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泥塑课程教学大纲_课程标准_课程教学_精品课程[整理]

泥塑课程教学大纲_课程标准_课程教学_精品课程[整理]

泥塑课程教学大纲_课程标准_课程教学_精品课程[整理] 泥塑课程教学大纲_课程标准_课程教学_精品课程《泥塑》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本课程是职业学校宝玉石鉴定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传授工艺雕塑专业中所必备的立体造型基本技艺,为学生专业继续学习和适应专业市场需要奠定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具备工艺美术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美术造型基础知识和工艺雕塑的基本技能,掌握其制作方法。

使学生具备工艺美术立体造型专业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1、学分及学时分配建176学时7学分) 分三学期修完模块类别教学内容学时数合计(课时)讲授实践机动专业基础模块泥塑造型训练雕塑的概念(第一学期)22715立体造型概念的形成 (第一学期)461531分类造型训练—动物 (第二学期)18612分类造型训练--花鸟 (第二学期)21714分类造型训练—器皿 (第二学期)15510分类造型训练—人物 (第三学期)19712吉祥题材学习 (第三学期)15510综合造型设计 (第三学期)20614机动总计17658118二、课程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泥塑课程学习在本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技法原理。

3. 掌握传统工艺雕塑的发展历史。

(二) 技能教学目标1. 具备制作泥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能熟练制作泥塑造型。

3. 能根据玉雕专业造型目标的需求运用泥塑制作各种模型。

(三) 素质教学目标1. 热爱科学,热爱传统文化,努力学习和应用专业技术。

2. 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

3. 树立勤学苦练技艺、爱岗敬业的意识。

三、内容标准(一)必修内容和要求一、模块(项目)一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内容一:中国古代雕塑理论串讲(共18周,每周1学时))内容二: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共18周,每周1学时)内容三:分析、学习雕塑语言,临摹优秀作品。

传统泥塑教学大纲模板设计

传统泥塑教学大纲模板设计

一、课程名称:传统泥塑艺术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泥塑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观念。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三、课程内容:第一单元:泥塑艺术概述1. 泥塑的历史渊源及发展2. 泥塑的种类及特点3. 泥塑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单元:泥塑制作技法1. 泥料的准备和加工2. 泥塑的基本造型技法3. 泥塑的装饰和彩绘技巧4. 泥塑的修复与保养第三单元:泥塑作品赏析1. 中国古代泥塑代表作品赏析2. 现代泥塑艺术家及代表作品赏析3. 民间泥塑艺术特色赏析第四单元:实践操作1. 基础造型练习2. 创意泥塑作品制作3. 团队协作完成大型泥塑作品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泥塑艺术概述第二周:泥塑制作技法(泥料准备与加工)第三周:泥塑制作技法(基本造型技法)第四周:泥塑制作技法(装饰与彩绘技巧)第五周:泥塑作品赏析第六周:实践操作(基础造型练习)第七周:实践操作(创意泥塑作品制作)第八周:实践操作(团队协作完成大型泥塑作品)第九周:课程总结与展示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泥塑艺术知识。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泥塑制作技法。

3. 赏析法:通过赏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泥塑作品,加深对泥塑艺术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泥塑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泥塑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泥塑艺术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学生完成的作品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泥塑教材、书籍、图片等。

2. 泥塑制作工具和材料。

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网站等。

八、课程特色:1. 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泥塑艺术魅力。

2. 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泥塑》课程教学大纲

《泥塑》课程教学大纲

《泥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泥塑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适用专业:美术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16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泥塑是一门集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思维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美术与设计专业实践的课程。

通过课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善于用材料思考,勤于动手,提高制作能力,使学生感知“动手”对于成“人”的生命成长意义。

泥塑课程是一门关于培养三维空间形体造型观念和能力的基础课程。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泥塑艺术语言的理解和学习,通过泥塑基础知识的介绍和临摹实践,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平面思维向空间思维观念转换能力。

初步了解雕塑作品的空间观察方法、制作的方法以及泥塑在美术设计上的应用和特点,掌握雕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并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专业设计起到造型辅助作用。

二、课程教学要求①注重学科发展建设,坚持教学与应用相结合,是泥塑实践性教学的思路。

②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是泥塑实践性教学的根本。

③善于动手、勤于劳作,是泥塑实践性教学的状态。

④学科互补、课程互动与学术资源共享,是泥塑实践性教学的模式。

具体教学要求则有①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材料、历史以及雕塑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上的应用表现。

②理解雕塑语言的审美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意识。

③通过雕塑临摹实践,初步掌握泥塑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制作方法。

三、先修课程《素描》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雕塑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与了解,空间意识的建立。

难点:严谨正确的雕塑造型空间观察方法与雕塑空间造型技法的掌握。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案例教学:组织学生鉴赏雕塑在中小学美术教育领域的应用,归纳总结,强化学生的审美认知和视觉经验。

2.启发性教学:提出问题或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教学:对学生作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及时发现不足,在实践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4.辅助教学:利于多媒体课件、影像等现代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泥塑教学大纲

