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幼儿园幼儿晨间锻炼指导制度范文(5篇)

幼儿园幼儿晨间锻炼指导制度范文(5篇)

幼儿园幼儿晨间锻炼指导制度范文一、出操环节:教师:1.主班教师带一半幼儿走在前面,并关注孩子下楼情况。

2.配班教师带另一半幼儿走在队伍中间,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前面的孩子,有可以照顾后面的孩子。

3.所有教师都要面向幼儿倒退走路或边走边往回看,以关注幼儿上下楼梯及行走时的安全。

保育老师:1.保育老师搬好整理箱跟在队伍的最后面,观察孩子排队、下楼情况,注意孩子的安全。

2.幼儿的自制玩具、脱下的外套等物品均由老师或保育老师拿。

二、锻炼环节:教师:1.活动分两组进行,一半为集体活动(集体体育游戏、集体的器械锻炼活动),另一半为分散活动(自制体育玩具、分散的器械锻炼活动)。

两组____分钟交换游戏项目。

2.教师要设置有趣的器械锻炼活动,或者是游戏活动。

并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之中,及时观察并指导幼儿锻炼。

禁止在一旁观望、闲聊。

3.教师关注好幼儿的活动量,并协助或提醒保育老师为幼儿塞后背毛巾。

保育老师:1.保育老师观察孩子的活动量及出汗情况,提醒中大班幼儿脱衣服、擦汗、塞毛巾,帮助小班幼儿脱衣服、擦汗、塞毛巾。

并整理好幼儿的衣服,放入整理箱内。

2.保育老师根据教师的需要协助老师做好幼儿活动时的安全管理工作。

3.如班内只有一名教师在岗,保育老师要配合做好一半幼儿的游戏活动。

三、做操环节:教师:1.教师认真、有表情的带领幼儿做律动,对于认真的幼儿用眼神给予表扬,对于分心的幼儿用眼神给予提示和鼓励。

2.做操时主班老师在前面领操,配班老师在后面边做操边指导幼儿。

保育老师:1.保育老师观察孩子的出汗情况,并为孩子擦汗、塞毛巾。

2.保育老师在塞毛巾的同时,提醒做操分心的孩子。

四、结束环节:教师:1.教师整队,主、配班各带领一半幼儿回教室,并关注幼儿排队走路的情况,提醒注意安全。

2.随路小结幼儿做操及锻炼情况,对幼儿好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

保育老师:保育老师在幼儿做完操后就先回班级进行两次消毒,秋冬季温热牛奶。

幼儿园幼儿晨间锻炼指导制度范文(2)一、制度目的:幼儿园幼儿晨间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旨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的心肺功能和协调能力。

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涵盖以下内容:
1. 健康体检:幼儿在参加体育活动前必须进行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避免参加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2. 活动场地和设施的卫生:幼儿园要确保体育活动场地的卫生状况良好,定期清洁和消毒。

体育设施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3. 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园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引导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并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4. 幼儿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幼儿园必须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和教学计划,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发展特点,科学制定体育活动内容和教学目标。

5. 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包括运动会、户外活动等,确保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并享受体育乐趣。

6. 事故应急处理:幼儿园要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例如突发疾病处理、急救措施等,以确保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7. 家长沟通与参与: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体育活动。

通过制定和执行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幼儿的体质和身心发展。

幼儿园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

幼儿园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

幼儿园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
幼儿园的体格锻炼制度是为了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幼儿的体能水平。

以下是常见的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的一些内容:
1. 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园规定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运动和活动,如跑步、跳绳、踢球等。

2. 每周的体育课:幼儿园安排每周一次的体育课程,通过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例如游戏、体操、简单的球类运动等。

3. 身体素质测评:幼儿园定期进行身体素质测评,评估幼儿的体能水平。

通过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增强幼儿的体能能力。

4. 锻炼指导:幼儿园老师在体育课或户外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专业的锻炼指导,教授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姿势。

5. 多样化的锻炼项目: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体格锻炼项目,包括跑步、跳跃、球类运动、健身操等,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力。

