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PPT课件
合集下载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 PPT课件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医务人员中有40%的 人被针头误伤过,其中0.2%—0.5%暴露于HIV,3%— 10%暴露于HCV,2%—40%暴露于HBV。有资料显示, 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病毒的机率比其他职业人群高2—3 倍。
更确切的数据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 美国医疗机构疾病检测的统计结果:医务人员经皮暴露 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0.3%,发生针刺损伤后丙型肝 炎病毒的感染率为2%,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6%—
2021/6/24
职业危害因 素的防护
生物性因素的防护 物理性因素的防护 化学性因素的防护
化学毒素类药物的防护 生理、心理因素的防护
2021/6/24
(一)生物因素的防护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建立标准预防概念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预防锐器刺伤
2021/6/24
(二)物理因素的防护
噪音防护 激光的防护
2021/6/24
(四)细胞毒素类因素
细胞毒素类药物
呼吸道吸入含有细 胞毒性的气溶胶
药液接触皮肤直接 吸收
2021/6/24
(五)生理、心理因素
长时间 站立
社会 竞争
医疗 纠纷
2021/6/24
患者 需求
Company Logo
三、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
2021/6/24
(五)我国医学职业暴露的现 状
国内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率 为62.8%— 98%,手术室职 业暴露率位居临床各专业之榜 首。
有很多报道指出:手术室护 理人员每年锐器伤发生率为 96 %左右。引起 20余种血源 性疾病的传播 ,每年因血源性 传播疾 2021/6/24 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
焚烧
(五)人文关怀在职业防护中的应用
更确切的数据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 美国医疗机构疾病检测的统计结果:医务人员经皮暴露 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0.3%,发生针刺损伤后丙型肝 炎病毒的感染率为2%,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6%—
2021/6/24
职业危害因 素的防护
生物性因素的防护 物理性因素的防护 化学性因素的防护
化学毒素类药物的防护 生理、心理因素的防护
2021/6/24
(一)生物因素的防护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建立标准预防概念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预防锐器刺伤
2021/6/24
(二)物理因素的防护
噪音防护 激光的防护
2021/6/24
(四)细胞毒素类因素
细胞毒素类药物
呼吸道吸入含有细 胞毒性的气溶胶
药液接触皮肤直接 吸收
2021/6/24
(五)生理、心理因素
长时间 站立
社会 竞争
医疗 纠纷
2021/6/24
患者 需求
Company Logo
三、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
2021/6/24
(五)我国医学职业暴露的现 状
国内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率 为62.8%— 98%,手术室职 业暴露率位居临床各专业之榜 首。
有很多报道指出:手术室护 理人员每年锐器伤发生率为 96 %左右。引起 20余种血源 性疾病的传播 ,每年因血源性 传播疾 2021/6/24 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
焚烧
(五)人文关怀在职业防护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1
前言职业防护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越来
越关注的话题,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 一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 的危险大,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 业感染机会,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 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2
护理职业的危害因素
生物性感染 化学性感染 物理性因素 心理问题
37
为何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1、HIV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 2、艾滋病症状多样,易误诊; 3、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不易发现(主
要原因); 4、社会不接受,病人不愿主动告诉医生。
38
标 准 预 防 措 施
39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
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 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 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 消毒措施
40
防护措施
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 坚持洗手: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技
术。
戴手套:接触病人渗出物、血液时,必须戴手套。 戴口罩和防护镜:为防止血液或体液等传染物质溅
