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合集下载

选修一第一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选修一第一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2.梭伦之所以能够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最主要 的原因是(
D)
A.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B.梭伦曾带领军队夺回失地 C.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D.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
3.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 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C

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
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4.公元前8~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 A.贵族 B.平民
三、思考:工商业奴隶主有什么政治要求? 为什么工商业奴隶 主有这种政治要求?
答案 (1)政治要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 利。 (2)原因:①工商业奴隶主大多出身于平民,政 治上受到贵族歧视,处于无权地位; ②贵族推行债务奴隶制,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
梭伦(约公元前630-560年)是古 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他 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 出身于贵族家庭,年轻时一面经商, 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 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 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不仅丰富 城邦毁于豪强, 知识和经验,且使他了解了下层平 而人民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 民疾苦,从而抛弃了贵族的骄矜, 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 对他一生的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后被誉为古希腊 "七贤"之一。 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 人们在他的雕像上刻下了这样的铭 ——《梭伦诗选》 文:"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 的萨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 大的立法者。"
雅典的自然环境
图说雅典
★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1.雅典的地理位置及其影响
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 有小块平原。 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等。 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 比雷埃夫斯港。
希腊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邦。下
列关于公元前 8~前 6 世纪雅典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

()
A.公民大会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下层平民的处境十分悲惨
C.长老会议是国家最高的审判机关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日益崛起
解析:公元前 8~前 6 世纪,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 但没有实际权力,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的职位,还把持了作 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B、C、D 三 项都是正确的。 答案:A
2.实质 贵族专制与平民反对贵族专制的矛盾。
探究点二 梭伦改革的背景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 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 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1)“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会导致平民身份发生什 么变化?“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是什么意思?
深刻根源。 3.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是改革的前提。
清单一 梭伦改革的政治原因
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地理环境 雅典位于希腊___阿__提__卡__半岛,有小块平原,物产丰富,附 近有天然良港,对农业、__工__商__业___发展有利。 2.城邦国家 (1)形成:大约在公元前 9~前 8 世纪。 (2)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_中__央__议__事__会__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3)成员:贵族和平民,平民包括农民和__手__工__业__者__。
二、非选择题(第 7 题 14 分,第 8 题 12 分,共 26 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 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社会各阶层开展激烈辩论 的情景。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雅典城邦的兴起》素材一、至公元前800年,各村落逐渐发展为拥有属于自己的政府、军队和法律制度的城市。

称为「城邦」。

城邦的兴起,标志着古希腊文明的开始。

二、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古希腊两个强大城邦斯巴达和雅典之间为争夺霸权发生连年战争。

雅典于公元前404年4月投降,从此,斯巴达取代了雅典成为希腊霸主。

三、古希腊的经济生产概欧洲最早期的文明发源于欧洲东南部的希腊半岛(约于公元前800年)及欧洲南部意大利半岛的罗马(约于公元753年)称为:古希腊.罗马文明。

由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都是孕育于地中海沿岸一带,它们被称为「内海文明」。

古希腊文明较古罗马文明早产生。

由于居住在沿海地区,古希腊人以航海贸易为主要生计之一。

随着贸易的往来,他们逐渐学习了新月沃土和尼罗河流域的文明,从而开创了自己的文明。

而古罗马文明则深受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又将其发扬光大。

这两种文明被称为西方的「古典文明」,成为今日西方文明的基础。

古希腊和古罗马亦被历史学家称为「西方文化摇篮」。

古希腊文明约于公元前800年在欧洲东南部的希腊半岛上开始。

它孕育自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和希腊半岛南面的迈锡尼文明。

米诺斯文明(公元前3000-1450年)约于公元前3000年,米诺斯人开始在克里特岛定居。

米诺斯人善于造船和精于航海,经常前往新月沃土和埃及等地进行贸易。

借着与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贸易往来,他们学懂了文字、建宫殿、制陶和造珠宝的方法,从而开创了「米诺斯文明」。

约于公元前1450年,「米诺斯文明」被毁。

被毁原因至今不明,一说是迈锡尼人南侵所致,一说是被火山爆发所毁。

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450-1100年)。

迈锡尼人源自米索不达米亚北部的一个印欧游牧民族。

约于公元前2000年,他们迁往希腊半岛的南面并建立迈锡尼市,创造了「迈锡尼文明」。

相传迈锡尼人曾于公元前1194年对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发动了一场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

