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合集下载
血液血细胞课件

03
红细胞的生成
红细胞在骨髓中生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原始
的红细胞,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最终成为成熟的红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免疫防御。它们可以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 。同时,白细胞还可以清除死亡的细胞和组织,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
05 血细胞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红细胞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01
02
03
04
红细胞数量增多: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缺 氧性疾病等。
红细胞数量减少:贫血、 溶血性贫血等。
红细胞形态改变:地中 海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等。
红细胞功能异常:镰状 细胞贫血等。
白细胞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01
02
03
04
白细胞数量增多
04 血细胞在人体健康中的作 用
红细胞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01
02
03
04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 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营
养物质,以及回收废物。
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 合,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 各个组织,维持人体正常生理
功能。
红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释放 免疫物质,帮助身体抵御感染
。
红细胞缺乏或功能异常可能导 致贫血、疲劳、头晕等症状,
而止血。
血小板的形态
血小板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 大约为2-4微米。它们没有细胞 核,但含有大量的颗粒和酶类, 这些物质对于止血和凝血过程至
关重要。
血小板的生成
血小板在骨髓中生成,并释放到 血液循环中。它们通过粘附、聚 集和释放反应等机制,在止血和
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03 血细胞的生成与发育
临床基础检验学: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

0.1mm
计数原则
计数原则
总原则:循一定方向 压线细胞数上不数下 数左不数右
(1)压单线细胞 (2)压双线细胞 :以压外线为压线
【试剂】 红细胞稀释液:任选一种
1.Hayem稀释液:氯化钠1.0g、硫酸钠(含10个结晶 水)5.0g,氯化高汞0.5g,蒸馏水加至200mL,过滤 后使用。
氯化钠---调节渗透浓度 硫酸钠---提高比重防止红细胞粘连 氯化高汞---防腐剂,有毒
100
实际白细胞/L=
×校正前WBC
100+有核红细胞数
Hale Waihona Puke 八、细胞计数参考区间1.RBC
成年男性: (4~5.5)×1012/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医学决定水平:> 6.8×1012/L,< 3.5×1012/L
2.WBC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月~2岁:(11~12)109/L
病例分析
• 男,54 岁,反复发作的右上腹及剑突下疼痛史5年,本次 无明显诱因上腹隐痛3天,伴发热38.6℃,全身乏力,不思 饮食,恶心、无呕吐,尿色如浓茶。查体:急性病容,咽 部微红,扁桃体不肿大,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上腹部 有轻度压痛,右侧为甚。
• 实验室检查:感染科就诊,检查血常规WBC 18.6 x 109/L , 检验人员镜检白细胞分类时,发现镜下白细胞没有仪器法 那么多,检验人员用手工方法给患者复查了白细胞,手工 方法 WBC 6.2 X 109/L ,一个患者,一样的血液,得到了两 个结果。到底相信哪个结果?为什么?
2.柠檬酸盐甲醛盐水 氯化钠 0.6g 调节渗透压 柠檬酸钠 1.0g 调节渗透压,抗凝 36%甲醛 1ml 防腐 蒸馏水加至100ml,过滤2次后使用。 3.生理盐水或加1%甲醛的生理盐水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

幼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
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可
见大量幼稚单核细胞;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
备注:单核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
胞减少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
见单核细胞增多。
精选课件
43
淋巴细胞—增多
生理性 儿童 病理性 绝对增多(计数值)
相对增多(百分比值)
精选课件
44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单核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 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 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 多,可达15%或更多。
如亚急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 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等单核细胞增多;活动性肺结 核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 。
某些血液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
某些急性传染性疾病
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 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 淋巴细胞常明显增多。
某些慢性感染
如结核病恢复期淋巴细胞也 增多,但白细胞总数一般仍在 正常范围内,须借助白细胞分 类来识别。
精选课件
45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淋巴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可 作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个早 期征象,持续大于0.1×109/L则 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共同特 征。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
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可达 20%以上,多为幼稚型。
备精注选:课件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42
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 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 重新分配所致。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医学PPT课件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具有粗大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 性颗粒,颗粒内含有 过氧化物酶 和 酸性磷酸酶 。 功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 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计数绝对值正常范围:0.02--0.52*10^9/L, 占白细胞比 率:0.4%--8.0%。
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慢粒白、
得 下沉的红细胞 占 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
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含量,可计算红
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0
HCT(红细胞压积):
参考值(体积分数):男:40%- 50%;女:36%-55% 。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原因引起的 血液浓缩 (失水、血浆渗出)、红细胞数增多,慢性肺心病,真红, >0.70应立即放血治疗; 减少:血液稀释,贫血,<0.14应立即给予输
无颗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MONO#):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在 骨髓中发育。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
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体发生炎症 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单核细胞总数发生变化。 正常范围:男性:0.003-1.3×10^9/L,女性:0.1-0.6×10^9/L。
19
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指大型血小板
占总的血小板的比例。 碍,成熟度降低。
13.0%---43.0% 。
增高:说明形成小型血小板的机制发生障
可以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症,巨核系细胞白血病(M7型)等疾病。
降低:说明血小板的成熟度较高。如果血
小板数(PLT)和大型血小板比值(P-LCR)同时减少,
医学-血液学临床知识基础课件