6. 安全保障:幼儿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幼儿在锻炼过程中的安全。

教师会确保运动场地的安全设施,监督幼儿的行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同时,适当的体
格锻炼也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幼儿体育锻炼2

幼儿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幼儿体育锻炼2

幼儿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幼儿体育锻炼2
幼儿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安全保障:保证幼儿进行体育锻炼时的安全。

确保锻炼场所和器材的安全可靠,排
除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制,及时处理和报告意外事故。

2. 维护卫生:保持幼儿体育锻炼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定期清洁和消毒混战装备,保证
空气流通,控制传染疾病的传播。

加强儿童个人卫生教育,强调洗手和晨练后的清洁。

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和使用洗手液等清洁用品。

3. 合理运动量: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发育水平,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内容和运动量。

避免过量疲劳和损伤,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

定期做体能测试,及时调整运动计划。

4. 个别化管理:根据幼儿的特殊情况,进行个别化的体育锻炼管理。

对于有特殊需求
的幼儿,如残疾儿童或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并安排专人
照顾和指导。

5. 健康监测:定期对幼儿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了解体格发育和健康状况。

注意观察幼
儿在体育锻炼中的舒适度和体力消耗情况,及时发现体质问题,做好健康干预。

6. 专业指导:配备专业的幼儿体育教师或专业教练,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和
教学方法。

注意幼儿的体育技能培养和身体素质提高,并兼顾培养兴趣和爱好。

7. 家长配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管理。

及时
向家长传达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和效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体育活动。

这些管理制度的落实可以有效保障幼儿体育锻炼的健康和安全,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
发展。

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制度

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制度

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制度
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健康筛查:在幼儿入园前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幼儿体质适宜进行体育锻炼,并对有特殊疾病或体质的幼儿进行特殊管理。

2. 环境卫生:确保幼儿园体育锻炼场所的卫生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和消毒体育器材,预防细菌交叉感染。

3. 洗手卫生:在体育活动前和结束后,引导幼儿进行洗手,避免细菌传播。

4. 安全措施:为幼儿园体育锻炼场地设置安全设施,如软垫、防护栏等,确保幼儿锻炼过程中不受到意外伤害。

5. 体育服装:幼儿园规定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时穿着适合的体育服装,如运动鞋、运动服等,保证幼儿的运动舒适度。

6. 体育教师指导:幼儿园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负责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确保幼儿动作正确、姿势合理。

7. 体育活动时间安排: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避免天气炎热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体育活动,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

8. 体育锻炼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质情况,制定适合幼儿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和方法,注重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灵活性。

以上是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障幼儿园体育锻炼过程的卫生和安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范文(3篇)

幼儿园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范文(3篇)

幼儿园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增强幼儿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本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

第二章:锻炼目标1. 增强幼儿体质,提高身体素质;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3. 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第三章:锻炼内容1. 晨间操:每天早晨集中进行晨间操,包括各种简单的体操动作,有氧运动等;2. 游戏活动:利用游戏等方式进行户外活动,如跳绳、接力赛等;3. 健身操:每周进行一次健身操活动,指导幼儿掌握基本的健身操动作;4. 体育课:每周进行一次体育课,教授幼儿基本的球类运动技能;5. 户外运动:每周安排一次户外运动活动,如郊游、野餐等;6. 舞蹈课:每周进行一次舞蹈课,教授幼儿基本的舞蹈动作。

第四章:锻炼时间1. 晨间操:每天早晨7:30-7:45进行,保持15分钟;2. 游戏活动:每天下午3:00-4:00进行,保持60分钟;3. 健身操:每周一次,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4. 体育课:每周一次,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5. 户外运动:每周一次,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6. 舞蹈课:每周一次,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第五章:锻炼场所1. 晨间操:在教室或户外操场进行;2. 游戏活动:在户外操场或教室内进行;3. 健身操:在教室内进行;4. 体育课:在体育馆或户外操场进行;5. 户外运动:根据具体活动安排,可以选择公园、郊游等地点;6. 舞蹈课:在教室内或专门的舞蹈室进行。