占全国的80%,分别是云南、河南、广西、 新疆、广东、四川。
10
我国现状
中国的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HIV感染者和艾
滋病患者也逐渐增多 医院内医务工作者的HIV知识,尤其是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未普及 医院中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因职业感染
HIV的一个高危人群
11
目的和意义
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知识、提高 自我防范意识,遇到事故后正确的处理 程序和预防用药原则。
1
前言职业防护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越来
越关注的话题,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 一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 的危险大,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 业感染机会,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 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2
护理职业的危害因素
生物性感染 化学性感染 物理性因素 心理问题
37
为何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1、HIV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 2、艾滋病症状多样,易误诊; 3、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不易发现(主
要原因); 4、社会不接受,病人不愿主动告诉医生。
38
标 准 预 防 措 施
39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
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 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 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 消毒措施
40
防护措施
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 坚持洗手: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技
术。
戴手套:接触病人渗出物、血液时,必须戴手套。 戴口罩和防护镜:为防止血液或体液等传染物质溅
占全国的80%,分别是云南、河南、广西、 新疆、广东、四川。
10
我国现状
中国的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HIV感染者和艾
滋病患者也逐渐增多 医院内医务工作者的HIV知识,尤其是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未普及 医院中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因职业感染
HIV的一个高危人群
11
目的和意义
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知识、提高 自我防范意识,遇到事故后正确的处理 程序和预防用药原则。
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ppt课件

工作的疲溃感, 没有时间与家人、同事沟通 紧张、焦虑 自身健康不重视 体能透支 身心疲惫 倦怠
2020/11/14
编辑课件
3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存在 于患者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呼吸 气中
2、化学因素:主要是消毒剂、麻醉药和化 疗药
3、物理因素:噪音、高温、光、电离辐射 (x线)、非电离辐射(电磁场、微波、超 声波、激光、紫外线等)及意外损伤
德国:
2 2004 介绍 “TRBA 250” 作为责任来保证医护人员预防锐器刺伤感染
法国:
3 1998.9推荐 GERES “Circulaire n° 554” 法国部委就业和保健联合工作,在卫生保健部门减少针刺伤。 / http://www.sante.qouv.fr/pdf/m5817.pdf
2020/11/14
15
易发生的环节
• 发生在手对手传递器械的过程中. • 操作过程中被同伴刺伤. • 使用过的锐器放置的位置不当. • 技术不熟练.年轻护士、实习医生. • 手术组同伴之间配合不够默契. • 未按操作规章进行.粗心大意.
编辑课件
2020/11/14
16
易发生的环节
• 注射和采血 17% • 回套注射针头 20% • 清洗消毒医疗器械时 10% • 处理医疗垃圾 23% • 建立静脉通路时 16%
编辑课件
5
锐器意外损伤:
手术配合中常用的锐利器械较多,极 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意外损伤是 最常见、最危险的因素。
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 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主要 是术前、术中意外的针刺伤、0/11/14
编辑课件
6
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受损的皮肤传播
2020/11/14
编辑课件
3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存在 于患者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呼吸 气中
2、化学因素:主要是消毒剂、麻醉药和化 疗药
3、物理因素:噪音、高温、光、电离辐射 (x线)、非电离辐射(电磁场、微波、超 声波、激光、紫外线等)及意外损伤
德国:
2 2004 介绍 “TRBA 250” 作为责任来保证医护人员预防锐器刺伤感染
法国:
3 1998.9推荐 GERES “Circulaire n° 554” 法国部委就业和保健联合工作,在卫生保健部门减少针刺伤。 / http://www.sante.qouv.fr/pdf/m5817.pdf
2020/11/14
15
易发生的环节
• 发生在手对手传递器械的过程中. • 操作过程中被同伴刺伤. • 使用过的锐器放置的位置不当. • 技术不熟练.年轻护士、实习医生. • 手术组同伴之间配合不够默契. • 未按操作规章进行.粗心大意.