MCHC=HGB/HCT
参考值:320—360g/l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MCV:80-92fL MCH:27-31pg MCHC:320-360g/L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fL MCH<27pg MCHC<320g/L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急性贫血 妊娠生理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晚期) 慢性失血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
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 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尿毒症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和贫血的分度
正常值:男性:4.0-5.5×1012/L /L
女性:3.5-5.0×1012/L
血红蛋白:正常值 :男:120-160g/L 儿:170-200g
8.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增多: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减少: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
疫缺陷病等。
9.嗜碱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增多: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粘液性水肿,溃疡性结
肠炎、变态性反应、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红细胞压积(HCT):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增多,脱水。 减小: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MCV=HCT/RBC
参考值:82—92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MCH=HGB/RBC
参考值:27—31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淋巴细胞: 增多: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减少: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 疫缺陷病等。
血常规基础知识课件

降至10×10^9/L.(2)日间变化:一般安静松弛时白细胞较低,活动和 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内可相差1倍。 n (3)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剧烈运动、剧痛、极度恐惧等均可使白细 胞短时升高。 n (4)妊娠与分娩:妊娠期特别是最后1个月白细胞升高,分娩时可达 34×10^9/L,产后 2~5d恢复正常;女性绝经期、月经期则可降低。 n (5)饮酒、大量吸烟、冷浴亦可升高由于生理因素,同一检测对象白细 胞计数甚至可波动50%. n 2.病理变化 n (1)升高:①各种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及化脓性炎症:中耳炎、扁桃体 炎、阑尾炎、脓肿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②全身感染:肺炎、败血症 、猩红热等;③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汞中毒、铅中毒;④急 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⑤恶性肿瘤、粒细胞血液病等;⑥类白血 病反应。 n 白细胞在20×10^9/L以上,说明存在严重感染。 n (2)降低:①病毒感染:重症肝炎、流行感冒、麻疹等;②某些传染病 :如伤寒、副伤寒、疟疾等;③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 减少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④化学药品及放射损害如X线照射、镭照 射、晚期砷中毒等;⑤自身免役性疾病及脾功能亢进等。 n 白细胞在2.5×109/L以下,是传染病、中毒和血骨常规髓基础再知生识 障碍的重要危险值 。
n (13) 淋巴细胞计数(LY)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 、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n (14) 淋巴细胞比值(LY%) (单位:%)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 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 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 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 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 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 检查手段之一 。
n (13) 淋巴细胞计数(LY)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 、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n (14) 淋巴细胞比值(LY%) (单位:%)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 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 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 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 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 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 检查手段之一 。
红细胞部分白细胞部分血小板部分PPT课件

16
17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 大手术后12~36h,白细胞常达10×109/L 以上。术后感染 急性心梗1~2天内白细胞增多,可持续 一周。
18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大出血: 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白细胞迅速 增高,常20×109∕L以上。 白细胞明显增高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 要依据之一。
一、 WBC计数 二、 WBC分类计数
1.中性粒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4.淋巴细胞 5.单核细胞
三、白细胞直方图
5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differential count,WBC-DC)
【检查方法】手工法 制备血涂片, 瑞氏或瑞特-吉姆萨染色 显微镜,通常分类100个, 各种白细胞百分比。
6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
成人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 1~5 50~70 0.5~5 0~1 20~40 3~8
绝对值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人为划分: 分裂池:原、早、中。 成熟池: 晚、杆。 储备池: 杆、分
抑制并清除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 成释放的活性物质如组胺,
从而限制过敏反应。
42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变化
白天较低,夜间较高。劳动、寒冷、饥 饿、精神刺激等,E 降低。
交感神经兴奋,糖皮质激素增多 最好固定标本采集时间(早晨8时)
43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病:钩虫病,可90%,
常见于巨幼贫、造血功能衰竭、抗代谢 药物后等。
17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 大手术后12~36h,白细胞常达10×109/L 以上。术后感染 急性心梗1~2天内白细胞增多,可持续 一周。
18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大出血: 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白细胞迅速 增高,常20×109∕L以上。 白细胞明显增高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 要依据之一。
一、 WBC计数 二、 WBC分类计数
1.中性粒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4.淋巴细胞 5.单核细胞
三、白细胞直方图
5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differential count,WBC-DC)
【检查方法】手工法 制备血涂片, 瑞氏或瑞特-吉姆萨染色 显微镜,通常分类100个, 各种白细胞百分比。
6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
成人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 1~5 50~70 0.5~5 0~1 20~40 3~8
绝对值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人为划分: 分裂池:原、早、中。 成熟池: 晚、杆。 储备池: 杆、分
抑制并清除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 成释放的活性物质如组胺,
从而限制过敏反应。
42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变化
白天较低,夜间较高。劳动、寒冷、饥 饿、精神刺激等,E 降低。
交感神经兴奋,糖皮质激素增多 最好固定标本采集时间(早晨8时)
43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病:钩虫病,可90%,
常见于巨幼贫、造血功能衰竭、抗代谢 药物后等。
《血液与血细胞》PPT课件

