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结果报告方法的探讨

合集下载

回弹检测报告

回弹检测报告

回弹检测报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回弹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在建筑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回弹检测报告进行探讨和分析。

回弹检测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表面弹性变形程度来确定其强度和质量的方法。

在建筑领域中,回弹检测主要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评估。

通过回弹测试仪器,将材料表面进行连续敲击,然后根据回弹值的变化,来评估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回弹检测报告就是根据回弹测试的结果所生成的一份报告,用以评估被检测材料的强度和质量。

一份完整的回弹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试验目的:明确回弹检测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后续的评估工作。

2. 检测方法:详细介绍使用的回弹测试仪器和具体操作步骤,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测对象:明确被测试材料的具体信息,如构件类型、尺寸、表面状态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比对。

4. 检测结果:列出每个测试点的回弹值,并以表格或图表形式展示,方便读者直观地了解材料的强度分布情况。

5. 结果分析:根据回弹值的变化,对材料的强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可以结合已有标准或规范,进行评级和分类,对材料的强度进行定量的描述。

6. 结论和建议:根据测试结果和分析,给出对被测试材料的强度和质量的总体评价。

同时,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以增加材料的强度和质量。

回弹检测报告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首先,应确保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其次,应准确记录每个测试点的位置和测试结果,避免混淆或遗漏。

另外,应注意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最后,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表展示结果,以方便读者快速理解和获取信息。

回弹检测报告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评估和验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质量,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回弹检测报告还可作为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和验收的依据,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检测结果报告方法的探讨

检测结果报告方法的探讨

1检测结果的计量单元应当报告与评判标准中相同计量单元的检测结果,以防误判。

如,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5.10检验,某饮用井水的亚硝酸盐氮为0.009mg/L,应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换算后报告为亚硝酸盐(以NO2-计)0.030mg/L。

另外,食品卫生标准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别是以亚硝酸钠和硝酸钠计的,工作场所中锰及其化合物是以二氧化锰计的,等等。

此时,检测结果的计量单元与评判标准的计量单元可能不同,报告时必须换算成评判标准中计量单元的结果。

2检测结果的计量单位报告的检测结果应当使用与评判标准相同的计量单位(一般为法定计量单位),以便比较和评判。

如,按GB/T5750.8—2006中1检验,某自来水中的三氯甲烷为43μg/L,应按GB5749—2006的规定换算后报告为0.043mg/L;使用直读式一氧化碳测定仪测得某空气中一氧化碳为9ppm(ppm是英文partpermillion每百万份中份额的缩写,不是计量单位),应经换算后报告为11mg/m3。

3检测结果的最小数位(1)在一般情况下,检测结果的最小数位以及在检测限时数值的大小应满足评判标准的规定。

如,某类食品中铅的指标为≤1.0mg/kg,一检测结果报告为<1mg/kg,则未达到评判标准要求的准确程度;另一结果报告为<2.0mg/kg,则无法对该结果进行评判。

此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重新检测(而不是直接在1后加上“.0”或将2.0改为“1.0”),使检测结果满足评判标准的规定。

(2)当被测物浓度(含量)太高或太低时,报告值可以不受指标最小数位的限制。

如,某类食品中铅的指标为≤1.0mg/kg,用分光光度法检验一样品,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01.4431526mg/kg,受检验方法和检验过程准确程度的限制,应报告为101mg/kg,而不是101.4mg/kg(见“4”);工作场所空气中氯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测得某车间空气中氯0.38mg/m3,显然不能报告为0mg/m3。

化学实验中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化学实验中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化学实验中实验结果分析方法化学实验中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实验的结果和现象,以及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步骤来完成。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一、观察结果和数据收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需要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

观察结果是通过我们的感官进行的,包括肉眼观察、触摸、气味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如温度、时间、pH值、体积等。

这些观察结果和数据可以提供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

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在观察结果和数据收集之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可以包括数据的整理、单位的转换、数据的平均化等。

统计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偏差等来衡量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三、误差的分析在化学实验中,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误差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并且在实验结果分析中可以对误差进行修正。

误差的分析可以通过计算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仪器误差等方法进行。

四、实验结果的解释和理论分析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理论分析。

实验结果的解释可以参考化学原理和理论知识,根据实验现象寻找实验结果的原因和解释。

理论分析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等内容进行。

五、结果的比较和讨论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们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比较可以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实验结果的差异和规律。

讨论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背景知识、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验证实验结果合理性。

六、结果的应用和总结最后,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们还需要将实验结果的应用和总结进行归纳。