编辑课件
2020/11/14
16
易发生的环节
• 注射和采血 17% • 回套注射针头 20% • 清洗消毒医疗器械时 10% • 处理医疗垃圾 23% • 建立静脉通路时 16%
编辑课件
5
锐器意外损伤:
手术配合中常用的锐利器械较多,极 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意外损伤是 最常见、最危险的因素。
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 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主要 是术前、术中意外的针刺伤、0/11/14
编辑课件
6
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受损的皮肤传播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增加。
防护措施不规范
防护措施不规范 01
部分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严格遵 循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等,增 加了感染的风险。
防护意识薄弱 02
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职业暴 露。
防护设施不完善
1
防护设施不足
一些医疗机构由于资金不足或管理不善,导致医务人员 使用的防护设施不足,如口罩、手套等。
优化设备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设备,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 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04
医务人员职业防 护的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完善防护设备标 准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完善医务人员使用的 防护设备的标准,并严格监督实施。
建立考核评估体 系
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进行定 期考核和评估,确保各项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 行。
成功案例介绍
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建立 了一套完善的防护机制,减少了医务人员职 业暴露的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职业防护方面做得 非常好,他们的医务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培 训,采取了多种防护措施,确保了医务人员 的安全。
失败案例分析
某医院手术室发生锐器伤事件,原 因是医务人员未按规定佩戴手套, 导致感染乙肝病毒。
定期开展评估和检查
监管措施
政府或医疗机构应 定期对医务人员的 职业防护情况进行 检查和评估,以确 保安全措施得到有 效执行。
目的和意义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 检查,可以及时发 现和纠正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中存在的 问题,降低职业暴 露风险。
实施方案
医疗机构应制定具 体的评估和检查方 案,明确检查内容 和标准,确保评估 和检查工作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防护措施不规范
防护措施不规范 01
部分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严格遵 循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等,增 加了感染的风险。
防护意识薄弱 02
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职业暴 露。
防护设施不完善
1
防护设施不足
一些医疗机构由于资金不足或管理不善,导致医务人员 使用的防护设施不足,如口罩、手套等。
优化设备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设备,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 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04
医务人员职业防 护的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完善防护设备标 准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完善医务人员使用的 防护设备的标准,并严格监督实施。
建立考核评估体 系
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进行定 期考核和评估,确保各项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 行。
成功案例介绍
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建立 了一套完善的防护机制,减少了医务人员职 业暴露的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职业防护方面做得 非常好,他们的医务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培 训,采取了多种防护措施,确保了医务人员 的安全。
失败案例分析
某医院手术室发生锐器伤事件,原 因是医务人员未按规定佩戴手套, 导致感染乙肝病毒。
定期开展评估和检查
监管措施
政府或医疗机构应 定期对医务人员的 职业防护情况进行 检查和评估,以确 保安全措施得到有 效执行。
目的和意义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 检查,可以及时发 现和纠正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中存在的 问题,降低职业暴 露风险。
实施方案
医疗机构应制定具 体的评估和检查方 案,明确检查内容 和标准,确保评估 和检查工作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ppt课件

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姐妹们:你们好, 这一年来大家辛苦了, 向你们致以新年的祝贺!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职业预防
主讲人 李雅丽
目前肝炎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手术室作为一个开放性场所,护士术 中频繁传递刀、剪、针、术后整理器件等 极易刺伤、割伤、或被污染液溅到皮肤上、 眼睛内,受到感染的几率增高。因此增强 对血液传播、疾病防护意识,完善防护工 作制度、控制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才能 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手术环境。
的传播。
• ⑵规范性操作,根据工作习惯和操