著名的「木马屠城记」传说就是以此为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2.影响 (1)促进了雅典__奴__隶__制__经__济___的发展。 (2)形成了__工__商__业__奴__隶__主___阶层。
(3)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展开了要求分享___政__治__权__利____的斗争。 ①平原派:维护贵族___寡__头__政___治_____,巩固自身权益。 ②山地派:实行激进的____民__主___政__治_____,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③海岸派:实行___温__和____的改革。
探究
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 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 城邦毁于豪强, 而人民 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 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 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
——《梭伦诗选·忠告》
史料二 下图是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辩论的场景。
思考 (1)史料一中“豪强”“人民”分别指的是当时雅典社会的哪一阶级?其中哪一阶级 曾经怎样不公正地占着优势?而另一个阶级实际上分为哪两个阶层?分别指出在梭 伦改革前夕,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处境。 (2)史料二中辩论的核心是什么? (3)综上所述,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社会的政治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怎样?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4.缺)真陷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答案 (1)贵族、平民。贵族阶级。政治上,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 压迫平民;经济上,掌握大部分的财富,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 平民实际上分为下层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两个阶层。下层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往往 因为从贵族那里借债无力偿还而沦为“六一汉”,甚至是债务奴隶;工商业奴隶主 则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是否进行改革”成为辩论的核心。 (3)政治形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趋势:改革势在必行。