实验结果的应用可以指出我们通过实验所获得的结果对社会应用的意义,以及对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推动。

总结则可以将整个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应用进行总结,提出对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建议。

报告中的定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

报告中的定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

报告中的定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常见方法之一,它通过对人类行为、观念和经验的描述和解释,来揭示现象背后的意义和规律性。

本文旨在探讨报告中的定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和技巧。

二、定性研究方法的选择1. 研究设计定性研究通常采用案例研究、采访、观察等方法,以深入了解特定情境下的主观经验和看法。

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例如,如果研究的是组织内部的冲突处理方式,可以选择个案研究方法;如果研究的是年轻人对社交媒体使用的态度和行为,可以采用采访和观察的方法。

2. 数据收集在定性研究中,数据收集通常包括面对面或电话采访、焦点小组讨论、文本分析等方法。

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并制定相应的问题指导数据收集过程。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注意保护被访者的隐私权和尊重他们的意见。

三、结果分析的方法1.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定性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受访者的话语、文字表达和对话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从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主题和模式。

研究者可以使用基于规则的分析方法,如语义分析、情感分析等,也可以使用基于理论的分析方法,如话语分析、故事分析等。

2. 模式匹配模式匹配是一种常用的结果分析方法,它通过将已有理论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和修订理论。

研究者可以将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一致性或差异性,并提出新的观察和解释。

四、结果分析的挑战和解决方法1. 信度和效度问题在定性研究中,信度和效度是常见的问题。

研究者需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以及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被重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可以采用多个观察者的方法,进行交叉验证;还可以使用逻辑链条法,将研究结果与已有理论进行逻辑上的对应。

2. 论述力和解释力问题定性研究的结果往往需要有足够的论述力和解释力,以便使研究者的结论具有说服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样本特点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还可以使用多种数据源进行对比和丰富研究结果。

气密性检测报告

气密性检测报告

气密性检测报告一、引言气密性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建筑物或产品的密封性能。

这项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空气渗透的情况,进而提高能源效率和室内舒适度。

本文将探讨气密性检测报告的重要性、测试方法以及如何解读报告结果。

二、气密性检测的重要性1. 能源效率提升建筑物的气密性越好,就能够减少空气渗透,从而降低能量损耗。

一份准确的气密性检测报告可以揭示建筑物中可能存在的漏风点,为改善能源效率提供指导。

2. 室内舒适度改善空气渗透不仅导致能量浪费,还可能引起室内温度不稳定、冷风或热风侵入等问题。

通过气密性检测报告,我们可以确定建筑物中存在的漏风点,并采取措施提升室内舒适度。

3. 削减负荷建筑物的气密性不仅与能源消耗有关,也与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负荷相关。

通过改善气密性,可以减少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负荷,降低运行成本。

三、气密性检测方法1. 风门测试风门测试是一种常见的气密性检测方法。

它通过在建筑物外墙上设置一个巨大的风门,并使用专用的设备模拟不同风速下的风。

测试过程中,利用压力差测量设备,在建筑内外墙之间测量压力差,以评估建筑的气密性。

2. 烟雾测试烟雾测试是一种精确而直观的气密性检测方法。

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使用烟雾机在建筑物的漏风点处释放烟雾,观察烟雾的移动轨迹,以确定漏风点的位置和数量。

3. 热成像测试热成像测试结合了红外热像仪的使用,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建筑物中的热能流失情况。

通过对建筑表面进行扫描,热成像测试可以检测出漏风点、热桥和隔热材料的缺陷。

四、如何解读1. 压力差数据气密性检测报告中常常包含建筑内外墙之间的压力差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建筑物的整体气密性情况。

压力差越小,说明建筑物的气密性越好。

2. 漏风点位置气密性检测报告通常会提供漏风点的位置信息。

这些点的数量和位置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区域需要进行密封处理。

通过密封漏风点,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气密性和能源效率。

3. 温度差异某些气密性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漏风点周围的温度差异。

医生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室检测与结果分析

医生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室检测与结果分析

医生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室检测与结果分析医生在医学实验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分析,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准确的评估和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医生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室检测过程以及如何分析和解读结果。

一、实验室检测的过程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室检测是一项繁琐且复杂的过程,通常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四个主要步骤。

1.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实验室检测的第一步,常见的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组织和体液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样本,并确保采集过程规范、无菌和无污染。

2.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样本需要进行标本处理,以准备进行实验操作。

标本处理过程包括离心、稀释、加药等步骤,以确保样本中的有害物质被清除并获得纯净的标本。

3.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实验室检测的核心环节,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技术操作,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等,以检测样本中的生物标记物或病原体,从而获得相关的实验数据。