第六章:锻炼要求1. 晨间操:幼儿要积极参加晨间操活动,按要求完成各项动作;2. 游戏活动:幼儿要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保持良好的队形和秩序;3. 健身操:幼儿要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健身操动作;4. 体育课:幼儿要积极参与体育课,学会基本的球类运动技能;5. 户外运动:幼儿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参与户外运动活动,保持良好的队形和秩序;6. 舞蹈课:幼儿要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舞蹈动作。

第七章:锻炼管理1. 安全管理:提前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情况,确保幼儿锻炼过程中的安全;2. 管理人员: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幼儿体格锻炼活动的组织和管理;3. 记录管理:记录幼儿锻炼情况,及时跟踪幼儿体格锻炼的效果;4. 培训管理: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幼儿体格锻炼工作的水平;5.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幼儿体格锻炼活动,并及时与家长沟通相关信息。

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

幼儿园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确保幼儿在体育锻炼中的安全与健康,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合理制定体育锻炼计划。

2. 坚持安全第一,始终把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强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预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3. 坚持科学锻炼,遵循幼儿身体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内容和方法,确保幼儿得到科学的锻炼。

4. 坚持卫生保健,关注幼儿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卫生问题,提供适宜的锻炼环境和条件,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

三、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内容1. 体育锻炼计划制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包括锻炼内容、锻炼时间、锻炼强度等。

锻炼内容应包括走、跑、跳、投、攀、平衡等多种形式,锻炼时间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分配。

2. 体育锻炼环境管理确保体育锻炼环境的清洁、卫生、安全。

定期对体育锻炼场地进行消毒,保持地面平整、无障碍物。

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和场地,避免幼儿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

3. 体育锻炼安全管理加强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幼儿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定期对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教师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幼儿的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4. 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关注幼儿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卫生问题,提供适宜的锻炼环境和条件。

保证幼儿在体育锻炼前充分热身,预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幼儿正确呼吸,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5. 体育锻炼健康教育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幼儿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师应向幼儿传授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的体育锻炼能力。

定期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丰富幼儿的体育锻炼形式。

四、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督1.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

幼儿园幼儿晨间锻炼指导制度范文(4篇)

幼儿园幼儿晨间锻炼指导制度范文(4篇)

幼儿园幼儿晨间锻炼指导制度范文为了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我们特制定晨间锻炼指导制度。

通过每天固定进行的晨间锻炼,既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能素质,又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制度旨在规范幼儿晨间锻炼的内容和方法,确保幼儿得到有效的锻炼并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一、晨间锻炼内容1. 整齐列队:晨间锻炼开始前,幼儿应按班级和年龄段整齐地排列成一列,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后续的锻炼活动。

2. 基本动作:晨间锻炼主要包括基本的身体活动,如跑步、跳跃、踏步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肌肉发育和协调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爆发力和耐力。

3. 肢体伸展: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幼儿进行肢体伸展操。

这些操包括深呼吸、双手上举,或者手脚交替伸展等动作。

肢体伸展可以使幼儿的关节灵活度增加,预防肌肉劳损和骨骼畸形。

4. 脑力训练:在晨间锻炼中,我们也注重对幼儿的脑力训练。

通过一些简单的智力游戏、谜题或口算题目,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二、晨间锻炼方法1. 时间安排:晨间锻炼时间为每天早上7:30-8:00,持续时间为30分钟。

在这个时间段内,幼儿应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并按老师的指导完成各项晨间锻炼内容。

2. 班级带头:每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设立班级带头,由一名或多名幼儿负责带领其他同学进行晨间锻炼活动。

班级带头应事先接受老师的培训,了解锻炼内容和方法,并能够在锻炼过程中给予其他同学积极的引导和示范。

3. 分组锻炼:为了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我们采取分组锻炼的方式。

每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素质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负责指导的老师。