泥塑教学大纲

泥塑教学⼤纲《泥塑》教学⼤纲适⽤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编号:总学时:36 课内实践学时:0 学分:2第⼀部分使⽤说明⼀、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标课程的性质、地位泥塑课是动漫设计与制造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

该课程以传统雕塑语⾔训练为依托,培养学⽣的⽴体和空间的造型能⼒。

以⼈体作为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让学⽣集中学习以增加的⽅式塑造形体。

逐步理解塑造形体对建构空间的作⽤、整体的结构⼒和形体张⼒的作⽤以及形体的⽣长感和流动感。

教学⽬的通过教学,泥塑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解决学⽣⽴体三维的观察基础训练,⽽这种⽴体三维的观察能⼒的训练⼀⽅⾯:是有助于动漫设计与制造专业学⽣在美术学习中从平⾯到⽴体的基础训练教育的完整性;⼀⽅⾯:通过⽴体三维观察能⼒的训练,有助于学⽣可以结合⾃⼰的专业⽅向进⾏相应创作。

⼆、教学要求1. 介绍泥塑艺术的概念与本质特征;2. 理解泥塑课程中涉及的⼀些重要概念;3. 基本掌握泥塑艺术的成型原理,主要是⽴体三维观察⽅法。

三、实施说明1、成绩考核⽅法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法为结课作业考核、平时考核相结合。

其中,结课作业成绩占60% ,平时考核成绩占40%。

结课作业采取对建筑制图的设计及表现形式的整体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平时上课表现情况等⽅式。

2、教学⽅法、教学⼿段本课程在教学⽅法上应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多采⽤引导、课程讲授法、实例教学法为主,使学⽣能够融会贯通、举⼀反三。

辅以适当的图⽚资料讲析,运⽤典型案例组织教学,启发学⽣独⽴思考,增强学⽣的感性认识,提⾼学⽣的实践能⼒,同时伴随理论讲解相应安排课堂练习,理论与实践要求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具体动漫专业内容进⾏讲解,加强与实际例⼦的结合;使⽤专业设计教室授课。

在教学中,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法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属于了解层次的,考核时所占分量较轻;属于理解或掌握层次的,是考核的重点,学⽣对这部分内容⼀定要⼗分清楚。

《人体泥塑》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泥塑》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泥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65282
课程名称:1/2人体泥塑
先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美术学专业(雕塑方向)
一、课程简介
泥塑人体的学习是雕塑最重要的环节,充分使学生对人体的认识与能够在定性中挖掘到创作的一些手法,而能充分运用泥的特征。

1/2人体泥塑需要牢牢把握人物动态、比例,在基本形体正确的基础上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2人体泥塑需要牢牢把握人物动态、比例,在基本形体正确的基础上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

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为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适当进行泥塑速塑训练。

三、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时]:96课时
[目的]:1/2人体泥塑的人物动态、比例,在基本形体正确的基础上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

[要求]:侧重于人体的动态、比例及形体基本结构的认识和把握。

[重点]:把人体简练的认为头、颈、胸、腰及四肢的连接关系,对象高度概括。

[难点]:1、人体比例的把握
2、人体动态的把握
3、整体与细节的关系
4、手、脚的刻画
[内容]:课堂写生(实践为主、口述为辅)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双重基础——具象写实基础》霍波洋编著吉林美术出版社
参考书目:
1、《雕塑艺术》吴少湘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2、《罗丹艺术论》格塞尔著傅雷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泥塑课程纲要

1泥塑课程纲要

泥塑课程纲要一、泥塑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泥塑工艺的历史文化、特征与价值,弘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2、了解泥塑工艺的知识,基本程序,学会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与设计创意。

3、感受泥塑材质的特性,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制作与设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

二、泥塑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泥塑工艺制作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生活,突出实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泥塑课程的兴趣和创造精神。

三、教学情况分析泥塑课程动手能力极强,学生兴趣浓厚,在具体实践中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调整具体的教学方法。

1、初级(1-2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善于模仿,对泥塑学习兴趣浓厚,想象力丰富、大胆。

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不精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可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教学中教师还需注意多引导、多鼓励学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2、中级(3-4年级)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两三年的美术学习,对绘画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提高。

大部分学生表现平面形象和立体造型的能力逐步提升,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开始丰富,较精准并富有生活情趣,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开始注重作品的美感。

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注意力增长。

教师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3、高级(5-6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品质逐渐成熟,审美品味逐步提升,对美具有较高的欣赏能力。

教师需要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更多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因此在工艺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展示更多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流派所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泥塑作品,一方面从多角度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美术素养。

泥塑专业教学大纲模板

泥塑专业教学大纲模板

---泥塑专业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泥塑2. 课程代码:3. 学分:XXX4. 学时:XXX5. 教学对象:雕塑、美术等相关专业学生6. 教学学期:第X学期7. 教学周次:第X周至第X周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泥塑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

- 熟悉泥塑的制作工艺、工具与材料。

- 了解不同流派和风格的泥塑特点。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泥塑技法进行造型设计。