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设计出一套 有助于带教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器械 摆放法,固定缝针,剪刀,手术刀 等锐利器械的位置,形成规范的摆 放和传递程序,有效的避免手术中 锐器的意外伤害
• ⑶ 消毒预防隔离措施,对急诊或感染
性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安排在传染 手术间,医务人员戴防护镜和双层手 套,垃圾及废弃物装入双层黄袋中, 扎口并做明显的传染标记后送焚烧, 术后医务人员的手,用500mg/L含氯 消毒液浸泡1-3min,
• 感染HBV者,接种效价免疫 球蛋白0.06mg/KG{24h内}加 全套乙肝疫苗,感染HCV者, 注射干扰素300umg/cl共3cl, 观察6-9个月
• ⑸ 建立暴露后等级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登记 内容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暴 露的方式具体部位,损伤程度, 处理方法,用药情况,做到定 期检查,随访。
2:手术室血源性感染的预防
•⑴:形成防护观念,培养医
护人员科学、严谨的防护态 度,规范感染性手术的处理 方法,使每一位护士均掌握 标准预防
• 标准预防:是1996年美国感染顾问委
员会将普遍感染与身体物质隔离两者 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标准预防所有患 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 为具有传染性,要求接触上述物质时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既防止经血液传 播疾病的传播,又防止非血液传染疾病
•护士姐妹们:你们好, 这一年来大家辛苦了, 向你们致以新年的祝贺!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职业预防
主讲人 李雅丽
目前肝炎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手术室作为一个开放性场所,护士术 中频繁传递刀、剪、针、术后整理器件等 极易刺伤、割伤、或被污染液溅到皮肤上、 眼睛内,受到感染的几率增高。因此增强 对血液传播、疾病防护意识,完善防护工 作制度、控制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才能 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手术环境。
的传播。
• ⑵规范性操作,根据工作习惯和操
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设计出一套 有助于带教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器械 摆放法,固定缝针,剪刀,手术刀 等锐利器械的位置,形成规范的摆 放和传递程序,有效的避免手术中 锐器的意外伤害
• ⑶ 消毒预防隔离措施,对急诊或感染
性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安排在传染 手术间,医务人员戴防护镜和双层手 套,垃圾及废弃物装入双层黄袋中, 扎口并做明显的传染标记后送焚烧, 术后医务人员的手,用500mg/L含氯 消毒液浸泡1-3min,
• 感染HBV者,接种效价免疫 球蛋白0.06mg/KG{24h内}加 全套乙肝疫苗,感染HCV者, 注射干扰素300umg/cl共3cl, 观察6-9个月
• ⑸ 建立暴露后等级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登记 内容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暴 露的方式具体部位,损伤程度, 处理方法,用药情况,做到定 期检查,随访。
2:手术室血源性感染的预防
•⑴:形成防护观念,培养医
护人员科学、严谨的防护态 度,规范感染性手术的处理 方法,使每一位护士均掌握 标准预防
• 标准预防:是1996年美国感染顾问委
员会将普遍感染与身体物质隔离两者 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标准预防所有患 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 为具有传染性,要求接触上述物质时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既防止经血液传 播疾病的传播,又防止非血液传染疾病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 被大量血液或HIV载量较高的血液污染破损皮肤或 粘膜、深部刺伤等采用三联疗法。
• HIV感染后2周--3个月为窗口期,因此于暴露后当 时、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检查一次HIV载量和抗 -HIV.
4.机体运动性职业暴露
机体运动性职业暴露的防护
• 搬运病人及物品时,科学合理用力,操作时,用 节力姿势,降低人体重心,扩大支持面,增强身 体平衡稳定,减轻疲劳。
谢谢大家聆听!!
• 改善站立、走动的强直体位,克服强制体位带来 的危害。
• 休息时抬高下肢,以利血液回流,减少静脉曲张 发生。
• 合理穿着阶段性压力丝袜。
5.社会心理性职业暴露
社会心理性职业暴露的防护
• 学习心理学的知识 • 合理安排工作和娱乐 • 尽量减少行为负荷节约体力和能量 • 改善工作条件,术中交替活动下肢 • 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 关心、体贴护士
• 2.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抗HBs≥10ml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 3.如果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 但抗-HBs≥10mlU/ml者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 即注射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 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1和6个月后分别 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各(20ug)。
1.化学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的防护
1.增强对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物的防护意 识 2.正确使用消毒灭菌剂 3.做好麻醉废气的管理 4.配制化疗药时的防护
激光的危害
光致化学 弱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
——对生物组织的影响: 眼 睛——光致角膜炎,视网膜损伤,白 内障,角膜灼伤等。 皮 肤——红斑、色素沉着、暗淡、光敏、 皮肤灼伤 神经系统——干扰人体生物钟,松果体素 减少,节律紊乱
• HIV感染后2周--3个月为窗口期,因此于暴露后当 时、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检查一次HIV载量和抗 -HIV.
4.机体运动性职业暴露
机体运动性职业暴露的防护
• 搬运病人及物品时,科学合理用力,操作时,用 节力姿势,降低人体重心,扩大支持面,增强身 体平衡稳定,减轻疲劳。
谢谢大家聆听!!