通过小组锻炼,可以更好地照顾到每个幼儿的锻炼需求,并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循序渐进:晨间锻炼应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循序渐进。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发育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难度和强度,以适应个体差异,并保证幼儿的安全和舒适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体育锻炼卫生管理制度
一、学前幼儿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1.经常锻炼体育锻炼必须经常进行。

学前幼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都应有1小时以上的户外体育锻炼。

2.全面锻炼必须选择对学前幼儿有益的多种项目进行科学的锻炼。

3.循序渐进学前幼儿的体育锻炼必须循序渐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运动量和动作的复杂程度。

4.注意个体差异学前幼儿的体育活动应使每一个幼儿得到锻炼,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体质条件、营养状况、家庭的教养方式、健康现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幼儿的运动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组织活动时,要随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对体质较弱的幼儿要格外关心,降低要求,如发现异常,要分析原因,并作适当调整。

心脏病及肾脏病患儿一般不宜进行锻炼。

5.注意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组织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结束时的整理活动是进行一般性体育项目所必须的。

锻炼前作适当的准备活动,使运动量逐渐增加,对于逐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水平、消除肌肉及关节的僵硬状态、减少外伤的发生是有益的。

而在大运动量的锻炼以后,为了使躯体和内脏比较一致地恢复安静状态,必须进行一些整理活动逐步减轻运动量,通常可为幼儿选择慢跑、散步、放松体操达到这一目的。

6.注意运动与休息的适当交替学前幼儿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都易产生疲劳,锻炼过程中必须安排适当的休息,避免因运动时间过长而导致身体机能不能及时恢复,防止因生理负荷过重而引起的运动创伤。

二、学前<BR><P></P>幼儿体育锻炼的基本途径及卫生要求学前幼儿体育锻炼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幼儿体
质,发展基本动作。

体育锻炼的形式以游戏为主。

1.体育活动(1)学前期的体育活动,应着重发展幼儿大肌肉群的协调运动能力,多进行增强背肌、颈部肌肉、肩胛带和腹肌的运动,以及提高幼儿的心肺机能、增强身体的平衡性和反应的灵活性方面的运动。

由于幼儿骨骼、肌肉和韧带较为柔软,所以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姿势。

(2)体育活动的内容因年龄而异,体操、户外自由活动、体育游戏等对学前幼儿的身体锻炼都有好处。

(3)学前幼儿的体育活动应有合适的运动量,运动量过大或过小,对幼儿身体发展都不利,而在适宜的时间范围内,低强度、高密度、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有利于达到锻炼目的。

(4)学前幼儿体育活动所用设备和器具在材料性质、内部构造及大小比例等方面都应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其他卫生要求。

2.利用自然条件的锻炼(1)利用空气的锻炼空气锻炼既可使幼儿呼吸到新鲜空气,又可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当幼儿身体暴露在空气中时,体内外温差对身体构成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调节散热,空气锻炼的目的就在于加强幼儿身体对寒冷的反应性。

①空气锻炼必须掌握的原则a.暴露皮肤。

当幼儿裸身时,人体对气温变化更为敏感,而穿衣不易达到空气浴锻炼的目的
<BR><P></P>。

b.在无风的正常气象条件下进行。

对健康人来说,空气大致可分为温暖的(20~27℃)、凉爽的(14~20℃)和偏冷的(7~14℃),人体对空气的感觉不仅仅决定于空气的温度,还与气湿、气流有关。

风吹时增加了身体的散热,与无风时炼的强度不同。

幼儿的适应力、抵抗力都较低,空气锻炼宜在无风的正常气象条件下
进行。

c.注意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

年龄较小、体质较差、营养不良者开始锻炼时要特别谨慎。

d.从气温较高时开始锻炼。

气温超低、时间越长,刺激越大,对于学前幼儿来说,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故宜从气温较高时开始。

②空气锻炼的具体做法a.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b.空气浴。

空气浴最好从夏季开始,这样机体能较好地逐步适应热、温、冷空气。

空气浴宜选择在绿化好、日光直射、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

空气浴的气温,对于3岁以下的婴儿来说应不低于15℃,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应不低于12~14℃。