4. 结果分析实验操作完成后,医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他们会比对标准参考值、建立临床标准曲线、进行质量控制等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结果分析与解读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将结果与临床病情综合考虑,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1. 结果对比医生会将实验室检测结果与标准参考值进行对比。

标准参考值是从大量健康人群中获得的平均值范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检测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 病理性结果医生还需要判断是否存在病理性结果。

病理性结果是指与患者病情相关的异常实验室数据,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糖浓度异常等。

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3. 质量控制在结果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医生会根据参考质量控制范围,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结果判定方法的探讨

检测数据处理和检测结果判定方法的探讨
维普资讯
Ⅱ皿 匝盏 CNB Y E 丑 圃皿圃 I C L 皿 五 HA IC
问题 的提 出: 目前涉 足 自行 车 、电动 自行车 检 测
1数 值 修约 及其 进舍 规 则 .
业务的机构和单位 日益增多。这些检测机构一般是根
据本身的能力和经验编制检测规程和制定检测数据处 理的方法 。由于各机构规程和检测数据 处理方法的不
2极 限数 值 的表 示 方法 和 判定 方 法 .
《 测量不确定度政策 》 本文主要论述 了检测数据处 等。
理和检测结果判定的发展和现状,提出了数据 处理和 检测结果判定的方法 ,供关心检测的人士探讨。
在《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 中,规定
了书 写 极 限数值 的 方法 、有 关 用语 的涵 义 以及 将 测定
项目
最高 车速 k h m/ 整车 重量 k g
“ 约值 ”表示的是经修约后报告 中的书 写值 。 修
h。
“ 测定值 或计 算值 ”指 的是 为了保证标准极 限数
C规定 了在判定检 验数据 是否符合标 准要 求时 , . 应将检验所得 的测定值或计算值与标准规定 的极 限数 值作一 比较 ,比较 的方法有两 种 :修约值 比较法和全
数值 比较 法。
值 书写位 数表示的精确程度 ,测定值 或计算值应具有
论从使 用检验器 具的同 的。 如测量 2 mm , 用钢板 尺就 可以 使 达 到精确 程度的要求 , 而测量 15 .mm则要使 用游标 卡
尺才能保证。
定“ 电动 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 k h , 中 “ 0 m/” 其 不
大 ̄2 k h 0 m/”即为小于等 ̄2 k h 可写成 ≤2 k 0 m/ , 0 m/

医院检验科结果报告技术要求

医院检验科结果报告技术要求

医院检验科结果报告技术要求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完善,医院检验科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结果报告作为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患者的治疗、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医院检验科结果报告的技术要求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报告准确性、信息完整性、数据自动化、报告模板设计和报告语言规范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医院检验科结果报告的技术要求,以期提高报告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

二、报告准确性1.标本信息核对:在进行实验前,需核对标本信息与医嘱信息是否一致,确保报告所述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

2.质控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质控标准进行实验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并监控每个步骤的质量,确保人为误差的最低化。

3.仪器校准: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仪器误差。

三、信息完整性1.患者信息:报告中必须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及住院号等基本信息,以便医生对照患者信息作出合理判断。

2.检查项目:报告需详细列出所有的检查项目,包括常规检查和特殊项目,确保医生清楚了解所有相关检测结果。

3.结果说明:对于正常结果,可以简单注明"正常",对于异常结果,需清晰详细地进行解读,包括异常程度、可能的原因和建议的后续处理等。

四、数据自动化1.数字化管理:报告数据应采用数字化管理,降低数据录入错误的概率,提高结果数据的准确性。

2.自动化设备: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和报告生成,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缩短结果报告的时间。

3.数据交互:医院信息系统和检验科仪器之间要实现数据的快速交互,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五、报告模板设计1.报告格式统一:制定统一的报告模板,包括字体、字号、标题、段落等,使报告的整体风格统一,易于阅读和理解。

2.内容结构清晰:报告内容应按照检验项目的顺序进行排列,包括项目名称、单位、参考范围、结果值等,便于医生快速查阅。

3.图表辅助:对于需要血常规、尿常规等大量数据的项目,可以采用图表的方式呈现,提高结果易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检测结果的计量单元应当报告与评判标准中相同计量单元的检测结果,以防误判。

如,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5.10检验,某饮用井水的亚硝酸盐氮为0.009mg/L,应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换算后报告为亚硝酸盐(以NO2-计)0.030mg/L。