课件7: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件7: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2、社会矛盾
政治
表现 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职位,把持了长老会议。 公民大会 没有实际权力
经济 贵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 六一汉 ”或者债务奴隶
结果 影响
公元前632年,雅典发生平民武装暴动 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三、工商业发展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雅典工商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表现有哪些? 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动?
平原派 (贵族寡头政治)
反对贵族专权, 要求改革
山地派 (激进民主政治)
海岸派 (温和改革)
四、首席执政官梭伦
梭伦简介: 出生于贵族家庭,成年后曾经从事工商业活动,同情 平民。 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丰富的知识,被称 为希腊“七贤”之一。 在政治上,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情平民, 写了不少政治诗,表达自己对贵族的不满。 信奉中庸哲学,既不主张对平民无限度的剥削,也不 主张彻底剥夺贵族财产。
(三)古风时代(BC8C---BC6C) 希腊各奴隶制城邦形成,雅典和斯巴达成长起来,政体多
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等
雅典:君主制 →贵族制(BC7C) →僭主制 →民主制(BC6C末克里斯提尼改革)
(四)古典时代(BC5C---BC4C前期) 希腊奴隶制城邦达到极盛,然后趋于衰落
雅典此时处于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BC5C,伯利克里 改革使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五)马其顿统治时代(BC4C晚期---BC2C中期)
希腊城邦衰落,处于马其顿统治之下,最后为罗马帝国所灭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思考: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交通三个方面概况雅典的自然条件?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梭伦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观和客观 条件,从梭伦的成功中你能够得 到哪些启示?
如果没有萨拉米斯岛问题就不会有首席执 政官梭伦,也不会有梭伦改革? 萨拉米斯岛问题只是一个契机,而当时 雅典城邦内部社会矛盾激化,这是最主 要原因。
小结
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 日益尖锐 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2)经济:尖锐社会矛盾,导致雅典社会动荡, 严重阻碍雅典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展。
梅加腊
斯巴达 雅典 萨拉米斯 3、丧失萨拉米斯岛对雅 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典将产生什么影响? 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了雅典。
4、围绕萨拉米斯岛问题,
雅典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外贸易
疯诗人事件 梭伦指挥雅典军队收回萨拉米斯岛
客观条件: 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 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 典经济的发展,使改革成为唯一的出路。 主观条件: 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 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 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等等 启示: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 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梭伦改革的背景)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公元前5世纪 伯利克里主政, 雅典民主进入 “黄金时代”
公元前6世纪初
公元前6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雅 典民主政治确立
梭伦改革,奠定雅 典民主政治基础
公元前8世纪 雅典城邦萌芽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政治背景):
问题一:雅典的地理环境如何?(位置、 地形、物产)源自多山靠海(工商业 与城邦制)
(一)雅典的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二,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一)出现城邦国家的雏形 时间: 大约在公元前9- 世纪 时间: 大约在公元前 -8世纪 标志: 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 标志: 政机构设立 氏族成员:有贵族,平民.平民包括农民, 氏族成员:有贵族,平民.平民包括农民, 手工业者
世纪, (二)公元前8-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 公元前 - 世纪 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展开分享 .工商业的发展, 贵族政治权利的斗争. 贵族政治权利的斗争. (1)工商业的发展 )
世纪以后, 前提: 公元前8世纪以后 前提: 公元前 世纪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广 泛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泛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出现三层浆座,用200人划桨的远航大船;木 出现三层浆座, 人划桨的远航大船; 人划桨的远航大船 表现: 表现: 器加工,纺织,制革等有发展; 器加工,纺织,制革等有发展;生产的葡萄 橄榄油,一些陶器等热销地中海沿岸. 酒,橄榄油,一些陶器等热销地中海沿岸. 一些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奴隶劳 形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动,形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1.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 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 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 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 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 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 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 债务奴隶.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 债务奴隶.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 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栏 目 链 接
农民和手工业者 ________。
考点二 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社会的矛盾与危机
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1)原因。 ①贵族在政治上实行专权:贵族占据了 ________等重 首席执政官 公民大会 形同虚 要职位,把持长老会议 ________,最高权力机关 ________ 设。 ②贵族在经济上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 ______” 六一汉 或 ________。 债务奴隶
栏 目 链 接
观上要求平息矛盾,结束动荡,这就需要进行深刻的社
会变革。
(3)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必
要性。雅典社会动荡,使经济发展迟缓,雅典附近的梅 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已赶上并超过了雅典,梅 加腊甚至占领了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沉重地打 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通过改革,尽快平息雅典的动荡, 加快雅典经济的发展,成为雅典有识之士特别是工商业 奴隶主的强烈要求。
栏 目 链 接
B.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C.指希腊的一种国家组织 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
解析: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 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是共同地域和政治经 济共同体,这种特征导致了它的狭隘性,也就决定了它
栏 目 链 接
不可能成为一种民族意识。
答案:A
考查角度3 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例3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赋诗说:“我注目凝视,
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 境。”梭伦忧心的主要问题是( A.民主制度面临威胁 B.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 )
栏 目 链 接
C.自己将被陶片放逐
D.城邦遭到外邦人攻击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是梭伦当选执政官之前,据 所学知识可知,A项错误,梭伦改革后雅典才栏 目 链 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典城邦的兴起说课
长春市九台区第一中学李珊珊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我主要分五个部分进行说课: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说”课题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目标。

1、“说”课题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从纵向看,本课内容处于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人类民主政治的源头)的重要位置;从横向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特色可以与东方文明古国的专制制度形成鲜明对比。

人教版教材把本课作为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的起始课,可谓是用意颇深。

因为本课既承接着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又引出本单元第二节“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因此,掌握本课内容是学习本单元的关键,也是掌握人类民主政治发展演变的关键。

2、“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那么,“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是为本课重点。

而“结合古希腊城邦文明及雅典独特的地理环境,分析雅典的社会阶级关系,认识梭伦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是为本课难点。

3.“说”教学目标
那么根据教学重难点和课标要求的需要,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表述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的政治主张;萨拉米斯岛问题;知道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能力目标: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比较认识事物的方法;在史料解读中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全面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

素养目标:认识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感受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关键词是利用问题情境、史料解读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
从学习内容上看,高二学生有了必修一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对于历史问
题的探究欲强,思维活跃,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和问题、构建宏观知识体系和高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还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学习本课时,将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相结合,情景教学、自主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三、说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学生以课前预习案为指导自学教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探究。

问题导学法: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设情景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在体验中学习历史。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与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关于古代希腊的发展简史雅典城邦历史上的几个重要人物
通过展示两段史料,并进行设问:我们必修一用了四节课的时间学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道了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源头。

那么,材料中所说的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哪里呢?进而导入新课,简明扼要,直奔主题。

