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1]1

合集下载

大学《环境工程导论》试卷及答案

大学《环境工程导论》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4526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辐射吸收能力最弱的是A.黑体 B.白体C.灰体 D.透明体2.铜锌合金的导热系数比纯铜的A.大 B.小 C.一样 D.不确定3.判定颗粒属于层流沉降的Re的范围是A.<2 B.<20 C.<200 D.<20004.圆管管内层流流动时摩擦系数入取决于A.粗糙度 B.ReC.相对粗糙度 D.流速5.恒速过滤中过滤速度将随操作的进行而逐渐A.增大 B.减小C.不变 D.不确定6.列管换热器属于A.板式换热器 B.间壁式换热器C.热管 D.加热釜7.与降尘室分离颗粒的临界粒径无关的因素是A.沉降速度 B.沉降时间C.沉降面积 D.沉降高度8.利用离心力进行大气除尘的设备是A.降尘室 B.水力分级器C.旋风分离器 D.水力旋流器9.吸收操作中,当吸收液中溶质Y*>Y时,溶质A.由气相向液相传递 B.不传递C.由液相向气相传递 D.无法判断10.下列是天然吸附剂的是A.活性氧化铝 B.合成沸石C.活性炭 D.硅藻土11.功能团为磺酸基的树脂是A.强酸型树脂 B.强碱型树脂C.弱酸型树脂 D.弱碱型树脂12.在下列操作中会出现浓差极化现象的是A.纳滤 B.电渗析C.反渗透 D.微滤13.稳定的过滤过程中,随过滤时间延长所得滤液量将A.增加 B.减少C.不变 D.不确定14.利用水作溶剂吸收下列气体时,属于气膜控制的是A.二氧化硫 B.氯化氢C.氢气 D.氧气15.下列为全混流连续操作的反应器是A.平流沉砂池 B.高压反应釜C.活性污泥池 D.生物反应器二、填空题16.过滤操作按过滤机理分可分为和。

17.吸附剂通过可以再生利用。

18.微滤、超滤和纳滤都是以为推动力的过程。

19.根据热量传递原理不同,传热的方式分为、和热辐射。

20.根据反应器内进行的主要反应类型,反应器可分为和。

三、名词解释21.摩尔分数22.热辐射23.重力沉降24.反渗透25.流速四、简答题26.简述表面过滤与深层过滤的差异。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参考答案篇一: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三同时”制度2. 自然保护区3. 污染源4. COD5. 年龄结构6. 水土流失7. 清洁生产8. 水俣病二、填空(1)人类环境具有、、、、和六大功能特性。

(2)美国、日本是型的能源结构,而印度、中国是型的能源结构所以美国,日本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印度、中国的大气污染物以为主。

(3)按照污染源在空间分布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4)局地气流会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常见的局地气流有、、。

(5)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即、、。

(6)在水质监测中常用主要的水质指标可分为、、 __三大类。

(7)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和_______ 、。

三、简答1.“水能是清洁能源,水能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剖析之。

2.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性问题?4. 简述氮肥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5. 请绘出自然保护区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功能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简述能源危机的主要内容。

8.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9.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10. 何为农田退水,简述其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四、论述1.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同时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试从C循环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措施?2.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调查表明,其中14个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你认为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请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4.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

北师大《环境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环境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环境定义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必须和相关的外部条件的综合体。

其中心实物是人类。

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部分。

2.人类生存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围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和太阳辐射等要素。

人工环境:是指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形成的各种环境各种要素的综合体。

3. 环境问题定义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要素引起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环境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

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1)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2)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环境问题的危害:(1)危及生物的生存;(2)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4. 国际上著名的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八大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3)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5)日本水俣病事件;(6)日本骨痛病事件;(7)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8)日本米糠油事件。

6. 1962年美国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标志着环境科学的诞生7.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中的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8. 环境污染中“三废”是指废气,废水,废渣第二章环境与健康8.地球化学性疾病概念: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某一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或不足,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我国最典型的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等。

9.环境污染物概念: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排入大气、水和土壤中,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称环境污染物。

有些环境污染物会对人产生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

环境工程导论总复习

环境工程导论总复习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某中心事物而言的,是作用于该中心事物所有物质和力量的总和。

2、自然环境的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3、环境的分类: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4、环境问题的概念: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使环境产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负面效应。

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

其中,环境污染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和环境干扰(噪声干扰、热干扰和电磁干扰等)。