另外,食品卫生标准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别是以亚硝酸钠和硝酸钠计的,工作场所中锰及其化合物是以二氧化锰计的,等等。

此时,检测结果的计量单元与评判标准的计量单元可能不同,报告时必须换算成评判标准中计量单元的结果。

2检测结果的计量单位报告的检测结果应当使用与评判标准相同的计量单位(一般为法定计量单位),以便比较和评判。

如,按GB/T5750.8—2006中1检验,某自来水中的三氯甲烷为43μg/L,应按GB5749—2006的规定换算后报告为0.043mg/L;使用直读式一氧化碳测定仪测得某空气中一氧化碳为9ppm(ppm是英文partpermillion每百万份中份额的缩写,不是计量单位),应经换算后报告为11mg/m3。

3检测结果的最小数位(1)在一般情况下,检测结果的最小数位以及在检测限时数值的大小应满足评判标准的规定。

如,某类食品中铅的指标为≤1.0mg/kg,一检测结果报告为<1mg/kg,则未达到评判标准要求的准确程度;另一结果报告为<2.0mg/kg,则无法对该结果进行评判。

此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重新检测(而不是直接在1后加上“.0”或将2.0改为“1.0”),使检测结果满足评判标准的规定。

(2)当被测物浓度(含量)太高或太低时,报告值可以不受指标最小数位的限制。

如,某类食品中铅的指标为≤1.0mg/kg,用分光光度法检验一样品,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01.4431526mg/kg,受检验方法和检验过程准确程度的限制,应报告为101mg/kg,而不是101.4mg/kg(见“4”);工作场所空气中氯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测得某车间空气中氯0.38mg/m3,显然不能报告为0mg/m3。

(3)检测结果的最小数位小于或在检测限时的数值小于(即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优于)评判标准的规定则更好。

如,某指标为≤1.0mg/kg,而实际能检测至×.××mg/kg或<0.5mg/kg,在一般情况下,可报告为×.××mg/kg或<0.5mg/kg。

请注意,这里指的是检测结果实际能达到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准确程度。

(4)若实际的检测结果最小数位小于评判标准的规定,但评判时可能产生歧义时,报告值则应与评判标准中指标取至相同的数位。

如,某指标为≤1.0mg/kg,一样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得1.04mg/kg,虽然既优于评判标准的规定,又符合检验方法的准确程度,但有人会判为合格,有人会判为不合格,此时只能报告为1.0mg/kg;又如,纯酸乳中蛋白质指标为≥2.9g/100g,一样品的检测结果为2.86g/100g,同理,应报告为2.9g/100g。

遇此情况,建议在检测原始记录的检测结果后增加“报告结果”栏,但应注意避免尾数连舍连入。

4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检测结果不仅要反映测量值的大小,而且要反映测量值的准确程度。

通常用有效数字来体现测量值的准确程度。

即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应符合检测方法和检测过程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报告的有效位数既不能太多,超过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也不能太少,低于实际的准确程度。

因此,确定应该用几位有效数字报告检测结果,是十分重要的。

确定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应根据被测物的浓度(含量)、检测方法和检测过程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等因素而定。

如,用滴定法或质量法检验,当被测物的浓度(含量)较高且取样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可低至千分之一,则检测结果可报告4位有效数字。

使用各类仪器分析法检验时,检验结果的有效位数一般为2至3位,在检测限附近时常为1位,所有的检验结果都不得等于或大于4位有效数字,因为大多数仪器分析法的相对误差均为百分之几,有的甚至更大。

例如,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一般为1%~5%,所以某水样中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报告为0.040mg/L是恰当的。

若报告为0.0400mg/L,即表示其相对误差约为0.25%(因为除另有说明外,一般可理解为在可疑数字的位数上有±1个单位的误差),已大大超过了实际测量的准确程度。

日常所用检测方法的相对误差都不可能小于千分之一,所以不应出现5位及以上有效数字的检测结果。

从测量不确定度方面分析,当包含因子k=2时,除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可低至千分之几以外,绝大多数样品测定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百分之几,有的更大些。

所以,日常的检测结果一般应取2至3位,在检测限附近时常取1位有效数字,所有的检测结果都不得多于4位有效数字。

文献[1]中规定“分析结果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位数不能超过方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的有效位数所能达到的位数。

例如,一个方法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2mg/L,则分析结果报0.088mg/L就不合理,应报0.09mg/L。

”较多(一般认为是4个及以上)数值平均值的准确程度,高于原来单个数值的准确程度,故可以比计算规则规定的多一位有效数字,但不能再多。

例如,某研究报告称“15个城市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59.92μg/L”,就多取了一位有效数字。