并联系必修一学过的内容,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两种文明,两位大师,可以让学生温故知新,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一、雅典地理环境特点及其影响
观察图片并思考:雅典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对雅典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通过观察图片分析,使得学生知道雅典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与四大文明古国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通过探究对比东西方文明不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雅典文明不同于古代东方文明国家是当时雅典社会的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情决定制度,尊重他国的选择,这也是本个问题教学价值观的落脚点。

二. 政治上:贵族政治所引发的社会动荡
通过展示材料 1 并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平民面临什么危机?大量平民沦为债务奴隶对雅典城邦有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2 引导学生思考:平民想要参与什么事情?是谁阻碍了平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通过问题设计使学生知道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公元前632年平民暴动,迫使统治者局部调整政策。

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

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进行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 经济上,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通过观察图片,思考: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雅典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对雅典社会关系的变动起了什么作用?通过展示改革前的辩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的基本主张。

使学生通过图片史料分析得出结论: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

因此“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成为辩论的核心。

从而,学生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进行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主观条件——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通过历史小故事使学生知道“疯诗人事件”使梭伦得到人民的拥护,为其后来上台执政奠定了基础。

萨拉米斯岛问题使梭伦树立了威望,为他上台提供了有利契机。

梭伦在雅典风雨飘摇的时候登上历史舞台,为改革提供了可能。

根据本节所学,从政治、经济、个人等三个方面总结梭伦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背景)
学生把讨论的书面资料进行讲解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梭伦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族危机也使雅典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而梭伦的个人因素又使改革成为可能。

学生也就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即梭伦改革的背景。

展示知识网络:以此形式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理解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历史内容的整体面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课后完成两道小题,加深巩固对本课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对本课内容的创新性认识。

五、说教学反思
1、高立意下的众参与
教学主题是统领一节课的灵魂,没有主题立意的课堂教学只是历史知识的解释和堆砌,很难引发学生思考。

故本课紧紧围绕“雅典的DNA”这一主题,以政治、经济、个人等三个方面为线索探寻梭伦改革的背景。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雅典文明不同于古代东方文明,是当时雅典社会的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积极的课堂环境应该使学生获得自信感、成功感、归属感,注重学生身心发展。

本课采用史料导入,简明扼要,直奔主题。

并联系必修一学过的内容,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通过对比两种文明,两位大师,让学生温故知新,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立足学情,学生以课前预习案为指导自学教材,自主学习;以问题为主线,采用问题导学法,培养个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史料分析和历史故事、人物生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最后总结梭伦改革的背景时采用合作探究法,概括本课内容。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参与率高。

课堂氛围比较活跃、民主、和谐。

比较适合高二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梭伦改革背景的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

2、众参与下的深思维
思辨是学习过程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没有思辨便谈不上学习。

因为,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过程的思辨活动是各种学科素养形成的土壤。

本节课通过大量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所进行的问题设计一直伴随整节课堂,从最开始“雅典独特的地理环境对雅典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与四大文明古国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贵族政治下,雅典社会动荡的原因和表现”“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的基本主张”“疯诗人事件有什么意义,萨拉米斯岛问题”等等环环相扣,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情景基础上形成对历史问题分析评价的思维习惯。

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突破方向和思维延伸空间,大多数学生能自主生成问题,拉伸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深思维下的育人观
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更注重人文关怀。

本节课在对比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不同的时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雅典社会不同于古代东方文明国家是当时雅典社会的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情决定制度,尊重他国的选择,这也是这个问题教学价值观的落脚点。

同时感受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通过对政治动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而根据梭伦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谈一谈从梭伦的成功中你得到哪些启示?使得学生从个人主观条件上知道如何积累知识、抓住机遇。

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家国情怀这一学科素养的培养。

4、有瓶颈亦有无限可能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常规化还有许多矛盾需要解决,如: 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与教学需求的矛盾、整合课的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矛盾等等。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主动拥抱新理念、新技术,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不被淘汰。

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信息化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人,硬件设施完善之后,如何真正用好是关键。

”通过本次课,我更是深深体会到“人与人的交流是信息技术是取代不了的。

”信息化课堂怎样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更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必然是学习的设计者、搜集信息的指导者和学习的伙伴。

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只能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匍匐前行。

感谢您的聆听与指导!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