5、土地资源问题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布局不合理;水土流失;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肥力下降;土地沙化;土地次生盐碱化;耕地土壤贫瘠化;土壤污染6、我国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水少,缺水;水多,洪涝灾害;水脏,水污染严重。

7、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8、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生物多样性特有性高、生物区系起源古老、经济物种异常丰富9.海洋污染物的来源:填海、毫无计划的滥捕滥捞、陆地经济发展、船舶,海上养殖10、种群的概念: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

11、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

12、食物链的概念: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13、生态平衡的概念: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衡还表现为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14.生态系统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结构,即个体——种群——群落;形态结构,即生物成分在空间、时间上的位置变化;空间配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微生物和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在空间上的分布构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时间配置,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季节,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的途径,最重要的是通过营养实现生物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迁移转化都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资料 (1)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资料 (1)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Environment:The surroundings of, and influences on, a particular item of interest.All the elements over which a designer has no control and that affect a system or its inputs and outputs.环境:围绕着某一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客体)。

environmental issues: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harmful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ty on the biophysical environment.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Pollution:The introduction of contaminants 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cause adverse change.Pollution can take the form of chemical substances or energy, such as noise, heat or light.环境污染: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water quality:chemica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It is a measure of the condition of water relativ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one or more biotic species and or to any human need or purpose.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16《环境工程导论》试卷(河南城建学院南阳函授站)

16《环境工程导论》试卷(河南城建学院南阳函授站)

河南城建学院南阳函授站《环境工程导论》期末考试试卷A 闭卷(120分钟)级别:院校:层次:专业:姓名:一、单项选择1.常温下,下列物质中热导率最小的是()A铜 B普通砖 C保温砖 D空气2.下列气体利用水作为溶剂进行吸收时,属于气模控制吸收的是()A吸收氧气 B吸收氯化氢 C吸收氢气 D吸收一氧化碳3.下列水处理方法中属于物理处理方法的是()A中和法 B吸附法 C晒网过滤法 D流化床法4.增大换热器传热面积的办法有()A选用粗管排列 B选用翅片管 C增加管理数 D.增加壳程数5.离心泵吸入管路底阀的作用是()A阻拦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B避免出现气蚀现象C维持最低的允许吸上高度 D防止启动前充入的液体从泵中漏出6.属于烟气中颗粒污染物高效净化技术的是()A吸附法 B静电除尘法 C催化氧化法 D燃烧法7.旋液分离器是利用离心率分离()A液液混合物 B液固混合物C气固混合物 D至少有一项为液体的不均匀混合物8.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是泵在()时的主要性能参数()A流量最大 B压力最大 C效率最高 D轴功率最小二、名词解释1.环境:2.环境的分类:3.土地资源问题:4.我国水资源问题:5.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6.种群:7.生态平衡:8.逆温的形成类型:9.水体污染物:10.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三、简答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2.何谓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四、论述简述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生态平衡失调的基本标志及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环境工程导论参考答案一、DBCBDBDC二、1.环境是相对于某中心事物而言的,是作用于该中心事物所有物质和力量的总和。

2.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3. 土地利用布局不合理;水土流失;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肥力下降;土地沙化;土地次生盐碱地;耕地土壤贫瘠化;土壤污染4.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水分布不均,水多引起洪涝灾害,水污染严重(水少,缺水;水多,洪涝灾害;水脏,水污染严重)特点:水资源贫乏、污染严重、开发利用潜力非常大5.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生物多样性特有性高、生物区系起源古老、经济物种异常丰富6. 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

环境工程概论试卷

环境工程概论试卷

环境工程概论试卷一、选择题1. 环境工程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环境的学科B. 保护环境的学科C. 改善环境的学科D. 控制污染的学科答案:B. 保护环境的学科2. 下列哪种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排放B. 农业活动C. 交通排放D. 生活垃圾答案:C. 交通排放3.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什么?A. 对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B. 对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C. 对环境进行监测和管理D. 对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答案:A. 对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4.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A. 生物处理技术B. 化学处理技术C. 机械处理技术D. 光学处理技术答案:D. 光学处理技术5. 环境工程的核心目标是什么?A. 保护环境B. 避免污染C. 改善生态D. 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A. 保护环境二、问答题1. 简述环境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里程碑。

环境工程源于公共卫生工程和城市净化工程,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

主要里程碑包括:1969年美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案颁布;1972年联合国环境保护大会召开;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等。

2. 环境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控制、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环境修复与生态恢复等。