• 改善站立、走动的强直体位,克服强制体位带来 的危害。
• 休息时抬高下肢,以利血液回流,减少静脉曲张 发生。
• 合理穿着阶段性压力丝袜。
5.社会心理性职业暴露
社会心理性职业暴露的防护
• 学习心理学的知识 • 合理安排工作和娱乐 • 尽量减少行为负荷节约体力和能量 • 改善工作条件,术中交替活动下肢 • 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 关心、体贴护士
• 2.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抗HBs≥10ml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 3.如果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 但抗-HBs≥10mlU/ml者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 即注射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 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1和6个月后分别 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各(20ug)。
1.化学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的防护
1.增强对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物的防护意 识 2.正确使用消毒灭菌剂 3.做好麻醉废气的管理 4.配制化疗药时的防护
激光的危害
光致化学 弱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
——对生物组织的影响: 眼 睛——光致角膜炎,视网膜损伤,白 内障,角膜灼伤等。 皮 肤——红斑、色素沉着、暗淡、光敏、 皮肤灼伤 神经系统——干扰人体生物钟,松果体素 减少,节律紊乱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

针刺伤
手术中护士操作锐器时可 能发生针刺伤,导致感染 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增加 。
微生物气溶胶
手术中产生的微生物气溶 胶可能含有细菌、病毒等 病原体,吸入后可能导致 感染。
Part
02
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的影响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感染风险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直接接触患 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存 在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
职业倦怠
长期处于高强度和高压力 的工作环境中,护士可能 产生职业倦怠,影响工作 表现和职业发展。
Part
03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 施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噪音防护
定期维护和保养医疗设备,减少设备噪音;使用耳塞等个人防护 用品减少噪音对护士听力的影响。
紫外线防护
合理安排紫外线消毒时间,避免护士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使用 紫外线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化学试剂防护
合理储存化学试剂,避免泄露造成危害;使用个 人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服等减少 化学试剂对人体的影响。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防护
01
加强洗手、戴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污染物。
锐器伤的防护
02
正确使用和处理锐器,避免锐器伤的发生;一旦发生锐器伤,
医院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 疗服务,帮助护士缓解心理压力,提 高应对能力。
Part
05
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意 识
加强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与防护 培训,确保手术室护士掌 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常见职业 暴露类型、危害程度、预 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等 。
培训形式应多样化,如讲 座、案例分析、模拟演练 等,以提高护士的实际操 作能力。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护理课件

详细描述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等。在使用过程中,护士应佩戴口罩、手 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保持室内通风。若不慎接触化学消毒剂,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
寻求医疗帮助。
案例三:生物污染暴露的防护与处理
总结词
手术室护士在处理患者体液、血液等生物污染物时,容易发生生物污染暴露。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强化个人防护意识
手术室护士应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使 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可能。
B
C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医院应定期为手术室护士进行健康检查,及 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相关疾病,保障护士 的身体健康。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对发生职 业暴露的护士进行及时处理和心理疏导,减 轻其心理压力。
03
定期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卫生标准,降低 职业暴露风险。
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提 高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
鼓励护士交流经验,分享职业暴露防 护的成功案例,提高整体防护水平。
加强护士对常见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的学习,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规范 操作等。
职业病因素风险
肌肉骨骼损伤
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工作,可能引起肌肉和骨骼的疲劳和 损伤。
听力损伤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手术室护士可能发生听力损伤。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
02
施
物理因素防护措施
01
02
03
噪音防护
使用低噪音设备,保持手 术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 交流,使用隔音材料等。
紫外线防护