- 具备一定的泥塑制作和修复能力。

- 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泥塑基础知识- 泥塑的定义与分类- 泥塑的历史与发展- 泥塑的工具与材料2. 泥塑技法- 泥塑的捏、揉、塑、刻等基本技法- 泥塑的塑造与雕琢- 泥塑的装饰与上色3. 泥塑作品欣赏- 不同流派和风格的泥塑作品分析- 国内外著名泥塑艺术家的作品赏析4. 泥塑实践- 泥塑作品的构思与设计- 泥塑作品的制作与完成- 泥塑作品的修复与保护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周X课时,共计XXX课时2. 实践教学:每周X课时,共计XXX课时3.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X%)、作业(X%)、期末考试(X%)五、教学资源1. 教材:- 《泥塑艺术》- 《泥塑技法与创作》2. 教学辅助资料:- 泥塑作品集- 泥塑工具与材料手册3. 教学设施:- 泥塑工作室- 泥塑工具与材料六、教学进度安排(此处列出详细的周进度安排,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作业布置等)七、考核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作业:根据课程要求完成指定的泥塑作品。

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泥塑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泥塑作品。

岳岗小学上期校本泥塑课程纲要

岳岗小学上期校本泥塑课程纲要
6/1
第4课《苹果》
基本技法的学习,练习揉泥团。
7/1
第5课《糖葫芦》(主题合作课)
学生第一阶段学习的总结运用,简介一些食品的制作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8/1
第6课《瓢虫》
学习运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捏出瓢虫。
9/1
第7课《小鸟》
结合上周课的学习,完成小鸟的制作。
10/1
第8课《小熊》
结合上两周பைடு நூலகம்的学习,完成小熊的制作。
评价方式/活动二:
等级描述:
A、作品表现形式符合大众审美认识,表现方法符合作品内容。
B、作品表现形式符合大众审美认识,表现方法较符合作品内容,制作的较粗糙。
C、作品表现不符合大众审美认识,表现方法与主题无关。
(二)表现性目标(权重: )
等级描述:
A、作品表现形式上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和造型,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创造。
11/1
第9课《恐龙》
学习恐龙的制作。感受造型美。
12/1
第10课《小娃娃》
学生第二阶段学习的总结运用,简介一些动物的制作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13/1
第11课《毛笔》
学习连接的方法。
14/1
第12课《手套》
学习揉、拍、剪的手法。
15/1
第13课《沙发》
学习揉、拍的手法。
16/1
第14课《手机》
学习揉、拍的手法,连接的方法
17/1
第15课《床和被子》
学生第三阶段学习的总结运用,简介一些生活用品的制作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18/1
第16课《洗衣盆》
学习揉、团、捏、割的手法
19/1
第17课《乒乓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塑》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泥塑
开发者:
课程类型:艺术特色类选修课程
教学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课程安排:一是利用每周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进行专门学习,二是通过社团活动和特色班级建设相结合,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学习。

课程目标:
1、学会泥塑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懂得造型知识,进行艺术创作。

2、体验学习活动的兴趣,获得对泥塑艺术创作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场地设备:
雕塑台(桌)六至八张、转盘、木条若干、泥拍、刮刀、布、泥
课程计划:
泥塑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仍被许多人所珍爱,其魅力就在于它的可塑性强,想象空间大,艺术成分高。

泥塑集趣味性、创造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它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创新是泥塑教学的永恒主题和本质内涵,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表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在自由的创作中获得个性表达。

泥塑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总体要求:
教学方式:教师示范、小组合作、参观、展览。

实施建议:
(一)内容选择——主题推进
在内容选择上,实施主题推进的方式:低年级确定“田园果蔬”系列选择农村的孩子们比较熟悉的田园的农作物、花卉、蔬菜、水果。

教师启发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写生记录,把观察到的花卉、蔬菜、水果及粮食果实等用泥捏出来,并借助各种工具使之达到仿真的效果,如上颜色等。

低年级“可爱的小动物”系列泥塑引导学生用艺术的视角去体验、观察、创造,用泥捏的形式对这些熟悉的小动物进行表现,还可写一篇观察体验小日记。

中年级“盘器皿”系列,学生能够了解泥条盘筑的造型特点;知道泥条
盘筑的审美特点;能运用盘泥条法进行陶艺创作并能欣赏用盘泥法塑造的陶艺品。

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

“花样壁饰”系列在泥板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平面的花和叶片的装饰,培养学生平面中点、线、面的构成能力。

高年级“动态泥人”系列泥塑,结合美术教材的人物动态写生及生活中常见人物动作形态,在欣赏分析天津“泥人张”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动态泥人的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泥板浮雕”系列以泥为制作原料,结合简笔画造型、中国画构图、造型,广泛取材,如:小动物、花草、人物、故事插图、国画题材等等,经过设计泥板平面图式、手捏零件、组装拼贴、加固装饰等工艺流程完成作品。

效果呈高浮雕的艺术效果。

(二)评价方式——多元评价
评价分两部分,师生共同评价。

1.精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对学生进行鼓励。

2.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

内容包括: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作品学习创作情况。

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学生作品照片、荣誉证书等。

(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各方面的综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