3. 请详细介绍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例如,电力行业常用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包括脱硫、除尘、脱硝等技术。

其中,脱硫技术主要通过石膏湿法脱硫、石灰石湿法脱硫、氨法脱硫等手段,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去除;除尘技术主要通过电除尘、布袋除尘、湿法除尘等手段,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脱硝技术主要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氨法脱硝等手段,减少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

4. 请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包括:综合性原理、前瞻性原理、预防先行原理、回避原则、补偿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机考04526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

机考04526环境工程导论复习题

环境工程导论1、工业上常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编织材料、多孔性固体、堆积介质2、沉降过程有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两种方式。

3、所谓气膜控制,即吸收总阻力集中在气膜一侧;如果说吸收质气体是属于难溶气体,则此吸收过程是液膜控制。

4、环境工程中最主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

5、微滤、超滤和纳滤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6摩尔比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惰性组分物质的量的比值7. 反渗透依靠外力使溶剂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渗透的过程。

8对流传热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9、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将要涉及_相平衡.物料衡算与_传质速率_这三种关系式的应用。

10、生产上常见的脱吸方法有_加热、减压。

11离心沉降是依靠离心力的作用来实现颗粒物从流体中沉降分离的过程。

12化学吸附是由于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二引起的吸附质分子被附着于固体表面。

13. 简述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判断传质方向;计算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

14全混流,特征为反应物进入反应器后,能瞬间达到完全混合,反应器内的浓度、温度等处处相同,可以认为返混为无限大。

15吸附分离是通过多孔固体材料与某一混合组分体系接触,有选择的使一种或多种组分附着于固体表面实现特定组分分离的操作过程。

16理想流体:无粘性和完全不可压缩的一种假想流体。

17重力沉降是利用非均匀混合物中袋分离颗粒与流体之间的密度差,在重力场中根据所收重力不同将颗粒物从流体中分离的方法。

18.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分为隔离、转化、分离三大类。

19傅力叶定律该定律表明热量通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热量通量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即热量是沿温度降低方向传递的。

20. 恒压过滤在过滤过程中,过滤压差始终保持恒定。

对于指定悬浮液,其过滤常数K为定值。

22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层流底层,因此加大流速,减薄层流底层是强化对流传热的重要途径。

23电渗析是在电场力作用下,溶液中的反离子发生定向迁移并通过膜以达到去除溶液中离子的一种膜分离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
一、填空
1.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破坏。

2.按照资源利用特性,可将资源划分为:耗竭性资源、非耗竭性资源。

3.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组成分别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形式为有机物质,为单向的;能量流动过程遵从林德曼规律。

清洁大气的主要组成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氩气、臭氧。

气态型污染物的种类分别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衡量悬浮颗粒物污染的的主要指标是: PM10 、 TSP 。

按照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将污染源划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我国依据城市区域功能不一样,将城市区域划分为三类,将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与大气影响密切的气象因子有: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云况、能见度。

地面的热量来源于太阳;大气热量则来源于地面长波辐射。

用于流化床脱硫的主要药剂是:石灰石和白云石。

SCR是指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NCR是指非选择性催化还原,都属于烟气脱硝技术。

SCR法所使用的还原剂是氨水,催化剂是贵金属、碱性金属氧化物。

VOC控制的方法有:燃烧法、吸收法、吸附法、生物法。

按照除尘的机理,除尘器总共可分为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

依据气体在重力沉降室中的运动状态,可将重力沉降室分为湍流式重力沉降室、平流式重力沉降过滤式除尘器分为三种类型:空气过滤器、布袋除尘器、颗粒层过滤器。

根据水的来源不同,可将废水划分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两种类型。

为了表征废水水质,水质指标主要有有毒物质、有机物质、悬浮物总数、pH值、色度、温度等。

在工程实际中主要用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总有机碳等指标来描述。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划分为五种类;农业用水区属于五类地表水功能区。

水体自净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等过程。

依据废水处理的机理不同,可将废水处理的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依据废水处理的程度,可将废水处理方法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根据水中悬浮物的密度、浓度及凝聚性,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吸附剂的结构、吸附质的性质、操作条件等;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等。

生物法处理废水的过程中,依据是否需要氧气,将生物法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好氧微生物处理有机物质需要经历两个过程,吸附和稳定。

厌氧消化过程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土壤是由土壤固相和空隙构成的。

土壤污染主要有重金属离子和农药污染两种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其中固化处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预处理。

