呢?
14.结合加点的词语,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15.阅读全文,从小电梯的成长中,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