每次空气浴的持续时间依个体特点而定,从几分钟到长于1小时不等,冬季20~25分钟左右为宜。

锻炼时,除体质较差的幼儿穿上背心外,其余幼儿均只穿短裤,以不起“鸡皮疙瘩”为宜。

(2)利用日光的锻炼①气温在22℃以上无大风时均可进行日光浴,应避免日光照射过强,夏季可在上午8~9时进行。

②幼儿应头戴凉帽及暗色防护眼镜,让胸部、腹部、后背、四肢均匀地接受日光浴,每面1~2分钟,每次日光浴时间以25~30分钟为宜。

③由于日光锻炼对机体的作用较空气浴强,故进行时必须注意幼儿的反应,一般在开始直接日光浴前,
先进行7~10天的空气浴。

④幼儿也可结合游戏、玩耍进行日光浴。

⑤日光锻炼时应注意饮水;空腹和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注意幼儿睡眠、食欲、情绪等是否良好,反应不良者可出现精神萎靡、头晕头痛甚至血压改变。

(3)利用水的锻炼①在同样温度下,水对体温的调节影响比空气更大,因水导热性强,约为同温度空气的28~30倍,它能从体表带走大量的体热。

健康幼儿在水温低于20℃时感觉到冷,水温20~32℃时感觉到凉,水温32~40℃时感觉到温,40℃以上时感觉到热。

利用水进行锻炼,开始时宜从温水逐渐过渡到冷水。

②身体受冷水的刺激后产生的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冷水作用于体表,立即引起皮肤血管的急剧收缩,血流入内脏,引起血压上升和心脏激烈的活动,皮肤苍白,感觉寒冷,这是第一阶段。

经过0.5~1分钟,由于体内激烈地产热,皮肤血管重新舒张,血液又流向皮肤,皮肤由苍白转为发红,并发热,这为第二阶段,一般称为“主动充血期”。

但当冷水作用时间过长,皮肤颜色又变得苍白,出现“鸡皮疙瘩”,或因血管张力低下,血流迟缓而口唇发青,全身发冷,出现“第二次寒战”,这表明寒冷作用过强。

锻炼过程中不能使<BR><P></P>幼儿出现第二次寒战。

患心脏病、肾脏病、贫血及风湿病的幼儿禁止冷水锻炼。

③利用水的锻炼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a.冷水洗脸、洗手脚。

适用于2岁以上幼儿,开始水温34~35℃,两周内逐渐降到25~26℃,夏天可降到16℃。

长期坚持冷水洗脸、洗手脚,能加强体内血液循环,特别是能提高鼻腔粘膜对冷刺激的抵抗力,预防感冒。

b.擦浴。

这是最温和的水锻炼,适合于体弱者及年龄较小的幼儿。

开始前
最好先有两周时间的干擦准备,即用柔软的厚毛巾分区轻轻摩擦全身,到发红为止,但要防止擦伤皮肤。

擦时应将上肢、胸、腹、背、下肢等部位轮流擦到,每擦一次均以另一条干毛巾吸干,然后干擦至皮肤发红,总时间约为6分钟。

c.淋浴。

淋浴是较强烈的冷水锻炼,因其既利用了水的温度,又利用了水的冲力,刺激性强。

水温在开始时为33℃左右,以后逐渐降至28~20℃。

淋浴时可先用湿毛巾擦遍全身,再依次冲淋上肢、背部、下肢、胸、腹等部位(但不宜用冲击量较大的水流冲淋头部),边淋边擦,时间约为20~40秒钟;淋后用干毛巾擦干,使皮肤发红。

幼儿如有寒战、躲闪、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或适度调高水温。

d.游泳。

游泳是全面的锻炼。

游泳可在气温25℃、水温不低于23℃、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空腹及饭后1.5小时内不宜游泳。

初次下水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以后可逐渐延长至15分钟;幼儿离开水后要立即擦干全身,穿好衣服,并做些跑步、跳跃动作。

游泳要特别注意安全,幼儿必须有教师带领,一般在水质较好、水温较高的浅水区进行,禁止在受污染的水域游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