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避免 紫外线直接照射,使用紫 外线过滤器,穿戴防护眼 镜和手套等。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等。在使用过程中,护士应佩戴口罩、手 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保持室内通风。若不慎接触化学消毒剂,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
寻求医疗帮助。
案例三:生物污染暴露的防护与处理
总结词
手术室护士在处理患者体液、血液等生物污染物时,容易发生生物污染暴露。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强化个人防护意识
手术室护士应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使 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可能。
B
C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医院应定期为手术室护士进行健康检查,及 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相关疾病,保障护士 的身体健康。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对发生职 业暴露的护士进行及时处理和心理疏导,减 轻其心理压力。
03
定期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卫生标准,降低 职业暴露风险。
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
定期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提 高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
鼓励护士交流经验,分享职业暴露防 护的成功案例,提高整体防护水平。
加强护士对常见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的学习,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规范 操作等。
职业病因素风险
肌肉骨骼损伤
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工作,可能引起肌肉和骨骼的疲劳和 损伤。
听力损伤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手术室护士可能发生听力损伤。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
02
施
物理因素防护措施
01
02
03
噪音防护
使用低噪音设备,保持手 术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 交流,使用隔音材料等。
紫外线防护
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避免 紫外线直接照射,使用紫 外线过滤器,穿戴防护眼 镜和手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预防锐器伤的原则
➢ 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弃物处 理;
➢ 禁止手持针、刀片等锐利器具随意走动; ➢ 禁止将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具徒手传递; ➢ 禁止将针头等锐利器具回套盖帽; ➢ 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具
直接投入专用锐器盒中。
17
4.报告 在受伤24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或领 导报告,并及时做好登记工作,包括:发 生的时间、地点,有否穿戴防护用具,损 伤发生的原因、部位、事后处理的措施, 病人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户数本身的健康 情况。
注意事项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 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28
护目镜, 安全的玻璃来防护眼睛 面罩需要保护整个面部皮肤
29
30
手套
戴手套可阻止细菌传播和防止手部严重污染
1、接触病人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触病人的 粘膜、血液、体液时,应戴清洁手套
2、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操作时、护理免疫 力低下的病人时、进行进入体腔的侵入 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
31
1.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脱手套或更换手套后应洗手 或手消毒。
2.手套破损及不同的病人之间应更换手套并洗手或手 消毒。
3.当护理同一个病人,从接触污染部位再接触清洁部 位,需要更换手套。
4.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后重复使用。 5.对橡胶类手套材质过敏者,医院应备有其它材质的
手套以供使用。
32
血透室护士的拖鞋 骨科手术室更衣室的鞋子
11
防范措施
(一)病人 术前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与化验,包括:肝功能、 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已知感 染者做好细菌或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特殊感染 时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以便于手术室作出合理的安 排。
12
(二)护士 1.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接种 如:乙肝疫苗。通常
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接种,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 的措施,且对丙肝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术前应自我检查 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暂不参加手术 的洗手工作,尤其是某些感染性手术。而担当巡回护士时 应做好自我防护,如: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病人前后、 尤其接触及血液、体液后必须洗手。
13
3.术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好充分的准备 (1)穿手术衣: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最好选择一次性 手术衣。 (2)戴手套:虽然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但可以减少血液 进入机体的量,从而降低感染的危险性。手套有破损或污染 时及时更换。必要时可戴双层手套。 (3)面罩、护目镜:避免术中可能出现血液溅到护士头面 部,增加感染的机会。 (4)严谨操作:应思想高度集中,规范操作,正确传递锐 利器械(可将其置于弯盘等固定容器内),及时收回并妥善 放置,以免伤及自身和他人。
18
5.药物、疫苗预防 有条件者可于事后 注射疫苗。如可疑感染HBV时,可注射特 异性乙肝高价免疫丙种球蛋白、乙肝疫 苗;如暴露于HCV时,应及时进行 HCV抗体检查等。
19
(二)管理者 制 定相关制度,督促关 心护士,减少损伤的 发生并将危害程度降 到最低。
20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 防护指引
33
安全输液工具
BD优赛TM 分隔膜密闭式
BD安全真空采血系列
BD赢玛TM 密闭式防针刺伤 安全型留置针
BD Eclipse™ Needle.