因为血铅的检验方法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其准确程度较低,单个检验结果报告为××μg/L与检验方法的准确程度大体相符,多个结果平均后应为59.9μg/L。

转换计量单位后,不应改变数字的有效位数。

如,按GB/T5750.8—2006中1检验,某自来水中的四氯化碳为3.0μg/L,按GB5749—2006的规定应报告为0.0030mg/L,而不是0.003mg/L。

必要时用科学计数法报告检测结果,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其准确程度。

如,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验某化妆品中的汞,计算器显示的结果是10258.53759mg/kg,应报告为1.02×104mg/kg。

而不应受《化妆品卫生规范》“汞限值1mg/kg”中数位的影响,报告为10249mg/kg。

应当指出,一些检验方法(如GB/T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中注明的计算结果应保留几位有效数字或几位小数,是指一般情况,在特殊情况下很可能与规定的不同。

例如,GB/T5009.5—2003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但是,所有消耗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在0.08~0.79ml之间的样品,检验结果都只能保留2位而不是3位有效数字,因为滴定体积的准确程度限制了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有时检测结果确实可以达到检测方法中规定的有效位数,但为了避免误判,报告值的有效位数也可能比规定的少。

关于有效数字,在检测工作中最常见的不当做法有:(1)检测过程中记录的有效位数过少。

特别是遇到以“0”结尾的数字时,不记录末尾的“0”,认为这样做不影响检测结果。

实际上虽不影响检测结果数值的大小,但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即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

(2)检测结果保留的有效位数过多。

第一种原因是不懂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无意中多保留;第二种原因是故意多保留,希望以此“提高”结果的准确程度;第三种原因是实验室的领导者(有时甚至是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组织者或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的考评者)对检测结果的位数作出不合理的规定,如,要求水样中的铜和铅报告为1.×××mg/L、砷报告为0.0×××mg/L,滤膜中的锰报告为××.××μg。

(3)检测结果保留的有效位数过少。

较常见的是当检测结果以“0”结尾时,删去末尾的“0”。

有时在非“0”数字前的“0”较多时不敢报告,而无端地删减应当保留的有效位数。

如,测得某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中砷的质量分数为0.00042%,有人会怀疑“能报告这么多位小数吗?”因而报告为0.0004%。

但是当他看到4.2mg/kg时则感觉很正常,岂不知0.00042%与4.2mg/kg除表达方式不同外,实质完全相同。

5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称为测量不确定度。

由于测量的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使得被测量的值不能被确切地知道,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在某个区域内,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

从词义上理解,测量不确定度意味着对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

测量不确定是定量地说明测量结果质量的参数。

目前尚未要求检测实验室的所有检测结果必须报告其不确定度,但要求检测人员懂得测量不确定度的意义,会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有要求,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报告中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

报告带有测量不确定度的检测结果时一般采用以下方式:“××的检测结果:(x±U)计量单位,k=2。

”其中,x为测量的结果;U为扩展不确定度,它是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了k倍得到的;k为包含因子,通常取2,对应的置信水平大约为95%。

例如,水中硝酸盐氮的检验结果:(1.09±0.11)mg/L,k=2。

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最多为2位,一般采用只进不舍的原则修约。

x和U的最末数位应相同。

测量不确定度也可以用相对形式报告,如,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1.5%。

6检测结果的表达方式(1)评判标准是“阴性”,检测结果应报告“阴性”或“阳性”。

如,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中脱色试验的检验结果。

(2)评判标准是“不得检出”。

用定性方法检验时,检验结果应报告“未检出”或“检出”。

如,用纸片法检验食(饮)具的大肠菌群指标。

用定量方法检验,检验结果小于检测限时,应报告“未检出”;检验结果大于检测限时,应报告具体的数值。

如,GB5749—2006规定“总大肠菌群/(MPN/100ml)不得检出”。

按GB/T5750.12—2006中2用多管发酵法15管法检验,当所有的10ml、1ml和0.1ml管均为阴性时应报告“未检出”,而不是<2MPN/100ml;当其中有阳性管时,应报告数值应在数值前,如,7MPN/100ml。

但检验方法规定小于检测限者报告数值时,应在数值前加“未检出”。

如,按GB/T4789.21—2003检验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的霉菌和酵母,原水及10-1、10-2稀释液的平板菌落数均为0时应报告“未检出(<1cfu/ml)”;10-1、10-2及10-3稀释液的平板菌落数均为0时应报告“未检出(<10cfu/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