依据固废分选的机理,可将废物分选的方法分为: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和摩擦与弹跳分选。

一般废物的处理处置的方法有:土地填埋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海洋处置、深井灌注法。

固废填埋过程中,依据是否需要氧气,将填埋分为好氧填埋和厌氧土地填埋。

其中卫生土地填埋适用于对人体无毒害的一般废物;安全土地填埋适用于危险废物。

填埋场的结构有三种类型:人造托盘式、天然洼地式、斜坡式。

噪声依据来源划分有四种类型: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依据发声的机理,可分为:机械噪声、电磁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噪声具有分散性、相对性、无延迟性特点。

噪声控制的三种思路是:避免噪声产生,阻断传播途径、保护人耳等。

从传播途径降低噪声的四种主要技术分别是:吸声、消声、隔振、隔声等。

除噪声之外,物理性污染的现象还有: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和光污染等。

在我国,环境管理的两大模式分别是: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等。

地表水评价等级的决定因素有:建设项目的排污量、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地表水域规模、地表水水质要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好氧堆肥伴随着两次升温,将其分为三个过程:起始阶段、高温阶段、熟化阶段。

二、名词解释
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特有机物氧化为CO2、H20所消耗的氧量
水体污染
当进入水体中污染物质的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以至对水的用途产生不利和不合理影响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
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三、简答题
1富营养化的危害和控制对策和措施
(1)营养物的控制
工农业废水控制、洗涤剂禁磷、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分污引水、底泥挖掘、混凝除磷
(2)光化学氧化
利用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将其放入注有微囊藻毒素的蒸馏水中,水中的二氧化钛受到紫外光照射后,就会发生破坏毒素的反应,达到清除水中藻毒素的目的
(3)生物降解
栽种一些可以与藻类物质竞争营养物质的绿色植物;水生植物对微囊藻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最近发现一种棕鞭藻对铜绿微囊藻细胞有吞噬现象。

(4)物理方法;
气浮,混凝沉淀,吸附,膜过滤。

(5)利用:利用藻类生产禽畜饲料。

2.填埋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有那些?
处置场所要安全可靠,通过天然或人工屏障使固废被有效隔离,使污染物质不会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更不能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

处置场所要设有必须的环境保护监测设备,要便于管理和维护。

被处置的固体废物中有害组分含量要尽可能少,体积要尽量小,以方便安全处理,并减少处置成本。

处置方法要尽量简便、经济,既要符合现有的经济水准和环保要求,也要考虑长远的环境效益。

3.填埋场厂址的选择应考虑那些因素?
1、确定填埋场的面积根据垃圾的来源、种类、性质和数量确定场地的规模,要有足够的面积,满足10~20年的服务区垃圾的填埋。

2、运输距离其长短对今后处置系统的整体运行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既不能太远又不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要交通便利。

3、土质与地形条件底层土壤要求有较好的抗渗能力,防止渗出液污染地下水。

场区有覆盖的粘土,以降低运输费用、增加填埋容量。

土质应且易于压实,防渗能力强。

地形:要有较强的泄水能力便于施工操作及各项管理。

天然泄水漏斗及溶沟、溶槽等洼地不宜选作填埋场。

4、气象条件一般应选择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环境,要避开高寒山区选址。

选择背风的地点作填埋场,尽量让风朝着填埋作业的方向吹。

5、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应全面掌握填埋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避免或减少浸出液对该地区地下水源的污染。

一般要求地下水位尽量低,距底层填埋物至少有1.5m。

6、环境条件填埋场要尽量避开居民区,要适当远离城市,并尽量选建在城市的下风向。

7、场地的最后利用填埋场封场以后,要求有相当面积的土地能作他用,
4.请简要回答污水处理的技术有哪些,及描述水质好坏的水质参数有哪些?
答:污水处理的技术总共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等;物理处理法包括沉淀、过滤、气浮等;而化学处理法包括氧化还原、絮凝、中和、萃取、离子交换、膜过滤等;生物处理法包括两大类,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描述废水水质指标包括,物理性指标:颜色、浊度、温度、嗅味等;化学性指标:pH、COD、BOD、氨氮、总磷、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生物性指标包含大肠杆菌、细菌等。

什么是生态平衡?举例说明生态失衡。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失衡(ecological unbalance):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其干预程度超过生态系统的阈值范围,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状态,而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一种生态现象。

例如:乱砍滥伐森林或毁林开荒,采伐速度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则会使资源衰竭,生态失衡,后果是气候变劣,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的报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