34
足
10
标题新闻
医生害怕染艾滋,误诊 病人被晾手术台
丈夫染艾滋病,妻子临 产难找医院接生
手术前做艾滋病检查大 有必要
上海口腔门诊惊现艾滋 病感染者
美国见闻
AIDS/HIV发病率高 不能对每个病人常规检测(人权,费时) 对每个所接待的病人均要假设为
AIDS/HIV
血液、分泌物和体液接触戴手套 高度重视防止利器损伤
21
22
23
24
25
手术室 应使用 外科口 罩
26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 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 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 塑造鼻夹。
❖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27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 分泌物等喷溅时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14
4.术后 及时、正确处理缝针、刀片、针头等锐利物 品、各类敷料以及病人的引流物、冲洗液等,减少危 险物的暴露时间。地面及物品表面的血迹应用含氯溶 液湿式清洁。 (三)医师 必要时术 中戴面罩或护目镜,避 免野蛮操作,保护自身, 也要爱护护士。
15
四、对意外损伤的处理
(一)伤者 1.针刺、刀割伤 应立即挤出血液,用碘伏或其他消毒剂消毒, 再次刷手、更换无菌手套,严重时更换其他护士。 2.皮肤接触血液体液 立即用肥皂、清水冲洗,必要时用消毒 剂清洗。 3.若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溅入口腔、眼睛,应即刻用大量清水 或生理盐水冲洗,而后点滴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
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室护士常见的危害因素和防范
1. 血 源 性 感 染 2. 物 理 性 危 害 3. 化 学 性 危 害 4. 其 他 危 害 因 素
5.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
2
血源性感染
3
危害因素
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 病(HIV)、梅毒、疟疾等。
针刺伤时,只要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 使伤者感染HBV,其概率为 6%-30%,而感染HIV的概 率为0.03%。
4
感染途径
包括: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到眼睛或沾染皮肤 等,即:经过黏膜和非完整性皮肤传播,不会通过吸入血 气溶胶而传播。皮下接触HIV的危险性是0.3%,黏膜接触 则为0.09%;针刺感染HCV的危险性为1.8%。 有研究表明,在血液及各种体液中含病毒较多的分别是: 血液、血液成分、伤口感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 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5
中国医务人员
血源性感染
➢ AIDS/HIV:70多万 ➢ 乙肝感染:1亿 ➢ 丙型肝炎:3800万 ➢ ……
9
对血源感染不设防,对明确的感染又很恐慌!
身边的案例
❖外科、口腔科很少用护目镜 ❖容易导致锐器损伤的操作普
遍存在 ❖锐器盒质量不佳,使用不当 ❖使用安全注射器具理念和现
状堪忧 ❖锐器伤的监测和教育培训不
预防锐器伤的原则
➢ 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弃物处 理;
➢ 禁止手持针、刀片等锐利器具随意走动; ➢ 禁止将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具徒手传递; ➢ 禁止将针头等锐利器具回套盖帽; ➢ 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具
直接投入专用锐器盒中。
17
4.报告 在受伤24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或领 导报告,并及时做好登记工作,包括:发 生的时间、地点,有否穿戴防护用具,损 伤发生的原因、部位、事后处理的措施, 病人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户数本身的健康 情况。
注意事项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 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28
护目镜, 安全的玻璃来防护眼睛 面罩需要保护整个面部皮肤
29
30
手套
戴手套可阻止细菌传播和防止手部严重污染
1、接触病人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触病人的 粘膜、血液、体液时,应戴清洁手套
2、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操作时、护理免疫 力低下的病人时、进行进入体腔的侵入 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
31
1.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脱手套或更换手套后应洗手 或手消毒。
2.手套破损及不同的病人之间应更换手套并洗手或手 消毒。
3.当护理同一个病人,从接触污染部位再接触清洁部 位,需要更换手套。
4.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后重复使用。 5.对橡胶类手套材质过敏者,医院应备有其它材质的
手套以供使用。
32
血透室护士的拖鞋 骨科手术室更衣室的鞋子
11
防范措施
(一)病人 术前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与化验,包括:肝功能、 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已知感 染者做好细菌或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特殊感染 时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以便于手术室作出合理的安 排。