作用
参与过敏反应
4.单核细胞(monocyte)
直 径:14--20μm,呈圆形或椭圆形。 细胞核:核呈卵圆形,肾形、马蹄形
或不规则形,染色质颗粒细 而松散,故着色浅。 胞 质: 丰富,呈弱嗜碱性(灰蓝色), 含有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颗粒内含过氧化物酶,酸性 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溶 菌酶。
功能
•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 灭活组织胺,减弱过敏反应, • 抗寄生虫。
嗜硷性粒细胞
(basophilic granulocyte)
• 直 径:10--12μm • 细胞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 • 胞质内含嗜硷性颗粒,大小不等,
分布不匀,染成紫蓝色, 颗粒具有异染性。颗粒内 含肝素,组织胺,胞质内 有白三烯。
• 2.保护血管内皮,参与血管内皮修
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正常值
10万------40万个/μl
三.骨髓和血发生
• (一)造血器官 胚胎时期造血各器官的演变
6W 4-5M 卵黄囊→→肝→→脾 →→骨髓 • (二)骨髓的结构 红骨髓:造血组织+血窦 黄骨髓: 脂肪组织+少量的幼稚血细胞
红骨髓
血浆
血清 90%的水,余为血
浆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脂蛋白), 酶,激素,维生素, 无机盐,代谢产物.
纤维蛋白原
(相当于纤维)
❖血像: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 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血涂片的常用染色方法
Wright或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msa染色
血涂片
血细胞
红细胞
350万--550万/μl
白细胞
4000-10000/μl
肺 器官组织
(O2分压高) (CO2分压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 认识红细胞和
白细胞
• • • •
1、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3、使用显微镜时制宜事项 4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构和作用
导学2
学。科。网
考考你
镜筒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通光孔
目镜
粗准焦螺旋物镜来自压片夹镜臂 载物台遮光器
镜柱
反光镜 镜座
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
粗准焦 螺旋
导学3注意事项
• 1、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的外表 擦拭干净 。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 擦镜纸 。) • 2、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 物镜偏到两旁 , 并将 镜筒 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 3、反光镜 竖直放置 ,以防反射光线进入物 镜或者灰尘落在反光镜上。 • 4、最后把显微镜 送回原处 。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红细胞
细准焦 螺旋 放大物像
调焦距
镜筒 连接目镜和物镜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载物台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调换物镜 放大物像 光线通过 放玻片 调节光线强弱 固定玻片 反射光线 稳定镜身
提握镜身 镜臂
支持镜身 镜柱
导学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一、 安放 ,
二、对光 ,
三、 观察 , 四、 清洁收镜 ,
Z XXK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两面凹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点: 数量最多
形状:球形
有核 特点:
比红细胞大 数量少
电镜下的白细胞
白细胞
• • • •
1、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3、使用显微镜时制宜事项 4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构和作用
导学2
学。科。网
考考你
镜筒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通光孔
目镜
粗准焦螺旋物镜来自压片夹镜臂 载物台遮光器
镜柱
反光镜 镜座
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
粗准焦 螺旋
导学3注意事项
• 1、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的外表 擦拭干净 。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 擦镜纸 。) • 2、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 物镜偏到两旁 , 并将 镜筒 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 3、反光镜 竖直放置 ,以防反射光线进入物 镜或者灰尘落在反光镜上。 • 4、最后把显微镜 送回原处 。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红细胞
细准焦 螺旋 放大物像
调焦距
镜筒 连接目镜和物镜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载物台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调换物镜 放大物像 光线通过 放玻片 调节光线强弱 固定玻片 反射光线 稳定镜身
提握镜身 镜臂
支持镜身 镜柱
导学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一、 安放 ,
二、对光 ,
三、 观察 , 四、 清洁收镜 ,
Z XXK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两面凹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点: 数量最多
形状:球形
有核 特点:
比红细胞大 数量少
电镜下的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