12
(二)护士 1.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接种 如:乙肝疫苗。通常
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接种,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 的措施,且对丙肝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术前应自我检查 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暂不参加手术 的洗手工作,尤其是某些感染性手术。而担当巡回护士时 应做好自我防护,如: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病人前后、 尤其接触及血液、体液后必须洗手。
13
3.术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好充分的准备 (1)穿手术衣: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最好选择一次性 手术衣。 (2)戴手套:虽然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但可以减少血液 进入机体的量,从而降低感染的危险性。手套有破损或污染 时及时更换。必要时可戴双层手套。 (3)面罩、护目镜:避免术中可能出现血液溅到护士头面 部,增加感染的机会。 (4)严谨操作:应思想高度集中,规范操作,正确传递锐 利器械(可将其置于弯盘等固定容器内),及时收回并妥善 放置,以免伤及自身和他人。
18
5.药物、疫苗预防 有条件者可于事后 注射疫苗。如可疑感染HBV时,可注射特 异性乙肝高价免疫丙种球蛋白、乙肝疫 苗;如暴露于HCV时,应及时进行 HCV抗体检查等。
19
(二)管理者 制 定相关制度,督促关 心护士,减少损伤的 发生并将危害程度降 到最低。
20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 防护指引
33
安全输液工具
BD优赛TM 分隔膜密闭式
BD安全真空采血系列
BD赢玛TM 密闭式防针刺伤 安全型留置针
BD Eclipse™ Needle.
34
足
10
标题新闻
医生害怕染艾滋,误诊 病人被晾手术台
丈夫染艾滋病,妻子临 产难找医院接生
手术前做艾滋病检查大 有必要
上海口腔门诊惊现艾滋 病感染者
美国见闻
AIDS/HIV发病率高 不能对每个病人常规检测(人权,费时) 对每个所接待的病人均要假设为
AIDS/HIV
血液、分泌物和体液接触戴手套 高度重视防止利器损伤
21
22
23
24
25
手术室 应使用 外科口 罩
26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 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 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 塑造鼻夹。
❖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27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 分泌物等喷溅时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14
4.术后 及时、正确处理缝针、刀片、针头等锐利物 品、各类敷料以及病人的引流物、冲洗液等,减少危 险物的暴露时间。地面及物品表面的血迹应用含氯溶 液湿式清洁。 (三)医师 必要时术 中戴面罩或护目镜,避 免野蛮操作,保护自身, 也要爱护护士。
15
四、对意外损伤的处理
(一)伤者 1.针刺、刀割伤 应立即挤出血液,用碘伏或其他消毒剂消毒, 再次刷手、更换无菌手套,严重时更换其他护士。 2.皮肤接触血液体液 立即用肥皂、清水冲洗,必要时用消毒 剂清洗。 3.若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溅入口腔、眼睛,应即刻用大量清水 或生理盐水冲洗,而后点滴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
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室护士常见的危害因素和防范
1. 血 源 性 感 染 2. 物 理 性 危 害 3. 化 学 性 危 害 4. 其 他 危 害 因 素
5.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
2
血源性感染
3
危害因素
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 病(HIV)、梅毒、疟疾等。
针刺伤时,只要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 使伤者感染HBV,其概率为 6%-30%,而感染HIV的概 率为0.03%。
4
感染途径
包括: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到眼睛或沾染皮肤 等,即:经过黏膜和非完整性皮肤传播,不会通过吸入血 气溶胶而传播。皮下接触HIV的危险性是0.3%,黏膜接触 则为0.09%;针刺感染HCV的危险性为1.8%。 有研究表明,在血液及各种体液中含病毒较多的分别是: 血液、血液成分、伤口感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 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5
中国医务人员
血源性感染
➢ AIDS/HIV:70多万 ➢ 乙肝感染:1亿 ➢ 丙型肝炎:3800万 ➢ ……
9
对血源感染不设防,对明确的感染又很恐慌!
身边的案例
❖外科、口腔科很少用护目镜 ❖容易导致锐器损伤的操作普
遍存在 ❖锐器盒质量不佳,使用不当 ❖使用安全注射器具理念和现
状堪忧 ❖锐器伤的监测和教育培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